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般若凈土法門的實修法

  “般若為導(dǎo),凈土為歸”是夏蓮居大士所倡導(dǎo)的凈宗修學(xué)總綱。學(xué)習(xí)解脫成佛竅訣之前首先學(xué)習(xí)一下人身難得、輪回過患。

  人身難得:1、盲龜喻: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像一大汪洋,在大海上有個牛軛,上面有個孔,它在大海上漂浮,沒有片刻停止;而在大海底下,有一只盲龜,每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恰好龜頭鉆進(jìn)牛軛里,佛說得人身比這還難。2、在六道輪回的眾生中,地獄道眾生的數(shù)量好比夜晚的星星,惡鬼道眾生的數(shù)量就是白天的星星;惡鬼道眾生的數(shù)量好比夜晚的星星,畜生道眾生的數(shù)量就是白天的星星;畜生道眾生的數(shù)量好比夜晚的星星,人道眾生的數(shù)量就是白天的星星;人道眾生的數(shù)量好比夜晚的星星,天道眾生的數(shù)量就是白天的星星,所以,我們應(yīng)該常常觀修人身難得。

  輪回過患: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人六道是輪回的眾生,我們要常常觀修輪回之過患。

  輪回的根本就是貪嗔癡三毒煩惱。下面我們學(xué)習(xí)對治三毒煩惱的聞思修解脫成佛的四大竅訣:樂觀無常、苦觀因果、觀法如化、無住生心。

  禪修是聽聞佛法之后的修行,一切實修法都可包括于禪修之中,如果沒有禪修,聽聞佛法就是沒有結(jié)果實的花朵,《大涅槃經(jīng)》說:“不以聞思故得大涅槃,以修集故得大涅槃。”我們末法時代眾生學(xué)佛,只是聽聞,思維佛法的很少,有思維基礎(chǔ)進(jìn)行禪修的就更少,所以證大涅槃的非常希有。

  禪修包括思維修(觀察修)和安住修兩種。觀察修屬于世俗般若,它是凡夫的分別心所能了達(dá)的境界;安住修屬于勝義般若,它是直斷分別心的境界,遠(yuǎn)離分別心的境界。

  思維修就是正思維,它包括樂觀無常、苦觀因果、觀法如化三個基本竅訣,屬于世俗般若,分別以此對治貪、嗔、癡三毒煩惱。

  樂觀無常:當(dāng)我們面對令我們生起貪心的對境時,我們必須了達(dá)這個對境是無常的,以此對治貪心。

  世尊說:“若多修無常,已供養(yǎng)諸佛;若多修無常,得彼佛安慰;若多修無常,得諸佛授記;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加持,猶如眾跡中,大象跡最勝,如是佛教內(nèi),所有修行中,唯一修無常,此乃最殊勝。”

  苦觀因果:當(dāng)我們面對令我們生起嗔心的對境時,我們必須了達(dá)這個對境是因果報應(yīng),前世我們害了別人,今生人家來討債,安忍就是還債,以此對治嗔心。

  觀法如化:我們產(chǎn)生煩惱的原因,以及我們六道輪回的原因,就是我們認(rèn)為一切萬法都是實實在在的有,當(dāng)我們面對令我們生起一切實有執(zhí)著的對境時,我們必須通過聞思正法了達(dá)這個對境是如夢如幻的“假有”,以此對治癡心,其中觀法如化竅訣是世俗般若的最高見解,它包含并可替代樂觀無常、苦觀因果兩個竅訣。

  慧可大師向達(dá)摩祖師求安心竅訣,祖師說:“將心拿來,我給你安!”慧可大師覓心了不可得,祖師說:“我與你安心竟!”慧可大師覓心了不可得,即是觀法如化之密意,觀法如化就是當(dāng)我們現(xiàn)量觀察、體驗自己無明煩惱的心時,才發(fā)現(xiàn)無明煩惱都是幻化,無明煩惱的心本來就是清凈心,無明煩惱心的本性就是清凈心,無明煩惱的心本來不存在,無明煩惱當(dāng)下消融于法界,這就是破無明殼的竅訣。

  我們現(xiàn)量見到了無分別心的本性是清凈心,五毒分別心的本性還是清凈心,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一個,這就是現(xiàn)見心的本性,也就是見性,通過聞思修行,對此生起了堅定不移、牢不可破的定解,就是勝解信。

  無住生心是一部《金剛經(jīng)》的核心,《金剛經(jīng)》開頭就問:“云何應(yīng)住,云何降伏其心。”是問我們平時心應(yīng)該安住在哪兒?有了煩惱怎樣降伏?答案是:“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聽五祖弘忍大師講解《金剛經(jīng)》至此,而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心完全契入佛境界,完全安住在佛境界;“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需要住,因為我們的心本來就是住的,當(dāng)我們觀察自己的心時,就能現(xiàn)量見到本來安住的心,就能自然安住在心的本性之中,這種現(xiàn)見自性的方法就是觀自在。

  無住生心就是安住修,就是《金剛經(jīng)》所說的“善護(hù)念”,就是《心經(jīng)》的觀自在,就是《心經(jīng)》照見五蘊皆空的“照”。

  那么,什么是照呢?照就是觀照、覺照、覺知或靈知,也就是自觀自在。通俗地講,照就是不斷地提醒你的心,讓它時刻保持一種警覺的狀態(tài),明白清楚地覺知你自己身、語、意的行為,它是昏沉和掉舉的反面,是與妄想、執(zhí)著截然不同的始終覺醒的狀態(tài)。

  臨濟(jì)祖師的臨終偈,具體闡述了禪修中“照”的用法。“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南懷瑾先生解釋說:“我們的心念像流水一樣永遠(yuǎn)在流,雜念妄想停不住,怎么辦?雜念妄想不要怕,它像空中的灰塵,只要心靜下來,你知道雜念妄想很多的那個“知”,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的“照”,這個“知”它本身沒有雜念妄想,它猶如虛空無量無邊,這個“知”沒有形相,沒有名稱,叫它佛也可以,叫它道也可以,叫它是“圓覺”也可以,可是一般人都認(rèn)不到。即使你認(rèn)到了,悟了,不要以為就到了就沒事了,吹毛用了急須磨,吹毛是指非常銳利的寶劍,拔下一根毛發(fā)放在劍鋒上,吹一口氣,毛發(fā)就斷了。還要注意修行,我們的心念用過了就要丟,隨時在止中,隨時在定中。”

  《壇經(jīng)》神秀大師所作偈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境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里我們清楚地看到,“時時勤拂拭”與“吹毛用了急須磨”完全是一回事,神秀大師的偈頌與臨濟(jì)祖師的臨終偈如出一轍。

  神秀大師說你的身體像菩提樹一樣,是本來清凈的,你的心靈像明鏡臺一樣也本來潔凈無染,我們要像時時拂拭明鏡,不讓它落上塵埃一樣,時時提醒自己的心,恒常保持覺醒狀態(tài),不讓它被污染。

  有一句古詩:“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rèn)得聲。”是說小姐帶著丫環(huán)小玉以春游的名義去會檀郎,她們在花叢樹林間漫游,小姐不停地喊著小玉的名字,其實她不是真的喊小玉,只是不間斷地提醒檀郎順著聲音找到自己,這時檀郎的心靈境界就是佛的心靈境界,就是見到了檀郎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宗借此告訴我們,觀照時不斷地提醒你的心,讓它時刻保持一種警覺的狀態(tài)。

  “頻呼小玉”,“吹毛用了急須磨”和“時時勤拂拭”,都是告訴我們不斷地提起正念,時刻保持覺醒。

  凈土法門念佛名號,就是讓我們時時提起正念,聲聲喚醒自己。

  無住生心就是安住修,屬于實相般若,就是安住于我們所證悟的境界,它遠(yuǎn)離一切分別取舍,所以,不分世俗諦與勝義諦,《圓覺經(jīng)》云:“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輪轉(zhuǎn),若免輪回?zé)o有是處。”寧瑪派全知榮素班智達(dá)說:“實相中沒有取與舍”;月稱論師將入根本慧定中分開二諦的做法破斥為邪道。

  安住修就是安住于佛境界與菩薩入定境界,就是安住于自性境界,安住于此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祖師禪和密宗大圓滿的“卻且”、“脫嘎” 就是安住于此境界,具有恒常安住于此的能力就是究竟成佛。

  寧瑪派俱德大堪布索達(dá)吉上師說: “‘應(yīng)無所住’表述最甚深的無緣大空性法,‘而生其心’表述光明無為法;以密宗大圓滿角度言,‘應(yīng)無所住’是指本來清凈,‘而生其心’是指任運自成;從共同顯宗的角度理解,‘應(yīng)無所住’是世尊第二轉(zhuǎn)法輪的密意,‘而生其心’是第三轉(zhuǎn)法輪的密意”。

  安住修的關(guān)鍵是通過聞思修行,對心的本性,也就是心性生起堅定不移、牢不可破的定解,就是勝解信,然后悟后起修。

  《大集經(jīng)》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 夏蓮居大士《凈修捷要》說“無量光壽。是我本覺……托彼依正。顯我自心。” 夏蓮居大士為我們開示的念佛竅訣,是三字真?zhèn)?ldquo;老實念”,就是“專念現(xiàn)前一句,只要字句分明”。老老實實地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無住生心;“專念現(xiàn)前一句”就是無所住,“只要字句分明”就是而生其心,“專念現(xiàn)前一句,只要字句分明”,就是無住生心。

  徹悟大師也說:“當(dāng)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dāng)念佛時,須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觀。一念中止觀具足,非別有止觀。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觀即慧因,慧即觀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凈業(yè)必?zé)o不成。能如此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萬億人,如是修,皆是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世俗般若和勝義般若是般若修學(xu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龍樹菩薩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

  觀察修和安住修是禪修相輔相承的兩種方法,觀察修是通過樂觀無常、苦觀因果、觀法如化消除邪見,消除煩惱,生起正見,直至生起究竟正見——見性,安住修是安住于正見之中。沒有觀察修,就不能消除煩惱,生起正見,安住修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觀察修是安住修的基礎(chǔ)。

  現(xiàn)在修凈土宗、禪宗、密宗大圓滿往往不能得力的原因就是沒有通過觀察修生起勝解信,就直截念佛、參禪、修大圓滿;沒有安住修,只有觀察修就不能遠(yuǎn)離分別意識,契入實相般若。

  開始禪修要觀察修與安住修輪番交替進(jìn)行,并且以觀察修為主,安住修為輔;逐漸加大安住修的時間,最后以安住修為主;可以說觀察修是前行,安住修是正行。

  末法時代,我們無論修學(xué)哪個法門,無論凈土宗、禪宗、還是密宗大圓滿,開始都要以觀察修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消除煩惱,當(dāng)下解脫,消除對萬法實有的執(zhí)著,才能對究竟圓滿的正見,生起堅定不移,永不退轉(zhuǎn)的信心——勝解信。

  凈土法門是特別法門,舉體皆是實相般若,依此法門觀察修與安住修無二,世俗般若與勝義般若無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