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guī)式
虞山普仁院凈業(yè)比丘 行策 定
事例
擇清凈廣廈。以為七堂。中奉彌陀圣像。懸諸華幡。然燈燒香。七日不絕。但以香光莊嚴。如法供養(yǎng)。不用蔬果贊吹等。堂中左右。各設長桌一張。亦用香爐供具嚴飾之。桌外各設坐椅四張。中央向佛設長桌一張。與左右桌齊。兩橫離一二尺許?赏ǔ鋈搿W郎瞎疏文一道。大爐一座。華燭供具。須令相稱。桌外放蒲墩四個。左右近壁。若無禪床。則多設坐位。以便隨班退坐。其同行凈侶。定十二人。分為三班。每班四人。首位司引磬。記持佛號。以千聲為度。次位司小魚。后二位司巡察。見班中昏散者警之。中央面佛。為第一班。近西一人為班首。即是七主。右邊東向。為第二班。近上一人為班首。左邊西向。為第三班。近下一人為班首。佛前上下兩長桌上。各置引磬小魚一副。用過隨放桌上。凡七堂施設。須于隔宿。事事周備。同七緇素亦須隔日齊集。沐浴已。預請主七師。分班定位。教示演習。每班繞佛百聲。即歸位換班。于旋繞中間。驀鳴大魚六下。以代食梆。三班如法出堂。乃至齋堂旋念。止魚接板。結(jié)板接佛。歸堂旋坐。一一指教明白。令眾委悉。以期中戒語。不便指授。故須預習也。習已。各自至誠禮佛。求佛加被。令七晝夜中所作成辦。不起內(nèi)外魔障。事畢早息。毋致疲勞。
第一日。五更報鐘鳴。眾起盥漱畢。用湯點入。堂主七師鳴引磬。禮佛三拜。各依位立定。舉香贊誦阿彌陀經(jīng)。聲須和緩。往生咒三遍。起贊佛偈。即稱佛名。中班鳴引磬二下。問訊旋繞。左右班。乃端坐默隨。若昏散重者。當微動唇齒。庶免坐忘間斷。并落昏沉。無記性中。其神氣清明者。當閉目靜聽。一心緣佛。使心中佛號。朗朗如貫珠。不雜不斷。首班旋繞畢。仍于下邊立空。于陀字上。鳴引磬一下。次班即從座起。從容出位。于佛桌邊。一行立定。首班復鳴引磬一下。又四五聲佛后。于陀佛二字上。連鳴兩下。即止佛問訊。就右邊空位坐。次班接佛問訊。旋繞如前。佛號畢。仍于上邊立定。三鳴引磬。末班起座出位。于下邊接佛旋繞。一如前式。次班復就左邊空位而坐。默隨佛號。如是三班。周而復始。從旦至暮。佛聲不絕。每稱念一千。默隨二千。旋行一千。安坐二千。庶幾身口弗疲。勞逸均等。凡旋繞畢時。但看無小魚桌邊。方乃就立。則上下永無差誤矣。十二人外。不論緇素多寡。亦分三班。行則隨行。坐則退坐。
齋堂鋪設圓位三面。長桌相接。唯下方中央少空。通行堂出入。四面近壁。皆可回繞。(設位本方。而日圓者。取周匝回旋之義也)三時粥飯外。午前加食一餐。蔬菜止二簋。兩人共之。每食行食畢。鳴梆六下。(表南無阿彌陀佛)堂中聞梆聲。不論何班旋繞。如常旋念。至疏桌邊。班首置數(shù)珠于桌上。取引磬鳴二下。問訊。(若佛聲太急。即于此時。改魚緩念)左右班起立。同聲稱念。班首帶引磬。從中路向佛旋行。仍從中路出堂。若首班在前。余兩班次第隨行。須待本班緇素行盡。次班方可接行。若值中班在前。則末班隨行。首班居后。若末班在前。則首班隨行。次班居后。不得越亂。到齋堂。右旋一匝。候末位到齊。班首即鳴引磬一下。止魚停佛。緇素隨所到處。就位坐定。不得推前遜后。不得抽身離位。隨坐隨食。不用問訊念誦出生等。旁懸板椎一副。預令沙彌立板椎邊。候小魚停止。接板念佛。每聲鳴板二下。眾等食時。一心緣佛。不可須臾放逸。食訖。班首于南字上。鳴引磬一下。沙彌即于陀佛二字上。連擊二下。結(jié)板。眾齊出位。亦不問訊。即起佛右繞歸堂。一依前次。班首行至本立處。鳴引磬二下。問訊。置于桌上。仍取數(shù)珠繞佛。余班歸原位坐。其左班西向者。須順旋至桌邊。從末位進。毋直歸。毋逆行。凡歸位出班。及有事出入。并須安詳徐步。毋得踉蹌疾走。入夜日光初暝。供疏桌上。亦然長燭。此后約每班。兩回旋念六千佛竟。更俟下班接佛旋行時。七主出位。鳴引磬一下。堂眾皆起。同聲旋念。不復論三班緇素次序。但約旋念十數(shù)匝。后七主于下方中央。面佛立定。三鳴引磬。結(jié)小魚一陣止佛。眾皆面佛鳴引磬。同念發(fā)愿偈云。弟子眾等。至心發(fā)愿。
面奉彌陀值眾圣修行十地勝常樂
于末后三字。緩鳴引磬三下。即禮佛三拜。歸單就寢。眾等爾時尤宜防護三業(yè)。正念寢息。不得作余事。說余語。起余雜想。亦不得禮余佛。誦余經(jīng)咒?v有恒課。終身不缺者。亦皆停止。寧于七日。后追補之。不然則未免間斷夾雜。又烏得稱為七日持名。一心不亂乎。寢息后。兩炷官香將盡。香燈師預通廚房。辦面水湯點。即鳴報鐘。此后六日入堂禮佛已。即起贊佛偈。不誦經(jīng)咒。余皆如初日行。持期中請定護七師。二人為一期外護。凡緇素隨喜。毋令入堂。唯專為念佛來者。乃導之使入。禮佛三拜已。即送隨班旋念;蛩妥笥野嗪。不得揖眾共語。若未滿期欲去。亦但禮佛而出。不用別眾緇素。于七前預到。發(fā)愿終七者。必須終竟一期。不同隨喜之例。倘年高有疾。力難支遣?擅軉⒆o七師。乞其寫帖。轉(zhuǎn)達七主;蛐袝r少坐;蛉胍购笤缦。當破格方便之。次立監(jiān)直師一人。眾中有違約者。即登名記罰。不可放過。次安香燈一人。行者二人。香燈司爐火香燭之事。遇燭暗則翦。香盡則換。眾赴齋則守堂不出。眾就寢則看香定夜。須老成者充之。若疲乏時。慭與監(jiān)直師。更換寢息。不可失事誤眾。行者司茶水洗沐等事。午前行茶兩次。午后不拘次數(shù)。入夜復行一次。每行畢。隨收器蕩滌。俟旋念班坐定。還須補行。凡盆水浣濯。眾所需待者。皆當盡心供辦。護七師須隨時經(jīng)理。毋令懈廢。
滿七之日。入夜。六千佛竟。更俟下班接佛。后主七師如常鳴引磬。三班同起。旋念五百聲佛。主七師于佛桌東首。向佛立定。鳴大磬一下。眾皆面佛。鳴第三下時。隨接鐘鼓一通。鳴大魚。跪稱觀音勢至清凈海眾各十聲。如晚課例。小凈土文。回向。禮佛十二拜。菩薩三拜。三自歸畢。隨鳴大磬一下。眾相向側(cè)立。主七師至下方中央。展具禮佛長跪。眾稱南無大乘常住三寶。護七師宣疏畢。仍鳴小魚。誦往生咒。送疏。不拘遍數(shù)。結(jié)咒已。念發(fā)愿偈。問訊;刂练鹎。眾同展具作禮三拜。收具問訊。鳴引磬。引眾出堂。詣主七師室中。禮謝。主七師同眾。至護七師處。及諸職事師處。巡寮敘謝訖。然后歸堂圓禮。為一期事竟。
罰例
罰有三等。上罰錢百文。中罰五十文。下罰十文。不論錢之貴賤。準此為式。堂中懸水牌一面。置筆硯一副。有應罰者。監(jiān)直師隨書牌上。書已。持示本人。令知俟期滿。結(jié)算某某罰錢若干。仍令本人買香供佛。或放生命。若無錢者。罰持往生咒。每咒十遍。準錢一文。期中。第一禁止語話。不論堂內(nèi)堂外。未起佛前。已止佛后。但有犯者。一上罰。三犯者出堂。若有不得已事。必欲語?擅芨孀o七師。一兩語即止。若多語高聲語。罰同。凡欲抽解著衣等竟。自起身事畢速還。托事在外延緩者。一下罰。若私入寮舍。坐臥片時者。上罰。有事欲出堂。須甲來乙去。甲若未還。乙須少待。或時事迫促。亦得兩人并出。若四人中。兩人已出。第三人復出者。一下罰。隨班后坐者。不拘。旋繞未竟。不得越班而出。須待歸位坐定。方可抽身。若越班出者。緇素同一中罰。上班繞佛將畢。下班不得離位。若非時出堂。以致臨班不到者。一中罰。隨班緇素當旋繞時。非年高有疾。稟白在前輒自坐。立者一下罰。若安坐時。性不耐坐;烊胨嘈钫。一中罰。數(shù)數(shù)出入者。一下罰。除有疾。出班歸位。及出堂入堂。并須威儀庠序。踉蹌急遽者。一下罰。堂中行動。左旋梗眾者。一下罰。沖班出入者。一下罰。香燈師不在堂。遇燭暗香盡。左右班中首末四位;蚝笞姟>愕脮浩鸫。唯旋行緇素。不得翦燭添香。佇立妨后。違者一下罰。三班緇素中。有不善隨魚者。臨班須默念;虻吐暷。若高聲亂眾者。一下罰。護七師當引至僻處。密啟令知。入夜止佛后。須隨眾安寢。若更禮佛持誦。作余功行者。一中罰。香燈師應勸止。若不聽。方白監(jiān)直師記罰。食時赴齋堂。隨行兩班。前后失次者。二班首各一中罰。齋堂食畢。起身抽解者。一下罰。定夜失時。致入堂后。三班旋念。未滿一回。即天明者。香燈師一下罰。入堂輒曉者。一上罰;蚧杷。失之太早。致眾疲乏者。一中罰。監(jiān)直師隨時隨處。當為眾勤察。依式登記。若屢犯不知。或雖知不記罰。同本人之例。凡同七護七諸師。于未起七前并須熟規(guī)式。次將罰例錄出。粘客堂前。有后到緇素。先令細覽條約。方送入堂。或不解文義。當與摘要說知。若造次引送。以致入堂。昧昧動輒犯約者。護七師一下罰。
此三等罰。其計二十三條。今開明記罰式。如左。犯不語禁。一上罰。多語。一上罰。高聲語。一上罰。私入寮舍坐臥。一上罰。定夜失時。一上罰。越班出堂。一中罰。非時出堂。一中罰。亂班旋念。一中罰。入夜別作功行。一中罰。隨班失次。一中罰。定夜失時。一中罰。托事久出。一下罰。接踵出堂。一下罰。臨班坐立。一下罰。數(shù)數(shù)出入。一下罰。行動急遽。一下罰。左旋梗眾。一下罰。沖班出入。一下罰。佇立妨后。一下罰。高聲亂眾。一下罰。食畢先起。一下罰。造次送人入堂。一下罰。定夜失時。一下罰。
如上條例。事在必行。蓋欲制止放逸。助成勝行。非好為煩刻也。行者當念。一生悠忽。止此七日精進。各須激切奮勇。不惜軀命。無論行住坐臥飲食便利。一句洪名。當如呼吸不斷。不可斯須停止。俄頃夾雜。既欲一心不亂。大非尋常念佛可比也。思之勉之。
疏文(封面寫念佛七期回向發(fā)愿疏。秉教修凈主七沙門某甲具緘)
伏以。一心圓凈。即五濁而不違清泰之鄉(xiāng)。三界橫超。雖九品而豈隔庸凡之位。融勝三昧王于性海。轉(zhuǎn)第一義諦于口輪。道在人宏。佛隨機應。
大清國某省某府縣某寺苾芻某甲等。即日熏沐。投誠稽首。歸命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文佛。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一切圣賢。同賜慈悲。俯垂證鑒。切念。弟子某甲。與現(xiàn)前眾生等。生逢劫濁。報屬凡軀。三業(yè)六根既無罪而不造。五趣八難亦無苦而不嘗。暗識相傳。曾未覺悟。死生浩漫。解脫何期。所幸宿植微因。得生正信。早入彌陀愿海。專修凈土法門。祈寶域以棲神。托華輪而送想。用是依經(jīng)立軌。準教崇修。謹于今月某日為始。啟建一心精進念佛道場。七永日于中嚴飾堂儀。肅分班次。執(zhí)持圣號。終食無違。存想洪名。須臾不離。以斯功德;叵蛲。惟愿阿彌陀佛。慈悲攝受。與諸圣眾。親垂接引。必令諸根寂靜。正念昭彰。須摩境現(xiàn)于目前。金色華敷于舍報。如經(jīng)所說。愿悉不虛。又愿以此七日精進功德。普令眾等。斷七支惡。滅七遮罪。除七慢障。離七穢行。游七寶池。布七凈華。具七辯才智。演七菩提分。超七方便位。證七常住果。又愿以此三班凈侶十二僧伽。和合修持。所生功德。普令眾等絕三惡道。轉(zhuǎn)三重障。凈三聚戒。歷三乘位。越三界而長騖。冠三輩以高躋。深入三解脫門。圓發(fā)三如來藏。又愿眾等得成佛已。坐道樹下。三七思惟。為諸眾生。說三乘法。三轉(zhuǎn)四諦十二行*輪。廣說三世十二支因緣。流轉(zhuǎn)還滅。逆順法門。究竟同趣薩婆若海。又愿于此七日之中。若緇若素。若遠若近。若久若暫。若來若去。乃至執(zhí)勞運力。隨喜見聞。咸出苦輪。俱生樂國。共睹須彌毫相。同瞻法界藏身。又愿眾等既得往生安養(yǎng)。親近彌陀。乃至一切如來。悉得承事。一切佛土。悉往莊嚴。一切善友悉能隨順。一切法門悉得通達。一切眾生悉蒙度脫。一切行愿悉獲圓成。虛空有盡。我愿無窮。仰愿三寶證知。令我等得如所愿。滿菩提愿。
金 善
丁巳春。大士圣誕虞山之北普仁禪院。依彌陀經(jīng)教。起七日念佛新規(guī)。爰集凈眾。不揀僧俗。其主則普仁大師。號截流道人者。其道場外護。則身葉師古衲師也。其同行緇侶。則越海在閑慧如湛月慈宏海目德容越祗尚法再應可尊也。其遙聞法。曾溯水來虞。則婁東兩僧鳴谷定慧也。其居士。則汪旅三翁鳳蕤顧公臣金水若陳千頃趙存湖翁子余翁康成沈誕先夏子彝也。念佛為往生捷徑。觀音乃西方導師。故取諸二月十九也。其法。則選僧十二。分三班。每班四人。各有所司。十二人外。不論緇素多寡。亦分三班。隨其后一班旋繞。則兩班安坐。食時赴齋堂。依次無敢紊。坐定。佛聲初歇。小沙彌擊板。念佛以繼之。使一句洪名。不絕于心口耳間。夜分略睡。聞鐘聲鳴。齊起。凡左行者罰。越位者罰。相語者倍罰。蓋嚴若軍令焉。是日也汪旋三等數(shù)人先在。予后至。聞堂中佛聲瑯瑯。護壇師導之而入。但禮佛。不許揖眾。輒隨班行。已而退坐。或默隨佛號。微動唇齒;蜷]目靜聽。而以心隨。余人后至者亦如之。念佛之聲。時而和緩悠揚。如一氣呼吸。綿綿不斷。至其聲之振疾。則又如猛將追敵。不盡滅不止。使雜妄無間可乘。眾魔無路可入。當其風雨晦冥。眾音振響。不復知山頭霧起。殿宇云封。及天朗氣清。則松風謖謖。澗水潺潺。無不與念佛之聲相應和。至若雞聲唱徹。燈火熒熒。曦旭方升。香煙繚繞。曉焉而念佛也。山光乍暝。林谷幽翳。眾籟寂然。梵音獨舉。暮焉而念佛也;騽t神意怡悅。一塵不染。四字孤存。此真能一心不亂者。其或矍然奮發(fā)。神若馳而心欲止。此期于一心不亂。而未能者。更有信愿已堅。勝緣欣遇。塵事敦逼。魔障多端。暫爾依班。尋復離位。咨嗟悔恨。不獲終斯七日者。我大師度生方便。慈誨真切。眾等信西方之可至。幸日夕以追隨。知洪號之難思。因稱揚而感涕。嗟乎石火電光。人生百年。猶七日耳。以七日而供塵累。塵累何時了。以七日而要凈土。凈土必可期。況百年之內(nèi)。其為七日也甚多。而剎那異世。其為百年也又絕少。人知百年之莫期。而不知此七日之難遘。又惟知百年之虛度。而不知彼七日之浪擲。悲夫。
常熟普仁寺。截流大師;厥缀。有孫狀元扶桑先生之長君翰臣。為冥司勾攝。死去。一晝夜醒。而言曰。我拘系閻羅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燭天。香華布空。閻君伏地。迎西歸大師。審之即截公也。我以師光明所照。及遂得放還。同日有南關外吳氏子。病死。逾夕復活。其言所見。亦如孫子言。
常熟翁叔元寶林氏記。時康熙三十六年正月望日。
- 上一篇:凈土警語
- 下一篇:如在千尺枯井中。受野狐訣。注視磨孔。一心欲出。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仁德上人:怎么樣才算是明明白白地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凈界法師: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如瑞法師:修行人要勤求佛道,遠離放逸,把當下價值最大化
- 昌臻法師:念佛應該怎么念?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凈界法師:往生的心態(tài)比念佛數(shù)目更重要
- 凈界法師:念佛人要知道些什么?佛怎么攝受?
- 徹悟禪師:以懇切之心來念佛,阿彌陀佛憐念于我
- 諦閑法師:怎么才能至誠懇切的念佛?
- 容通法師: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有佛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