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煉已,離一切垢,轉(zhuǎn)復明凈

經(jīng)句出處

  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煉已,離一切垢,轉(zhuǎn)復明凈。

  ——唐·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經(jīng)句語譯

  好比將真金投置礬石水中,依照正確的方法冶煉,就能去除一切的污垢,變得更加清明潔凈。

經(jīng)句的智慧

  “離一切垢,轉(zhuǎn)復明凈。”就是形容離垢地的殊勝清凈。菩薩歷經(jīng)漫長的修持,若想從初地(歡喜地)上升至二地(離垢地),必須修滿十種深心。十種深心就是凈心、猛利心、厭心、離欲心、不退心、堅心、明盛心、無足心、勝心、大心等十種對佛法真實確信之心。菩薩入二地后,將勤修十善業(yè)道,并超度造惡業(yè)者、入惡道者。二地菩薩偏好愛語及持戒波羅蜜,并且能在一念之中獲得千種三昧、一念之中得見千佛。

  為何離垢地又稱具戒地?因為凡是進入離垢地的菩薩自然戒行清凈,遠離煩惱垢染,具足三聚凈戒。正如《大智度論》所說:“大惡病中,戒為良藥;大恐怖中,戒為守護;死暗冥中,戒為明燈;于惡道中,戒為橋梁;死海水中,戒為大船。”戒的字義表面看似束縛,其實具有自我防護的功能。

隨喜思惟讀經(jīng)

  當佛陀在阿耨大泉時,隨行者有五百位阿羅漢,除了阿難,每人都具足六通神足。這一天,烏云密布,因為佛陀遭到外道奢彌跋無理的毀謗。舍利弗當機請示世尊:“為何德行圓滿的佛陀會遭遇如此惡事?”

  佛陀說道:“在久遠以前,善生城有一位婆羅門延如達,好學廣博,精通天文、圖讖、占相、藝術(shù)、世俗典籍,甚至亦有三十種相好,頗受貴族青睞,有五百名學生都是豪族童子。另有一位婆羅門,名叫梵天,出生富貴,家中備有大象、駿馬,妻子凈音也是個美人。梵天是延如達的大護法,凈音自然恭敬供養(yǎng)延如達一切生活所需。”

  那時有一名叫愛學的辟支佛,來到善生城內(nèi)乞食,剛好來到梵天家門口。

  凈音一見這位辟支佛衣服整齊、步履輕柔,便心生歡喜想供養(yǎng)這位辟支佛,便說:“從今以后您的生活所需,請由我來供養(yǎng)。”凈音立即準備上堂齋虔誠供養(yǎng)。辟支佛受食完畢,展現(xiàn)神通,執(zhí)缽升空回旋七圈,飛回居所。當時城內(nèi)人們看見這一幕,都說:“國有神人,我們有福了!”于是舉國歡喜,爭相供養(yǎng)。

  凈音對辟支佛的供養(yǎng)日漸豐富。對延如達的供養(yǎng),相形之下鄙薄許多。

  延如達覺得薄己厚彼,心生嫉妒地誹謗說:“這個道士,實無戒德。因為他私通梵天之妻,所以凈音才會如此厚待他。”延如達還借由五百弟子之口散播謠言,這風波經(jīng)過七年才平息。

  辟支佛不甘受辱,示現(xiàn)十八種神變才入滅。善生城的人們這時才知道延如達說的是妄語,辟支佛才是清凈的修行人。

  佛陀告訴舍利弗:“延如達即我前身,凈音即是毀謗我的奢彌跋,當時的五百童子,就是樹下的五百羅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