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一把麥糠
50.一把麥糠
接下來的一年,佛陀與五百比丘在鞞阇那雨季安居。舍利弗和目犍連替他助理一切事務(wù)。安居季節(jié)剛過了一半,整個地區(qū)都被干旱影響,熱氣迫人。佛陀大半天都在一棵婆樹蔭下度過。他用食、開示、禪修和睡覺都在同一棵樹下。
安居進(jìn)入第三個月,比丘們所乞食到的食物越來載少。食物短缺是因為天旱所至,就是政府的儲備糧餉,都已所余無幾。很多增人都往往空缽而回。佛陀也不例外,每次空缽而回的時候,他便只好喝水充饑。所有的比丘都變得面黃山骨瘦。目犍連尊建議遷往郁多羅拘廬度過剩下來的安居日子,因為那里會比較容易找到食物。但佛陀卻反對,他說:“目犍連,不單是我們在受苦,除了幾個最富有的住戶外,這里我們的機會去分擔(dān)和了解他們的苦難。我們是應(yīng)該留在這里至安居完畢的。
他們這次前來鞞阇那,是富商火達(dá)多聽過佛陀說法后邀請他來這里安居的。但火達(dá)多現(xiàn)在卻在外公干,對家鄉(xiāng)的情況毫不知情。
一天,目犍連著精舍旁邊仍長得壯綠的一些草木,對佛陀說道:“世尊,我想這些樹木還可以保持健壯,必定是因為泥土晨的營養(yǎng)豐足。我們可以掘起那肥沃的土壤,與水調(diào)勻,以給比丘們作食。”
佛陀說:“這是不對的,目犍連。我昔日在彈多落迦山上苦修的時候,也曾這樣試過,但發(fā)覺其實沒有好處。許多生物都住在泥土里,以防受到太陽的暴曬。如果我們翻起泥土,這很多的微細(xì)生物和植物便會死去。”目犍連再沒有說下去。
一向以來,比丘的僧規(guī)都是乞來的一部份食物,放進(jìn)一個空著的容器,以供那些乞得不夠食物的比丘所用?`悉底留意到在過去十日,容器內(nèi)就連一料飯或一小片烘飽也沒有。羅睺羅私下告訴縛悉底,雖然每個比丘都乞不夠食物,但一般人都會先供食給年長的比丘們。因此,年輕的比丘大都乞不到任何的食物?`悉底也有同感,他說:“就是在乞到一點食物的日子里,我吃完之后也很快又肚子餓。你也是這樣嗎?”
羅睺羅點頭。他發(fā)覺自己時常因為饑餓,以至夜間不能入睡。一天乞食回來,阿難陀尊者在戶外的三腳爐上,放上一個土制的煲。他又收集了一些柴枝生火。縛悉度走過看看他做什么,并自動替他看火,因他對這等工作最為熟悉。不到一會,火已燒得熊熊的。阿難陀從他的缽中把一些看似木悄的東西倒進(jìn)煲內(nèi)。他說:“這是麥糠。我們可以把它烤香,然后獻(xiàn)給佛陀。”
縛悉底一邊用兩支小竹枝移動著麥糠,一邊聽阿難陀說他如何遇上這個剛帶著五百匹馬來到鞞阇那的馬販。他看到比丘的苦況,因而囑阿難陀當(dāng)比丘有需要時,可到他的馬房受他供養(yǎng)馬匹作糧的麥糠。那天,阿難陀被供兩把麥糠,其中一把是給佛陀的。阿難陀答應(yīng)會把這個慷慨商人的消息告訴所有的比丘。
麥糠很快便烘得香噴噴。阿難陀把它放回缽中,更請縛悉底陪他一起前去婆樹那里。阿難陀把麥糠給佛陀奉上。佛陀問縛悉底有沒有食物?`悉底展示他那天很幸運地乞到的甜薯。佛陀邀請他們坐下來與他共食。他恭敬的提起他的缽?`悉底也專注地拿起他的甜薯。當(dāng)他望著佛陀把麥糠滿懷感恩的撥到嘴里時,他真的想哭了。
那天開示完畢,阿難陀尊者告訴僧眾馬販的好意。阿難陀請他們只要在乞不到食物時才到馬房受供,因為麥糠本來是給馬匹吃的,他不希望連累馬匹捱餓。
那夜,舍利弗在月下往訪在婆樹下的佛陀。他說:“世尊,醒覺之道太奇妙了!所有聽聞、理解和修行它的人,都給它改變過來。但世尊,你入滅后,我們又怎樣能夠確保大道的承傳呢?”
“舍利弗,如果比丘們可以掌握到經(jīng)中的真義,而又如實修行和嚴(yán)守戒律,解脫之道便可以世代延續(xù)下去。”
“世尊,眾多的比丘都勤誦經(jīng)典。只要將來世代的僧人都繼續(xù)如是,您的慈悲的智慧定必可以永世深廣流傳。”
“舍利弗,單傳經(jīng)教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實行經(jīng)中所說的。守持戒律尤其重要。沒有戒行,正法難持。沒有戒律,正法很快便會滅亡。”
“有沒有方法把戒律形式化以能保存于后世呢?”
“這仍沒有可能。舍利弗,一套完整的戒律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個人可以建立的。僧團(tuán)的初期,是沒有戒律。我們現(xiàn)在有一百二十戒。這個數(shù)目會隨著時間增長。舍利弗,現(xiàn)時的戒律還未完整。我相信它的數(shù)目將會達(dá)到二百以上。”
安居最后的一天終于來臨。富商火達(dá)多從外回來才知道比丘們的狀況。他覺得非常慚愧,便立刻在家里給比丘們供食。他又給每位比丘送上一件新的衲衣。佛陀作了雨季最后一次的開示后,比丘便往南面而行。
這次的旅程很是寫意。比丘們都行得不緩不急。他們?nèi)臻g乞食,夜間作息。每天午食后小休,他們又再出發(fā)。他們偶而留在一些村鎮(zhèn)數(shù)天,以滿足當(dāng)?shù)鼐用衤牱ǖ呐d趣。晚間,僧眾都在睡覺前讀誦經(jīng)本。
一天下午,縛悉底遇到一群看顧水牛的男童,正牽著水牛回家。他停下來與他們交談,懷緬著自己少年時的日子。忽然,他思鄉(xiāng)的情懷被勾起來了。他惦掛著廬培克和芭娜,尤其是媲摩。他不知道一個比丘是否應(yīng)該想念他已離開了的家人。當(dāng)然,羅睺羅也曾告訴縛悉底他對自己的家人也非常掛念。
縛悉底現(xiàn)在已二十二歲了。他比較喜歡與年青人相處,尤其喜歡和羅睺羅一起。他們時常都會互吐心聲。縛悉底告訴羅睺羅他看水牛的日子。羅睺羅從沒有過機會坐在水牛背上。當(dāng)縛悉底告訴他水牛的溫馴,羅睺羅起初覺得很難相信。縛悉底移山倒海了再三保證,雖然水牛體型龐大,但卻是其中一類最馴良的動物之一。他不知曾多少次在歸途上仰臥牛背,沿著河岸欣賞藍(lán)天白云,享受在溫暖軟滑的牛背上悠閑的每一刻。縛悉底又告訴羅睺羅他與別的孩子所玩的游戲。羅睺羅很喜歡聽這些故事。這種生活是他從來都未接觸過的,因為他在王宮里長大。他說他想騎在水牛背上?`悉底答應(yīng)一定替他作出安排。
縛悉底設(shè)法想給羅睺羅安排騎水牛,但卻記起他們都已是受了戒的比丘了!他決定如果途經(jīng)故鄉(xiāng)附近時,他便會向佛陀請準(zhǔn)準(zhǔn)回家探家人。那時,他便可以邀羅睺羅與他同行。當(dāng)沒有其他人的時候,他便會讓羅睺羅騎上廬培克看顧的水牛,在尼連禪河河畔暢游。縛悉底自己也會脫下衲衣,騎上水牛背,就像昔日一般。
翌年,佛陀在者梨迦這些石山上安居。這已是佛陀自證悟后第十三次的雨季安居了。彌伽耶是他當(dāng)時的侍從。一天,彌伽耶向佛陀透露他在森林禪坐時,往往會被情欲所擾。佛陀曾囑咐比丘們要有些時間獨自修行,但他獨自修行時,卻有這么鐵魔障現(xiàn)前,因而令他非常擔(dān)心。
佛陀告訴他,獨自修行并不代表不需要同修的支持。當(dāng)然,與友伴作無聊的閑談或言說是非都肯定對修行有損無益,但得到同修道友的支持,對修行卻是非常重要的。比丘們需要在團(tuán)內(nèi)共下,以能互相勉勵。這才是皈依僧寶的意義。
佛陀又說:“一個比丘有五種需要。第一是同修道友的善知識。第二是有助比丘保持專念的戒律。第三是要有足夠的機會研讀教理。第四是精進(jìn)修行。第五是能體解事物的慧力。后四樣的需要都是有賴第一樣條件的存在,那就是要有同修良伴。”
彌伽耶,修習(xí)觀想死亡、慈悲、無常和對呼吸的覺察:
要降伏欲念,必需修習(xí)觀想死尸。深深洞視身體腐爛的九個階段,從氣息停止至白骨化為塵土。
要降伏瞋怒,必需修習(xí)觀想慈悲。慈悲可以使我們明了自己心內(nèi)瞋怒的起因,以及那些導(dǎo)致我們瞋怒的人。
要降伏貪欲,必需修習(xí)觀想無常。這樣的觀想,可以燃亮生死以至萬象的真相。
要降伏散亂,必需修習(xí)觀想氣息的呼吸。
如果你能夠時常修習(xí)此四種觀想,你必定可以證得解脫和徹悟。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jì)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jì)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jì)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xiàn)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