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

  自下第二嘆其自利利他功德。行能益己。名為自利。行能兼潤。說為利他。菩薩所行。要不出此。故贊嘆之。于中初略嘆。菩薩經典究暢下。廣嘆。

  其所修行。清凈無穢。譬如幻師,F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住安諦。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未曾慢恣。愍傷眾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疏] 略中初別。后總結之。別中有四。一自行清凈。二譬如下;行善巧。先喻后合。喻中初言譬如幻師。喻起化人,F眾異像。為男為女等。喻起化相。本學明等。喻起化德。本學明了。喻習化法。學為化本。故名為本。于佛化法。習之委善。名學明耳。在意所為。學成起用。成在于心。故名在意。任意為化。故曰所為。下合顯法。菩薩如是。合前幻師。學一切等。合起化德。學一切法。合本學也。謂學一切化他之法。貫綜縷練。合明了也。貫通綜習。知法委審。故曰縷練。所住安諦。合在意也。于所住法。安心審諦。靡不致化。合所為也。靡謂無也。致謂運致。于一切處無不運化。又復致者。是其感致。令一切眾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合前化相。合現眾像為男女等。此是第二化行善巧。三未曾下。顯前第一自行清凈。以于所得。未曾憍高而自縱恣。故行清凈。四湣傷下。顯前第二化行善巧。湣傷悲也。心有悲心。湣傷眾生。故能為物種種現化。上來別嘆。如是之法。一切具足?傄越Y之。上來略嘆。

  下廣嘆之。于中有四。一依菩薩法修自分行。二無量佛咸共護下。明依佛法修勝進行。三供養(yǎng)佛下。依前自分廣修成德。四受持如來甚深法下。依前勝進辨修成德。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道御十方。

  [疏] 就初段中。先修自利。后起利他。菩薩經典。究暢要妙。是自利也。于菩薩法。窮究通暢。得其宗要。知其妙旨。是故名為究暢要妙。名稱普至導御十方。是利他也。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己立。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禪慧。開導眾生。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明了諸國。

  [疏] 第二段中。亦先自利。如來道化各能宣下。其是利他。就自利中。無量諸佛護。上德攝下。第入佛境。故為諸佛同共護念。護使離惡。念令增善。念佛所住等。下修上順。于中初言佛所住者皆已得住。證行同佛。佛所法住。菩薩同住。亦可諸佛住于如行。菩薩同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教行同佛。大圣是佛。法界諸度。是佛所立。菩薩同立。下利他中。初利他相。通諸法下。明利他德。利他相中。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為菩薩師。教法利人。如來道化各能宣布。說法同佛。為諸菩薩而作大師。益人同佛,F行佛化。故為菩薩而作大師。以深禪慧開導眾人。證法益物。以深禪慧;型。禪止慧觀。證行雖眾要不出此。開導眾人。益人同佛。下他德中。明具三種自在之行。故能化物。通諸法性。是智正覺自在行也。謂能通達二諦法性。達眾生相眾生世間自在行也。眾生多死。故曰眾生。眾法成生。亦名眾生。若形若體。種種相狀。一切悉知。明了諸國。是器世間自在行也。初句云通。第二言達。第三說明。語左右耳。此三廣如他經中說。

  自下第三依前自分廣修成德。于中有四。一攝修方便。二亦無作下。因修成德。三住深定下。重明起修。四超過世間所有已下。重明所成。

  初中復四。一修自利。二壞裂下。明其利他。三超越下。復明自利。四善立下。重明利他。初段自利。明修教行。第二利他。教人離過。第三自利。明修證行。第四利他。教令修善。故有四別。

  供養(yǎng)諸佛;F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

  [疏] 初自利中。供養(yǎng)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明修福行。供養(yǎng)諸佛。興福廣也。化身如電。起行疾也。一念之間。化身遍至。從養(yǎng)諸佛矣善學已下。明修智行。善學無畏。修習智方便。曉了幻化。智行成就。又學無畏。于人不怯。曉了幻化。于法能知簡邪取正。名為善學。達正過邪。所以無畏。以無畏智統(tǒng)攝諸。法故名為網。亦可學此擬用攝人。故說為網。明見諸法離有無性。猶如幻化非有非無。名為曉了幻化法矣。法若定有。不名幻有。法若定無。不名幻無。無法為有。方名幻有。有法為無。方名幻無。無法為有。有則非有。有法為無。無則非無;梅ㄈ缡恰9嗜橛;嗳缡恰=浾f十喻。具舉斯耳。上來自利。是初段竟。

  壞裂魔網。解諸纏縛。

  [疏] 次約利他。壞裂魔網。令離邪業(yè)。解諸纏縛。令離煩惱。纏謂十纏。無慚。無愧。睡;。慳!。掉。恨。忿。及覆。是其十也。纏眾生故。纏縛心故。名之為纏。縛謂四縛。欲縛。有縛。無明縛。見縛。是其四也。欲界諸結。除無明見。名為欲縛。上二界中。一切煩惱。除無明見。名為有縛。三界無明。名無明縛。三界諸見。名為見縛?`眾生故。系縛心故。名之為縛。亦可一切諸煩惱結。通名纏縛。菩薩教人斷離。名解。此兩段竟。

  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愿三昧。

  [疏] 自下第三重明自利。超越聲聞緣覺之地。所修殊勝。此明所出聲聞名義。泛解有三。一如來所說言教名聲。餐聲悟解。故曰聲聞。二我眾生等。但名無實。故說為聲。如地論說。觀斯之解。義說為聞。三佛所說。大乘法音。名之為聲。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故曰聲聞。如法華釋。前二小乘。后一大乘。今論小矣。名義如是。體相如何。分別有二。一聲聞聲聞。二緣覺聲聞。義如上釋。其緣覺者。名義有三。一十二緣法。名之為緣。觀此得覺。故名緣覺。如彼十二因緣經說。二現在世事相因緣。名之為緣。藉斯得悟。故名緣覺。如辟支佛得道經說。三如來藏緣起法界。名之為緣。于中悟迷。故名緣覺。三中前二是其小乘。后一大乘。今論小矣。名義如是。相狀如何。分別有二。一緣覺緣覺。二聲聞緣覺。緣覺緣覺者。是人本來求緣覺道。常樂觀察十二緣法。成緣覺性。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現事緣而得悟道。是故名為緣覺緣覺。聲聞緣覺者。是人本來求聲聞道。成聲聞性。值佛為說四真諦法。得悟初果。以鈍根故。不得漏盡。天上人中。七返受生。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現事緣而得悟道。本聲聞人。于最后身。藉現事緣而得覺故。說之以為聲聞緣覺。此等一切。菩薩悉過。故言超越。得空無相無愿三昧。所得淵深。此明所入。眾生及法。悉無自性。故名為空。乃至因緣。相亦不有。說為無相。此離所取。遠離妄想能取之心。故名無類。三昧。胡語。此云正定。于此三空正住不亂。故名三昧。就此得名。義有多門。廣如別章。此應具論。此三段竟。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現滅度。

  [疏] 第四重明利他。善立方便。是化他智。方便之義。泛論有四。一進趣方便。如見道前七方便等。進趣向果。故名方便二施造方便。如十波羅蜜中。方便波羅蜜。巧修諸行。故曰方便。三權巧方便。如二智中。方便智等。權巧攝物。故名方便。四集成方便。諸法同體。巧相集成。故曰方便。故地論云。此法巧成。名為方便。又他經中。說六相門。以為方便。此亦是其集成方便。今此所論。權巧方便。于權巧中。方便有三。一身業(yè)方便。權形異現。如觀世音。方便之力。其事云何。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如是一切。二口業(yè)方便。隨化眾生。種種異說。名為方便。如無二乘。權以說之。如是一切。三意業(yè)方便。謂方便智。隨化眾生。種種異解。今此所論。是其權中意業(yè)方便。善立三業(yè)。巧便度物。故曰方便。顯示三下。是化他行。顯示三乘。說三乘因。就大分小。名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現滅度。說小乘果。緣覺名中。聲聞名下。于此二中說有涅槃。名現滅度。此等即是口業(yè)方便。

  上來四段。合為第一攝修所行。

  自下第二因修成德。于中初明自利功德。宣揚已下。明利他德。初中有四。一所證平等。二具足下。所成眾多。三廣普下。所證深廣。四得佛下。所成殊勝。

  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

  [疏] 所證等中。亦無所作。無因可作。亦無所有。無果可有。言不起者。無凈可起。言無滅者。無染可滅。此舉道理。得平等法。約理辨證。名前無作無所有等。為平等法證會名得。

  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

  [疏] 所成多中。具足成就無量總持。得陀羅尼。行德多也。如他經說。百千三昧諸根智慧。余德多也。信進念等。名為諸根。若通論之。一切善法。悉名諸根。如涅槃說。

  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

  [疏] 就明所證深廣之中。廣普寂定。所證廣也。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名廣寂定。深入法藏。所證深也。于真法藏能深入矣。

  得佛華嚴三昧。

  [疏] 所成勝中。得佛如來華嚴三昧。故德勝也。華嚴三昧。如華嚴說。彼一三昧。統(tǒng)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上來自利。

  宣揚演說一切經典。

  [疏] 宣暢一切。利他可知。

  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入眾言音。開化一切。

  [疏] 第三重明起修。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佛等。修起自利。住深定門。起行所依。無心往來。直以三昧法門力起。故須住定。下明起行。悉睹現在無量諸佛。攝行寬廣。由見多佛。供養(yǎng)生福。受法生智。一念之頃無不周遍。起行速疾。下明利他。濟諸劇難諸閑不閑。扶人離苦。難別有八。三涂為三。人中有四。一盲聾喑亞。二世智辨聰。三佛前佛后。四郁單越界。天中有一。謂色界中長壽天離。此八難中。三涂為劇。菩薩濟之。人天苦微。名曰諸閑。菩薩勸化。故曰不閑。分別顯等。授人善法。分別顯示真實之際。證法教人。理性真實。得處名際。授人名示。得諸如來辯才智等。教法利物。得諸如來辯才之智。起說之得謂得如來四無礙智解了諸法。入眾言音。起說之解。入謂解也。謂解眾生種種言音。用之起說。開化一切。正明起說。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于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疏] 第四重明所成。于中初明成就自德。于一切下。成利他德。自中初言超過世間諸所有法。所成殊勝。心常諦等。所成不動。又過世間。明成斷德。謂過分段變易世間一切法也。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明成智德。諦謂安諦。謂常安住真實無為度世之道。下利他中。于一切力物隨意自在。成利他德。由成勝通。于一切物變化隨意。故能利物。名為自在。為諸庶等。起利他用。為諸庶類作不請友。化益方便。庶謂凡庶。類謂品類。不請有二。一宿無道根。仰感菩薩。名為不請。二無現樂欲。不知求圣。名為不請。菩薩于此強為作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正明化益。聲聞舍物。不將眾生以為重擔。菩薩荷負。故用眾生而為重擔。擔別有四。如勝鬘說。此第三竟。

  自下第四依前勝進辨修成德。于中初先辨其所修。一切善本皆度已下。明其所成。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于諸眾生。視之若己。

  [疏] 前所修中。初明自利。二興大悲下。明修利他就自利中。受持如來甚深法藏。明修勝解。如來藏性。是佛如來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現已心。故曰受持。護佛種性常使不絕。明修勝行。法界諸度。是佛種性。護使離障。起善無間。名常不絕。不利他中。先法后喻。法中四句。初興悲湣。明起悲心。二演慈辨下。明起慈心。依慈心起說。名演慈辨。教法生解。名授法眼。三杜三趣開善門者。顯前悲益。杜謂塞也。教人離惡。故杜三趣。教人修福。故開善門。四以不請法施黎庶者。顯前慈益。喻中兩句。初如孝子愛敬父母。彰前慈厚。于諸眾生已下。顯上悲深。

  上明所修。下明所成。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議。

  [疏]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明其所成。度猶到也。涅槃彼岸。行因到之。故因成矣。悉獲佛等。明其果成。有福智。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明得如來福德莊嚴。智慧圣明不可思議者。明得如來智慧莊嚴。智慧深廣情緣莫測?诹坎患啊C凰甲h。上來嘆德。

  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疏] 如是之等不可稱計。是第四段彰其數量。此等悉為影響顯法。故皆來會。為法心同。故來一時。上來第二辨列徒眾。

  自下第三如來現相而為起發(fā)。阿難啟請。于中文六。攝為三對。言文六者。第一如來現相起發(fā)。二阿難請問。此為初對。三如來審問汝為自請為受化請。四阿難實答我自請問。此是兩對。五如來贊嘆敕聽許說。六對曰下。阿難奉敕彰己樂聞。此是三對。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

  [疏] 初中爾時。舉現相時。言世尊者。舉現相人。佛備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若論胡音。樓伽陀伽。此云世尊也。諸根悅等。明所現相。諸根悅豫。示現喜相。眼等五根。同現喜相。名之悅豫。姿色清凈。示現喜色。色無慘戚。故曰清凈。言光巍巍。重顯喜色。言顏魏魏。重顯喜相。魏魏是其高勝之貌。佛何故喜。喜有兩義。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二念眾生得益時至。故生歡喜。

  尊者阿難。承佛圣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疏] 第二段中。尊者阿難。舉能請人。承佛圣旨。彰所請依。旨謂意旨。此承如來意力如被。故興請問。即從座等。啟請方便而白佛等。正宣諸辭。

  辭中有三。一申己所見。二唯然下。彰己所念。三何故下。結問所為。

  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如明鏡凈。影暢表里。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疏] 初中。先法。次喻。后合。未曾瞻下。怪今異昔。法中還舉向前所現。喻中如鏡影表里者。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外照之光。明顯鏡內。名為影里。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顯曜佛身。名影表里。合喻可知。未曾瞻睹殊妙如今。怪今異昔。

  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

  [疏] 第二彰己所念。于中初言唯然大圣我心念言。總宣己心。唯是專義。彰己專念。故曰唯矣。然謂爾也。彰己心中所念實爾。故曰唯然。啟佛令知。故云大圣。自宣己心。名我念言。下別顯之。于中初先念佛所得。去來現下。念佛所為。前中五句。相隱難識。且以言之。初句是總。余四是別?傊谐跹越袢帐雷稹1韯e所念。為簡余佛。故云今日。下余句中今日例爾。住奇特者。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下四別顯。初句自德。第二利他。第三自德。第四利他。第一第三自德何別。前是涅槃。后是菩提。第二第四利他何別。前者是其利他之行。謂四攝等。后者是其利他之德。所謂十力四無礙等。初中世雄。佛之異名。佛于世間最為雄猛。故曰世雄。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今日世雄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故今念之。第二句中。今日世眼。佛之異稱。能開世人眼。令見正道。故名世眼。住導師行者。四攝法等。是佛導師化人之行。今佛住之。由住此行。今欲導人令入佛法。所以念之。第三句中。今日世英。佛之別號。佛于世間最為英勝。故云世英。住勝道者。無上菩提。是最勝道。內證真道。是菩提道矣。佛今住之。由住此道。知諸佛德。故今念之。第四句中。今日天尊。是佛異名。天有五種。如涅槃說。一者世天。謂世人王。名為天子。二者生天。謂四王天。乃至非想。三者凈天。謂須陀洹。至辟支佛。四者義天。謂諸菩薩。以解諸法空寂義故。五者第一義天。謂佛如來。解知佛性不空義故。佛于如是五天中上。故曰天尊。行如來德者。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五眼六通四無礙等。是佛功德。游入名行。由入此德?叭味任。故今念之。上來一段。念佛所得。下念所為。勝諸如來。是所為也。去來現佛佛佛相念。舉余類此。得無今佛念諸佛耶。測此念余。耶者。是其不定之辭。以理測度。未敢專決。是故言耶。

  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疏] 結問所為。此初對竟。

  于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

  [疏] 第三如來審問。告曰云何。是總問也。諸天教汝自以慧見。是別問也。

  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疏] 第四阿難實答。無天教我。對佛前言。自以所見問斯義矣。此兩對竟。

  自下第五如來嘆問。敕聽許說。于中初先嘆其所問。阿難當知如來正覺下。舉佛功德。敕聽許說。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fā)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菀哉鎸嵵。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疏] 嘆中初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是總嘆也。善謂好耳。哉是助辭。稱機。當法。合時。名快。發(fā)深下別。發(fā)深智慧。嘆其問智。向前念佛五種功德。名發(fā)深智。真妙辯才。嘆其問辭。向前嘆佛住于五德。名真妙才辯。辯實名真。言巧稱妙。言能辯了。語能才巧。故曰辯才。湣生問義。嘆其問心。亦得名為嘆問所為。阿難向前舉佛五德而為請問。此之五德。以慧為主。名問慧義。如來已下。嘆問得益。于中有四。一如來彰己悲心憐生。佛悲殊勝。余不能加。不能蓋上。名無蓋悲。亦有經本治為無盡。無蓋是正。不須治改。以此大悲矜哀三界。矜猶憐也。欲。色。無色。是其三界。二所以下。如來彰己。出世為物。所以出興。問以起發(fā)。下對顯之。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教法利人;菀哉胬WC法益物。理是真實。教人名利。三無量億下。明佛難值。先法。后喻。四今所問下。約對三明問有益。今問多益?偯饔幸。開化一切。別明益也。上來嘆其所問。

  下舉佛聽敕德許說。于中初先廣舉佛后。述前所嘆。阿難諦下。敕聽許說。說己所念。又復前段廣舉佛德。明己能說。后敕聽許說。明己欲說。就前段中。先明果勝。所以者下。辨因顯果。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垡姛o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憶百干劫。無數無量。復過于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

  [疏] 就明果中。初先對上阿難所念。明佛慧勝。以一餐下。對前阿難所見諸根悅豫等事。明佛身勝。明慧勝中。如來正覺。總舉佛智。其智難等。別以顯勝。其智難量。明智深也。窮證涅槃甚深法性。故智難量。明智深也。此則是前住佛所住。難量之智。證法名住。多所導御。明智廣也。此則是前住導師行;垡姛o礙。彰智自在。于諸法門知見無礙。此則是前行如來德。無能遏絕。顯其智勝。不為他人之所仰遏絕。顯其勝相。名無遏絕。此則是前住最勝道。下明身勝。以一餐力能住壽等。約化顯實。隨化示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無衰損。明佛體常。亦得名為約實顯化。以實常故。隨化現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無衰損。文中初言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彰命常也。諸根悅等。明身常也。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就上所現諸根悅豫。明其常德。姿色不變。就上所現姿色清凈。明其常命。光顏無異。就上所現光顏魏魏。明其常定。

  上來就果明佛身慧二種俱勝。下次舉因顯成前果。

  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疏] 所以者何。征問發(fā)起。所以如來得此勝慧常身者何。下對釋之。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明其所修成滿故勝。定止;塾^。此二行主。以是偏舉。余皆從之。故隱不論。定慧究竟。故名為究。通暢自在。故名為暢。寬廣無邊。稱曰無極。此則是其心自在行。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明其所學自在故勝。此則是其法自在行。善入一切界之門。法門之力無所不現。名為自在。

  上來至此廣舉佛德。述前所嘆。

  阿難諦聽。今為汝說。

  [疏] 敕聽許說。說己所念。謂念西方無量壽佛。諦聽。敕也。為汝。許也。此第五竟。

  對曰。唯然。愿樂欲聞。

  [疏] 第六阿難奉教聽受。文顯可知。

  上來序竟。

  就正宗中。文別有三。一明所行。二阿難白佛法藏比丘為己成佛而取滅下。明其所成。三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住正定下。明其所攝。此三皆就彌陀佛說。言所行者。彰彼如來本昔所修無量行愿。言所成者。彰彼如來現今所得身士之果。言所攝者。彰彼如來現今攝取十方國土無量眾生同往彼國教化利益。此三即是經之大宗。

  就所行中。初列多佛。明起行緣。時有國王聞佛說下。彰彼法藏依之起行。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綻光如來。興出于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zhí)臁4蚊构。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凈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疏] 前中合舉五十四佛。初五十三。一處并舉。末后一佛。法藏親承。一處別舉。就前五十三佛之中。乃往過去不思劫等。彰其時今。定光出等。次第并列。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結前生后。下次列其自在王佛。名世自在。是其別名。如來應等。是其通號。佛德無量。依德施名。名亦無限。經隨一數。略列十種。十中前五。是佛自德。后五利他。就前五中。初二一對。前一道圓。后一滅極。后三一對。初二因圓。后一果極。就初對中。言如來者。彰其道圓。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言應供者。顯其滅極。證滅相應。故名為應。又證滅故。合應供養(yǎng)。故云應供。就后對中。初二因圓。于中初言等正覺者。其彰解圓。余經中亦名正遍知也。正者是理。于理窮照。故名遍知。今言等者。是彼遍也。稱理名等。正者還是余經正也。言其覺者。是彼知也。明行足者。明其行圓。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分別有三。如涅槃說。一菩薩明。所謂般若波羅蜜矣。二諸佛明。所謂佛眼。三無明明。謂十一空。彼非智解。故曰無明。能生智明。故復名明。前二能證。后一所證。又龍樹說。佛具宿命。天眼。漏盡。故曰三明。行是教行。如地持說。止觀名行。又龍樹說。戒定慧等。名之為行。此二圓具。故名為足。言善逝者。明其果極。善名為好。逝稱為去。如來好去。故曰善逝。佛德滿足。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如劫盡火。雖無所燒。非不能燒。故得云去。就后五中。前四是別。后一是總。前四別中。世間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間。名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及天人師。此之兩號。是他化能。彼無上士調御丈夫。能調物心。自調調他。調御中極。故曰無上。士者。是其人之別稱。此無上士能善方便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天人師者。能授與法。能以正法近訓天人。名天人師。六道俱化。天人益多。以是偏舉。佛者。是其化他之德。此翻名覺。自覺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言世尊者。此號是總。佛備眾德。為世欽重。故號世尊。

  上來明佛之起行緣。

  下明法藏依之起行。于中初明世間之行。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下。明出世行。地前所行。名為世間。地上出世。

  世間行中。次第有三。一聞法發(fā)心。二出家修道。三詣佛所禮贊發(fā)愿心。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fā)無上正真道意。

  [疏] 初中。時有國王。舉起行人。聞佛說法心懷悅豫。聞法心喜。尋發(fā)道意。正明發(fā)心。菩提心義。廣如別章。此應具論。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

  [疏] 第二段中。棄國捐王。明其所舍。行作沙門。彰其所為。此翻名息。息諸惡故。號曰法藏。列其名諱。高才勇等。辨其性行。才謂才巧。才德過人。故曰高才。志強名勇。心明稱哲。此德孤出。名世超異。

  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贊曰。

  [疏] 第三段中。初詣佛所。次到已敬;。敬也。屈尊接卑。故用表敬。右繞愛也。旋繞不舍。故用表愛。長跪已下。贊嘆發(fā)愿。長跪合掌。興贊方便。以偈頌曰。經家總舉。何故言偈頌。言義妙美。諸贊嘆者。多用偈頌。又偈巧約。少字之中。能攝多義。法藏比丘。欲以約言廣收佛德。故以偈頌。

  下出偈辭。初有七偈。贊嘆佛德明其所求。后十三偈。發(fā)愿求佛。明其能求。

  光顏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隱蔽 猶如聚墨

  如來容顏 超世無倫 正覺大音 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 三昧智慧 威德無侶 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 諸佛法海 窮深盡奧 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 世尊永無 人雄師子 神德無量

  功勛廣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 震動大千

  [疏] 前七偈中。初五偈半。正嘆佛德。后一偈半。結嘆佛德。前正嘆中。初兩偈半。嘆佛身業(yè)。次有半偈。嘆佛口業(yè)。后兩偈半。嘆佛意業(yè)。就嘆身業(yè)中。言光魏魏。嘆佛光勝。以為一門。言顏魏魏。嘆佛身勝。復為一門。魏魏之言。已如上釋。復有七句。顯光魏魏。威神無極。光發(fā)所依。由佛威德神力無極。故能放光。如是炎明。正舉光體。無與等者。對人顯勝。余人身光無與齊等。日月摩尼至若聚墨。對事顯勝。此等諸光。若對佛光。皆悉隱弊。猶如聚墨在珂貝邊。下有兩句。顯顏魏魏。如來容顏超世無倫。故顏魏魏。倫謂匹矣。次嘆口業(yè)。正覺大音響流十方。下嘆意業(yè)。于中初有兩偈之文。嘆佛行德。后之半偈。嘆佛斷德。行是菩提。斷是涅槃。前中初偈。嘆佛德勝后之一偈。嘆佛德深。勝是教行。深是證行。前嘆勝中。戒聞精進三昧智慧。舉其德體。威光無侶殊勝希有。就德顯勝。威德無侶。他不能齊。殊勝希有。佛德過彼。后嘆深中。深諦善念諸佛法海。趣證方便。諦謂審諦。深思諦觀。念佛法海。故能得證。如來藏性。是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證行成就。此嘆行德。下嘆斷德。無明是癡。欲者是貪。怒者是嗔。佛斷永無。故斷勝參。上來別嘆三業(yè)功德。自下結嘆。人雄師子神德無量?傄越Y嘆。功勛廣等。隨別結嘆。功勛廣大。結嘆前口。正覺大音響流十方。故佛化他功德廣大。智慧深妙。結嘆前意。前有多德。偏結其慧。以行主故。深結前深。妙結前勝。光明威等。結嘆前身。上來嘆竟。

  自下發(fā)愿求前所嘆。于中初有十偈之文。正起愿心。后之三偈。請佛證知。前十偈中。初之五偈。求佛法身。后之五偈。求佛凈土。

  愿我作佛 齊圣法王 過度生死 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 戒忍精進 如是三昧 智慧無上

  吾誓得佛 普行此愿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 百千億萬 無量大圣 數如恒沙

  供養(yǎng)一切 斯等諸佛 不如求道 堅正不卻

  [疏] 求法身中。初之一偈。愿求佛果。次有兩偈。愿求佛因。后之兩偈。校量顯勝。就求果中。愿我作佛齊圣法王。求佛自德。過度生死靡不解脫。求利他德。就求因中。初有偈半。求自利行。下有半偈。求利他行。求自利中。初偈舉彼六度之行。布施調意。是其檀度。修施治慳。名為調意。戒是戒度。忍是忍度。精進進度。三昧禪度。智慧智度。慧勝名上。下對起愿。吾誓得佛。起行所趣。普行此愿。求因趣向。下求利他。文顯可知。上求求因。自下兩偈。校量顯勝。堅其愿心。假令有佛百千億萬。舉其佛寶。無大圣數如恒沙。舉其僧寶。供養(yǎng)斯等。供前僧寶。斯等諸佛。供前佛寶。不如求下。對愿比校。彰其不及。卻猶退也。雖供多圣。不如自己求道不退。故重堅發(fā)。經中如此比校大多。不可具說。供養(yǎng)有限。求道之心無齊限故。

  譬如恒沙 諸佛世界 復不可計 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 遍此諸國 如是精進 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 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 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 而無等雙 我當愍衷 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 心悅清凈 已至我國 快樂安隱。

  [疏] 求凈土中。初三偈半。自凈求。后一偈半。求土攝他。就自求中。初有兩偈。泛舉多土。次有半偈。明己所求。于諸土中。最為第一。后之一偈。顯第一相。前泛舉中。如恒沙等。廣舉多土。光明照等。就彼多土明莊嚴相。光遍此國。明佛如來光明莊嚴。如是精進威神難量。明佛如來神通莊嚴。佛于彼土勤現化事。名為精進;卤姸。是故名為威神難量。此泛舉竟。令我作佛國第一者。于前所舉諸國土中。諸相莊嚴最為第一。現今所成彌陀國是。下有一偈。顯第一相。其眾奇妙。明眾第一。道場超絕。明處第一。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明國第一。亦得名為樂第一也。泥洹涅槃。本是一名。傳之音異。故下文言。彌陀國中。眾生受樂。而次泥洹。上來自求。下有一偈半。求土攝物。我當湣哀度一切者。明己當來成佛道時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凈等。明于當來生我國者齊獲勝益。十方來生。生人多也。心悅清凈。歸心純也。已到我等。獲利勝也。上來十偈。正起愿心。

  下有三偈。請佛證知。

  幸佛信明 是我真證 發(fā)愿于彼 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 智慧無礙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 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 忍終不悔

  [疏] 于此文中。初有半偈。請世自在佛為己作證。次有半偈。更興愿心。次有一偈。請十方佛為己作證。下有一偈重起愿心。初半偈中。幸猶愿也。愿佛信我所求不虛。明我當來定必得果。是故請言幸佛信明。佛證不虛。是故言是我真證。其次半偈更興愿中。發(fā)愿于彼所求之事。力勵精勤修習所欲。法身凈土。各愿于彼力精所欲。其次一偈。請十方佛作證可知。末后一偈重起愿中。結誓自要。故云假令身止諸苦忍終不悔。

  上來明其世間之行。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終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