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兜夭亟(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白話解釋
【其鄰國內(nèi)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fā)愿: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fā)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愿成佛!
﹝解﹞「他的鄰國里面,所有的人民,多數(shù)是造諸般惡業(yè),一天兩個國王說起了這事情,都想用一種計劃,廣大的設立方便法子,議決了就都發(fā)起愿來,一個國王說:『愿我早些成了佛道,應當來度脫這一輩的人民,要使得他沒有一個剩下!灰粋國王也發(fā)愿說:『倘若我不先度盡了應受罪苦的眾生,得到安樂,先成佛道,我終不愿意成佛!弧
﹝釋﹞發(fā)愿有二種:一種是佛的發(fā)愿,自己先成了佛,在后再度眾生;一種是菩薩發(fā)愿,先度盡了眾生,而后自己方才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fā)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fā)愿永度罪苦眾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解﹞佛告訴定自在王說:「一王發(fā)愿,要早成佛的,即是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fā)愿,要永久的先度盡罪苦眾生,不愿意先成佛的,即是地藏菩薩。
﹝釋﹞一切修行,都以愿為先導的,發(fā)愿的大小,都是從心的寬狹而來的。就是佛與眾生的心,也沒有什么分別,凡夫不成佛,都是他自己的心里不愿意成佛。你想這個國王,一發(fā)愿就成功,就可以知道了。
【復于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凈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解﹞「還有于過去的,無量數(shù)的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清凈蓮華目如來,他的壽命的長有四十劫。
﹝釋﹞佛有三十二種好相,因為佛諸惡都斷凈了,眾德又都圓滿的,所以他的面,像凈滿的月亮一樣;他常常以慈悲的眼光,察看眾生,所以他的目睛像清凈的蓮花一樣。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yǎng)。羅漢問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解﹞「像法的中間,有一尊羅漢,用修行的福德,來度眾生,看他的因果依次的教化凡人。一天,遇到一個女人,名字叫做光目的,恭敬的設了飯食,去供養(yǎng)他。羅漢問他:『你愿意要做怎樣的一等事情?』光目回答說:『我以母親死亡的一日,出資財為他修福,救拔他,但是不知道我的母親,現(xiàn)在生在什么去處?在怎樣的趣向里面?』
﹝釋﹞像法,是佛寂滅后,在正、末二法的中間,所有塑畫的形像。羅漢是持缽乞食、修行教化眾生的,所以也叫做乞士。目表定,光表慧,因定而有慧,從慧發(fā)光的。人拿了飯食施人,有五種功德:一施命;二施色;三施力;四施安;五施辯;即是五福。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yè)?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解﹞「羅漢聽了他的話,就很憐愍他,為他靜坐著入定觀察,見了光目女的母親,墮落在惡趣里,受了極大的苦惱。羅漢就問光目女說:『你的母親在生時,做了怎樣的行業(yè)?現(xiàn)今在惡趣里,受了極大的苦楚。』
﹝釋﹞一切眾生所遭的橫禍兇惡,并非是天降的,都是過去現(xiàn)在自作自受的果報。現(xiàn)在見他的母親在無間地獄里,受了極大的苦報,所以一出定,就要問他活著的時候所做的行業(yè)。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啖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計其命數(shù),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解﹞「光目女回答說:『我的母親所有的習慣,專門歡喜啖吃魚鱉一類,所吃的魚鱉都是多啖吃他的子,或者炒,或者煮,恣意縱情的啖吃。計算他的性命的數(shù)目,就是一千萬也還要加倍。尊者!發(fā)發(fā)慈悲,憐愍我,怎樣的可憐我,救救我的母親?』
﹝釋﹞我們所造的惡業(yè),是很多的,但是殺業(yè)更為重大。光目的母親,不但殺食魚鱉,還要專門吃他的子。一胞的子,為數(shù)甚多,倘子生育起來,即是一條性命,子數(shù)多,即性命多,故說何止千萬。可知道他母親殺死這許多的性命,罪業(yè)自然大得不能比喻了。(<附錄:放生魚子的方法>佛說魚子不經(jīng)鹽漬過,經(jīng)過三年,還可以再活命。施愚山先生說:「魚已經(jīng)死了,將魚子輕輕的拿出,勿損壞,勿著鹽,分攤在稻草把的上面,等他水跡少微干一些,淺淺的埋藏在水邊的沙泥下,以免別的魚來吞吃,自然都可以活命了,但是埋藏的地方,切不可離水的。倘若在冬冷春寒的時間,用干燥的泥塊搗成粉,將魚子拌裹了、曬暖了,好好收藏起來,積到陰歷四月十五以后,撤放在河灘的水草中間,沒有不都活的。其余月份,隨時可以放的,也更便當了!梗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解﹞「羅漢很愍憐的為他作出方便法子來,勸光目說:『你可以用志誠的心,念清凈蓮華目如來的名號,再去塑畫這佛的形像,生存和死亡的人,都可以獲得好的果報。』
﹝釋﹞念佛、塑像、畫像,就是哀救的方法。念佛是現(xiàn)生的自利自他;塑畫佛像是后世的自利利他。心所主持的叫志,堅定的實意叫誠,無論何種善事,有了志誠心必成,沒有志誠心必壞。念一聲佛,可以消滅恒河沙數(shù)的罪業(yè);禮佛一拜,可以增無量數(shù)的福;這都從志誠心中得來的。光目女能這樣,不但他母親可以脫地獄,就是他自己將來也會證成佛果的,所以說存亡獲報。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yǎng)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解﹞「光目女一聽這話,即刻舍棄他所愛的物,售去得錢,就去尋人請他畫了佛像,而供養(yǎng)起來,又復生出志誠恭敬的心意,悲泣的瞻望著,恭敬的禮拜著。
﹝釋﹞光目女一邊想著母親的受苦,一邊想著佛對于眾生有這樣的恩德,所以要悲哀哭泣,感激涕零了。瞻了又拜,拜了又瞻,一片純孝之心,那里消遣得去呢?
【忽于夜后,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
﹝解﹞「忽然于夜間的后夢中,見了佛的身體,像黃金般的顏色晃曜著,又像須彌山放出大光明一般。告訴光目說:『你的母親,不多久,應當生到你的家里來了,方才覺到饑寒,就會說話了。』
﹝釋﹞夢有四種:一是四大不和夢;二是先見夢;三是天人夢;四是想夢。他所夢的是后二種。晃曜是晃動照曜,光芒很足的模樣。生到他的家里,是佛安慰他的愿望,使他曉得母親的生處。
【其后家內(nèi)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妆嬗诠饽浚荷罉I(yè)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解﹞「以后他家內(nèi)的婢女,生了一個男子,未滿足三日,果然會說話了。見了光目,就稽了首,悲慘的哭泣著,告訴光目說:『生死作業(yè)的因緣果報,都是自受的。我是你的母親,長久的住在暗冥的地方。自從和你分別以來,累次的墮落大地獄里,蒙你修福的力量,方才得著投生,做下賤人,又復很短命,年壽只有十三歲,死了還要墮落到惡道里去,你有怎么計策,令得我可以脫免了這罪業(yè)?』
﹝釋﹞生三天就會說話,這都是仗佛力的冥護。在三界里面的人,不論大小貴賤,都是隨著所作的業(yè),而升沉的,他人一些也替代不得的。殺生的果報有三種:一是短命;二是多。蝗菈櫞蟮鬲z;所以光目女的母親,有這樣的報應。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yè),墮于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yè)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yè)故,未合解脫!
﹝解﹞「光目女一聽了他的話,知道是他的母親無疑的了。哽咽悲哀的啼哭著,對婢女的子說:『你既然是我的母親,應該知道你自己本來所作的罪業(yè),是作了何種行業(yè),墮落于惡道里的?』婢女的子回答說:『我以殺害生命、謗毀咒罵二種的惡業(yè),受這果報的。倘若不是蒙你替我修福,救吾的苦難,以這惡業(yè)的緣故,不能夠解脫的。』
﹝釋﹞喉聲未出叫哽咽,放聲大哭叫悲啼。身所犯的惡業(yè),是殺業(yè)最重;口所犯的惡業(yè),是毀罵最大;有這二種的重大惡業(yè),自然應當墮入大地獄中受苦了。若沒有孝順的子女,替他念佛塑像修福,這重大的業(yè)報,那里有解脫的期望呢?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解﹞「光目問他說:『地獄的罪報事情,你說給我聽聽,是甚么樣的?』婢女的子回答說:『這樣的受罪受苦的事情,我也不忍心去稱說,倘若要說出來,就是一百年、一千年之中,也是說不盡的!
﹝釋﹞他想起地獄的種種的苦毒,悲慘的事情,心先碎了,怎的還能說出口來呢?即使要說出來,也是形容不出的。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解﹞「光目聽罷,更加放聲的啼淚號泣起來,而望著天空說:『維愿我的母親,永遠脫離地獄,完畢了十三歲的壽命,更沒有重大的罪業(yè),以及不更經(jīng)歷惡道里去!
﹝釋﹞號是大哭,因為心里悲痛之極,所以號啕大哭了。前說十三歲后,更落惡道,所以光目發(fā)愿如此。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fā)廣大誓愿:若得我母永離三涂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解﹞「光目繼續(xù)說:『十方的諸位佛呀!請發(fā)發(fā)慈悲哀愍我,聽我為我的母親所發(fā)的廣大的誓愿,若得我的母親,永遠脫離了三途惡道,及這樣的下賤,乃至于連女人身也永劫的不再做受。
﹝釋﹞求十方佛,是求恒河沙數(shù)世界的諸佛,表示他發(fā)愿的廣大。使永劫不受女人身等,即是使他自己的孝心,也永劫不消滅。雖有這種心愿,但是也要求佛,慈愍的護助他的。
【愿我自今日后,對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后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愿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覺!
﹝解﹞「『愿我自從今日以后,對清凈蓮華目如來畫像的前面,卻在后世的百千萬億的劫數(shù)中,應有的世界里,所有的地獄以及三惡道里的諸類罪苦的眾生,發(fā)誓的情愿去救濟超拔他們,令他們都脫離了地獄的惡趣,以及畜生、餓鬼一等,像這樣應受罪報一等的眾生,都令他成了佛,我然后方才成佛(正覺即是成佛)!
﹝釋﹞自今日以后,這是標發(fā)覺的初心,也是為長者子、婆羅門女、鄰國王、光目女四次的發(fā)大愿行孝道,一樣的要度六道眾生先成佛;追根逐源,卻是這末后一次為最先,可知初發(fā)心的功德,也是最大。餓鬼道,是很苦的,在無量千劫之中,也得不到漿水飲食的,他的咽喉像針一般細,腹又像山一般大,倘若得到一些飲食,一到腹里,就變成火了;這都是世人慳貪錢財,不肯施舍窮人,所得的果報。
【發(fā)誓愿已,具聞清凈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fā)如是大愿。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后,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后成佛果,廣度人天,數(shù)如恒河沙!
﹝解﹞「誓愿發(fā)罷了。很具全的,聽得清凈蓮華目如來而告訴他說:『光目!你真的是大慈愍了,會想出這美善的方法來,為了你母親發(fā)出這樣大的誓愿。吾觀察你的母親,這十三歲的年壽完畢,舍棄了這報身,就到梵志的地方去,年壽也加長了一百歲;過了這梵志的報應后,應當生到無憂國土去,那壽命也長得算計不來的劫數(shù)了;然后再成佛果,廣大的度脫人道天道的眾生,像恒河沙一般的多。』」
﹝釋﹞大慈愍,是說他能度盡三惡道。善能,是贊他發(fā)心的聰明,為他母親發(fā)心,是平常的,但現(xiàn)在發(fā)出這樣廣大的誓愿來,求他母親消除罪業(yè),譬如大水滅小火,還有不善的道理么?現(xiàn)在命短的長了,下賤的高潔了,憂愁墮惡道的,不憂愁反得成佛果了,那種種善惡的轉變,不是仗光目大愿的功德么?梵志翻華文叫凈裔,是說清凈的裔族。無憂國土,即是極樂世界。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解﹞佛告訴定自在王說:「這時候福度光目的羅漢呢?就是無盡意菩薩;光目的母親呢?就是解脫菩薩;光目女呢?就是地藏菩薩。
﹝釋﹞從前的小果,現(xiàn)在都是大菩薩了,連墮在地獄的罪女,也都做了菩薩,可知道行孝救度眾生的功德,正是大得不可以思議了。無盡意,就是說誓愿救度眾生的意思,是沒有窮盡的。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fā)恒河沙愿,廣度眾生!
﹝解﹞「在于過去的久遠劫中,都像這樣的慈愍,發(fā)了恒河沙數(shù)的愿,廣大的救度眾生。
﹝釋﹞從發(fā)心起直到付囑以后,劫數(shù)是很長遠的,那里還量算得出呢?發(fā)慈悲心,是行善的根本,若是存心慈愍,所修的功德自然都會具足的。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yè)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解﹞「還沒有到來的世間中,倘若有男子女人,不做善事,而做惡事的,乃至不相信因果的、邪淫妄語的、兩舌惡口的、毀謗大乘的,像有這樣諸般惡業(yè)的眾生,死了必定要墮落在地獄惡趣里去的人,若遇到有善知識的人,勸令他在一彈指的時間,歸依了地藏菩薩,這諸多的罪惡眾生,就得著解脫三惡道里的果報了。
﹝釋﹞善惡的報應,像影隨形一樣,永不會分離的,倘若這人不信因果報應,一定會造出許多惡業(yè)來的。不信因果,就造了意業(yè);邪淫是身造的惡業(yè);兩舌、惡口、毀謗,都是口造的惡業(yè);但是毀謗大乘的惡業(yè),更加重得了不得。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這一彈指短促時間,就會解脫無量的諸惡業(yè),這歸依地藏菩薩的功德力量,還可以說得盡么。ㄐ耙⑼Z等前已注過。)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贊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解﹞「倘若能發(fā)志誠心歸依、敬重地藏菩薩,以及去瞻仰禮拜他、稱贊嘆美他,用最好的香、最好的花、好的衣服、各種珍貴的寶貝,或用著清潔的飲食果品等,去供養(yǎng)他,像這樣子奉承他、服事他的人,死了以后,可以在未來的百千萬億的劫數(shù)中,常常生在諸重的天上,受最好、最妙的快樂;倘若天福享盡了,再降下人間來,還可以在百千劫里,常常做帝王,還能夠記憶明白他前幾世的命運,和因果本末的事情!
﹝釋﹞平常的東西供養(yǎng)菩薩,功德也是很平常的,若用了最好的香、花,最貴重的珍寶,那末他的功德也最廣大了。致于瞻仰、禮拜,也都是這樣子的,你越是志誠恭敬,他的功德,也越是廣大。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jīng),廣宣流布!
﹝解﹞佛叫著說:「定自在王!因為是這樣的,所以地藏菩薩有這樣子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廣大福利罪苦的眾生。諸位菩薩!應當記住這部經(jīng),大家廣大的宣揚、流傳、散布這部經(jīng)。」
﹝釋﹞佛趁了這機會,不但單獨的囑付地藏菩薩,連法會中的諸大菩薩,也都普遍的付囑過了。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jīng),于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解﹞定自在王對佛說:「世尊!維愿你沒有憂慮的心意,我等千萬億的大菩薩,必定都能夠承受了佛威福的神力,廣大的演說這部經(jīng),在于閻浮提地方,去利益他們的眾生!苟ㄗ栽谕跗兴_對世尊說罷了,合了掌,很恭敬的作了禮,退回原坐了。
﹝釋﹞那千萬億的大菩薩,都要承認來演說這部經(jīng),可知這部經(jīng)的重要了。我們的閻浮提眾生,性識不定,造作惡業(yè)的更多,所以這部經(jīng)能常在閻浮提中演說起來,眾生得他利益的,也更多了。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于久遠劫來,發(fā)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fā)廣大誓言?唯愿世尊為我等說。】
﹝解﹞這時候東西南北的四天王,都從坐位中立起來,合了掌,很恭敬的對佛說:「世尊!地藏菩薩從這久遠劫以來,發(fā)了這樣的大愿,說什么,到現(xiàn)在還沒有把眾生度完,他還要發(fā)這廣大誓愿的說話呢?唯愿你世尊,為我們說一說!
﹝釋﹞四天王,是保護四大洲的,東王,提頭賴吒,翻名叫持國,能維持國土,管領乾闥婆(翻名義是天帝的樂神)的、富單那(翻名是說主熱病的臭餓鬼);南王,毗留勤叉,翻名叫增長,令人民善根增長,管領鳩盤荼(翻名是夢魘鬼)、薜荔多(翻名是劣的餓鬼);西王,叫毗留博叉,翻名叫雜語,能說各種的話,管領毗舍阇(翻名是啖精氣鬼、顛狂鬼)、毒龍(有眼、聲、氣、觸曰毒);北王,名毗沙門,翻名多聞,是說福德的名,聞于四方,管領夜叉(翻飛行鬼)、羅剎(翻名可畏的暴惡鬼)。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名字都叫因陀羅,都有很大的神力,現(xiàn)在都在會聽說法,聽到地藏菩薩自從久遠劫來,發(fā)了大愿,到現(xiàn)在還沒有度盡眾生,還要重發(fā)誓愿,究竟還是愿力的不堅呢?還是眾生的難度?所以要發(fā)問了。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xiàn)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內(nèi),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解﹞佛告訴四天王說:「很好!很好!我今天為你們,以及未來現(xiàn)在的天人眾生等,演說廣大的利益的緣故,說這地藏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里,生死六道的中間,慈悲哀愍的救拔、度脫一切的受罪受苦的眾生,行出方便的事情!
﹝釋﹞第一善哉,是贊發(fā)問的善巧,第二贊天王護持。世間六道之中,都有生老病死的苦楚,所以佛說:一切生在六道里的眾生,是長期的在牢獄中,這牢獄包圍在十二重的城墻、三重的棘籬的里面,還有六個拔刀的賊監(jiān)伺著,要想脫離這牢獄,是很難、很艱的。十二重城,即是十二因緣;三重籬,即是貪、嗔、癡;六賊,即是色、聲、香、味、觸、法。因眾生不知道種種的解脫方法,所以又發(fā)起他慈悲哀愍的心,重新再想出方便的法子來。(十二因緣等等,《彌陀經(jīng)白話解》內(nèi),說過大略,可以參閱,因限于冊幅,不詳說了。)
- 上一篇: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義
- 下一篇: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綸貫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