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yán)法師:沒有自我私心的貪

  今天我接受新聞的采訪,記者問我:「人的貪心從那里來?人的貪心對我們的世界、社會有什么不好?因?yàn)樨?所以才會努力,因?yàn)樨?所以需要不斷成長,為了貪,所以必須爭取,才能成功,貪為什么不好?」這個(gè)問題問得很有道理。我回答說:「『貪』的意義要看是否有『私我』在其中?若有,便會為自己制造困擾,也為社會大眾帶來麻煩。如果沒有私我的成分,那不但會為自己帶來智慧福報(bào)、功德,同時(shí)也會為社會、眾生帶來幸福、光明、祥和,那是非常好的!挂虼,有自我中心的貪,叫作「煩惱」;沒有自我中心的求,叫作「悲愿」,而不是貪了;愿眾生都能離苦,愿眾生都能得樂,愿眾生都能離煩惱而成佛,已不是貪心而是悲愿。更進(jìn)一步說,為了眾生的「需要」而努力經(jīng)營制造、取得,那叫作愿心;為了個(gè)人的「想要」而巧取豪奪,那就叫作貪心。

  「想要」的東西是無止盡的,而「需要」的東西是有限的;為了眾生的需要不是貪,為了個(gè)人的需要則是帶著貪的成分,因?yàn)樯婕白晕业睦妗?/p>

  因此,貪可分成兩個(gè)層次:第一個(gè)層次是有我的,叫作貪心;第二個(gè)層次是無我的,叫作悲愿。如果是貪心,則不能明心見性;如果是悲愿,則與明心見性相應(yīng);如果愿心中帶有私心,便是不清凈的,還是貪心而不是明心。

  想要立刻把貪心去掉,是很困難的;要立刻明心見性也很不容易。但話說回來,明心見性也并不是難事,就看你的心能不能轉(zhuǎn)貪心為愿心。例如,人人都是貪生怕死的,那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煩惱心;但是,地藏菩薩卻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雖也有個(gè)「我」在那里,但那是悲愿心的我,而凡夫貪生怕死的我便不是悲愿心了。

  如果提得起悲愿心,就不會貪生怕死,生死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墒且卜蛞幌伦泳筒回澤⒉慌滤,是很不容易的。歷史上記載,文天祥寫《正氣歌》時(shí)充滿浩然正氣,隨時(shí)都可以為國家、民族而死,但真正上刑場時(shí),也是相當(dāng)痛苦的。英雄豪杰口中說舍生取義,但真正付出這么大的代價(jià)時(shí),仍以為是非常悲愴、悽苦的事。

  如果是一位菩薩,為了救千萬的眾生而奉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是不會有煩惱的。為什么?因?yàn)樗芮宄?這件事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死了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沒有了,那樣的死亡,只是成佛之道的一個(gè)過程、一個(gè)階段,因此能夠心平氣和,而不會產(chǎn)生對生的貪戀、對死的恐懼。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