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我天地寬
我們都知道佛教的根本精神在于自利利他,而要利他,就必須先將自己做好,自己做好了,才有能力、資格去幫助他人、利益他人。因此,佛陀一切的教化,無非是教我們?nèi)绾巫鋈拴ぉと绾巫鲆粋好人,從一個好人出發(fā),然后不斷努力、提升,逐步成為一個賢人、一個圣人、一個羅漢、一個菩薩、一個佛。所謂“人成即佛成”,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佛教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我們每個人內(nèi)在的慈悲心。慈悲是一種力量,有了這份力量,我們就可以去幫助別人──別人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這種崇高的品德,其實就是菩薩道的精神。菩薩的特質(zhì),就是時時刻刻都不忘眾生的痛苦,心心念念都想著利益眾生的方法。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菩薩的話,就必須向菩薩學(xué)習(xí)──唯有透過利益眾生,才能成就自己、圓滿自己,這也就是菩薩道的實行。
菩薩道要如何實踐?首先,我們要學(xué)習(xí)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修養(yǎng)自己的內(nèi)心、增長內(nèi)在的慈悲──簡單地說,就是先把自己做好,通過自身、自心的提高,從而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善知識學(xué)習(xí),取長補短,然后將自己所學(xué)的、所擁有的,拿出來去幫助別人、去解決別人的困難苦憂。
由于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行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從菩提心及大悲心出發(fā),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所以菩薩對于自己是沒有執(zhí)著的,菩薩是無私的、是無我的。
有一位智者曾說過:“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就是慈悲。”然而,現(xiàn)今是功利社會,每個人都把自我看得很重,凡事都從功利著眼,處處只識得自我保護,真正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的,實在少之又少。因此,佛教的利他精神,實有廣泛提倡之必要。
以下的故事,內(nèi)容所說的是對別人利益的考慮與自我執(zhí)著的放下,其中有著深刻的啟示: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他饑渴難忍,瀕臨死亡,但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堅持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終于在沙漠中找到了一間被廢棄了很久的小屋。
他在屋子的前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吸水器,可是卻滴水全無。正當他無可奈何之際,忽然又發(fā)現(xiàn)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壺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請你離開這里之前一定要把水壺灌滿。”
他讀完之后小心翼翼的打開了水壺塞,里面果然有一壺水。
這個人此時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如果按照這張紙條上所說的把那壺水倒進吸水器中之后,吸水器仍然吸不出水來,自己有可能被活活的渴死在沙漠中;如果馬上把這壺水喝下去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那樣做,后來的人到達這里時就沒有任何希望了。他猶豫了一會兒后,一種奇妙的靈感給予了他力量,他決心按照紙條上所說的去做,果然從吸水器中吸出了清純的泉水。于是他開心喜悅并痛快地喝了個夠!
休息了片刻之后,他把水壺裝滿水,塞上壺塞,又在紙條上加寫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只有想到別人,然后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
放下自我,為他人付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這也就是菩薩道精神的體現(xiàn)。當一個人真正放下自我的時候,辨別真假的智慧就自然會涌出,他必定可以得到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人世間的事,雖然并不是每一次付出就會即時獲得回報,但是只有付出之后才可能有回報,才能嘗到泉水的甘美。佛法的修行,何嘗不是一樣呢?
- 上一篇:煩惱都是自找的
- 下一篇: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xué)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xué)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放下自我天地寬
- 佛教經(jīng)常勸人要放下,究竟要放下些什么?
- 常隨佛學(xué),要學(xué)習(xí)佛的什么?
- 人世間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我們歡喜的?
- 皈依三寶后,為什么身體和生意都沒有變好?
- 歡喜對人生很重要嗎,歡喜的意義是什么?
- 放開有多重要?
- 對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如何消除嫉妒心而能尊重對方?
- 心的譬喻
- 身體的妙用
- 自我的享受
- 中國第一位西行求取佛法的人是誰,取得哪些經(jīng)典回來?
- 人生幸福一重重
- 送你一株四葉草
- 事來無所受,青天過浮云
- 了結(jié)心中的結(jié)
- 你不能老是板著臉生活
- 正確對待情感問題
- 中國漢地第一尊佛像是什么時候,由什么人建造的?
- 不要問為什么,要先問做什么
- 人生路人甲
- 是劫還是緣,只在一念間
- 微笑是一種快樂投資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為什么說人有二種,法無二法?
- [黑茶]決定黑茶品質(zh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禪宗文化]韋應(yīng)物《詠聲》的禪意
- [生活故事]來來往往若干船
- [哲理故事]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
- [佛與人生]放下自我天地寬
- [佛學(xué)常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什么意思
- [星云大師]迷悟之間差幾許?
- [維摩詰經(jīng)]世尊為什么要說《維摩詰經(jīng)》?
- [黃茶]黃茶的種類及品質(zhì)特點
- [禪宗典藏]《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內(nèi)容是什么?
- [佛經(jīng)故事]薩波達國王舍身救鴿的故事
- [哲理故事]寧靜何須山水地,滅去心頭火亦涼
- [佛與人生]佛教經(jīng)常勸人要放下,究竟要放下些什么?
- [在家修行]常隨佛學(xué),要學(xué)習(xí)佛的什么?
- [星云大師]什么是曹溪大師的修行法門?
- [白茶]白茶主要有哪些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