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卷五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卷五
自下第三重攝下人同生彼國。于中有三。第一廣舉無量壽國勝妙之事。令人愿求。二從世人薄俗已下。明娑婆界穢惡充滿。使人厭舍。三從廣禮無量壽下。就彌陀國辨得彰失。令人修舍。
初中有二。第一廣舉無量壽國勝樂之事。二佛告彌勒諸天人下。勸人往生。前中有八。一彰彼國壽命長遠(yuǎn)。二彰彼眾光明殊妙。三彰彼眾身相具足。四彰彼眾智德殊勝。五彰彼生永離惡趣。六彰彼土興供養(yǎng)多。七彰彼生聞法不絕。八彰彼菩薩行德圓備。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dāng)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愿。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yán)。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疏]就初段中。彰彼菩薩皆當(dāng)究竟一生補處。明壽長遠(yuǎn)。無有中夭。除愿為物余國受身。
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于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zhuǎn)化。生彼佛國。
[疏]第二段中。初彰彼國諸聲聞人身光一尋。次彰彼國余菩薩光照百由旬。其一由旬。有四十里。照百由旬。合四千里。三明觀音及大勢至。光遍三千大千世界。于中初辨。阿難白佛下。辨其名諱。此二菩薩于此國下。彰此生彼。
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
[疏]第三段中。彰彼眾生身相具足。皆悉具于三十二相。如經(jīng)廣辨。
智慧成滿。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神通無礙。諸根明利。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疏]第四段中。彰彼眾生智德殊勝。句別有四。一智慧成滿。深入諸法。證會法性。究暢要妙。窮達(dá)教詮。二神通無礙。三諸根明利。四得忍不同。其鈍根者成就二忍。謂音響忍及柔順忍。其利根者乃至成佛。得阿僧祇無生法忍。
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除生他方五濁惡世。示現(xiàn)同彼。如我國也。
[疏]第五段中。彰彼生者永離惡趣。于中初明彼國生者。乃至成佛。不更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后除為物他方現(xiàn)生。釋迦自說如我國中諸菩薩也。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yǎng)。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幡。無數(shù)無量供養(yǎng)之具。自然化生。應(yīng)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輒以奉散諸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在虛空中。化成華蓋。光色昱爍。香氣普熏。其華周圓四百里者。如是轉(zhuǎn)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后。以次化沒。其諸菩薩僉然欣悅。于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嘆佛德。聽受經(jīng)法。歡喜無量。供養(yǎng)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
[疏]第六段中。彰彼生者能興廣供。于中初明往十方界廣供多佛。次從受法。后明供已未食之頃還歸本國。前中四偈。一彰彼國諸菩薩等。于一食頃。往十方界。遍供諸佛。二隨心下。明諸供具隨心化現(xiàn)。三在虛空下。明于空中化成華蓋。四其諸菩薩下。明諸菩薩共奏天樂歌嘆佛德。僉謂皆也。眾皆喜躍。名僉欣悅。復(fù)供佛已。未食之前還歸本國。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四方自然風(fēng)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fēng)四散。自然供養(yǎng)。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赍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yǎng)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普散華香。奏諸音樂。前后來往。更相開避。當(dāng)斯之時。熙怡快樂。不可勝言。
[疏]第七段中。彰彼生者聞法不絕。于中初明說法之時。眾集講堂。如來為說。莫不已下。明說利益。心解得道。即時已下。設(shè)供奉佛。于中初先風(fēng)搖樹音。次吹妙華。后諸天等。持華香樂。供養(yǎng)奉獻(xiàn)。娛樂無極。
自下第八。彰彼菩薩行德圓備。于中初別。后總結(jié)之。別中有七。一行修離過。二具足下。成德圓備。三等觀三界空無有下。行修具足。四究竟一乘下。成德殊勝。五摧滅嫉下。行修增進(jìn)。六因力下。諸力具足。七身色相好功德已下。通就諸德總嘆顯勝。
佛告阿難。生彼佛國諸菩薩等。所可講說。常宣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于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jìn)止。情無所系。隨意自在。無所適莫。無彼無我。無競無訟。于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柔軟調(diào)伏。無岔恨心。離蓋清凈。無厭怠心。等心、勝心、深心、定心、愛法樂法喜法之心。滅諸煩惱。離惡趣心。究竟一切菩薩所行。
[疏]初中先別。后總結(jié)之。別中初言所可講說常宣正等;须x過。于其國下。自行無失。于中初先明攝對治滅煩惱下。明離諸過。前攝治中。明修六度而為對治。初修舍行。舍猶檀矣。于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明其離見。無染著心。彰其離愛。除舍此二。名為舍行。次修戒行。去來進(jìn)止情無所系隨意自在。明離身過。無所適莫無彼無我。明離意過。于眾生所。無適適之親。無莫莫之疏。名無適莫。無競無訟。明離口過。次修忍行。于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柔軟調(diào)伏。正明能忍。無忿恨等。離于忍障。次修精進(jìn)。求善不息。名無厭怠。諸行齊修。故曰等心。所修勝上。名為勝心。求心殷重。故曰深心。次修禪行。遠(yuǎn)離亂意。故曰定心。下修慧行。得法愛著。名為愛法。此據(jù)終也。聞時甘露樂。名為樂法。此據(jù)次也。求時心喜。名為喜法。此據(jù)始也。上來修治。下明離過。滅諸煩惱。離煩惱也。離惡趣心。除惡業(yè)也。上來別竟。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傄越Y(jié)之。上來第一行修離過。
具足成就無量功德。得深禪定。諸通明慧。游志七覺。修心佛法。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dá)。無量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垩垡娬。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
[疏]第二成德圓備。具無量德?傄詷渑e。下別顯之。別中初明自利功德。以無礙下。明利他德。前自利中。得深禪定諸通明慧。游德七覺。自分功德。禪謂四禪。定者。所謂四空定等。諸通。六通。明謂三明。宿命。天眼。及漏盡;壑^三慧。聞思修等。言七覺者。念。慧。精進(jìn)。輕安。喜。定。舍。是其七也。修心已下。勝進(jìn)功德。修心佛德。上求佛德。肉眼已下。成就功德無量。且舉五眼之義。廣如別章。此應(yīng)具論。今且釋文。肉眼清徹靡不分了。肉眼勝也。形膚曰肉。凈肉之根能有照矚。目之為眼。于彼國中。報得肉眼徹見無數(shù)世界之事。名為清徹。所見明審。故無不了。斯乃照矚現(xiàn)在色像。名為肉眼。天眼通達(dá)無量無限。天眼勝也。一切禪定。名為天住。依天得眼。故名天眼。能見眾生死此生彼。所見寬多。故曰無量。所見長遠(yuǎn)。故曰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法眼勝也。智慧照法。故名法眼。能見一切眾生根欲性心。并知一切化眾生法。所知窮極。名為究竟。了知三乘道法差別。名究竟諸道;垩垡娬婺芏缺税丁;垩蹌僖病U湛諏嵒。見理名眼。能見真空。故名見真。除舍有相。達(dá)到平等無相彼岸。名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佛眼勝也。前四是別。佛眼是總。見境周盡。故云具足。又復(fù)佛眼能見真實如來藏中不空實性。名了法性。上來自德。以無礙智為人演說。是利他德。此第二竟。
等觀三界?諢o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修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滅。生身煩惱。二余俱盡。聞甚深法。心不疑懼。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遠(yuǎn)微妙。靡不覆載。
[疏]第三明修具足。于中兩對自利利他。初對修始。后對修終。從初乃至除滅煩惱。悉是初對也。從如來下。是后對也。前中初言等觀三界空無所有志求佛法。是其自利。等觀三界空無所有。離生死行。志求佛法。趣菩提行。具諸辨下。明其利他。具諸辨才。明化他德。除滅眾生煩惱之患。明化他益。就后對中。初明自利。其大悲下。明其利他。就自利中。文別有四。一自分之解。二修諸善下。自分之行。三聞甚深下。勝進(jìn)之解。四常能修下。勝進(jìn)之行。自分解中。從如來生解法如如。是其理解。解由如來教化出生。是故說之從如來生。空同曰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善知習(xí)等。是其教解。習(xí)善之教。名習(xí)音聲。滅惡之教。名滅音聲。菩薩于此悉能善解。故名善知。于中巧知。故曰方便。由于圣教能善知故。不欣世語樂在正論。自分行中。修諸善本。志崇佛道。趣菩提行。知一切法皆悉寂滅。生身煩惱二余俱盡。滅生死行。知一切法皆悉寂滅。觀空修治。生身煩惱二余俱盡。治成離障。生身苦報。煩惱惑因。此二殘余皆悉滅盡。勝進(jìn)解中。聞甚深法不疑懼者。于深能解。所以不疑。于深能入。為是不懼。勝進(jìn)行中。常能修者。于佛深法行不息也。上來自利。明利他。其大悲者?傄詷(biāo)舉。下別顯之。深遠(yuǎn)微妙。悲心深也。靡不覆載。悲物廣也。此第三竟。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決斷疑網(wǎng)。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該羅無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酃饷鲀簟3u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圓滿。猶如云山。照諸功德等一凈故。猶如大地。凈穢好惡無異心故。猶如凈水。洗除塵勞諸垢染故。猶如火王。燒滅一切煩惱薪故。猶如大風(fēng)。行諸世界無障礙故。猶如虛空。于一切有無所著故。猶如蓮華。于諸世間無染污故。猶如大乘。運載群萌出生死故。猶如重云。震大法雷覺未覺故。猶如大雨。雨甘露法潤眾生故。如金剛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如梵天王。于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類樹。普覆一切故。如優(yōu)曇缽華。希有難遇故。如金翅鳥。威伏外道故。如眾游禽。無所藏積故。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猶如象王。善調(diào)伏故。如師子王。無所畏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疏]第四成德殊勝。于中初先明自利德。如大乘下。明利他德。就自德中。初攝善勝。照諸功下。明離過勝。攝善勝中。究竟一乘。菩提德滿。乘是行用。行能運通。故名為乘。隨化多乘。就實不殊。是以言一。一義不同。泛解有四。一簡別名一。如來于彼三藏教中。隨化分三。求聲聞?wù)。為說四諦。求緣覺者。為說因緣。求大乘者。為說六度。宣說菩薩三阿僧祇。修行有漏六波羅蜜。于最后生一身之中。斷結(jié)成佛。簡別彼三。是以言一。二破別名一。如來隨化宣說三乘。世人定執(zhí)以為真實。破別彼三。是以言一。故經(jīng)說言。唯一是實。余悉非真。猶如化城。非真息處。三會別名一。如來根本分一為三。會之歸本。是以言一。如勝鬘說。四無別名一。就實論實。由來無別。故名為一。于此一乘。窮名究竟。至于彼岸。涅槃果極。此二一對。決斷疑網(wǎng);塾尚某。是其證知。除妄顯真。名斷疑網(wǎng)。真解發(fā)中。名慧心出。于佛教法。該羅無外。是其教知。窮解無余。名該無外。此證與教。共為一對。智慧如海。明慧深廣。三昧如山。彰定高勝;酃饷鲀舫u日月。彰其慧明。清白之法足圓滿。猶如雪山。顯其定凈。此定與慧。復(fù)為一對。上來攝善。下顯離過。照諸功德等一凈者。是其法說。諸德皆凈。名等一凈。下以喻顯。喻別有六。文喻可知。上來自利。下明利他。有十三句。皆約喻顯。猶如大乘載群萌者。名世大車以為大乘。彼諸菩薩利他之德。如世大車。名大乘運載群萌出生死知。余皆可知。此第四竟。
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志無疲倦。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jìn)。心不退弱。為世燈明。最勝福田。常為師導(dǎo)。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余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功德殊勝。莫不尊敬。滅三垢障。游諸神通。
[疏]第五行修增進(jìn)。于中五對。皆初利他。后明自利。五對何別。前二自分。后三勝進(jìn)。就自分中。初之一對。起修方便。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利他方便。心有嫉忌。不能利他。故須除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自利方便。后對正修。常欲廣說志無疲等。正明利他。常欲廣說志無疲惓。起說心勝。擊法鼓等。所說法勝。言擊法鼓。喻聞慧法。教聲遠(yuǎn)被。名擊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義稱建。義出名幢。言曜慧日除癡闇者。說修慧法開眾生也。修六和敬。正明自利。行成同他。情無乖異。名六和敬。身口意同。是其三和。同戒同施及與同見。化是其六和。此六和同。便相親敬。名六和敬。下勝進(jìn)中。初對修始。第二修次。第三修成。就初對中。常行法施。利他始也。志勇精進(jìn)心不對弱。自行始也。第二對中。為世燈明最勝田等。利他次也。為世燈明最勝福田。明化德勝。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燈明。自具功德。能生物善。名勝福田。常為導(dǎo)師。等無憎愛。明化益勝。以慧開人。名為導(dǎo)師。福善濟(jì)潤。故無憎愛。唯樂正道。無余欣戚。自行次也。樂道修善。無余離過。第三對中。拔欲刺等。利他成也。拔諸欲刺以安群生;穗x過。功慧殊勝莫不尊敬。化人從善。滅三垢等。自行成也。滅三垢障。成就斷德。貪嗔癡等。是三垢障。游諸神通。成就行德。此第五竟。
因力、緣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施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如來調(diào)伏。諸眾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疏]第六諸力具足。初別。后結(jié)。別中初明自力具足。如法調(diào)下;ψ恪W灾邢鄰囊詾槠唛T。因力緣力為第一門。起修所依。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為因力。近善知識。聽聞?wù)。名為緣力。意力愿力為第二門。起修方便。求佛之心。名為意力。起行之愿。名為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為第三門。加行正修。依法巧修。名方便力。依法恒修。名為常力。依法正修。名為善力。定力慧力為第四門。修心成就。修止成就。名為定力。修觀成就。名為慧力。此前四門約修分別。多聞之力為第五門。起行之解。施戒忍進(jìn)定慧之力為第六門。明所起行。行謂六度。此之兩門就行分別。正念正觀諸通明力為第七門。依行成德。舍相入實。名為正念。離癡見法。說為正觀。依此二種。成就六通及得三明。名通明力。此后一門就德分別。上來自利。如法成就諸眾生力。明其利他。上來別竟。如是等力一切具足。總以結(jié)之。此第六竟。
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yán)。無與等者。恭敬供養(yǎng)無量諸佛。常為諸佛所共稱嘆。究竟菩薩諸波羅蜜。修空無相無愿三昧。不生不滅諸三昧門。遠(yuǎn)離聲聞緣覺之地。
[疏]第七通就諸德總嘆顯勝。于中有四。一自德殊勝。二為佛共嘆。三究竟大乘。四超出小乘。初中身色相好功德辨才具足無與等者。自分所成。身色相好無與等者。明其身勝。功德辨才無與等者。明其德勝。言具足者。明德具足。言莊嚴(yán)者。明身莊嚴(yán)。恭敬供養(yǎng)無量諸佛。勝進(jìn)所起。第二佛嘆。相顯可知。第三段中。究竟菩薩諸波羅蜜。教行成滿。修空無相無愿三昧不生滅等。證行成滿。第四段中。超出二乘。文顯可知。上來別嘆。
阿難。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為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疏]總以結(jié)嘆。
上來八段。合為第一舉彌陀國勝樂之事。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凈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無上下。洞達(dá)無邊際。宜各勤精進(jìn)。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道趣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傻脴O長生。壽樂無有極。
[疏]第二勸人往生。佛告彌勒。告其所對。諸天人等。舉其所為。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等。牒上所辨。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牒前文中所辨之人。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凈若此。牒前文中所辨之士。何不力下。正勸往生。于中有三。一正勸往生。二易往下。如來傷嘆。三何不棄下。重勸往生。前正勸中。何不力為善。正勸修因。何不力勵為善求生。名力為善。念道已下。明修利益。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但能念道。行德顯著。不簡上下。同得往生。故言著于無上下也。若得生彼。神通洞達(dá)。無有邊際。故云洞達(dá)無邊際耳。宜各精進(jìn)努力求之。重勸修因。必得超下。重明修益。必得超絕。明其所出。往生安養(yǎng)。彰其所至。橫載五惡。惡趣自閉。明其所離。三途人天。是其五趣。于此分別。下三惡道。名為惡趣。人天二道。名為善趣。今此約對彌陀凈剎。娑婆五道。齊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是其純惡所向。名為惡趣。娑婆人天。雜惡所向。亦名惡趣。若依此方修習(xí)斷除。先斷見惑。離三途因。滅三途果。后斷修惑。離人天因。絕人天果。漸除不名橫截。若得往生彌陀凈土。娑婆五道一時頓舍。故名橫截。截五惡趣。截其果也。惡趣自閉。閉其因也。此明所離。升道無極。彰其所得。得道深廣。故無窮極。上來第一正勸往生。自下第二如來傷嘆。欲使世人力勵往生。初言易往而無人者。正為傷嘆。修因即去。名為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鮮。故曰無人。其國不逆違。彰前易往。自然所牽。顯前無人。娑婆眾生。文習(xí)蓋纏。自然為之牽縛不去。故彼無人。自下第三重勸往生。何不棄世事勤求道德。勸其修因?色@長生壽樂無極。明修得果。
上來第一舉彌陀國勝樂之事。令人愿求。
自下第二彰娑婆界穢惡充滿。令人厭舍。于中有四。一舉三毒煩惱之過。二勸人修舍。三舉五惡五痛五燒苦之過。四勸人修舍。
就初段中。先明貪過。世間人民父子已下。明其嗔過。如是世人不信已下。明其癡過。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wù)。以自給濟(jì)。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fù)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jié)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舍;蜃菟。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jié)眾寒熱。與痛共居。貧窮下劣。困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適有一。復(fù)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fù)糜散。如是憂苦。當(dāng)復(fù)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jié)眾寒熱。與痛共居。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jìn)德。壽終身死。當(dāng)獨遠(yuǎn)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疏]貪中有三。一通就世人以明貪過。二尊貴下。偏就富貴以明貪過。三貧窮下。偏就貧賤以明貪過。就初段中。世人薄俗諍不急事。明其有惡。謂此世人薄于風(fēng)俗共諍世間不急之事。于此劇下。彰其有苦?嘀杏腥。一求財苦。二有田下。明守護(hù)苦。三橫為下。明散失苦。初求苦中。于此劇苦。勤身營務(wù)以自給濟(jì)。為身故求。無尊卑等。為他故求。無尊無卑無貧無富。舉能求人。少長男等。舉其所為。下明有苦。共憂財?shù)。明心苦也。為心走等。明身苦也。守護(hù)苦中。有出憂田。有宅憂宅。如是等事。別明其苦。重思下結(jié)。散失苦中。橫為非常水火盜等。明失財苦;蜃莸。明失身苦。次就富貴以明貪過。文顯可知。就貧賤明貪過中。文別有三。一求財苦。二或時坐下。明失身苦。三不肯下。明未來苦。求財苦中。文別有五。一今無事中。憂之生苦。二適有一下。少有事中。明不足苦。三適欲具下。已得事中。明散失苦。四當(dāng)復(fù)求下。明進(jìn)求時有不得苦。五亦結(jié)眾下。明追求時寒熱等苦。此五合為求財苦也。失身之苦。及未來苦。文顯可知。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dāng)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驎r心靜。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轉(zhuǎn)劇。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yīng)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結(jié)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dāng)對生。更相報復(fù)。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dāng)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dāng)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yán)待。當(dāng)獨趣入。遠(yuǎn)到他所。莫能見者。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今得相值。何不棄眾事。各遇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jìn)愿度世?傻脴O長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
[疏]明嗔過中。文別有三。一以理教勸。當(dāng)相親愛。無相增嫉。有無相通。不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二或心諍下。廣明嗔過。三何不棄下。勸修舍離。第二過中。別有三種。一明未來怨害之過。二人在世下。明有未來惡道之過。三所生窈窈冥冥已下。明別離難聚之過。第三段中。勸舍可知。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菔┑酶!I茞褐。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終無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見之。更相瞻視。先后同然。轉(zhuǎn)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為善。不識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閉。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自不能見。無有語者。吉兇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也。生死常道。轉(zhuǎn)相嗣立;蚋缚拮印;蜃涌薷。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dāng)過去。不可常保。教語開導(dǎo)。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zhuǎn)。無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jīng)法。心無遠(yuǎn)慮。各欲快意。癡惑愛欲。不達(dá)于道德。迷沒于嗔怒。貪狼于財色。坐之不得道。當(dāng)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jié)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欲。惛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傗珣|擾。皆貪愛欲;蟮勒弑。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wù)。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為。待其罪極。其壽未終。便頓奪之。下人惡道。累世勤苦。展轉(zhuǎn)其中。數(shù)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疏]明癡過中。文別有二。一明有癡。二生死常道轉(zhuǎn)相劇下。明其癡過。前中有二。一明癡人自無正信。二更相瞻下。專受他語。自無信中。初先別論。但坐是下。總結(jié)顯過。坐不信故。專執(zhí)自見。是其過也。受他語中。更相瞻視。先后同然。效習(xí)他人。轉(zhuǎn)相承下。承習(xí)父祖。于中初言轉(zhuǎn)相承受父余教令。明子無知受父邪言。先人祖下。舉父癡頑成子無知。于中四句。初言祖父素不為善。明其無行。二不識道德。彰其無解。三身愚神闇。心塞意閉。生死善惡自不能見。無有語者。重明無解。前句無解。不識出道。此句無解。不知世間善惡因果。生死之趣不能自見。不識果也。善惡之道不能自見。不知因也。于此因果自心不識。他無語者。故永不解。四吉兇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者。重明無行。前句無行。彰不作善。此句無作。明其造惡。自已為惡。他無語者。故不永離。上來一段其明有癡。下明癡過。于中有四。一由癡故父子相哭。二如此人下。明由癡故造惡受苦。三或室家下。明由癡故親戚相憶。四總猥下。明由癡故造惡受苦。初中先明父子相哭。教語已下。明難開曉。是以生死流轉(zhuǎn)無已。為之輪轉(zhuǎn)。第二段中。句別有五。一明此癡人。曚冥抵突。不信經(jīng)法。各用快意。二惑于愛欲。不達(dá)道德。三迷于嗔怒。貪狼財色。四坐前三種。不得正道。多受諸苦。當(dāng)更惡趣。明有重苦。生死無窮。明有深苦。五哀哉下。如來傷嘆。令人厭舍。第三段。句別有三。一由癡故親戚相憶不可開解。二思想下。明由相憶不能修善。三便旋下。由不修善不能得道。第四段中。句別有四。一癡故起貪。追求世事。總猥憒擾。貪欲愛等。二各懷殺下。癡故起嗔。共相殘害。各懷剎毒。惡氣窈冥。為妄事等。三自然下。明由前惡受苦難出。造罪之人。宿罪之力。自然招集非法惡緣。隨而與之。恣其作罪。待其罪極。頓奪令盡。將入惡道受苦無極。四痛不可下。如來傷嘆。令人生厭。
上來廣舉三毒之過。自下第二勸力修舍。于中有四。一正勸修舍。二彌勒領(lǐng)解。三重修舍。四彌勒領(lǐng)行。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dāng)熟思計。遠(yuǎn)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dāng)別離。無可樂者。遇佛在世。當(dāng)勤精進(jìn)。其有至愿生安樂國者?傻弥腔勖鬟_(dá)。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fù)經(jīng)戒。在人后也。儻有疑意不解經(jīng)者。可具問佛。當(dāng)為說之。
[疏]初中有二。一勸人修行。二儻有疑下。勸人請問。勸修有三。一舉前過勸人修斷。佛告彌勒世間之事。用是事故坐不得道。舉前過也。世間事者。牒舉向前三毒之事。用是以也。坐是由也。世人以是三毒事故。由不得道。當(dāng)熟下勸。當(dāng)熟思計遠(yuǎn)離眾惡。勸人舍過。謂離向前三毒眾惡。擇善行之。勸修對治。二愛欲下。舉世五欲無常之過。勸人修舍。三曼佛在下。舉佛現(xiàn)在。勸人勤修。于中初先舉佛現(xiàn)在。正勸修行。其有愿下。彰益勸為。得慧明達(dá)。得智勝也。功德殊勝。得福勝也。勿得已下。舉損誡約。上來勸行勸問可知。
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聽佛經(jīng)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言。今佛慈愍。顯示大道。耳目開明。長得度脫。聞佛所說。莫不歡喜。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今我眾等。所以蒙得度脫。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恩德普覆。福祿巍巍。光明徹照。達(dá)空無極。開人泥洹。教授典攬。威制消化。感動十方。無窮無極。佛為法王。尊超眾圣。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愿。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復(fù)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疏]第二彌勒領(lǐng)解。于中有二。一正領(lǐng)解。二今得值上。歡喜自慶。前中有四。一嘆佛說快。貫心思之。世人實爾。成前說快。貫謂通也。通心思之。世人實隨三毒之事。坐不得道。名為實也。二佛言下。領(lǐng)佛慈化。三佛語教下。重嘆佛說為深為善。于中初先嘆說深善。智慧明等。舉智成說。四今我眾等所以蒙下。重頌佛恩。今我眾等。所以得度脫所由。下正出之。由佛前世勤苦修道。今得佛果;瘜(dǎo)我等。故得解脫。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舉佛因也。恩德普等。彰佛果也。恩德普覆?偱e佛德。福祿魏等。別以顯之。佛為法王尊超圣等。總以結(jié)嘆。別中初言福祿魏魏光明徹照。自福殊勝。達(dá)空無極。自智殊勝。開入泥洹教授典攬。以智化益。開入泥洹;俗C滅。教授典攬。教人起道。道法訓(xùn)世。名為教授。以此經(jīng)典要攬眾義。令其習(xí)學(xué)。故曰共攬。威制消等。以;。剛強眾生。威德制卻。令其消伏歸從圣化。是故名為威制消化。善濡眾生。慈力攝取。名感十方。有緣斯攝。名無窮極。結(jié)嘆可知。上來領(lǐng)解。今得值佛。聞無量壽。靡不歡喜。心得開明。歡喜自慶。此第二段彌勒領(lǐng)解。
自下第三重勸修舍。于中有四。一嘆前彌勒領(lǐng)荷佛恩。二彌勒當(dāng)知汝從無數(shù)劫來已下。慶前彌勒值佛聞法。并得聞于無量壽名。三汝今亦可自厭已下。正勸修行。四汝等宜各精進(jìn)已下。勸舍疑惑。
佛告彌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實為大善。天下久久。乃復(fù)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說經(jīng)法。宣布道教。斷諸疑網(wǎng)。拔愛欲之本。杜眾惡之源。游步三界。無所圣礙。典攬智慧。眾道之要。執(zhí)持綱維。昭然分明。開示五趣。度未度者。決正生死泥洹之道。
[疏]初中佛告汝言是也。印其前言。彌勒向前嘆佛說快甚深甚善。此言當(dāng)理。故曰是也。若有慈下。嘆前彌勒領(lǐng)荷佛恩。彌勒向者。憐佛前世勤苦為物志求佛道。名為慈佛。敬荷佛恩。名為敬佛。此實大善。天下久久乃有佛下。舉佛化益。述前所說。天下久久乃復(fù)有佛。彰己難值。佛今我已下。明已化益。于中有四。一彰己作佛。以法化世。二斷諸下。由佛現(xiàn)化。教諸眾生斷死因。斷諸疑網(wǎng)。拔愛欲本。令離煩惱。杜眾惡源。令離惡業(yè)。杜猶塞也。惡業(yè)是其惡道家本。名眾惡源。教令斷塞。目之為杜。三游步下。彰己作佛。以法化世。游步三界無所拘礙。身業(yè)化也。身化自在。故無拘礙。典攬智慧眾道之要。意業(yè)化也。善解經(jīng)典。攬知眾義。名典攬智。善知三乘所行之要。名眾道要。執(zhí)持綱維照然分明開示五趣?跇I(yè)化也。執(zhí)法持眾。名執(zhí)綱維。辨正異邪。名照分明。用化群品。名開五趣。四度未度下。佛化世。教諸眾生出生死果。度未度者。決正生死。令出生死。泥洹之道。使得涅槃。舉此化益。述前彌勒所嘆所領(lǐng)。此初段竟。
彌勒當(dāng)知。汝從無數(shù)劫來。修菩薩行。欲度眾生。其已久遠(yuǎn)。從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稱數(shù)。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眾。永劫已來。展轉(zhuǎn)五道。憂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jīng)法。又復(fù)得聞無量壽佛?煸丈跎。吾助爾喜。
[疏]第二慶前彌勒值佛聞法聞無量壽。于中有三。一彰彌勒修來久遠(yuǎn)。二乃至下。明今值佛聞無量壽。三快哉下。如來慶之前中初言汝從無數(shù)劫來修行欲度眾生其已久遠(yuǎn)。修來久也。從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稱數(shù)。圣來遠(yuǎn)也。汝及十方諸天人等永劫已來憂畏勤苦不可具言。勤苦多也。永猶長也。藉此多因。今得值佛聞無量壽。為是可慶。后二可解。此第二竟。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凈。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應(yīng)。人能自度。轉(zhuǎn)相拯濟(jì)。精明求愿。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后生無量壽國?鞓窡o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fù)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疏]第三正勸修行。言對彌勒。意兼一切。于中初先正勸修行。雖一世下。彰益勸物。前中有三。一勸舍過。二端身下。勸修善法。三人能自下。勸利眾生。勸舍過中。汝可自厭生老病等。勸生厭心。生老病死。是其內(nèi)苦。言痛苦者。是其外苦。惡露不凈無可樂者。宜自決斷。彰過令舍。勸修善中。端身正行。是其止善。益作眾善。是其作善。修已潔體。洗除心垢。勸修意行。修已作善。余是止善。言行忠信。表里相應(yīng)。勸修口行。言行忠信。是其作善。表里相應(yīng)。是其止善。言表心里。語不違心。故相應(yīng)。勸利他中。人能自度。牒前自德。轉(zhuǎn)相拯等。正勸利他。轉(zhuǎn)相拯濟(jì);x過。精明求愿。積累善本;顺缮啤>髑笤;鹪敢。積累善本;鹦幸病I蟻韯裥。下舉明益令人修學(xué)。雖一世勤苦須臾間。修時促也。后生已下。得益也。于中初明得益長遠(yuǎn)。無為自然次于泥洹。得益殊勝。得益長中。句別有四。初言后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愛樂長也。第二長與道德合明。成德長也。身與福俱。名道德合。心與智俱。名為合明。三永拔等。離過長也。于中永拔生死根本。長離業(yè)因。無復(fù)貪等。長離煩惱。無苦惱患。長離苦報。四欲壽等。壽命長也。此第三竟。
汝等宜各精進(jìn)。求心所愿。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疏]第四勸舍疑惑。汝等宜各精求所愿。勸其專修。無得疑等。勸舍疑惑。生彼邊下。彰過勸舍。
上來第三重勸修舍。
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xué)。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疏]第四彌勒領(lǐng)行。于中初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xué)如教奉行。領(lǐng)佛向前勸修之言。彰己奉行。不敢疑干。領(lǐng)佛向前勸舍疑惑。彰己不疑。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卷五終
- 上一篇: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卷四
- 下一篇: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卷六
- 怎樣如法的受持《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無量壽經(jīng)遍攝九界圣凡
- 佛教的報應(yīng)模式有三種
- 常敏法師答:為何無量壽經(jīng)把人道天道也判為惡道?
- 只要是會集佛經(jīng),都不能避免對佛經(jīng)妄改
- 溫室經(jīng)義記
- 大乘大義章(問念佛三昧并答)
- 佛教的三種報應(yīng)模式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yán)清凈平等覺經(jīng)講解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五重玄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的綱要
- 《無量壽經(jīng)》所要攝機(jī)的對象是凡夫
- 《無量壽經(jīng)》要點----信疑得失
- 四十八愿
- 無量壽經(jīng)講記 自序
- 《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大愿
- 無量壽經(jīng)
- 無量壽經(jīng)講記
- 釋“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夏會本《無量壽經(jīng)》小議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