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佛殿,唯樹法堂”禪宗寺廟為何有此格局?

正慈法師:“不立佛殿,唯樹法堂”禪宗寺廟為何有此格局?

  禪宗自創(chuàng)立以來,僧人們大多只能寄居在律寺里,而禪宗僧人的修行方式與律宗僧人是不同的,他們的如法修行為此受到影響。百丈禪師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在《禪門規(guī)式》中根據(jù)大小乘禪法,從實用方便角度出發(fā),決定別立禪居。

  雖然過去禪宗的祖師道信、弘忍、神秀等諸大禪師離寺別居,這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并且沒有用文字將其作為制度確定下來。

  禪宗僧人與律宗僧人共住一事,在五祖寺歷史上也可以得到印證。

  師戒(?—1041),陜右(今屬陜西)人,是弘忍第十代嗣孫。他目眇一只,少年出家,走訪名師。后參謁雙泉師寬禪師(青原下八世,得云門文偃嗣法)。戒問:“如何是佛?”寬云:“鼻孔長三尺。”戒說:“學(xué)人不會。”寬說:“真不掩偽,曲不藏直。”戒又問:“如何是道?”寬日:“點”。戒說:“點后如何?”寬說:“荊三汴四。”戒又問:“得船便渡時如何?”寬說:“棹在誰人手?”戒擬議。寬說:“云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寬上堂,二人繼續(xù)問答。最后戒問道:“名喧宇宙知師久,雪嶺家風(fēng)略借看。”寬說:“未在更道。”戒即張開雙手,寬便打。戒悟,即行禮拜。寬豎起柱杖說:“大眾會么?言不再舉,令不重行。”便下堂而去。

  師戒得云門宗之法后,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來黃梅五祖寺住山。從此,東山五祖寺始革為禪(因弘忍去世,法如走后,禪律交錯,多住律師。自師戒以后,歷代住持均為嗣法禪師)。

  師戒住山期間,重振祖庭,建立禪院規(guī)章制度,成為禪寺典范,聲譽傳到國內(nèi)外。四方僧徒,云集東山,求學(xué)禪法,僧侶多達800人。

  百丈懷海禪師對禪宗面臨的形勢具有清醒而深刻的認(rèn)識。他決心實行教規(guī)改革。他提出:“我們修行的是大乘法,豈能受屬于小乘系統(tǒng)的戒律、教規(guī)所束縛?”

  有人建議說:“《瑜伽論》、《瓔珞經(jīng)》是大乘戒律,我們何不奉行這兩部經(jīng)典的規(guī)定?”

  懷海對于這種完全照搬印度教條的意見也不贊同,他說:

  “我們應(yīng)該博采大小乘戒律規(guī)制的合理部分,根據(jù)需要,自己制定一套盡善盡美的新制度!”

  懷海禪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新規(guī)制。

  首先是創(chuàng)意別立禪居,即創(chuàng)立獨立的禪院、禪寺,不與律寺混雜。禪院(寺)中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表示佛法不依賴言象,只靠師父的啟發(fā)和僧眾自身的體認(rèn)。這是將慧能祖師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主張制度化了。

  又調(diào)整叢林中師徒、同學(xué)間的關(guān)系,打破舊寺院中尊卑、貴賤分明的等級結(jié)構(gòu),令僧徒不論高下,盡入僧堂。堂中設(shè)長連床,施橫架掛搭道具。僧徒睡覺的姿勢規(guī)定為斜枕床唇的右脅臥,旨在保證僧徒的身心健康

  又規(guī)定悟道最深、德高望重的禪僧為化主,稱為長老;獨住一室,稱為方丈。長老說法,僧徒在法堂分列東、西兩行立聽,賓主問答,激揚宗要。僧徒排列的次序,唯由出家時間即僧齡而定,不問出家前的貧富貴賤。

  自此,“不立佛殿,唯樹法堂”成為是《禪門規(guī)式》的一個特色。

  「佛殿」與「法堂」有所差別嗎?懷海禪師的用意在那里?萬物本無名,佛堂、法堂一字之差能蘊藏什么文字般若、觸目菩提嗎?

  對于見性者,萬物皆如、物我一體,即是時空亦然,所以同體、同步;但非見性者,萬物森然法法獨立,非但文字,外境諸色、諸聲無不引其入于殊途。

  佛陀于將入滅時告誡阿難:「吾滅后,以法為師」。彼時世上唯有佛世尊一人,滅后,此燈未冥,卻燃亮千萬億燈,那即是人人本具的法性、自性。未見性者此燈仍然冥昏,依然落于能所、因果、時空的相對性,于是獨尊釋迦佛陀一人,而忽視了內(nèi)存的一合相、萬法一如、圓融圓覺的法性,于是崇他、外道的思維深深地矮化、貶低了佛法的巍巍奧義。

  依止于最上乘禪的禪宗諸祖有別于人,于是另立「法堂」而仍保留「佛堂」,并非僭越而是點醒,諸法平等,是無量法、無量相、無量義,此「法」深具奧義、畫龍點睛,欲引行者速證佛果,可謂老婆心切了!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山里人正慈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