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休診的救度 二[文字版]
今凈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yè)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一位童子認為:『念佛,佛不能幫我們背業(yè)』,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大家記不記得,講到:
『今凈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yè)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蕅益大師在這一段末后說:
『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請問大家記得這一段嗎?蕅益大師講到凈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yè)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都能得到三不退,這種奇特的事情是怎么來的呢?蕅益大師特別說: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請大家先確定要解有這一段,先了解,才能知道末學在傳真上所寫的是什么。
而一位童子在那一堂課里面提出了一句話,他用唯識學的常識,說:
『五逆十惡的人,伏惑往生,往生到西方以后,是因為沒有退緣,所以他的惡種子不起現(xiàn)行;又能夠聽聞鳥說法,熏善種子,所以才能夠得到不退,并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yè)障背走了!
這樣的結論,好像是跛腳的人搭著電梯,從地下室搭乘到頂樓,接受頂樓的招待,然后又說根本不是電梯和地主的功勞。而令末學驚奇的是,全班的童子竟然沒有人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這就表示大家有共同的見解,正是不肯定佛力、不信佛力的思想。如果大家都認為并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yè)障背走了,等于是否定了『彌陀之大愿』、『持名之奇勛』;否定彌陀把業(yè)障背走,也是否定了自己心性的功能。用一些唯識的名相,導出了這個結論,也是不了解,在唯識來講,『阿彌陀佛』正是『轉識成智』的意思。念阿彌陀佛轉識成智,豈不是阿彌陀佛把業(yè)障背走了嗎?
請大家注意:『并不是阿彌陀佛把他的業(yè)障背走了』,這一句話接在這里,可以說正好和蕅祖所講的:l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愿,何以有此。』正好是背道而馳,大唱反調。這都是末學不好,沒有負責把義理講明白,以致于大家會有各種的盲點和誤會。因為往生的信愿,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課題,希望童子們都以善財童子純真的心,放下我相,放下面子,好好來體會。
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這也不能怪大家不信,因為釋迦佛一直說難信,一直說甚難甚難。而且六方佛還通通都出來出廣長舌相,來勸大家要信,表示這本來就是很難信,否則何必要一勸、二勸、三勸、四勸呢?而且還六方佛、十方佛都總動員通通跑出來勸,可是眾生還是連佛出來勸,都不理睬啊,都不信啦。蕅祖到后面才說『頑冥極矣』。蕅益大師在要解『流通分』,『勸行流通』那一段,說: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把他成佛的偉大成果,果覺的全體,無條件通通送給我們這些濁惡的眾生,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這是只有佛做得到的境界啊!所以也只有佛和佛能夠彼此互相完全了解,根本不是我們九法界用『自力』所能夠相信、所能夠了解的。請大家注意,九法界就是從我們這些可憐的凡夫一直到等覺菩薩。連等覺菩薩用自力都不能夠相信、了解,所以也不能夠怪任何人不信,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的。
能信解是佛力的加被,能信的人是這一生要作佛了。以前我們曾經(jīng)開玩笑說,要『九怪』才能往生,因為大家都不能信,九界自力都不能信的事,他竟然可以信,那就很怪啦。要很怪的人才會往生,一般普通人都是留在娑婆世界輪回啊。
阿彌陀佛大愿的荷負
請大家注意,『阿彌陀佛把他的業(yè)障背走了』,是安安老師在講前段的時候所用的句子,這是用來表示彌陀大愿荷負眾生,一種擬人化的文學表達。這個意思當然不是說:把業(yè)障裝在一個包袱里面,然后阿彌陀佛把它扛在肩上走;這只是表示彌陀大愿荷負眾生的意思。假如童子們認為并不是阿彌陀佛把業(yè)障背走了,那么阿彌陀佛背不動,要自己才背得動;豈不是說小水泡比大海還要厲害,豈不是認為靠凡夫的自力比靠佛還可靠? 蕅祖在要解里面告訴我們:
『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可能對要解不熟的童子,又會不知道末學在念什么。我們稍微講白一點,如果不想歸功于阿彌陀佛,不想推崇『他佛』的功德,其實就是還有『自他對立』的見解;如果還偏重于『自佛』這種理論,反倒落入『我見』的顛倒思想。蕅祖說,這就是不了解『全他即自』的奧秘;也就是不了解——阿彌陀佛是我本覺,阿彌陀佛正是我的自性。
很多人修行,懂得把小水滴融入大海,成為大海,懂得全身靠倒阿彌陀佛,把一切的功德利益都歸功于阿彌陀佛,都認為是阿彌陀佛大愿的荷負。這種態(tài)度正是破除凡夫『我執(zhí)』的最妙方便。因為念頭一歸到佛,就是直接打破小水泡,投入大海,就立刻進入佛法界;否則樣樣都以為是自己的本事,是自己的功勞,是靠自力成就,常常把佛法當作化妝品,拿來裝飾自己。學佛變成增長我慢,學佛越久,我相就越大,我執(zhí)的病也越深、越重,這是非常倒霉的事,和佛法『破除我執(zhí)』的方向背道而馳。
釋迦族的故事——『靠自力的懺悔』和『至心念佛信靠佛力的懺悔』
這位童子解釋,他所以會導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看了一個影片——『釋迦族的故事』。他由這個故事認為釋迦佛既不能夠替釋迦族背業(yè),因此就導出了『我們念佛,阿彌陀佛也不能把我們的業(yè)障背走!贿@樣的結論。所以會導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忽略了當時的釋迦族和我們以信愿來念佛,這二者之間基本上因緣、條件就不一樣,因不同果當然就不同,怎么能夠依此類推呢?
當時另一位童子有檢討何以釋迦族不能夠得佛力幫忙的原因——要檢討釋迦族有沒有懺悔業(yè)障,有沒有和佛相應。這個思考方向是對的,她有考慮到這兩件事因緣條件根本就不一樣。因為這位童子所講的,是要檢討釋迦族有沒有懺悔業(yè)障,在這里我們還要再加強、再了解,一般靠自己力量的懺悔和至心念佛、信靠佛力的懺悔,在力量和功用上還有很大的差異。
在經(jīng)典上有講到一個故事,有一個沙彌,他聽到一位老比丘在誦經(jīng),他覺得他誦經(jīng)的聲音很不好聽,就罵他說:『你誦經(jīng)的聲音像狗叫一樣!』
這位老比丘是證果阿羅漢。大家要特別注意,證果阿羅漢在誦佛經(jīng)的聲音,在一個有驕慢心的凡夫聽起來,可能也覺得很難聽,就隨便開口罵人。罵得洋洋得意,沒想到罵了圣人,罵了證果阿羅漢。阿羅漢額頭上面也不會寫阿羅漢啦,也不會名片上寫著『證果阿羅漢』,所以凡夫眼睛是看不出來的。
這位阿羅漢老比丘就告訴沙彌,請他趕快懺悔,否則毀謗圣人的業(yè)報是很重的。這位沙彌也嚇了一跳,他趕快懺悔,他不是念佛,他是自力的懺悔。緊急懺悔之后,免掉了毀謗圣人要墮地獄的果報,但是還是墮為狗身,作了五百世的狗。
由這個故事知道,靠自力的懺悔,懺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要痛哭流涕才達到下品懺悔?墒俏覀円话銘曰诟揪蜎]有那么痛切,有時候只是口頭隨便講講,連痛哭流涕這種下品程度都不到,所以很難發(fā)生懺罪的功能。
上品的懺悔要懺到雙目流血。自力的懺悔,就像衣服上有很骯臟的墨汁、油垢,隨便用水洗一洗,其實是洗不掉的,可能是變淡一點罷了。而念佛、信靠佛力的懺悔,就像是用了強力去污劑,強力洗潔劑,那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釋迦族的故事——沒有信愿的心念,不能夠信受佛的好意,所以不相應
一位童子認為這個故事是教人不要造業(yè)。其實這個故事,含義甚深甚廣,教育方向也有很多層面,不只是如此而已。佛經(jīng)當中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含義甚深甚廣,但看各人如何領會,深者見深,淺者見淺。
當時的釋迦族他們對自己過去所造的業(yè)沒有了解,沒有了解也沒有承認、沒有懺悔,甚至還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自己有佛性,可以『茍一念回心』。而且雖然釋迦佛是他們的親族,他們對佛并沒有信心,根本就不認為佛能夠救他們,也不相信佛能夠代替他們背業(yè)。這樣沒信心的狀況,當然也不會愿意接受佛的好意救度。所以和佛是親戚,很親密也沒有用。沒有信愿,就沒有用。
但是假設他們能茍一念回心,狀況當然就不一樣了,歷史就要重寫了。我們要了解,『萬法唯心造』,這是佛法的基本道理。他們的心念是沒有信愿的心念,當然會造出沒有信愿的結果?v使佛本來是能夠背業(yè),能夠救的,但是他們沒有信愿來接受,等于是自己堅持在業(yè)力的頻道,要照業(yè)力來受報。這并不是佛不能背,不能救,是自己不能夠信受佛的好意,所以不相應。就好像明明可以坐船渡海的嘛,明明船可以背負他們的體重和一切行李;但是對船沒有信愿的人,就會堅持要自己游泳啊。這不是船不能載,是自己不信,不愿意乘船,是自己選擇要游泳淹死的,可不能怪船不能負載。
對于沒有信愿坐船的人,船當然是不能載他,不能載他的行李。但是對于有信愿坐船的人,船當然可以載他,包括一切行李。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是說有信愿坐船,可是坐上了船,他還是不太信任,他覺得總要自己背一些。所以坐船的時候,就把行李背在自己的肩膀上,一邊坐船,一邊背行李,總覺得,這部分的行李不能給船載啊,還是我要自己背著。就這樣坐在船上,也覺得不能全部讓船載,我這個屁股總不能坐在船的椅子上,要這樣半蹲,還要背行李,這樣坐船就坐得很辛苦啰。坐得很辛苦,累得半死,還說這個船哪,不能替我載,所以我很辛苦。坐到最后,這種坐船比走路還辛苦,于是就說坐船沒有用,所以就跳海了。世界上,多得是這種人——自己不敢放給船去載,行李也不敢放給船載,自己又背又半蹲,蹲得好辛苦,結論就是:船不能載,然后比走路還辛苦,所以要跳海。這樣的見解,說他沒有信愿嘛,他又有信愿要坐船;說他有信愿嘛,他又不敢把行李、把重量交給船。這到底是有信愿呢?還是沒信愿呢?各位童子,自己判斷。
這個釋迦族的故事,釋迦滅族了,其實并不是釋迦佛不能救釋迦族,不是不能替他們背負,是釋迦族他們沒有信愿。假設他們當時對佛有信心,愿意一心念佛,茍一念回心,這一段歷史就得重寫了,故事的結局就會改變。這就等于改變頻道,由業(yè)力的頻道跳到佛的頻道;像我們看電視,選臺一轉,影像相節(jié)目必然完全改變。萬法唯心造,心念是有信愿的心念,就會出現(xiàn)被佛救度的影像,這是萬法唯心造的道理,也是念佛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當時的釋迦族,也是依萬法唯心造的道理。然而他們是『是心不作佛』,所以當然隨業(yè)流轉,他們選擇業(yè)力頻道。如果我們是信愿念佛,『是心作佛』,當然作佛就不造業(yè),念佛就不念業(yè),念佛等于用一個佛的念頭,轉掉一切造業(yè)的念頭,這當然是等于:是佛把業(yè)背走了。
『應身佛』和『法身佛』——法身佛有十力威德
在末學看起來,釋迦族的故事,并不只是一個叫人不要造業(yè)的小故事,它也不是在告訴我們,佛沒有辦法替我們背業(yè)。我們要了解:藏、通、別、圓不同根機的人,所認為、所了知的佛,程度也有相當?shù)牟町。講到佛,大家都知道,在藏、通、別、圓四教中所說的佛,同樣名為佛,其實程度是大大不同的。所以藏、通、別、圓不同根機的人所認為的佛,程度也有相當差異,能力也有相當差異。當然各人心目中所了解的佛,所相信的佛,能力也有相當不同。
如果大家自己看書,或是聽講經(jīng),很可能有聽過,說佛有『三不能』——佛有三種不能的事:第一,不能免掉定業(yè);第二,不能夠度無緣的眾生;第三,不能夠盡眾生界。大家要注意,這是指小乘教的『應身佛』而言,因為小乘教眾生的根機,所能信的程度只是如此而已。如果是對大乘的『法身佛』而言,就沒有這三種不能!
很多小乘教的人,他們根本沒有聽過他方佛的名字。要解里告訴我們,『定性二乘,不聞他方佛名!幌癫亟痰母鶛C,他可以破我執(zhí),了生脫死,但是法執(zhí)還完全都在,他還不知道萬法的本源是什么,不知道萬法的本源是『自心』,他們可以說連『無明惑』這個名字也沒有聽過,更何況『破無明顯佛性』呢?要解也說到:『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他們所了解的佛,不過大約是阿羅漢的能力而已。很多小乘人,不了解大乘教的佛有無量神力,有十力威德。
因為大乘教的佛已經(jīng)徹證心性之體,證到整個法界就是自己的心。就好像徹底由夢中醒來,知道夢中的一切都是心的投影,不但夢中的我是自己的心所變,連夢中的別人啦,夢中的眾生,甚至夢中的桌子、椅子、樹木、車輛,沒有一個不是『心』。真正醒來的人,就知道夢的真相就是虛幻,那么夢中一切眾生就全度啦,夢中一切災難就全沒啦,夢中一切情節(jié)也完全都解決了。
大乘圓教的佛徹證了心性的本體,所以于一切萬法知道都是心性,他是于法自在,具有無量神力。大乘根機的眾生,也能夠相信自性,就像要解『五重玄義』講的『信自』,他可以信自性橫偏十方豎窮三際,能夠深信萬法唯心造的道理。所以大乘根機的眾生,對佛的了知程度可以提高,能夠相信佛有十力威德。十六觀經(jīng)說到,只要聽聞到佛有十力威德,有種種光明神力,只要聽聞到這件事,就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么呢?知道原來佛有十力,原來自性有這樣偉大的力量,知道這回事,好多的業(yè)障煩惱就解決啦。
我們打個比方來講,早期的錄音機如果錄壞了,那不好的帶子要洗掉,實在是很麻煩啦,要找出不好的那一段來洗,要把那一段錄上新的、好的內容,或者最起碼也要錄上一段空白的,才能夠洗掉舊的。這就好比靠自力懺悔,自力修行一一消業(yè)障。假如要洗掉十分鐘的帶子,也要耗上十分鐘才洗得掉,這是老古的錄音機。而現(xiàn)在有新的MD機,具有很多功能,按一個按鍵"ALL ERASE",全部洗掉,一剎那中就可以全部洗掉了。
這種多功能的MD機,我們暫時用來比方佛的十力威德。我們光是知道世界上有這種MD機啊,就賺了大便宜了。因為用這一種MD機,很多錄壞的帶子就可以一下子洗掉、處理好了。如果是井底之蛙,不知道有這種十力威德的MD機,那么錄壞的帶子可就麻煩啰,用老古錄音機來洗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最起碼也要洗八十億劫才洗得掉啊,看要搞到幾時,簡直是沒完沒了。
我們聽經(jīng)聞法,研究要解,等于是聽介紹,知道有這一種MD機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茍一念回心,就是按一個按鈕,只要我們有信心,愿意按一下按鈕,馬上就成辦了,這樣不是方便多了嗎?要使用新的MD機,也是要有信愿行啊,要是不相信MD機有這個功能,當然不會愿意去用。知道有這個功能,也得真的愿意用,舉起手去按一下。我們聽聞佛法,了解大乘佛的十力威德,對佛的了解信受力提高;懂得善用佛力,就不必冤枉用那種老古牌的錄音機。什么叫作用老古牌錄音機呢?就是用以前的老觀念啦、老思想啊、老習氣呀,認為佛這個也不能,那個也不能,佛簡直笨得不得了啊。
認為佛很無能的人,就是不相信自性如來藏的功德力,當然,不相信就無從開顯啦。不知道家里地底下有金礦,就是不小心挖到了,也不會承認那是金礦的。認為佛很無能的人,一定很無助,平常生活就會覺得壓力很大,很痛苦。認為佛不能背,要自己才能背的人,豈不是以為自己比佛還會背嗎?意思是大海不能做的,只有小水泡可以做啊。認為不能讓佛背,樣樣要自己背,實在很英雄。認為佛不會幫我背,樣樣要自己背的人,實在很辛苦。
『南無』——承認我沒辦法,全靠佛救了
對于信愿往生的觀念,大家多半還是很含糊,算是『騎墻宗的』;大家都含含糊糊地認為是二力法門,可是心里面的二力恐怕是二力矛盾哦,不是二力成就,不是二力合一哦!聽大家講話,一面又說念佛,要注意只要是念佛,靠的就是佛力啊!否則為什么不念自己的名字就好?嘴里說念佛,可是呢,不敢歸命,不敢交出去,不敢『南無』。五逆十惡的人臨終念『南無阿彌陀佛』,那是真的交出去了。真的交出去才有用啊,承認我沒辦法了,全靠佛救了,那是全身靠倒,就是『南無』。如果總留著一個念頭還要靠自己,那么靠佛都是半心啦,不會達到一心的。
知識分子很難成就,就是自我意識太強,想要靠自己的心太強,所以靠佛只是半心,永遠是半心半意?偸遣环判陌褬翘萆岬,專心來坐電梯,總是放不下電梯外面的世界。好吧,那也是大家的自由,大家就慢慢走吧;要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就在門口慢慢夾吧!。
『信愿念佛,佛能背業(yè)』的問題
一位童子說:『之前,聽說至誠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如果一個人他業(yè)障深重,肯念佛,這還是不可能消罪滅愆的嗎?』
請問為什么不是念自己的名字來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而是念佛呢?很顯然,念佛才有用,是靠佛力,是靠阿彌陀佛背呀!
一位來訪的蓮友說:『業(yè),只有自己才能消,消了業(yè)要到哪里去,都可以去,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請問這位菩薩,前面講了很多很有道理的話,要勸人跟著經(jīng)典走,要用信愿行做功課,但是怎么講到最后,又變成業(yè)要靠自己消呢?請問學長,業(yè)還要自己消,靠自己是要怎么消呢?是不是還是需要靠『信愿念佛』來消,既然是信愿念佛來消,那么還是靠『佛力』消啊!
在我們凡夫自力這一方面,其實只是用信心,肯接受,愿意接受,愿意念佛而已。就像相信船,肯上船而已。既然上了船,那么所靠的都是船的力量、船的運載。如果上了船還一直認為是自己的力量,總覺得自己不用力,就會沉下去,這樣對船的信心,還是不夠的。就算沒有半路跳下海,一樣能上岸,卻是一路擔心,擔心到上岸?梢姶蠹以谛判姆矫娴慕嵌群陀^念還要調整,請大家詳細熟讀印光大師文鈔就能明白。
一位童子說:『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fā)大愿幫我們,把我們成佛的路鋪好,我們在那里好好的用功,在那邊修行成佛。師父這邊講的意思,好像是說我們念佛,佛就把我們的業(yè)力全部都背走,我真的很希望在這里得到一個滿肯定的答案!
如果念佛佛不能背業(yè),那么五逆十惡那么重的罪業(yè),怎么能十念一念往生?這事實表示的就是佛能背呀!佛那方面是絕對能背,沒有問題,只是您不承認,不讓他背,才有這一堆問題。還在問他是不是能背呀?就是還在懷疑,就是不信嘛。這本來就是難信之法,『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求佛加被您能信吧!
『一心不亂』和『令心不亂』
有人提到『一心不亂』的問題,師父作了以下的開示。
到底一般人自己體會的『一心不亂』和這『令心不亂』的觀念有什么不同呢?請注意,觀念不同,會影響整個修學的心態(tài)。我們再介紹一次,阿彌陀經(jīng)有兩種翻譯本:一本是我們常念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另一本比較少人讀過,是玄奘大師翻譯的,經(jīng)題是: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再講一次,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下面,末學把這一段經(jīng)文讀一次,請大家用心聽:
『又舍利子。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后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舍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
這樣能聽得明白嗎?聽不明白的,就請出經(jīng)本來恭讀。羅什大師譯本上是若一日若二日一直到若七日,一心不亂。玄奘大師是說,若一日夜或二或三到或七,系念不亂!合的睢坏摹合怠痪褪窍裼美K子綁著,維系著念頭不亂;就像放風箏,一直握著線拉著風箏,不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這是說有了信愿,自然就會安心,安心下來,愿意攝心用功的情形。因為一個人如果真正深信又發(fā)愿,相信佛力會加被,愿意把自己交出去,愿意托付,心就安啦。把事情拜托一個很可靠的人,相信他有大力能辦得很好,心不就安了嗎?時時刻刻念佛,是以一種依靠又感恩的心來念佛,到這里是講玄奘大師譯文中的『系念不亂』。
再接著看下面的經(jīng)文,大家再看看『令心不亂』這句的主詞是什么呢?是無量壽佛。是無量壽佛來慈悲加佑才令心不亂的。不但是無量壽佛來哦,而且還有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都一起來,所以經(jīng)文是『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來的情況是『前后圍繞來住其前』,非常親切地把這臨命終的人前前后后圍繞起來,站在他的前面,大家通通都來慈悲加佑,這么多佛菩薩圣眾來加持保佑,才令心不亂。
這很明顯地表達,是仗著佛菩薩的力量,『仗他力』才使得本來臨命終會很心亂的情況變成不亂。因為玄奘大師翻譯的文字是依梵文的文法直譯的,所以文字比較長,但是比較詳細。羅什大師的翻譯文是順中國的文法,用字比較簡短,合中國人的喜好。而這一段由玄奘大師的譯文比較容易明白——我們臨終,心所以能不亂,是由于佛和圣眾現(xiàn)前來加持保佑的結果,我們才能心不亂,并不是仗著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功夫,是仗他力呀!
要怎樣臨終時佛才會來呢?
而臨終怎么樣佛才會來呢?要怎樣臨終時佛才會來呢?在《悲華經(jīng)》是說:
『所有眾生,若聞我聲! 『聲』是『聲音』的『聲』。
『若聞我聲,發(fā)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后圍繞。』這一句經(jīng)文,主詞是『所有眾生』——不管是哪一類的眾生。『若聞我聲』,這條件很簡單,『聞』就是『聽聞』的『聞』,不要聽而不聞就好了!喝袈勎衣暋,這『我聲』就代表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音聲!喝袈勎衣,發(fā)愿欲生我世界者』,就表示真的有愿想要去極樂世界,條件就這么簡單——『若聞我聲,發(fā)愿欲生我世界者』。這么簡單,就有什么好結果呢?
『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悉』就是『完全』啦,或者說『都』啊,『悉令見我』就是:我都會讓他見到我。『與諸大眾,前后圍繞。』不但是見到我,還與諸大眾,前后圍繞!何矣跔枙r,入無翳三昧。』我在那個時候就進入『無翳三昧』,『翳』就是眼睛得到翳病,眼睛有眼病,有翳障那個『翳』。『無翳三昧』是一個三味的名字。
『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故得寶賓三昧!贿@是說佛進入了三昧,用三昧的力量,在臨命終人的前面,為他說法。這個臨命終人聽到佛說法,就馬上斷除了一切苦惱,心大歡喜,也得到了『寶寞三味』!簩殹痪褪恰三寶』的『寶』,『寞』怎么寫呢?『真』是一個寶蓋頭,下面是真假的真,念做zhi ,『寶真三昧』!簩氄妗坏摹赫妗贿@個字,也可以說,一般講放置什么東西那個『置』,是安著使它很適意的意思。這寶蓋頭的下面有一個『真』,這寶蓋頭表示是室內,卞面一個『真』,『真』有實質不變的意思,『真』就表示安置好,使它的實質不變。『寶真三昧』就是一個三味的名字,因為末學也沒有得這個三昧,所以說不出這三昧的內涵來;不過由名字可以推測,得到了『寶寞三昧』,就像得到了真正的大寶貝,而能夠安置在心中不變質,也就是得佛的寶貝,心能安住在真理實相。經(jīng)文又說:『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即無生忍。命終之后,必生我界!
由悲華經(jīng)這一段文字就知道,有愿要往生西方的人,臨命終的時候,能夠得到寶寞三味,能得這個三味是因為佛來加被;佛用三昧力來說法,讓他斷除苦惱,心大歡喜。這都是仗佛力,并不是自己有什么本事。
『仗他力』就是自然破除我執(zhí)的最好方法
為什么我們再三強調『仗他力令心不亂』呢?我們要知道,我們?yōu)槭裁炊鴣y?都是為了執(zhí)著自我啊!執(zhí)著這個小水泡,罣礙自我。心里如果希望得到娑婆世界任何的事、任何的成就,包括自己修行的成就啦、自己度眾生的成就,都是罣礙,都是『亂』的原因。如果仗著大海的力量,自然不會執(zhí)著小水泡,這小水泡就沒什么好亂,就亂不起來,才會真的老實,系念佛號不亂,『仗他力』就是自然破除我執(zhí)的最好方法。
一般人講『仗自力』,那個『自』,不會指自性的,仗自力一定就是小水泡的自力,想要仗自力,常常就落入我執(zhí)、我見顛倒。假如有一絲一毫仗自力、追求自我成就的心,就必定會亂,不可能不亂,有了成敗得失的心,一定會亂的。
比方說,念佛就念佛,老老實實念就好了,偏偏又要想說:『我要如何趕快證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佛三味!』、『我要打佛一,得晨曦社藍波獎!』、『我要打佛一,得二十四小時沒小便獎,或是不大便獎!』還有,『我要打佛一,得個不吃不睡獎!』打佛一不好好念佛,專門看:覺覺到底有沒有打瞌睡?當當?shù)降资鞘裁磿r候走掉的?暢暢到底有沒有去上廁所?棒棒念佛,聲音合不合我的意?這樣保證心就會亂,沒有人叫你亂,自己就大亂。有這些念頭,就會變成一直念小便啦,或是念我不小便啦,或是念大便啦,念我要不吃啦還是要吃啦,念那邊的男眾都睡著了。這樣根本就沒有念佛,根本從頭到尾都在亂,哪里能不亂呢?這樣變成不是打『佛一』,是打『雜一』呀!
假如不仗大海的力量,心不真的放到大海去,一定都在想些小水泡的事情。比來比去,到底是這個水泡大,還是那個水泡大?是這個水泡堅固,還是那個水泡堅固?還想我要做這水泡當中最大的一個。再大還不是就水泡一個,馬上就要破掉啦!水泡越大越容易破,水泡小到?jīng)]有就不破了。其實水泡小到?jīng)]有,就變成大海啦。
『仗他力』就是凈土法門最妙的訣竅——一懂得仗他力,就變成阿彌陀佛的掌上明珠,過著快樂的生活!如果都要仗自力,就充滿了孤兒的思想,老是覺得好可憐哦。有些小孩很有骨氣,都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奮斗,明明他老爸很好,他也覺得老爸不好,老爸都不疼他,所以常常都以孤獨奮斗,用埋怨的心在過生活;天天都很認真打拼,可是心里都很苦惱,很有壓力。其實不是老爸不疼他,是自己不貼心,不知道老爸的心。其實他老爸很有能力,很了不起,一切都能承當,可是他很不信任他老爸,總以為他老爸笨笨的。其實他老爸什么都會,可是他對老爸很不放心,總是覺得靠老爸沒有靠自己來得安全哪。他不是不努力,是努力得很痛苦,努力得很有壓力,這是仗自力的孩子。
另外一種孩子總是覺得我爸爸最疼我,我爸爸真的好疼我哦!對于父母所給的一切,充滿了感恩,樣樣都有感受,樣樣都感恩,所以就像掌上明珠,過著快樂的生活。其實爸爸很平等,也不是特別疼他,只是他懂得感恩,懂得感受,他很貼心,知道很柔軟的『獅耐法門』。他總覺得我要什么,爸爸就會給我什么,甚至我沒有說要,爸爸都替我想好了,所以過著幸福的生活。因為他知道爸爸什么都會,什么都替他安排好了,所以他就完全不替自己操心了,也不為自己求什么了,他只有盡心照顧兄弟姊妹,效法爸爸的精神,報答爸爸,這種貼心感恩的孩子,生活是很快樂的。
同樣是凈土法門的修行,前面一種是『鐵漢組』的,后面一種是『糠糈組』糠糈那一組的。其實,『鐵漢組』的并不見得比較堅固,反倒是糯糈丟在地上也不會破,而且又黏搭搭(臺語),很黏,整個都黏在佛上,離也離不開,拉也拉不掉。咱們極樂童子是參加哪一組啊?
本來經(jīng)上是告訴我們,有善根要以自己的善根回向極樂,這是由小水泡回轉向大海。而搞錯方向的人,把念佛這么大的善根、大福德,竟然只縮減到只用來裝飾我相而已,這等于是把『回小向大』的迥向變成了反方向——『回大向小』。寧愿抓緊小水泡而拋棄整個大海,這么倒霉,還洋洋得意,這就像把金剛鉆拿來換一顆小糖吃。這就是不了解念佛的價值和功用,也不了解回向的意思,所以念佛、作功德都作了反方向的回向,回向到倒霉的地方。用念佛來祈求人天福報,希望我的成就高人一等這樣的人,其實是用念佛來迥向要入到六道輪回呀,根本不是回向西方!要注意,回向并不是迥向文念一念,才算是回向。在《無量壽經(jīng)》上講『心心回向』,每一個起心動念都算是迥向,我們的起心動念到底是向哪一個方向去呢?起心動念的方向,才是真正的回向。真正迥向西方的人,大福報都會有了,還怕沒有小福報嗎?連AVVT這么高的學位都有了,還怕沒有世間小小的學位、小小的地位嗎?真正迥向西方的人,不會想求娑婆世界的任何事,甚至任何的成就,包括自己修行的成就,或是自己度眾生的成就。
念佛或是種任何善根、修任何功德,都是只為了要往生西方成佛,這就是善根回向西方。如果念佛,但是心里還想追求自己念佛的成就感,那還是迥向六道。念佛就念佛,老實念佛,一個字一個字念清楚,聽清楚,本來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何必另外再求什么成就、什么功德呢?
業(yè)障與功德如同冰和水
因為童子引述了『業(yè)障與功德如同冰與水』來講這個問題,末學就做一些補充。從本體上來說,冰和水是一體的,一樣的H20;可是事相上,冰和水有完全不同的形相和作用。冰是互相格格不入,又很局限的,而水是隨方就圓,自在得多。它們雖然體是一樣的,可以說是一體,可是卻又不一樣哦,大家也不能忽略它的不一樣,更不能忽略冰所以能變成水的重要因緣。
冰和水差在哪里呢?冰要如何才能變成水呢?冰要溫度提升,要加熱,要加上熱能的條件才能變成水哦。我們的業(yè)障要能夠化成水,靠自力發(fā)熱就很難哦。假如加上阿彌陀佛無量光的熱能,就能很快速。所以業(yè)障與功德雖然是如同冰與水,可是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熱能,其實冰還是冰,又硬又冷,根本就沒有緣變成水呀。冰能夠變成水,可以說它那又冷又硬,又格格不入的障礙,都被佛的光熱給背走了,成為柔軟的八功德水。請問大家,『冰那格格不入的業(yè)障,被佛的光熱背走了』,這樣可以嗎?我們凡夫的業(yè)障,經(jīng)由『念佛』而被佛背走了,也是如此。業(yè)障的冰可以變成有多功能的八功德水。冰融解了以后,千萬不要說:并不是阿彌陀佛光熱的關系呀!
共命之鳥——一身兩頭,識別報同
一位童子說:『其實,業(yè)障到底是阿彌陀佛把你背走,還是你自己背走?因為到時候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是阿彌陀佛啦。師父在畫佛因緣說:跟阿彌陀佛是共命之鳥!對啊!我們其實跟阿彌陀佛是共命之鳥,那你還要擔心是阿彌陀佛把你背走,還是你自己把自己背走嗎?因為都是一體的嘛,『因心成體,體即法界。』嘛!』
謝謝這位童子把『共命之鳥』這道理看進去了。但是講這『共命之鳥』卻只講了一半,末學再補充另外一半!汗裁B』有個典故,『共命之鳥』雖然是共一個身體,可是要注意它是兩個頭哦,而且這兩個頭想法還不一樣呢!一個頭是要吃香果,香的水果,它想要貢獻香氣;另一個頭卻特別愛吃毒果,想要毒死對方,甚至趁著另一個頭睡著的時候,就去偷吃毒果。結果會怎么樣呢?這留給大家自由推理,自由想象吧!
所以請注意蕅益大師說『共命之鳥』的時候,用了幾個字,也就是:『一身兩頭,識別報同!贿@是說它一個身體可是兩個頭,報身雖然相同,心識卻是有差別的。心識不一樣,而有共同一個身體,這表示我們和佛,理論上雖然是一體的,用心可不一樣。佛用的是『真心』,我們用的是『妄識』,『妄』就是『虛妄』的『妄』。佛用真心,我們用妄識,雖然是一體,其實程度還是差很遠。佛已經(jīng)轉識成智了,我們還是用情識,并不是用理智,程度還是差很遠。我們學了佛法,嘴裹雖然常常說:『我就是阿彌陀佛喲!是一體的!皇聦嵣闲睦锼J為的我還是這個小我,小水泡,還是滿腦子都是吃毒素,吃毒果的念頭,還是『共命之鳥』那個愛吃毒果的頭。所以最好還是仰仗吃香果那個頭,來養(yǎng)育我們的法身慧命,以免愛吃毒果的頭又去吃得中毒,這叫作『仗佛慈力!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因心成體,體即法界
一位童子說:『第一點:其實業(yè)力、業(yè)障就是我們隨心所現(xiàn),那我們臨終已經(jīng)念到『因心成體,體即法界』,你的心已經(jīng)跟阿彌陀佛相應,念念相應已經(jīng)念念佛了,那時候你就是阿彌陀佛啦。其實生死即涅槃,業(yè)障也許也是涅槃,那時候你已經(jīng)沒有業(yè)障這個問題,你已經(jīng)不昧因果了。第二點:是為什么釋迦牟尼佛沒有辦法幫釋迦族背業(yè),末學看法是說,其實在釋迦牟尼佛的心裹,他已經(jīng)沒有這些因果、這些死亡傷害了!
謝謝這位童子請我們吃了一盤拼盤,這盤拼盤東抓一句,西抓一句,東拼西湊的。以下我們就分盤來講吧。
剛才這位童子說我們臨終已經(jīng)念到『因心成體,體即法界。』請大家注意,『因心成體,體即法界!皇窃谥v萬法的來源。我們在講藏、通、別、圓四教的道理的時候,講到圓教,圓教講萬法是怎么來的?萬法是唯心造——『因心成體,體即法界。』是在講萬法——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因心成體。萬法的本體就是心,體也就是法界。這位童子忽然間說:我們臨終已經(jīng)念到『因心成體,體即法界!贿@句話拼湊得不妥當。因為『因心成體,體即法界!贿@講的是萬法的真相和來源,并不是在講念佛的程度;就算我們都不念佛,萬法的本源也是『因心成體,體即法界!
師父指正一位童子的看法——念念相應念念佛
下面又接著說:『那時你『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是阿彌陀佛。』這位童子的話很快跳到『念念相應念念佛』,又很快跳到『生死即涅槃』,請問到底是怎么跳的?『念念相應念念佛』是什么程度,知道嗎?『生死即涅槃』又是什么程度呢?這在教理上都是有特定水平的,不能隨便使用的。
靠自己要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談何容易呀!念念相應就是『念不退』,念不退依通途法門來講,是什么程度呢?別教初地,圓教初住才是念不退。我們現(xiàn)在念佛,有沒有達到一念相應一念佛都是問題,有沒有十念相應都是問題,到臨終有沒有一念相應都還是問題,不要太輕忽,跳得太快。這一句『念念相應念念佛』,因為常常被貼在念佛堂的墻上,大家經(jīng)?吹,都覺得很熟悉!耗钅钕鄳钅罘稹徽f起來是很快,其實大家仔細檢討自己的心,一念才念佛,下一念就生起傲慢心了,以為:『自己念佛,我聲音特別大特別好聽,壓過別人,很了不起!灰荒钅罘,可能下一念又起嗔心:『怎么腿好痛啊,蚊子又來咬我!灰荒钅罘,下一念又打瞌睡。大家打佛一,不是都有經(jīng)驗嗎?要念念相應,哪有那么快、那么簡單哪!
修行要步步踏實,老老實實檢討自己當下的程度,不要總是講一些很高超的話,可是實際上連最低的程度都做不到。這樣就是眼高手低,很容易就變成老和尚所說的:『講話爭霸霸,放屎糊蚊帳(臺語)!弧褐v話爭霸霸(臺語)』就是講話爭霸霸,講話都爭著講霸王的話、境界很高的話,『霸霸』就是霸王中的霸王;可是『放屎糊蚊帳(臺語)』,事實上程度就像是小孩子解大便,隨便亂解,還糊在蚊帳上呢!大家千萬不要嫌老和尚講這個話太粗,事實上我們的境界就是這樣,心都是很粗,起心動念有很多貪、嗔、癡、慢、疑,等于就是解大便嘛!請諸位童子注意,這位童子說:『那我們臨終已經(jīng)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了!』這一句話為什么不妥當呢?第一點,我們靠自己念佛,臨終未必念到那么高的水平哪!第二,往生西方是憑『信』、『愿』,并沒有要求到這么高的水平和門坎,阿彌陀佛說『至心信樂,乃至十念!痪涂梢粤,其實真的想去,一念念佛就可以去啦。如果這樣說,說:『臨終已經(jīng)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了。』會令人誤以為條件要這么高。會使人很擔心,懷疑自己做不到,這樣反而變成信心不具足,信心不具足就不能往生啦!
其實能念到『念念相應念念佛』當然很好啊,品位會很高。如果不能念到水平那么高,只有信愿也是可以去啊——信阿彌陀佛慈悲要救我,我很愿意讓他救,一呼『阿彌陀佛』就成功了!往生之后,圓證三不退,自自然然能夠證到『念念相應念念佛』的境界。
末學要強調的意思是,搭電梯,一樓的人可以搭,二樓的人也可以搭,三樓的人也可以搭,九樓十樓的人也可以搭,并不是說一定要自己爬到九樓、十樓才可以搭。如果說搭電梯的地方是在九樓、十樓,那么一、二樓的人可能認為自己沒辦法爬到十樓去搭電梯。
- 上一篇:永不休診的救度 三[文字版]
- 下一篇:永不休診的救度 一[文字版]
- 體會阿彌陀佛的心愿就能照戒律去念佛持戒
- 念佛與持戒的心是一體的,持戒也是在念佛
- 平時的習慣在臨終時有影響嗎?
- 人生處處是考題,你是選“佛”還是“我”?
- 平時要隨時練習念佛
- 善用念頭 是心作佛
- 天差地別的兩個觀念——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
- 請恭敬圣人留下的血淚
- 腫瘤科里的真實人間地獄
- 骨肉原是一體,何苦把至親變怨敵呢?
- 你不知道這樣念佛有多舒服
- 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細胞變功德林
- 大浪變搖籃——觀音奇感
-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
- 「習慣」的牽引力
- 阿彌陀佛接我們到極樂世界,比我們救一只螞蟻還簡單
- 念念求生凈土,念念清凈自在
- 念佛才是全靠佛力當生即得橫超三界
- 能信愿念佛的人是這一生要作佛了
- 再悲慘的境況,佛力都能加被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