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與祖師同行 壹 信者皆相應(yīng) 法門無量源自心

  與祖師同行 壹 信者皆相應(yīng) 法門無量源自心

  佛陀是個大醫(yī)王,是個最好的心理醫(yī)生,而且歷史久遠(yuǎn)。所以,佛教就是一個最大的心理醫(yī)院,治療我們這些心理有問題的凡夫。到了祖師這里更加明確,所謂即心即佛,把如何解決我們的心理問題推到了無上的高度。那么在佛經(jīng)里,佛陀是如何譬喻我們的心呢?這里列舉出十種譬喻來說明我們的心。

  心如猿猴難控制:佛佛祖祖以“心猿意馬”形容心,說心就像猿猴,生性好動,活蹦亂跳于林木之間,片刻無法靜止。

  心如電光剎那間:心如電光石火,迅速無比,動念之間,馳騁宇宙,毫無障礙。譬如動念想去某個地方,心中馬上浮現(xiàn)那個地方的景致,仿佛身歷其境一般。其速度之快,就是電光也趕不上。

  心如野鹿逐聲色:野鹿在荒野上奔跑,口渴了想喝水,便四處追逐,尋找草原。我們的心就像野鹿一樣,難以抵抗五欲六塵的誘惑,終日汲汲營營于聲色犬馬。

  心如盜賊劫功德: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座村莊,五根是門戶,而心是這個村莊的盜賊,竊取我們辛辛苦苦積聚的善事功德,使我們身敗名裂。古人說:“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我們?nèi)绻荞Z服心中的盜賊,使其歸化柔順,就能做心的主人,長養(yǎng)無上的功德。

  心如冤家身受苦:心是我們的冤家仇敵,專門替我們制造煩惱,使我們受種種的痛苦煎熬。經(jīng)上說:“罪業(yè)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無。”我們的心本具佛性,清凈自在,卻因種種妄念,使我們的軀體受苦受難。如果能夠泯除我們的妄心雜念,這個冤家便能與我們化敵為友。

  心如僮仆諸惱使:心像僮仆,受到客塵的驅(qū)使,向外攀緣,產(chǎn)生種種的煩惱。經(jīng)上說我們的心有三毒、五蓋、十結(jié)、八十八使,乃至八萬四千煩惱,這些覆、蓋、結(jié)、使,都能蒙蔽我們的智能,束縛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不得自在。如何轉(zhuǎn)心的仆役為主人,就看我們?nèi)绾螌π南鹿Ψ蛄恕?/p>

  心如國王能行令:心是身體的國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能夠統(tǒng)帥行權(quán),指揮一切,指示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產(chǎn)生感官、認(rèn)知的種種作用。

  心如泉水流不盡:我們的心就像活水,汨汨地流淌著,具有無限的潛能,蘊(yùn)藏?zé)o盡的寶藏,如果能有效地運(yùn)用我們的智能泉源,將可免除匱乏的憂懼。

  心如畫師描彩畫:《華嚴(yán)經(jīng)》上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我們的心如善畫的畫家,能夠描畫出種種的圖畫來。心中希圣求賢,自然能浮現(xiàn)圣賢的風(fēng)貌;心如兇神惡煞,面容便如魔鬼羅剎一般的猙獰,所謂“境隨心轉(zhuǎn),相由心生”,就是此意。

  心如虛空大無邊:心的本體猶如虛空一般廣大無邊,能夠涵容天地萬物。經(jīng)上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dāng)凈其意如虛空。”虛空至大至廣,無有涯岸,虛空成就萬物而毫無執(zhí)取。我們要了解諸佛的境界,便應(yīng)該將心擴(kuò)充如虛空那么無邊無際,無牽無掛,才能包容宇宙萬有,覆蓋一切眾生

  佛法就是心法。八萬四千法門,不離此心。古德曰:直心是道場。

  光嚴(yán)童子問維摩詰:“何者是道場?”維摩詰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四祖《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里面說“復(fù)須內(nèi)外相稱,理行不相違,決須斷絕文字語言,有為圣道,獨(dú)一凈處,自證道果也。”《六祖壇經(jīng)》里面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可見直心于修道的重要性。

  我們平時總是戴著面具生活,所以感覺很累。為什么呢?因?yàn)槲覀兊男牧σ鹊廊烁冻龅酶。我們在付出一般的勞動的時候,還要付出表面的偽裝,要維持表面的“形象”。這么大強(qiáng)度的勞動量,沒有辦法不累。所以佛佛祖祖左說右說,橫說豎說,要我們把這層表演放下,我們總是舍不得。

  我們要“行善”,所以要保持我們的“善良形象”;我們要領(lǐng)導(dǎo)大家奮發(fā)向上、向善,所以我們要保持“精進(jìn)形象”;我們要有包容、要能忍辱,所以我們要保持“面不改色心不跳”;我們要……再要下去要活不成了。那么是不是就不要修行,不要善了?這又墮入另外一個極端。我們就是在這兩個極端中苦苦掙扎,不得出離。“善”到死或者“惡”到死。

  佛佛祖祖知道我們這個德性,所以一會兒說:“直心是道場”;一會兒說:“要理行不相違”;一會兒說:“行直何用修禪”……真是苦口婆心。這里所舉的例子還都是直接開口說的,還有很多暗示、比喻等等。無非是想讓我們脫離這二元對立的兩邊之苦。在祖師的文章里面更有意思,往往說完后告訴我們,如果不明白,那就刻苦行“善”。

  所以趙州和尚說:“拜佛是好事,好事不如無。”所以青原思禪師說:“圣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這些都是前輩圣人們了達(dá)了“善”、“惡”之法,超越了二元對立的局限。“善”事都不做了,如何還會去做“惡”事呢?下面列舉幾個公案。

  洞山良價禪師問云巖:“某甲有余習(xí)未盡。”云巖曰:“汝曾作甚么來?”師曰:“圣諦亦不為。”云巖曰:“還歡喜也未?”師曰:“歡喜則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圓悟佛果禪師:擺撥佛祖縛,曠然繩墨外。一物亦不為,縱橫得自在。古鑒臨臺,明辨去來;金錘影動,鐵樹華開。任運(yùn)相將不可陪,法云隨處作風(fēng)雷。

  大慧普覺禪師示眾。舉青原思和尚問六祖。“當(dāng)何所務(wù),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甚么來?”思曰:“圣諦亦不為。”思曰:“落何階級?”師曰:“圣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祖深器之。師云:“莫將閑話為閑話。往往事從閑話生。”如凈和尚臘八上堂:“瞿曇打失眼睛時,雪里梅花只一枝;而今到處成荊棘,卻笑春風(fēng)繚亂吹。諸方說禪,清涼念詩。還當(dāng)?shù)妹?其如不然,燒香點(diǎn)燭拜泥團(tuán),腦后遼天鷂子飛。”

  《蓮宗寶鑒》*自行化他

  佛言:“自未得度先欲度人者,菩薩發(fā)心;自覺已圓復(fù)覺他者,如來應(yīng)世。”故我蓮宗祖師創(chuàng)立念佛一門,行解相應(yīng),自利利人,化物有方,誨人存理,稱曰導(dǎo)師。專以念佛三昧示導(dǎo)于人,普令超出世間也。是故教傳天下,人皆仰焉。今之為師者不達(dá)其道,局于名相;多集徒眾,不修實(shí)行?沼腥藥熤,無法可師于人。欲人恭敬尊重,無德受人恭敬,誠可恥也。經(jīng)云:“凡欲度人者。先須求自度。”維摩云:“自疾不能救,云何救他疾。”又《地獄報應(yīng)經(jīng)》云:“自不清凈,教人清凈,無有是處。”《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屬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彼此俱沒;一人有其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度脫水溺之難。”是故為人師者,有度人之心,無度人之智。何得端然拱手?空腹高心,不肯親近明師。惟知倨傲,受人禮拜恭敬供養(yǎng)。因貪虛譽(yù),實(shí)種禍基。譬如凡夫妄號帝王,自取誅滅。即前之所謂無方便而救人也。豈何妄為哉!大凡為人之師欲度弟子,要當(dāng)觀照從上佛祖修行之因地,得道之源流,傳宗之正印,念佛之法門一一考究,明白自信自行。一一修持,一一成就。既自利己,然后利人。是乘彌陀之大愿力船,救接苦海中之沉溺也。彼此利濟(jì),不亦宜乎!是謂以先覺覺后覺也。自信此法門,亦教人信此法門;自行此道,亦教人行此道;自愿往生凈土,亦教人發(fā)愿往生凈土;自見本性彌陀,亦教人見本性彌陀。如此用心,豈不是行菩薩之行也?師徒弟子各稟正因,同行正道,展轉(zhuǎn)化度,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俱悟佛乘,同出生死。其功德力,豈易量哉!以此為人之師,亦何慊焉?其或不然,迷悟兩途,正邪異報?芍^金毛窟里生獅子,野狐巖下出狐貍。

  * 延伸閱讀【菩薩十種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