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眾生唯稱名之外無別事
疑曰:此猶不審也,何以故?心澄時之念佛,無有余念,唯一向思惟極樂世界、稱念彌陀名號故,無有雜亂,清凈之念佛也。心散亂時,三業(yè)不調,雖口稱名號,手撥念珠,猶是不凈之念佛也,何可齊等乎?
答:此之疑者,尚不知本愿之理也。阿彌陀佛為救惡業(yè)之眾生,于生死大海,浮弘誓之愿船也。猶如重石與輕麻殼,同置船中而至彼岸。本愿之所以殊勝者,在任何眾生,唯稱名之外,無別事也。
在第七個問答,法然上人就說一個譬喻。譬如重石與輕麻殼,同樣把它放在船中能夠到彼岸。重石就是譬喻妄想心念佛,輕麻殼就譬喻清凈心念佛。重石很重,輕麻殼很輕。很重的石頭和很輕的麻殼,同樣放在船中,都能夠度過大海到達彼岸,這就是在指你用清凈心念佛,和用妄想心念佛,同樣都可以被阿彌陀佛救度,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是站在往生一事,來論功德齊等。但是若以清凈心念佛,和妄想心念佛,從因果來論,功德是不同的、千差萬別的。請問諸位,求愿往生念佛,與追求名利念佛,功德有一樣嗎?你不要認為一樣,真心要往生極樂世界念佛,和假心往生極樂世界念佛,這樣果報有一樣嗎?不一樣!口稱念佛,心著名利,這樣念佛與阿彌陀佛是不相應的?谡f要往生極樂世界,但境緣一現(xiàn)前,就追求世間的名利,不是真心要往生極樂世界,那么這樣會和極樂世界相應嗎?每一天佛珠拿著,口稱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內心執(zhí)著世間,貪求名利,請問諸位菩薩:這樣是和極樂世界相應,還是和娑婆世界相應?和娑婆世界相應。將來舍了,這個業(yè)報身,是會投生在三界六道,還是往生西方凈土?投生三界六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所以,法然上人所開示的第六個問答,是就往生極樂世界而言,心清凈的念佛與心妄想的念佛,功德齊等,無有差別。在機受千差萬別,我們知道念佛有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請問諸位菩薩: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果報有一樣嗎?不一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王菩薩,這些了不起的菩薩在念佛,和諸位你我凡夫眾生,分別心、執(zhí)著心、煩惱心、意識心、苦惱心在念佛,果報有一樣嗎?不一樣!你若說一樣,我就要再問你:善導大師每念一句佛號,口中就出現(xiàn)一道光明,光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的圣像,請問諸位你我念佛,有這個本事嗎?沒有。∩茖Т髱、法然上人、懷感大師,這些了不起的古德念佛,證悟念佛三昧了,諸位你我也是每天在念佛,但是你我有什么人證悟念佛三昧?所以凡夫的念佛與圣人的念佛,果報不同,所念之佛同樣,能念之心不同。從因果來說,能念的心不同,當然因果就不同,修因感果,因果定律,是絲毫不爽。所以我們是什么樣的凡夫眾生,我們一定要知道。
我們念佛用清凈心念佛,與妄想心念佛,雖然因果不同,但是就往生極樂世界而言,功德一樣。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修持彌陀法門,可貴就是可貴在這里。圣人念佛被阿彌陀佛救度往生西方凈土,凡夫念佛也被阿彌陀佛救度往生西方凈土,站在同樣都會往生西方凈土而言,功德一樣。譬如用一塊破布來包一塊黃金,和用一塊絲綢布來包同樣的這塊黃金,黃金的價值會因為破布來包或絲綢布來包,就不一樣嗎?不會因為用什么樣的布來包,它的價值就有差別。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救度圣人要救度凡夫,功德都是同樣的。凡夫來念、圣人來念,功德都是同樣的。
現(xiàn)在師父要說的,雖然所包的這塊黃金是同樣的價值,但是一塊破布和一塊絲綢布,價值有沒有一樣?不一樣!大勢至菩薩在因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和諸位你我凡夫在念佛,果報會一樣嗎?當然不一樣。所以我們要了解,一切法是心法,雖然所念之佛是同樣,能念之心不同。
法藏法師在報恩佛七主法,開示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參加報恩佛七的,有一位美國人,這位美國人參加佛七之后,說出他念佛的心聲。法藏法師說:我曾經在美國弘法,法會結束之后,有一位美國人自我介紹,說他是學神通的人。他說,他看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口中都會吐一道光明出來,有誠心的人所吐的光明就很大,大到幾乎能夠將整個地球都包起來,沒有誠心的人,所吐的光明就很微小,噗一下噗一下,這樣很微小的光明而已。若是稱念大悲咒的人,在他的屋頂上,都有無數(shù)的佛菩薩在聆聽,等到大悲咒誦完的時候,佛菩薩才會漸漸離開。這位學神通的美國人說,他就是看到這種情形才來學佛念佛的。
諸位!同樣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誠心的人光明就很大,不誠心的人光明就比較小,這樣能令之心,有千差萬別嗎?有啊!這也是因果。所念之佛號一樣,能念之心不同。佛法說心法,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用什么心念佛,會產生什么果報,要清楚明白,這樣才是智信。自力心念佛就自力念佛嘛,他力心念佛就他力念佛嘛;懷疑阿彌陀佛救度的心念佛就疑心念佛嘛,信受阿彌陀佛名號救度的心念佛就信心念佛嘛。清凈的心念佛與妄想的心念佛,因果報應當然不一樣。念佛是如此,誦經也是如此,持咒也是如此,朝山也是如此,拜懺也是如此,放生也是如此,參禪也是如此。
《列子》這本書里面說到一個故事:邯鄲的老百姓,每逢正月新春到來,都將捉來的鳩鳥,送到一位自稱為善人的簡子家,獻給簡子,簡子都會一筆很多的銀兩來賞賜給對方。有一個客人他就問簡子這是為什么?簡子就說:“每年正月,我都會將人家捉來的這些鳩鳥放生,我不只做了一件善事,而且還有恩于鳩鳥,固定每年正月,我都會做這種善事。”這個客人聽了一笑說:“老百姓知道你愛放生,都競相去捉拿鳩鳥,那些鳩鳥不知死了多少,你若是真的要放生做善事,以你的財力身份,不如禁止老百姓補捉鳩鳥,現(xiàn)在你這樣一個捉一個放,恩與過都抵消了,還談做什么善事呢?”
這個故事中所說的簡子,不惜高價買鳩鳥放生,其實他的心是貪圖虛名,人家去捉鳩鳥來給他放生,就是為了要得到他的銀兩錢財。所以,看簡子放生這件事,放生對他而言實在是殺生,慈善實在是殘忍。所以放生,你若真的是出自愛護一切眾生生命,很如理如法的去做,這樣就有功德;如果是沽名釣譽,不但沒有功德而且有罪過。
所以,存心立念很重要。念佛是如此,放生是如此,參禪也是如此。有一個禪宗的公案,大家一定經常聽過。有一天,坦山和尚與隨侍的沙彌,要到某一個地方去說法,路過一條小溪,因為下過雨,河水雖然不大,但是泥濘不堪。師徒二人正準備度河之時,來了一個穿著入時,又年輕很漂亮的小姐,行色匆匆,似乎有急事要辦,但是因為溪水很污濁,恐怕會弄臟衣服,正在岸邊躊躇不前。此時坦山和尚趨前,向那位小姐說:姑娘來吧!我背妳過河。這位年輕小姐稍微猶豫一下,但是礙于現(xiàn)前環(huán)境,只好答應。跟在后面的小沙彌,一直悶聲不響,心里大惑不解:平常師父教導我們不可以接近女色,為什么今天師父自己卻犯了清規(guī)?沙彌雖然心里有所疑惑,但平時受師父嚴格的教導影響,一時之間,不敢在師父面前馬上請問,但是心中確實悶悶不樂。
事過多日,這位小沙彌越想越忍受不了,決定到師父面前提出自己心中存在多時的疑惑,來到師父的寮房之前,一開口就問:“師父!我們出家人是不可以近女色,為什么前日在溪邊,師父你自己背起年輕的姑娘過河呢?”坦山和尚聽了很訝異的說:“我背那個姑娘過河,早就將她放下了,想不到你還將那個姑娘一直背著,到現(xiàn)在還未放下。”
坦山和尚和他的徒弟小沙彌,請問哪一個才是真正放不下?小沙彌!哪一個才是真的將那個姑娘背著?小沙彌!佛法是心法,對不對?你的心中是執(zhí)著什么?是執(zhí)著世間的五欲,還是執(zhí)著六字洪名?執(zhí)著世間的五欲會使你墮落,執(zhí)著六字洪名叫做執(zhí)持名號,會使你解脫,往生西方,所以口稱名號,你的心真正與西方凈土相應了嗎?問問自己就會知道。一切法就是心法。
再來說一個故事,讓諸位菩薩好好去體會。將心法說給大家好好體會,諸位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知道,你是要追求上升還是要追求下沉,你是要追求往生凈土還是要追求墮落六道,好好問問自己的心。
古時候有一個偏僻山區(qū)的村落,住著一個很有名氣的雕刻師父。因為這位雕刻師父的雕刻技術很好,所以村莊附近的寺廟,都邀請這位雕刻師父雕刻佛菩薩的圣像。可是,要到達那個村莊,必須跋涉過山頭與森林,偏偏這座山頭傳說鬧鬼,有的人想要越過這座山頭,但是若快要晚上了,趕快離開,不要停留在山區(qū),要不然就會被位很恐怖的女鬼殺死,因此很多親戚朋友,就力勸這位雕刻師父等到天亮再起程,才不會遭遇不測。不過,這位雕刻師父,恐怕太晚動身,會誤了與人約定的時辰,他就感謝大家的好意,還是堅持只身赴約。
走!走!天色慢慢暗了,月亮也出來了,這位雕刻師父突然隱約發(fā)現(xiàn),前面怎么有一個女子坐在路邊,草鞋也磨破了,看起來似乎十分的疲倦狼狽。這位雕刻師父向前探詢這位女子:“妳有需要幫忙嗎?”當這位雕刻師父得知這位女子也是要翻越這座山頭,到隔壁村去的,就自告奮勇要背她一程。在月夜之中,這位雕刻師父,背著這位女子,走得汗流浹背,停下休息。此時這位女子問雕刻師父:“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為何你不要自己趕緊趕路,還要為我而擔閣時辰呢?”這位雕刻師父回答:“我是很想要趕路,可是若將你一個人留在這個山區(qū)里,萬一妳遇到危險要怎么辦?我背妳走雖然覺得很累,但至少互相有個照應,也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之中,這位雕刻師父看到路邊有一塊大木材,就拿出隨身所帶的鑿刀工具,看著這位女子,一斧一刀,雕刻一尊人像出來。這位女子就問這位雕刻師父:“你是在雕刻什么?”“我是在雕刻菩薩的圣像啊。”這位雕刻師父用很愉快的心情說:“我覺得妳的面容很慈祥,很像菩薩,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雕刻一尊菩薩像。”
這番話一說出,原本在旁邊這位女子,卻感動得流下眼淚,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多年前她孤身只影,帶著她的女兒,翻越這座山頭的時候,遇到一群強盜,她無力抵抗,被強盜強暴,而且她的女兒也被殺害,所以非常悲痛的她,縱身跳下山谷,化為厲鬼,專門在夜間取過路人的生命。可是這個滿身仇恨的女子,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有人說她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剎那間這位女鬼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之中。
隔天,這位雕刻師父到達隔壁村之后,大家都很驚訝:你竟然能夠平安無事,在夜間經過這座山頭。從那天之后,再也沒有任何人會在這座山頭受害了。傳說中的女鬼,永遠沒有再出現(xiàn)。
故事說完了。諸位!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女鬼,專門是在害人、殺人,有人稱贊妳生得很慈祥,就像菩薩,你的內心會很溫馨嗎?會!一定會的,一句話就能夠帶來內心的溫暖。假使說有人看到妳這位女鬼:“唉!怎么這么恐怖,妳這個女鬼實在很可惡,專門在害人。”妳一定內心很生氣,跟他拼輸贏,對不對?一句話能夠讓人跳,一句話也能夠讓人笑;聽到人家一句話,內心會很溫暖,聽到人家一句話,內心也會很生氣。心,起心動念很要緊。
這位女鬼因為滿身的怨恨,所以處處害人,聽到人家夸獎贊嘆的話,她的仇恨就放下了,從此不再害人了。諸位!一切法是心法,鬼是如此,人也是如此。念佛,你用什么心念佛?參禪,你用什么心參?持咒,你用什么心持?誦經,你用什么心誦?放生,你用什么心放?非常的重要。心態(tài)非常的重要,對不對?
所以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依靠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決定會往生,但是,未必每一個念佛的人都真正有切愿的往生心。有的人念佛是要去地獄有錢可用,請問這樣的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嗎?不能!有的人念佛是,下輩子要來做一個富貴之人,請問這樣的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是我們凡夫確實原來的真相,因為我們就是這種妄念紛飛的凡夫眾生。我們念佛雖然一邊打妄想,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會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無礙光明的普攝,所以站在會往生方極樂世界而言,心清凈念佛與心妄想念佛,功德是齊等。但是因果不同,果報不同,我們一定要了解才不會誤會法然上人的開示。繼續(xù)看第七個問答:
“疑曰:此又不審也”,這又不能明白了知,為什么清凈心念佛與妄想心念佛,功德齊等?
“何以故?”下面就說出懷疑的原因。
“心澄時之念佛,無有余念,唯有一向思惟極樂世界,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無有雜亂,清凈之念佛也”,內心澄清的時候念佛,也就是清凈心念佛,當然這是很難得。“心散亂時,三業(yè)不調”,身、口、意三業(yè)不協(xié)調,“雖然口稱念佛,手撥念珠,但是是不凈的念佛啊,清凈的念佛與不凈的念佛,功德怎么會一樣呢?”
“答:此之疑者,尚不知本愿之理也。”若有這種疑惑,就是不知阿彌陀佛的本愿道理。阿彌陀佛的本愿,就是要救我們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法然上人的開示,都是站在法德來論念佛往生的道理,來論清凈心念佛與妄想心念佛,功德是相同的道理,來論出家人念佛與在家人念佛,功德是相同的道理。
“阿彌陀佛為救惡業(yè)之眾生,于生死大海,浮弘誓之愿船也”,阿彌陀佛為了要救惡業(yè)的眾生,所以在生死大海當中,以弘誓大愿之愿船搭救眾生。所以阿彌陀佛將本愿船,開到你的面前對你說:“來!你念佛,我救你。”那你要念佛嗎?你要給阿彌陀佛救嗎?你這時答應要,如果你將來不會改變,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都不會改變,你現(xiàn)在回答師父說要,就是真的要。將來無論順考、逆考,你都不會改變,都絕對是一心一意,沒有二心,一定是要往生極樂世界,天塌下來也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一樣能夠將你考倒。請問:你往生極樂世界,有一定嗎?一定啊!
如果你會被影響,不要。∧悄憔筒灰欢,就是還在未定。你有沒有真正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問問自己就知道。你真的對這世間的五欲放下,真的對世間的名利看淡嗎?你真的有一份追求菩提成就的心嗎?順考、逆考將你考不倒嗎?問問自己哦!如果是,你怎么會不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的障礙在眾生這邊,不是在阿彌陀佛這邊,阿彌陀佛的救度是無礙的。諸位合掌,跟師父來念一段文: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愿生安樂國
請放掌。這段話,是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一開始,表白自己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要往生安樂國土的心愿。天親菩薩是一位了不起的菩薩,他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菩薩,了不起的人,還要歸命阿彌陀佛,因為他要去西方安樂國土,成就佛道。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也發(fā)愿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諸位!我們在念“愿生安樂國”,就是真的愿意往生西方安樂國土,師父跟你肯定、跟你拍手。好明天也是保持愿生安樂國的心愿,后天也是保持愿生安樂國的心愿,明年、三年后、十年后,都是這份心不變,無論什么樣的境緣,都是愿生安樂國,你會不往生嗎?但是稍微一個境界把你考驗,你就不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那你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未必!
所以,阿彌陀佛的救度,當然是慈悲、平等、無差別的,但是眾生與這句佛號相應,千差萬別,有的根本就與這句佛號不相應。你看,沒有學佛的人那么多。這么多沒有學佛的人,阿彌陀佛就沒有為這些眾生修諸六度萬行的功德嗎?有!那些沒有學佛、沒有修行的人,阿彌陀佛難道不想救度他嗎?有!但是這些人就不念佛、不修行、不拜佛,沒有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對他們有用嗎?沒有用!
師父對每一個蓮友的心都一樣,沒有說你出較多錢,師父就對你比較好,你出較少錢,師父就對你比較不好。師父希望每一個蓮友都精進用功念佛,大家沒有一個漏掉,通通往生到西方佛國。但是海外散仙的,都不曾要回來共修念佛,不曾要回來聽經聞法,師父對他的關心有沒有用?沒有用啊!我對他的關心落空了,為什么?他就不曾聽話,不曾要回來聽經聞法,不曾要回來念佛共修,從正月初一到現(xiàn)在,已經中秋過了,都不曾回來過,那么師父對他的關心落空,沒有用。
阿彌陀佛對十方每一個眾生大悲不棄絕對的救度,但是不要念佛、不要往生的人,阿彌陀佛對他的慈悲落空,無法落實于這個眾生的身心之上,問題都在眾生這邊。所以諸位!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要真正有一份真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世間的金錢、感情、親情、友情、法情、權勢、名位、財物,任何一樣,若和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會對你有所影響,比往生看得比較重,那么你就相應這個娑婆世界;任何感情、親情、友情、法情、金錢、權勢、名位,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你都一心一意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其它什么都不要,那么你怎么會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上一篇:深信本愿一向稱名即預來迎
- 下一篇: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乘佛愿力故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仁德上人:眾生與諸佛的法身是平等無二的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夢參法師:為什么眾生不能得見諸佛菩薩?
- 仁德上人:為什么眾生見性成佛這么困難?
- 星云大師:眾生要謹慎于一念之間
- 仁德上人:眾生把自我放第一位而菩薩把見性放在第一
- 仁德上人:什么是眾生?“眾”表示很多,“生”表示有生有滅
- 本源法師:佛陀度化眾生的兩種做法
- 仁德上人:傳心為難歌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印光大師:境遇不好的人應當退一步來想
- 仁德上人:明理透事歌
- 仁德上人:情愿舍我歸家歌
- 大安法師: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仁德上人:心痛歌
- 仁德上人:落實歇下歌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是讓眾生都能明心見性
- 印光大師: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設種種方便為其種下善根
- 印光大師:凈土法門廣大無邊、承載萬物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