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靜波法師: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在小乘的《俱舍論》中,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中說有六種無為法。

  《大乘百法明門論》里面說:八種心法,五十一種心所有法,十一種色法,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最后是六種無為法。

  曾經(jīng)在北京佛學院上學時所待過的地方叫法源寺,在法源寺里,有一尊佛像叫毗盧遮那佛。那尊毗盧遮那佛上邊有五方佛,中央的是毗盧遮那佛,東方的是阿閦佛,北方的是成就佛,南方的是寶生佛,西方的是阿彌陀佛,所以叫五方佛。而在他們的下邊,有無數(shù)尊佛,有人說有一千零五十六尊。這意義何在?就是告訴我們,佛陀法身遍一切處。什么叫遍一切處?哪里都有佛陀,遍的意思就是:無處不在。

  我們今天應該認識的毗盧遮那佛,翻譯過來就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這個是,那個是,任何事物……都叫佛陀。有人說:“我怎么就看不見呢?”因為你有業(yè)障眼,所以你就看不到佛陀。

  以法性為身故名法身,學佛最根本點、著眼點,就是要以法性為身。如果我們總是看見什么釋迦牟尼佛托缽,還有后面這樣一尊佛像,那不意味著我們有多大成就,只能說明我們比較有緣分而已,而不是真正有什么覺悟境界。

  毗盧遮那佛像的后邊,就是觀世音菩薩像。我們每每看到這尊毗盧遮那佛幾乎沒人來拜,很多人從山門一進來就去找觀音菩薩,問:“哪個是觀音菩薩?”大家就說:“毗盧殿后邊的就是觀音菩薩。”有人強調:“我找觀音菩薩。”他找觀音菩薩干什么呢?求觀音菩薩幫忙辦事。所以,大家都找觀音菩薩。

  你看我們極樂寺也有這個證明,什么證明?觀音殿里掛了那么多的錦旗……可見,觀音菩薩總是幫人辦事,大慈大悲。但是,你看一般人找觀音菩薩辦的都是什么事?都是輪回的事,大家說是不是?辦的都是世俗的事,幾乎沒有一件解脫的事,雖然觀音菩薩: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的目的是告訴我們:一切都是過程,最終要從那個名利、有為法中走出來,走進無為解脫的佛法。只是有太多的人,總是執(zhí)迷不悟。

  《維摩經(jīng)》有:“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就是佛菩薩度眾生的過程中,先要給你好處,同你拉近關系,滿足你的一些愿望,然后讓你慢慢地放下你所擁有的執(zhí)著。在滿足你的愿望之后,你終究會明白:這些東西是無常無我,只能再見、放下、解脫!因為擁有的是有為法。

  有為法,就不是永恒,我們?yōu)槭裁捶挪幌履?放不下就沒有解脫的希望了。我們的佛法就是少欲、無為,就是人生的真理,因為我們是學無為法的。

  五方佛,千佛繞毗盧,應該說我們要轉變:轉變我們舊有的觀念,轉變我們請佛菩薩辦事、到寺院里貪求的觀念。別人或許會告訴你:“求吧,求吧。”比如,1986年的時候,我就想去中國佛學院讀書,有人告訴我:“求吧,求吧!”我于是使勁祈求,結果沒有用。1988年的時候,我沒有祈求,但卻考入了中國佛學院了。這是我的經(jīng)歷。

  1986年時,我的的確確是祈求,晚上不睡覺,熬得眼睛通紅。最后有人問我:“你怎么回事?”“我這正在祈求……”佛陀說:有求皆苦,確實如此。求之不得,是苦。Υ,我抱怨了很長一段時間。1988年時,讓我去,我不想考試了,被師父罵了一頓……所以要隨緣,不要攀緣。

  我們要改變,要轉變,要回歸;貧w什么?回歸無為法,回歸緣聚緣散,隨它來去: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我們不假造作,也不給它加任何一個條件,沒有主觀色彩,沒有要求,也不希望有回報,也不拒絕有收獲。這就是無為法,那就是回歸了我們信仰的家園。

原標題:【極樂法雨】靜波法師: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轉自微信公眾號:哈爾濱極樂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