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的勝義菩提心與意樂菩提心
慈法法師
菩提眼小組整理
錄音記錄:常馨
2010年11月12日下午,建設(shè)辦、恒陽庵住眾和來訪居士云集,準(zhǔn)備聽師父開示。時杭州、上海兩地居士在道場正在進行正行功課六時修法念佛共修和般舟的實踐,初步體驗了念佛的喜樂、往生之意樂。杭州居士明敬對凈土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請法。
內(nèi)容有意樂菩提心與勝義諦菩提心的修持,要門與弘愿門的區(qū)別,隨意三昧五步格式觀察自性的細(xì)膩指導(dǎo)。時師父開示時很投入,聽眾隨聲入觀,人雖然多卻十分安靜,大快人心。講完后,大家感到精辟、實用,對凈土的實踐馬上就可以啟用與吃佛果的實踐。對觀察自性五步格式,有居士觸動很大,感到自己的所有感情被剝離了。正面面對人生,覺悟人生。明敬感到平時熏習(xí)師父講經(jīng)后心智打開了,細(xì)膩實踐吃佛果是當(dāng)下必行之要務(wù),解決自己當(dāng)下的問題,乃至于報眾生諸佛和師父之厚德,就不至于讓教言落于言辭;貋砼c眾共修,分享,實用,到位,深得法益。
——明敬記
居士:廣福寺六時修法,包括正行功課,穿插進去,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作意是很重要的,作意喜樂然后就能喜樂相續(xù),以前我也是羨慕那種功夫啊,但是前提沒有一個圓滿的緣起,開始沒有圓滿,后來還是有苦的東西,現(xiàn)在覺得這個作意是很重要的。
師父:對,它這個兩種菩提心中呢,一個勝義諦菩提心,一個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我們在凡夫心智中去生起的一種菩提道業(yè),這種菩提道業(yè)呢,雖然不是了義,但它是最尊勝用,就是它最難得的作用,為什么這么說呢?它是針對凡夫的惡業(yè)與迷失,于凡夫的作業(yè)與迷失所折射出來的一種最尊勝的行為,最尊貴的行為。我們以前的作意都是習(xí)氣,向往啊、愛樂啊都是習(xí)氣,不管是貪嗔癡慢疑,不管是財色名食睡,你向往的是那個,那個叫卑劣迷失性,無明無奈,很多傷害的東西,就在那里面產(chǎn)生了,我們怎么有一個正行呢?跟這個就有關(guān)系了,作意很重要,作意很尊貴,如是遵行這個意樂菩提道業(yè),那我們就會在世俗中做尊貴行者,它很尊貴很難得,這個就會給我們世俗的意業(yè)中帶來樂的東西,這個樂呢就是圣法財樂。同樣是世俗意業(yè),世俗意業(yè)在這里邊產(chǎn)生了一個圣行。那么對勝義諦菩提心,我們碰撞的機會、步入的機會就很多了。說這是個基礎(chǔ)也不合適,但它畢竟是一個很重要的智慧行。一般的要作這種意樂,它一定要有作意,作意它一定要有毗婆舍那的修持,就是需要有一個正觀、諦觀、內(nèi)觀。沒有內(nèi)觀你是作不來的。所以隨著對究竟意樂的審視,就會有一個諦觀的善巧,諦觀,毗婆舍那是很有力量的一個修持,就是觀慧。觀慧成就了,就成觀慧智,就有智了,它就產(chǎn)生了力量了。這個沒有問題。
我們?nèi)粘?a href="/remen/shengh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活中的修持,隨時隨地,就像那五個步驟一樣,它隨時都可以運用的。你把它格式化,步驟化,每個格式一清晰,人就從這個格式中解放自己了。格式填滿一個解放一個,填滿一個解放一個,填滿一個解放一個。就像我們做磚一樣,做出來一個磚成形了,一燒制就可以用了,一燒制就可以用了。用上你就不再操那個心了。就起作用了,就可以支撐了。我們把這五個格式做得很清晰了,那就性在起作用了,起什么作用呢?對,你觀察就知道了,因為你會歸結(jié)到這個地方,這個因緣上來。
所以說意樂菩提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修持,這是文殊菩薩,圣文殊的一個特定的來接引世俗眾生歸入究竟菩提的一個善巧,稱為意樂菩提心善巧。這個意樂讓我們的意念休息下來,在本凈的相續(xù)中產(chǎn)生作用,它會產(chǎn)生作用的。這個作用呢,輕快,明亮,威德都是會產(chǎn)生出來的,遠(yuǎn)離這種世間的煩惱、蒙昧等等。
像這個勝義諦菩提心的修持呢,在凈土法門中就是隨順了。我們造作是十分困難的,想入勝義諦。所以佛陀就悲觀世間,為我們設(shè)立了方法,用聞名具足的一個方法。佛告阿逸多,諸有眾生,聞無量壽佛名,是為具足無上大利。就是你聞名就具足,具足什么呢?無上大利!以聞名安心,實際就是聞名隨順的意思,隨順?biāo)@個言教方便,那么就有信順二法,信順二忍是如來的種智,道種智。種智我們就說下的那個種子,如來種性的種子。無生法忍是他親證之果,但是信順二忍是他的種智,所以一切菩薩若有信順二忍方便,皆入如來種性。阿彌陀佛就觀察到無量世界的眾生呢,信順二法呢,我們往往好行乖戾,背叛心強,對抗心強,邊見所設(shè)立的眾生他是沒法信順的,怎么辦呢?阿彌陀佛就發(fā)了這樣一個誓愿:設(shè)我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無量國土眾生聞我名號故,即獲二種忍。他所有的愿望是修補你的不足,就是你凡夫做不到的地方,我全部給你修補掉,你力所能及的地方我就不管了,你只要力所不能及,我全部給你修補。
很多人說念佛是個總持法門,大家不會相信的,他方眾生聞我名號,即得總持法門。就是你會成就總持的修持和善巧,他就給你全部修補了。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聽到 “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就具足了信順的福德因緣,就具足這樣的慧,;。那我們再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就具足無上的功德了。這個功德是什么呢?就是隨順。再隨順照十方國也好,隨順名言也好,隨順這種心智也好,隨文入觀也好,都有機會。皆被阿彌陀佛大愿業(yè)力所載負(fù),皆以阿彌陀佛的大愿業(yè)力為增上緣,入佛智愿海故,眾罪消滅,善根增長,佛力住持故,皆得不退轉(zhuǎn),這都是信順二法得來的利益。所以凈土法門呢,它不是悟后起修,它不是大開圓解起修,它也不是三密相應(yīng)起修,它叫你信順起修,這是最特定最特定的。信順誰給你的?阿彌陀佛給你的,他是給你機會,給你引發(fā)這種勝功德因緣。所以在彌陀教言中有甚深的密意,他的誓愿就是密意,你能信順就能得到利益,這是不可思議的。很多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你不聽彌陀言呢,你就吃大虧了!你信順的種子得不到。信順的種子,它是十分特定十分特定的。
所以說諸佛如來以無量的悲心善巧,令我等入信順二法。信順二法,修持是很困難的,要通過資糧、加行、見道的修證是個很漫長的時節(jié)因緣,那阿彌陀佛就通過他兆劫以來修持的威德,平等地回施給每一個有緣聽聞彌陀名號愿望的眾生,因為聽聞故,而得到這種種性的成熟與聞名的具足,使我們有勝義諦菩提心的勝緣。
你看《無量壽經(jīng)》它這樣講:佛告阿難,凡有三輩眾生往生彼國,皆以發(fā)無上菩提心,一向?qū)D顭o量壽佛名為修法。這三類,不是凈土的正行者,這是三類(對)凈土的有疑慮的行者。正行者是什么呢?“佛告阿難,十方無量無邊如恒河沙數(shù)諸佛皆共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這是他的正行者,這是他的教法正行,這稱為弘愿正行,下面三輩九品之類的都不是正行,是要門。這要門是啥呢?定散二法,是散善、定善二法來導(dǎo)引世俗有疑慮眾生來修持的,它以本土導(dǎo)師為導(dǎo)師,它不是以彌陀為導(dǎo)師。若以彌陀為本師,南無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若以這樣的一個教法因緣,遵照這個世尊的教法了,那么你就聞?wù)f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名號即得不退轉(zhuǎn)。這是正行者。
居士:正行就這么簡單。
師父:弘愿步入啊,隨順弘愿而步入。這個地方呢一定要知道正行,弘愿與要門的區(qū)別在哪兒呢?就在這一個地方。依經(jīng)而觀產(chǎn)生的事實的力量。佛告阿難,無量壽佛的不可思議威神功德,實際是讓我們確認(rèn)這個弘愿。
善導(dǎo)大師他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地方。他把凈土的綱宗給列開了。說此土彼土二位世尊各有其表。善導(dǎo)大師他講的什么呢?此遣彼迎何以不去?這是他的信順功德,他在這個信順建立了種智,他就休息了,愿意去就行了。無量壽佛就不這樣教導(dǎo)我們了,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結(jié)束了。你不夠,“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彼皇钦f開除你,后邊的人不接受,他會謗法,沒問題的,我消除你的謗法罪。我以甚深功德不舍一切眾生之威名,攝化一切眾生,消除謗法罪。因為呢?任何一個甚深的教法中謗法者是最多的,凈土的謗法是最多的,謗彌陀的人是最多的。聞名即得利益啊?(謗法)開始了,因為彌陀甚深功德名號填補了一切眾生之虛妄心智,把你的心智填滿了,平實了。但我們就開始誹謗了。誹謗他,他不是說你誹謗我,他說我消除你的誹謗罪。所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他這個威德是不可思議的。還有后邊的人呢就這樣解釋,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干什么呢?你誹謗正法就不得往生!薄@實在是不了解佛的密意與功德。佛的密意攝護這些誹謗者,不令其墮落,令其生起信心。未謗的人不讓你再謗了,已謗的人令你不墮地獄,不墮惡道,這是真正的無盡的悲心。實際他后面說的,像善導(dǎo)大師講的,“謗者還攝令還”,就是我攝受你,還令你往生,這是他的真正愿望。要不然就不是彌陀了,是記仇的人,對不對?“你誹謗我,我記你的仇,你不能生了,我給你圈了號了,打了圈了,你不能來我國了”,那這不是彌陀。彌陀是你罵我我也讓你來生我的國土,這又違背了世俗,違背世俗教言了,這是不行的。這個“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這樣一個甚深的,對三類有情的一個攝護,對謗者,未謗者,不謗者。不謗者即得滿足利益,已謗者即得消除罪惡,未謗者不令生謗。
這個教法就是不可思議。所以說凈土十分特定十分特定!佛告阿逸多說,此法門甚深難以傳播。為什么呢?他講了九個難,就是這個法是十分難宣化的,菩薩、聲聞要宣化這個法則,若不隨順佛智故,不隨順佛的愿力,不隨順佛威神,菩薩、聲聞宣化這個法則就像盲人宣布有眼睛(的人看到)的事是一樣的。他生來就是盲人,他說有眼睛的人看到什么看什么,他這樣講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說這個法門一定是依著佛愿,依著佛威神,依著佛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才能宣化的,一定要摒除一切九界眾生的所有的習(xí)染與修證,所有的習(xí)染!包括菩薩、聲聞的正行量全部都不要。這個地方是最威猛、最不可思議的。所以要有大威德善巧才能布施這個法則。一般的我們對善法,對聲聞法,對菩薩法,我們就敬仰得高不可及、高不可攀,況且諸佛究竟了義之教,甚深功德藏呢?!往往我們感覺更難跨越了,怎么辦呢?他把九界并入,九界全部并入到極樂世界。“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俱來我剎”。他十方眾生是什么呢?不管你是多大的菩薩,上至等覺、妙覺,下至凡愚有情,乃至蜎飛蠕動,依我名號威德故,依我愿力甚深功德故,依我神通無礙故,咸得往生。只要有一個所依(這是所依境),就是全部都能往生。于未來世,此法門當(dāng)度脫無量無邊于別法無善巧者。你與其他佛法已經(jīng)沒有辦法了,你實在是碰不到,全部給你接收完了,上至等覺、妙覺菩薩,下至凡愚有情,乃至蜎飛蠕動。我們有情世間最弱的就是蜎飛蠕動,就是十分小十分小的生命了,他們因為這樣的因緣同樣可以擺脫無始以來的輪回糾纏,出離生死苦海,到智慧究竟之彼岸,所以皆依佛力住持故,佛愿攝持故,成就清凈法身,依隨順而成就。我們一般的人,很多人遇到凈土,突然會有一個變化,他不知道,他認(rèn)為哎呀怎么樣了,實際跟自己沒關(guān)系,不斷受到一個加持的傳承的利益,甚深的住世的一個成就。
像凈土為什么凡夫做八地事呢?般舟也是凡夫做八地事,這是在其他法門是絕難思議的,你永遠(yuǎn)思議不到的東西。(居士:沒法理解,理解不了。)如此阿毗跋致甚深功德,依彌陀愿力故,名號故,令聽聞眾生聞即解脫。這在他方世界,法身大士的耳中是可以聽到的,在五濁惡世中(若)不是無量劫以來多世供養(yǎng)諸佛,發(fā)甚深菩提愿望,是沒有機會的。那你說蜎飛蠕動呢?對,乃至于濁惡有情蜎飛蠕動無始以來的善根都會激活,全部給它激活了。這是彌陀甚深不可思議的愿力成就,是他的十二光明所照,無對光、炎王光,不思議光、超日月光、歡喜光等等,干什么呢?令一切眾生所有心結(jié)一時摒開,心結(jié)一時給你解開了,他不是逐個解的,是一時頓解,所以稱為無對,炎王、智慧、歡喜等等。
在現(xiàn)在的學(xué)佛的人的心目中呢,我們一般都用可思議的接受來接受一個法則,佛說你放一放,因為你九界眾生呢,菩薩、聲聞都沒法思考,你能思考嗎?你說我怕這里邊有問題咋辦呢?他說你隨順剎那即可出來,你隨順一剎那。我一般是說你念一聲(佛),你一天用一聲這樣相應(yīng)的佛號就可以了,你體驗過一次不再管你了,后面你再愿意體驗不愿意體驗都沒問題,那你沒法拒絕它的甚深的勾召力,就是它的功德力。
現(xiàn)在很多人學(xué)習(xí)凈土為什么深入不下去呢?就在這個徹底的隨順,這個“南無”,你就是沒用過功夫,在自己的辨識上去用功夫。你的辨識能像等覺、妙覺菩薩嗎?像聲聞一樣嗎?你做不到,你還以你的這種辨識心去分析阿彌陀佛的甚深廣大圓滿究竟的功德,你就沒法碰觸,所以多不得利益。大部分修持,你的功夫怎么樣,你持戒怎么,你修行怎么樣——這話都很好,但是跟凈土法門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凈土即是,即是凈土,它不離當(dāng)念,離開當(dāng)念就不是凈土了。所以它這個教法呢,大家基本上都會落在要門上!鞍㈦y,其上輩往生者,舍家棄欲,行作沙門,發(fā)無上菩提心,一向?qū)D顭o量壽佛名,稱為上輩往生!边@已經(jīng)不是凈土了,這是修行向往凈土者。所以說凈土法門甚深不可思議,它是囑累給阿逸多這樣的菩薩的,說多有補處菩薩能受此法門之委托,就是一生必定成就的人,這個法門才能囑托給他,囑累給他,要不然不行的,他會有畏懼的。即下就與諸佛甚深功德融為一體,無所對待,不能接受,就是傳播這個東西不能接受。
所以佛在這個經(jīng)典上就反復(fù)囑累阿逸多,說“阿逸多,我滅度之后,汝當(dāng)守護此法門,勿使泯滅,做一切眾生之大安,予一切眾生以究竟真實之利,令無量眾生因此法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諸佛所見,如是諸佛所證!边@個法門真是(不可思議)。所以世尊對阿逸多說:“阿逸多啊,設(shè)這個世界充滿了劫火在焚燒,我們也要沖破這個劫火去聞這個法。為什么呢?難聞!他方世界有無量菩薩欲聞此法而不能聽聞,此界因未聞此法故,一億菩薩退轉(zhuǎn)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佛說它這個劫,這個劫數(shù)所造成的,就有一億大菩薩——不是八地以上的,是八地以下的菩薩,已經(jīng)都是登地以上的菩薩了——因為沒有聞到凈土這樣一個甚深不可思議不退轉(zhuǎn)的教法,退轉(zhuǎn)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轉(zhuǎn)了。因為未登八地,無用功善巧沒有現(xiàn)前之前,他都會退轉(zhuǎn)的,不管你怎么修,再大的自在力、神通力、三昧力、方便力,都不行的。
佛為了確認(rèn)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世尊這一次施教有多少眾生能往生極樂世界呢?說我們這個世界有六十億菩薩當(dāng)生彼國,六十億,其他的菩薩、聲聞、眾生就不可數(shù)了。說的是菩薩,大菩薩之類的有六十億之多。很多人說,“我很了不起啊,我很有修行,我很大的本事”,沒問題,六十億菩薩當(dāng)生彼國。有一億菩薩因不聞這個法而退轉(zhuǎn)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什么?我們現(xiàn)在人一修證就有慢心、卑心、狂心,就有染著,《心材經(jīng)》為什么我要提倡呢,就是因為人們不于究竟道業(yè)徹底成就之剎那,他都有慢心,聲聞有聲聞嗔的,菩薩有菩薩嗔的,這個東西就會使他退轉(zhuǎn)。
所以說我們能接觸到這個教法,若是去信順實踐,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此人呢與觀音、勢至等,此人當(dāng)不久坐道場,轉(zhuǎn)妙法輪,度脫眾生,這是真實不虛的。這個不久就是舍報之后,或者說舍報之前,舍報之前有方便,舍報之后亦有方便。一定是這樣。觀經(jīng)講,此人是人中妙好之人啊,如是甚深功德行持隨順者,入諸佛如來不可思議境界。這個是一定的,入諸佛如來甚深不可思議境界。所以我們在讀《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這叫境中境,法身大士所步入的諸佛如來甚深境界中,你可以去體會。你只要安心了,你以凈土安心了,這時候你再一讀,都是你的國土,都是你的思想意識境界。八十一品華嚴(yán)經(jīng)你去讀,每一品它所宣化的東西都是一如的。
凈土甚深難得難聞,所以說是諸佛度脫眾生的極大善巧之真實所顯。它不是一個佛,它是十方諸佛所共宣之法。《阿彌陀經(jīng)》的梵文本的名字叫什么呢?《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稱贊凈土,稱贊一切諸佛凈土,諸佛攝受經(jīng)。這是十方一切諸佛攝受眾生成就無上菩提的唯一方便集中表現(xiàn)的一個殊勝摩尼教化。什么是摩尼教化?出生一切功德的教化。這是不可思議的。它就像一個摩尼寶一樣,所有眾生的愿望它都能滿足,所以它稱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一切諸佛攝受法門,他不是說阿彌陀佛攝受我們,實際上不是,以阿彌陀佛代宣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如來出世本懷、度生方便,假阿彌陀佛這樣一個緣來表達一切諸佛出世之正因,甚深不可思議。所以,若有眾生信順此法,那是無上大利、無上功德與善巧。不信那你就修去,沒問題,愛修啥修啥,修法很多,做法也很多,但是類比起來此為殊勝方便,因為佛愿住持,佛力住持故,令一切信順眾生皆入不退轉(zhuǎn)殊勝功德,阿毗跋致,一生即得不退。
這是十分不易遇到的一個教法。遇法師,遇善知識,欲聞此法,而難以宣化,沒法宣化。實際你宣化這個東西干啥呢?它跟我不相干、不相及,就是我講這個東西跟我心里一點都不相干,我滿腦子世俗,對不對?我想法都是我要修證個什么,我要成個什么,我要有神通、三昧怎么怎么的,實際它都不相干,都不相干。但是你要是信順佛陀的愿望的加持,在究竟法義上作以抉擇的時候,你不能不這樣宣化。不這樣你就遮佛慈悲,破滅佛的正教言。
居士:師父,我有過這種狀態(tài),我們這種思考方式,也就是習(xí)氣嘛,就是習(xí)慣了這種思考,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一個東西,然后呢,正好缺的就是信順這種東西。
師父:多做這樣的觀察,我坐在凳子上,我是理解它,還是被它托負(fù)?我站在地球上,我是被它托負(fù),還是要理解它?你就問自己,你(就是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xí)慣了你也可以,比如我在呼吸,我是要理解空氣,我還是要呼吸空氣?你就從你一切時處這樣觀察,吃飯時,你是要理解這個飯食還是要食用它?你就從你一切時處來觀察,觀察來觀察去,你沒有理解的愿望,你只有運用的愿望。你可以觀察去。
我們所謂的習(xí)慣呢,所謂的理解呢,實際是一種妄想的需要,并不是真正自身的需要。(居士:哎,對,就觀察自己真正的需要。)你觀察你的真正的需要了,你一定會隨順佛愿。(居士:暫時不隨順,其實只是一個妄想、一個習(xí)氣而已。)因為你時時刻刻都在隨順,只是說你強制著自己不隨順。強制,我們在強制自己,強制。就像一葉障目一樣的,你說我就這樣!我就這樣!我就這樣!對不對?這個地方,要是用過功夫,就很容易看得到的。信順是人的天性。趣善的一個最好的因緣就是隨順。(居士:休息。)十大愿王中就有恒順眾生,恒順特別重要,眾生我都能恒順,諸佛如來的教法為什么不能隨順呢?
居士:您看前一些年吧,就是流行怎么怎么不能往生那種負(fù)面的那種東西,其實也很好弄的,它就是一個作意堅固,那就觀察一下作意。
師父:說不能往生是自身的需要。
居士:自身的需要?
師父:好比說,他說你不能往生,是他自身的需要。你心里需要別人往生,還是需要不需要大家往生呢?要觀察自身,一定要觀察自身的需要!不要聽別人說什么,你自己看你自身需要什么,真正的需要什么,不要模糊,不要似是而非,真正地細(xì)觀、審觀。
你看在佛的很多教言呢,好比有的人說我要舍戒,我不做比丘了。佛說不成立。別人說這個人舍戒了,佛說不成立,為什么呢?他煩惱說,妄想說,迷失說,嗔恨說,被別人激怒了他這樣說——不算話。有比丘尼,大家都說她舍戒了,去問律師去了,律師說你當(dāng)時怎么說的?“她故意惹惱我!”他說“你回去吧,你是比丘尼,沒問題!睘槭裁茨?她是憤怒了,不成立。
我們要細(xì)細(xì)的思維啊,我們很少認(rèn)認(rèn)真真地去思維自己的心理需要,很少!大部分是被情緒,被激勵,被鼓噪,被某種因緣所誘惑而造成的一種非心理實際情況的一種狀態(tài),實際是失心狀態(tài),這就是我們的無明業(yè)力、煩惱業(yè)力。我們大部分狀態(tài)是那樣子,就是迷失狀態(tài),不能自知自了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心一思維,你根本沒有什么我要理解這個,理解那個,根本都沒有。(居士:不需要。)我們都可以觀察。
很多人看電腦,我問了很多孩子,我說你累不累呢?他說下來累,在那上邊的時候不累,手腳都冰涼了,感覺在上邊不累,下來累,感覺下回再也不看了,但是呢,一看到熒光屏又點擊上了,為什么呢?習(xí)慣!他明知道這個東西會把他搞得筋疲力盡,他還是要去。他們抽毒的人,第一次抽會惡心,吐,哎,就這個東西吸引他了,他下次說我看這次吐不吐,那就好的多了,再就上癮了。并不是他真正需要,多是好奇、習(xí)慣、推動、鼓噪、迷失,帶來的一種作為,但真正反思到我們內(nèi)心究竟的意樂,沒有一個人這樣做的。
居士:嗯,還是要真正地去思維,真正的思維自己的需要
師父:這特別的重要,所以說正思維是極大的一個寶庫,正思維就是諸佛如來藏與凡夫的阿賴耶識的一個切面,正思維就可以步入凈識,如來藏,這個就可以變成流轉(zhuǎn)的識心、迷失的識心。正思維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它組合起來,表達出來,它倆是不對立的,但我們很少正思維。
居士:對,對,還是要培養(yǎng)。
師父:對,第一個概念,我們一切言行舉止皆是業(yè)習(xí)!一定把這個業(yè)習(xí)給它定位,你再去觀察它,特別重要。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皆是業(yè),皆是罪——你最少是業(yè),后面才是罪。一定是個習(xí)慣,一定把它定位了;定位了,給它起一個名,它是什么樣的業(yè)呢?然后再把它名言,名言無得失,只是個名字,無善惡,無來去,此性彰顯。所以你觀察觀察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個共性,那你就解放了。說此性無作無為,無色無名,何以作為呢?你自己就審視自己,我的心,我應(yīng)該怎么用心了,這時候你的心開始當(dāng)家了,當(dāng)什么家呢?你心平擺在那個地方,你想干什么你知道,我的心在起作用,心在起作用,意在起作用——不是你的心,共用的心在起作用,共識心在起作用,法界心在起作用,如來藏心在起作用。你慢慢就會真正體會到諸佛如來證得法性之周遍的真實了。我們不犯于某一業(yè),某一點的……,哎呀,這個好事我做了,那個壞事我拒絕,不是,一切事皆是正覺之善巧,一切因緣皆是阿耨多羅三耨三菩提之資糧,那你當(dāng)下就此心安穩(wěn)了,我也不去攀緣了,也不去拒緣了,正面面對人生,覺悟人生,圓滿人生。那我們就可以修行了,做一個真正的修持者,所以念佛者他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
但是你要是這個格式第一步解決不好,你后面的正思維十分難以形成。因為啥?你從一個舉心動念,兩個舉心動念,一個事情,兩個事情,一個口語,兩個口語,你觀察到自己的業(yè)習(xí),業(yè)習(xí)的名字,名字呢?zé)o來去,無染凈,觀察它的共性,不斷地觀察共性,共性,共性,共性……這樣萬事萬物的共性你突然認(rèn)知到了,大地山河皆是法王身,你知道這個法身了,法身清凈,法身平等,無處不在,無處不顯,那你這時候用心你應(yīng)該知道是什么心了,說一舉心就是法界全體,一妄皆妄,一真皆真,這時候回到法界的源頭了,源頭。這時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唯識心,什么叫一切唯心造,你能找這個源頭了,你做得主人了,什么主人呢?不是上帝,也不是奴隸,是什么呢?是主人了,你有自由的權(quán)利。這個事我可以做,我可以思維,這個事我可以不思維,我可以去舍棄,也可以去做。他是完全自主的,他面對自己的順緣逆緣,他就會贊美它,此法性所顯,此因果所彰,你會贊嘆它。別人打你一下,你也會感覺,善哉,不可思議!
有一個金山活佛的故事,有一次,有一位老居士病倒了,是一位女居士,癱在床上,癱瘓,他就去看她,他抓著她的手,哎呀,老同參,這個那個,說了很多,她兒子就站在那里氣呼呼的,說這個和尚不要臉,這個老和尚不要臉,這個不要臉的和尚,怎么怎么地,把馬桶就準(zhǔn)備好了,金山活佛說完了,馬桶一扣就扣到金山活佛腦袋上,金山活佛就沒有摘掉,就扛著走了一街,別人看了就說:你看這個和尚。他說:“甘露啊,甘露灌頂,甘露灌頂!”他那真是大徹大悟,悟到什么地方呢?就悟到那個地方了,糞桶澆頭,甘露灌頂了。他頂了一條街走出去了。
一切皆是悟境啊!一切皆是妙用!啥叫悟境?你就覺悟在當(dāng)下就行了。要是我們肯定最少得打他一拳,對不對?你臟水潑我,我肯定也臟水潑你的,對不對?但他真是悟了,悟什么呢?一切時處莫不是妙用!一切時處莫不是踏實!一切時處不舍不取!只是感激與贊美!這就是所謂的我們在這個隨意的修持中呢,就會真正地證得一切法、一切事的共性,你就從這共性中解脫出來了。怎么解脫?每一事、每一物,你把它這樣一處理,很重要。
居士:這樣子,即使我們即使在家也是很快樂的。
師父:這跟在家出家沒關(guān)系的。彌陀攝化十方眾生,等覺、妙覺,凡圣眾生同等對待,一時攝化,它不假這個東西。
居士:就是很快樂地這樣觀察。
師父:彌陀讓我們?nèi)砍黾?對不對?整體攝化,他不遺漏一個人嘛,這是從共性教化的,這一點要看得到就行了。
……人要是把什么都當(dāng)成福報就最好了,那是真有福報,什么時候都是福報,那太好了。
居士:我在北京感冒了,我要借一個借口先回廣州去休息,病好了才過來。后來想想,按照師父的正思維想想,不對,還是過來了。
師父:不是我說的正思維,是你需要不需要正思維!實際說我們很多習(xí)慣,我們把它裝潢的很漂亮很美麗,來誘惑自己。(居士:對,找很多很好的理由)很多奇怪的招數(shù),實際都是自己在糊弄自己,然后去成熟這種。(居士:所以要去揭開這種假的(面紗))你要真正地對自己負(fù)責(zé)任,我就用一天我認(rèn)認(rèn)真真地用一個念頭我去觀察它,它是不是習(xí)慣業(yè)力?要是習(xí)慣業(yè)力,我給它起個名字,我來處理它一次。你處理過一次之后,你再多的理由你知道是在編理由,不要編理由,但我們無始以來編得習(xí)慣了。
居士:但一開始是很殘酷的。他把自己的偽裝一層層撕去。所以,現(xiàn)在習(xí)慣了,有人找我聊天,我也把他剝掉,剝掉以后,他就明白了。如果是無自性的東西,你去觀察它,它一定最終是留不住的。
師父:真要認(rèn)真,這個認(rèn)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吹牛,說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這樣觀察中,你可能是太要求高了。我一天就觀察一個事,兩個事,一個念頭,兩個念頭,很準(zhǔn)確地知道它,然后說這可以代表我今天所有的生活,你今天的生活沒問題,明天你再觀察一次,這又代表我今天的生活,你慢慢地就觀察得多了,你就會喜歡觀察了。但你沒有一次完整地觀察……,你看那個菩薩來問我了,我說你不觀察它是習(xí)氣,你不觀察它,后面你給它確定個名字,你給它名言化,你根本沒法處理,共性化都找不來共性的。第一步一定要準(zhǔn)確,舉心動念皆是業(yè),皆是習(xí)氣煩惱。這個東西是什么呢?它是總打包,什么都給你打包了,打到什么了?打到眼前我看著了,你看是不是?一看,的確是!不管你想多么高明的,多么卑下的,多么圓滿的,多么清凈的,多么真實的,你放到眼前,一看,都是業(yè)習(xí)。
居士:但是經(jīng)常這么看自己很殘酷的,剛開始很殘酷的。
師父:我被人咬過,你知道吧?講了這個以后,哇!撲上來咬我一口。(居士:很殘酷的)他說你也太無人道了,慘無人道,把我所有的感情都剝奪了。
居士:很殘酷,但是熟了就敢這么說他,不熟的不敢。
居士:回家自己去看,去觀察。
師父:要不然咬別人了。哈哈哈……
居士:借算命的機會把他給剝開,他就沒話說了。
師父:這種作法呢不需要給自己壓力,太大的壓力,說我要追求個啥,不是,你在很平白的情況下看一看,就這五個格唄,就像做冰塊一樣,澆上水,放到冰箱里面一凍,再拿出來,一扣,扣出來,就是個冰塊,這么個冰塊,這么個冰塊,這么個冰塊……,好,一看,冰塊是它的共性了,找到它的共性就好解決問題了。現(xiàn)在我們大家修行不成就的,建立人我的東西,就是沒有一個共性的認(rèn)知、共性的觀察。這是張三的,這是李四的,這是……建立了很多堅固的這種東西,所以它就落在差別相上,沒有找到共性。共性就能粉碎一切差別相的蒙蔽,歸結(jié)到究竟的自性上來,這十分重要。
這個過程呢,唯有佛教認(rèn)認(rèn)真真來教授我們,希望我們有一個徹底地對法界觀的認(rèn)知,對世界觀的認(rèn)知,對所有的人——有情無情的認(rèn)知。所以,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這是真實不虛的。
- 仁德上人:真實的菩提心
- 仁德上人:沒大徹大悟之前要運用好有我而不為我的善心菩提心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界詮法師: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 西行法師:對凈土法門生起清凈的信心
- 凈界法師:佛陀的呵責(zé):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 凈界法師:修習(xí)觀音菩薩法門會產(chǎn)生什么效果功德?
- 凈界法師:佛陀為什么主動宣說凈土法門?
- 明生法師:法門無高低之分,只有是否契機合適
- 道亮法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行策大師:想要念佛求生凈土不妨熾然起忻厭心
- 宏海法師:為什么四眾弟子修學(xué)凈土不能夠真實相應(yīng)?
- 印光大師:想了脫生死大事應(yīng)當(dāng)以凈土五經(jīng)作為常課
- 智者大師:求生凈土為什么要念西方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凈土法門廣大無邊、承載萬物
- 凈界法師:什么是菩提?一種無漏的智慧
- 正如法師:人人在“常寂光凈土”的國土上都是佛
- 如瑞法師:要了知發(fā)菩提心的功德就要學(xué)會善用其心
- 宏海法師:修學(xué)法門都要有慚愧精進的心
- 印光大師:凈土法門的宗旨是什么?以信愿行三法為宗旨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