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玄奘精神 第28節(jié):第四章 將倔進行到底(7)

  事實很可能是這樣的:五烽扼守官道,商人旅客從河西往來西域都必須經(jīng)過這里,邊關苦寒,當兵的生活艱難薪俸又少,商人們?yōu)榱朔奖阈新贰⒒蚴亲屖剀娞峁┮欢ǖ谋Wo,就一定會拿出一些財物來"孝敬"他們。一來二去,王祥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便習慣了這種類似做生意的討價還價,再加上他覺得讓玄奘去敦煌已經(jīng)是法外開恩造福一方的事情,這才提出了這個看似匪夷所思實則有理可循的要求。

  對方開出了條件,而且是不壞的條件,玄奘卻完全沒有妥協(xié)的意思,直截了當?shù)溃?/p>

  "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說,亦忝為時宗。欲養(yǎng)己修名,豈劣檀越敦煌耶?"

  意思是說我在東都洛陽出家,年少時就在各處游學,兩京的高僧以及南方、巴蜀這些地方凡是在某個方面有所擅長的僧人我都虛心請教過,對他們所掌握的經(jīng)典也都十分熟悉,我的修為已經(jīng)能與他們面對面的講經(jīng)辯論,也算是當今有數(shù)的高僧。如果僅僅為了給自己再增添一些名望,只要待在長安洛陽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前去敦煌?敦煌雖然也不錯,可在玄奘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當然,玄奘也不是不知道說這話的后果--人王祥好歹也是第一烽的最高指揮,校尉也是握有實權的中層軍官,這樣硬梆梆不留情面的把人頂回去,搞不好王祥一怒之下就把你處決了,強龍不壓地頭蛇,誰能說他做得不對?

  玄奘雖然執(zhí)著,年紀也不大,但決非死倔不懂變通,說完這話后也意識到對方面子上可能掛不住了,于是搶在王祥發(fā)怒或是有別的反應之前連忙補充道:

  "然恨佛化,經(jīng)有不周,義有所闕,故無貪性命,不憚艱危,誓往西方遵求遺法。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槃之因也?"

  意思是說:但是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所研習的佛經(jīng)還有不周全的地方,很多在翻譯和解釋上都有殘缺之處,所以我才不顧性命,也不害怕艱難危險,發(fā)誓要往西方尋求這些缺失的佛法。施主不但不鼓勵我,還一個勁的希望我返回,難道也是厭倦了塵世,想和我一起追求涅槃嗎?

  玄奘的這段話說得有很有意味了:一方面是說反正我被你抓了,也不指望能活著回去;另一方面,玄奘也沒有放棄希望,仍然試圖在袒露心跡的同時打動王祥。另外,從王祥想把自己送到敦煌張皎法師那兒去的舉動來看,此人恐怕與獨孤達、李昌一樣,也是個佛教徒,所以摸石頭過河,看看王祥有什么反應。

  當然,玄奘也有自己的底線和殺手锏:

  "必欲拘留,任即刑罰,玄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

  意思是說:如果你一定要拘留我的話,那就聽憑處置,但是我決不會往東移動一步,違背我之前立下的誓愿。這就等于向王祥亮出了底牌,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但是我玄奘就是不往回走。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現(xiàn)在卻成了兵遇到和尚,有理說不清,一下子就把王祥給難住了。不過玄奘的估計沒有錯,王祥的確是一個信佛之人,雖然從軍,但心里還是存有向善之念,于是嘆了口氣說:

  "弟子多幸,得逢遇師,敢不隨喜。師疲倦且臥,待明自送,指示途路。"

  弟子實在是幸運,能夠有這個機會遇到法師您,我怎么敢不為您的這一偉大的舉動感到高興呢?法師您趕路也累了,就先躺下休息吧,等明天我親自送您,給您指一條出關的捷徑。

  話說到這兒,玄奘可謂大獲全勝--不但沒有被就地正法或是押解回京,還得到了王祥的幫助。不論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現(xiàn)在,軍隊所掌握的信息肯定最準確最全面的,有王祥在,不但安全補給有了保障,還能在五烽間的荒漠上少走很多彎路,對玄奘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

  倔強有時并非壞事,一味妥協(xié)退讓決非取勝之道,還會讓對手看輕;只有倔的人才能堅持底線和原則,雖然有時候會碰壁,換來的卻是對手的尊重。

  第二天,王祥不但親自陪玄奘吃早飯,還讓人替他準備好了干糧和水,送出十幾里后,這才悄悄告訴玄奘,說有一條小路能夠直通第四烽,不但能少走兩百多里地,還能躲過在第二、三烽取水被射殺的危險;不僅如此,王祥還告訴玄奘,說把守第四烽的校尉王伯隴是他的遠房親戚,到那以后只需如此如此。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