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華嚴六科-華嚴禪行法》第二集
華嚴禪行法之
《華嚴六科-華嚴禪行法》第二集
海云繼夢和上
剛才,干部們跟各位宣布了很多事情,有件事情我們要跟各位補充一下,我們這個普觀師還有讓之法師,從新年度開始,要開始跟各位講經(jīng),他講的是會比較詳細的,尤其是資料性的東西會比較多。
那么我在講的,有一些基本的東西,都已經(jīng)把你轉(zhuǎn)化,而且不用佛教的屬于來跟你講,所以各位聽起來好像懂,其實又好像都跟佛教都無關(guān),那么這一些基礎(chǔ)的工程,我請兩位來做補充,包括歷史上,包括文化上的一些術(shù)語跟條件,那么他們會以他們的專長,來跟各位來結(jié)緣,那我也希望,尤其是懶得看書的同修們,你就更應(yīng)該來聽這些基礎(chǔ)的課程。
他們講的會比較詳細,乃至于這些問訊,合掌,頂禮,為什么,為什么要這樣進行,那你要了解,這些都是人為的沒有錯,但是,為什么你要去了解他,要不然,你不知道今天的佛教是怎么架構(gòu)的,乃至于未來的佛教他要怎么推動,我們不但在修法,我們更要弘法,不但要弘法,更要宣傳,這里面有些是我們的本分事,大家都想要修法,可是你都不知道怎么修,莽莽撞撞的,總是很期望趕快有成就,那我告訴你成就是有可能,可能,百分之一,萬分之一,還是幾千萬分之一,你都不知道,那都有可能,但是呢,你能不能夠把這個幾千萬分之一的概率提前到二分之一,那這個就是基礎(chǔ)的問題了。
所以我們剛才跟各位提到資糧道的部分,要如何去架構(gòu),去建設(shè),那必須從基礎(chǔ)上來,因為我一直講到這里來,假如我要再跟各位講什么叫三皈依,那只有在你皈依的時候才講,皈依要干什么?今年犯太歲,佛祖實在很忙,你要犯太歲他就要忙翻了。這個是希望各位真的能夠從基礎(chǔ)上來學習,那么也希望給他們一個機會,我們第二波的這些講經(jīng)不止他們兩位,還有眾海師,眾樂師,眾會師,他們現(xiàn)在正在嚴整旗鼓,準備要殺出來了,希望各位看著猛龍過江,這是一個我們期待已久的部分了。
現(xiàn)在要再跟各位談的這個部分,我想禪修以后有一些狀況,我們要跟各位談?wù)f,這個佛教的禪跟外道的禪有什么不同。
剛開始學禪或者任何的行法,只要跟你相應(yīng),那都會產(chǎn)生一種統(tǒng)稱為叫做舒服禪,一打坐就很舒服,很舒服你就很高興。
那么現(xiàn)在有一些新興的宗教,包括印度,印度比較好一點,因為他比較有實修的部分,臺灣,大陸,日本韓國,這一些區(qū)域所產(chǎn)生的新興宗教,那根本就不是在教你禪修,他是叫你享受那一份舒服禪,也就是打坐以后會有很舒服的感覺,你喜歡的那一種感受,我們把它統(tǒng)稱為舒服禪,那么什么功啊,大功小功啊,那個什么法,大法小法很多,臺灣因為宗教自由,所以胡來亂來的很多,你不能夠說他錯,因為是宗教自由,你說他錯,是你犯法,所以他們都沒錯,這個就麻煩了。
舒服禪所有打坐的人他必然會有的一種反應(yīng), 也就是平常你用大腦,大腦指揮著你,因為你用大腦,大腦逐漸的就由豆花變成豆腐,然后由豆腐變成豆干,他逐漸的就會一直硬化僵化,那這個時候,你的生命你的身體,其實就已經(jīng)繃的很緊,那么這一打坐因為什么都不做,只有坐下來而已,在坐下來你會放松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你大腦里頭的內(nèi)分泌會開始產(chǎn)生回流現(xiàn)象,那這個時候你當然會感覺很清楚,很輕松。
可能見到光,可能聽到天音樂,可能聞到異香撲鼻,那有些沒有緣的人士他不是見到光,前面一團黑,聽到神哭鬼號,那么聞到臭味,他是嚇都嚇死了,其實這個也是舒服禪的一部分,在剛開始所起的作用都會有,那么這些呢,你也不必恐懼也不必歡喜。
所以,因為你現(xiàn)在所產(chǎn)生的反應(yīng),過一段時間就好了,那么你假如是以這種心態(tài)不去在意他,他很快就會過去,你會進入開始要修行的那個領(lǐng)域,那你要是很在意他,那種好的感覺或者怕那種不好的感覺,那你就完了,怕的話你的恐懼心會起恐懼魔,那么喜歡會起歡喜魔,歡喜魔就是你會一直反復(fù)的去訓練那個舒服的感覺,那訓練多的話那就很快了,快要神經(jīng)了,不是快要神通了。
你會覺得說我可能會怎么樣怎樣,那就很快,會發(fā)神經(jīng),久了就會起乩,這個是舒服禪產(chǎn)生執(zhí)著以后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假如你的人格是很健全的話,那還好,你會把它轉(zhuǎn)化掉,一坐下來,放下身心世界,感受一點舒服,也無不可,但是身心假如不健康的話,那你一定會走入岔路,那就旁門左道。
這是我們在做任何修學,不止禪修,持咒修密法,都會有這種情況,念佛的也會有,就是這種現(xiàn)象,因為念佛比較單純,他只是念佛,想要天天想死,想要往生,所以,即使有發(fā)生事情,都比較單純。
那修密的話就比較麻煩,密因為帶有一種神秘色彩,天天都妄想跟本尊相應(yīng),等一下單身修,雙身修,三身修,結(jié)果都不知道怎么修了,修到頭殼壞去了,就是這樣子的情況,因為他帶有神秘感,會驅(qū)動他一直往旁門左道走。
禪法也是一樣,因為坐在那里胡思亂想,本來是想說很舒服,本來想說會放光,后來放光放光你好像一直長出什么來,然后這里就一只角,今天一直角,明天兩只角,到最后就變四只腳,地上跑的那個四只腳,這個就是你妄想,這個都是指導(dǎo)有誤所產(chǎn)生的一種偏差。
那現(xiàn)在我們要告訴各位的就是,你開始把這兩個部分掃除掉,你進入了真正的修行以后,那我們有兩個部分給各位提醒的,就是一個叫外道禪,不是旁門左道,他修的不是要了生死出三界的,他禪定功夫會一直一直往上走。
那我們簡單的跟各位講,修行的這種過程,現(xiàn)在我講的是禪坐的這種通修部分,他不是那個真正的參禪數(shù)息的那一條,我們是講通修的部分。
一個人靜下來,坐下來,兩腿一盤,開始數(shù)息以后,這個時候,我們叫做初住,色身還是血脈噴張的這種狀況,這個叫初住,你要先降伏他靜下來。
然后,第二個階段叫細住,比較微細了,心情比較穩(wěn)定了,降伏下來了。
那么第三個呢,你就進入所謂的欲界定,欲界定也就是你會一直想著某些東西,想著某些東西,你會想,你會很專注,這個叫做欲界定,因為那個欲望在起作用,你被鎖住了,到這個地方都不算做真正的修行。
從這個地方開始,你會進入禪修的領(lǐng)域,這個叫做未到定,還沒到定,欲界定,譬如你在想,恩,我等一下回去要買什么買什么,一直買,買五花肉啦買什么不見天,買什么魚啦,還有再買什么醬啊,你想一堆,都想的很專注,因為坐下來剛好,你自己的心像個白板,要想那件事,白板筆一直寫下去,寫的都很清楚,這是一種狀況。這個叫欲界定。
因為你依于那個欲望在起作用,這個大家都有經(jīng)驗,因為你很會用心,都是用這種心,這個不叫定,那你必須去把他拋棄掉,開始不想東西了,不想東西了就叫做開始進入未到定。
那么這個未到定我們就開始有技巧在訓練你,就是數(shù)息開始了,你看好你的呼吸,然后數(shù)1-10,按照你呼吸的那個循環(huán)狀況開始進入,這個叫做未到定,從未到定到真正禪定開始,你的色身就會有種種變化,也就是數(shù)息法從數(shù)法開始,你就會身心都有變化,色身有變化。
那么我們簡單的跟各位講就是心理的變化所引起的妄想那有四種,那么因為物理的變化所引起的妄想,譬如說這樣做久了,腳會酸會痛,壓住,你就嫌說這小腿的肌肉太大,假如小腿肌肉沒有就不會,坐久了以后為什么這個膝蓋痛,哪里會痛,哪里會酸,哪里會麻,坐一坐這個后面哪里會癢,像有螞蟻在跑,這個就是物理現(xiàn)象所引發(fā)的妄想,你必須要不理他,要不理他就會痛,會痛就表示你一直理他,你覺得越痛就越理他,你越不理他就越不痛,你自己去試試看。
第三個是生理上的妄想,生理上是你坐久了以后,你會這樣抖一下,然后,恩,哪里怎么樣,都沒有怎么會抖一下,要不然突然間會聽到爆炸聲,要不然會看到光,要不然,哇,聞到好香的味道,這是什么境界?這個都是妄想,這是生理所引發(fā)的妄想,這個不是什么境界了,是生理現(xiàn)象所引發(fā)的妄想,包括氣動等等都是,那你必須不理他,不理他怎么,就再回到你的息上來,數(shù)息法的息上來,還是1到10,10到1這樣數(shù),就認真數(shù)就對了,其他你不要管,這個就是那個過程會產(chǎn)生的幾個妄想。
第四個是社會現(xiàn)象,就是我們制度所引發(fā)的妄想,在禪堂坐,等一下又打板又行起來,在家里坐,又叫吃飯了,睡覺了,這個都是社會現(xiàn)象,外來的引發(fā)你的,那你要不要理他,要理他呢,那禪坐不下去,不理他呢,人家說你怎么啦,你自己要去擺平這些,心理的物理的,生理的,還有社會的,這種種現(xiàn)象會引發(fā)你的妄想,你必須不理他。
那么最重要的,一般來跟各位談的,是生理現(xiàn)象所引發(fā)的妄想,心理現(xiàn)象是本來你要除掉的,你要看的懂,這里我們講太多,不再講了,物理現(xiàn)象你也知道,必須要克服他,那會痛啊,會酸啊,會麻會癢,有時候你在打坐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狀況,今天天氣很好,為什么一直冷起來,那是生理所引發(fā)的妄想,你會產(chǎn)生恐懼,有時候身體怎么坐下去怎么好重好重,有時候全身好像洗澡肥皂一樣,滑滑的,其實你根本都沒動,你怎么知道滑滑的,可是你感覺的到,那個都是生理現(xiàn)象所引發(fā)的妄想。那么這個部分,最容易干擾大家,那你必須克服他。
現(xiàn)在要跟大家談的是,這些妄想全部克服以后,你會進入禪定,這個叫初禪定,我們叫做四禪八定以后,真正的禪修部分,第一個進入的領(lǐng)域叫做離欲,離開欲望,那么傳統(tǒng)是叫離生喜樂地,我是認為說離欲喜樂地比較好,那你看用哪個詞都可以,就是說,不再沿著這些欲望來產(chǎn)生喜樂的,你欲界定是在欲望里頭,現(xiàn)在是離開欲望而產(chǎn)生喜樂的,這個就是離欲或離生喜樂地。
那么把這個欲望拋開以后是一個很粗略的喜樂,這個是色身的喜樂是很歡喜,當然比起欲界他是很喜樂的,可是這個還是很粗的。
那么再努力呢,他會到達定生喜樂地,也就是你入定他會放光。臺灣有位法師他很會放光,叫常照老法師,他走的時候已經(jīng)九十幾歲了,不是現(xiàn)在這個,這個還沒往生,你不要詛咒他,現(xiàn)在正在講經(jīng)的這個常照法師跟那個常照法師沒關(guān)系,那個常照法師他就會放光,他一入定就會放光,我初中的時候看他放光過,他就是在這個領(lǐng)域里。
到達二禪定的時候,所以會放光沒什么了不起,只是二禪定而已,你不要以為那有多高明,但是,比起我們沒禪定的,他已經(jīng)很高明了,但是在這個時候,你不要以為這有多高的成就,所以他的不幸就在于他的一群弟子們都喜歡叫他放光,而且他就用放光來度眾生,也度了不少人,這叫做定生喜樂地,入禪定會放光叫定生喜樂地。
那么第三禪,就是超過這個地方,就是他不再放光了,因為定生喜樂地是比離生喜樂地高一點,但是這個喜樂還很粗,三禪就是離喜,喜也不要了,這個叫妙樂地,這個妙樂的意思是這個喜悅很微細。
那么在有形象的時候,我們有形象的這個色身最高的喜樂是三禪,三禪定是真正喜樂的地方,所以叫妙樂,他連喜都離開了。
因為這里面當然也牽涉到你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的使用狀況,那么一禪一禪他的這個六根越用越少,其實是五根,因為意根都還在用,還在用意根。
所以三禪,這里面我也都記不太清楚了,這個初禪二禪三禪,這個是一個什么風災(zāi),什么火災(zāi)水災(zāi),劫火起時,一直燒一直燒,風災(zāi)吹到哪里,水災(zāi)淹到哪里,好像是水災(zāi)淹到初禪天,火災(zāi)燒到二禪天,風災(zāi)吹到三禪天,可見你只要有欲望,有喜樂,那三災(zāi)還是能到。
那么四禪叫舍念清凈地,因為他無念,無念的時候,劫的災(zāi)難到不了,不會到,所以四禪就沒有三禪以下的災(zāi)難,世界毀壞的時候,四禪以上不毀,所以只毀到三禪,那很多人就喜歡修到四禪,叫舍念清凈地。
舍念清凈地其實是一點喜樂都沒有,他連那最微細的喜也拋棄了,所以叫舍念,這個舍念的意思就是舍那個享受樂的念頭。
那我們世間人常講,我們奮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享受,不享受奮斗什么,人生就要享受才有意義,去死好了,他就是要享受,修行來到三禪以后就不享受了,四禪不享受。
三禪是很微細的,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地方我們沒有辦法跟凡夫來解釋,因為凡夫的意思就是人生的價值跟意義就是要享受,你不享受我干嘛?修行的目的看能不能享受,修行以后還不享受,還干什么?這個就是一地一地一直上來。
超過這個部分叫四空定,四空定那就是四禪八定后面的四個叫四空定,我們就不講了,我們現(xiàn)在主要是跟各位談這個部分,一般禪修會從這個地方一直來,假如各位有接觸這個南方小乘禪的話,很多會告訴你,修行到幾禪到幾禪定,那我告訴你,不要去在意這些禪定,進入禪定的部分那是外道禪,并不是說佛教徒不可以修,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勸各位,眼前你不要浪費生命來修四禪定。
我想你主要修的是修四果地,不是四禪定,這個四果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叫阿羅漢果。
大家比較清楚,初果叫須陀洹,二果叫斯陀含,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羅漢,這個名字都很不好念,因為是印度話,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個含的意思,須陀洹的洹與含的意思是一樣,都表示果的意思,有成就的意思。
那么,阿的意思是表示無,表示最高的意思,這個只要證得初果,那么,他七次天上人間來往,你自己就證阿羅漢,就出三界了,那斯陀含是指天上人間一次來往證阿羅漢,所以叫一來往,阿那含是到五不還天,到那個四禪天上面還有一禪,叫做五不還天就是去天上成阿羅漢,所以也是阿字,表示很殊勝,阿羅漢的意思是當下成就阿羅漢。在我們這里成阿羅漢的,
那我們當然希望你在這里成阿羅漢,你不要一直想說到天上去成阿羅漢,到天上去成阿羅漢就有點要往生極樂的意思一樣,那你要往生的人,最好也是到三果以后再往生極樂,現(xiàn)在這個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你從四禪的,要進入四禪的禪定,那個初禪定那邊,你就可以轉(zhuǎn)過來,進入須陀洹果,準備出三界了。而且很快可以證得阿羅漢出三界,這是我們要告訴各位真正佛法修行的地方。
那么有很多人認為說我只要開智慧就好,有慧就好,不要修這個,修這個多麻煩,哎呦我的腳熬起來又痛,不熬又不能證阿羅漢,如果要折又會痛,我看你還是先證哎呦,痛,然后再去證阿羅漢,那個不能免,一定要修定才叫修行。
假如不修定的話只叫學佛,學佛可能會知道了生死的重要性,但是沒有辦法了生死,告訴各位,學佛,你假如認為我學佛我通達我就開智慧,那我告訴你,那個不叫開智慧,那個叫做知道了,世間法講的知道了,你不要把知道了當做佛法講開悟的開智慧,完全無關(guān),要講佛法當中的開智慧,他是要經(jīng)過修行以后才能開悟。
那你所知道的那個知道了,就把他解釋為開悟,那是完全錯誤,這個是你在比喻上的一種誤解,簡單的講,是你想當然爾,你自己想的,知道不等于開悟,知道等于開悟的悟是耽誤的誤,絕對不是豎心旁那個悟,是指耽誤的誤,言字旁的那個誤,因為你以為知道就是成就就是耽誤了,當下你就耽誤了。
他會使你沒有辦法去修定,定是一定要修,而在修定的過程當中,你才能夠產(chǎn)生身心的變化,那個改造是絕對需要的。
現(xiàn)在我們要跟各位講佛法跟外道之間的差別從這里開始,你會到初禪轉(zhuǎn)化出三界也可以,你到二禪,三禪四禪轉(zhuǎn)化來出三界也可以,但是我們告訴你,你可以先出三界,然后閑著無聊,再回來修二禪三禪沒有關(guān)系。因為你假如現(xiàn)在我們所知道的,跟你講你所知道的,不止是我講的這個部分。
因為你在初禪里頭,你可能會去鍛煉你的神通,他可以有很多神通,二禪有二禪的神通,三禪有三禪的神通,那當你搞很多神通的時候,我告訴你,你根本沒有辦法去出三界,你沒有辦法了生死,你沒有辦法證阿羅漢,因為這是兩條不同的路。
你既然往東走,就不肯能往西走,你想想看,你說我等于修了神通,度了很多眾生以后,我再來了生死,我看是你講的。
我們有一個同修,兩年前還跟各位一樣,坐在這里,我在跟他講叫他不要神通,他說師父不錯耶,師父當然是不錯,他能通,他什么知道過去了,知道未來了,我說你不要再講了,再講了沒完沒了,他說師父,我跟你講真的,我說你干脆講講我前輩子是什么,他說你的就看不出來,我說你去死啊,你看別人都看的出來,看我就看不出來?哪有那回事?
他就是喜歡這樣講,因為有一點通,那個通就很麻煩了,通到最后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躲到哪里去,人家都找他,又大嘴巴,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到哪里去,只要他說要到哪里去,那邊的人就通通找到他,即使他到國外的城市去,也一樣,那邊一堆人都等著他,因為他會通,你何苦那么業(yè)?然后我說你通了賺多少錢?他說我們這個才不賺錢,又不賺錢又會通,你不是多余的嘛。
會啊,修習禪定以后就容易有這種情況,而且我們告訴你這樣所修習來的禪定,往往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想要有神通,我先警告各位,不是神通假,是你可能會踏到陷阱里頭去,不是神通而是神經(jīng),那兩個字很像,你沒有念好,你就跑到神經(jīng)里面去了,所以我們還是要跟各位講,你要看清楚,這個是從教上面跟各位講,你宗你才有辦法行。
就告訴你說,外道禪可以這樣修,我們知道很清楚,這樣修起來會有很多的神通,名譽,奇跡都有可能,那是講真修行的部分,那你要是弄錯的話,變神經(jīng)了,那誰跟你負責,師父只能跟你說你走火入魔了,學了老半天師父說我走火入魔了,師父不負責任,因為修外道的師父是不跟你負責任的。
因為修這個外道他有一個特色,他會壓縮自己,扭曲自己,然后去獲得那所謂的特異功能,神通是我們傳統(tǒng)的講法,其實現(xiàn)在的話是叫特異功能,那我請問你,學特異功能是要干什么?沒有用啊,那你為什么要去學特異功能呢?你要學特異功能就學特異功能,跟禪修沒有關(guān)系,跟佛法沒有關(guān)系。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要進入佛門中來學禪定的話,那就不要走上特異功能這條路,我們要走的是要邁向未知,走向生命那未知的領(lǐng)域,去達到生命的最高峰,你要懂得這是我們的目標,所以你現(xiàn)在從已知的范圍走出去,這個是關(guān)鍵。
那么現(xiàn)在你到達,我們現(xiàn)在跟你講的是從未到定到初禪定之間,你要去修的就是,用數(shù)息法來講,數(shù)法隨法止法,在這個過程里頭,你會使你自己產(chǎn)生身心兩方面的變化。
身體的變化分八大類,因為身根觸塵,所以我們叫八觸,心理的變化分十大類,叫十功德,因為他會越來越舒服的那種感覺,這個叫功德,那么身心兩方面都可以到達止于至善的地步,他會一直轉(zhuǎn)化,這個轉(zhuǎn)化的過程。
我們很簡單的講,舊有的語言是欲界四大的微細轉(zhuǎn)變成色界四大的微細,這個叫八觸十功德,我們簡稱觸功德,這個欲界四大的微細就是欲界這個色身的細胞轉(zhuǎn)變成色界四大的細胞,這個很簡單,他講微細,以前不叫細胞叫微細,那個細胞從欲界的細胞轉(zhuǎn)變成色界的細胞。
那你就知道,看過孫悟空的電影,牛魔王為什么要吃唐三藏的肉,因為唐三藏的肉是色界細胞,不是我們這個欲界的細胞,我們欲界的肉跟人家色界的肉不一樣,那吃的感覺怎么樣我不知道,聽說吃一塊唐三藏的肉,功力增加一千年,不過他的肉好像從來沒有被啃過,那些牛魔王,那些蜘蛛精大概功力都沒增加,那就是這個。
禪坐的時候,生命轉(zhuǎn)變的狀況,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禪修,你的生命,包括你的命運,百分之百都能改變,你不要怕你有病,你只要用功修行,百分之百通通把你改,看你要不要用功,你看是病死好還是痛死好,這兩腿一折,放在這里,哇痛死了,痛死的時候,你又想著寧可病死也不要痛死,那你就去病死吧,你不用擔心,這個你可以調(diào)整,你不能雙盤可以單盤,不能單盤可以金剛坐,但你現(xiàn)在的重點在攝心,置心一處。
但是叫你置心在數(shù)息上,你就是不行,這個腳一痛起來,馬上置心在痛處,一癢起來馬上置心在癢處,那你完了,你一定要回到鼻息這個地方來,不管什么狀況,就回到這里來,這一個方法你要去訓練,告訴各位,這是很簡單的一個方法,誰都做得到。你不要欲望太多。
只要外面有什么狀況就回到你那一處來,你有處,那我們不限制,你無處,那我就跟你講在風門,風門不是鼻孔,鼻孔這兩孔你會跑來跑去,在風門,兩個鼻孔之間的這一個地方,你就擺在那里,注意力專注在那里,妄想一起,記得把心就抓回來在這里,心現(xiàn)在是什么你現(xiàn)在不知道,那我們就叫注意力好了,注意力擺在這里,透過這一點克服一切困難,你的生命就開始改變。
跟你講是真的,你不要罔聽,師父罔說我就罔聽,這是真的,尤其有病苦的人你更要這樣去訓練,就算我騙你好了,你結(jié)界53天試試看嘛,又沒有叫你包紅包,你不要割一刀,你為什么不去試一下?你先置心一處,你先去訓練。
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不要緊,那我們再來討論。好好的去做這一種鍛煉。那么你到了,透過數(shù)法,到隨法,到止法,大概你這個身心轉(zhuǎn)變就開始起作用了,你只有做了以后才知道,不做光講你也沒用。
當生命開始轉(zhuǎn)變,真的止住妄想的時候,你會產(chǎn)生喜樂,那定慧喜樂會產(chǎn)生,但是最重要一點就是心一境性,
這個是要進入初禪的五種功德會產(chǎn)生,但是你現(xiàn)在只要抓住一個,心一境性,就是心跟境合一的,就置心一處,心境合一的那一部分抓住就好,其他喜樂定慧你都不要管,然后把心一直安住在那個地方,你不要管其他的,他會有那個情境出現(xiàn),你不要管他,你還是在那一點上,這個地方就是決定你要往神通走,還是要往出三界走。
現(xiàn)在,到這個地方,這是整個修行生命改造的一個總關(guān)鍵。注意,這里有兩點,第一個,你置心一處的那個一定要去鍛煉。
我跟你講沒用,因為你進去以后你才會知道,哦,原來頭發(fā)理掉,洗頭的滋味是這樣,你一定要下這個大海里頭去感受,你不下這個大海里,那你完全感受不到,那個心跑掉抓回來,心跑掉抓回來是一項大工程,是每個人你自己考驗?zāi)阕约阂趺闯踩胧サ牡胤,這是第一步。
就等于剛才講的,右腳跨出去了,再來就是你到這個定,這個止住妄想以后,你那個意,那個潛在意識里他會把你再往前推,你這個喜悅有,你要再往上,要產(chǎn)生再往上的情況,那就判斷你,要把左腳拉出去還是把右腳拉進來的時候,過了,就在這個地方,當你往四禪八定走的時候,就把右腳拉進來了,當你要往四果成就的時候,你就把左腳拉出去了,關(guān)鍵就在這里,所以這個地方自己要分辨。
這個我只能夠說,你到這個地方我才能夠跟你講,現(xiàn)在只能跟你講這個原則,你到底要出三界呢?還是要到大禪定,四禪八定是大禪定,你可以繼續(xù)往這邊走,而這一條路很明顯,你自己可以感受到。
所以,修南傳禪定的人 ,那四禪八定的很多,而且也很多人這樣子,沾沾自喜,我到初禪,我到二禪,我到三禪,師兄你是幾禪,他問到我,我都說很慘,不是我慘,是你慘,因為你到幾禪去,大概就沒有辦法到幾果去,那個師父教你到幾禪去的時候,絕對不會教你到幾果去的,教你到幾果去的師父,他會不讓你去到幾禪那里,你去留意看看,這個你一定要分辨清楚。
今天,你不是跟我學,那我可以不付責任,你要來這里修學,那這一點我必須跟你講清楚,那你到了這個時候,就是你自己用功到這樣的一個程度,是到哪里呢?那師父要跟你負這個責任。
你說師父,我現(xiàn)在要往禪定走呢,還是往阿羅漢走呢,那師父要告訴你你要怎么走,我要告訴各位的是,很多指導(dǎo)者在這里分不清楚,往禪定怎么走,往阿羅漢怎么走,沒有辦法跟你分別,那這個時候,那你就自求多福。
你最好是像古大德一樣,回家好好用功,我們告訴你這個時候,你就要往阿羅漢走,阿羅漢走怎么走呢,現(xiàn)在關(guān)鍵在這里,現(xiàn)在要教你的是把左腳拿出去跟著右腳走,剛才第一個置心一處是先把右腳跨出去了,現(xiàn)在到這個時候是先把右腳收回來還是把左腳拉回來的問題了,現(xiàn)在要告訴你的是怎么把左腳拉出去了。
因為在這個時候,你從定慧跟喜樂來看的話,他本身修行到這個時候,他第一個就是鼻根跟舌根首先舍下,原來你在禪坐的時候,那么有光有香,有天音樂,現(xiàn)在第一個就要把鼻根的天香舍掉,舌根,飲食你會舍掉,現(xiàn)在臺灣就很多這種情況,他有沒有修禪定不知道,修到最后都是吃那個,那個不用講了,他一定要吃一個很特別的,這個就是他選擇的是舌根跟鼻根的部分。
我們要告訴各位這個部分舍掉以后,再來就舍耳根,眼根耳根,還有身根,要先舍掉了,再舍掉就進入二禪了,所以他會很具體的看到,色身的變化,然后從這個地方越舍,越少越好。
所以到了三禪定的時候,他存在只有意根的喜樂在起作用,意根喜樂作用的粗細,他再把這個部分舍掉就進入到四禪了,你去留意到,由喜樂的粗轉(zhuǎn)細,而五根不起作用,那這個是三禪天的部分。
把那個喜樂的喜的微細也除掉,喜樂都沒了,剩下來得就是舍念清凈地,第四禪天,那你想想看,到了這個地方以后,你大概就上去下不來了,因為那個境界非常的特殊,那我們要的是另一條路,所以在這個地方帶有一點喜樂,定慧的時候,你不要去在意他,這個只證明說你已經(jīng)真的止住妄想,欲界的妄想可以舍離了。
這個時候,你開始要讓他產(chǎn)生生命的境界,那個生命的境界不是你用大腦去推的,他自然會現(xiàn)前,你在止住妄想的那個時候,你只要止住妄想就好,其他你不要管,但是有一個地方你要注意,鼻息你要照顧到。
為什么我們跟各位講說,息出息入的長短冷熱,粗細,你要很清楚,避免枯木禪,這個地方假如不留意,你就會變成枯木禪,那你會留意,就是說在禪定中你會留意他。
而且,在生活中就是不坐禪的時候呢,你會積極的去跟眾生接觸,假如你變成枯木禪的時候,在生活中你討厭跟人家接觸,這個是很麻煩的事,那你就變野狐禪,你會成天在那邊打坐,什么也不管,成天都坐在哪里,因為你到外面去很討厭,尤其那個人的味道跟那個豬的味道差不多。
你沒有到禪定你不知道,你一止住妄想你就知道,人的味道還是很討厭的,你家里有養(yǎng)狗你還會知道,你還會種種香水跟他噴,假如不噴,你去養(yǎng)那個大狗看看,人的味道其實跟他是一樣,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人,混在一起,聞不出來,那么你一修行的話你會知道,哎呀,這個人的味道真不好,就好像我們到豬寮的那個味道一樣,你就會不喜歡跟他相處了,這個問題就在這里。
但是我們現(xiàn)在要告訴各位,你要跟眾生相處,那要怎么相處,你對息入息出要很清楚,從這個地方走出來,就是一個岔路右轉(zhuǎn)左轉(zhuǎn)的問題,你要左轉(zhuǎn)就是四禪八定,現(xiàn)在要你右轉(zhuǎn),你要走四果的這個部分,這是第一個,你要留意,開始像右轉(zhuǎn)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還有一個地方,你要一直守住,止住妄想的這種情況,那么,這個生命的推力會繼續(xù)把他往前進,因為你轉(zhuǎn)了嘛,他還是向右轉(zhuǎn)過去了,但還有一個東西,就是經(jīng)教你要精,一直進行,讀經(jīng)很重要,你什么都不管,即使是一部心經(jīng)也好,一部彌陀經(jīng)也好,當然最好是華嚴經(jīng),你要想讓生命多彩多姿,那么華嚴經(jīng)這個經(jīng)本。
我們?yōu)槭裁唇薪?jīng),他就是會跟一般的書不一樣,書里頭有很多雜質(zhì),經(jīng)里頭沒有雜質(zhì),這一部經(jīng)我們假設(shè)把他攤開,古代來講叫一卷,攤開一卷,那文字很多意義也很多,事實上告訴各位,你在誦經(jīng)的時候不要去了解意義,應(yīng)該來講,光是誦經(jīng)修行他是一個法門。
你在誦經(jīng)的時候,要有一點像那個壓縮一樣,把他這樣的一個境界壓縮成你一眼罩得住的那種境界,所以在讀經(jīng)的時候,不是你了解多少,因為經(jīng)本的意義你根本不會了解,你不要看很多注解,聽很多師父講,那不聽還清楚,越聽越不清楚,你就直誦,直誦的意思就是每一句每一句都很清楚,這樣念過去就好。
然后你在打坐的時候,他那個他會壓縮起來,經(jīng)文里頭的意義,他壓縮起來會變成你生命的東西,變成你的生命因素,變成你的生命因素啊。
當你在定中,現(xiàn)在轉(zhuǎn)過來,變成正確方向的時候,你繼續(xù)再往前走,他會推你往前走,因此你生命中的境界他自然會現(xiàn)前,那你自己可能會這樣想,我很想做什么,很想做什么是你的愿力,或者我很不想做什么,那也是你的愿力,你很想做就等于發(fā)愿,你很不想做其實是一種懺悔。
所以大乘佛法,他一直要你發(fā)愿或懺悔就是這樣,而那個發(fā)愿、懺悔不是你念給佛聽的那一段,是你生命中有什么,懺悔是一種生命反省跟檢討,你自己有沒有在反省檢討,要不然懺悔文你念再多都沒用,那懺悔文念一遍就好像燒一張金銀紙一樣,你說沒功用?有啊,怎么沒用功,造成污染怎么沒功用,你要是真的反省了,你說,哎呦,我這個不對啊,這樣子不好,那這個就在懺悔了,那這個時候是真懺悔,所以當你有這樣的情況在運作的時候,其實他在你的生命里頭,其實他都在起作用。
那你一入禪定的時候,你一入定的時候,他拿來你生命中所作的調(diào)整,那就很快,你會發(fā)覺,我們在動的這個部分其實跟你生命中的這一種開關(guān),你在禪定中是個開關(guān),他在那邊一調(diào)整,那個生命境界啪就展開了,你平常在運作的就等于在那個資糧道一樣,你把那個引線帶進來,你一入禪定它,它開關(guān)就把你開了,所以你平常的功夫要做好,在生活中多跟眾生相處。
我們鼓勵各位跟眾生相處的意思是,你能夠通達人性,通達人性以后你自己好懺悔,反省檢討,你好發(fā)愿,那么因為有這些資糧,再加上經(jīng)典的資糧,那回過頭來你一打坐以后,一入定,到那個清凈,開關(guān)就幫你開了。所以這個時候,生命的觀境,那個生命的境界,他就現(xiàn)前了。
這一個現(xiàn)前其實他還有一個要領(lǐng),你每一次去,進到那里,自己要能夠去掌握的到,要去掌握他,這個就是你要訓練的地方,這個訓練起來,那比四禪八定那更舒服,四禪八定是可以進到那個里面去,沒有錯,可是他有依,所以他還在三界內(nèi),那我們走到這邊來,他無依,你要注意,無依哦,你只是生活中跟大家相處,誦誦經(jīng)而已,你不是依那個喜樂來決定的,你是在生命中把那個資糧道濃縮進來,在你的生命中往前推動,是用這個方法叫你出三界。
那這里面他四果是怎么來的,我跟各位講,你轉(zhuǎn)過來的時候就是初果,當你決定我來到這個地方,我要走這條路,初果七次天上人間,他只有天上,他不會到三惡道去,七次不一定五六七的七,在天上人間你要走幾次都可以,因為你已經(jīng)走到正確的方向,不可能到三惡道去,那你就自然會成就,不管走幾次。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很多這一種阿羅漢,還沒有成熟的阿羅漢,應(yīng)該來講,初果是還沒有成熟的阿羅漢,很多,那么我們看到最有名的例子,最典型的,那就是廣欽老和尚,他是直接成就四果阿羅漢的,他這個阿羅漢怎么成就的,就是來自于天上人間的因緣,他這輩子來這里,你看誰教他?他自己成就的,他有沒有修行呢?好像也有一個修行的底子在,一定現(xiàn)出家相證阿羅漢,這個很殊勝了。
你說我就很懶,很懶不要緊,你就轉(zhuǎn)彎就好,很懶就到這里,證須陀洹果就好了,其他你不要管了, 那個車子自動會走到目的地,到最后你就會像六祖慧能或者廣欽老和尚,他也不必讀書,他就證阿羅漢去了,像我們讀很多書,我們不是阿羅漢了,我們很障道,這些知識會障礙我們。
你要知道,這個初果是很重要的地方,很重要,二果是天上人間一來往,他的意思就是我不但轉(zhuǎn)過來,我要猛加油門,然后讓他自己沖到底,這個是二果,但是你轉(zhuǎn)過來沒加油門,這是初果,三果就連加兩次油,等于是這種狀況,四果就開到底了,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各位在這個地方抓住那個要領(lǐng),你怎么樣轉(zhuǎn)過來,轉(zhuǎn)到四果修行的這個地方,這個對我們?nèi)魏?a href="/remen/xingzh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行者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個關(guān)鍵。
我們在跟各位講,禪修,各位怎么修啊?所以我們剛開始為什么叫你從數(shù)息下來,在數(shù)息之前為什么運動,跑香,然后叫你坐下來,就是透過初住,細住,欲界定,然后從未到定開始數(shù)息法,數(shù)法,隨法,止法,就好了。
我們不跟你講后面觀還凈,因為你不一定要進入初禪定,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是華嚴禪跟天臺禪不同的地方,天臺禪告訴你六妙,小止觀六妙門,他就是數(shù)隨止觀還凈,數(shù)隨止怎么來的,是天臺所指導(dǎo)的,我們告訴你只要數(shù)法學好,你數(shù)法會自然進入到隨法,隨法會自然進入到止法。
那么我們要告訴你最重要的那一點就是把數(shù)法學好,到止法的時候,記住守住,那個置心一處完成,那你生命觀境就現(xiàn)前,那個當下你就出三界了。
那你說出三界有哪里不同,我告訴你,還是走路有聲音,不會是透明的,你不要說我既然出三界了,走路是不是要離地三寸,那是只有那個才會離地三寸,不會啦,你踩到螞蟻他也會死掉,這就是行法中的一個殊勝處,你不要一直以為說,我們佛法又怎么樣,又怎么樣,沒有怎么樣,佛法是讓你在人生的旅途當中,幸福自在。
- 上一篇:《華嚴六科-華嚴禪行法》第一集
- 下一篇:《華嚴六科-華嚴禪行法》第三集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yīng)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