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論 >

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凈明誨【文珠法師】(三)

  ‘于大集會,合掌禮眾。’是教舍憍慢心,因為佛性平等,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應該恭敬禮拜,不可輕慢。

  ‘有人捶罵,同于稱贊。’是教舍嗔,雖然被人捶打怒罵,亦應視同贊嘆,歡喜接受,不生嗔恨。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是教舍身,亦即舍癡。一般愚昧眾生,于自身執(zhí)為實我,于身外之物,執(zhí)為屬我所有,每為滿足個人的占有欲而貪,貪不得就欺騙奸詐,強奪巧取,明搶暗偷,偷他人私有的財物,偷社團公有的物品,偷十方常住所有的僧物,如是窮年累月,多生多世,由偷心而欠負的業(yè)債,必須償還,三界尚且不可出,何況佛道?因此佛教人舍棄貪嗔癡,斷除我法二執(zhí),外財固然要舍,連自己身命的內財亦舍,視自己的‘身體骨肉’,與眾生所共有,而能實行布施內外之財,廣作佛事,心舍身亦舍,身不偷心亦不偷,方可成就不偷之心。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等四句,是教舍名,不了義說是佛權巧方便施設的小乘教,而諸佛教化眾生之目的,是欲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皆共成佛道。猶如本經所顯示的如來藏性圓三諦理,正是了義大教。欲修證此了義大教,當戒淫,戒殺,戒偷,還要斷除貪嗔癡慢,使身心清凈,成就無我大悲精神,舍巳濟人,自利兼他;不應該以如來方便所說的不了義教,作為解釋不實行大乘佛法的理由,以維護自己的過失,令初發(fā)心學佛的人,發(fā)生誤解。不淫、不殺、不盜是身清凈;不貪、不嗔、不癡、不慢,不求名利,不維護己短,是心清凈;身心皆清凈,必然得證圓通,故:‘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如我所說’以下,是結成分辨邪正的原則。末法時期,若果有人如佛前面所說:修三摩地,先斷淫,次斷殺,后斷偷,不欺世盜名,不曲解佛意,不文過飾非,才是真正的佛子,即等如是佛所說,否則,持相反的意見,唱相反的論調的,就是屬于魔鬼的話,不可輕信。

  第四清凈明誨——戒大妄語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為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拜,貪其供養(yǎng),是一顛迦,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妄語,即是說謊,凡顛倒是非,乖曲事實,虛偽夸張,或借詞掩飾自己的過失,皆是妄語。若修行人未得開悟言己得,未證圣果言巳證,欺誑世人,貪求名聞利養(yǎng),是大妄語;大妄語成,必墮無間地獄,永劫沉淪,如何修證佛道?所以佛告阿難,在三界六道之中,假設有人,雖然身心都‘無殺盜淫,三行已圓’,但若犯大妄語戒,則于所修的三摩地,不得清凈;必須若身若心,都不誑不妄,言必真實,方名清凈。

  三行,指慈行,智行,梵行。身心不殺,可以成就慈行,是應身如來種;身心不盜,可以成就智行,是報身如來種;身心不淫,可以成就梵行,是法身如來種;修行人斷殺盜淫,成就三身如來,是名三行已圓。今因存有貪求名聞利養(yǎng)之心,妄起邪見,口出誑言,犯大妄語戒,則前斷淫,斷殺,斷偷等戒行盡失,已經沒有成佛的希望,故言:‘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梵言魔羅,譯為擾亂,障礙,破壞,奪命等義,因為煩惱魔能擾亂人心,五陰魔能障礙人修道,天魔能破壞人善根,死魔能奪人性命。修行人貪求名聞利養(yǎng),求他人尊重自己,是愛魔,妄起邪見,自言證圣,是見魔。

  ‘所謂未得謂得’以下,是展示其大妄語的行相。大妄語之人,自己未得菩提,而自言已得,未證圣位,而自言己證;其目的無非是追求世間的尊榮殊勝,位居第一。須陀洹,譯名預流,是小乘初果;斯陀含譯名一來,是二果;阿那含譯名不來,是三果;阿羅漢是四果圣人,含有無生,殺賊,應供等三義。辟支佛譯名緣覺,位居四果之上,阿羅漢但斷見思煩惱,辟支佛兼除習氣。‘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正顯其妄語之大,不僅對人言:自己已證二乘圣果,甚至說:自己已經是十地以前,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位的菩薩,或自稱是地上菩薩;希望他人尊重供養(yǎng),向自己禮拜懺悔。

  ‘一顛迦’,亦名一闡提,譯名無善心,或斷善根。大妄語之人,出言誑妄自大,梵行不立,唯名利是求,成佛無望,如惡心狂人,故名一顛迦。‘多羅木’,又名貝多羅樹,樹葉長廣光滑,古印度人往往采用此樹葉寫經;但其樹身一枝直上,以刀斷之,則不再生。佛以此譬喻大妄語人,以魔刀劍,自斷善根,故‘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正知正見,將永遠沉淪三涂苦海,縱有禪智,只是魔業(yè),不能修成真三昧。

  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蜃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末法時代,魔強法弱,眾生特別苦惱,所以佛敕諸大菩薩再來人間,現(xiàn)種種身,說種種法,教化眾生,摧邪顯正。‘作種種形’,是隨類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度諸輪轉’,是令眾生舍邪歸正,解脫生死輪回之苦。‘或作沙門’等四句,是現(xiàn)順行,‘如是乃至’等三句,是現(xiàn)逆行,無論是現(xiàn)順行或逆行,都是實行菩薩四攝法中的同事攝,目的是要深入社會,與各階層人物接觸,或與其同事共行,伺機教化,令入佛知見,以收潛移默化的效益。

  雖然此等出家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的沙門,或白衣居士,甚至‘奸偷屠販’之輩,都是菩薩再來的應化身,但在世時絕不會對人言,自己是菩薩,是阿羅漢,以泄漏佛敕令再來救世的秘密;反而輕言自己是晚輩、是末學。‘唯除命終’二句,顯圣人應世,住則不泄,泄則不住;故除臨終舍報,暗中遺言付囑外,絕不自認是菩薩再來,或是佛應世。

  如豐干禪師,是阿彌陀佛應世,出自寒山大士之口。據傳說:豐干禪師,住于天臺山國清寺碾米房,常騎虎出入,眾皆不知其是何人。一日豐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臺山言:‘與我同行,是我同流;不與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問:‘汝朝五臺作甚么?’干言:‘朝禮文殊’。寒山言:‘汝不是我同流,我不與汝同行’。于是豐干獨行,至杭州,適有閭邱胤被朝廷派任臺州剌史,忽患頭痛,醫(yī)藥罔效。豐干特別往訪,取一杯水,持咒完畢,以水置手心,向其頭三撲,痛即止;胤非常感激,問來自何處?豐干答:‘住在天臺山國清寺’。問:‘寺中大師有道行者幾人?’干言:‘我無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的寒山子,普賢化身的拾得,皆在寺中游化人間’。胤備厚禮酬謝,豐干不受而去。

  三日后,刺史去國清寺禮佛,問知客師: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知客師說:此二人是瘋僧,可命來相見。胤言:不可,堅持要親往拜見。知客遂陪往廚房,見寒山、拾得,正在灶門烘火,二人且言且笑,他人都不識其所言何語。胤上前即拜,二人狂奔,胤追至寒山巖,二人入,寒山回頭說:‘賊!賊!豐干饒舌,彌陀不事,禮我何謂?’胤隨入巖中,不見二人,自此不復再見寒山、拾得,出現(xiàn)于人間。又如彌勒菩薩,應身布袋和尚,將舍壽時,留偈示人:‘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那得識。’所以古人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云何’,是斥責詞,‘賊人’,指失如來種,成愛見魔的人。真是佛菩薩再來,是阿羅漢應世,尚且不露真相,而此墮愛見魔的人,未得菩提而言得,未證圣果而言證,迷惑擾亂世間無知眾生,正是妄語中最大,罪業(yè)最深重的大妄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

  佛敕令阿難,于末法時代現(xiàn)身說法,教人修習首楞嚴王大定時,在斷淫、斷殺、斷偷之后,還要斷除諸大妄語。不得自稱圣人,愚惑眾生。此不但是今佛如來,亦是過去諸佛世尊,第四種清凈決定,明智的教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佛以譬喻,說明妄語之過。凡夫妄語如人之干糞,諸佛功德,如栴檀木;禪定真修,猶如雕刻。以妄語的穢因,欲求佛果妙香,正如雕刻人糞,欲成為栴檀形,因果不類,怎可成功?故言:無有是處。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于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喻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佛教誡修行人,必須斷大妄語。直心,即無虛偽歪曲的真心。依不誑不妄的真心而修,必然成就道業(yè)。故言:‘直心道場’。維摩經亦說:‘直心是道場’,華嚴經說:‘菩提妙法樹,生于直心地。’所以佛教出家比丘,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尚且要正直,無得虛假。怎可以妄自稱大,說自己已經證得菩薩上人之法?三乘圣人,尚不可竊其位,何況佛是出世法王?修行人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是因地不真實,必招墮落三涂的結果,正如窮苦的人,自稱為王,一定被國法所誅,自取滅亡?谀毾嗑,噬之莫及,喻妄語人,已滅佛種,離佛菩提,日益遙遠,欲成就佛道,終不可得。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此顯示斷大妄語的利益。修行人能斷大妄語,則心如弓弦之直,無有紆曲之相,行住坐臥,一切時處,悉皆真實,則能直入三摩地,永無魔事。魔事邪險乖曲,今心行正直,魔不得其便,故能永遠離諸魔事。佛印證是斷大妄語的修行人,必定可以成就菩薩所修的無上知覺。無上知覺即圓通無上正覺的因心,菩薩修習圓通,以無上正知覺的直心為因,以求無上正知覺的佛果菩提,正是因果相類,因果相契。

  若能如我佛所說,修習大定之前,一定要斷淫、斷殺、斷偷、斷妄,則是正法,名為佛說,不然,即是波旬魔王所說。

  以上所說:四種清凈明誨,是以正揀邪,令末法眾生,去邪就正,否則,修行無益,反增魔眷,豈可不慎?故佛告: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fā)生?

  此文是佛結答。因為阿難大開圓解之后,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想利益未來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fā)心;自覺己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愿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佛答:‘攝心名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又言:‘云何攝心,我名為戒?’隨即宣說以上四種決定清凈明誨。今結答言:因為汝阿難問:云何攝心,入三摩地?故我于前先說的四種清凈明誨,正是入三摩地應該修學的微妙法門。發(fā)心求菩薩道的人,一定要先受持此‘四種律儀’,身心不犯,皎潔清凈,猶如冰霜,則于菩提道上,自然不會發(fā)生一切煩惱枝葉。

  ‘心三’,指貪嗔癡,‘口四’,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嗔癡是根本煩惱,身的殺盜淫,與口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皆是枝葉煩惱,人因心有貪嗔癡,所以策動身口作業(yè),今不僅身不殺,不盜,不淫,連心的貪嗔癡亦不起,則根本煩惱既除,枝葉煩惱無從生起,故言:‘生必無因’。

  ‘如是四事’,指不淫,不殺,不盜,不妄語等四重律儀,若能嚴持不失,則身心常住于清凈律儀中,尚且不攀緣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又怎可能發(fā)生一切魔事呢?當知魔事發(fā)生,皆由人內在心魔所引起,今持戒清凈,心魔不生,外魔自然不能侵擾。據此可知,四清凈明誨,何止是入三摩地的微妙法門,亦是降魔的寶柱,成佛的根本,所以學佛修行的人,非首先受持,佛前面所說的四種清凈明誨不可。

  其實,不僅是學佛修定的人,要嚴持以上四種清凈明誨,斷除殺盜淫妄;即使是普通一般人,亦應該戒殺,戒盜,戒淫,戒妄。因為不殺是仁慈,不盜是正義,不邪淫是守禮,不妄語是守信,仁義禮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如果做人沒有原則,將失人身,墮落三惡道,永劫沉淪,不得超生。

  凡是有生命的動物,無不貪生怕死,耐庵道人說:‘有命盡貪生,不分人與畜。’我們愛護自己生命,亦應該愛護他人的生命,不但愛人如己,還要愛護畜生,不應該蓄意殺害一切生物。中國儒家孔子言:‘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正是居于仁慈愛物之心,不應殺生。

  佛在涅槃經說:‘從今日始,不聽食肉,應觀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斷大悲種。’因為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多生多世輪回六道,曾經互為父母、子女、或師長;何況佛性平等,只因迷悟不同,作業(yè)不一,招致果報的形軀各異而已。黃庭堅詩言:‘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我們殺生食肉,即等如殺害自己宿世的父母、師長、與子女,甚至可以說:是殺害未來諸佛。既傷慈悲,又損孝道,是以不可殺生食肉。

  還有,基于因果定律,殺生食肉的人,必欠負命債,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yè)不忘;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從前,有一屠夫以殺羊為業(yè),姓金,人皆稱為金屠夫。有一天,金屠夫捆著一頭肥羊,正舉刀要殺,剛巧文殊菩薩化身的戒禪師經過,待死的羔羊,看見禪師,立即咩咩大叫,希望禪師救它。師對羊說:‘兩腳不修,遭此活剝。’羊聞言突然停止呼叫,閉目待死。金屠夫見狀,頓悟因果報應之理,放下屠刀,皈依佛門,乞戒禪師為其剃度出家,法名可化;自此隨從禪師學佛,頗有心得。一日向禪師告假,欲往天臺山參拜石橋禪師,半途被一群強盜捆綁在樹上,正要動手,活剝其皮,盜首走來命眾人放他,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進,退回戒師處,將途中遇險事奉告,師言:‘不是老僧救汝,己還他八兩。’原來及時出現(xiàn)的盜首,正是戒師旳化身;由此故事,可知菩薩度生的權巧方便,也知殺生業(yè)報的可畏。所以我們不應該蓄意殺害他人,或殺害一切生物,甚至殺害自己,無論是親手殺,派人殺,教人殺,直接殺,或間接殺,暗殺,謀殺,兇殺,殘殺,一律都要禁止,以免招致冤怨相報的悲慘命運,或引發(fā)戰(zhàn)爭,破壞和平。因為戰(zhàn)場上的殺戮,亦是眾人同業(yè)所感的報應,古人說:‘千百年來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何況肉類含有毒素,肉類帶菌,容易傳染疾病。因為動物被捕殺時,其恐怖,憤怒,怨恨,悲哀,苦惱的情緒,使其細胞產生毒素;人類將含有毒素的肉類,吃入口中,藏在體內,日積月累,人體細胞自然含有大量毒素,因而引發(fā)很多意想不到的疾病。再說:動物本身亦患有種種疾病,人類食用患病動物的血肉,無異是將動物體中各種病菌,直接移植于自己體內,F(xiàn)代科學,已經證明,人類導致肝病,癌癥,心臟病,高血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皆與肉食有關。我們無論是為了長養(yǎng)慈悲,為了不負孝道,為了避免償還命債,或是為了健康,都應該戒殺放生,不食眾生肉。

  可是今日世界,每一角落,都充滿殺機,令人恐怖。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何止喜歡殺生食肉,還喜歡殺人食人。例如:現(xiàn)在被美國政府拘禁在牢獄中的殺人王,已經殺食十一個人了,而羅馬利亞一個變態(tài)的心理學家,運用隔地催眠術,在兩年內殺害三十七個與自己無怨無仇的人,只是為了試驗他的妖術。此外,有人殺害自己的親生父母,有人殺害自己的親生骨肉,亦有人殺害曾經與自己山誓海盟,同患難,共困苦的枕邊人;甚至有些邪教,強迫教徒集體自殺。也有人不甘受苦,又不愿意獨赴黃泉,實行合家自殺,強迫家人隨同自己走向死亡,以為這樣就可以了結一切恩怨;殊不知自殺是絕對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背了一身罪孽,在陰間流離浪蕩,做個無依的孤魂野鬼,直至生緣具足,再來做人,還要繼續(xù)承受宿生末了的業(yè)債。所以佛教世人,皆應戒殺放生,長養(yǎng)慈悲,擴展愛心,不僅要愛護他人,也要愛護自己,不可殺害生物,也不可以自殺。使人與人間,物與物間,互愛互助,互相依賴,共同生存,直接可以停止殺業(yè),保障一切生命的安全;間接可以取消暴力,阻止戰(zhàn)爭爆發(fā),給人類世界,帶來幸福與和平。

  偷盜,是屬于犯法的行為,既擾亂社會治安,同時威脅他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所以修行人固然要斷偷心,即使一般市民,亦要戒除偷盜的行為。

  偷盜的范圍很廣,不限于直接明搶暗偷,凡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所得非份的財物,都屬于偷。因此一個正人君子,應該不貪非份之財,不謀非份之利,不欺騙他人,不強奪巧取,不利用職位令人饋贈財物,不炫耀自己,貪求名聞利養(yǎng),做到:‘正其義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以建立完美的人格,以保持人身不失,免墮惡道,酬還宿債。

  傳說:中國明朝,有一個開設雜貨店的人,很快就變?yōu)橐粋大富翁。而且擁有一個兒子,兩個孫子,生活相當美滿,但無常終于到來,難免一死。臨終時拿一桿稱子,交給他的兒子說:這是我賺錢致富的絕招,因為此稱桿是特別制造的,中心灌入水銀,可以隨意運用。他的兒子,想不到自己的父親,竟然出此下策,欺騙顧客,非常難過,毀了此稱桿后,即變賣不動產,救濟貧苦大眾,為父親贖罪,懺悔修福。不久,家財已經散盡,那是他們夫婦倆心甘情愿的事,豈料兩個兒子,不久相繼死亡,使他們痛不欲生,怨恨上天不公平,行善的人,結果不得好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