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課、成實宗(一)

  第三十四課 成實宗 (一)

  一 成實論的傳譯

  佛滅后九百年頃,訶梨跋摩造成實論,成是成立,實是真實,成實論就是成立真實之論,謂成立修多羅中 (1) 實義之意。鳩摩羅什 (2) 于姚秦 (3) 弘始年間,譯成此論,其弟子僧等,加以闡揚(yáng)講習(xí),遂成一宗。此宗于六朝時頗盛行,至唐代大乘各宗,燦焉大備后,遂趨于沉寂。然其對于我法二空的觀察,實有其獨(dú)到之處,為小乘學(xué)理中之最開明者。

  二 作我法二空觀

  本宗立二種觀,以明二空:一者,觀五蘊(yùn)之中無人我故,不見有眾生相,是名人空觀。二者,觀五蘊(yùn)諸法,但有假名,并無實體,不見有法相,是名法空觀。人法既空,則世間萬有,悉歸于涅槃寂滅之境,是為小乘中的最勝義。

  三 以二空觀斷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稱為二障。煩惱即見思惑的總稱,行者若見思未破,則障涅槃業(yè),故名煩惱障。所知障謂障于所知之境,或增上之;行者對于世出世法,認(rèn)其為有,執(zhí)之太過,成為法塵,則障菩提智,故名所知障。對治之法:一、以人空觀,破煩惱障,蓋主觀之我既空,則惑業(yè)自不能存在也。二、以法空觀,破所知障,蓋法相既空,則法執(zhí)亦隨之破滅矣。惟俱生我執(zhí) (4),須八 地菩薩方斷,俱生法執(zhí) (5),須成佛方斷,可知此宗雖侈談二空,實未能斷二障,不過智解甚深而已。

  四 八十四法

  本宗對于宇宙萬有,總攝為八十四法,與俱舍論略有出入,茲將其列成略表于左:其中與俱舍同者,則不必再說,與俱舍異者,則注出之,以求簡單。
 

\

  五 色心二法究屬空無

  上列八十四法中,色法比較其他諸法為實在,然而五根五塵四大,都不過是極微 (13) 的結(jié)集。若把這極微的物質(zhì),無限制的加以分析,就可以成空,這是成實論的主張。但若就理說:色法為業(yè)力所生,業(yè)若消滅,色自敗壞;若就科學(xué)說:原子電子,可以化為光與能而消失,這就色法終歸于空的明證。至于心法,不過是思想的遷流,本自不實,謂之為空,原無不可。本宗對于色心斷,不外空無,所以欲在虛幻不實的萬法中,灰心滅智,以求解脫生死,證涅槃果。

  【注釋】

  (1) 修多羅譯義為契經(jīng),然普通以修多羅作大藏的總名,以經(jīng)字作各經(jīng)的別名。契即契合,有二義:一者契理,謂上契諸佛妙理,二者契機(jī),謂下契眾生機(jī)宜。

  (2) 鳩摩羅什譯義為童壽,謂童年而有壽德也,父天竺人,被西域龜茲國王,招為妹婿,遂生什。七歲出家,二十受戒,深通佛法,符堅聞其名,命大將呂光,率兵伐龜茲,意在得什。后堅兵敗,為姚萇所弒,呂光遂據(jù)西涼,光卒,傳到呂隆,時萇亦卒,子姚興嗣位,遂伐龜茲,迎什至長安,奉為國師,大興譯事,佛教因而盛行中國。

  (3) 姚秦亦稱后秦,為姚萇所建,因別于贏秦、符秦、故稱姚秦。

  (4) 執(zhí)五蘊(yùn)假和合身之見聞覺知作用,認(rèn)為此中常有一主宰的人我者,名為我執(zhí)或人執(zhí)。有俱生及分別二種,先天法爾而有者,為俱生我執(zhí),后天由分別力所生者,為分別我執(zhí)。

  (5) 無始時來,薰習(xí)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執(zhí)著者,名俱生法執(zhí)。此種法執(zhí),非由分別而起,乃有生俱來者,故曰俱生法執(zhí)。

  (6) 色、聲、香、味、 觸、五塵,亦名五境。

  (7) 地、水、火、風(fēng)、此四者廣大,能造出一切的色法,故名四大。

  (8) 心的主作用,別于心所有法的伴作用,而稱為心王。心王者:總了別所對之境,心所者,對此所對之境,而起貪嗔等之情也,參看第三十二課二。

  (9) 舊譯曰心數(shù),新譯曰心所,即心所有法的簡稱,系別于心王而言,參看第三十二課二、七十五法表。

  (10) 于俱舍宗四十六心所外,加欣、厭、二心所,又將睡眠,分為睡與眠二心所,共成四十九。

  (11) 即不相應(yīng)行法,因與色法心法俱不相應(yīng),故又名非色非心法,參看第三十二課課文二。

  (12) 即于俱舍之十四相應(yīng)行法中,將命根與同分,合而為一,更加老、死、凡夫法、無作、(亦名無作色,即無表色。)四法,共得十七法。

  (13) 將物質(zhì)分成極少,不能更分,名為極微。

  【習(xí)題】

  (一) 成實論是誰造的?成實二字,作何解釋?

  (二) 何謂「人空觀」「法空觀」?

  (三) 何謂「煩惱障」「所知障」?如何對治?

  (四) 何謂「俱生法執(zhí)」?

  (五) 試以哲理及科學(xué),證明色法終歸于空。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