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華嚴經札要

\

  古人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富是指精神上的富有,貴者是法寶無上珍貴。

  釋迦牟尼佛于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所證悟到的宇宙人生的實相、奧秘。第一句話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佛陀把他所開悟的真理,一語道破,原來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無異,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F在我們因有妄想執(zhí)著,真心被根本煩惱,貪瞋癡三毒遮蔽了,做出來的事都是顛倒的,所以沉淪苦海,在六道輪回。

  佛知佛見非證莫測,非思量分別能知,此不可思議的境界,非一般凡夫及二乘人所能理解,所以佛陀,只好嘆息重復奇哉!這樣難明的事,唯有證了正覺者,才能徹底明白。為何這樣說呢?

  佛陀成道后,在寂滅道場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告訴人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講眾生心與佛心,無二無別,本來一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一切眾生都具足佛性。二乘人在座如聾如啞,有耳不能聞大法(華嚴經),有眼不能見佛陀(報身)。如來觀察眾等的根性,這個大法,雖是甚深微妙,但攝機不廣,似乎只有大菩薩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四十一位發(fā)心大士才能信解、行持和修證,根器未成熟的眾生,必心生疑惑,不能信受,易生誹謗,因而墮于惡道,結果反而害了他們,所以佛陀情愿長住涅槃。幸有天人(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三請佛陀住世,佛陀經三七思維,自已出世之本懷,乃為普度眾生,豈可因眾生難度而起舍離之心,眾生雖然愚癡蠢鈍顛倒,也可以隨其根器,方便說法,大智者為說大法,小智者為說小法,使普天下眾生皆能受佛法的滋潤熏陶,漸漸趣向解脫之路,所以佛陀終歸不舍離眾生,不入涅槃,盡他一期的生命,用了八萬四千個法門,在此娑婆世界弘法利生,說法49年才入滅。

  佛陀在本經告訴我們,華藏世界的殊勝莊嚴,并教導我們在現前的生活及工作環(huán)境當中,怎樣融入華藏世界,去過佛菩薩的生活,所謂做到超凡入圣,那是多么安樂,多么的自在。怎樣把凡夫的生活轉變諸佛菩薩的生活,成無掛無礙的境界,首先我們要接受如來的大法,就是相信佛陀親口所說,我們凡夫,但人人具有佛性,有資格成佛,也就是要我們找回自己的真心,這是很重要。并在行持上要發(fā)大心。什么是大心,通俗來說:即起心動念不為自己想,要為整個社會,要為整個宇宙,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想。其實就是要把這個「我」字去除掉。經云:「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惯@樣去發(fā)大心,行菩薩道,方能成就如來的大法,證得無上圓滿佛果。我們大家多誦華嚴經,自然得到法樂,受用無窮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