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從“不二法門”說起

  17:從“不二法門”說起

  不二法門是指一切法門從根本上講,無有高下、優(yōu)劣,性相一如。“不二”就是無差別和平等的意思,不是邪教胡扯的什么學(xué)了師傅的“大法”,別的法我們就不能學(xué)了就叫“不二法門”。不二即是萬法歸宗,雖途徑不同,目的一樣。

  一切法都第一,沒有第二。諸法平等、法無定法,只看與具體修行者自身條件是否相應(yīng),法不孤起,都是緣起。譬說砒霜我們可以說它有毒,但不能說它壞,用得相應(yīng)它就有很多益處,一樣可以治病。法性上講,人參與砒霜平等不二,一個陰虛之人常吃人參只會越補越虛。佛法的修行也一樣,八萬四千法門,總會有一方法適合于我們,相應(yīng)于我們。佛法雖分密法和顯宗,分別又有許多派別和方法,但一切法門均又是圓融不二的。

  另外,現(xiàn)在有些人一聽外道或氣功就不得了,弄得大驚小怪。其實只要明了心法,外道與氣功的法子一樣很好,為行方便時可以用來做許多好事、善事,至少在具體調(diào)理身心時,有些法子也很殊勝。這都是“真如”妙用嘛。總之,一個緣起法用得好都是功德,用得不好就都是業(yè)障,其間萬法不二,從勝義諦上講,并無什么外道與正法之別。

  一切差別在于心的差別。對于初學(xué)者、無證量者而言(無次第),正因為無定慧力就無法做到無差別心,自然不會識別緣起與相應(yīng),佛門才勉強用“正法”與“外道”,“究竟”與“不究竟”來強化之,是對癥下藥的方便,是避免我們多造業(yè)障,多走彎路。比如我們有撒謊或搬弄是非的習(xí)氣,那就得老老實實持“不妄語”戒來對治。這就是有為法的方便。待以此“強化”后連“妄語”之心念也不升起那才算成功。

  當我們證得一定果位,有了一定無為法、出世間法的證量后,許多因果、緣起皆已洞悉,其眼里恰沒這些外道、正法,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之分別的概念名相了。那便是相應(yīng)之處就是正法。正因為一切法是法性平等不二,因為緣起不一故才有差別。所以“不二境界”未致之前,我們還得老實行持有為法,并以“不二”知見對其它善法平等視之。

  《金剛經(jīng)》既有“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句子,同時也有“予法不說斷滅相”。實相勝義諦之圓融與俗義諦之方便并不相矛盾,并非是要我們具體修持時,不講緣起與相應(yīng),不問青紅皂白地盲修瞎練,或干脆什么也不做不管了。換句話說,有果位的圣人與佛菩薩眼里才有“不二”的真實證悟。我們初學(xué)者,無證量者,未明心見性者,只能是處于一種培植階段,還得依差別心選擇相應(yīng)的法門如法修證。敗也蕭何成也蕭何,我們的差別識是業(yè)障的“因”,同時也是依法修證菩提的“因”。它們都是真如空性的妙有妙用。

  修行界常說,通宗不通教,開口就亂道、等于是胡鬧,通教不通宗,等于一場空。這就是世俗諦,是從具體的行持上來講的方便法,即依緣起和相應(yīng)的具體。這里的宗,指宗派或具體相應(yīng)的方法,同時也是指一切修行者的共法。

  比如身心發(fā)生一些轉(zhuǎn)化、有什么神奇的反應(yīng),出了某些特異功能等,都屬于一切修行者的共同所要經(jīng)歷的方法和對應(yīng)的中間狀態(tài),說白了,是外道修行、練氣功、修佛、修道都會共同經(jīng)歷的過場。但接下來該怎么走呢?如果沒有正確得當?shù)睦碚摚ń蹋┲笇?dǎo)我們,我們就不會再更上一層樓了,甚致竹籃打水一場空,或出現(xiàn)走火入魔等差錯。

  對于初學(xué)者、無證量者,正確的宗與教是一體的,缺一樣均不可能究竟。就象我們佛教的義理懂得再多,若不選擇具體得當?shù)姆椒ㄟM行實修實證,我們也絕不會成功。再進一步說,如果我們?nèi)敕鹦蘖,仍不明?ldquo;不二”的原理,不肯一門深入,今天認為這個法子不得了,明天又認為那個師傅不得了,或今天以為顯宗不行,密法才好,一會兒又反過來以為密法不行,顯宗才好,如是等等,都是“一場空”的動因。因此,外道與正法,究竟與不究竟,有時未必與“佛”這種語境有關(guān),而在于對“心法”的把持上。心里魔性不除,即便受了佛門三皈依的儀式,滿嘴佛號,滿肚子佛理,如此等等又會有什么實際的用處呢?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diào),真正的修行不在別處,在當下,不要這山看了那山高。除了依循與我們自身身心相應(yīng)的法門外,更重要是于萬事萬物中礪練我們的心腸,好好對治自己的不良習(xí)氣,提高心性,不斷地超越自我,完善人格,處處回觀返照,去無明,去貪、嗔、癡、慢、疑。這樣,我們才會明心見性,才會開悟見道,也只有在見“道”之后,我們的修行才會不落得一場空,我們也才能真正體會和證悟“不二法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入佛修行的人可謂形形色色、什么樣的人都有,且入門的機緣也是花樣百出。因此才有:“佛說種種法,為渡種種心,若無種種心,何來種種法。”這,就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是法必是有緣起的法,緣謝法還滅。

  萬法隨因緣而生,因一切眾生根性不盡相同,必須因材施教,要講善巧方便。為此,釋迦牟尼在世時曾舉過一例子:當一個懵懂的小孩在水井邊玩耍,自己尚不能知覺很危險,我們喊他也許會嚇著他,也許他也不聽我們規(guī)勸。于是就騙他:小孩過來,我這兒有我們愛吃的糖果。

  “先以欲鉤之,后令入佛智”。正因為機緣無量,因此法門也無量。佛遇對教義感興趣的則說道理,對神奇的特異功能有興趣的則示現(xiàn)神通,遇貪著功名富貴者則說修行的好處遠遠不止富貴……如此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先渡我們?nèi)腴T再說。總之,從根本上為我們好,讓我們最終從無明中解脫出來。

  有些人天生有一定慧根,喜歡追究關(guān)于宇宙萬物萬有和終極人生的根本道理,他天生對佛法有興趣,很容易入門。有些人偏好練氣功修外道,定中有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或有一定特異功能,或有見異相者,就算遇佛法時尚不能心領(lǐng)神會、融會貫通,佛便示現(xiàn)真正的大神通誘其入了門;蛴行┤俗呋鹑肽Р荒茏跃,有求于佛門。

  也有人在世俗中家庭幸福,事業(yè)成功,突然放下一切入佛修行,也有人情感受挫,走投無路,或在現(xiàn)實中受了嚴重的打擊或傷害……佛菩薩救渡眾生,有順渡的,有逆渡的,有顯渡的,也有隱渡的。求病得痊愈,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順渡;求壽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渡。感得佛菩薩為我們現(xiàn)身的,是顯渡;因祈禱而感得人事湊合,機緣相助的,是隱渡。然而,入門的根本目的最終都是為了成佛。

  許多眾生入門的初衷除了為了見識神奇,追求神異,更多的還是為了“離苦得樂” 。因為處在順境的時候,常常會放縱在聲色五欲之中,要想他們修佛聞道是很困難的;許多人必須逢到逆境,才能對往昔的行為發(fā)生懺悔的心,而生起修佛道的心愿。佛經(jīng)說:“八苦是良師”就是這個意思。

  釋迦牟尼佛因不同的眾生,不同的心性,不同的緣起,傳下了形形色色的法門,這些方法本身沒什么區(qū)別,都是平等不二的法門。一個佛弟子無論修什么法門,都不應(yīng)該對其它法門實行貶斥,這是造大口業(yè)的行徑。佛弟子出于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慈悲別人,千切不要參與同別人的這些口舌之爭,我們又不是已登果位的圣人,沒有足夠的實證經(jīng)驗和智慧,萬一令自己或他人謗毀了正法不說,把握不好時都還會嗔怒動肝火,這就是雙重造業(yè)了。

  我們強調(diào)顯教(一般泛指漢傳佛教)則是著于顯,強調(diào)密宗則是著于密(本小冊子多指藏密,一般泛指由蓮花生大士傳入西藏的佛法),所謂顯為密之顯,密為顯之密,原本同體不二。一般來說,末法時期與眾生根器最相應(yīng)的不僅僅是凈土法門,密法《佛心經(jīng)》也說過:“末法眾生,障深垢重,非此妙法,無由得除。”有意者可查閱相關(guān)的書籍。況且,修行是一件老老實實身體力行去做的事,是如法修行。什么是“如法” ?難道是叫我們?yōu)榱嗽诤霌P某一個法門時,對其它法門說三道四嗎?佛弟子應(yīng)“依佛說”,佛在世時絕沒說過某一法門最好或最差,一切法都是緣起,佛只說過一切法門皆是平等不二。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