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29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29)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云覆蓋于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xiàn)。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聞悟頓教,不執(zhí)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不懂得從自性修起的就是〔小根〕。從漸修入門的,都不是從自性修起。修行難道一定是悟后起修嗎?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沒有修,怎么會開悟?」另一種說法是:「如果沒有開悟,怎么能真正去修行?」到底哪一種對?漸修的人是先修后悟,人家叫他念佛他就念佛,叫他誦經(jīng)他就誦經(jīng),如果他能夠老實地去念佛,他也會開悟;漸修都是屬于這一類,一般是小根之人。六祖大師所講的頓悟法門,是悟后起修。我們應按照對方的程度講給他聽,對小根的人,不要講〔頓教〕法門。

  漸修的法門聽起來有次第,比較容易懂,做起來覺得比較踏實,好像有個方法可以依循。但〔頓教〕法門不是這樣,是不論禪定解脫,不是從戒定慧下手的;那用什么的方式修呢?唯論「見性與否?」他給你開示,要你懂的都是見性法。你現(xiàn)在來聽課,只有兩種答案:不是見性,就是不見性;一般人幾乎都不見性,聽起來都覺得很有道理,好像滿天都是閃閃的金條,但抓不到任何一條。你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究竟在說什么?漸修的法門難道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嗎?「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鼓銢]有辦法離開現(xiàn)實的人生,你要理清楚六祖在告訴你什么。小草就跟小根的人一樣,他不能夠堪受,小根之人就用小法,用漸修的,你慢慢跟他講。我們雖然不明白眾生的根器跟程度,但你要有善巧方便。

  比如有客人來,一般人都犯個毛病,自己喜歡吃什么就煮什么,應該是針對客人的好惡才對。如果他跟你說,從小我聽到別人念佛都很感動,你就教他念佛;你不要說:「這是情執(zhí)作用,我教你坐禪!鼓懵貑,就知道對方什么程度。高明的中醫(yī)生他要透過「望、聞、問、切」,「望」就是觀察氣色,透過觀察,依經(jīng)驗判斷,病人可能是什么狀態(tài),但為了證實,應該還要問;「聞」的意思有兩種,除了聽病人講話的聲音,還可以聞病人散發(fā)出來的味道,你身體有什么味道就代表你有什么病,所以他透過視覺和聽覺;接著才問:「哪里不舒服?」有時候病人講的也不能完全相信,但幾乎八九不離十,身體哪里不舒服應該自己最清楚;這三個動作之外,還要透過把脈才能確定要開什么藥。一樣的道理,你在家里有沒有跟你孩子把過脈?你只有透過你的觀察,你為什么沒有透過「望、聞、問、切」來觀察你身邊的人?接著才提出你的方案、建議和關心。一般的人沒有耐心,也沒有那么謹慎,都是憑著經(jīng)驗判斷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只要有耐性,聽這個人講,知道他大概是什么程度,再跟他分享適合的法門。

  【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般若〕智慧在圣不增,在凡不減。為什么我們今天沒有智慧?因為你沒有見性。如果你沒有見性,只能夠講你很聰明。

  以現(xiàn)象界來看,小根人與〔大智人〕當然不一樣,因為每個人迷悟深淺不同,所以展現(xiàn)出來的就不一樣;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見性之后就會一樣。所以你不需要找任何借口,說自己差勁、業(yè)障重、沒有辦法,因為你的觀念不正確。有的人表面上在講佛法,事實上講的都不是佛法。比如有婦人來跟你哭訴,你就說夫妻是冤親債主,欠債要還…。你這么講是佛法嗎?你講的是宿命,不是因緣,你只講到過去,佛法不是只有過去;過去有過去的因緣,現(xiàn)在有現(xiàn)在的因緣,未來有未來的因緣;你現(xiàn)在就去改變嘛!你來聽課就可以改變你的因緣,如果你少了這段因緣,就是宿命論。所以似是而非的概念,讓你聽了不知道要怎么辦!學習的誤會越多,對佛法的偏見就越深越重。

  【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緣]原因。[邪見]凡夫就是邪見之人,圣賢就是正見之人。我們今天有個重要的目的,讓你知道什么叫正見,從此按照正見來過人生,你必然大徹大悟。大家在學習,不論是哲學、心理學、宗教或佛法,你可以告訴我什么叫正見嗎?!你自己不見得有正見,但你會不會修行?會。現(xiàn)在你找一萬個人,看起來都是修行的,透過考試,你找不到五個有正見的,我講這話一點兒也不過份。舉個例子,如果嚴格來講說,你現(xiàn)在在修什么,跟你現(xiàn)在是個修行人,境界是不一樣的。你修什么?他說每天都在念佛,你就覺得他是修行人,這樣的概念不對。你每天有做功課,早課跟晚課,你是不是修行人?不是。你每天早上打坐一個小時,晚上一個小時,這也不等于你是修行人。你每天都看佛經(jīng),也不等于你是修行人,F(xiàn)在答案出現(xiàn)了,以上我講的這樣的人很多,但這樣的人不等于是修行人。你會嚇一跳,真正的修行人到底在哪里?修行人也有做以上那些動作,那你怎么分別?念完佛依舊起心動念,他就不是修行人;做完早晚課依然是貪、瞋、癡不斷,他就不是修行人;打完坐之后遇到境界,依然被境界轉(zhuǎn),他就不是修行人。按照我這樣講,這些人只能說形式上他們有在做功課,但這樣的人總比一般人好一點點,那一點點就是還有一點福報,或多種一點善根。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有修行的樣子,但不是修行人,也因為這個原因,才會造成別人對你的不認同。你工作放著,整天念阿彌陀佛,他為什么要把錢送給你?!碰到有事情,你卻一定要去做早晚課。你說:「師父,你不鼓勵我們做早課嗎?」難道一定是那樣才算早課嗎?不可以改成在馬路上義務打掃嗎?執(zhí)著這樣的概念會變成你很嚴重的陷阱,你跟他講,他可能認同你,但他依舊會照做;或者他完全不認同你;這兩種反應都沒有覺悟。為什么這樣不是修行人呢?很簡單,你本身有〔邪見〕,只是你現(xiàn)在在做一個修行的樣子,你不要騙自己。你在做修行的形式,你認為這樣就是修行;或有一天會開悟,或會往生極樂世界。佛真正的意思是要改變你錯誤的知見,天下所有的老師,無論是孔子、老子、耶穌基督,還是釋迦牟尼佛,都是偉大的教育家,教育家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你的觀念錯誤。但大家不愿意去探討觀念正不正確,尤其是讀過佛法的人,常常誤認自己正確。如果你是個有正見的人,你為什么還會嫉妒別人?你為什么會抱怨別人?我光談這兩個,你們誰沒有這兩個「小小」毛病?你們不用很優(yōu)秀,如果你們一輩子都不抱怨,我就說你是個圣人。你會抱怨,你的觀念哪里正確?我只講抱怨,還沒有講貪、瞋、癡,那更困難。一樣的道理,你們來上課,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你學習態(tài)度不好,談什么修行?!你毛病脾氣一大堆,不愿意去改正,卻求觀世音菩薩開你的智慧,求阿彌陀佛帶你往生極樂,這樣很過份。你真的在欺騙你自己,要欺騙到什么時候?!稍微有覺性的人能察覺到自己這樣,但他沒有辦法改變,所以他很無奈。你無奈,邪見;你自卑,邪見;你自傲,邪見;猶豫不決,邪見;懶惰,邪見。修行是從這里開始,但你卻不從這里修,然后到處去問怎么修。你完全沒有正見,完全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我常講,與其這樣,不如好好把家里照顧好,把事業(yè)做好,說不定還會有成就。

  《壇經(jīng)》難講難懂,難在哪里?你現(xiàn)在教他一個方法,他回家馬上能用;你教他《六祖壇經(jīng)》,他還是不知道。比如你去上腳底按摩的課,你過去都沒有學過中醫(yī)西醫(yī),你去上第一節(jié)課,老師教:哪里痛就按哪哩,哪里不舒服就按哪里。你回家,覺得收獲良多,教你,你就馬上回去用。《六祖壇經(jīng)》聽一年,回去怎么用?你孩子心痛要按哪里?你丈夫肚子不舒服按哪里?你摸不著方法。比如你念佛,你小孩心痛,就念阿彌陀佛,久了心就不痛…,有沒有比較有成就感?我教你有形有相的方法,你馬上懂,但六祖沒有教你這樣的概念,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鼓阋畽嗲煞奖,你要懂究竟的。但你要注意,只懂事相,不懂理體,你還是小根之人,而非大根之人。

  什么叫〔邪見〕?一般人所知道的邪見,就是不要去害人、傷人,制造麻煩,這是簡單的邪見。請問,嫉惡如仇算不算邪見?算。但對一般人來講,嫉惡如仇不算一個很差勁的表現(xiàn),但是你現(xiàn)在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嗎?那馬上要進警察局了。如果孩子問你:「是當老板好還是當職員好?」你如果講:「依我的經(jīng)驗還是當老板好!顾麐寢屩v:「依我的概念還是當員工好。」這兩個都是邪見。如果你說:「兩個都好!顾悴凰阈耙?也算。為什么?講話不負責任。如果兩個都不好,你是要我怎么樣?我們今天談邪見的問題,不是叫你不要去做壞事,沒有那么單純。你執(zhí)著去做好事,就是邪見。你得到表揚叫熱心公益,后面就應該加上邪見兩個字。世間人對這個概念不能懂,他懂的是善惡的概念,這不需要學佛法就會懂,所以人家都以為所有的宗教都一樣,都勸人為善。難道佛教只是這樣嗎?只知善惡,你不需要來學佛了,你本來就有這個概念,那叫社會價值觀。

  什么叫〔邪見〕?分別對待就是邪見。就是《金剛經(jīng)》所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西方有極樂世界,東方有琉璃世界,哪個比較好?都好?講更標準的答案。好在哪里?你是覺得去這兩個地方都好。我的概念跟你不太一樣,只要你會修行就好,并不是說去東方也好,西方也好。我的話不但涵蓋那兩個地方,而且還超越這兩個地方。我會修行,不管去彌勒后院,或留在娑婆世界都好,只要我清楚就好。佛在《法華經(jīng)》里叫弟子好好流通《法華經(jīng)》,他的弟子都發(fā)愿,但只愿意在他方世界流通《法華經(jīng)》,都不肯留在娑婆世界;唯有大菩薩才講愿意在十方世界流通《法華經(jīng)》,這才是佛的意思,你到哪里都可以,包括我們這個世界。

  那什么是〔邪見〕呢?你今天來這邊聽課想得到什么,這個概念就是邪見;你現(xiàn)在念佛打坐,學佛想得到什么,這個概念就是邪見。舉個例子,你現(xiàn)在在念佛,你在念的時候,你總是希望你念得很有感覺,對不對?是嘛,你就是希望你現(xiàn)在念,心很寧靜,跟佛菩薩相應,身體輕安…,你們的潛意識里充滿這樣的概念,不然你們怎么念得下去?!越念越有感覺,才會越念越起勁,才會一顆一顆地念下去,人家說功夫成片,你是功夫成串,念珠一串串地念。我說這樣叫分別心,你今天念得很舒服,但你抵不過無常,你不可能每次念都這種感覺。糟糕,今天感覺很好,明天感覺不好,越念越浮躁,好像入地獄的感覺,后天覺得越念越索然無味,口干舌燥,第三天感覺又來了。你在做,一天好,一天不好,這就了不起了,一般都一個禮拜才好一天,這樣算很不錯了,有的人念了一輩子都沒有好過。為什么我們會退道呢?你自己認為你遇到挫折了。什么叫挫折感?誰跟你講你念佛念那么久沒有見到阿彌陀佛就有挫折感?你講你念佛念那么久身體也沒有更健康,是誰跟你講念佛念了就可以身體健康?你說你念佛念那么久也沒有入定,是誰跟你說會入定的?這個都是你自己內(nèi)在的邪見跟你講的。你想修行修下去就會怎么樣,這樣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說服你。我說你念佛是分別心的陷阱,你想要念起來感覺好,那感覺不好難道不行嗎?可以啦,感覺不好你還是要念。你念佛坐禪的目的是為了感覺好嗎?為什么你就想要這種感覺?你有沒有看到你內(nèi)在的陷阱?常跟無常是兩邊,好跟壞是兩邊,定跟亂是兩邊;那不落兩邊,難道叫我站在安全島嗎?不落兩邊就是平常心。念佛就是念佛,打坐時怎樣就怎樣,平常心。你的潛意識沒有那么簡單,它有好惡。就像趙州禪師問:「什么是道?」南泉禪師說:「平常心是道!冠w州禪師就開悟了。

  平常心就是六祖講的不取不舍。為什么不取右邊,也不取左邊呢?右邊是無常,左邊是無常;右邊是空,左邊是空;右邊是無我,左邊是無我;右邊是苦,左邊也是苦。左右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阿含經(jīng)》根本的思想。以大乘法根本思想,就是「諸法實相,緣起性空!褂疫吜瞬豢傻,左邊也了不可得,你現(xiàn)在想要哪一邊的想法都是了不可得,所以你想要得哪一邊就是〔邪見〕,你只要把這個概念打開,你的智慧就會大開。從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覺,你都忙得團團轉(zhuǎn),你在轉(zhuǎn)什么?你從右邊跑到左邊,再從左邊跑到右邊,但不管你怎么跑,都想要好的那一邊,這個概念讓你很苦,但是你真的能夠體悟到嗎?

  【障重,煩惱根深;】[障重,]就是因為你有分別對待的邪見,所以障礙你自己很嚴重。[煩惱]執(zhí)著。你在執(zhí)著你的邪見,如果你有邪見,你不執(zhí)著它還可以,過了就算了;但你過了依舊不算,所以你越有執(zhí)著就越有煩惱。執(zhí)著〔根深〕,根已經(jīng)扎得很深,你被這個障礙,沒有辦法跟大智慧的人一樣。

  【猶如大云覆蓋于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xiàn)!縖大云]無明。[覆蓋于日,不得風吹,]智慧被障礙住了。[日]我們自己的自性!读孀鎵防镱愃频钠┯髦v過很多。不是沒有太陽,而是烏云密布,不需要去尋找太陽,只要烏云散開就好。學禪的人常常掉入一個陷阱,他去找太陽。你去找太陽,你會覺得很困難。比較六祖大師跟后來禪師講的,我個人認為后來禪師的更困難,他們講得越來越抽象。為什么?后來的禪師叫你直接去參禪,很困難。參禪是什么?參「我是誰?」,或「念佛是誰?」這樣的困難度太高了,我不鼓勵這樣。我所講的并不是我發(fā)明的,而是六祖講的,烏云散了,你的妄想執(zhí)著散了,智慧就出現(xiàn)了,重點擺在你愿意將你的妄想執(zhí)著去除嗎?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眾生自心迷悟不同。]都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問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沒有見性的修行人就是小根。

  【若聞悟頓教,】你的潛意識不太相信你一聞就會開悟,那你怎么還來上課?又何況不來學《壇經(jīng)》的人呢?這不是你的邪見又是什么?我現(xiàn)在不跟你講開悟不開悟,我現(xiàn)在跟你講個簡單的概念,有個人,從來沒有做過生意,但想成為一個大生意人,就去請教一個很會做生意的人,他說:「我決定從商,可不可以請你慈悲開導我怎么做生意?」那個人也不吝嗇,把他的經(jīng)驗跟他分享了兩三個小時;想學做生意那個人有沒有可能會懂?會。你們會相信這個譬喻,卻不相信一個沒有學佛的人來聽「頓悟法門」會開悟?你們說:「哪里有可能,要修很久的!」請問,難道生意做很久的人才會做生意嗎?還是真正懂得做生意竅門的就會做生意?對,懂了就會做,這就是頓悟法門。不是你學多久的問題,縱使你學很久,竅門不懂就不行,F(xiàn)在的人修很久,沒抓到竅門,修到最后打迷糊仗。你用世間法的概念反而很容易懂,但你要將你的心法跟別人講,不是每個人都能懂的。一個做生意的人要教他的方法,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就像雕刻家朱銘,他過去雕神像,他想突破、想超越,他就很懇切地去拜訪楊英風大師,楊英風只說:「我可以跟你談概念,但你不是要跟我學,你不需要學我的風格,我今天能教你的并不是技術,而是觀念!雇砜勺C,你們今天不是要學修行的方法,而是你要是懂了就懂,你不懂我講方法也沒有效,這叫做頓悟。每個人都有機會一聽到就懂,你們的內(nèi)在一定要把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概念拿掉,才有可能契入;不然你是喜歡讀《壇經(jīng)》而已,還按照其他方法修。這樣可不可以?不是不可以,因為你沒有辦法這樣修嘛!我只能跟你說你是學頓悟,修是漸修。我過去一直談這個概念,聽過我講《六祖壇經(jīng)》的學生超過一千人,有這么強烈信念的還找不到一個!

  為什么六祖大師一生能度四十三個人開悟?只要是漸修的,一定需要時間,所以不可能度那么多人,唯有頓悟才有可能。頓悟是一翻兩瞪眼,迷跟悟這樣而已,懂了,沒有了,出去;不懂,還得留在那里修。修行不是技術的問題,是心法的問題,所以叫心地法門;只要是牽扯到技術的問題,就是慢慢來;這就是頓悟跟漸修的不同。有人講:「但是我讀大乘佛經(jīng),幾乎都講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你們誤會了,不是修行需要三大,而是你們的時間都浪費在猶豫不決,不信我問你們:「現(xiàn)在甘愿修行的人舉手?」你不要騙我,我們喜歡修行,也想修行,但是這會兒還不甘愿。說好聽,你還有很多愿望未了,其實是你還有很多欲望未滿足。說什么你責任未了,是五十歲責任會了,還是六十歲,還是往生才會了?你不要談責任了不了,不要說等你事情做完;事情永遠都做不完,人退休不是結(jié)束,往生也不是結(jié)束。你聽聞了頓悟法門之后,還沒有這種決心,后面根本不用談。

  【不執(zhí)外修,】只要真正懂的人,就〔不執(zhí)外修〕。什么叫〔外修〕?就是那些只有修行形象的人。沒有明心見性,念佛、坐禪叫〔外修〕,沒有從自性下手,統(tǒng)稱〔外修〕。我們現(xiàn)在的人很沒有志氣,每個人都不想求明心見性,但想求往生極樂世界。我不是說到極樂世界不好,極樂世界很好,我也要去啊。我的意思是說,你的目標要擺在明心見性,萬一見不了性,時間到了,你就往生極樂世界。而不是說,你的目標擺在極樂世界,還說:「我是末法眾生,這輩子要開悟不可能;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重新教我,我才有可能開悟!购芏嗳司屯A粼凇傅靡姀浲,何愁不開悟!惯@種概念,所以我說你很沒有志氣。我的目標擺在「明心見性」,但是我也要到極樂世界。

  佛法事實上叫內(nèi)學或內(nèi)典,就是往內(nèi)在、自性修學。很多人雖然懂這種概念,但修下去,他潛意識里對開悟見性的部分是放棄的,因為他沒有那個勇氣,原則上你是〔外修〕的。你不要說:「沒有啊,我念佛是不離心的!鼓罘鹗强梢圆浑x心,但是你真的有不離心嗎?你真的懂什么叫不離心嗎?不是每個念佛的人都這樣。我們的心中常常會用很多的概念來安慰自己、騙自己,說:「這樣修就對了!顾杂腥藛栁艺f:「師父,念佛可以解脫嗎?」我說:「你念下去不就知道了嗎?」接著我看他怎么回應,我不跟他講可不可以,任何法門都可以,我只是要看你懂還是不懂。你懂,我聽你講話就知道。有時候你問我,我回答你的那一段話,是要看你的反應,看你的反應就可以知道你的觀念正不正確。有的同學很奇怪,他以為我丟個話,就是回答完畢。有人認為念佛要解脫,不解脫他念佛干什么!要我講出所以然他才修,不然就不修。既然這樣,你為什么問我念佛能不能解脫?你就問我怎么解脫就好了。你的重點是擺在念佛還是解脫?他說:「因為我走到哪里,都看到很多人都在念佛,我才問!刮冶慊卮:「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你問你的就好了,不要問別人的事!刮覀儍(nèi)在通常不清不楚,探討事情不直接了當,別人的事跟你無關你也問,你的時間就是耽誤在這里,浪費自己的生命。

  【但于自心常起正見,】六祖大師只要你心中有〔正見〕。有正見之后,要不要方法?不是要解行并進嗎?解就是〔正見〕。已經(jīng)具備正見的人,接著自然就會過生活了。生活就是修行,這叫生活禪。但現(xiàn)在的人不是這樣,他到任何道場去,不是問法師什么叫正見,而是問怎么修行。法師告訴他一些方法,他有了收獲很高興,回家就開始修;現(xiàn)在身邊看到的幾乎都是這樣的人。

  大家常常聽到有人修行修出問題。最容易出問題的是念佛還是坐禪?坐禪。但我也曾看見過念佛出問題的。念佛是最安全、穩(wěn)當?shù)姆椒?他都念到著魔;如果你在這邊坐禪,你也會修到著魔。有人說:「還好,我沒有修開悟,我沒有著魔。」你哪里沒有著魔?!你也著心魔。你內(nèi)在觀念不正確,不是心魔嗎?不是說你精神錯亂才叫著魔。你內(nèi)在痛苦不堪,自己分別計較,還不是魔?!假設你今天想學方法,你就去書店買一本回去看,自己去修。你說:「我看不懂!鼓罘鹱钊菀锥,你就按照這樣念,喜歡什么念什么;但你只要修下去,就開始懷疑自己了,你身邊的人看你也越看越奇怪。這問題出在哪里?法門沒有問題,法門叫藥。比如,你去中藥房,看到柜子里有好幾百種的藥,吃藥沒有效,能怪藥嗎?怪藥還是怪醫(yī)生?怪醫(yī)生呢!你說藥沒有效,這句話不對,藥本身沒有問題。是當歸比較殊勝,還是生地比較殊勝?末法時要吃當歸還是生地?這樣的譬喻你是不是越聽越奇怪?佛法和世間法難道不一樣嗎?一切法都是佛法呢!我們講佛法和世間法,是為了應用才做一個區(qū)隔,等你懂了,它們是平等的,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就像你到山上去,你在爬山,看到有人拿個籃子,他說到山上來找草藥。你問草藥在哪里?他說草藥得找,這種是庸醫(yī),一般都是這種人。什么叫高明的醫(yī)生?藥在哪里?何處不是藥?滿山遍野都是藥。用醫(yī)藥譬喻學佛,你就很容易懂,因為佛是大醫(yī)王,佛法就是藥,你們今天學法就是學藥而已。藥就是治病的,藥有什么罪過?!藥也沒有什么誰高誰低,藥就是藥,看你怎么樣用。但是你要會用藥,不要學人家用砒霜;砒霜也可以治病,但那是高明的醫(yī)生才會用。禪宗有的法門專門用砒霜,你來,他就踢你出去,現(xiàn)在用這一招可不行,會被人告?v使你會,對方?jīng)]有那個程度,你也不能用這種藥呢!我這種譬喻已經(jīng)很清楚了,如果你觀念不正確,你不趕快建立正確的觀念,還一直在外面繞,說你在修行;你要繞到什么時候?

  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正見?你還是要深入經(jīng)藏嘛!否則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正見〕?!無論你學哪一門哪一派哪一宗,不可以離開經(jīng)典,有了經(jīng)典,你才有機會明白什么是正見;你多看經(jīng)典,就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正見了。六祖大師講,你不要執(zhí)著外面那些形象,但是對于懂的人,他可以展現(xiàn)這些形象。你是個開悟見性的人,你依舊可以念佛。像藕益大師,二十幾歲就開悟了,他是開悟之后才念佛的。六祖的弟子法達,誦《法華經(jīng)》三千部不開悟,六祖跟他講了之后,他開悟了,問:「是不是我從今之后就不用誦《法華經(jīng)》了?」就被六祖責備:「《法華經(jīng)》有礙到你嗎?你開悟之后還是繼續(xù)誦《法華經(jīng)》!巩斈氵沒有悟,你誦《法華經(jīng)》,叫外修,開悟了誦《法華經(jīng)》就叫內(nèi)修。你讀了《壇經(jīng)》也要切記,你要圓滿,你要中道。你知道很多人都是外修,你回去就破斥別人,這個也是不對的。你如果破斥別人,你要有把握把他導正回來,否則你破他,反而障礙別人,對你不好,對他也不好。為什么?你說法不當,反而有無量無邊的罪過。你要注意,你有把握講到哪里,你就講到哪里,不要看到別人的錯就指正別人,那反而是你錯,錯在自不量力。

  六祖大師說只要你的心時時刻刻生起正見,這樣的人才有能力在行住坐臥,動靜語默,任何時間、空間,二六時中,都如法修行,否則,以形相來修法門的人,一定沒有辦法修二十四小時。曾經(jīng)有人跟我爭過,說他確實二十四小時都念阿彌陀佛。我說:「你歇一下有什么要緊?」他說:「歇了就斷掉了!埂笖嗟袅擞衷趺礃?!」你想想看,假設你是那樣的人,你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很精進,我看你能堅持多久?一天,兩天,三天。你去參加佛七,有沒有精進?有。精進幾天?七天。為什么七天都精進?「因為別人在看我」。好聽叫精進,七天回來你看看,你是很柔軟的還是硬梆梆的?就是七天參加阿彌陀佛戰(zhàn)斗營,回來全身都痛,精進七天回來,休息四天。對于心擁有正見的人,我作個很簡單的譬喻,有個孩子很孝順,他無論走到哪個地方去,都會思念父母,因為他就是很孝順;有一個人,他很大方,他也愿意布施,所以無論他到哪里去,任何時空,他都是這樣的人。你是哪種人?你是自私的人,去到哪里還不都是自私?!你說:「我雖然自私,不過我有念佛呢!」你還是個執(zhí)著的人,你說:「我雖然是個執(zhí)著的人,但我每天還是有打坐四個小時呢!」你不可以講:「我雖然有貪嗔癡,但我是出家人呢!」你可不可以勇敢地說你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個什么樣的人,你走到哪里就是個什么樣的人。六祖就是在講這個問題嘛!有正見的人,他走到哪里就是擁有正見的,他的生活就是修行,他的修行就叫正行,他不用起他在修行的概念,他不用說他在走路叫修行,他本來就是一種行為、行動,人本來就會活動嘛!他看起來多么自然,他本來就是這樣行嘛!這樣的行才是真正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惯@樣的行才是最自然的。哪有說你現(xiàn)在擁有正見,你就跟別人說「我現(xiàn)在每天都在用我的正見修行!共恍枰@樣說。你學佛,不要擺在你的方法,你只要問你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你一定就做什么樣的事。我送給大家一句很簡單的話:「觀世音菩薩是怎么樣的人格特質(zhì),他走到哪里他必然就是觀世音菩薩!鼓阋獙W習菩薩的人格特質(zhì),你學習到了,你就是那樣的人,你就是菩薩,就這么簡單。譬如說,證嚴法師一天到晚都忙著濟貧、救災、辦教育…,他沒有空做早晚課有什么要緊?!我們都知道慈濟都在誦《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誦《妙法蓮華經(jīng)》重要還是救人更重要?他們救人才叫受持《妙法蓮華經(jīng)》,你念《妙法蓮華經(jīng)》就叫念《妙法蓮華經(jīng)》。你把這種概念單純化,就能夠知道什么叫真修行,什么叫假修行。

  我們應該培養(yǎng)正見,你正見不懂,就趕快去弄懂。但要注意一個概念,你正見真的懂了嗎?你遇到境就被轉(zhuǎn)了,就代表你不懂,所以你要常常用這種概念來提醒你自己。雖然你現(xiàn)在還沒有這個功夫,請你先做到一個問題,你自己能夠很清楚圓滿地講出什么叫正見。有些人雖然能說,做不到。但有些人連說都說不清楚;先說再來做,先口試再來筆試。你聽我的課,知道什么叫正見,下課再把《六祖壇經(jīng)》重復地看。你自己去體會六祖所講的正見,什么叫正見,他講一萬多個字,就告訴你正見。一個人真正有〔正見〕,他自然就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塵勞常不能染〕就是你們不會被六塵的境界所染,讓自己勞心勞力。內(nèi)外都不能夠污染你,你的妄想執(zhí)著和無明就去除了,自然就〔見性〕了。什么叫正見?就是離兩邊,顯中道,離開分別、對待、生滅的兩邊;什么叫波羅蜜?「解義離生滅」,兩邊都是生滅的。你要很清楚看到,你時時刻刻落兩邊,你馬上察覺到錯了,從這里不斷地去練習。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