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經(jīng)》講記(3)
《吉祥經(jīng)》講記(3)
明 海
(2004年3月1日,正月十一,3/5)
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
我們的拜懺已經(jīng)進行到第三天了,有一些同修可能在拜懺時有各種體會各種感受,比如說,越拜越舒服,身體舒服而心里面呢歡喜,這是一種;或者是在拜懺和讀到懺文時觸動了自己內(nèi)心的某根神經(jīng),發(fā)起很大的慚愧心和懺悔心而痛哭流涕不能自已,這也是一種情況。不管是歡喜還是升起慚愧心而痛哭流涕,這些都是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很正常的感受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要正確對待。一方面,這說明我們的修行有作用三寶的加持力深達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了——或是觸動了我們過去的善根或是觸發(fā)了我們內(nèi)心的慚愧,所以才有這種體驗現(xiàn)前,這是我們修行取得進步的征兆啊。修行有時候就像治病,并不是說藥一下去就健康了,而是還有一個迂回曲折的過程,需要先把潛伏在體內(nèi)的病毒給它發(fā)出來,所以我們要認識它的合理性。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在修行的過程中心不能老是執(zhí)著停留在這些體驗上,比如說,停留在很歡喜和欣喜若狂的體驗上或是停留在悲痛不已的心態(tài)里,所有這些我們通通要放下要以平常心對待它,這就是修行過程中所謂的舍啊。我們知道七覺支里有個舍覺支,舍覺支就是當修行中各種心態(tài)現(xiàn)前的時候不停留不貪著其中,比如說痛哭流涕升起慚愧心了——這其實是一種很舒服的心態(tài),因為通過傷心流眼淚啊,內(nèi)心過去積壓的負擔統(tǒng)統(tǒng)都放下了。由于它給我們帶來舒服啊,我們就放不下了,就總是停留在流眼淚和很慚愧的感受里,這樣就會妨礙我們修行的進步了,因此這時候一定要用“舍”,舍就是平等和平常心,要視之平常。要知道佛法的修行導致的正面心態(tài)應該是寧靜和安詳,情緒上的波動充其量只是階段性的,一定要及時放下。比如,有時候我們修慈悲心,修到最后看見地上的螞蟻都像看見親人一樣很傷痛,有的連路都不敢走怕傷害螞蟻啊,這種狀態(tài)當然說明修行有作用了,但是如果一味停留在這兒執(zhí)著在這兒呢就又對修行有妨礙了,所以在拜懺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及時觀照自己。今天就有一位居士跑到我那里去說,很慚愧!她認識到以前對媽媽不孝順,對丈夫?qū)W佛也不支持,現(xiàn)在一想起來就很傷心,她邊說邊掉眼淚呢,我也安慰她了。所以提醒大家也要注意。
現(xiàn)在我們回到《吉祥經(jīng)》,昨天我們講到第二個偈子,今天我們來看第三個偈子,“多聞工藝精,嚴持諸禁戒,言談悅?cè)诵?是為最吉祥”。這個偈子講了三件事,內(nèi)涵很豐富。第一件事叫立業(yè),就是說我們要成家立業(yè)、立身處世就要有一技之長,要有學問和技能。所以在家人的學習就顯得很重要啦,“多聞”就是要上學學習。現(xiàn)在我們國家基本上已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了,九年義務教育相當于初中畢業(yè)吧。顯然,只初中畢業(yè)是根本不夠的,高中畢業(yè)也不夠,大學畢業(yè)好像也不夠了,現(xiàn)在大城市里起碼是碩士博士才有些許的競爭力。當然鄉(xiāng)鎮(zhèn)和廣大的農(nóng)村大學畢業(yè)的人還是少還需要大量的大學生,但在大城市里大學生已經(jīng)不吃香啦!聽說現(xiàn)在大學生都有失業(yè)的,不過失業(yè)也是相對的,他們要到鄉(xiāng)鎮(zhèn)或是農(nóng)村就不會失業(yè)了,都擠到大城市里去能不失業(yè)嗎?!大城市里凈是博士啊——據(jù)說扔塊磚頭出去都能砸到很多博士和碩士呢,大學生自然就不吃香了,F(xiàn)在的時代是知識和學問爆炸的時代,每一個人都要學習,現(xiàn)在我們國家不也提出要建設(shè)學習型的社會嘛。關(guān)于學習,以前我們的理解是學到某一個歲數(shù)后就可以就業(yè),可以吃所學的那一點本錢了。現(xiàn)在這種想法已經(jīng)過時了,因為每一年每一天這個社會上的學問和知識都在膨脹爆炸啊,所以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國家現(xiàn)在提倡“人人學習,終身學習”,意思就是說每個人都要學,而且要學到老終身地學啊。所以釋迦牟尼佛“多聞工藝精”的這一條教導用在現(xiàn)在啊也還特別切合實際情況啊,“工藝精”就是講一個人立身處世要有一技之長,否則就沒有辦法吃飯了。這是第一個句子所講的內(nèi)容。
第二句“嚴持諸禁戒”講的是持戒。戒不僅對我們修行很重要,也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持戒是我們過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們按戒律去生活,生活就會平靜和喜悅,就會有安全感,就會自由自在。如果違背了戒律,內(nèi)心就會有負擔良心上會有包袱,進而引起身心、人際關(guān)系和家庭關(guān)系上的波動。所以說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制訂戒律其實是出于大慈悲心哪。一般的我們常將戒律理解為是來約束我們的,其實呢戒律不僅不是來約束我們的,反倒是來解放我們給我們自由的,有了戒,我們才會有自由可言。第一天我們曾講到如果嚴持三皈五戒修五戒十善就能升到天界,最起碼也是欲界天。你看欲界天的眾生多么自由啊,飛來飛去的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比較來看,人道眾生自由上就遠不如天界眾生了。再看如今的人間社會,是遵紀守法的公民自由呢還是違法亂紀的人自由?大家的回答當然是前一種了。前一種人,也就是遵紀守法的人啊可以隨便走,出門去旅游或者逛大街都可以;犯了法的人呢就不行,犯了法的人上街啊真是草木皆兵,每看到每一個人他都會懷疑——哎,這個人是不是來抓我的?特別是犯了嚴重罪行的人,所謂重罪犯逃犯啊,他簡直更是毫無自由可言!你看他從天涯跑到海角,表面看是很自由,其實呢那恰恰是不自由。所以我們說持戒才會帶來身心的自由自在。另外,戒律還是我們不斷訓練和提高自己的一個老師。本來戒是無情的,但是它在我們的生活和修行中不斷地警戒和提醒我們,這就像一個老師時時跟著我們了。我們受了五戒——在家居士一般是受五戒的,受了五戒以后呢就等于有個很好的老師跟著了,那以后我們才會不斷觀照自己,有一點點過錯就會提醒自己,這就是老師的作用啊,所以要“嚴持諸禁戒”。一般講,在家居士是受五戒的,另外也有受八關(guān)齋戒和在家居士菩薩戒的。三皈依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戒。皈依佛,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眾。因為它也有止持和做持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做持就是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止持就是皈依佛以后不再皈依邪魔外道,所以三皈依也是戒,但要落實到我們生活里和每天的言語行為上則還應進一步求受五戒,五戒的要求很具體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下面的偈子里我們還會講到。以上講的是持戒。
第三個叫“言談悅?cè)诵摹?這是講我們要修口業(yè)。嘴巴很不好管的,比如說話吧,有意無意間哪就會犯很多錯誤造很多的口業(yè)。在五戒十善里關(guān)于口有四點要求:第一是不妄言,就是不講假話不欺騙;第二是不兩舌,兩舌就是在雙方之間制造矛盾,東家說西西家說東,由此引起紛爭。第三是不惡口,不惡口就是不罵人;第四是不綺語,不綺語最低的要求是不說低級下流的話,嚴格的不綺語就是不說廢話和沒有意義的話。如果能做到這四點,就能做到語業(yè)清凈,也就是口業(yè)清凈。口業(yè)清凈的人會有什么善報呢?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啊,同樣是一張嘴,人跟人差別很大的:有人講話人們就愛聽,他講出來的話大家都很歡喜接受,因為對他很信賴相信他嘛;有人講話呢大家便總懷疑,不相信他或者不喜歡聽他講的。比如烏鴉這種鳥吧,在中國傳統(tǒng)里就受到我們大家一致的討厭,特別是它的那種叫聲,我想是不是以前它在口業(yè)方面犯過嚴重的錯誤呢,我相信是這樣的。所以同樣的講話人們聽了感受卻不一樣,想來就是由于過去世口業(yè)上的修為不同所致啊。另外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的人講話結(jié)結(jié)巴巴的,我看現(xiàn)在外面張貼的廣告說“包治結(jié)巴”,是不是真能包治呢?科學家研究后結(jié)論是不太好治,因為它的問題不是在口上而是在大腦里管語言的神經(jīng)上。比如我們一般人講話是不思索的,這個不思索是說我們要用一個詞發(fā)聲時我們舌頭和發(fā)音器官的運動是不需要思考的,結(jié)巴的人呢就慘了,就跟那個電線一樣他彎繞得特別遠,所以表達上就有障礙了,我覺得這可能是過去世他們口業(yè)上沒有修好吧。至于說到啞巴就更嚴重啦,根本就不能表達,這極可能是由于從前造了誹謗三寶和有德行的人的口業(yè)了,所以才會有不能說話這種果報,這真的非?蓱z啊。所以在語言上我們一定要注意啊,千萬不要認為這一張口有什么?!其實這一張口的力量大啊,俗話講覆水難收,意思就是指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啊。生活里我們經(jīng)常有這種體會。
佛經(jīng)里講語業(yè),就是無意之間這一句話都能夠造成很嚴重的果報啊。有一本經(jīng)叫《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這本經(jīng)是這樣開始的,它說天上有一個天子叫善住,善住天子在天上享天福,很舒服很快樂。結(jié)果有一天呢,就是我上次講的,他的五衰相現(xiàn)前了。這時候他聽到天空中有個聲音告訴他,七天以后你就要死掉了,從天界直墮到畜生道里去——先當五百世的豬,后當蛇,然后再當牛,最后才能做人。這話把善住天子嚇了一跳,他很苦惱啊就去找天主——因為欲界天色界天都有天主,善住是在欲界天吧,天主就說釋迦牟尼佛現(xiàn)在正出世說法,我去給你請教一下吧。天主去請教釋迦牟尼佛,佛陀就講了一個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就是我們放焰口時念的那個咒,F(xiàn)在趙縣的街心有一個石頭做的塔,老百姓叫它石塔,其實呢那個名字應該是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這種建筑物在中國過去是非常多非常普及的,所有這種經(jīng)幢上刻的啊都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釋迦牟尼佛說了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后,又說這個咒有很大的加持力能消除業(yè)障,他還講了善住天子為何會從天界一下直落到惡道里去的原因。釋迦牟尼佛說啊,善住天子升天前作人的時候是跟他媽媽一起生活的,那時候他每天要下地勞動,他的媽媽呢則在家里把飯做好然后給他送過去,母子倆相依為命哪。有一天到中午的時候他母親送飯送晚了,結(jié)果善住的這個前世啊就有點急了,當他媽媽來以后就跟她發(fā)火了,罵了一些臟話,比如老太婆什么的,還說了句“連畜生都不如”,說畜生還知道愛護自己的子女呢。他只罵了媽媽這么一句臟話,只是這一句啊,力量就大的不得了了。你們要問那他又怎么會升天呢?據(jù)說他罵人以后就開始吃飯,正在那個時候啊天空中有一個緣覺,就是自己修道覺悟有神通的人,正好從那塊田地的上空飛過去——這也是一種因緣吧,這些修行得道的圣賢并不是每天都在天上飛來飛去的,他那么顯示一下呢也是為了順從度化眾生的因緣,讓眾生起歡喜心恭敬心哪。話說善住罵了他媽媽以后呢正好一個緣覺從天上飛過去,善住一看到就很歡喜,連“善哉善哉”。贊嘆了兩句,善住就請那個緣覺下來并把食物分了一部分供養(yǎng)他。就因為他贊嘆修行人并供養(yǎng)圣者的功德啊,善住這一生死后就升到了天界享受天福。那他原先罵人的業(yè)就一筆勾銷了嗎?沒有啊,它是一步步兌現(xiàn)的,哪一個業(yè)重就先成熟,成熟了再把舊帳翻出來一個個的還,所以善住離開天界后才會墮落到畜生道里去。但是因為昔日有仰頭看見天上圣人就贊嘆“善哉善哉”的緣起啊,所以善住在天界墮落前才又有福報聽到有人在空中告訴他七天后要墮落了——因為他仰頭向上贊嘆善哉嘛,所以才有這種的提醒。釋迦牟尼佛講了善住天子墮落的因緣,而且教他念這個佛頂尊勝陀羅尼咒,說只要持誦就可以免除惡報!斗痦斪饎偻恿_尼經(jīng)》這部經(jīng)你們有空可以找來看看。
所以說講話很要緊哪,比如日常生活里我們有時罵人說,你連某某東西都不如,具體的我就不說出來了,說了我怕我也出問題(眾笑)。反正不能那樣罵啊,那樣罵人的話以后我們也會墮落到所罵的那一道里了,這是真的不是開玩笑啊,特別是假如我們罵的是修行人和圣賢的話,那個果報的力量啊就更大了。佛經(jīng)里也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在迦葉佛的時代,釋迦牟尼佛前的那尊佛的時代,有一個女孩子出家以后修行很精進,幾年之后成為一個精通三藏持戒清凈的比丘尼大德,具足梵行。很多的信徒因此來供養(yǎng)她,吃的喝的衣服啊種種的東西,她一個人受用不完就發(fā)心把所有這些東西轉(zhuǎn)供給僧團跟其他師父共同來分享,通過這樣來累積福德。但因為她沒有證得圣果啊,所以心里就有所執(zhí)著,執(zhí)著什么呢?我們大家都有的,比如說我們做了善事,幫助和布施了別人,然后就有一種期待之心——哎呀,我對你這么好,我給你買了這么多東西……就是這種期待望報的心哪。所以有一天當她有事需要僧團里的人幫忙而大家那時正好都在誦經(jīng)修行沒有人理她時,她一下就生氣了——當然因為平時她一直供養(yǎng)大家,內(nèi)心的那種望報之心啊已積累了太久力量也太大了,于是她就發(fā)了嗔恨心了,她罵那些出家人同修啊,說你們這哪像出家人啊,簡直像母狗嘛。她罵了以后出家人里有一個就說了,說你怎么這樣罵我們呢?這個比丘尼就說怎么啦不能罵你們嗎?是我一直供養(yǎng)你們的,我是出家人你們也是出家人啊(可見出家人之間有時也是有意見分歧的,你們別隨便到外面去講啊)。于是就吵起來了,對面的那個出家人就說了,她說出家人和出家人可是不一樣的,你是出家人但你是凡夫,我雖是出家人但我已證得羅漢果了。那個羅漢很慈悲啊,她說你要趕緊懺悔,否則責罵圣者的果報會很重的。這個比丘尼畢竟也精通三藏啊,所以聽到這樣講后就升起了很大的怖畏心,從那時起她就把余生的時間都用來懺悔修積福慧資糧了,她還發(fā)愿希望這個罵人的果永遠不要成熟。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她罵人的這個果提前成熟了——有時候就是這樣,你希望永遠不要成熟的偏偏就最先成熟了。這當然有業(yè)本身力量重的原因,另外就是由于過于的執(zhí)著,希望這個業(yè)永遠不成熟就等于說是時時刻刻在念它啊,這一點自然是我自己的理解。那個比丘尼因為罵了圣賢母狗這一句啊,去世以后就真的五百世作狗,作母狗啊。五百世,多么漫長的時間哪,那種苦惱真是無法提及。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她投生到一個居士家里作母狗。釋迦牟尼佛的一位上首弟子叫舍利弗尊者,他是一位大阿羅漢,每天都要出門去托缽化緣的。當然了,這些大阿羅漢們的一舉一動,比如出門啊到哪里去呀,都是運用智慧和神通觀察了以后才去做的,他們不是造次,不是像我們這些凡夫心煩了就隨便出去走走,他們可不是這樣的。那么舍利弗尊者呢以他的天眼觀照到這個施主家有只母狗過去曾是修行人,于是他就經(jīng)常來這個施主家托缽化緣,慢慢地就跟這個施主的關(guān)系熟了。很奇怪啊,每次舍利弗來化緣的時候,那只母狗,都老遠地跑過來迎接他,見到他就舔他的腿啊搖尾巴啊,就是以狗的方式表示歡迎吧。而且那個狗還有一個奇怪就是一看見外道的修行人就撲上去咬,相反看見佛法的修行人呢它就非常的友好。當然,舍利弗尊者是心中有數(shù)的,于是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在那個施主家受用完食物后就跟他們講法,施主聽法后自然得到了利益,而且舍利弗尊者呢也加持了那只狗。那之后不久呢狗就死了,死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就跟那個施主講,一定要把狗的骨架留下來,以后有用的。那么這只狗死了以后呢就轉(zhuǎn)生投到這個施主家里作了一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很端正。因為這個施主家很有錢吧,所以這個女孩長大后就把自己以前的事忘了,每天都吃喝玩樂跳舞啊卡拉OK啊(眾笑),就是說像現(xiàn)在的一些人一樣,放逸啊。這個舍利弗尊者當然也知道,所以有一天尊者就上她家里去了去勸這個女孩子說,你應該修行學道啊,女孩不懂,她早忘了。此時舍利弗尊者就把那個狗的骨架拿出來了,往她面前一放,結(jié)果那個女孩子頃刻之間就憶起了自己過去修行和墮落作狗的歷史,當時就起了很大的出離心,跟父母說我要出家修道!這樣呢舍利弗尊者就帶她到比丘尼僧團落發(fā)出家,很短的時間后就證得了羅漢果。她為什么能證得羅漢果為什么能修行?都是因為在迦葉佛的時代就已經(jīng)有很深厚的積累了,而且她也發(fā)過愿希望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證得圣果。這是一位修行人責罵圣賢的果報,佛經(jīng)里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你們看這就是一言不慎所招致的五百世的惡報啊,多么嚴重!
細想想,我們平時生活里有沒有這樣罵過人哪?可能不是罵母狗而是罵別的什么吧(眾笑)。不管是什么,大家一定要從現(xiàn)在起變得謹慎,要把這張嘴管住。我注意到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無論是在中國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也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這嘴邊哪都有臟話。這說明人類啊對自己的生活總是不滿足,總是在抱怨沒有學會感恩啊,所以才有有這種種的臟話。我們學佛人應該警惕啊,不要隨俗不要去學這些臟話。除了臟話,生活里還有語言上的其它染污,仔細觀察,它們也都有相應的果報啊。比如說,有時候我們喜歡給別人起綽號,那個人長得很胖,我們就叫他胖子,要知道這樣是不行的,果報就是下一世啊你也會長得特別胖。那么瘦的人就說了我正發(fā)愁不胖呢,我偏要講!你講吧,得到的果報就是不正常的胖,比方說身高一米八,體重卻有三五百斤,這個不得了啊,心臟很累自己也很累啊,另外也會給別人帶來很多麻煩,這就是一種惡報。所以說我們一定不能隨便給人起綽號的,諸如什么胖子啦跛子啦,那都不得了呀,以后都有可能感得相應的惡報的,所以口業(yè)一定要清凈。
下面我們看第四個和第五個偈子。第四個偈子是“奉養(yǎng)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yè)要無害,是為最吉祥”,第五個偈子是“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前者講的是要奉養(yǎng)父母親愛護妻子,后者講的是要幫助親眷。各位居士,作為在家人這可是我們第一重要的修行哪,它甚至比燒香、拜佛、到寺院來還要重要。釋迦牟尼佛講過的許多經(jīng)典都教導我們說要孝養(yǎng)父母愛護妻子,例如《善生經(jīng)》中佛陀說“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意思是作人子女的要以五件事來恭敬孝順父母。哪五件事呢?“一者供奉能使無乏”,就是說在物質(zhì)上要供養(yǎng)他,使他不缺乏,不缺衣不少食;“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就是要做什么事必先跟父母商量,這表示對父母要尊敬,另外由于父母的歲數(shù)大生活經(jīng)驗豐富,他們也會給我們提很多有用的建議;“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這主要是講對父母的所作所為不要隨意地背叛批評;“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意思是說父母的命令,父母叫我們做的事,不要違抗;“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yè)”,這句話是說要把父母的事業(yè)繼承發(fā)揚下去。注意啊這是指父母所做的正業(yè),邪業(yè)就不行了,從業(yè)要無害嘛。邪業(yè)下面還會講到,比如殺豬宰牛啊,這種工作做子女的就沒有必要繼承了,你可以換,換工種。這是佛陀在《善生經(jīng)》中講到的該如何孝順父母,同時佛陀也提到父母該如何對待子女,也是五點:“一者制子不聽為惡”,就是要教育和約束自己的子女,不讓他們做壞事;“二者指授示其善處”,告訴他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事情是好事;“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就是說父母對子女非常慈愛,慈愛到愛心都到了骨髓里去了;“四者為子求善婚娶”,指要為子女找到好的婚配,女的要找好的婆家,男的則要找好的媳婦。古代印度和我們中國的習俗是很接近的,在西方呢就不是這樣,子女的婚姻父母是不管的;“五者隨時供給所需”,子女上學和成家立業(yè)都需要本錢,父母要在經(jīng)濟上給予支持。這是《善生經(jīng)》中講到的父母與子女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偈子里講的妻是太太,子是子女。《善生經(jīng)》里也講到一位丈夫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太太:“一者相待以禮”,以禮對待妻子。這一點現(xiàn)在的人不太理解。其實夫妻之間相處是有個分寸的,夫妻之間當然要相親相愛,但也不能沒有界限不能過于狎昵,否則就完全沒有了章法和界限了。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是夫妻要相敬如賓要有點像對待客人一樣。我記得在我們鄉(xiāng)下很多夫妻間都是很恭敬的,他們從年輕到年老相互稱呼時都用“您”,這是一種很客氣的尊稱哪。我覺得中國古代的這種傳統(tǒng)是有它的道理的!岸咄䥽啦蝗薄,這是指作丈夫的在妻子面前不能太隨便,不能倒架子。有的丈夫是把妻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看待的,他不是把她當成一個獨立的人,當然也就不會以禮相待,在她面前呢自然也就很放肆更勿言什么威嚴。“三者衣食隨時”,是說丈夫有責任保證妻子的物質(zhì)生活不缺乏!八恼莊嚴以時”,作丈夫的不僅在衣食上要保證妻子有房子住有衣穿有飯吃,而且還需要給她配備一些裝飾品,諸如口紅戒指項鏈啊,這些穿的戴的好看的。你們看釋迦牟尼佛觀察我們?nèi)碎g的生活是多么得細微啊!迦牟尼佛對眾生的慈悲是建立在尊重每一個眾生的習性的基礎(chǔ)上的!他不是以出家人來要求在家人,出家人三衣一缽不香花涂蔓,但是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情況,男的有男的情況女的有女的情況,所以世尊尊重世間法尊重俗法。俗法里一位結(jié)婚的女性出門去參加一個活動的話,如果穿很寒磣呢對丈夫來說就是嚴重的失職。所以作先生的你出門或者出國回家的時候,一定記得買點東西和裝飾品帶回家啊,那樣你的妻子就會很高興,心想:老公在那么遠的地方在美國還惦記著我哪!那這個關(guān)系就不一樣了!拔逭呶都覂(nèi)”,這是說作丈夫的在妻子面前不要搞一些秘密,存款單啊藏起來,值錢的東西藏起來,不讓對方知道究竟有多少家底。正確的做法是把家里的財政情況保持透明,這一方面是信任對方,另外一方面也對你的財產(chǎn)有好處。比如有一個很值錢的東西,你東藏藏西藏藏,不跟她講,結(jié)果有一天她把它當垃圾扔掉啦,這麻煩可就大了,所以說“委付家內(nèi)”。現(xiàn)在的社會有很多怪現(xiàn)象,我也是在報上道聽途說的啊,說結(jié)婚的時候要作財產(chǎn)公證,那意思是不是說,這些是我的錢,那些是你的錢,我們各歸各的,這樣以免離婚時扯皮。所以現(xiàn)在的人真的是很奇怪,還沒有結(jié)婚呢就想著離婚以及如何占對方的便宜又不被動,如此的話,家還稱之為家嗎,這個日子又怎么過呢?不好過啊。
作妻子的又該如何以五件事來對待丈夫呢?因為在座的有男居士也有女居士,而佛陀講的責任和義務則是雙方的啊。哪五件事呢?我個人覺得這幾件事對你們女居士來說還都不太好做啊。第一個“先起”,早上要比自己的丈夫起得早,你們能做到嗎?(眾笑)有一些老居士可能已做到了,一輩子都是這么做的是不是啊?第二個,“后坐”,我的理解是家里來客人了要吃飯,做妻子的應該做飯且最后入席;或者是丈夫回家了,馬上把椅子拿過來把沙發(fā)準備好讓他坐;或者是家里來客人了,先把客人安頓好,最后自己才坐下來。這是一種婦德,大家應該沒問題都能做到吧?第三要“和言”,和言的意思是講話要和氣聲音不要大。有的女同志嗓門特別大,我覺得特別是趙縣這里啊,在座的可能有趙縣的請勿見怪。以前我管這個萬佛樓的工程啊,有時她們也過來跟我吵架,那聲音就特別大,我深有體會啊。在家庭里面呢也要和言愛語。中國過去有個成語叫河東獅吼,這是形容婦女不好的,是個貶義詞,意思是說在家里說話嗓門大,對自家男人特別狠,她一吼起來山崩地裂啊,房子都發(fā)顫,家里人呢也都害怕發(fā)抖,如獅子吼嘛。的確有這樣的人啊!我就聽我的師父講過這么一個故事,說在鄉(xiāng)下有對夫妻,妻子呢就是一個河東獅吼,嗓門特別大且脾氣暴躁。她對自己的丈夫缺乏愛心,總是嫌他沒有本事沒有能力。你們要知道,男人哪最怕妻子說他沒有本事了——“你瞧人家一個月掙五千,你才五百”,說這個最傷他的自尊心了,你應該說“五百,咱們也照樣過”,這就好啦。因為鄉(xiāng)下是南方的鄉(xiāng)下,話說有一次鄉(xiāng)下漲水——在我們鄉(xiāng)下漲水的時候,水會從河道里溢出來,流到地里再注滿到溝溝洼洼的地方。假如水很大呢就會從上游沖下一些木頭或者其它的東西,所以逢到漲水鄉(xiāng)下人就都到水邊去,去撈那些從上游漂下來的木頭啊樹啥的。話說這對夫妻中的男人也去了,因為漲水了大家都去嘛,他自然也去了。結(jié)果是左鄰右舍都從河里撈到了一點東西,只有他兩手空空的回來了。于是他那個妻子就痛罵他“你可真沒本事!你看人家,沒用的東西……!”就這樣罵他,把男的罵得灰頭土臉的。然后過了不久大水退了,留下一些魚啊蝦的在溝底及低洼處的水里,于是鄉(xiāng)下人又全部出動了,去那些水洼處撈魚捉蝦抓鱉。這時做妻子的又開罵那個男的了,說人家都去了你還呆在這干什么?男的本來不情愿去的,但架不住妻子嘮叨也就去了,他來到水邊看見人們都在那捉魚,他本來不會游泳的,但想到如果再不弄點東西回去就又要被痛罵了,一念及此,他就跳到水里去了且再也沒有起來,他淹死了。所以你看作妻子的啊講話一定要注意,特別是現(xiàn)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人和人的差別又是那樣的大——有的人買汽車坐奔馳,有的人每天還騎著自行車,最多也就是騎個三輪車;有的人一個月就掙三萬五萬,有的人則一個月只有幾百,多一點的一千兩千。所以在家的女性啊一定要對男性表示理解和支持,要給他多加油打氣,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罵自家男人,“沒用啊,嫁給你真倒霉啊”!據(jù)說解放前有這樣一個笑話,說一對夫妻吵架,女的說“哎呀,嫁給你真是背時”,男的就說,“蔣介石很有本事,但人家不娶你啊”!話說回來,能做夫妻是種緣分哪,所以一定要“和言”。第四叫“敬順”,“敬順”和“和言”是接近的,敬順是指心態(tài)上。第五,“先意承旨”,意思是說丈夫有一些意思還沒有說出來,在他開口以前,作妻子的就已明了了,馬上就去落實和照辦。以上是作妻子的對丈夫的五件事。我再重復一遍:第一“先起”;第二“后坐”;第三“和言”,講話的;第四“敬順”,在心態(tài)上恭敬他順從他;第五“先意承旨”,對方的意思還沒有講就已經(jīng)明白,去照辦。我想,假如丈夫和妻子雙方都能按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按前面我們所說的兩個“五”的精神去建設(shè)家庭,應該是會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的。希望在座的諸位都按前面所說的兩個“五”的精神去把各自的家庭生活建設(shè)好。
釋迦牟尼佛多么慈悲啊,他從他無上正等正覺的圓滿的智慧里能夠細致地體察到眾生生活中的這些精微之處,很細微的地方。第二個偈子講到要幫助眾親眷,這一點,《善生經(jīng)》里也說到了,意思是說一個人除了孝養(yǎng)父母愛護妻子之外呢,還應幫助親戚,也就是說對于跟自己有親屬關(guān)系的人也要施以幫助。
我想集中這兩個偈子,給大家再說一說在家人的修行。我們在家人皈依三寶以后就是居士,受持五戒以后就是五戒居士,我們一定要注意把修行落實在生活里。換句話說,生活里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我們的修行。在《六祖壇經(jīng)》里六祖大師曾回答一個人的提問,這個人問六祖大師在家如何修行?六祖大師回答說我下面有個頌叫無相頌——以前我學《壇經(jīng)》的時候,讀到這兒總是不得其解,它怎么叫“無相頌”呢?直到最近我才明白,下面講的都是相啊。這個頌是這么說的,“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吧舷隆本褪歉改笇ψ优獝圩o!白寗t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有了矛盾,要忍讓,不把是非擴大化。“若能鉆木出火”,火從哪里來?從木頭里來;道從哪里來?從生活中來,所以它是比喻。“淤泥定生紅蓮”,從淤泥里可以長出紅色的蓮花。比喻什么呢?比喻修行的道果是可以從我們世俗的的生活培養(yǎng)出來的!翱嗫诘氖橇妓,逆耳必是忠言”!案倪^必生智慧,護短心內(nèi)非賢”,自己有短處,自己護自己。“日用常行饒益”,什么意思呢?在日常生活里隨時隨地做好事幫助他人!俺傻婪怯墒╁X”,你看這句話說得多么明白啊,說要修道成道啊并不是說非要拿錢去布施。“菩提只向心覓”,菩提啊向心里去求。“何勞向外求玄”,不要向外面去尋求那些玄妙的!奥犝f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我以前讀壇經(jīng)的時候特別不理解,為什么叫“無相頌”呢?最近我明白了,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要聯(lián)系《金剛經(jīng)》來理解。其實《金剛經(jīng)》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一切善法就是講的無相行,就是講行無相之善。這個無相之善恰恰不是什么都不做,恰恰不是看不見的善,不是這個意思。以前我從哪個方面理解呢?我想無相善可能就是指心里沒有執(zhí)著了。其實呢無相的善與般若相應的善就是在生活里,在腳下在你的身邊。對各位居士來說,你們身邊的眾生是誰啊?就是自己的老頭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小孩自己家里的親戚啊。假如一個人連身邊的親人都沒有照顧到,沒有盡到職責加以愛護,卻跑到外面去搞社會慈善去布施,跑到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就說,“你要錢嗎?我給你錢吧!边@種善就是偽善,這種善其實是很危險的,這種善讓我們懷疑它的目的性。行這種善的人哪一定會執(zhí)著,會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執(zhí)著,特別是那種很出眾的行為。行為越出眾,做的人就越容易執(zhí)著,他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自己做得跟別人不一樣,他覺得自己付出的很多,內(nèi)心呢就必定產(chǎn)生執(zhí)著,這種對善的執(zhí)著啊就是世界災難的根源?赡芪疫@樣講太嚴重啦?確實是這樣啊。因為執(zhí)著的善有時是會背離善的出發(fā)點的。在佛法里有這樣的話說,我們要是執(zhí)著地去修善哪是三世佛冤。從中我們就能理解,佛教的教化和外道的差別究竟在哪里。
佛教教化的根本是以般若作指導,以般若作指導去廣行眾善。廣行眾善恰恰就是從腳下從身邊在生活中去做,因為身邊的善事太多啦。比如,我們在路上走,路上有塊石頭把我們絆了一下,我們把這塊石頭揀到路邊就是個善啊。大家能理解吧?這就是個善哪,因為把我絆了,我希望后面的人不要再被絆到。生活里這樣的小事很多。另外,凡是生活里我們身邊的人,特別是家庭里的父母、妻子、親戚,我們首先要從物質(zhì)上幫助他們,其次是從精神上思想上幫助他們,然后再由小到大由己推人把范圍拓展開來。這個推廣呢也是隨順因緣,不是人為的刻意的強加的。佛法的教化是啟發(fā)我們的自覺,佛法的善行不是拯救。比如說,現(xiàn)在有一個人來到我們中間說我來救你們,你們沒有吃的找我沒有穿的找我,我來救你們。從我來說呢我是不會理他的,我不需要他來救,因為在那個“救”的后面,我知道還有文章啊。如果他再有執(zhí)著的話,問題就更大了。大家知道,如今時代的病啊,戰(zhàn)爭斗爭啊好像沒有什么藥能治。有人說宗教可以治這種病,但是我們看到世界上很多的斗爭和戰(zhàn)亂恰恰又與宗教掛了鉤。在中東,東歐過去南斯拉夫那個地方叫波黑吧,宗教已變質(zhì)淪為人們的工具了,成為一些集團的工具了,宗教所稱頌的善行呢有時也被一些人利用了,所以說宗教有時并沒有給我們的世界帶來寧靜。但佛法所主張的以般若為指導的善行呢卻是能給我們帶來寧靜的,它能真正地解決問題。當我們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造成新的問題,但以般若為指導的善行呢卻是從身邊做起,是無相的善,它會使所有的問題自己平息和解決,自己覺悟,所謂自度自立自己到彼岸。所以無相的善就是《吉祥經(jīng)》偈子里講的“奉養(yǎng)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幫助眾親眷”,要先從這里做起。各位在家的居士,你們先在這里體會觀察一下自己的心,我們并不要求大家到寺院來對師父怎樣拿多少錢,我們只先看各自在家里對身邊的人怎樣,對身邊的人做得好,到寺院里自然也會做得好,對家里的人做得好,到單位和社會上呢也必定會做得好。這是我想講的關(guān)于“孝養(yǎng)父母,愛護妻子”的第一點,無相善到底是什么。
第二點我想講講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這個題目很大,但因為偈子里講到嘛,所以我也就隨便說一說。人們說如今的時代男女要平等,但其結(jié)果呢是一些地方男女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錯位,婦女在家庭與社會中的特殊作用被掩蓋起來了,母親和妻子對人類特殊的貢獻也被掩蓋起來了。為什么呢?因為在某一點上男女是不能平等的,比如男的不能生孩子也不能當媽媽。而主張男女平等有時也使女性過多承擔了她們本不該承擔的壓力,這對婦女極其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因為婦女跟男的一樣到社會上去競爭、角逐和從業(yè)而不得不把家里重要的任務放松甚至是轉(zhuǎn)交了。轉(zhuǎn)交給什么呢?比如說吧,媽媽給小孩喂奶就轉(zhuǎn)交給奶粉轉(zhuǎn)交給牛奶了,如果媽媽要上班不能帶小孩呢,那么就只好轉(zhuǎn)交給保姆了。實際上這樣做對整個社會和人類的發(fā)展都是有害的,非常有害。因為婦女作好母親當好妻子對家庭的穩(wěn)定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而家庭穩(wěn)定呢社會就和平,年輕一代就能健康成長,顯而易見,母親在家庭中的作用以及對子女的成長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眾所周知,很多心理不健全的人、罪犯或者是對社會懷有仇恨的人都是因為小時候在家里沒有得到過溫暖,因此才對社會產(chǎn)生仇恨甚至是畸形的心理。你們看這該給社會造成多大的麻煩啊。前不久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科學家已經(jīng)研究出一個結(jié)果了就是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但凡是社會上非常冒尖的領(lǐng)袖人物,小時候都跟母親的關(guān)系特別好特別依賴母親,得到了更多的母愛,后來就成了領(lǐng)袖了。還舉出許多例子,比如說列寧、毛澤東還有美國的一些總統(tǒng)。我們通常想象能成為領(lǐng)袖人物一定是從小就有很好的天賦和很強的獨立性吧,錯了,這些人往往成不了領(lǐng)袖人物!真正成為領(lǐng)袖人物的恰恰是那些跟母親關(guān)系好、對母親有依賴性、受母親影響大的一類人。比如說毛澤東就是這樣的,他跟母親的關(guān)系非常好,當然他跟父親的關(guān)系不太好,但這不是說想成領(lǐng)袖就非得跟爸爸鬧矛盾啊。據(jù)說毛澤東在小時候就受他母親的影響對佛教有信仰,而且曾經(jīng)一度因為他父親不信佛而著急的不得了,他說佛教這么好父親為什么就不信呢?他還受他母親的影響拜觀世音菩薩作干媽呢,這就是毛澤東啊。這樣的人很多的,你們看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母教對下一代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當然啦作妻子的在家里對丈夫的影響也很大,比如說男的在外面勞碌了一天回到家沒有飯吃且看到家里的衛(wèi)生沒有人做很臟,衣服沒有洗,他心里就會很煩。所以我覺得應該重視婦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同時也要重視婦女通過家庭這個特殊崗位給人類和社會作出的貢獻啊。實話講,婦女通過家庭這一個特殊崗位給人類做的貢獻并不比男人在社會上做的貢獻少,而且也不能替代。所以我建議給在家里當媽媽喂奶或是做家務的婦女就由國家來發(fā)工資,假如真能這樣就大不一樣了,因為婦女對家庭的付出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同和肯定了嘛。當然要發(fā)工資就要涉及到很多操作啦,比如說要有必要的監(jiān)督機制啦,否則有的婦女偷懶,在家里既不干家務活也不去管小孩可怎么辦呢。這就跟男的在社會上上班一樣,讓婦女在家里面待一天就發(fā)她一天工資,你們看怎么樣,好不好啊?(眾答好)好就鼓掌嘛(熱烈鼓掌)鼓掌也沒用(眾笑)。真要實施,就要通過法律和措施確定下來,但是據(jù)我所知,現(xiàn)在的這些措施剛好是相反的,比如說女的要生孩子請產(chǎn)假吧,時間上就有所限制,目的就是希望女人多到社會上去工作去跟男人一樣的競爭。這是我的第一點建議。
第二點建議呢,這個建議現(xiàn)在社會上已經(jīng)開始做了,第二點建議就是既然要發(fā)工資,工資就不能隨便發(fā)啊,誠如我們男子漢在社會上工作就要有技能和學歷一樣,女人在家里當母親和妻子當然也要有技能和學歷啊。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不是誰天生就能當好媽媽的,一定要先進行培訓和學習。當然一般的當一當也是可以的,但要當好就必須集中地進行學習和培訓,我相信這樣做的話一定會對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作用的。這一方面現(xiàn)在有專門的地方已在教授這門課,叫家政學,講的就是怎樣在家里撫養(yǎng)子女和管教子女。既然有家政學,那么女性學了以后應該就能拿到一個學歷了吧,有了學歷再在家里當好母親好妻子順理成章的拿工資,我覺得也就說得過去了。不能說我學了課程拿了學歷,最后按照所受的教育去工作卻沒有報酬啊。這第二點建議呢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注意了并在做了。這是今天的兩點建議,對于這兩點建議,未必所有的女同志都能理解,也許她們覺得“我們也應該到社會上去拼搏啊”,其實有時候這何嘗不是一種資源浪費啊。
現(xiàn)在我們回到經(jīng)文,這兩個偈子還講到“從業(yè)要無害”,“從業(yè)”是說一個人在社會上成家立業(yè),找工作做事業(yè),要做對社會和人類有益的工作,佛教里稱這個為“正命”,意思是以正確的方式維持生計。偈子里所講的“無害”應該說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的職業(yè),但如果以佛教來看許多這樣的職業(yè)其實是不如法的,不利于我們的修行順乎我們的解脫的。這里我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戒律里講到的出家人的“正命”,當然啦出家人正命的標準比在家人要嚴得多了。出家人的正命就是要排除和不做四種邪命——正命的反面就是邪命呀,按出家人的本分托缽乞食。哪四種邪命呢?第一種叫“下口食”,是說出家人不修行卻自己去經(jīng)營錢莊和種地播種。這一點在中國古代有了一些調(diào)整,而印度的比丘則向來是不種地的,因為種地有時要殺生;第二種“仰口食”,就是通過仰觀天相來預報風雨、國家和人的吉兇,通過這種方式求得食物;第三種叫“方口食”,就是到有錢的人家花言巧語阿諛奉承以得到食物,這有點像過去古代的“幕僚”。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那些國王手下豢養(yǎng)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幕僚”;第四種叫“維口食”,意思是通過研習咒術(shù)、打卦算命求得衣食。這些是出家人所不做的四種邪命。另外其它的經(jīng)典里也講到出家人所不做的五種邪命,哪五種呢?第一種是以欺詐表現(xiàn)奇特之異相,以欺詐方式表現(xiàn)自己有特殊功能,諸如天眼通、可以從空中取藥等等,那些都是假的;第二種是夸耀自己,跟別人吹噓自己的功德以引起對方的恭敬然后帶來供養(yǎng)。你們可能注意到了,正信的出家人一般是不說自己怎樣怎樣的;第三種是占卜吉兇,這是出家人不做的。有時候社會上的一些人還有居士會來找我說,師父你給看看吧。我問看什么,有的就說看看我能不能升職呀,說我們單位馬上要調(diào)整職務了,我干了這么多年副處,現(xiàn)在有個處長的位置正空缺啊……哎呀,這個可不好回答啊,因為占卜吉兇可是出家人所不為的;第四種叫“高聲威嚇”,意思是通過高聲威嚇使之處于恐懼狀態(tài)而從對方那獲得食物。比如說,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佛教界由于管理有些不到位致使社會上一些不是出家人的人也能穿上僧服挨門挨戶去化緣,你們有沒有碰到過啊?冬天時這些人就戴上帽子,帽子一摘居然還留著頭發(fā)!在安徽有一個村子全部以這做為職業(yè),據(jù)說村長還從他們那兒納銳上交呢,要知道這種事對佛教的危害特別大。假如你們遇到這種人該如何去檢驗他呢?很簡單啊,你就說給我念兩句大悲咒吧,我猜他保準不會念。這種人呢他們詐騙人的慣用伎倆就“高聲威嚇”。例如,他到你家里走一走,立刻就怪模怪樣地嚇唬說“你家里過幾天要出事了”!你一聽就慌了忙問“該怎么辦呢?”這種人馬上會說“有辦法啊,過幾天我到九華山去,在那給你上幾柱香祈禱一下,就能給你免災了。至于這個上香的費用嘛一柱香一百塊錢吧,上三柱就三百,這還是便宜的呢!”當然還有要的更多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威嚇,當然里面也有欺詐。你們要知道這都是假的,以后再碰到類似的事一定不要理他。第五種就是稱贊供養(yǎng)者,這也是一種邪命。比如說,現(xiàn)在他也許正缺一些衣服,他就會對你說“功德特大,以后你有富貴”等,引起你的注意然后對他供養(yǎng)。
對各位在家居士來說要從業(yè)無害,我覺得可以以五戒的精神來衡量:你們所受的五戒第一是不殺生,凡是與殺生有關(guān)的職業(yè)不要做,已經(jīng)做了的要想辦法轉(zhuǎn),想辦法調(diào)整。第二是不偷盜,當然這不必多說了,不過現(xiàn)在做生意的有時會偷稅漏稅,這也算是偷盜啊,我們佛教徒在社會上一定不要偷稅漏稅,因為那是偷國家的錢啊,偷國家的錢的果報是什么呢?我想啊可能就是到了某個時候國家抄我們的家呀等等。記住千萬不要偷國家的錢,不要偷稅漏稅。第三不邪淫,我們在家居士從業(yè)一定不能做像桑那洗浴中心那樣的隱藏有色情服務的行業(yè),如果做了馬上停下來改行,這對自己有好處。因為假如我們所做的職業(yè)所從事的行業(yè)有色情服務,誘導別人犯錯誤,這對自己的損害是非常之大的。不僅僅是損害自己,也損害自己的后代子孫啊。還有開網(wǎng)吧,很多人喜歡通宵達旦的泡網(wǎng)吧,為什么要到網(wǎng)吧去泡呢?因為那兒安全哪,而且網(wǎng)上什么東西都有,再以網(wǎng)絡做中介跟七七八八的人約會啦碰頭啦,很多污七八糟的事就出現(xiàn)了,所以佛教徒對這些職業(yè)一定要遠離。第四個就是妄語,我想與妄語有關(guān)的職業(yè)最可能的就是做中介所。中介工作很容易打妄語,過去有句話形容說中介“拉皮條”嘛,又叫“牽客”;浇痰慕塘x里說這一類人不能上天堂,他們講到有幾種人不能上天堂,其中一種人就是做中介的。在佛教里怎么說呢?說做中介的一般避免不了妄語的成分。打比方說吧,你做房子中介把東家的房子給西家,就不能讓倆家直接見面,因為有些情況不想讓對方知道,這自然就避免不了打妄語了。當然有一些中介呢服務費是明面上的,這就沒有關(guān)系。退一步說,即使我們真的要從事中介工作,記住也一定不要打妄語要說誠實語。第五個是不飲酒,這個職業(yè)包括的就比較多了,比如賣酒,在《梵網(wǎng)經(jīng)》里就講“菩薩不能沽酒”,意思是不能專賣酒,因為專賣酒會使很多眾生受到損害,因而自己也受到損害,所以菩薩戒把沽酒戒放在前面而把不飲酒戒放在后面。你看專賣酒的罪過比自己喝還要來得重,為什么呢?因為自己喝只是自己的事,很多人喝那就影響大了,你想象不出這個人把這瓶酒拿回去喝了后會做出什么事來。大家一定以五戒的精神去考慮從業(yè),特別是各位年輕的居士,你們可選擇的空間很多,一定要以五戒的精神好好想想,再確定自己的職業(yè)和工作方向。
- 上一篇:《吉祥經(jīng)》講記(2)
- 下一篇:《吉祥經(jīng)》講記(4)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請轉(zhuǎn)法輪的意思是什么?
- 法俗眷屬是什么意思?
- 佛有分別心嗎,為什么有的人生來就有錢、漂亮?
- 紅塵自度,個人修行個人了
- 如何跟沒有宗教信仰的家人溝通?
- 只要有一定的旋律、韻律,都可以叫做佛教音樂?
- 在原始佛教中,是否有音樂?
- 如何修慈心禪?以什么為對象來修行?
- 凡夫有情緒是正常的,不要過分地苛責自己
- 什么是五戒?佛為在家弟子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
- 佛教徒可以燒紙錢給亡人嗎?
- 修行人要注意哪些問題?該怎么做?
- 佛教的師父是只屬于某個弟子還是某些弟子?
- 什么是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
- 佛教的忍辱是指什么?有智慧的忍耐
- 原諒自己就是保護自己
- 可以去道觀拜佛祖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