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六講:親近善知識
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六講:親近善知識
前一課講敬僧,所講對出家僧人都要恭敬心;但對依止師,必須要選擇。
今日講題是說親近善知識。
[親近]也是依止的意思,將我們的慧命交給(依止)善知識。
善知識以甘露法水灌注我們,令法身慧命增長,現(xiàn)世為萬福之基,將來成成佛作祖,這皆從親近善知識中得。以下詳細闡明之:
一、明辨善知識
現(xiàn)先介紹[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是[惡]的反而。但自古至今,僧團內往往是龍蛇混雜,圣凡交差,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認識明辨何謂是善知識。今日引用省庵大師所說的八個字邪、正、真、偽、大、小、偏、圓。
。1)邪——有人一世修行,不究自心。心歸納有三:肉團心、妄心、真心。肉團心是物質,不究竟的,妄心指分別心,不實在的,唯有真心是永恒不變的。只要我們妄念不起,不生滅的真心自然顯現(xiàn),所以說真正修行要在自心作,就是要究自心,所謂返妄歸真是也。若說修行,而心只會向外求,不明因果,不知緣起,為名為利,縱貪今生的安樂與享受,或求來世的福報。如此修行者,無論修多長時間,都是邪道。
(2)正——心既不向外攀緣,不為名聞利養(yǎng),不貪圖現(xiàn)世五欲,又不求未來果報,念念返照圓光,做自心的工夫,以無上正等正覺的思想為標準。如是發(fā)心,方名為正。
。3)真——為了上求佛道,勤修戒定慧,下化眾生,發(fā)勇猛精進的菩提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以大慈大悲度眾生,為眾生服務,又用無有疲倦的精神。知佛道難行,眾生難度,總不退失菩提心,這個才是真實心。
。4)偽——外清而內濁,始勤終退。或外表裝的很清凈,心內充滿貪瞋癡,妄想紛飛執(zhí)著計較,雖做點善事或修些善法,但都為了出風頭貪圖名聞或為利益出發(fā),非是真心去做。而且。而且虛偽的人,有罪不會懺,有過不會去改,只作隱瞞,覆藏,這都是內濁。
(5)大——心量大,愿力大。如地藏菩薩的大愿,久住在地獄里,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觀音菩薩的慈悲心量,念念為了眾生,以種種神力遍游十方法界;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無有親疏,冤親平等。只要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還有普賢菩薩的大行,文殊菩薩的大智。眾多菩薩所發(fā)的都是大道心。
。6)小——大的相對是小,發(fā)小心的人,他們雖一樣有修行,但只是自利不利他,成為自了漢。小乘行者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不肯返回娑婆世界度眾生,續(xù)佛慧命,這名為小根小器。
。7)偏——偏的心就是不圓融:不是執(zhí)[有],便是偏[空]。凡夫都是執(zhí)著有的,事事有比較、計較,連修行都執(zhí)著,有眾生可度,有佛道可成,功勛不忘,知見不泯,樣樣事都執(zhí)有相,有法所得。而二乘人執(zhí)空,住在空理,連救度眾生的志愿都無。如是落于空有二邊便是偏。
。8)圓——是圓融中道實相,即不偏空不執(zhí)有以大乘菩薩的廣大心,以虛空般大的愿,成虛空般大的果。雖有愿可發(fā),佛果可成,但不會執(zhí)著修與證,即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佛是我心中的佛,眾生也是心中的眾生,成佛道、度眾生都是由心。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眾生。眾生佛道,皆在我心中。圓滿菩薩,歸無所得。
以上八個字,其中四個正、真、大、圓是要采取,要親近的善知識,另外四個字邪、偽、小、偏是善知識的反而,不要去親近,要遠離。所以尋師訪友,首先要明辨,確定是不是我要去依止學習的對象。
二、善知識為三:
(1)教導 (2)同參 (3)外護
第一:教導善知識
教導是上輩對下而言。善知識也就是師父(老師),古德云:[要問靈山路,需問過來人]。善知識所教的,是他以前走過的路,決不會錯,而且直截了當。善知識用甘露法水灌注眾生的慧命。以佛法的精神來教導我們待人處事,令我們如何去斷煩惱、離苦得樂。教導善知識,是我們的好老師,難遭難逢,要好好的恭敬、親近。
第二:同參善知識
就是指同學、同伴、朋友之間的相處,所講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煟瑐H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所以孟母三遷居所,就是這個道理。在《佛說孛抄經》里,將朋友分成四種用四個比喻:
I、如花——是酒肉朋友,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不是真心朋友。
、、如稱(秤)——凡事都計較,你有名、有利、有地位時,他就想接近你,想利用你時,他就出現(xiàn),沒有真心,一朝你有困難時,他就就離去。
Ⅲ、如山——只管高攀,你有權有勢,他主來依附,不講原則,不分黑白,看風駛幜。
、、如地——地是平等的、堅牢的,可容納萬物,不分貴賤,如是腳踏實地的朋友,無論你在順逆貧富的境地,他都不會離棄,這實是善友。如果找到了好的同參伴侶,是有互相勉勵,互相促進的作用,所謂遇良師難,找善友列難,遇到了便要惜緣,知緣續(xù)緣。
第三:外護善知識
佛門里有云:[法輪未轉,食輪先轉]。很多有成就的人,背后都需[外護善知識]的護持。如人用功辦道,日常所需衣食住行都要靠外護外護去協(xié)助。每一件事,都要眾緣和合,才可成辦。三寶是給眾生種福田的地方,大家出一點力護持,法界才可常轉,令大眾都能得益。所以無論僧俗,理當充任不同身份的善知識來護持三寶。
以上講了三種善知識。至于如何去親近善知識?我們下一課[隨師行]還會說到。
- 忙碌的人應該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學佛?
- 改惡行善 罪自消滅,做一個身心清凈佛的佛弟子
- 念佛往生與行善積德有關系嗎?只念佛能往生西方嗎?
- “萬法皆空”中的“萬法”包括因果嗎?
- 別做讓自己人生留下遺憾的事
- 任何時候都別輕視小細節(jié)!
- 修行如去心垢身心得清凈
- 我今灌沐諸如來 浴佛的起源與意義
- 佛家的孝道 救度父母出輪回
- 修行從小事認真做開始
- 注意足下 即是修行方法也是修養(yǎng)
- 這個人人常說的口頭禪 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意思
- 修行要從認真做小事開始
- 佛真的無所不知嗎?
- 不要誤解了“隨緣”的意思
- 這個人人常說的口頭禪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意思
- 五戒在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 被罵不答不接惡
- 佛教教育的傳統(tǒng) 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
- 修行猶如洗廁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