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53.投入此刻

  53.投入此刻

  第二年的春天,佛陀給三百比丘在居樓的城都講說了四念處經(jīng)(Satiparrhana Sutta)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禪修的基本經(jīng)典。佛陀常說它是令人證得身心平和之道貌岸然,能使我們解除悲憂苦惱,而達至最高層次的了悟和全面性的解放。之后,舍利弗向大家宣稱這部經(jīng)為佛陀其中一部最重要的經(jīng)典。他鼓勵每個比丘和比丘尼都將它讀誦和實踐。

  那天晚上,阿難陀尊者將全經(jīng)覆述一遍。“Sati”的意思是‘投入專念中’。那就是行者需要時刻覺察自己身體、感受、心、和心識所產(chǎn)生的物象,或法四個專念或覺察的處所。

  首先,行者要觀察身體,他的氣息;他行、立、坐、臥的四個體態(tài);身體的活動,如前走、后退、看望、穿衣、吃喝、如廁、說話和洗衣等;身體的不同部份,如毛發(fā)、牙齒、筋、骨、內(nèi)臟、髓、腸、涎和汗等;構(gòu)造身體的原素,如水份、空氣和熱能;以及身體從死去至骨駭成灰的壞滅過程。

  觀身之際,行者會察覺到身體微細(xì)之處。例如,呼氣的時候,行者知道自己在吸入空氣;呼氣的時候,他又知道自己在呼出空氣令全身平和安定。步得時,行者知道自己在步行。坐著的時候,行者知道自己在坐著。在作身體的活動,如穿衣喝水時,行者知道自己在穿衣喝衣。身體的觀想,并不只限于禪坐時才可以實行,而是整天都可以,包括乞食、用食和洗缽時。

  在感受的觀想上,行者要靜思感受的生起、發(fā)展和退滅,又或那些感受是悅意、不悅意和兩者都不是的。感受的來源,可以是身或心。當(dāng)他感到牙痛時,行者察覺到他痛的感受,是從牙齒而來;當(dāng)他因為別人的贊美而高興時,行者知道他自己是因為得到別人的贊美,因而感到高興。行者需要以深切察視來平靜他的每種感受。之后,他才可以洞悉每種感覺受的來源。感受的觀想,也不只是限于禪坐時才可能實行,而是隨時隨地都可能實行的。

  在心的觀想上,行者靜思他精神境界的存在。貪求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在貪求;沒有貪求的時候,他又知道自己不是在貪求。很激情或渴睡時,行者知道自己是很激憤或想睡眠;不是很激憤或渴睡時,他又知道自己不是很激憤或想睡眠。專注或散亂,他都知道自己是專注或散亂。不論他是心懷豁達、心胸狹窄、心性閉塞、心念集中還是大徹大悟,行者都立刻知道。如果沒有體驗到這些境界,行者也立即知曉。行者每刻都察覺到和確認(rèn)到當(dāng)下此刻所生起的精神境界。

  在心物或法的觀想上,行者先細(xì)觀五種妨礙解脫胎換骨的障蓋(欲念、瞋惡、渴睡、激動、懷疑)是否存在;合而為人的五蘊(色身、感受、思想、行念、意識);六根和六塵;七種導(dǎo)致正覺的因素(專念觀想、審察正法、勇猛精進、喜獲法益、心輕自在、集中正定、舍離妄法);四圣諦(苦的存在、集而成苦的原因、苦的破滅、滅苦之道)。這些全都是心識產(chǎn)生的物象,亦即萬法之本。

  佛陀這樣詳細(xì)解釋四念處。他說修行行七日,也可能會得到解脫。

  在一次佛法的研討會上,馬勝尊者提醒大家,這已不是佛陀第一次說教四念處。他其實已曾在不同的場合在解脫過四念處,只不過從沒有像今次說得那么詳盡透徹。馬勝同意舍利弗所說,也認(rèn)為每個比丘和比丘尼都應(yīng)該把這本經(jīng)背誦和實踐。

  這年春末時份,當(dāng)佛陀回到祗園精舍時,他遇到了一個令人聞名色變的殺人犯央掘摩羅,而且把他化改過來。一天早上,佛陀進入舍衛(wèi)城城里,發(fā)覺全城沉寂,彷如空城。家家戶戶都大門深鎖,街上一個人影也找不到。佛陀站在他慣常接受供食的一個住戶門前。屋主把大門張開了一線窄縫,看清是佛陀在門外,才匆匆請佛下。他更建議佛它留在屋里用食。他說:“世尊,今天上街會非常危險,因為有人看到殺人狂央掘摩羅在這一帶出沒。人們都說他在別處殺人無數(shù)。每次他殺了一個人,便將受害人的一只手指割下,加到他頸上的繩環(huán)上。他們又說,他曾試過一次殺了百人,把死者的手指串成符物,掛在頸上,好使自己的邪力增強。有一件事更奇怪,就是他從不偷取死者身上的財物。波斯匿王已組織了一支軍警部隊來輯捕他。”

  佛陀問道:“為什么大王要出動整隊軍隊來對付一個人?”

  “尊敬的喬答摩,央掘摩羅是個非常危險的人物。他的武功非凡,曾一個人打退四十個在街上圍攻他的人。他將他們大部份殺死,而僅余下來的幾個,都落荒而逃。傳說他匿藏伽梨力森林。自此之后,便沒人再敢路過那里。不久前,二十個武裝警衛(wèi)潛入森林逮捕他。只有兩個逃出。既然央掘摩羅瑞在入了城,當(dāng)然沒有人敢出外了。”

  佛陀謝過屋主告訴他這么多有關(guān)央掘摩羅的背景后,便起來請辭了。雖然屋主極力挽留佛陀,便佛陀仍堅持要離去。他說只有繼續(xù)如常乞食,民眾對他的信賴才能保持。

  正當(dāng)佛陀在路上緩慢專注地步行著的時候,他聽到后面遠(yuǎn)處有人跑步的聲音。他知道這是央掘摩羅,但他沒有恐懼。他繼續(xù)緩步前行,察覺著四周圍以及他心內(nèi)發(fā)生著的每一動態(tài)。

  央掘摩羅突然呼喝:“止信,僧人!停下來!”

  佛陀沒有理會,繼續(xù)穩(wěn)步前行。從央掘摩羅的腳步聲,佛陀知道已從奔跑的步伐,轉(zhuǎn)至急行的步伐,而且已離自己不遠(yuǎn)。雖然佛陀現(xiàn)在已經(jīng)五十六歲,但他的視聽能力仍十分敏銳。他手里持著的,只是乞缽。回想起從前年輕時候那個矯健敏捷的太子形象,佛陀淺笑。那時候,沒有一個年青的伙伴能打中他一拳。他現(xiàn)在知道央掘摩羅已緊貼在他后面,而后手執(zhí)武器。佛陀繼續(xù)從容漫步。

  當(dāng)央掘摩羅終于趕上來時,他與佛陀并肩而行,并說道:“僧人,我叫你停住,為什么你不停下來?”

  沒有止步,佛陀說:“央掘摩羅,我很久以前已停下來了。是你自己沒有停下。”

  佛陀的異;卮,使央掘摩羅怔住了。他站到佛陀前面,迫使他停下來。佛陀望進央掘摩羅的眼里。再一鎰,央掘摩羅愣住了。佛陀的雙眼,閃耀如兩顆星星。央掘摩羅從未遇過一個人,眼里散放著如此安祥自在的目光。平時所有見到央掘摩羅的人,都會大驚失色,慌忙逃跑。為何這個僧人一點懼怕也沒有?佛陀望他的眼神,就像就是望而卻步著一個朋友或兄弟那般。佛陀知道央掘摩羅的名字,那表示他也應(yīng)該知道央掘摩羅是怎樣的人。無疑的,佛陀必定知道他的惡行。他怎能面對一個殺人狂而仍然那樣平和睦的輕松?央掘摩羅忽然感到自己再不能抵當(dāng)佛陀那慈和的目光了。他說:“僧人,你說你已停了很久。但你還在前行。你又說我才是未停下來。你這是什么意思?”

  佛陀答道:“央掘摩羅,我很久以前已停止了做那些傷害眾生的惡行。我學(xué)會了如何保護生命,更不只是人類的生命。央掘摩羅,一切眾生都想生存。他們?nèi)紤峙滤劳觥N覀兪菓?yīng)該滋長慈悲心和保護一切眾生的生命。”

  “人類并不互相愛護。我又為何要愛護他們?人類殘忍虛偽,沒有把他們殺光,我是不會罷休的。”

  佛陀柔柔地說:“央掘摩羅,我知道你曾因為其他人所致,而受過很多的痛苦。有時候,人類是非常殘酷的。這全是因為他們的無明、瞋恚、貪欲和嫉妒所至。但人類其實也可以對別人很慈悲和了解的。你有遇過一個比丘嗎?所有比丘都發(fā)愿要保衛(wèi)一切眾生的生命。他們也誓要降伏、瞋、癡。不單是比丘,就是很多其他人的生活,都是以了解和愛心作為基石的。央掘摩羅,也許世上有很多殘酷的人,但慈愛的人也同進存在。不要被那些壞人蒙新生了你的視線。我所行之道,是可以把殘酷化為慈和的。瞋怒就是你在行的道路。你應(yīng)該停止。重新選擇諒解和慈愛之道。”

  央掘摩羅被佛陀的言說打動了。一時間,他心里覺得十分混亂。他像被人用刀割開,再把鹽擦進傷口里一般。他知道佛陀的說話是用愛心說出來的。佛陀一點瞋心都沒有,她全沒有畏懼。他望著央掘摩羅,就像當(dāng)他是個堂堂正正,值得尊重工業(yè)的人。這僧人會否就是那個喬答摩,人們贊頌的佛陀呢?央掘摩羅問道:“你就是沙行喬答摩嗎?”

  佛陀點頭。

  央掘摩羅說:“真可惜我沒有早些遇上你。我現(xiàn)在已在毀滅之途上走了太遠(yuǎn),來不及回頭。”

  佛陀說:“不,央掘摩羅,作善行是永不言遲的。”

  “我可以做什么善行?”

  “停止在憎恨和暴力的路上走。那便是你最偉大的善行了。央掘摩羅,大海雖無涯,回頭卻是岸啊。”

  “喬答摩,就是我想這樣做,現(xiàn)在也回不了頭。以我作過的暴行,今后又有誰會讓我安寧過活呢?”

  佛陀握著央掘摩羅的手,說道:“如果你立愿放棄心中的瞋怒而一心修行大道,我一定會保護你。誓愿從新開始,替大眾服務(wù)吧。你無疑是個智者。我肯定你在大道的證悟上,必可成就。”

  央掘摩羅跪在佛陀前面。他把背上的短劍除下,放在地上,俯伏在佛陀的腳一。他雙手掩面,啜泣起來。良久,他望上來說道:“我誓愿放棄惡行。我會追隨你學(xué)習(xí)慈悲。求你接納我為徒嗎。”

  這時,舍利弗、阿難陀、優(yōu)樓離、金毗羅等尊者,和其他一些比丘一起抵達。他們圍繞著佛陀和央掘摩羅?吹椒鹜訜o恙,而央掘摩羅又愛持三皈依,他們都很是高興。佛陀囑阿難陀給央掘摩一套多出來的衲衣,又請舍利弗到就近的住戶借了剃刀給優(yōu)婆離替央掘摩剃頭。央掘摩羅就即時在那兒披剃,受戒為比丘。他跪下來讀誦三皈依文,由優(yōu)婆離給他授后。之后,他們便一起回到祗園精舍。

  跟著的十天,優(yōu)婆離和舍利弗教導(dǎo)央掘羅怎樣持戒、修禪和乞食。央掘摩羅比任何在他之前的比丘都奮發(fā)。佛陀兩星期后探視央掘摩羅時,對他的改變也感到驚訝。央掘摩羅散發(fā)著平靜安穩(wěn)的氣質(zhì),以及一種罕的溫馴。其他的比丘都因此而替他起了另一個名字,‘不害’,意即‘非暴力者’。原來,他出生時就是改這個名字的?`悉底認(rèn)為這外字很適合央掘摩羅,因為除了佛陀以外,沒有一個其他的比丘,目光比他的更充滿慈祥。

  一天,佛陀入舍衛(wèi)城乞食,同行的有五十比丘,包括了不害。他們將近到城門時,看見波斯匿王騎著馬,帶瓴領(lǐng)著一隊兵團。大王與他的屬下全都裝甲齊備。見到佛陀,大王便馬上下騎,鞠躬頂禮

  佛陀問道:“陛下,有什么事發(fā)生了嗎?是否邊境被外敵侵?jǐn)_?”

  大王答道:“世尊,從沒有別國侵略過憍薩羅。我召集兵團,是要輯拿殺人犯央掘摩羅的。他非常兇悍。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能把他繩之于法。兩星期前,他被人發(fā)現(xiàn)在城中出沒。百姓們?nèi)匀换钤诨炭种小?rdquo;

  佛陀又問:“你是否肯定他是一個如此危險的人物?”

  大王說“世尊,央掘摩羅對每個男、女、老、幼都有威脅。我一天未捉到他處死,是不會罷體的。”

  佛陀再問:“假如央掘摩羅已痛改前非,發(fā)愿不再殺戮,而且更立誓為比丘,從此尊重所有眾生,你還需要把他拘捕處決嗎?”

  “世尊,如果央掘摩羅成為你的弟子,持戒不殺,過著清凈善良的比丘生活,我便無限安慰了!我不單只會饒他一命,給他絕對自由,還會供養(yǎng)他衣食藥品。只怕這個可能性很難存在吧!”

  佛陀指著站在他背后的不害,說道:“陛下,這位僧人就是獨一無二的央掘摩羅。他已受戒為比丘。過去這兩個星期,他已變得如同另一個人了。”

  波斯匿王只覺站在這樣一個殺人狂魔的跟前,感到有點寒慄。

  佛陀說:“陛下,你不用懼怕。央掘摩羅比丘比一把泥土還要溫馴。我們現(xiàn)在都叫他不害。”

  大王凝望著不害,然后向他鞠躬作禮。他問道:“尊敬的僧人,你出自何家?父親的姓名是什么?”

  “陛下,我的父親名叫伽伽。我的母親名中曼特梨。”

  “伽伽曼特梨子比丘,請讓我給你供養(yǎng)衲衣、食物和藥品。”

  不害答道:“謝謝陛下,但我已經(jīng)有三件衲衣了。我每天都乞到食物,而暫時也未需要藥品。你的心意,我由衷的感謝。”

  大王向他再鞠躬后,便轉(zhuǎn)過來對佛陀說:“覺悟的大導(dǎo)師,你的德行美妙極了!沒人能像你這般,替劣境帶來美好與和平。別人用武力都解決不來的,你卻以你的大德迎刃而解。請容我致以深切的謝意。”

  大王通知部屬散隊后才離去。各人也回到自己的崗位,進行他們的常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