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曹勁松(能證)函
致曹勁松(能證)函
明真法師
(一)
勁松同志:
“四人幫”的十年浩劫,實中國土地亙古未有的奇禍。我們今天還能魚雁往還,傾訴衷曲,真應(yīng)該放聲大笑,翩翩起舞。
我今年虛歲七十七了,眠食俱佳,平安無事,望無垂注。死后變牛變馬,一任業(yè)緣。只是眼前光陰虛度,于己于世,無所饒益,不能不感到慚愧。
你能當個醫(yī)生,為病人解除苦難,這實際就是佛事,應(yīng)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悲愿和技術(shù),千萬不要把這個事看錯了,看小了。譏諷和尚、仇恨和尚,這都是過去極左路線的流毒。因為在舊社會在新社會,和尚都有好人、有壞人嘛。一個本分和尚,一個真心做和尚的人,是決不會搞打砸搶,不會貪污盜竊,不會謀財害命——甚至決不會損人利己的。每個人都不損人利己,天下也就會太平了。當然,和尚是佛的弟子,是應(yīng)該繼承如來事業(yè),多作佛事的。我們沒有積極的這樣做,當然會引起一些誤會,還有,在舊社會,佛教寺院幾乎變成了難民收容所,出家當和尚的,本來是些窮苦人,好人,因為社會是那么一個腐爛的社會,很容易墮落,做些使人輕賤、痛恨的事。你是一個好人,是不應(yīng)該臉紅的。因為名心太重,我執(zhí)太重,遂不覺臉就紅起來的。盡管這是小事,卻是腐蝕法身慧命的煩惱賊,必須下狠心對治。
去靈巖山,對你比較適宜,但這只是事物的一面;對家里的人,不僅要顧及他們的生活,還應(yīng)考慮其他的影響。如生活有著落,影響也不大,還是以回靈巖為好。不知你自己覺得如何?
濤師父住在桂陽鹿峰(?)時,那里還有一個塔,我去過一次,桂陽山清水綠,好逗人愛,鹿峰那位當家?guī)?祝圣寺戒,我連名字都忘記了。濤師父應(yīng)該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圓徹法師,你住靈巖時的同參,他很念你,現(xiàn)回福建去了,寄漫汶同志一信,請轉(zhuǎn)交。因有些情況,也許你是想知道的。
明真合十
一九八零年三月一日
(二)
勁松:
你的心地比我良善、純潔,說老實話,我內(nèi)心是尊重你的。你信中說:“還俗十年,把佛法忘得一千二凈!蔽艺J為你過去對佛法只有信心,只有知解,并不真正懂得佛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法因緣生,等等,都是講的我們自己,講的我們自己的生活,離開我們自己的生活,是再找不到什么佛法的。生活里就有佛法,我們想丟也是丟不了的。這是佛法的根本。我們過去只把寺廟、佛像、經(jīng)書、僧尼看成佛法,忘記了這個根本,吃虧實在不小。我并不是說寺廟僧尼等不是佛法,離開了根本,這些東西是不會有生命力的,甚至會損壞佛法。這,你很可能也是會同意的。
念佛、上殿、讀經(jīng)、講經(jīng),都是需要的,佛弟子應(yīng)該做的。做的目的是什么?許多人只知道這樣做是功德,是會有好處的。實際這是很不夠的。今天又有人到靈巖山做佛事,實際是把念經(jīng)拜懺當作了商品,佛法就是替這些施主服務(wù)的。這樣下去,佛法是不會興旺的(佛法也不需要這樣興旺)。從你今天的情況看,暫時還不能回靈巖。這也沒有什么。經(jīng)中不是說“心即是佛”嗎?你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也是能助成你的道業(yè)的。只要你有心,能善用你自己的心。
心,奇特得很。我只講點小事。你好名,我也好名。記得我未拜師父前,“明真”兩個字,同我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我根本不會注意這兩個字。師父一替我取了這么個名字,明真居然就變成“我”了,雷都打不掉了,只要有人一提“明真”,心就要動一下,認為這是在說“我”呀!現(xiàn)在五十幾年了,還擺不脫這種執(zhí)著,也明白不了這里面的道理。你說玄不玄?心不動一下,口是不會講話的;心不動一下,腳也是不會走路的。你一提筆,就能給我寫幾張紙的信。這里面的奧妙,恐怕今天的科學家也還不能明明白白的講出來。讀“我”比讀經(jīng)更重要。你信不信?
除忘我的工作外,想想這些問題,這大概就是參禪吧?你有不有這樣的興趣?
濤師父是菩薩。菩薩是不一定要裝金的。我們心里時常有個濤師父,是絕對不會做危害人民壞事的。我更對濤師父不住。濤師父圓寂那一年有多大歲數(shù)了?你如果記得,知道,請來信告訴我。
祝
身心康泰
明真
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五日
(三)
能證同學:
園徹法師還未回京。惜賢行愿品》,北京居士林近有油印本,我已向他們說了,答應(yīng)送幾本給我,送來后,當即寄來。絎愿品》說得十分明徹,菩薩是大樹上的花果,眾生才是樹根。離開了世界,離開了人民,要想行菩薩道,成菩薩成佛,那實際是活見鬼。我們既高唱“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雖然佛法就是佛法,不一定是唯什么,唯什么,但應(yīng)該不怕扣唯心主義的帽子,就應(yīng)該一口能吸盡太平洋水。如果不能同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還見自心外有人有世界,這實際是自我嘲弄。
根據(jù)我對佛法的探索:佛法似乎特別重視自我改造,尤其認識上的改造,所謂“轉(zhuǎn)識成智”,實際也就是轉(zhuǎn)染成凈、轉(zhuǎn)凡成圣的核心。不能轉(zhuǎn)識成智,在佛法內(nèi)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佛法認為自我改造得力,就能對國家對社會作貢獻,似乎很少談改造社會的。這是佛法的弱點;蛟S也就是佛法的優(yōu)點。佛法認為真要莊嚴世界,利樂有情,首先就要在世界有情中不斷地改造自己,徹底地改造自己。
拿識來說,每一個人的識,都能認識客觀世界,同時也能認識主觀世界,這似乎是我們?nèi)粘I钪械氖聦?誰也否認不了的。盡管有時認識是錯誤的,但認識內(nèi)容的廣闊,恐怕是誰也否認不了的。你見天,知為天;見太陽,知為太陽。你能說能證沒有這類知見嗎?你能說明真沒有這類知見嗎?從“身”說,人是渺小的,從知見,或識、或精神說,人并不是那么渺小的。你覺得如何?
認識,只是“我”御用的工具,依附于“我”的。見天知天,是我在見,我在知嘛。沒有我,知見就會是飄浮的,無所隸屬的,可惜我們現(xiàn)在只看到渺然的“身”,紛然的“物”,卻看不到“識”,不重視“識”。你仔細想想,人有不有“識”?有不有控制、運用認識的“我”?日常生活可能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所以我在前信中說,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讀“我”。佛教所說的“第七識”,主要是在說明這個“我”的!拔摇笔强陀^存在的,是構(gòu)成主觀世界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的本質(zh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征?似乎人們都忙得很,沒有工夫研究,沒有興趣研究。對“我”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認識,還是浮露在表面的生活。還是生活海洋里激起的幾點浪花。第八阿賴耶識,名藏識。是說在認識的表面下,還隱藏有無限生命力。隱藏的無限生命力同表面上的生活,是互相依靠,互相影響,互相轉(zhuǎn)化的。比如一個小說家擬好了計劃,要寫一部三十萬字的小說,卻還沒有動手寫,請問:他積蓄的那些素材——小說內(nèi)的眾多的人物,場景、故事情節(jié),假設(shè)是物質(zhì)的話,可能幾間大屋還堆積不了,但這些素材卻潛藏在我們的精神倉庫里。這里面還有寫作小說的文字和技巧,有作者的目的,或?qū)θ宋锏膼酆驮。這些創(chuàng)作小說的素材,不是浮露在表面的,而且隱藏在表面生活的下面。沒有,就無法寫出小說。我們不拿報紙閱讀,心情是比較平靜的。在閱讀報紙時,就不能不觸動心緒,使自己同國內(nèi)國際的形勢聯(lián)系起來,在思想感情上還有什么反應(yīng)。這都是從內(nèi)心激起的波浪。有不有第八藏識?你想想。
拉雜寫了一些,不一定正確,真正想讀“我”,是能提供你作些參考的。因為我們固執(zhí)與以“身”為我。才覺得周圍有人。如果識破了我,人也許會變成我的。這為你認真地對待患者。對待愛人和子女,也許有絲絲幫助。
順頌
春祺!
明真合十
一九八零年四月十三日
(四)
證上座:
去年十月十四日來書,是藏識中般若習氣偶然觸發(fā),此人生中最可寶貴者。應(yīng)在日常繁忙生活中,偷出些余暇,向自己深究下去。了生死不一定就是佛法,不能了生死,那樣的佛法是沒有什么用的。我在這里只有慚惶。佛法在心,不在形。你應(yīng)將錯就錯,不應(yīng)為形所拘。佛學院現(xiàn)在青年比丘四十人,如有大將琢磨,大多數(shù)是能為法門成為龍象的?上也恍辛。蘇州辦有分院,亦有學生卅名,聞亦多楠梓,此十分可喜之事;蛞喾鸱◤团d之兆。去年十二月,北京召開第四屆全國佛教代表會議,曾與明學法師一面,未多談!颐η覒,未能即時回信。
即頌
春棋。
明真
臘八后一日
(一九八一年一月廿三日)
(五)
勁松:
我成天渾渾噩噩,忙忙碌碌,很少想到濤師父。真能想到濤師父,我們是能有智慧有力量的。你的根機比我深厚,身雖住在俗家,心能超脫俗家,這點就很難得。人生的精華,即是心。做好事是心,做壞事的也是心。無心即不能成佛,無心亦不能墮地獄,念佛的是心不是口,生西方的是心不是身,你發(fā)大愿求生西方這是對的。因為我心佛心,俱遍法界,本自圓融無礙,佛才能視我為中心眾生,接引我往生西方;我才能視佛為心中諸佛,往生自己的極樂世界。只因為心無形無相,不可以眼見,不可以耳聞,不可以手觸的。人很難相信自家有心,只相信自己有形有相的軀殼,并固執(zhí)為我。不知固執(zhí)軀殼為我的,即是心,固執(zhí)軀殼為我,成天為我忙,實際是為軀殼忙,因執(zhí)軀殼為我,我就喪失了,心亦喪失了。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劇,能使我從軀殼中解放出來,則盡大地將沒有不是我的。隨緣隨分,熱愛祖國,熱愛世界人民,就不是自己分外事了。佛教徒不能老老實實從這里做工夫,佛教就將喪失自己的生命力。世界,人民,也就不需要這樣的佛教了。佛菩薩是眾生成的。無眾生,即無佛菩薩。使眾生無知,即將無大智大慧;無情,即將無大慈大悲;無欲,即將無大愿大行;無意,即將無大雄大力。成佛的原料,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只看我們是不是真正想成佛。建立般若精舍,是所急,尤非所急。要使你廟內(nèi)的菩薩,經(jīng)常保持清醒,清醒更清醒;要使你廟內(nèi)的菩薩,經(jīng)常保持干凈,干凈更干凈。你要尊重你的愛人和兒女,你要愛護自己的愛人和兒女。感情感情,是能相感相應(yīng)的。只要你能從內(nèi)心尊重愛護他們,他們是會做你的俘虜?shù)。你不要成天講大道理,身教勝于言教,先使他們成一個現(xiàn)代的人,不專門為自己打算的人。做一個農(nóng)村的好人,祖國的好人,世界的好人。只有在人的基礎(chǔ)上學佛,佛教才能在人類放光彩。只要你能咬緊牙關(guān),苦苦做下去,是能做出名堂來的。你請有《金剛經(jīng)》《凈土四經(jīng)》,很好。十方三世諸佛,皆從《金剛經(jīng)》流出,愿長期誦持,并;毓夥嫡,觀照自心,禪宗喻觀心如牧牛,牛成天在我們心頭東跳西跳。牧牛人在哪里!?《凈土四經(jīng)》,皆佛境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從因中識果,至要至要。
紹賢、慧旦法師己作古。賢公去時安祥,旦公在家撒手,情雖不祥,但晚年專心念佛,諒亦不惡,梵舟法師,猶居南岳。十年動亂初期,被整得極慘。南岳祝圣、福嚴、南臺,己被列入國家保護寺廟。祝圣大殿,己修葺一新。長沙麓山寺,正在修復。開福寺,近勞政府撥款八十萬元整修。不乏信心誠篤、勤苦修習的比丘尼。欲擔荷佛法,饒益世間,一時還沒有希望。不能用佛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即不能為人解粘去縛。福建江浙佛教寺廟的旅游多,香火旺,經(jīng)懺盛,今盛于昔。你趁目前腰腳還健,深蓄厚養(yǎng),十年廿年后,是還能為佛法挑擔子的。如何?順頌
身心安泰
明真合十
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
(六)
能證同學:
死掉一頭價值千多元的耕牛,這是農(nóng)民的命。你能忍得住心頭的痛,這就是智慧,就是力量,我們應(yīng)該向你學習。環(huán)顧國際形勢,還是我們國家好一點。提倡心靈美,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心?什么是精神?人類還在探索,佛教徒在這方面是應(yīng)該有發(fā)言權(quán)的。根據(jù)自己知道的一點點,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寫出來的,這也是自己的一種娛樂。應(yīng)該老老實實的念佛,諸佛光明,皆遍照十方微塵國土,我們皆在諸佛光明中生活。因緣力故,念念生滅,前前無始,后后無終。這是一切諸法的總相,依此建立善惡染凈因果;善惡染凈因果,無不可以改變,當體即無自體可得。即有恒空,非離有為別有無為。念即無念,無念而念;生即無生,無生而生。因緣力故,念念生滅,身亦莫能外。有我無我,俱是剩語。摩訶般若波羅密多。愿般若村主人,常要般若大光明藏中生活。
明真合十
一九八三年十月廿八日
- 上一篇:除習務(wù)盡勿再發(fā)生說
- 下一篇:出家僧尼的生產(chǎn)和持戒問題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