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75講

  《四十華嚴》第75講(2009年4月27日)A

  我們昨天講到這個總結(jié)的部分,吉祥云比丘說“我得決定自在解力”的這種狀況。那這里頭幾個問題呀,我們要留意到。

  一個人,以我們凡夫來講啊,說我有什么成就什么成就啊,這是有絕對的信心。但是呢,在佛門中,這樣講的人,一百個當(dāng)中有九十五個是假的。不要太相信說“我有什么成就、什么成就”,那沒有意義,沒有意義。世間法中這個是可以驗證。世間法它可以驗證。世間法怎么可以驗證啊?我有成就,什么成就?我賺到錢。你有錢沒錢就知道了嘛,對不對?我成就有多少?我看前面的數(shù)字后面有幾個零嘛,就證明我的成就嘛。對不對?世間的技藝、能力,都是很容易來驗證的。

  有一個大德,跟我一樣從臺灣到北京來。這個人少見多怪。大德啊,他也是官宦之后,因為養(yǎng)尊處優(yōu)啊,不知道整個社會的民情。來到大陸以后,到了北京以后,就有人跟他介紹,有很多高人。高人知道嗎?高人一等的高人。那么他遭遇了,他就很驚訝,這么不得了的高人。

  有一天我們見面了,他就特別叫了兩個高人,把我整了一下。真的是非常痛苦,我說:“是高人,太不高明。”因為,臺灣本地好多這種高人,他整人不痛苦的,你懂嗎?

  我們有很多大師級的這些治療師。這些所謂大師級的治療師,基本上,基本上…我告訴你,純“密醫(yī)”。純“密醫(yī)”啊,他沒有執(zhí)照,但是,他有本事。為什么?因為中醫(yī)本身沒有什么標準執(zhí)照。那么在臺灣,這種人是滿街都是,滿街都是。而每個人各有一把活,干活的“活”。所以呢,你有什么能力,你馬上有東西可以驗證,是否高手啊,那是見真功夫。

  可是佛法中的修行啊,你有沒有成就啊,你沒有辦法驗證。所以我跟各位講,真修行啊,這個人他重修行,他不重他的成就不成就。你記得兩句話:“佛法大如天,禪門深似海!”大如天你摸不到邊,你有成就又有什么用?你還沒有到邊啦;深似海,你還沒有到底呀!所以說你有成就,毫無意義,毫無意義!

  那么,當(dāng)他會告訴你說,他有成就呀,那不是沒意義嗎?所以,真有成就的人他是一個地方在運作,他成就的方法,他怎么成功,怎么到達這個境界,那個途徑,你要跟他學(xué)的也就是學(xué)那個過程,知道嗎?他成就大與小無所謂,他能不能教你,假如他不能教你,只用那一種口號,那是在迷惑你,你不要被騙了,不要被騙。我提供給各位作參考。

  佛法為什么不講神通,不講感應(yīng),不講算命,不是佛法不會,又怎么樣嘛?你再怎么算命,怎么看八字,你還是要死啊,沒有說看一看就不死的啊。那你再看不是一樣要死,那既然是這種無常在變化的話,我們就不用太在意了。我們現(xiàn)在要的是,當(dāng)這些無常在變化的過程當(dāng)中,你的心能不能調(diào)適,對于無常的變化,你能不能應(yīng)變,關(guān)鍵是在這個地方!你能夠應(yīng)變,那無常啊就平常了,平常啊不是無常,就平了。

  你不會應(yīng)變,稍微有一點狀況,那你是自找苦吃。你自己馬上就栽下去了,往那個坑里栽下去。那很奇怪呀,人家才瞄你一眼,你就說:“他怎么瞪我?”誰瞪你呀?他眼睛就掃過去嘛,剛好你的角度切過來說,他白我一眼,誰白你一眼啊,你問他,他說:“哪有”。那你不是自找苦吃嗎?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是你的應(yīng)變能力不夠,你常常有個恐懼心——人身是痛苦的。不要恐懼,以平常心來,那,你培養(yǎng)這個部分,比你去預(yù)知明天會中獎啊,或者明天會虧本,來的重要。對不對?各位試想看看!

  所以你進入佛門,告訴你,不要老是追求那一些靈驗的,這個師父會不會算命,會算命又怎樣?師父幫我算一算我明天會不會賺錢,你明天會賺錢,不用算你也賺錢,不會因為師父跟你算一算,你不會賺錢你就變成會賺錢,沒有這回事。你會不會賺錢不是師父幫你算的,是你前輩子已經(jīng)修來的。所以重點在你,不在那個人,要留意到,這是要跟各位談的。

  但是這個地方他講的很清楚,我有所成就,甚至于以后每一個善知識都告訴你,我有成就,這不一樣。這是在法界中,這絕不是在我們這個世間里,在法界里你有沒有成就。法界,有方法可以驗證。但是我們世間人沒有辦法去驗證法界里面的人,因為那個成就你不知道。

  我跟各位講得很清楚,這個世間是六塵五蘊的相應(yīng)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在你運用的就是六塵五蘊,所以修行最起碼你要修到五蘊皆空,有沒有?《心經(jīng)》上面講,照見五蘊皆空啊。你現(xiàn)在,五蘊沒有一蘊能空,通通不空,那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去了解法界內(nèi)的東西。法界的是不用五蘊,不用六塵。那么法界里頭用什么呢?他的結(jié)構(gòu)是菩薩的愿力跟眾生的業(yè)力相應(yīng),那你的愿力沒有發(fā)起來,你就沒有辦法去跟眾生的業(yè)力相應(yīng),所以,每一次業(yè)力來臨的時候,你都痛苦難當(dāng),跟各位講,愿力你要發(fā),你不發(fā)起真正的愿力啊,你不能行菩薩道。

  但是呢,發(fā)起菩薩愿力以后,并不表示說你會無災(zāi)無難到一輩子。不是!它一樣,因為你過去造的業(yè),它還是會降臨。但是呢,有驚無險,知道嗎?會驚濤駭浪的考驗,但是不會有危險。但是,你愿力發(fā)不起來,或者是假愿,或者是爆發(fā)出的熱情愿,熱情愿沒用,熱情一退,你的愿力就像氣球消了氣一樣,那個愿是不行的。要能夠持久,不但要持久,你要去實踐,要去對你的愿去做,去實踐,去利行。

  那么在利行的過程當(dāng)中,你也會有災(zāi)難,也會有挫折,那不能退心,繼續(xù)往前走,所有的災(zāi)難都會挺得過去。挺不過去呀,那就證明你過去造的業(yè)太可惡了,所以你只好以死相報,那否則所有的業(yè)你都會過去,都會過去。

  因此啊,當(dāng)這個業(yè)苦來臨的時候,我們不抱怨。你記得啊,不抱怨,不畏縮!你不要以為“我都發(fā)菩薩愿了”,為什么這樣?你怎么不想一想,以前你做的太過分了。對不對?不用擔(dān)心,真的你發(fā)愿。

  在發(fā)愿的同時,為什么跟各位講說,一有業(yè)相現(xiàn)前的時候,趕快要拜懺,關(guān)鍵就在這里。因為誰知道我們造什么業(yè)呀,對不對?你不知道造什么業(yè),那你不知道為什么你去拜懺就好了嘛,業(yè)相現(xiàn)前就拜,業(yè)相現(xiàn)前就拜,你別那么計較,我那個業(yè)只造一點點,我拜三拜就好,那你拜一百零八拜你不吃虧呀,你存一百零五拜的福報在,對不對?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談過的一個前提性。

  所以,培養(yǎng)你的愿力,把你的菩薩種性給增長起來,這是真修行的部分,已經(jīng)跟你講到實修的部分了,不要再問我,師父要怎么修?師父不要修,師父怎么修,師父知道,是你要怎么修才重要。培養(yǎng)菩薩種性對我們因地人來講非常重要,但是你菩薩種性在培養(yǎng)的時候,不要以凡夫種性,就是凡夫的觀念去計較,我已經(jīng)發(fā)心發(fā)三年了,怎么還沒有一點境界?我菩薩道做那么多,每天這樣供養(yǎng),每天這樣布施,啊,怎么好運都沒來?那你不是在賭博,你也不是在做買賣。你在對你自己的生命做投資,這個投資不是這輩子收獲,等下輩子吧,不要急,不要急。

  好,現(xiàn)在我們來看經(jīng)文,他后半段這個部分怎么講。

  “以清淨(jìng)身普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yǎng)一切諸佛。”這個清凈身是行為模式了,但是這個身是講本體,清凈身的意思就是純粹的本體,本質(zhì)的部分。這個本體,無有雜染。

  那這里頭,我要跟給位談一下,我們看一下那個“生住異滅”那個圖(看那個圖,有沒有?那個,那個給我一下,壞了,這么利害。昨天放一天沒用,不壞,今天要用就壞了,啊,“生住異滅”這個圖里頭,我們看。好,上面這個部分,好啦,不要再放大就看不到了。)

  我們講的本體,清凈身的本體,是指“生”的這個部分。那我們現(xiàn)在,凡夫們,他的人生是在“異、滅”這邊。

  假如你得失心很重,計較心很強,對立心很嚴重的話,那這個時候你是在“滅”,變異念這邊。

  假如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所改變了,學(xué)了佛以后不太計較了,偶爾也計較一下。尤其誰都不計較,就跟你那同個屋檐下那幾個特別計較。這個是習(xí)氣,這個叫冤親債主嘛,對不對?所謂無緣不會,這個惡緣會在一起啊,討債還債,無債不來,結(jié)果都是討債會在一起的。那個時候其實你已經(jīng)降了很多。再降一點,意識對立、競爭不那么強烈,那你就到善惡念這邊。這個善惡念的人是比較有修養(yǎng)的,是講修養(yǎng)的人。這個時候啊,你講什么清凈身都不清凈,只是你很虔誠而已,但是本身不清凈,清凈是超越的。但是你雖然有誠心誠意啊,但你不見得你做得到,不見得做得到,因為你的雜染很多,必須一直到把中心價值觀給除掉,到達凈識。到凈識的時候,是單一概念,你的概念,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觀念,那個觀念你很單純。

  人家談個什么,“哦,是!”就這樣。你現(xiàn)在的情況有沒有這種情況,當(dāng)人家一講,“嗯,不過……”。人家一解釋啊,“嗯,但是……”。人家一解釋完,“哦,可是……”?墒峭,人家又講完了,你又“嗯,還有……”。只要有個“嗯”在那里呀,這個觀念就不單純了。你想想看啊,我不是說誰啊,說到你純屬巧合。有這種情況啊,這個叫概念包。你的概念一包一包,像粽子一樣,好多東西都牽扯在一起,搞不清楚啊,這一種情況啊都叫做染識,染識,這樣的情況不好修行,不好修行。但是,人是好人,因為你有一個中心價值觀一直在干擾你,干擾你就不好修行了。中心價值觀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不是善惡問題,它對你生命的成長,它有障礙,有障礙。

  好,那么“住”的地方是修行的地方了,你必須透過“住”這個修行的領(lǐng)域,從“初信”一直到“十信”,全部通過以后,你才有可能進入到“生”,本體念這邊來。到這個時候啊,他才是真正的清凈身,知道嗎?清凈的本體,因為這個時候他是本體心、本體性、本體念。在這個里頭都是本體,本體念開始獨立出來要起作用的時候叫做“相”,這個叫第一念。在第一念里,你的大腦全部碰不到,碰不到。

  當(dāng)這個“相”,第一念跟無明一結(jié)合,這個叫“色”,“色”是第二念,那么這個“色”被五蘊所捕捉叫“受”,叫第三念,然后輪轉(zhuǎn),五蘊,五蘊識就產(chǎn)生了,五蘊識是累積足夠的五蘊識才變成“八識”。這個部分,我們就不再詳細跟各位講了,每次談到這邊,都講一遍,大家都很認真在聽,回去都不整理,所以你始終到這里,我都要仔細再看一下。這個現(xiàn)在各位不能再看了,你自己都不必看自己都能畫出來才行啊,要能夠認真的去把這個理念、這個理論、整個概念架構(gòu)完整,然后,同修之間要常常交換,要常常講,常常講。

  這個圖,我是還沒取名字啊,叫“生住異滅”不是名字,它是四個階段,它是法界的總相體。法界呀,法界森羅萬象啊,我用這四個把它全部標明清楚了。我們叫十法界,有沒有?一心十法界,它是相。這個是從本體上來講,從本體上來講,大概區(qū)分這四個部分。因為十法界當(dāng)中,佛法界,這個本體念這邊啊,你太難去表達了。我們用這樣來表達,佛法界占四分之一,而且他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清凈身的意思。你只有訓(xùn)練到這個地方,能夠入薩婆若海,能夠還我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這個時候你才能夠“以清凈身普詣十方一切國土”,知道嗎?

  而這個時候在哪里可以訓(xùn)練,你從我們這個地方的行法直接可以到達。我常跟各位講,三個月可以到這里,人間的歲月三個月可以。但是呢,那三個月是指,(沒有東西指)是指“住”的這個部分,那么“異”的部分,你要調(diào)到“凈識”這個地方,“凈識”,這是工程面。技術(shù)面要到參禪金三角,當(dāng)你都到這個地方,三個月就可以通過,可以到法身位。但是前面的部分啦,你假如不正視面對它的話,那這個資糧道你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

  噢,不要瞪我,我是很希望大家都到“凈識”這個地方來,但是你要是意識流太大,概念包太重,那三大阿僧祗劫絕對跑不掉!假如你能夠自我調(diào)整,很認真的反省、檢討、自我懺悔,那么這個部分大概一到三年的時間可以調(diào)好。你要是一直認為我沒錯,我根本就沒錯,那三大阿僧祗劫的三大阿僧祗劫,那就沒辦法了。那就表示你還沒有想要進佛門,會有這種情況。這是一個標準。

  好,這是跟各位講清凈身的部分。

  除了我們這個地方以外,那有一個方便道,就是到凈土去,這個我們也跟各位講過了。凈土啊,做什么用?凈土跟世間的差別在哪里?我們這個世間,你有一個特色,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賺錢,有沒有?我們這個世間,你的第一件事,就是賺錢,解決煩惱,是不是這樣?有沒有人不用解決煩惱?有沒有?不是沒煩惱,可以不理煩惱,你能不能夠把煩惱給布施?假如你愿意這樣做啊,那你本身具備一個條件,就是我不理煩惱,也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去擔(dān)負任何的責(zé)任,因為你有這個福報。那你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凈土的事,每天的第一件事,我只是舉例,每天的第一件事啊,就是培養(yǎng)自性善根,那你就活在凈土里。因為在凈土里,就是在培養(yǎng)清凈身。這個自性善根的成長,一直到成熟的階段,你的清凈身就能兌現(xiàn)。從凈土直接可以入法身大士,就有這兩個方法。這輩子你都可以直接做得到。你假如這輩子說第一個方向不行,第二個方向求下輩子到凈土,也可以,那也可以。

  所以各位在這個地方留意到啊,“清凈身普詣十方一切國土”。你看,《阿彌陀經(jīng)》上面講,每天早上,就是“普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yǎng)一切諸佛”,對不對?“每日清旦,悉以衣祴”,有沒有?“盛之眾寶,普詣十方諸佛”。有沒有?就是指這個部分。

  所以你假如這輩子在這里有障礙,那你就求生凈土,但那是不得已的。那以各位現(xiàn)在,不能講說十暇滿身啦。有人十暇滿身,也只是天天打麻將而已啊,對不對?成天沒事,方桌子一坐,“哎,夠不夠?今天差一個,三缺一。”那這樣子,十暇滿身沒用!十暇滿身要能夠一心辦道,那才叫凈土。辦道的目的是,增長你的自性善根。你記得這個原則1增長你的自性善根!

  那我們現(xiàn)在辦道的人是,很辛苦。又要誦經(jīng),又要念佛,又要修法,又要打坐,搞不好還要去助念,對不對?還要跑廟會,還要當(dāng)個追星族,哪個法王,哪個活佛來啊,唯恐落單,拼命的追。那這樣的情況啊,你的自性善根不能增長,這個叫做忙碌。忙碌,不叫精進!閑著無聊嘛,窮盲。窮盲,知道嗎?不是心忙而已,心亡叫忙嘛,對不對?豎心旁,一個亡,這個忙。還有眼睛瞎了也叫盲,叫做窮盲,不知道盲什么?無頭蒼蠅一樣。但這個呢,不叫精進,也不叫培養(yǎng)自性善根。所有的修行啊,都是善根在增長的。當(dāng)你的善根沒有增長,那個修行啊叫白修了,白修了。有沒有人叫白修,我不知道,白先生最容易變白修啊。

  好,這個供養(yǎng)啊,恭敬供養(yǎng)的意思,我再各位說明。恭敬就是很謹慎,很仔細。供養(yǎng)啊,是培養(yǎng)自性善根。換句話說,很慎重的在培養(yǎng)自性善根,恭敬供養(yǎng)是這個意思。我想跟你所想的要解釋的意思是有很大的差異。恭敬,當(dāng)然你很恭敬,但那恭敬有沒有用,可能是盲目的,可能是盲目的啊,它是很謹慎的、很踏實的在培養(yǎng)自性善根。

  好,下面有幾個字啊要跟各位談。

  第一個是“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諸佛。以總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以智慧眼常見十方一切諸佛。”

  這個經(jīng)典是這樣寫的,“信解力”、“總持力”、“智慧眼”,這是三個能力。“信解”,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有解無信的話,徒增邪見;所以信解真正。才叫做智慧增長,要注意啊!有信無解呀,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我不是說你噢,你是不是有信無解我不知道,但是有信無解,你只有增長無明而已。有解無信,徒增邪見,你只是增長邪見,因為你有解無信嘛,你不信嘛,那個解是沒用的。信解真正,就是信解相合,這個才會智慧增長。信跟解是增長智慧的兩個基本條件,那么以這樣信解力,你信解真正有智慧了。這個能力呢,以這種能力呀,常念十方一切諸佛,念佛是以信解力來念的。有沒有?念佛怎么念,知道了吧!啊,這個是第一個講這個部分。

  “以總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總持”就是三昧呀,三摩地啊。以三昧的能力來受持一切佛法。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說,你有三昧力能轉(zhuǎn)業(yè)力,你沒有三昧力你不能轉(zhuǎn)業(yè)力。因為這個受持十方一切佛法,是受持一切真理,受持真理的全方位。那你既然有真理,你的業(yè)力就能轉(zhuǎn)了。那你必須用三昧力來受持,以總持力來受持。因為是總持嘛,它直接就翻總持力啦,他不講三昧力,就已經(jīng)告訴你,從這個層面來定位,總持一切法。就是總持真理啊,全方位的真理,它能夠消除你的一切業(yè)障、一切業(yè)力。

  什么叫三昧力?那就是透過修行才有辦法了。剛才跟各位談的那個,怎么樣進入“住”的那個行法里,那你就會增長你的三昧力,一直到十信圓滿,你的三昧力就起作用了,是指這個部分。那我們在跟各位講行法、行法,是指這個部分,增長三昧力的行法。這個是修行上的一個重要關(guān)鍵!

  “以智慧眼…”,那么這個“智慧”就把前面信解力跟總持力加上來,這是智慧眼。“眼”是一種作用,也是能力的意思。智慧眼都是剛才講的,到了法界里面,“生住異滅”的“生”這個階段里面才有的。

  “常見十方一切諸佛”,這個地方的十方一切諸佛跟前面的十方一切諸佛有點不一樣,經(jīng)文它是這樣講的,一切諸佛,這個“佛”叫做賢圣僧。以智慧眼常見十方一切賢圣僧,就是佛、法、僧三寶。

  這個修行人,如法修行的人,如法修行賢圣僧,如法修行的人,你很難遇到。不是你沒遇到,是你看不懂這個人算不算?你要看的是什么?他穿的很工整,念珠,念珠還是項鏈?念珠啦,還是項鏈?戴的越高級的修得越好,是不是?念珠戴高級,沒有錯噢,手表帶高級,可能有問題,為什么?因為你用意識形態(tài)在判斷,你是用意識形態(tài)在判斷啊,念珠戴高級的是師父修的很好,手表戴高級的是師父弄錯了,他戴錯了,是不是?為什么呢?因為你用意識形態(tài)在看。

  所以師父修的好不好,你沒辦法看,因為我們是凡夫。那個善知識怎么修,修的什么叫做好,你根本不知道,你容易被騙。所以呢,一些假的修行人就說:我有什么成就,我有什么成就。那你就容易被騙。所以,我們告訴你說,你要找善知識,是要找他有修行方法能教你的,這個才叫善知識。你不要去看他有答案的,答案怎么來又不知道。這個經(jīng)文打開,誰都會背兩句給你聽啊。那么背兩句給你聽不表示他有成就啊!有成就是他真的修行,不但他修行,他又能夠把他修行的方法教給你,這個你才是真的找到你要的!

  那你有沒有這個心,或者你只是想當(dāng)個追星族?啊,那個師父有名,那個師父聽說是什么什么,聽說,那你就去了。你要注意,這里頭犯了一個很嚴重的矛盾就是,你把你的生命、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關(guān)鍵,交在別人的手上,這是很愚癡的。換句話說,你把你的幸福啊,那個幸福的鑰匙,交給別人來保管,那你的幸福就被捏死了。同樣的,你把你的生命、管理你生命的鑰匙,交給別人來管理,那你不是被捏死嗎?

  算命可靠不可靠?可靠也好,不可靠也好,你為什么那么輕易的相信人家講的話?你把你自己的生命,活了幾十年,你自己都不能掌控,人家輕易的三言兩語,你都信的服服帖帖,你不覺得很愚癡嗎?對不對?你會說:“嗯,他講的對”。他怎么對,你一輩子他三言兩語就跟你通通講出來了嗎?這個你要留意啊。

  同樣的,你在追求善知識跟你的指導(dǎo),你就要看清楚了,他指導(dǎo)你的那個方法,你還要去實踐。那么,有深有淺,不要緊,淺的你很快就會超越了?墒悄阋溃@是你的啟蒙法師,啟蒙的善知識是你永遠的燃燈佛。超越以后你可以再去參訪別的善知識,因為你在進步嘛。在國小畢業(yè)了讀初中嘛,初中畢業(yè)讀高中嘛,所以老師會升級嘛,你要找的善知識會升級。這個不是背叛,但是你對于所有教過你的善知識呢,應(yīng)該存有感恩之心,知道嗎?存有感恩之心,不要一走了,就再也不理了,那當(dāng)然是不對的。

  所以呢,你應(yīng)該慎重選擇自己法身慧命的依托處,依托給他,依靠他,信托給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但是你絕對不要輕易地用意識形態(tài)來做抉擇,意識形態(tài)是不可靠的。剛才講前面的那個,第四個,變異念的意識形態(tài),那太多太多的附帶條件在里面了。那你用那個來選擇,必然會錯,必然會錯!這一點希望各位能夠弄好。

  那么,這三句話,“以信解力”。它前面強調(diào),“我得自在決定解力”,有沒有?所以,這三個,佛、法、僧三個部分,這個信解力、總持力跟智慧眼三個來講啊,那么吉祥云比丘要講的是信解力的部分。留意到!他三個都行噢,但他只講一個東西,只講一個東西,信解力的部分。為什么他只講信解力,因為在這個地方啊,他是初住位,第一位。第一位呀,本來就講解,解呢,要跟前面的信相結(jié)合,前面是十信位嘛,這里是十住位,就是十解位的第一位,所以他強調(diào)信解力。他也是布施,所以這個地方主要是講布施,要舍,要能放下

  那第二參呢,是講持戒,持戒就是總持力,有沒有?

  第三參是講忍,忍波羅蜜嘛。忍是什么?忍是智慧。忍那個字不是忍受啊,你罵我,我忍下來,那個不是,不是那個忍。忍耐,不是那個忍。忍是一種智慧,忍波羅蜜,是一種智慧,所以呢智慧眼。你看,就講第三參的部分,第三參。

  各位留意到啊,這里頭啊,經(jīng)文前后鉤索,是一貫的,是一貫的。所以他講三寶,講三寶,佛、法、僧三寶,以三個特殊的能力來表達。

  那么,現(xiàn)在第一參,這個經(jīng)文,我們再看。我個人在看這個經(jīng)文,他下面應(yīng)該還有一句話,所以這三個當(dāng)中,我現(xiàn)在呢,就以信解力常念十方諸佛,這個法門來告訴你我是怎么修的,他應(yīng)該是有這么一句話。但是這里沒有,這里沒有,所以我們在經(jīng)文里頭看啦,他這個東西可能在刻印的過程里掉了,掉了。所以經(jīng)文上看我們是有絕對的這種警覺性,不會輕易的“叩……”就一直念過去了,不會的。你在看經(jīng)文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哎,這個地方應(yīng)該掉了一句話”。而這一句話可能就是刻版的人掉了,或者古代抄寫……因為這部經(jīng)印好的時候,各位注意啊,中國的印刷術(shù)還沒發(fā)明,你要弄清楚哦,我跟各位講是絕對有歷史依據(jù)的。我常跟各位講,到底是經(jīng)家的還是譯家的?這個地方譯家一定有譯出來,但是就是在抄寫的時候給漏了,給漏了,你知道嗎?

  古代讀經(jīng)讀過去大部分都背起來,都背起來,古人背得很厲害,我們現(xiàn)在都不行啊,因為現(xiàn)在太方便了,依賴的東西太多了,電腦一按就跑出來,我何必要背呀,對不對?所以大家都不會背啊,連成語都顛三倒四啊,對不對?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啦?差不多啦,反正也差不多啦,因為你已經(jīng)記不起來了,已經(jīng)記不起來。那古代不是,古代一定要背,熟背,一看過很難得就通通背,在背的過程里它容易掉,尤其在抄寫的時候,掉了沒注意。那我們現(xiàn)在再看,你很冷靜的看過去,你要知道這一段,這一句,這一段最后這一句掉了,掉了。

  那么,他要講的是“以信解力常念十方諸佛”。常念十方諸佛,如何念呢?“云何常念十方諸佛”。所以下面才有,“所謂”就出來了,經(jīng)文有沒有?“所謂見于東方…”開始了,那么這里頭啊它很精彩,這第一個他講的比較詳細,我們看一下。

  “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這只是舉例了,完整的印度經(jīng)文應(yīng)該是這樣——“所謂見于東方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六佛。七佛。八佛。九佛。)十佛。”然后十佛以后才十佛。二十佛。三十佛。四十佛。五十佛。六十佛。七十佛。八十佛。九十佛。“百佛。”那百佛以后它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shù)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shù)。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舌頭都轉(zhuǎn)不過來了。這個是印度人的這種語言模式,他在算,就是這樣。

  他這個里頭,你會發(fā)現(xiàn),他從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你知道嘛,對不對?大家都會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個叫可知。然后一直算到不可知,你知道嗎?一直算到不可知,你就“嘞……”一直跟到、跟到你迷路了,因為下面你就已經(jīng)不可知了。

  這個里頭啊,這個到這個百千億佛這個地方,都還叫做可知的范圍,只是算起來很麻煩,百千億到底是多少?你算到死,也算不完,真的從一二三算起啊,你不可能算到百千億。但是這些呢,都絕對可算的,可是到了那由他以后啊,這個就麻煩了,因為那由它是從洛叉、洛叉開始。

  它是這樣的,十億個十億叫洛叉,洛叉的洛叉,因為往后都開始算平方了,從洛叉一直算到不可說不可說,它這里還沒有。這不可說,這個,一個不可說,這后面一共有三個不可說,有沒有?“不可數(shù)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這個是一個不可說,那么“不可說不可說”就是不可說的平方,叫做“不可說轉(zhuǎn)”,那么不可說轉(zhuǎn)不可說轉(zhuǎn),叫做“不可說不可說轉(zhuǎn)”,這個舌頭都會打結(jié)啊。

  那從洛叉算到不可說不可說轉(zhuǎn),一共一百二十四個,電腦沒辦法算啦。那我用個形容詞跟你講,你拿一支鉛筆,一支鉛筆,那么天你到厄瓜多爾去,厄瓜多爾,叫赤道嘛。不必到厄瓜多爾去了,到新加坡就可以了,新加坡就在赤道上面,你在那個地上啊寫一個“1”,后面用鉛筆寫“0”,“0”繞著赤道繞一圈,大概只能夠到“不可說不可說”。要“不可說不可說轉(zhuǎn)”的話,那大概你從地球?qū)憘“1”,那個“0”用鉛筆一直寫要寫到太陽那邊去了。那有多少“0”,我就不知道,噢,你自己去算一遍,我不會算。

  這個,印度人那個腦筋怎么搞的嘛,他講那么多的數(shù)字干什么?這個數(shù)字有夠大。但是啊,一二三四不算,那是可知的數(shù)。從洛叉一直算到“不可說不可說轉(zhuǎn)”,在華嚴里頭啊,這個叫做小數(shù)目。小數(shù)目。

  那大數(shù)目怎么算呢?我們看看它下面怎么講,“乃至”,那個就大數(shù)目了,乃至什么?“見閻浮提極微塵數(shù)佛”。

  什么叫閻浮提極微塵數(shù)佛?我們這個叫做南閻浮提,對不對?叫閻浮提啊,因為四天下有東南西北嘛,東勝神洲,西(什么)牛賀洲,南瞻部洲,北具盧洲,對不對?這四天下它現(xiàn)在講一個天下嘛,叫南閻浮提嘛,叫閻浮提。把這閻浮提啊,磨成極微塵。一微塵啦,一個世界,一個佛國度,一個佛國度有一個佛嘛。那你想想看,那極微塵有多大!對不對?光這張桌子磨成極微塵,你頭都昏了,還去算一粒一粒有幾粒,對不對?整個南閻浮提都磨成極微塵,那你看看極微塵有多少,所以這個才叫大數(shù)。

  南閻浮提還不算大,它下面講,“四天下極微塵數(shù)”。哇!加四倍出來了,有沒有?四天下還不算,小千世界極微塵數(shù)佛。因為一個須彌山為一個“世界”,一千個須彌山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我們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所教化的范圍。

  它下面接著講,“小千世界極微塵數(shù)佛。中千世界極微塵數(shù)佛。大千世界極微塵數(shù)佛。”這個是一個佛的教化國度。

  “十佛剎極微塵數(shù)佛”。就十個了。

  “百佛剎極微塵數(shù)佛”。好了,一直跟你擴大。

  “千佛剎。百千佛剎。億佛剎。百億佛剎。千億佛剎。百千億佛剎。”光

  是講小數(shù)你都昏了,更何況小數(shù)的后面那個單位是大數(shù),有沒有?

  這個小數(shù)講完了,百千億佛剎后面是“那由他億佛剎極微塵數(shù)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shù)佛”。把小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跟大數(shù)中的大數(shù)結(jié)合起來,你腦筋不短路那才怪,要電腦一定蕩機。

  但是,現(xiàn)在問題就在這里了。這經(jīng)文那么寶貴,你看他為什么講這個東西啊?這個東西還是譯經(jīng)家把它刪的很多哦!這一段經(jīng)文是很長的,念起來大概要六頁,六頁,我們在這種文字來講啊,要六頁那么長。但是譯經(jīng)家已經(jīng)把它濃縮到最短,最短半頁而已,對不對?已經(jīng)把它濃縮到最短的地方了,因為這個是適合我們中國人的語言習(xí)慣。但是盡管是這樣子,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弄得我們亂,頭昏腦脹啊,為什么?為什么?

  印度人喜歡把這個境界弄成這個樣子啊,這個也就是一般人常講,“《華嚴》就是大”。“怎么大?”“大得不得了”。“怎么不得了?”“就是不得了”。我們中國人大概這樣講,那大得不得了,不可思議的大,這種數(shù)字你展開來你想想看,你回去把它念幾遍,然后你自己去再從頭念一遍看看,從小到大,大到不得了的大,擠破你的大腦你都想象不到。這個是訓(xùn)練你心量的擴大!從這個數(shù)字上來擴大,他的空間,他的時間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大,不可思議的大。

  那,我跟各位講,你常念這種經(jīng)文,然后去思維他的大,告訴你哦,你的福報就不可思議。修這個福報!你可能會說,這是什么福報。窟@是什么福報?這個量大,你第一個,無災(zāi)無難;第二個,沒有病苦。跟你講噢,無災(zāi)無難,沒有病苦。這兩個就夠了,你不要再問什么了,“有多少錢?”沒用啦。

  那你假如把這個數(shù)字加上后面的東西啊,那就不一樣,那就不一樣了,那個標的就很清楚?茨闶鞘裁礃说牧耍銙斓臇|西是什么。所以心量先打開。你說:“我要有智慧,智慧像這么大”。那就不得了的智慧啊。你說:“我在世間的時候要足夠聰明,不然人家都會罵我笨”。那你就聰明嘛,那個聰明也會不可思議。因為你量大,量大了以后,這個境界展開了,就從那個地方去展開,這是絕對不可思議的地方!那我們從這里跟你講到這里,我不仔細的跟你解釋這些東西了,但是這些你可以看得到。

  這里只講一個東方而已,“東方一佛,二佛”,“乃至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shù)佛”。他以信解力念佛,你看,一個東方啊,很簡單。我們中國人大概只講,窮盡東方一切佛,全部涵蓋進去了。那么東方一切佛到底有多少?不管他,反正所有的佛通通算進去。所以你的境界展不開,知道嗎?

  它東方所有的佛有多少呢?從一佛、兩佛,一直跟你算到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shù)佛,夠大吧!我告訴你,真的要算的話,你說:“好了好了,不用算我知道已經(jīng)夠大了,夠大了,不用再算了”。

  這里頭講一件事,就是“事”,事件的“事”。理論上中國人可以,窮盡東方一切佛,這是理論?墒菍嶋H上一切佛有多少呢?它從事相上來講,一個一個算給你聽,你會說:“夠了夠了,這已經(jīng)夠了,我的全部還沒有你那么多”。有沒有?這個已經(jīng)講到“無限”。“無限”,你知道嗎?我們通常在講的是“有限”,“有限”才有“全部”,“有限”才有“所有”。當(dāng)你講到“無限”的時候,“所有”不能涵蓋,“全部”不能涵蓋。你留意到啊!我們通常沒有留意到,沒有留意到這里。

  我們以為我用東方全部的佛,就涵蓋了一切了,可是它這個地方給你這樣一念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這無限的嘛”,那你全部、所有、一切,是不能涵蓋“無限”的。你有沒有留意到這一點。學(xué)數(shù)學(xué)的人就會注意到,無限的極小還是“無限”,有限的極大還是“有限”。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里常有一句話,你怎么布施功德有多大,佛常常會這樣問,尤其在《金剛經(jīng)》里問須菩提說,“這樣功德大嗎?”須菩提說,“甚大”。對不對?接著佛就講,“若把此經(jīng)一句一偈為人演說,功德勝彼。”有沒有?為什么?因為你的有限布施再大,還是“有限”,這個經(jīng)典的一句一偈啊,為人演說的功德是無限的,“無限”再小,一句一偈也比你那個有限的全部要大嘛。對不對?就是這個理論嘛。

  所以古代我們老是講不清楚啊。“啊,這個、這個,就是這個功德大,啊,你那個、你那個就那個功德小,啊,所以這個就比那個大”。你看古人這樣解釋你有一點實在很不服啊,但你用這樣比較就可以了吧?

  這個很清楚講到,這個講的就是一切、所有、全部所不能涵蓋的“無限”,“無限”。這個是我們數(shù)學(xué)上的用語啊,但是你在這個地方拿來運用啊,好用,好用。

  下面一句話講,它就很簡練的,“如見東方一切諸佛。”像這么多、這么多無限的佛,你都見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見諸佛。亦複如是。”是講十方啊,不止東方而已,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像這么多哦,你看,現(xiàn)在九方一句話就涵蓋過去了,所以你東方的這個數(shù)字的概念要是不能掌握的話,那九方就沒有意義,就沒意義,因為他一句話就轉(zhuǎn)化過去了。

  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說,你不要看這個沒有意義呀,這個在鍛煉你的心量與境界的時候,這個是很重要的一段經(jīng)文?雌饋砗孟駴]什么意義,就是一直講數(shù)目而已嘛,但是數(shù)目是很重要的關(guān)鍵。所以剛才才跟各位講,這一段經(jīng)文對你來講,“訓(xùn)練你廣大的心量”。你知道,心量擴大,福報就擴大,那看你修什么福,它都無限大,這個經(jīng)文常念就有這樣的功德。所以你不要看《華嚴經(jīng)》,你就挑那個特別有意義的來念,那往往是業(yè)障重。你看這個像流水文一樣,像流水一樣嘛,沒有什么特別的價值跟意義,這是數(shù)目,數(shù)目,數(shù)目。但是它訓(xùn)練你那廣大的心量,是你一切福報的承載的容器,不然你有福報,沒有容器可以裝啊,那福報還是不起作用,你蓄積不到嘛,所以把你的氣量先養(yǎng)大。

  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75講(2009年4月27日)B

  好,我們再往下看經(jīng)文,前面的這一段簡單的講是吉祥云比丘所見的佛,他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諸佛。這十方一切諸佛啊,這么廣,他不是這么一句話就帶過去了。我們一般所講的含糊籠統(tǒng)的一個概念,而那樣的概念你不夠?qū)嶋H。他以清凈身,他才能達到這樣的領(lǐng)域。

  我們現(xiàn)在一個概念,要供養(yǎng)十方諸佛啊,你大概也只能夠家里擺個佛像。頂多擺三尊吧,擺個十方佛根本不可能,擺五方佛就已經(jīng)夠多了,給你就算各種菩薩加一加,你家里已經(jīng)成為廟會了。那你要供佛的時候,大概上個香,拜三個頭啊,就起來了。那么多佛,你看也看不完,你已經(jīng)變成一種很抽象的一種概念,這樣的概念在供佛叫結(jié)緣,結(jié)個緣,你有心,結(jié)個緣。因為你展不開,那個部分你展不開。

  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講修行怎么修啊,真的各位,你只聽啊,知道沒用,要做到!做到的那個部分跟你知道的部分是不一樣的,知道只能夠說:“常念十方一切諸佛”。這個叫知道。做到的時候,他會把那個境界給展開了,而這一種供佛方式,跟你那個追星族的那種供養(yǎng)不一樣。因為你是以雜染身,雜染那種狀況去進行的,不是清凈身。各位要留意到啊,這是很大的差別。

  所以既跟你講不要當(dāng)追星族,又要你供養(yǎng)十方一切佛,乃至十方一切賢圣僧,那你會覺得這好矛盾啦,對不對?因為你用意識形態(tài),用概念,不對!你要以清凈身。那怎么來?所以在你還沒到達清凈身之前,我跟各位講,你少跑,少到處跑。我最初,我大概只跑三年啦,三年包括你現(xiàn)在所認識的所有的密法大德,到臺灣啊,我都親自辦接迎他們,接迎他們到臺灣,那叫做不是忙的不可開交,那叫忙得四腳朝天啊,你知道嗎?而這當(dāng)中只能夠說,壞事做盡。真的壞事做盡,那就不忍卒睹啊,不忍告訴你怎么做壞事!你不要以為佛門中都在辦好事啊,那很麻煩,很麻煩。

  所以,我就從此以后再也不干這種事,潛心好好研究,我怎么樣修行才是辦法。你要記得啊,誦經(jīng)、念佛,我講這一句話很輕松的,誦經(jīng)、念佛、修法、打坐、拜佛等等,通通是媒介!這句話是我講的,通通是媒介,為什么?因為你透過這些媒介如何用心,那個才叫做修法。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句話是我講的,對不對我不知道。我相信有很多人要罵我,因為他就叫你誦經(jīng)、念佛、拜佛、修法、持咒、打坐就是修行啊,那不是修行,那只是媒介。透過這些媒介,你如何用心,那個才叫修法。

  所以,修法我跟你做結(jié)論,就那三個:疑情,摸索,解決你擺在眼前的困難。這個叫真實行啊,真實法,因為你不管透過誦經(jīng)、念佛、拜佛、修法,什么持咒,什么什么,無量無邊的法門,那都是方便法,那都是媒介,透過那些媒介,擺在你眼前的就是,“我這樣做對嗎?”就這個問題馬上跑出來,“我這樣做對嗎?”那就是疑情啊!“那我要怎么做才對?”就摸索啊!那摸索的時候就問題來了,要去解決它啊,那就是修行!所以解決困難就是你的修行嘛!

  你有沒有解決你的困難嘛,那大家都不解決,就回過頭來問師父:“師父,要怎么念佛”。“怎么持咒才能夠跟本尊相應(yīng)?”相應(yīng)又怎樣?本尊跟你貼在一起啊?是嗎?本尊那么無聊,就來到跟你粘在一起,這個叫做相應(yīng),相應(yīng)又怎樣?本尊跟你合一又怎樣。磕阋ハ朕k法解決這個真實行,那么當(dāng)你真的在進行,解決困難以后,你就會產(chǎn)生這種狀況出來了,“東方一佛二佛,乃至無量無邊佛”。無量無邊佛,人家才小數(shù)而已啊。多少佛剎微塵數(shù)佛,那個都是已經(jīng)到無限的領(lǐng)域了,不可說不可說的境界里,你要留意到這個部分。

  所以跟各位講,你真的佛法難聞啦,是指修法難聞。佛經(jīng)印,白紙印黑字啊,這個不難,有沒有聽說過?末法第一部毀的,被毀掉的經(jīng)是哪一部經(jīng)啊?《楞嚴經(jīng)》對不對?《楞嚴經(jīng)》為什么會毀呢?就是印刷怎么印都是白紙啊,有沒有?有沒有聽過?講楞嚴的人最喜歡講“到法要滅的時候,《楞嚴經(jīng)》印不出來。”印不出來不要緊,網(wǎng)站上有,不用印,它還是沒滅嘛。楞嚴為什么會滅?滅的不是印不出來,印絕對印的出來,它是物理現(xiàn)象嘛!問題是會曲解法義啊,你把法義給扭曲了,那個楞嚴的修法不見了。

  楞嚴怎么修?楞嚴的修法最完整的就在《耳根圓通章》里!抖鶊A通章》我講過了。沒有人認識啊,自古以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個問題,有沒有?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有沒有?我應(yīng)該沒背錯啦,雖然我背的記性不好。

  跟你講啊,聞、思、修是什么?你不知道啊,你絕對不知道!因為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把聞、思、修講出來,古代的大德在這個地方下了很多的功夫,琢磨甚深。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這個叫做有口難言。

  有口難言,因為這部經(jīng)到中國的時候啊,是從南方來的,你記得嗎?《楞嚴經(jīng)》是從南方來的,不是從北方來的。那么佛法的知識啊,最大宗是從北方來的。

  好了,這里頭就產(chǎn)生一個問題,印度本土的修法有三個,叫哈達瑜伽、阿斯湯噶瑜伽、巴克提瑜伽。這三個瑜伽行法從北方傳進來,被我們的氣功融入了,行法你看不到,你看不到。他從南方來講聞、思、修啊,就是講這三個瑜伽。

  好了,你一直在聞、思、修三個字琢磨,那哈達瑜伽、阿斯湯噶瑜伽、巴克提瑜伽的修法,你從來不認識。所以所有的注解啊,都不談這三個。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們,這些祖師們,他很清楚的知道,聞思修是三種修法。

  可是你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看聞思修,你一定死在那聞思修。怎么死的你知道,我不用講。你一定從聞思修三個字下去解釋,它不是“三個字”,它是“三種行法”!所以“初于聞中”是指什么?所以現(xiàn)在我先告訴你,從哈達瑜伽來修行。所以《耳根圓通章》教你的是哈達瑜伽。

  好了,你完了,你完了,搞了半天,《耳根圓通章》怎么修?你不知道啊,你怎么講,你只是文字上在講啊,因為你沒有去修行啊。他就是哈達瑜伽的修法。

  哈達瑜伽,你不能按照現(xiàn)在印度人講的哈達瑜伽修。勉強用一點的,就是西藏講的叫做拙火。拙火有沒有聽過?拙火是哈達瑜伽的一部分,那也不全。因為他的行法,哈達瑜伽在中國大乘佛法里他不叫哈達瑜伽,他叫做大乘瑜伽。你翻開《大藏經(jīng)》,里面有大乘瑜伽。大乘瑜伽啊,有沒有?這一系列都是密法的,都是密法的。那是因為到唐朝以后,大乘瑜伽是從瑜伽行派來的。但是玄奘大師進來的時候,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的時候,就把大乘瑜伽行法帶回來了。那個大乘瑜伽也就是構(gòu)成后來禪宗的主要思想流派,禪宗的主要流派。我現(xiàn)在講這個,大家大概也不清楚,你現(xiàn)在禪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

  中國講禪宗啊,是“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guī)”以后禪宗才誕生的。在這之前不叫禪宗,只能夠叫禪行法。所以禪宗的誕生它有三個流派:第一個是安世高的基本禪法,第二個是以菩提達摩為代表的這種禪觀方式。

  其實菩提達摩帶來的就是大乘瑜伽,就是大乘瑜伽?墒钱(dāng)時他講不出來,所以他只好,有口難言,壁觀九年,有沒有?壁觀,壁是墻壁的壁。他為什么作壁上觀九年呢?我喜歡把它叫壁上觀,因為你才不會跟閉關(guān)混在一起,它就墻壁的壁嘛。那是一個行法,而且也是大乘瑜伽最重要的入口處。沒人知道。

  玄奘大師他本來就是瑜伽行派的代表,慈恩宗,對不對?我們講的唯識這一派嘛。為什么叫唯識?唯識是從大乘瑜伽的歷程里去談兩件事,一個是世間結(jié)構(gòu)的部分,他除開了;第二個是法界結(jié)構(gòu)的部分,這就屬于法性的部分,這兩個東西。我們現(xiàn)在都弄錯了,唯識講法相,有沒有?般若講法性,它不是兩宗,它是同一宗,所以《大般若經(jīng)》六百卷是玄奘法師翻譯的,有沒有?《心經(jīng)》是玄奘翻譯的,他最后寫的《成唯識論》,有沒有?所以大家認為他是唯識的代表,不是。他是大乘瑜伽行派的代表。透過他,也不過幾十年而已,馬祖就蓋叢林了,百丈立清規(guī),中國禪宗才正式誕生。

  它是這三個流派來的。沒人去研究!大家都把他當(dāng)作是唯識的祖師,都不知道他才是真正禪宗的祖師。我這樣講,是替玄奘大師喊冤枉啊,因為大家都忽略了他,以為他是只有唯識的,不是。他真正的是禪宗,他在行法上。所以,他在世的時候為什么他會那么轟轟烈烈,因為他的大乘瑜伽產(chǎn)生了很多開悟的大德,他的行法有大成就。所以你看歷史上弟子成就最多的,一個是鳩摩羅什,一個是玄奘大師。有沒有?他們兩個不止四大譯師而已啊,而是在禪觀行法中真正有成就的人,成就最多的人是這兩位。

  你去留意看看,什么四圣十德啦,有沒有?八雄啦,這些大成就者,為什么一批一批的,各種人都有?大乘瑜伽行法!很可以成就人的。各位想不想?yún)⑴c?啊?我們行法就是這一派,就是這一派行法。所以,你只有透過這個行法你才能見到這種境界,才能見到,這個只有參加實修才有辦法。

  那你要修,“四修法”(*注)先修好,要不然,沒有共同的語言模式你進不去,沒有共同的思維模式,你進到里面也迷路。這個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這個共識一定要架構(gòu)好。

  假如你是聽一聽就好,那沒關(guān)系,那可以當(dāng)追星族,本顆星相當(dāng)亮,只是追星不要迷路就好。很多追星族追到最后都迷了,不知道追到哪里去了,結(jié)果是追螢火蟲,不是追那閃亮的明星啊,追到最后變追螢火蟲了,天亮你就迷路了,那就不好。

  這個行法我們很期望各位好好的把它修好。因為這一千多年以來,大乘瑜伽行法在中國的佛教史上起著很大的作用,而這個作用啊,華嚴宗一直在起著這個主導(dǎo)的立場。我們現(xiàn)在在推動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展開,也是沿著這個途徑繼續(xù)往前走。你不要以為我在標新立異,我一點標新立異都沒有。我們承襲著古典華嚴來,只是重新開始,叫做新古典華嚴而已,并沒有什么標新立異的。

  好,這一段的情況是告訴我們,透過實踐你真正兌現(xiàn)的境界,是這么的豐富,這么的燦爛。我希望每一個想修行的人應(yīng)該朝這個方向來。你要修這個法,有一個前提——不要自卑!自卑知道嗎?“哎喲,師父我善根不夠啊”。那就走吧。你也不要自大,“師父,我來一定可以”。哈哈,那還不知道。師父這一關(guān)是不講人情的,因為這個東西沒辦法通人情。我送人情給你也沒用啊,因為你始終不能成就啊,不能成就是你不是我,不是我要不要給你成就,是你自己具備不具備成就的條件。所以這里頭你必須要很謙虛,然后很積極,知道嗎?不自卑,要積極;不自大,要謙虛。不要說,“那我…那我要怎么辦?”我們中國古人講的,不卑不亢。不卑就不自卑嘛,不亢就不自大嘛,這不是我講的,古人講的。我們照著這個方法來進行,你一定會有所成就,不怕失敗,失敗幾次無所謂。我跟各位講,一千萬次的失敗才有一次成功,你不要一來被我棍子打幾下,“我…我再也不來了”。太沒面子了,不怕,你要戴鋼盔、穿防彈衣來,準備打下去了,再爬起來,打不死的,那才有可能。很多人看我棍子拿起來,“哎喲,哎喲,不要打,不要打,我不來了”。其實我只是嚇你而已,你怕什么?打下去再講嘛,還沒打下去你就嚇死了。不行。

  好,現(xiàn)在我們來看經(jīng)文。

  “如見東方一切諸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見諸佛。亦複如是。”這個境界啊,十方皆如此,所以叫做十方一切諸佛,他是以信解力來的。

  好,“隨其所見。一一方中所有諸佛。”一一方中所有諸佛啊,那么多佛啊。

  “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受用。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邊照耀。種種宮殿莊嚴國界。種種壽量示有修短。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xiàn)種種成正覺門。”

  剛才只講量而已,還沒講到質(zhì),就內(nèi)容的部分有這十項,十項只是個代表,要講啊,那太多了,太多了,講不完了,所以舉十個作為代表,表示窮盡,窮盡的意思。就是說不但見那么多佛,我們見佛啊,大概一眼瞄過去呀就好了,那沒有質(zhì)感。它這個指很深入。

  種種色相,什么色相呢?耳朵長什么樣?耳朵啊,你有沒有看過,我們看人大概一眼瞄過去啊。你回家照鏡子看看,你看耳朵的時候,鼻子就不見了。鼻子長什么樣?你看鼻子耳朵就不見。眼睛長什么樣?你看眼睛鼻子也不見了。你只能看一個。你那個眼睛啊,是物理現(xiàn)象。所以你留意到,你回去,我跟你講,你回去你一定要試,試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你的注意力,我們統(tǒng)稱為注意力吶,注意到鼻子的時候,其他你看不到。你留意到!當(dāng)你看眉毛的時候,眼睛你根本看不到,有沒有?看睫毛,睫毛跟眼睛最近啦,你眼珠子都不見了,你看看。當(dāng)你注意眼珠子的時候,睫毛都不見了,有沒有?你去留意看看。為什么?都在臉上沒丟掉啊,對不對?

  但是當(dāng)你自己對著鏡子的時候,你去留意看看,為什么我看一個地方,其它地方會不見。為什么?為什么?這就是學(xué)佛啊。你會說,“當(dāng)然嘍,注意它,當(dāng)然就不見了”。什么叫當(dāng)然?為什么當(dāng)然這樣?

  這就是疑情,因為這里頭提到一個問題。這個叫塵境,色塵嘛,對不對?色塵。當(dāng)你注意力的注意,叫專一啊,注意的專一的時候,這個色塵跟你的眼根相遇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假如用眼根的話,整個臉孔都看得到,但是你現(xiàn)在用的是眼識。眼識就產(chǎn)生一個問題了。識跟塵境就經(jīng)過受想行識來的,所以受想行識它有一個規(guī)矩,是單行道。你的注意力,就是那受想行識在運作的時候,你只能跑一個車道。就像那個高速公路,車道有好幾條,你只能跑一條,對不對?這個就是無明運作識性的時候,它是一個單一車道的單行道,只能向前,不能向后,而且只能跑一條,不能跑多條。

  但是你假如用根性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根性沒有這個問題,它全方面,一時炳然齊現(xiàn),全部攝進去!那你用大腦沒有辦法想象,沒有辦法想象,因為大腦只能選擇一個點,這叫識性,這叫無明的虛妄。當(dāng)你用生命的時候,它那個真實本然展開的時候,它不用這個無明運作,不用受想行識的運作,它是整體接納的。

  所以這個為什么叫清凈身,不可思議。槭裁次覀冊谥v清凈身要特別跟你講,他是回到哪個地方去的作用,不能夠用大腦的語言、思維來推理清凈身,關(guān)鍵就在這個地方,就在這個地方!而這個部分你只有實踐才能兌現(xiàn),知道沒有用,知道只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那個概念本身是虛幻的,是虛幻的!所以我們一直跟各位講說:“實踐,實踐,只有去做,做了才知道,不做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你現(xiàn)在所謂的知道是大腦一種虛幻的影像,一種妄想,不是真知道。

  所以我們信心從哪里來?信心是從你這種實踐以后所得到的,“哦”。那個“哦”進去了,進去了,那里面的東西是包括這個。你只有知道“你這樣講,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啦,那個我知道,不用再講了”。那個是假的,假的!那個概念你自己都會推翻,你自己都會推翻。

  所以,我再跟各位講說,你有很多問題要問,不要問,你做記錄,叫“疑情記錄簿”。因為你一直記錄啊,大概一兩百個以后啊,你自己就有答案了。因為你的腦筋能夠假設(shè)出來的問題呀你就能夠有答案,你自己會解答的。所以你繼續(xù)寫,寫到四五百個的時候,前面的問題有了答案你又會跑出來,因為你自己把它推翻了,問題又出來了,但是第二次出現(xiàn)的問題比你第一次出現(xiàn)的問題,你是進步的。當(dāng)你寫到三千個問題以后啊,同一個問題出現(xiàn)的,有些啦,不會每一個啦,有些會出現(xiàn)四、五次,那個證明你已經(jīng)進步了四、五階。到三千個問題以后,其實你的問題已經(jīng)構(gòu)成一種什么?系統(tǒng)出來,你的思想就形成了。所以從問題當(dāng)中可以找到自己一套完整的思維模式。所以為什么要你做記錄,原因在這個地方。

  假如你想講經(jīng)弘法的話,你更要寫“疑情記錄簿”。

  假如你想當(dāng)禪師,指導(dǎo)人家修行的話,那你要寫“摸索記錄簿”。摸索記錄簿,知道嗎?這個實修的踏實工作,以往祖師們沒講,現(xiàn)代人因為都在浪費資源,亂砍樹木,所以我希望你多做一些記錄,讓這些造業(yè)的人修一點功德,懂嗎?你寫記錄啊,那些紙就沒白費啦,你的法身慧命在成長啊,把那功德回向給那些浪費紙張的人,修一修功德吧。

  所以這個實際、實踐很重要!

  這個內(nèi)容,詳細的我不必特別的講。但是,它能展開這種境界領(lǐng)域啊,可以讓你看的很深入,它不是只有相上而已,包括它的作用都有。所以他講“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受用。”有沒有?

  “種種游戲。”游戲就是示現(xiàn)幻化的部分。

  “種種眾會莊嚴道場。”我們看道場為什么蓋得這么莊嚴。“不是成住壞空嗎?到最后還會壞掉啊”。“是啊”。但是你還是要蓋呀。對不對?你不能說,“反正成住壞空嘛,不蓋就好了”。不是,因為道場砌起來叫做寶塔從地涌出,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它可以住世教化眾生,是眾生的一個皈依處,知道嗎?沒有它不行。那你說成住壞空,你能超越嗎?你不能超越,你還是要有這些相。

  雖然道場是個假象,誰說佛一定住這種莊嚴道場,對不對?佛也是住茅棚就好了。但是你不能這樣講,眾生心目中的佛就是要莊嚴的宮殿,所以它要莊嚴道場,眾會莊嚴道場。

  我們極樂世界圖,誰說佛的宮殿涼亭一定那個樣子,對不對?這個圖啊,不太正確,因為那個不是通通三根柱子啊,它這三根柱子有一根是被遮到,所以它是四根柱子,它不是四根柱子,它是兩根。噢,這個畫的,這個繡的,用大腦去推理啊,所以把它弄成四根柱子啊。它不是,它兩根,因為它三法印。所以有的是兩根,有的是三根,不是四根。

  好,這個是種種莊嚴。

  “種種光明無邊照耀。”這個都是作用。

  “種種宮殿莊嚴國界。種種壽量示有修短。”壽量就是指福報。在經(jīng)文里頭講到“壽”啊,都是福報。講到“悟”,才是智慧。所以有沒有看到人家寫那個“佛”,一個“佛”,有的寫“覺”、“悟”,有沒有?“壽”。為什么“覺、悟、壽”,就是“佛、法、僧”三寶的意思,都是講福壽的意思。講“壽”就是講福,福報的意思。講“忍”,忍就是講智慧。

  “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xiàn)種種成正覺門。”成正覺就是成佛啊。成佛的法門有種種不同,跟眾生的習(xí)氣而有不同。這個是指,你見佛,佛不會像模特站在那里給你看,那個不是佛。通常有那種佛啊,你要是見到,頂多叫瑞相。叫瑞相是不忍苛責(zé)啊,否則那都跟你講,那都是魔。因為佛不會傻乎乎一個人站在那里給你看,不會。因為他有這十個狀況,你會看得到,他的種種莊嚴,他的教化眾生,甚至于你會有所覺悟。那你假如沒有覺悟,哪一個人給你看,誰跟你講佛一定長那個樣子啊?那叫做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個夢是虛幻的。這十個常常是在你見佛的時候,他所出現(xiàn)的。

  好,那么下面“於大眾中。廣現(xiàn)神變。作師子吼度脫眾生。”

  因為吉祥云比丘說“作師子吼度脫眾生”,是他所見的境界。那么,在你我所見的境界,是“作師子吼把我度脫”。我看這一點比較重要,對不對?那佛示現(xiàn)到我們的面前來,不能把你度脫,那他來干嘛,來化緣,是吧?他是不是錢用完了,信用卡里頭……銀行在催了,趕快繳費,不然下個月不能刷卡,是吧?不會了,佛不會來跟你示現(xiàn)這些,他來一定是對你的覺悟有關(guān)。那么以吉祥云比丘來講,他當(dāng)然是見到佛是如何善巧方便作師子吼度脫眾生。這個部分各位要留意到,他的境界可以到達這個地方。噢,這個是講他的境界,他所見的。這個地方要展開來講,這個真的是講不完,我們從略本華嚴來講,只能這樣講,要再講下去我們這個法門就講不完了。事實上你把這個法門窮盡,你已經(jīng)證得法身了。

  好,那我們再看下面他怎么講。

  “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這個簡稱啊,這個吉祥云比丘的法門叫“普見法門”。他這個地方講“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很簡單講,我唯得此普見法門。那“唯得此”,所以我們前面講說那三個以信解力、以總持力跟以智慧眼當(dāng)中,他只講一個,只講一個,沒有講三個。

  那么,他既然舉了三個例子而只講一個,所以他應(yīng)該有個總結(jié)吧,對不對?所以經(jīng)文我們這樣前后一讀就知道這里有漏了,但你能不能把它加上去呢?不行!經(jīng)文你不要隨便加、隨便刪,古代之所以漏掉,那是不得已,它不是故意的,他抄一抄、背一背,他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我們背書也常這樣子。噢,但是你現(xiàn)在知道,你只能夠在注解的時候,像我這樣在講的時候給你備注一下,這里有掉了,可以這樣備注,但不能夠加上去。

  那你在誦經(jīng)的時候能不能加呢?也可以,誦的時候可以加,但是你的文筆能不能夠這么好呢,對不對?你的文筆可以啊,你文筆不好,你少亂來噢。因為這些經(jīng)書當(dāng)時都是大文學(xué)家潤筆的,大文學(xué)家。像《八十華嚴》是王維潤筆的。王維呀,認識吧?當(dāng)然不認識了!读A嚴》是謝靈運潤筆的!端氖A嚴》我就不知道是唐宋八大家哪一家去潤筆的。所以你沒這本事不要亂來。當(dāng)然我們知道就好了,知道就好了。

  這個地方,你看看,即使是法身大士啊,法身大士,其實他這個法門,他修學(xué)是有很多很多的成就了,但是他只講“我唯……”,每一個,每一個善知識都是我得什么,我只得一個法門,其它的要怎么樣,你去找下一個善知識,我跟你介紹,你去吧,大概都是這樣子。

  這個就是佛法的一個什么,一種自動安全機制。我們講自動的安全機制,沒有一個成就者大吹牛,“我什么法門都通了”。你見鬼啊,佛都沒這樣講,你還吹牛,沒有人這樣講。我只得到這一個地方,因為我這樣修,我得到這里。他知道嗎?他知道。為什么知道?這講到實修的地方了。為什么他能夠有這種境界?你在修南傳佛法里頭絕對不會談這個東西,為什么?南傳是入定,入禪那。我們漢傳大乘佛法是入三昧。入三昧顯現(xiàn)的是三昧境界,在這個三昧境界里啊。

  我簡單的把這行法的過程,講一下好了。這個修不修一回事,過癮一下嘛。

  第一個就是破根本無明。這個很麻煩啦,你修半天就是要破根本無明啊!啊,我們還沒有修就要先破根本無明?!破根本無明是指,一個很簡單的,就是說你為什么會一念無明起?一念無明,然后就十二因緣輪轉(zhuǎn)。現(xiàn)在呢,那個一念無明的一念無明先破掉,要先破那個根本無明。

  根本無明是什么?是無明用識性綁架根性!那么,你就一直用識性在運作,識性是從五蘊來的,那你就妄認六塵緣影。這是術(shù)語噢,“妄認六塵緣影以為真”。這個完全是古文噢,妄認六塵緣影以為真。“故以”,所以啊,故,故啊,以,以什么?“以虛妄境界為真我,以此色身行于世間,妄自尊大,是故生死輪回永無出期”。這就凡夫的生命寫照。

  那我們在修行,先把這個妄認六塵緣影以為真的這個部分先破掉!已經(jīng)懂了嘛,懂了就要破!所以修行先破這個部分,讓這個識性不起作用。

  識性不起作用的時候真智不可用,因為這個時候你不會用真智,所以真智呢,只能作壁上觀。好這個就來了,你馬上啊就跑到嵩山,坐在菩提達摩的身邊,修壁觀。壁觀就是那個壁啊,因為你真智不能起作用,因為你不會用嘛,因為你一用馬上識性就進來了。但是你不用識性,真智又不用,這個時候的你那個根性啊,被識性綁架的根性,這個時候就被釋放出來了,知道嗎?被釋放出來了,他一釋放的時候,根性所被壓抑的能量啊,那就像水龍頭一樣宣泄出來,這個時候叫觸功德。因為我只能這樣講,你不修沒辦法。你不要自己亂修啊,你自己亂修我不負責(zé)任。

  這個行法要教你的時候叫正授行法。傳統(tǒng)的話,有叫灌頂,有叫護法。要傳你這個法,你一定要在師父面前進行這個部分。有任何的問題,師父在這里要負責(zé),這個叫加持、灌頂,加持,或者護法。我們叫正授,正式的傳授你行法的部分。那這個過程里,你能不能夠把他釋放出來,把識性放下?!這個就是無明殼的部分,你破得了破不了?所以當(dāng)你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jīng)]有架構(gòu)起來的時候,這里進不去。就算進去了,你也迷路了,因為下面是什么東西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會覺得,“哦!不得了!這個很好玩,這個怎么樣,一下子馬上啊明天怎么樣啊”。你通通知道了。這個叫做邪定聚,你已經(jīng)走偏了,迷路了,進入邪定聚,就外道禪,成魔了。邪定以后你可能會成魔,假如你人格還不健全,那你就不是牛魔王,就是鐵扇公主,蜘蛛精、狐貍精、妖精啊,通通跑出來了。

  所以我們在這里,前行的部分資糧道很重視就在這里,人格性要健全!那一個共識你要有!你一定在這里,所以你來接受這個灌頂以會,很嚴格很嚴格的這種過程。

  好,那么從這里開始,你先能夠壁觀,壁上觀的這個部分,能夠訓(xùn)練好,那一個部分再來會一直調(diào)整。這整個過程啊,我們叫做生命觀境。這是三昧境,在入三昧以后,你的生命會一再的產(chǎn)生。這個三昧是一個正定聚,“正定”。不是石家莊隔壁那個呵,那個是正定沒有錯,只有一個正定。我們叫做正定聚,所有的正定聚集在一起,他像一個叢林,所以叫做功德叢林嘛,是這樣子。他是一大堆的狀況在一起的。所以他又叫做總持門。剛才總持力有沒有?就是指這個部分。

  那你在這個訓(xùn)練的過程里,你生命狀況會一直產(chǎn)生,那我們所教你的工程面的部分…剛才講了,要進入這個地方就是前面兩個條件要有啊:一個到達凈識,一個到達參禪金三角嘛。你到這個條件具備以后,進去隨你的發(fā)愿,菩薩愿力啊,產(chǎn)生的狀況就出來了,就出來了。因為你的愿力,你的工程面是指導(dǎo)你的生命因素成長的地方。每一個行者,他的愿力指導(dǎo)著他工程面的進行。知道嗎?

  你要是天天都這樣,“我見到佛,我見到佛”。那叫做講囈語,那你干脆就照這個來修,因為你的愿力本身指導(dǎo)你的工程面,在那個三昧境界里頭,在做種種的IT工程,我們現(xiàn)在不是叫IT工程嗎?電腦軟體,就在這里面設(shè)定了?墒悄愕幕A(chǔ)工程假如沒有,工程面那個都沒有,你到這里頭你的IT工程是一片空白,你沒辦法,沒辦法進行。所以呢,我們四修法你一定要做,就在這里。

  不是說為什么叫你做四修法,四修法先做!不要跑來啊,“師父,我也要參加正授行法”。“功課拿出來看!”“。繘]有。”沒有就開始撒嬌了,撒嬌人生就開始了。“師父,給我參加嘛,我一定做你的好弟子啦。”沒有用啊,我跟你講啊,這個時候撒嬌沒用了,你要認真的去把這些基本工程做好。

  聽經(jīng),寫筆記,一定要寫!寫筆記是昨天跟你講的那種方法,這個重點啊,你要去整理出來。一套理論,認真地跟同修講,講到那理論很清楚,最少要弄四、五個,那個模式你才會架構(gòu)起來。

  基本教材,佛教的基本教材,你不能光讀《華嚴經(jīng)》啊!栋舜笕擞X經(jīng)》,那個《四十二章經(jīng)》,那個什么?《賢愚經(jīng)》,《賢愚經(jīng)》知道嗎?不是海底抓起來那個加鹽的咸魚噢,圣賢的“賢”,愚,愚笨的“愚”,《賢愚經(jīng)》。《法句經(jīng)》,有沒有?《百喻經(jīng)》,有沒有?通通要熟讀,不要師父講華嚴,我只讀華嚴就好,那個就真的是咸魚經(jīng)了,噢。鹽巴腌的魚叫咸魚吶,那叫愚癡,所以基本教材一定要有。

  那假如再一套比較完整的訓(xùn)練你,那《四書五經(jīng)》、《論語》呀都通通要背。我們還有《古今文選》、《古文辭類纂》、《古文觀止》,還要挑一些來背,F(xiàn)在三綱五常也搞不懂,四維八德也不知道,你想要開悟?!那真很奇怪。

  你不要以為這些跟開悟沒關(guān)系啊,工程面上就絕對有關(guān)系了!到時候你要問,“我怎么,我都進來我是第一名,結(jié)果出去我是最后一名?”因為這些你無法通過啊,你的IT工程,你沒有辦法架構(gòu)!所以你急不得,急不得,急到里面去看著人家一直往前走啊,你就在那邊急急急,急你只有騎木馬,你有辦法嗎?你要騎真馬,不要騎木馬。你跑不動啊,絕對跑不動。所以基礎(chǔ)工程一定要進行。

  四個:華藏工程、基礎(chǔ)教材、共修、聽經(jīng),一定要寫筆記。四個工作,大概這個部分你認真做,一到三年可以把基礎(chǔ)架構(gòu)起來,那么要進來這里面,那三個月就可以通過了,就可以通過了。

  可是通過,不是通過就好,你要一直回來,再反復(fù)反復(fù)的做。到那個時候,我跟你講,你這里面啦,只要進入到觀照…因為里面有幾個階段:一個觀照、一個照住、一個照見。你只要觀照上得去的話,大概,我不知道每一個人的習(xí)氣,你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你會非常精進。那個成天,那這個東西馬上就,觀照以后照住,照住以后照見,他三個工程,三個階段。那就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直過來,很順的過去。那里面啊,你成天都在那里,一直轉(zhuǎn),這個工程你才能培養(yǎng)出來啊,你那個生命的性德你才會出現(xiàn)啦!

  那一套就沒辦法講了,它不是講的,因為只有你進行以后什么狀況,你提出來,師父就一再跟你對話,就只有在那邊對話,那才有可能。修行真正的關(guān)鍵跟要領(lǐng)是在這里!現(xiàn)在告訴各位的各種修法,什么念佛、修法、什么密法、什么……都一樣,那通通是前行資糧,前行資糧。那個東西你做得越多,是你進到里面以后入三昧境,生命觀境現(xiàn)前的時候你越順。你假如這個都沒有做,你到那里面,你就一直“我要趕快出去問師父啊”,就變成這種東西出來了。

  要是正法行都沒有,那你進去以后肯定是邪定聚,肯定是邪定聚。所以我們在行法中,對正定、邪定要求很嚴格的,各位可能也聽過了。禪修都聽過,什么是正定、邪定?在哪里要分辨正定、邪定?反正也不知道嘛,師父也沒講,反正你是看書看到了,去問師父,師父也說不要理它,任何境界不要理它。

  那告訴你,你正定會不理它,邪定你很有興趣。就像那老師父跟小沙彌講,“看到老虎要注意,會咬人,要留意,不要接近老虎”。“嗯,好”。走到半路了,“師父,那是什么?”,師父說:“那是老虎”。他一面走, “老虎…師父,我喜歡老虎耶”。知道嗎?老虎是什么?看到姑娘啊,師父說那個是老虎,他不會叫姑娘,他說我越看越喜歡老虎。你沒遇到不知道,你遇到邪定聚啊,我不是說女孩子都是老虎啊,舉例這樣講而已啊。

  事實上是實際的境界你沒遇到,不知道,但是工程面你一定要弄清楚。到時候你在抉擇的時候,你會以好惡的那一種習(xí)氣去做選擇,那就完了,一定完了,一定入邪定聚。所以這個是在跟各位談修行的時候要留意的。這個行法的大概你這樣了解了,以后我就不再講了,因為這個常講也沒意思。因為又沒有辦法詳細講,因為你也沒有進去,我舉太多例子也沒用。

  第二個要跟各位講的是,他這個地方講的是“憶念諸佛平等境界”。你留意到,憶念諸佛。在念啊,他以信解力,對不對?然后又憶念,那各位現(xiàn)在想想看,你念佛是怎么念?你念佛啊,是口念,甚至于還有稱佛名號,專門是提倡這一個法門。那個提倡的人如何教你啊,這我不管,但是他既然提倡,你要跟他學(xué)你去問他,但是這個地方經(jīng)典告訴你的是憶念。

  在憶念里頭,它有兩個層次。我們跟你講實修的部分,你要留意到!

  第一個,他是用識性的憶念。因為這個憶是記憶,那假如是用識性的記憶的話,很顯然是初學(xué)的境界,不是他現(xiàn)在的境界,對不對?他現(xiàn)在不可能用大腦記憶啊。這是第一個層面啊,你要弄清楚!那你初學(xué)可以這樣子,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你現(xiàn)在初學(xué),你要多念佛號,念佛號這一句話也是一樣,跟稱念佛名的人講的一樣。但我們有一句話你要弄清楚,“用佛號填滿你的生命空間!”你要注意,用佛號填滿你的生命空間!那這個時候啊,是指什么呢?只要我不用腦筋啦,因為你用腦筋就不可能去提起佛號嘛,你已經(jīng)專注到某個地方去了。好,只要你不用腦筋,你記得隨時提起佛號,就是說用佛號來填滿你的生命空間。當(dāng)你的生命,就是說你用腦筋在辦事的時候,你就不要講佛號了,只要不用腦筋的時候,佛號就填滿,填滿那空擋,知道嗎?那這是你現(xiàn)在要用的,這個叫憶念,叫凡夫憶念。

  但他是法身啦,法身怎么憶念啦?法身也有身口意,對不對?那既然有身口意,可是他不用大腦的記憶?墒悄阒溃阍谝虻赜心且环N填滿生命空間的那種基礎(chǔ)的時候,當(dāng)它變成你生命因素的時候啊,佛號自然就出來了。但是這個時候所產(chǎn)生的佛號,跟你因地的那個佛號是不一樣。因地佛號是聲塵的記憶,可是這個在果地上面的佛號,它不是聲塵的記憶,是生命性德的顯現(xiàn),性德的顯現(xiàn)。所以他在憶念啦,是性德顯現(xiàn),才會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知道嗎?

  你只要用大腦的話,他不可能一切諸佛平等境界。你看看,現(xiàn)在光是念佛人,就有說:“此佛此最勝,彼佛彼不勝,要勝我最勝”。有沒有?常常有為什么要念這個佛號,這個佛號多殊勝有多殊勝,你這怎么會平等嘛?

  在法身的這個領(lǐng)域里啊,哪個佛都一樣,哪個佛都一樣,那平等境界嘛。只要你念佛號就好,因為佛號、菩薩圣號都是生命因素,都是生命因素,生命因素等于生命因素,平等平等嘛,他是性德不同嘛。他的質(zhì),本質(zhì)、本體是一樣的,因為到最后啊,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都要兌現(xiàn),所以他還不是都一樣嗎?所以從法界來講啊,他是平等的,就是這個,你要留意。它是從生命因素、從性德上面來談,所以他才講憶念。這個憶念是指這個部分,不是我們因地的那個記憶的憶念。這是第一個。我都講第一個,因為有下一個,才有第一個。

  這是“普見法門”。這普見來自于,前面無礙智慧來的。這智慧是沒障礙,既然沒障礙,就展開了。剛才我們跟各位舉例呀,你用識性的時候,你在鏡子里看鼻子就看不到眼睛,看眼珠就看不到眉毛,看不到睫毛,對不對?那個是指有障礙的識性。當(dāng)你用無障礙智慧的時候,他就普見了,有沒有?就這里來了。

  這個部分,你現(xiàn)在大腦想,想不到,因為你去試驗都是用大腦的識性。識性呢是單一點的,只要你一注意,其他就不見了?墒悄阌脽o礙智慧的時候,你就普見一切境界,知道嗎?所以,那么多那么多的佛啊,他一次普見法門全見了,十方全見,知道嗎?

  但你用識性,不可能。你只能追,追星嘛,我去供養(yǎng)這個佛,然后再去供養(yǎng)那個佛,我告訴你,你累死了,因為你用識性。但是他用無礙智慧的話,就普見一切,有沒有?關(guān)鍵是在這個地方,這個是我跟各位談一下,印證前面所說的部分。在法界里境界的顯現(xiàn),跟你在這個世間結(jié)構(gòu)里,用大腦去思考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

  好吧,今天跟各位談到這個地方……

  《四十華嚴》第76講(2009年4月26日)A

  我們昨天跟各位談到吉祥云比丘他的法門。法門從名字上來講是簡單,你可以了解?蛇@種境界,事實上就大腦的推理來講,那你是有困難的。

  普見法門,怎么普見?在概念上好像一樣,比如我們看這么一幅畫,那當(dāng)然普見。所以你在看一幅畫,你是有時間感的,從這邊看到這邊,從這邊看到這邊,他是有一個次第性,這個不叫普見,這叫逐漸,慢慢的一步一步看的。普見是一次全部現(xiàn)前。

  那這種情況,你只有透過實修,真正的禪修以后,才有可能。一般的禪定它也有普見的情況,但是這個普見的范圍很小。入三昧以后的三昧境,我們叫生命觀境的展現(xiàn),那要到十信位以后,才有可能產(chǎn)生這種境界,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時炳然齊現(xiàn),全部現(xiàn)前。這個是要透過這一種訓(xùn)練。

  那我們昨天把這個訓(xùn)練的過程,大約跟你講一下,只能講,大約。你不要自己去摸索,這里頭不是陷阱很多,因為你進去以后滿路荊棘,你會遍體鱗傷,不只滿頭包啊,遍體鱗傷。所以真要行法,你一定要有人指導(dǎo),一定要有人指導(dǎo)。而且在行法的過程里,你要經(jīng)常小參。你現(xiàn)在修行不要小參,為什么不要小參呢?因為什么境界也沒有。但是這個法門一進去,它一再的出現(xiàn),要告訴你,正定、邪定是什么,你一定要能鑒別!當(dāng)你不能鑒別正定、邪定之前,不能離開師父,這是一個基本的標準。

  你假如在這個修行的過程里,你的師父往生了、圓寂了、入滅了,你搞不清楚,再來你不知道怎么修了。這個時候,你只能很謹慎,你也沒有辦法再換一個師父。不過假如有這個因緣,到那個地方,師父指導(dǎo)你到一半,他不會走的,你放心。但問題是你根本沒進入狀況,那因緣到,他就走了。所以在修行你不用擔(dān)心,擔(dān)心的是你不進入狀況。

  所以我們第一個跟你講,是你無法破無明殼,第二個是進去以后你會迷路。所以你資糧道一定要具備!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資糧道的部分。

  這個境界是絕對殊勝,那種不可思議的,絕對不是你的腦筋所能想像的。前面的境界那么寬廣,他已經(jīng)講了。那么這樣的境界叫普見法門。那么他說:“我唯得此普見法門”。

  下面講“如諸菩薩摩訶薩。”他稱其他人叫菩薩摩訶薩,你要留意,他自己是比丘,吉祥云比丘,那請問你,他是不是菩薩摩訶薩?他是現(xiàn)比丘相的菩薩摩訶薩。不一定說菩薩都要現(xiàn)出家相,但是出家相也有菩薩行者,這個就是菩薩。那么他講像其他的菩薩摩訶薩,就是那大成就者。

  我們這里跟各位做定義,菩薩再加摩訶薩,他的原文叫“菩提薩埵摩訶菩提薩埵”,也就是重復(fù)叫,重復(fù),他的印度原文是這樣發(fā)音的。我們鳩摩羅什說的“秦人好簡”,中國人喜歡比較簡單,所以菩提薩埵就簡稱菩薩,摩訶菩提薩埵就簡稱為摩訶薩,那么再加上摩訶菩提薩埵,意思就是大菩薩的意思。

  那菩薩、大菩薩,用印度文的原文稱呼是這樣稱呼。這個稱呼事實上是指入法身以后才有這種稱呼,才有這種稱呼法。所以一般講的大菩薩是果位比較高的菩薩,沒有錯。但是菩薩摩訶薩來講基本上,你要把它翻過來的話,就翻法身大士。

  像其他法身大士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jìng)行門。豈能了知所有邊際。”像其他的善知識,那些法身大士,他們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凈行門,那我又豈能了知,我怎么知道所有邊際啊。這句話就已經(jīng)說明他在替你推薦的這個人,他修行的法。

  因為從這整個《華嚴經(jīng)》的經(jīng)文結(jié)構(gòu)里看,這一篇講的是佛寶的法門。有人把它稱為念佛的法門,但下一參他就講念法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嘛。念佛法門他又介紹,他講像其他具足圓滿清凈行門,他沒有辦法講,那是念法法門。念法法門要找下一位善知識,這個叫做伏筆,譯經(jīng)家在翻譯的時候,就把要跟你介紹下一位善知識的部分,在這里先講了。前面他也有佛法僧三寶,這個地方從佛寶上面準備要跟他推薦法寶修學(xué)的狀況,他已經(jīng)講了,這個部分呢,我就不跟你講了,你這里學(xué)好以后你到那邊去。

  各位想想看,你有沒有想過,你用大腦想的,善財童子在吉祥云比丘這邊呆多久?各位想想看,呆多久?是不是只有一堂課時間?照這個經(jīng)文才三十頁而已啊,對不對?是不是一堂課兩堂課就夠了?其實不止,最少他在這里住半年以上,也就是上上根器者要來跟吉祥云比丘修學(xué)這一個普見法門,最少要半年以上。而且,他是已經(jīng)十信位以后喔,透過禪觀的行法,壁上觀,然后觀照,照住,照見,怎么樣舍識,怎么樣用根,怎樣轉(zhuǎn)識,怎么樣成智,怎么樣以智為先導(dǎo),引導(dǎo)根性,照見五蘊皆空,然后進入法界,這整個過程訓(xùn)練完了。以這樣的情況來講,這個叫做什么?叫做資糧道,他已經(jīng)破無明;已經(jīng)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破我執(zhí)無明;破法執(zhí)無明;然后又回小向大以后;才開始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半年要的。

  這半年里頭,我告訴各位,他不是只有坐禪堂里,不是只有坐大殿里,他還有一些工作要做。他要挑水、要劈材、要倒垃圾,倒垃圾聽懂嗎?垃圾。還要拿鋤頭,還要去造林、種樹、挑糞,都要做,F(xiàn)在我們都是格格、小王爺,修行坐大殿,最大,這種人跟你講,保證一定不會開悟。

  你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來!現(xiàn)在人流行的是運動。我告訴你,不要運動啊,你要的是工作,體力型的工作,體力負擔(dān)的工作。這個工作他有兩個要件,第一個曬太陽,第二個流汗。知道嗎?你要是不曬太陽又不流汗,你別想開悟。你什么明心見性啦,告訴你,你只有一個叫門都沒。你別想明心見性,沒那回事。你想要修行,想要得成就,你一定有這兩件身體上一定要去接受磨練的,曬太陽,不是只有曬太陽再慢跑,那個不算,你一定體力要去負擔(dān),挑水、劈材,一定要有。現(xiàn)在人,我看各位都是白嫩嫩的,沒有這種的啦。你看佛滿頭包你就知道了,他在修行的過程中吃了多少苦!我們都想養(yǎng)尊處優(yōu),就要開悟的?!我好像念過那么多佛名,沒有念過“南無養(yǎng)尊處優(yōu)菩薩摩訶薩”,沒有啦!我只看到滿頭包的佛而已,沒有那種養(yǎng)尊處優(yōu)的。

  你一定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訓(xùn)練,體力上一定要訓(xùn)練,心智上一定要磨練!你修得再好,沒用。假如你修行的過程中一路都是人家歌頌?zāi)恪①潎@你,那沒用的。我跟各位講,我講經(jīng)已經(jīng)算不錯啦,自己封的啦,照樣人家也是照罵,寫信來。

  網(wǎng)絡(luò)上,我本來不做博客,我寫一寫,我只是筆記本寫一寫啊,準備藏諸名山,束之高閣。

  有一天被小侍者看到:“師父這個寫得很好。”

  我說:“怎么很好,你又看不懂。”

  “我看懂你這樣寫字很漂亮。”

  好啦。我說:“你要干什么?”

  “我跟你打一打,上博客。”

  我想給你打一打也好,因為打一打他可以仔細看啊。好了,這一上去麻煩就來了,除了導(dǎo)彈還沒打過來以外,什么蛋都打來了。什么王八蛋、混蛋統(tǒng)統(tǒng)打來了。

  你一定要接受得起批評。你要有雅量,你不能沒有。從這個批評當(dāng)中我們看到:“噢,我落筆是時候可能沒有注意到什么”。寫,我們只是很順的嘛,你沒注意到什么。看的人不一樣,他見縫插針啦。他到底看懂不懂是一回事情,但是他看得不滿意,這是事實。誒,那反應(yīng)就出來。你才能夠周延,你就得感恩,對不對?假如沒有他來批判你,你還不會周延嘛。

  所以這些情況是一定有的,而這種情況是磨練你的心智,這是一種磨練,你自己的體力你要去做。你不要人家叫你去做,你“嗯……,我要進大殿,大殿偉大”。對不對?因為叫大殿嘛,你假如要進大殿偉大,進大寮也很偉大,都是大嘛,你怎么不去大寮?為什么一定要去大殿?不是。

  你一定要有勞力的工作,觸功德你才會真正的發(fā)展。觸是你色身的轉(zhuǎn)變,所以一定要去把你積壓在體內(nèi)的那些什么,造成你腦梗、心梗的那些雜質(zhì)給除掉。所以修行人不怕生病就是這樣,你要朝這個方向走。

  這是告訴各位,你想要進行功課的話,那你就要好好訓(xùn)練一個法門。這是第一個,時間很長,半年,第二個、第三個大概也都要半年,那以后就很快了。大概五、六個以后就很快了。那你假如沒有的話,你做不到,你越看后面好像越簡單,不是簡單,他是前面的基礎(chǔ)。

  好,那么這一句里頭,他講到是法門的問題,從哪里看呢?我們看,他像其他法身大士一樣,他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凈行門,這個就是講法的部分。從無量智慧來具足行門,具足行門的這個部分來看。

  那么前面在講的他是念佛法門,所以他見佛,第一個是見佛。我們現(xiàn)在是見不到佛,那為什么十方佛都見得到呢?也就是指人生的全方位。就是你生命覺醒不能夠死守這一個方向,從修法上來講是這樣,你人生上也是一樣。

  你留意到,你思考一個問題,當(dāng)你遇到煩惱跟挫折的時候,你留意一下,煩惱跟挫折的時候,你馬上鎖定。你不是東南西北,沒有啦,你現(xiàn)在只有這一點,只有這個方向。

  生病的時候,你就很苦很苦,病很苦。病苦是事實,不否認。可是當(dāng)你一想,當(dāng)你腦筋一轉(zhuǎn),其實我還蠻幸福的,除了這個病苦以外,算一算都不錯,家庭也幸福,子女孝順,事業(yè)也不錯,我應(yīng)該因此感到滿足。所以這病很痛苦,我看干脆死掉算了。你只要打定死的打算,你的病就好了。病魔看了看,這個家伙不能整啦,你看他已經(jīng)要死了,他就撤軍了。因為你不打算死啊,所以你會苦在那里。

  很多同修,社會上很不好的現(xiàn)象,常常另一半有外遇,他氣得要死。不要氣嘛,布施給他嘛,那妖精厲害,我布施給他,這老家伙我不要了,布施給她啦。就是告訴他一句話:“你要去你就去,你老了,中風(fēng)了,沒人管你的時候,你再回來吧。”你這樣,我告訴你,當(dāng)你心這么一轉(zhuǎn)…為什么你會這么轉(zhuǎn)?因為我還很健康,家庭也幸福啊,子女也孝順啊,因為他有外遇,子女絕對站你這邊,你就把他fire掉嘛,干嘛那個破的東西一直要留著,把他布施出去,舍了。我告訴你,你就不痛苦了。你要是你會在那邊氣,是氣什么?是因為他的那個妖精可惡,你干嘛要跟那個妖精吵架?她是妖精誒,你又不是狐貍精,你跟她吵什么?要,就給她嘛!被妖精咬掉了,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啊。因為人生是多方面的嘛,你不要在這個方面上去跟他計較,這方向既然不行,我就轉(zhuǎn)個方向,十方,我還有九方。這個才一個點而已嘛,放了。尤其都已經(jīng)學(xué)佛了,沒他干擾我,才好精進,是不是這樣?有了他干擾,你還不能精進呢。我想用功,等一下他說紅豆湯煮好了沒?你說沒紅豆,你還要跑出去買紅豆,不必了。

  所以人生當(dāng)中有很多挫折是沒錯,那你會覺得說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是因為你死守著它。可是當(dāng)你會轉(zhuǎn)的時候,沒有不如意的事。那不如意叫什么?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路不轉(zhuǎn)人轉(zhuǎn),人不轉(zhuǎn)心轉(zhuǎn)嘛!要那么啰嗦,干脆把心一轉(zhuǎn),就全部煙消云散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狀況。

  所以講到十方,你記得,生活中本來就是全方位的,你不要在一個方位把自己給卡住了。事業(yè)失敗了,有什么好自殺的?失敗就失敗,我還有健康的身體啊,對不對?事業(yè)失敗是值得恭喜的,因為我不要再坐辦公室啦。我們到禪村去,找隆藏法師,到山上去住嘛,以大自然為伍,有什么不好呢?有事業(yè),你說有個殼,放下去,沒責(zé)任,要抗起來那么辛苦。那失敗,失敗更好,不是我不做,是你不給我做。

  有一次老板說:“我們要倒閉了。”

  我說:“倒閉啦,那你就不發(fā)薪水了。”

  他說:“是啊,沒辦法發(fā)。”

  我說:“那就這么決定吧。你不發(fā)薪水那一天開始,我就不為你服務(wù)了。”

  平等平等嘛,你發(fā)薪水,我要為你服務(wù),你不發(fā)薪水,我就不為你服務(wù),我去為別人服務(wù)了。

  “那你好找工作嘛?”

  我說:“我要找工作,很快。”

  大家都說不好找工作。你當(dāng)然不好找工作。你一開始去就問老板一個月放假幾天。老板說你是來放假的還是來工作的?對不對?

  我們?nèi)ノ覀兙椭v了:“老板,你要找一個賺錢的人,還是幫你花錢的人?”

  “當(dāng)然我要找賺錢的人。”

  “那找我就對了。我?guī)湍阗嶅X。”

  “那假若不能賺呢?”

  “我陪著你忙。”

  他一想也對啊,我在忙都沒人理我。因為大家都說:“老板再見,我要下班了。”老板沒話說,那就陪你呀。你有沒有當(dāng)個伙計的本事,所以老板用到最后只用我一個人,為什么?因為找人做事只有我,我能做啊。我是他隨時可以找得到的。其他人不是啊,你想想看!

  所以你要懂得,你有本事,你不怕。而最重要的一件本事就是,你的人生是全方位的。你要留意到,全方位,不是單一的。這是告訴你前面的法門。

  那么,這個地方,他講后面的法門,是法的部分,無量智慧。他行法上的部分,它才能具足無量的行門,而且每個法門他都能夠徹底的實踐到底。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在做的時候都不徹底,我們只會過分。

  過分知道嗎?以前的人叫劈柴。劈柴知道嗎?木頭不是要劈開嗎,劈開不是要下面有個杵,墊著,對不對?然后劈下去。過分的意思就是,這一劈下去,木柴是被你劈開,下面那一塊也被你劈破了。這個叫過分了。

  一個會劈的人是剛好到那個地方劈開了。那你這個不會劈的人一劈下去,該斷的不斷,不該斷的都斷了。這個就是你拿捏不好。而會拿捏不好,主要就是應(yīng)對進退。你不會處事,然后又不會應(yīng)對進退,所以你就常常發(fā)生過分的事。你盡力了,結(jié)果過分了,不是盡力,弄清楚啊。這個都要留意啊,這個就是法,法的部分。

  因此我們平常在生活上,我就常跟各位講,為人處事、應(yīng)對進退你一定要訓(xùn)練好。我尤其講年輕人,年輕的朋友,你出了社會不要怪,人家為什么升官那么快,你為什么不能升?是你的應(yīng)對進退的問題。我們都走過了各位這種年齡。我們看過世間生態(tài)百相,眾生相。

  凡是應(yīng)對進退有家教的人,他會平步青云;家教不好的人,其實在官場上、大事業(yè)體也一樣,他會很痛苦,因為他不能適應(yīng)。他不能適應(yīng)是他在進退中有困難,什么時候該講什么話,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站起來,什么時候該離開,他都不知道。這就是問題了!所以人家看你總是怪怪的。這人怎么老坐那邊?這個人怎么老那個樣子?為什么?該站起來你不會站起來,該坐下你不會坐下,該離開你不會離開。這就是應(yīng)對進退!所以,你就經(jīng)常有痛苦。

  人家為什么多看你一眼?因為你不該在那里,你為什么在那里?你該走了,為什么不走?你該過來,怎么不來?這個時候,領(lǐng)導(dǎo)同事就跟你有一種疏離感。那你就會常常在那邊抱怨,你不得重視。人家怎么重視你,對不對?所以應(yīng)對進退你一定要訓(xùn)練!

  這是我們講的生命教育里頭,人格養(yǎng)成教育是非常重要!假如你家里沒有,你自己必須覺醒,必須要覺醒!然后怎么去學(xué)。這個,我這里沒有辦法教你,我只能告訴你,你要多歷練。你不知道怎么歷練,你要參加華藏工程。尤其在家里更要推動家庭華藏工程,你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情。

  家庭華藏工程從什么時候開始?從你的小孩子開始要接觸社會,有沒有?這個孩子,你的孩子,要把他送到幼稚園去讀書的時候,那叫接觸社會。那不是學(xué)校的事,那社會生活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我們都不把他當(dāng)社會,我們以為畢業(yè)出社會上班才叫出社會。因為你在家里生活是一種模式,你到幼兒園去的時候,他很多同學(xué)在一起,是很多不同的家庭生活模式在一起的。他的適應(yīng)性可能發(fā)生障礙。這個孩子的心性受到傷害。

  那他去回來以后,你就要進行華藏工程了。“怎么樣?今天到學(xué)校遭遇什么事?”比如他吃東西,在家里要吃他自己拿來就吃啊,那到學(xué)校他看到東西也拿來吃,就被打了。“因為那是我的,你怎么把我的拿了?”人家手一出來就打了你啊,他就受傷了,他會覺得,我的東西人家拿去都沒有問題,我拿他的,怎么他打我?這就產(chǎn)生了,對不對?這個就是社會性。你假如不把他疏導(dǎo)好,他的人格會扭曲,“開始他打我,我不能吃,打別人就可以吃”,他也會打別人搶東西來吃。你養(yǎng)成這樣情況,出了社會要怎么辦?所以你要疏導(dǎo)他,要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所以家庭華藏工程是家教的起步,你一定要趕快進行。假如你沒有,尤其年輕的朋友,你更需要留意華藏工程一定要參加,不然你的人格養(yǎng)成教育永遠是空白。

  好,這是從法門上。那這一法呢,他不知道,他不是不知道,不知道他怎么會講?他是不講,所以他說,“豈能了知所有邊際”。那法門相當(dāng)廣,他不講,他要介紹你去跟下一位善知識,所以他這個地方就不講了。那么下面講就講他的法門,“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

  “所謂智光普照差別境界念佛門”。這是一個念佛法門,念佛門。這個智慧里這個法門他有“無礙智慧普見法門”。那下個法門是“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凈行門”。所以,他不是沒智慧,他不是不懂,只是我現(xiàn)在跟你表演這一出戲,演這個角色我就演這個角色了,另外一個角色我不演了,所以他這一句話插在這個地方,是針對他這個法門來做的一個補充。也就是你在我這里學(xué)好以后,還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學(xué),他是做這個補充。然后后面才開始做正式介紹他法門的內(nèi)容。

  那么從這一個地方開始,一共有二十一個法門,有二十一個念佛門。

  各位你有沒有印象?你手上的念珠有一個叫提珠有沒有?這個不叫提珠,這個叫數(shù)珠。提珠就這么大,幾顆?就是二十一顆,就是這二十一個念佛門。OK,知道嗎?二十一怎么來,怎么剛好二十一?不弄二十個就好?你說“我念五圈剛好一百,便把那一顆拿掉。”不要那么小氣啦。念五遍一百零五顆,一百零五遍,多念一遍你福報不會減少,只會增加。有個同修,這個一百零八顆,他每次要念一萬遍,就把八顆拿掉,不要那么小氣嘛。多念八聲又怎樣嘛。這個都有代表的意義的。二十一顆從這里來的,二十一個念佛法門。

  為什么叫二十一呢?我們包紅包的時候都包一千二百塊,臺幣是一千二百塊。我們一般都是一百二十塊,人民幣一百二十塊。為什么?為什么要出頭啊?出頭討吉利,這是中國人的習(xí)慣。而且出頭不能包一百一,要包一百二,雙數(shù)才吉利,這是民間信仰,老百姓生活的習(xí)慣。這個一百二是雙雙對對啊,他為什么不二百二?二百二包太多給你了。所以這個沒有為什么,也不是對不對,因為民俗習(xí)慣嘛。但是他二十一是有意義的。

  這個印度人的這種數(shù)字,我們中國人不習(xí)慣,因為這是他的文化。他“二十”,“十”是圓滿窮盡的意思,“二”是正反兩邊、左右兩邊。我們習(xí)慣說右邊是對的,左邊是錯的,那不管了,左右兩邊就對了。正反兩面,兩面都具足,他不會有偏差。那既是二,就是兩面具足,又是十,又窮盡圓滿,那就是一種靜態(tài)了,圓滿就結(jié)束了。“一”呢就表示說你要突破,突破,繼續(xù)要前進,就是指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在行法中告訴各位說,“要無盡的超越”。就在這里,我已經(jīng)進步到這里,這里已經(jīng)很圓滿了,我很滿意了,沒有錯。人生講欲望這個事應(yīng)該要停止了,知足才會常樂啊?墒窃谛薹ㄉ喜皇沁@樣的。我到了這個階段以后,我四平八穩(wěn)圓滿以后,好,我要再超越他,那你才會到達止于至善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

  所以,“二十一”的意思就是,告訴你朝著止于至善的方向前進,不能停止。這是印度文化上面所特有的,到底是印度的還是佛法中特有的?我們就搞不清楚了。因為古人是講這是佛教的特色,也可以啦,但是呢,事實上他是來源于印度的文明系統(tǒng)里頭。所以我把他稱為印度文化里面的一個習(xí)慣。到底是印度文化中的東西?還是佛教特有的呢?那就要各位發(fā)心去研究了,我沒有時間研究。僅供參考。

  好,把這一個總的講完以后,我們再回過頭來一句一句做介紹,“所謂智光普照”,這個智光,他不講佛光啊,他講智光。以智慧來照差別境界。這個華嚴跟天臺是有不同的,他是講境界,差別境界。他不是以“智光普照差別知見念佛門”。

  天臺的思想系統(tǒng),他的核心就是“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xiàn)于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么?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對不對?沒錯吧。知見屬于義學(xué)的領(lǐng)域,那華嚴直接就講境界。就這個地方說明啦,所以他是要入佛境界,不是入佛知見。這是他們兩個差別的地方。大家在看判教的時候常說,“華嚴是一乘不共別圓”,這是華嚴判的。華嚴家判天臺家是“一乘共同圓”。共同圓,因為他是會三歸一,所以是共同,他是圓教,他比三乘教更殊勝。

  那不共別圓比共同圓有什么不同呢?那我跟你講,核心的問題就在天臺宗法華經(jīng)》,《法華經(jīng)》講佛知見,“開示悟入佛知見”;那華嚴假如要透過天臺的語言模式來講的話,那是“開示悟入佛境界”。差別在這里,直接就證得佛境界,而不是獲得佛知見。知見是知道,那你要證到才算啊,做到才算啊,知道不算。華嚴的標準在這里!所以你要證入佛的境界。關(guān)鍵在這個地方。這是這兩家最主要的差別。

  但是這個不表示說,天臺就沒有禪觀,不表示,不這樣講,天臺還是有禪觀的。也不表示說華嚴沒義學(xué)。事實上你看到,天臺的禪觀著作,有沒有?天臺三大部比華嚴的禪觀著作要大很多。那華嚴的知見,華嚴的論比天臺的論大很多。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反方向的反差呢?這就證明我講的話沒錯。因為《華嚴經(jīng)》重境界,重禪觀,《華嚴經(jīng)》本身就在講禪觀怎么進行。那《法華經(jīng)》沒有講禪觀怎么進行,所以天臺宗就要以天臺三大部、山外三大部,來補充他的禪觀行法,知道嗎?因為華嚴直接就講入境界的禪觀,他就少了知見的陳述,所以華嚴宗人就在知見上面特別下功夫。所以他的知見建設(shè)就遠比天臺的知見建設(shè)要來得大。有沒有?是不是剛好互補嘛。因為一個右腳比較長,一個左腳比較長。右腳長了當(dāng)然左腳要墊高一點哪,所以,他的互補就產(chǎn)生對比現(xiàn)象。

  那我跟你談這個是從經(jīng)典上面直接得到印證。后來在看他們的著作里頭,你就恍然大悟:法華缺禪觀,所以天臺補禪觀補得特別多;華嚴缺義學(xué),所以賢首宗就在義學(xué)上特別強調(diào)。所以你打開大藏經(jīng)你會發(fā)現(xiàn),華嚴宗的義學(xué)是比法華天臺宗來得強,然后你會看到,天臺宗的禪觀著作等身比華嚴宗來得強。有沒有?你在這里就看到了。

  因為經(jīng)典有專長,那么宗派的論著就在那個反方向做補強,因為這兩宗剛好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這不是比較誰高誰低的問題。是指他們的體制各有千秋,我希望各位知道這種情況不要去說批判的問題,不要批判,批判的話你會造業(yè),那種口水戰(zhàn)無意義。我們很冷靜的觀察所有的信息里頭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特色,總特質(zhì)。假如各位要研究啊,這是很好的一門學(xué)問,這種課題是很好研究的。

  好,我還沒有跟各位談到,“所謂智光普照差別境界念佛門”。是從器世間來講的,因為這里頭,他主要的念佛門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器世間,)一個是依報,一個是正報。那么這個地方講的是依報器世間的部分。他有差別境界,那講的就是我們一般的世間、凈土這個部分,各有差別。那假如講法界,法界沒差別。所以你留意到這第一個。

  第二個,“常見諸佛種種國土宮殿莊嚴悉現(xiàn)前故”。這個是說明這個差別境界里頭的凈土,“諸佛種種國土宮殿莊嚴悉現(xiàn)前故”,這是講凈土。剛才講的世間跟凈土的這個部分。每一個佛的國土,他的凈土都很殊勝,但是各有特色,你要留意到啊。各有特色,不是每個凈土都一樣。我們現(xiàn)在蓋的房子大概都一樣,我看全國各地跑,每個機場都長得差不多。這個時代的機場蓋的通通是那一種,好像積木堆的。每個機場都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機場跟現(xiàn)在不一樣,那往后的機場也不會一樣,因為科技跟建筑理念不同嘛。事實上我們在看凈土,每個佛所發(fā)的愿跟他的性格跟他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他的凈土是不會一樣的。你不要以為通通一樣,都不一樣。甚至于佛身的光芒也不一樣,佛光也不一樣。這個只講器世間的部分,第一個念佛門。

  這個法門要怎么修呢?我這二十一個就舉兩個例。這是第一個就講第一個例子。這是一個差別門,看到了,那你怎么修呢?念佛就這樣講完就完了,從文字上來講這樣就講完了。

  那要怎么修這樣一個法門?這樣一個法門是可以修的。從華嚴的立場,只要講到什么門、什么門,都可修。只要講到宗,華嚴宗的著作里頭什么章,章節(jié)的章,那都是行法。什么章,圓音章、法身章,那是可以修行的。里面講到什么門,“入法界觀門”,那觀門不是關(guān)門就結(jié)束了。那觀是禪觀的觀,那個觀門都是修行法門。只要講到觀門都是大修行,講到什么章,都是小法門,都是單一法門。所以,這里頭既然是教的念佛門,有二十一個就有二十一個行法。

  現(xiàn)在你想要念佛,那你看看這個法門你怎么修?這個法門講“差別境界”就講器世間,從國土來的,那很簡單。各位,國土建設(shè)你怎么參與?這個問題就來了。

  今天這個世界溫室效應(yīng)、氣候異常,好,這是一個法門啊。那你如何進行?你是一個菩薩,行法來進行啊。種樹是個方法,減少二氧化碳是個方法,不要浪費紙浪費水浪費電是一個方法啊。但是這些呢,小規(guī)模,是每個人的生活行為中進行的部分。但是你假如是個菩薩行的話,那就不是這樣。菩薩行要去構(gòu)思一套制度,很完整的制度,來挽救這個世間。

  那你有沒有找到今天這個世間之所以淪落到這個地步,整個地球千瘡百孔,我們這個唯一的母親生病了,她發(fā)高燒了,對不對?現(xiàn)在氣候變化是不是發(fā)高燒了,有點水腫了,對不對,冰山冰河都一直溶化掉,南極北極也一直溶化掉,現(xiàn)在海水海平面一直上漲了,對不對,這不是水腫嗎?又發(fā)燒又水腫,那怎么辦呢?

  我們就趕快念佛回向吧,念佛回向有沒有效?有效,跟你講有效,但是你這樣念,無效。念佛要怎么念佛?大概要組織十萬個人,到那個山林去,大家向天空,大聲念佛,那大概要念個七天七夜,你能嗎?動員十萬人,我看你問題就大。念個七天七夜,我看你問題更大。十萬人聚在一起,當(dāng)然不可能一起,那個一片山野就夠大了。七天七夜就算不睡覺好了,帳篷不要處理,睡覺問題,棉被都不要,但是廁所呢?我看你只有制造污染而已。這個就是要一套制度。但是我告訴各位,你不要去想這種純宗教的做法,因為那種效果很不可思議,但那種做法,世間人會更反彈。

  臺灣有一次,有一個外國和尚來,他說要燒一百萬根一米長、一寸四方的木頭,一百萬根,叫做火供、煙供。這樣子可以祈求臺灣、世界太平。臺灣就臺灣太平,還臺灣祈求世界太平。一百萬根,一米長的木頭,一寸四方,你知道要燒掉幾個森林!他又登報紙全版的,那個也是糊涂、混賬!日本來的和尚,那個叫先進國家?有這種落伍的和尚,他報紙連登了一個禮拜,緊接著人家批評了一個月。然后他改為十公分長,他說,只要十萬片就好,不要一百萬。不是說不好,反其道而行嘛,你效果還沒有出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要搞這種愚蠢的活動。

  但是,以一個佛教徒的立場來講,以一個大乘菩薩的行者來講,那我請問你如何挽救這個世間?因為這是一個法門啊。我們都沒有人修這個法嗎?那修這個法你要如何進行呢?你做得好,你的凈土就那么殊勝,就跟極樂世界一樣,比他更殊勝。因為他在因地里修過這個法。那我們現(xiàn)在如何進行?所以我跟各位講,你要去思考。

  一個是理,事現(xiàn)在還先不講。你現(xiàn)在理先弄通,華嚴是講一個是理,一個是事嘛。我們現(xiàn)在想想看,我以造林來講。

  造林,要怎么造林?不是請政府撥款,你來種樹,不是這樣子,那當(dāng)然是一種思考了。不過我想,假如我們佛教徒普遍的應(yīng)該每天都有佛教徒會死亡,尤其他的家里有人會死,對不對?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現(xiàn)在大家的意思就是,只要有人死,就要誦經(jīng)四十九天,幫他超度,對不對?那我們能不能改一下,只要家里有死人,為他種樹五十三棵幫他超度,可以吧。那每天佛教徒都可以造林,每天都可以造林,自己去種五十三棵,看你是種在黃河里面還是種在長江里面,不管,反正你去種五十三棵。你不會去做那傻事嘛,你一定會找地方可以種的地方種啊,每天都有人可以做。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們來發(fā)起一個運動,每個人在生日的時候不要光吃蛋糕,生日的時候種樹。假設(shè)你三十歲種三十棵,你五十歲種五十棵,對不對?把你今天消費掉的那些樹,把他給補種回去!當(dāng)你全中國人都發(fā)起這樣的一個習(xí)慣跟行為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沙漠馬上就變成綠色。

  這是一個理念,這樣的理念要如何把他兌現(xiàn)出來,那就要理、事要圓融嘛、無礙嘛。這個“事”要如何去推動呢?那我們進一步去構(gòu)思啊。你要先想一個問題,這樣的理念大概會分幾個步驟來進行,那就成立幾個部門嘛。幾個部門里頭有哪些事要做,大家集思廣益嘛。我想弄個組織制度馬上會出來,你有這個構(gòu)想提出來,這世界一定會有人跟你相應(yīng),企業(yè)家會出錢。政府也會贊同你,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那專業(yè)人員出專業(yè)。你不要把南方的樹種到我們北部來,北部種北部的樹,南方種南方的樹,那專家會出來評估嘛,告訴我們春天種什么,夏天種什么,種下去比較好活的。

  那我們就動員人力嘛,哪個人去,不要多,大概五家人的那個水,帶一兩桶去,那不一定拿自來水。雨水什么水都可以,你帶來去澆水嘛,對不對,大家都盡力嘛。我想很快會進行綠化工作。

  但是這個東西,他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理跟事之間如何銜接起來的問題。那假如我跟各位講說,我一個人講只能講到這里,那我們幾百人來動,我相信效果是不一樣的。那全中國十三億人口,共同動起來,我告訴你三年以后,我們氣候就恢復(fù)回來了。不要說三年啦,太夸口了,十年以后你就看到效果了,對不對?我們種下去,今年種下去的樹,十年后會怎么樣?那這個習(xí)慣養(yǎng)成以后,不會有沙漠化的問題。沙漠很快會被綠化所覆蓋。而將來會隨著我們的提倡,這個運動會越來越密集,會更好。

  這是一個狀況,我們希望大家去思考這個問題,器世間的問題是這樣來的,不是叫你一直蓋廟、一直蓋廟,把全世界每個人的家里都變成廟,會有這種事嗎?不可能。但是把沙漠給綠化了,我相信可以做得到,你要把每個人的家里都變成廟,每個都變成和尚,那叫妄想。但是把綠化變成,把沙漠綠化變成森林,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得到,我們就以螞蟻雄兵的這種浩然正氣來推動嘛。不是不行,只是我們沒有去思考他而已,相信這樣子,我們的所得不會減少,GNP、GDP不會減少,但是我們對大自然的掠奪會下降。這是一個對器世間的部分,講一個行法。

  另外一個就是眷屬世間的行法。眷屬世間大家知道,剛才我們提到,應(yīng)對進退當(dāng)中有很大的問題,這是大家尤其年輕人最大的苦悶,我們上車沒人會讓座的。那老人上車年輕人坐在那里,他也不看你,就裝睡。老人要叫他,“嗯”頭就轉(zhuǎn)過去,這種狀況要怎么辦呢?他沒有憐憫心,也沒有尊老敬賢的心,那就我們?nèi)烁耩B(yǎng)成教育有問題。家教,家庭破碎了,沒人管。學(xué)校只知道教知識給你,教你競爭,教你要成功,教你要贏的策略,可是沒有教你要如何做人。那做人要怎么辦?是我們要教育的,那各位有沒有想過,我們要怎么樣來,大家大概都只會說:社會如此,共業(yè)如此。不是。今天你是大乘行者,你要去構(gòu)思這種工作要怎么進行,怎么進行呢?

  我們休息幾分鐘,請待下回分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