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慧能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意思

星云大師:慧能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惠能

  這首詩偈是中國禪宗史上一樁很有名的公案。當(dāng)時,五祖弘忍大師年事已高,為了傳授心法和衣缽,就讓門下弟子各舉一偈,作為見性與否的依據(jù)。這首偈頌,就是當(dāng)時在寺里從事舂米工作的惠能大師所作。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對一個見性的人而言,已經(jīng)體悟了萬法皆空,所謂的菩提、明鏡,都只是假名而已。因此,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有是不二的,只要能夠體悟即心即佛,就能開悟見性。

  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則趣談:有一座寺廟,大殿正中原本供奉著觀音菩薩,旁邊則供奉媽祖。廟祝認(rèn)為媽祖才是臺灣普遍的信仰,就把媽祖請到中央,觀音供在一旁。某天來了一位出家人,覺得這違背了佛門倫常,因為媽祖是觀音的弟子,怎么可以居于正中主位,而讓觀音在一旁呢?于是逕自調(diào)動兩尊圣像的次序。第二天廟?吹搅,又將媽祖像搬到中間。二個人就這樣搬來挪去,使得原本雕刻精緻的圣像都移壞了。最后,觀音和媽祖終于忍不住抗議:「我們原本關(guān)系和諧,就因他們不懂得空有不二的道理,弄得我們坐立不安,連衣服也弄壞了!」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所以,本來是沒有事情的,卻因為一般人總是慣于用自己所聽到、所學(xué)到的知識,來解讀世間相,凡事一定要有個分別對待,是一就不是二,是對就不是錯,一定要涇渭分明,弄得沒有轉(zhuǎn)圜的馀地,才會造成許多的對立、紛爭。我們能有「本來無一物」的體會,慢慢就能悟入空有不二、自他不二的境界,從物我兩忘的層面來反觀世界,從差別中認(rèn)識平等,從動亂中體悟?qū)庫o,泯除一切對待,則能隨遇而安,隨處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