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如何管好自己的嘴?嘴巴的修行

宗性法師:如何管好自己的嘴?嘴巴的修行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佛經(jīng)里也有“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已德”。而十善法里關(guān)于口業(yè)的有四條: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足以說明“嘴巴的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弟子想要“口吐蓮花”,可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才能管好這張嘴?

不妄語,離妄語,進而說真實語。

  不妄語,就是不說假話,不說謊話。我們平時不要說假話,要給人留下一個誠實的印象,不要讓人覺得:哎,別聽他的,那個人鬼話連篇,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那就說明肯定是你經(jīng)常騙人,別人對你已經(jīng)失去信任了。

  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做到不妄語很難,為什么?要得罪人。這也是我們遇到的難題,所以佛法說如果動機是善良的,是為了幫助別人,這樣的假話也是可以說的。

  離妄語,就是說我們說話不要依據(jù)自己的個人喜好,處處要以理為先,公平正直。保持好這種公正的心態(tài)。

  真實語呢,有的時候我覺得只有不說話,才是最真實的語言?梢娬鎸嵲捰袝r不合時宜,所以說真實語也要善巧方便。這里說“說真實語”,還意味著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有修養(yǎng)的人,這樣的人說的話就有攝受力,別人都會相信。這是從義理上來講的。

不兩舌,離兩舌,進而說無諍語。

  什么叫兩舌呢?就是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破壞別人的融洽,做一個攪局者。

  離兩舌,除了不挑撥離間,還要處處撮合別人的好事,做個忠厚仁愛的人。

  對決定的事發(fā)牢騷是屬于諍語。不搬弄是非,不說不利于團結(jié)的話,不說破壞眾生和平的事,不要會上不說,會下亂說。無諍語就是針對面和心不和的人,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惡口,離惡口,進而說柔軟語。

  不惡口,就是不罵人,說話口氣不大,嗓門不粗。就是講說話要有分寸,要有度。

  離惡口,就是不但不罵人,而且說話時能審時度勢,掌握時機。是冷靜的有禮貌的,處處替人著想。

  柔軟語不是拍馬奉承,而是要心平氣和,面容和善。過去形容人說話像春風拂面一樣,柔軟語有時候就是有這個作用。你要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說讓人非常傷心難過的話。要學會寬恕別人。

  以前有個小師父出去化緣來修廟,那是在農(nóng)村里頭,那時候化緣不是說把功德箱往那兒一放,別人就把錢放進去了,人家要看你怎么說的,說得漂不漂亮、精不精彩,來決定給得多還是給得少,就是說完全要取決于能不能把人家說高興,這小師父就開腔說道:出功德呢,出功德呢,出了功德就發(fā)財,一文出了萬文來。別人覺得這小師父說得好聽,心里受用,就紛紛出錢。這小師父又開腔了:功德越出越好看,家中雞下雙黃蛋。這下出錢的人就多了,錢也出得越發(fā)多了。這就是柔軟語。

  這就是說,不惡口的人,心性敏銳,善于洞察別人的情緒變化,心底慈悲善良,總是適時地說好聽的話。

不綺語,離綺語,進而說莊嚴語。

  不綺語就是說不要花言巧語,不說下流話。不說挑逗、調(diào)侃、調(diào)戲性質(zhì)的話。

  離綺語就是要保持不隨性和隨意的心態(tài),說話不總是挑刺,隨時警惕自己不說無意義的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真心的去贊美別人。

  說莊嚴語其實就是要抵制誘惑,減少欲望,從而力爭得到威嚴厚德的修養(yǎng),就是說要成為一位有修養(yǎng)有道德的智者。言語謹慎,出必莊嚴,認真對待別人的話語,不說下流話,不說調(diào)侃話,讓別人一見此人心生敬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