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論凈土宗要
(摘自《印光法師增廣文鈔卷一 與徐福賢女士書》)
一、總說
佛法者,一切眾生即心本具之法也。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六凡(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皆當遵行。在家出家,俱能受持。在家人但當篤修凈業(yè),專持佛號。果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自然現(xiàn)生親證念佛三昧,臨終往生上品?v未能親證三昧,亦得以高預海會,長侍彌陀。由是親證無生,復本心性,無邊教海,皆悉了知。如寶鏡當臺,萬象俱現(xiàn)。然后承佛慈力,及己愿輪,不違安養(yǎng),回入娑婆,以種種方便,度脫眾生。俾一切有情,同登蓮邦,悉證無生,庶不負一番決烈修持之心。此可謂火里蓮花、人中丈夫矣。
二、信愿行
凡修凈業(yè),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而凈土法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之苦,苦不堪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娑婆之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陰,與蔭同,蓋覆也。五陰熾盛者,謂眾生于色受想行識五陰之中,起惑造業(yè),如火熾然,不能止息也。此一屬招苦之因,前七乃所招苦果。娑婆之苦,雖多逾恒沙,此八苦攝無不盡。諸苦既經身歷,不煩備釋)。極樂之樂,約根身(正報),則蓮花化生,長生不死。體稟男質,絕無女形。不聞惡道之名,況有其實。約器界(依報),則黃金為地,七寶為池,行樹參天,樓閣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而諸凡用度,皆是化現(xiàn),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而彌陀導師,相好光明,無量無邊,一睹慈容,即證法忍。況復觀音勢至,清凈海會,各舒凈光,同宣妙音。故雖具縛凡夫,通身業(yè)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攝受。一得往生,則煩惱惡業(yè),徹底消滅;功德智慧,究竟現(xiàn)前。能如是信,可謂真信。
欲詳知者,當熟讀《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此名“凈土三經”,專談凈土緣起事理。其余諸大乘經,咸皆帶說凈土。而《華嚴經》,乃如來初成正覺,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末后,善財遍參知識,于證齊諸佛之后,普賢菩薩為說十大愿王,普令善財及與華藏海眾,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諸大菩薩,亦發(fā)愿求生凈土,彌陀授記,可迅速圓滿佛果;凡夫之輩,即使明心見性,若有絲毫惑業(yè)未斷,則不能了生脫死,臨終依舊被業(yè)力所牽,輪回六道,償還宿債。是故歷代禪門祖師,皆以凈土為歸;騿:徹悟人還須往生凈土否?蕅益大師答曰:“普賢愿王,導歸極樂;初地至十地,皆云‘不離念佛’!垛桨l(fā)愿》:‘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百丈清規(guī)》:‘課誦、送亡等事,無不指歸凈土’。故天如云:‘若果悟道,凈土之生,萬牛莫挽。’蓮池大師云:‘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是知凡言不必生凈土者,皆是增上慢人,非真入菩薩位者也。”——編者加) 。而《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地獄相現(xiàn),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稱念佛名,未滿十聲,即見化佛授手,接引往生!洞蠹洝吩:“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謂“余門學道,似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于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
若欲研究,《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妙極確極?v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諦信受!《無量壽經》,有隋慧遠法師疏,訓文釋義,最為明晰。《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fā)揮。至于上品上生章后,發(fā)揮專雜二修優(yōu)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xiàn)身,令其捨此凈土,修余法門,亦不稍移其志?芍^凈業(yè)行者之指南針也。若夫臺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然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
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見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斷斷不可以己凡情不測,稍生絲毫疑念,方可謂真信矣。
既生信已,必須發(fā)愿。愿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愿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xiāng)。若其未生凈土以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使來生轉女為男,童真出家,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亦當視作紆曲修途,了無一念希望之心。唯欲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了生脫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證無生;匾暼颂焱醯燃俺黾覟樯,不知凈土,而修余法門,歷劫辛勤、莫由解脫者,如螢火之與杲日,蟻垤之與泰山矣。可勝悲哉,可勝悼哉!以故修凈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愿,(若無真心切愿)便與彌陀誓愿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yè);既造惡業(yè),難逃惡報。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殺人。不善用心者,其過如是。故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庶凈土全益,通身受用矣。
既有真信切愿,必須志心執(zhí)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圣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xiàn),則于現(xiàn)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待至臨終,生上上品?芍^極修持之能事也已。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凈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凈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fā)菩提心,誓愿成佛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念佛雖一切時,一切處,皆無妨礙。然須常存敬畏,必須視佛像一如活佛,視佛經祖語,一如佛祖對己說法一樣,不敢稍存疑慢。雖孝子之讀遺囑,忠臣之奉敕旨,當不過是。至于平時念佛,聲默隨意。若睡臥、大小便、澡身、濯足等,及經過臭穢不潔之地,俱宜默念,不可出聲。出聲便為不恭,默念則功德一樣。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yè),增一分;;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yè),增十分福慧。若或了無恭敬,則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矣。今之在家讀佛經者,皆犯此病。故于有緣者前,每諄諄言之。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了了分明。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于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菩薩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三、凈土要典
《凈土十要》,乃蕅益大師以金剛眼,于闡揚凈土諸書中,選其契理契機,至極無加者。第一彌陀要解,乃大師自注。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唯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至于后之九種,莫不理圓詞妙,深契時機。雖未必一一全能了然,然一經翻閱,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質而成仙體矣(此是譬喻法門之妙,不可錯會謂令成仙)。
《凈土圣賢錄》,歷載彌陀因中行愿,果上功德。及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馬鳴、龍樹諸大菩薩自行化他之事。次及遠公,智者,暨清初諸大祖師善知識往生事跡。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婦女惡人,畜生,念佛往生之事。又復採其言論之切要者,并錄傳中,俾閱者取法有地,致疑無由。以古為師,力修凈業(yè)。較參叩知識,更加真切矣。
《龍舒凈土文》,斷疑起信,修持法門,分門別類,縷析條陳。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從此以入手。
此上三種,及《無量壽經疏》、《觀經四帖疏》,共五種,前已為福嚴師說,令請而郵寄,不知已請得否?若無,當寄回音,即為郵寄。有此諸書,凈土眾義,可以備知。縱不遍閱群經,有何所欠。倘不知凈土法門,縱令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欲了生死,尚不知經幾大劫,方能滿其所愿。阿伽陀藥(梵語阿伽陀,此云普治,普治一切諸病也),萬病總治。此而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修,及修而不專心致志,更為可痛惜也已矣!
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凈土,
花開見佛,圓滿佛果,普度眾生,迅速成佛!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 上一篇:凈土境觀要門
- 下一篇:智者大師:佛說阿彌陀經義記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