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明心生極樂、專修凈土乃大孝、持咒顯空慧
《西方確指》明心生極樂、專修凈土乃大孝、持咒顯空慧
菩薩示達(dá)本曰:“汝欲究明心地,極為有志。但你一肚皮砂鉛水火、本來面目、真空真凈等話,實實塞卻,如何做得?你若要做,必須將此一絡(luò)索,拋向東洋大海始得。不然,枉卻□心,誤卻工夫矣。不如的的確確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在是,生極樂在是,一舉而兩得,極是便宜也。”
請看下面,第二十五段:念佛明心生極樂。覺明妙行菩薩開示達(dá)本說:“你很想?yún)⒕?明心見性,這說明你修道還是很有志向的。但是這件事情你目前是做不到的!睘槭裁茨?“因為你肚子里面還是那些煉丹的東西!逼兴_有六種神通,這種天眼通一看他的肚皮:里面裝的都是“砂鉛水火”——煉丹的一些東西藏在心中;還有,妄想知道自己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個禪宗的一些東西;然后教下又想得一點觀慧、止觀等等。就是他的內(nèi)心很復(fù)雜,一下子修這個,一下修那個。這些東西就實實在在地把他的心、竅都塞滿了——不開竅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怎么能明心見性呢?要知道明什么心,見什么性。明了心的空——緣起的性空,你才能見那個不染一塵的性,F(xiàn)在你肚子里面塞滿了這些對待的東西——妄想的東西,哪做得了這種向上的道業(yè)呢?所以一下子給他針砭了,說:“你如果真的要想明心見性,就得要把你肚子里面這很多啰嗦的東西全部拋向東洋大海。”東洋大海在古代是叫東大洋海,就是現(xiàn)在講的太平洋。要把你肚子里的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全部都拋到太平洋去。這個禪宗講,你要明心見性,“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你心空,才登第了——考中了。哪有塞得滿滿的東西,你就能夠明心的?如果你不拋掉肚子里面這些東西,你就再精進(jìn)努力修行,也都是冤枉的、用錯的心,功夫也就耽誤了。也是說這個達(dá)本他修行的路向還沒有搞清楚,還沒有摸到門道,還是門外漢。
菩薩就給他開示一條正確的修行方法:你把那些外道的東西、宗門教下的東西都放下,就的的確確地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你看這個菩薩處處歸向念佛法門。為什么要?dú)w向念這句佛號?因為這句佛號至高無上,最能得到利益。它的利益在什么地方?正好跟達(dá)本的愿望相符。你不是要明心見性嗎?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見性的功德就在里面!皥(zhí)持名號,一心不亂”,當(dāng)你念這句名號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就是達(dá)摩的直指之禪了——達(dá)摩直指之禪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在這句名號里面。你信愿念這句名號,即便不能明心見性,也能帶著你信愿稱名的功德感通佛力帶業(yè)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它是有保證的。所以老實地念這句名號就一舉兩得:念得功夫得力,能夠明心見性;功夫到達(dá)不了這個程度,也能夠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底限保證。所以這種修行方法是得了一個大便宜——只賺不輸?shù)囊粋方法。給他指出這個方法。如果你不走這條道路,就要參究你的本來面目,甚至還要修點外道的這些內(nèi)丹功夫,那好,你了脫輪回的道業(yè)就完成不了了。你內(nèi)丹就是修成了,羽化了——登仙了,你也是一個凡夫,還在輪回里面。你本來面目即便參究清楚了,但你的見、思惑沒有斷,你也出不了輪回。所以真正的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才能得到大的利益。
無朽問:“云何仰酬祖父?”菩薩曰:“世間所謂孝者,以何為上?”曰:“能敬養(yǎng),能為善,以無忘先德!逼兴_曰:“此雖孝而有限。唯能發(fā)大愿,修出世法,若道成果滿,豈但福及九祖,即歷劫冤親,俱蒙解脫。汝能專修凈土,是為大孝!
請看第二十六段:專修凈土乃大孝。無朽來請問菩薩:“要怎么樣才能仰酬祖父的恩德!边@談到報恩、孝道的問題了。菩薩就問:“世間所謂孝者,以什么為最上?”無朽回答:世間的孝道就是要恭敬贍養(yǎng)父母,這第一;第二個,能夠在世間行善積德;第三,不要忘記祖先的恩德,常常緬懷。這是談到世間孝的三個內(nèi)容。也確實——儒家都談這個——是世間孝道核心的內(nèi)容。但菩薩回答:這些雖然也是孝,但它是有限的,是不究竟的。因為它還停留在世間法的層面。孝順父母、祖父,要給父母、祖父最大限度的利益。最大限度利益是什么?就是讓他們出離輪回之苦。所以這樁事情——佛門講的孝,就是大孝。這大孝就體現(xiàn)什么情況?就要發(fā)大愿,立身行道,修出世間法,了脫生死輪回。如果這樣出生死法的道業(yè)能夠成就——“果滿”,就能夠令九祖升天、解脫——“福及九祖”。得到這樣的道業(yè),就是歷劫的冤親債主也由于你的功德得到解脫。你能夠?qū)P迌敉聊罘鹜环?以此回向你的祖父,這就是大孝。所以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我們行孝的新模式——就是念佛,勸父母、祖父念佛。讓他們出離輪回到極樂世界,就是大孝!坝H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自己的父母、至親能夠離開六道的塵埃,你作為子女的孝道才成就。
定茂問:“持咒云何明心?云何究竟?”菩薩曰:“心不離咒,咒不離心,是持之義。汝當(dāng)于一切時,觀此咒體,與我心體,是一是二?若云二者,云何心能持咒,咒能顯心?若云一者,云何忘則咒無,憶則咒有?則知此咒與心,離諸名相,畢竟空寂,是名究竟。若但持而不究竟,即無妙解。平等大慧云何顯發(fā)?平等大慧不現(xiàn),何由照生死之昏迷,達(dá)三界之實際乎?”
請看第二十七:持咒顯空慧。弟子定茂請問:“持咒云何明心?云何究竟?”前面談到定茂習(xí)慣于持準(zhǔn)提咒。他就希望持準(zhǔn)提咒能夠明心見性!叭绾蚊餍?云何究竟?”就是云何達(dá)到目的地,圓滿功德。覺明妙行菩薩就給他開示:“持咒一定要心不離咒,咒不離心!毙闹湟蝗纭>褪悄阋诌@個咒,不要忘記這個咒,要心和咒相依,這是“持”的意思。這是事相上持。然后在觀慧上——智慧觀照,就在一切時、一切處觀想:這個準(zhǔn)提咒的體性,與我能念的心體是一,還是二?一就是打成一片,二就是打成兩橛。是兩個東西,還是一個東西?進(jìn)一步思惟,如果心和咒是兩樣?xùn)|西,不相干的,那么為什么心能持咒,這個咒能顯心?如果這個準(zhǔn)提咒能顯出自己的心性,那就說明它是一,不是二;是二就不相干。但是如果你說咒和心是一,這個話能說嗎?那也不對呀,如果說是一的話,為什么你心忘了的時候,這個咒就沒有了,無影無蹤了?等你起心要念的時候,哎,咒就顯現(xiàn)了。這又好像不是一。如果是一體的話,那就不存在:忘的時候沒有了,憶的時候才有。
那么追究這個問題是讓我們了解:所念的準(zhǔn)提咒、能念的心,實際上都是緣起法,相待而成。離心無咒,離咒無心,它在這個相待而成、緣起的過程當(dāng)中,離開一切名相。它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當(dāng)下這一念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咒不可思議。你說它是“一”也不對,說它是“不一”也不對。有時候佛教表述它的真相用八不: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出。你都很難指稱它是一還是二,所以用否定性的話來說:非一非異。但是它緣起的當(dāng)下,是畢竟空寂的空性。你能了解咒和心的體性的空寂,就到達(dá)究竟,了解它的真相。如果你在事相上只是“心不離咒,咒不離心”,但沒有究竟觀照它空寂體性的力量的話,就很難產(chǎn)生一種理解——沒有對這個大乘心性的理解。沒有這個理解,你的平等大慧就顯發(fā)不出來。講“平等”兩個字,實際上就是空的意思。我們常常講空、無相、無愿——三三昧。三三昧講這個無相:無相就是一相,無相就是空,空才能平等。所以平等是空的另外一個表述方式。如果不空,還有一種對待,就絕對不能平等了。
我們談這個平等,一切人類的文明都追求平等,但是你沒有一種空。這個空就能顯發(fā)同體的大慈悲心;在同體的大慈悲心當(dāng)中,你能夠展示平等的觀念。否則在人際當(dāng)中都是不平等的,都是有分別的。阿彌陀佛的另外一個名號叫無量清凈平等覺。阿彌陀佛他為什么叫平等覺?大平等。就在于清凈平等就是無量壽的一種表達(dá)。無量壽就是諸法的空性。所以我們要透過這個能持的心、所持的咒,了解它自性的空寂,才能夠從空寂的性體當(dāng)中顯發(fā)般若智慧。這種般若智慧就叫“大慧”——大乘的般若智慧,從實相空性里面顯發(fā)出來的。所以這個平等的大慧就理解為空慧。空慧現(xiàn)前——就是由空性里面顯發(fā)的般若智慧現(xiàn)前,它才能破除生死輪回的這種無明、黯黑,才能了知三界如夢、如幻、如影的真相。如果平等的大慧不能現(xiàn)前,這種無明你是照不破的,三界也是出不去的。
達(dá)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fā)火,得默念否?”菩薩曰:“汝一念佛,便云火發(fā)。何故汝終日向人說話,便沒一毫火起耶?當(dāng)知此火,乃汝無量劫來無明煩惱之所積聚,由汝今日信之不真,故念隨火起,火逐妄生,以燒汝法身慧命耳。昔牟尼世尊,為大法故,于無量劫,舍身求道,所以得成無上寶王。今汝年力已衰,日夕勤行,猶嫌遲暮。尚乃戀著塵勞,希圖丹藥,以求延年益壽。汝不聞非非想天,尚有報盡。劫火洞燒,壞至三禪。況區(qū)區(qū)水火鉛汞,假緣和合之法,而求其永無變滅耶?汝今聞我所言,當(dāng)如夢初覺,如醉初醒,精修凈土,正念往生。彼世界之壽命無窮無盡,成就法身,到一切智。非淺淺長生久視之術(shù)可同日而論也。”
請看第二十八段:往生得無量壽。達(dá)本——又是弟子請問——說自己:“我念佛出聲音,就常常容易發(fā)火,是不是我就默念佛號呢?”問這個問題。覺明妙行菩薩就跟他說:“你一念佛,火就發(fā)起來,那為什么你一天到晚跟人說話沒有一點火起來呢?”為什么念佛就有火起來?這就是針砭他,讓他了解這個火是怎么發(fā)起來的。要了解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所以告訴他:“你要知道,你發(fā)的這個火就是無數(shù)劫以來無明煩惱的積聚。積聚在那里,由于你念佛的信心不真切,所以隨著你念佛,你的火就起來了。你這個火是你的妄想雜念帶起來的。這個無明火一但起來,就會燒掉你的法身慧命!边@是把病癥看得很準(zhǔn)。一般醫(yī)生看病,首先要知道他是什么病。達(dá)本提出這個問題,馬上——菩薩一針見血說出來了。這里提供什么信息呢?主要是信心問題:如果對這個佛號有真切的信心,這個清凈的信心就能伏住煩惱,就能斷滅煩惱,不至于把無明火給它勾起來。所以信心不真說明有懷疑,這種懷疑的黯冥——這種煩惱,就把無明火給勾起來了。有懷疑他就帶著妄想,就把無明火給勾起來了。
所以針對這個癥狀要有一個思惟,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為救度我們故,為我們得到出離世間的大乘佛法故,無量劫以來舍身求道。為了一個偈子都獻(xiàn)出自己生命;為了救度我們,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寸土地不是釋迦牟尼佛流血的地方。所以現(xiàn)在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顯的念佛法門,苦口婆心——一代時教處處指點。所以要對這個法生起大的殷重心、大的信心!艾F(xiàn)在你已經(jīng)衰老,遲暮了。你就是一天到晚精進(jìn)勇猛地修行,也是猶嫌已晚!边t暮之年,來日無多,全身心念佛都來不及,現(xiàn)在你反而是怎么樣?反而還在貪戀執(zhí)著世間的福報——“塵勞”。肚子里面還是想到要煉丹,要求長生不老。為什么他沒有信心?就是這些邪知邪見充斥他的內(nèi)心。所以偶爾一念佛,無明火就起來了。是他的知見錯了,所以菩薩就開示他:“難道你不知道,就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尚且天福享盡還要輪回呀!即便你修禪定修到了初禪、二禪、三禪天,就在三禪天也擺脫不了火災(zāi)的劫火洞燒啊!”未來三千大千世界在壞劫的時候,三大災(zāi)——水災(zāi)、風(fēng)災(zāi)、火災(zāi),壞至三禪天,唯有四禪五不還天才安穩(wěn)。所以三界都是敗壞之相,沒有一處安穩(wěn)的地方。
你為什么不去求究竟的解脫呢?連三禪天都會劫火洞燒——燒壞,更何況你區(qū)區(qū)的煉點水火鉛汞的內(nèi)丹?這些內(nèi)丹就是以生滅心、妄想心來假種種和合之法形成的一個世間法。你想以這個生滅的法求永不生滅的果,這是不相應(yīng)的,是得不到的。所以把他那個妄想粉碎,然后給他指條正路:“你現(xiàn)在應(yīng)當(dāng)聽聞我的法語,聽到我這話應(yīng)該要像如夢初覺!睆膲糁行堰^來一樣,如喝醉了醒酒一樣,醒過來要看清楚正確的道路!罢_的修行道路就是精進(jìn)地修行念佛法門,以信愿稱名,蒙佛力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那個壽命無窮無盡。”是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的,一往生就跟阿彌陀佛同樣的壽命。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得阿鞞跋致菩薩——得三種不退,以彌陀愿力、光明加持成就法身慧命,究竟成佛,得一切種智。這樣念佛往生成佛的巨大利益,哪是你現(xiàn)在所執(zhí)著的膚淺的長生久視之術(shù)能夠同日而語的呢?那是天壤之別啊!你不能舍無價的摩尼寶珠取一根小草,那就太沒有智慧了。所以開示他:往生才得無量壽,在這個世間都是敗壞之相。你的無明火——念佛無明火出來,是你邪見的火的反映。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師講于秦皇島
- 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為什么念佛、持經(jīng)要有至誠心?
- 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dāng)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
- 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數(shù)字?
- 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dú)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西方確指》為善勿貴人知、敏之四義、舍此別無勝門
- 《西方確指》隨方顯化度眾生;作棄舍觀,得離塵欲
- 《西方確指》了心無處所,方便福群生;四喻顯凈業(yè)法要
- 《西方確指》生死心切勿預(yù)計,遠(yuǎn)離求度之愿,心聲相隨
- 《西方確指》皆有覺明妙行、求加被驅(qū)障緣、佛號卻妙藥
- 《西方確指》明心生極樂、專修凈土乃大孝、持咒顯空慧
- 《西方確指》精誠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佛人
- 《西方確指》勤辦道業(yè)報親恩、父母恩難言盡、念佛佛現(xiàn)
- 《西方確指》盡形修習(xí),造極為則;念佛三昧,心力所成
- 《西方確指》何為一心不亂
- 《西方確指》不念獲罪無量、守此四法、終身及行善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