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竹林
30.竹林
那是月圓之日。佛陀與他的一仟二佰五十個比丘持著缽進(jìn)入王舍城內(nèi)。他們踏著平穩(wěn)緩和的腳步。城里的街道上布滿了彩燈和鮮花。人群擠在街道兩旁歡迎佛陀和僧伽。當(dāng)比丘們行到大路的交匯點,蜂擁的民眾實在令佛陀和比丘們無法通過。
正當(dāng)優(yōu)樓頻螺迦葉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手持六弦西他琴,邊彈邊唱的年青伙子走出來。他的歌聲清脆如銀鈴。當(dāng)他從人群中行過的時候,他們都讓開給他通過。這一來,佛陀和比丘們也都可以才繼續(xù)前行了。迦葉認(rèn)出這個樂者是一個月前才在他的引領(lǐng)下皈依三寶。他唱著的歌詞深深表達(dá)著他的感受:
“在這清新的春晨,
大覺者穿過我們的都城,
一仟二佰五弟子隨行,
腳步緩和、平穩(wěn),祥光遍照。
一邊陶醉在年青人的曲中,群眾一邊望著佛陀在他們前面經(jīng)過。歌者繼續(xù)唱:
“身為您的弟子,感恩安慰,
讓我們歌唱,歌唱您無盡的愛心與智慧,
也讓我來歌頌僧伽,
歌頌?zāi)銈冏冯S佛陀的覺醒之道。”
年青人繼續(xù)邊行邊唱,給佛陀和比丘們開路,直至到達(dá)王宮的入口。這時,他才向佛陀鞠躬禮敬,然后瞬間便消失在人群中。
在六千隨從的倍同下,頻婆娑羅王出來親迎佛陀。他帶佛陀和比丘們到宮里的前院。這里早已搭起很多篷帳以在烈日下供他們涼蔭。佛陀被尊請上坐院里的中座。所有給比丘的座位也經(jīng)專意安排。佛陀上座后,頻婆娑羅王便請其他人入座。大王和優(yōu)樓頻螺迦葉分別坐在佛陀的兩旁。
阿阇世太子奉上一盆水和一條毛巾給佛陀清潔手足。其他的侍從則用同樣的方法侍奉比丘們。接著,素宴便正式開始,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大王親自將食物放入佛陀的缽中,而毗提撥王后和共他仆人則侍奉比丘們。佛陀和比丘都在食前念誦。頻婆娑羅王和他的嘉賓在進(jìn)食的時候都默不作聲。六千賓客都被佛陀和比丘的和顏悅色深為感動。
佛陀和一仟二佰五十個比丘進(jìn)食完畢后,他們的缽全被拿去清洗而復(fù)還。這時,頻婆娑羅王轉(zhuǎn)過來向佛陀合掌禮敬。意會至大王的心意,佛陀開始為大家說法。他講授五戒為導(dǎo)致家庭和樂、國家太平之道。
“第一戒是不殺。受持此戒可長養(yǎng)慈悲心。眾生皆懼死亡。正如我們自己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也同時應(yīng)該愛惜眾生的生命。我們除了不去奪取別人的生命,也應(yīng)該避免傷害別類生命。我們應(yīng)與人、動物和植物和諧和處。如果我們滋養(yǎng)愛心,痛苦就會相應(yīng)而減,而快樂的生活就會隨之而生。國民如都能受持此不殺之戒,整個國家都必定會和平安穩(wěn)。當(dāng)人民都尊重彼此的生命,國家必定富強,而外來的侵?jǐn)_也便容易應(yīng)付得多了。就是國防設(shè)備完善,也沒有必要動用。軍隊士卒也便可以用他們的時間去修橋補路、開荒建壩,造這些有建設(shè)性的工作了。
“第二戒是不偷盜。我們沒有權(quán)去奪取他人用勞力換來的財產(chǎn)。試圖搶奪他人的財物就是破戒。騙取或以欺壓手段強取都是偷盜。從他人的血汗勞力圖取暴利也是破戒。假使每人都受持此戒,社會平等便會萌芽,而劫殺也必然很快止滅。
“第三戒是不作不道德的性行為。性關(guān)系只限于夫婦之間。持此戒能在家庭里建立互相信任和快樂,同時免除其他人的不必要痛苦。如果想有快樂而又有時間幫助國家民旅,就必需避免三妻四妾。
“第四戒是不妄語。不要說會導(dǎo)至離間或仇恨的說話。出口必要是真言。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言語可以建立信心與快樂,但也可以產(chǎn)生誤會與憎恨,或甚至殺戮與戰(zhàn)爭。因此出言必需謹(jǐn)慎。
“第五戒是不飲用酒精或剌激品。酒精和刺激品都會使人喪失理智。一個人醉酒的時候,很多時會令自己、家人或其他人蒙受痛苦。受持此戒可保身心的健康。此戒應(yīng)該時刻遵守。
“如大王與各位高官都嚴(yán)持五戒,國家必大受裨益。陛下,帝王是國家的舵手。他必需有很高的察覺力,分秒都知道國家發(fā)生著什么事。如果你能令到部屬明白和堅守五戒的話,這五條和諧平安的生活原則是可以使摩揭陀更為強盛的。”
高興至極,頻婆娑羅王站起來向佛陀鞠躬禮謝。毗提拔王后手拖兒子阿阇世,行到佛陀面前來。她教太子合掌禮敬佛陀,然后說道:“佛陀世尊,阿阇世太子和四百個小孩今天都同時在場。不知道你可否教他們愛與覺察之道呢?”
王后再向佛陀鞠躬。佛陀微笑。他伸手出來拖著小太子的手。王后示意叫其他的小孩上前。他們都是來自名們望族,身上穿著極華麗的衣服。男男女女都帶著金環(huán)于手碗或腳跟。女孩更穿土閃閃生光的紗麗。阿阇世太子坐在佛陀腳下。這時,佛陀想起他很久以前在迦昆羅衛(wèi)國的蕃櫻桃樹下與一班貧苦村童的野餐。他默默的對自己承諾,日后回鄉(xiāng)時,必定要訪尋他們,與他們分享法義。
佛陀對小孩們說:“孩子們,在我為人之前,我曾經(jīng)生為泥土和石塊、植物、雀鳥和許多的其他動物。你們也一樣曾徑是泥土和石塊、植物、雀鳥和動物;蛟S你們今天與我一起在這里,是因為我們在過去世有過特殊的關(guān)系。也許我們曾帶給大家喜樂或衷傷。
“我今天想為你們講一個很多世以前發(fā)生的故事。它是關(guān)于一只蒼鷺、一只蟹、一棵雞蛋花樹和很多的小蝦小魚。那一世,我是那棵雞蛋花樹。也許你們其中有人是那蒼鷺、蟹或小蝦。這個故事里,蒼鷺又壞又狡滑,是只給別人痛苦和死亡的家伙。蒼鷺也令我,這棵花樹受苦。但我從那些痛苦中,學(xué)到很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如果你欺騙和傷害別人,到頭來你自己也會被欺騙和受到傷害。
我是生長在一個清香蓮池附近的一棵雞蛋花樹。池里一條魚也沒有。但離那里不遠(yuǎn)的地方,卻有個很淺的死水塘,里面住著很多小魚小蝦和一只蟹。蒼鷺發(fā)現(xiàn)塘里有這么多的魚蝦,便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坐在塘邊,臉上表現(xiàn)得挺愁惱可憐的樣子。
“魚和蝦問他:蒼鷺先生,你為何這么懊惱?”
“我正在想著你們這可憐一群的生活。你們的塘又泥又臟。你們又缺乏食物。我真替你們的苦命感到不安。”
“哪你有辦法幫助我們嗎,蒼鷺先生?,塘里的小動物問道。”
其實,如果你們讓我把你們一一帶到那邊不遠(yuǎn)處清涼的蓮池里,你們應(yīng)該可以得到更多食物。
“我們也想相信你,但一向以來,誰有聽過蒼鷺會關(guān)心魚蝦的?赡苣阒皇窍腧_我們,把我們吃掉罷了。
“你們?yōu)楹稳绱硕嘁?你們應(yīng)該當(dāng)我是個慈祥的世伯。我是沒有必要騙你們的。那邊其的有個很大而又滿載清水的蓮池。你們不信的話,我可以帶你們中其一個先往視察。他回來便可以告訴你們我是否在說真話了。
“蝦和魚經(jīng)詳細(xì)商討后,決定讓一條年長的魚跟蒼鷺前去蓮池。這條魚身上多刺,魚鱗堅硬如石。除了游得很快,他也能在沙上活動自如。蒼鷺把他擔(dān)在嘴里,飛去蓮池。他把老魚放進(jìn)池里好讓他能仔細(xì)視察一番。這蓮池真的十分寬敞,池水清新涼快,又有很充足的食糧。當(dāng)他回到舊塘,便將一切情況報告。
“肯定了蒼鷺的好意,魚蝦都央求蒼鷺把他們搬到蓮池。狡滑的蒼鷺當(dāng)然答應(yīng)。他一一把魚銜在嘴里,然后飛去。但這一次,他并非把他們帶到蓮池。他飛往那棵雞蛋花樹,將魚放在樹的椏枝上,撕下他的肉來吃,剩下的魚骨則扔到樹腳下。他就是這樣,逐漸一一把魚吞噬。
“我就是那棵雞蛋花樹,所以我見證這一切的發(fā)生。雖然我十分憤怒,但卻沒法阻止蒼鷺。一棵雞蛋花樹的根牢牢的抓著泥土。它只會長出枝葉和花朵。它不能四處走動。我也不能大叫來警告魚蝦真實的情形。我就連把樹枝伸長來阻止蒼鷺把魚吃掉也做不到。我只有坐觀慘況。每次蒼鷺杷魚肉撕下的時候,我都感到無限痛苦。我覺得自己的樹椏快將干涸,而樹枝也將斷掉。一滴滴像眼淚的像眼淚的液汁聚集在我的樹皮上。不過,蒼鷺沒有察覺到。連續(xù)幾天,這樣把魚吃掉。當(dāng)魚已全部吃光,他開辟始打蝦的主意了。在我腳下堆起的魚骨,就足夠裝滿兩個大籮。
“我知道身為一棵雞蛋花樹的職責(zé),是要用芬芳的花朵美化森林。但我當(dāng)時實在被蒼鷺的所作所為和自己的無能為力折磨得很痛苦。假如我是一只鹿或一個人,我便可以做點事。但被樹根系在地上,我完全動彈不得。我當(dāng)時發(fā)愿,如果我將來生為動物或人,我必定會盡力去除強扶弱。
當(dāng)所有的魚和蝦都被蒼鷺吃盡,便只剩下那只蟹。仍然未滿足,那只蒼鷺對蟹說道:‘世侄,我已把所有的魚蝦都搬到蓮池去快快樂樂的生活。這里現(xiàn)在只剩下你一個,你一定很是寂寞了。讓我也把你搬到蓮池吧。’
“你怎樣帶我去?”
“就像我?guī)渌囊粯,用我的嘴巴?rdquo;
“我滑掉下來怎辦?我的殼會破成碎”
“不用擔(dān)心,我是會很小心的。”
“蟹細(xì)心考慮。也許蒼鷺真的把魚蝦都運去了蓮池,但如果他都把魚蝦們騙去吃掉,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于是,蟹便想了一個辦法來確保自己的安全。他對蒼鷺說:‘世伯,我怕你的嘴巴不夠力把我擔(dān)起,倒不如你飛時我抓著你的頸背為好。’
“蒼鷺只好同意。他等蟹爬到他的背上抓緊,然后便飛到空中。但他沒有把蟹帶到蓮池,而又是把他帶到雞蛋花樹那里去。”
“世伯,你為何不把我放入蓮池?為什么我們在這兒著地?”
“哪有蒼鷺會把魚蝦搬到蓮池?世伯,我不是施恩的。你看到雞蛋花樹下的魚骨蝦殼嗎?你的生命也將在此處終結(jié)。”
“世伯,魚蝦們或許被你騙到,但我沒那么容易上當(dāng)?彀盐?guī)У缴彸兀駝t我用抓將你的頭割掉。”
“蟹把利抓插入蒼鷺頸里。剎時的刺痛令蒼鷺大喊出來:‘別這么用力,!我會立刻帶你到蓮池!我答應(yīng)一定不會把你吃掉!”
蒼鷺把蟹帶到蓮池,準(zhǔn)備把他放在水邊。但蟹仍不肯把他的抓放松。想起所有被他蒙騙而喪命的魚蝦,他禁不住把利抓割入蒼鷺的頸里,直至他的頭脫落。這時,蟹才自己爬進(jìn)水里去。
“孩子們,我當(dāng)時是那棵雞蛋花樹。這一切我都親眼看到。我學(xué)到了如果我們對別人慈愛,別人也會對我們慈愛;如果我們對別人殘忍,遲早我們自己也會遭逢同樣的命運。我發(fā)愿在我的所有未來世,都會全力去幫助人。”
小童覺得故事很好聽。他們被雞蛋花樹的痛苦所感動,更同情那些無助的小魚小蝦。他們又鄙視蒼鷺欺詐殘暴的行為,但十分欣賞蟹的精明果斷。
頻婆娑羅王起立。他合掌鞠躬,對佛陀說:“世尊,我們老幼都上了重要的一課。我真希望阿阇世太子會把您的話牢記心中。我們國家也真有福澤能得到您的光臨。如您允許的話,我現(xiàn)在希望送給您和僧伽一份薄禮。”
佛陀繼續(xù)望著大王,等著他再伸述說明。過了一會的肅靜,大王繼續(xù)說:“大概離王舍城以北兩里左右,有一個很大很美的園林,名叫竹林。那里恬靜清涼,十分怡人。里面還住著很多的松鼠。我想把竹林送給您和您的僧團(tuán),以供您們作說法修行的道場。授教慈悲的偉大導(dǎo)師,請您接納我這份心意。”
佛陀思巧了一會。這是僧團(tuán)首次被供土地作寺院。他的比丘在雨季中肯定需要有地方下榻安居。佛陀作深呼吸,然后微笑點頭,以表示接納大王的厚意。頻婆娑羅王歡喜若狂。他知道有了寺院在這里,佛陀便將會在摩揭陀逗留多些時間。
當(dāng)天在場的嘉賓有很多是婆羅門教的要領(lǐng)人物。其中很多都不滿大王這樣做,但卻不敢表露意見。
大王傳令拿來一個盛滿了清水的金瓶。他把水倒在佛陀的手上,隆重的宣布:“師傅,這些水流在你的手上,就代表著竹林已轉(zhuǎn)送給你和你的僧伽了。”
大王把竹林贈送給佛陀的儀式,這才完畢。供奉之宴也就此結(jié)束。佛陀和他的一仟二佰五十個比丘,也開始離開王宮了。
- 上一篇:29.緣起
- 下一篇:31.我會在春天回去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xiàn)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