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善女人往生傳

  緣起

  佛法浩瀚如海,博大精深,如何入手研讀,實是一大問題。然而也不是問題,因為法法頭頭,皆能入門。只要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再鉆研下去,就能找到源頭。

  雖然如此,佛典經(jīng)論對初機者而言,實不易懂。因此本系列叢書,以把佛典經(jīng)論及古大德注釋,簡單譯成白話文為主,俾便利有心者閱讀。

  正文以原文與白話文對照方式刊出,一來希望讀者能逐漸養(yǎng)成閱讀原文之習慣,以便將來自己能更深入閱讀經(jīng)典,二來杜絕瞎造謠言之過,由于原文在此,不容妄以己意胡說,且如有說錯之處,明眼人立即可知。

  本系列叢書大致分成因果往生、高僧、雜著、感應、戒律、禪定、智慧、凈土及經(jīng)典等十大類。前五類適合一般未學佛及初學佛者閱讀,后五類特為真修實證者作指南。

  諸佛之母為法,不知法何以成佛,因此愿所有閱此書者,均能早日自利利他,;圓滿,是為緣起。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六日 凡夫于汐止竹鷺溪精舍

  前言

  學佛就是要成佛,因此當我們聽聞佛法之后,就要開始修行。而在我們短短的這輩子中,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會修到了生死的地步。因此我們下輩子,必須再繼續(xù)努力修。

  要想很快就能證成佛果,必須要有佛指點才行。娑婆世界下一尊佛是彌勒佛,要在第十小劫時才出現(xiàn),而現(xiàn)在才是第九小劫的減劫時。也就是說,必須很久之后,人類才可能再見到佛。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nèi),親自見到佛,親自聽聞佛說法。最好的辦法,就是下輩子就生到極樂世界里。

  往生西方凈土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信愿行。也就是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心愿意往生,從今天開始,隨時隨地口念或默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臨終時一心念佛,那么自然會往生極樂世界。

  由于方法簡單,因此上、中、下三種根器的人,通通都可以修得成。

  這本書所記錄的,就是女人修成往生凈土的真實事跡?戳酥,原本修凈土的人,會得到莫大的鼓勵及信心。

  凈土圣賢錄

  (清)彭際清

  韋提希夫人

  韋提希。摩竭提國王頻婆娑羅夫人也。有太子名阿阇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zhí)父王。置七重室內(nèi)。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時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凈。以酥蜜和面。用涂其身。諸瓔珞中。盛葡萄漿。密以上王。王得不死。阿阇世聞之。即執(zhí)利劍。欲害其母。為二大臣諫止。遂閉母深宮。不令復出。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愿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阇崛山?jīng)]。于王宮出。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

  時韋提希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唯愿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愿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求哀懺悔。唯愿佛日。教我觀于清凈業(yè)處。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癁榻鹋_。十方諸佛凈妙國土。皆于中現(xiàn)。

  時韋提希見已。白佛言。是諸佛土。雖復嚴凈。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佛告韋提希。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系念。諦觀彼國。我今廣為汝說。亦令未來凡夫修凈業(yè)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是三事。名為凈業(yè)正因。

  佛又為韋提希說十六觀法已。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嘆未曾有;砣淮笪。逮無生忍。五百侍女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xiàn)前三昧。(觀無量壽佛經(jīng))

  韋提希是印度摩竭提國的國王頻婆娑羅的王后,他們的兒子叫阿阇世。由于阿阇世太子聽從惡友調達的話,把父王關在七重室內(nèi),不準任何臣子前往探問。

  王后韋提希對國王很恭敬,于是她洗過澡之后,用酥油、蜂蜜和了面,涂在身上。又把瓔珞中空之處,盛滿了葡萄汁。和國王見面時,把這些飲食給國王享用,國王因此而沒有餓死。阿阇世知道這件事之后,就拿了鋒利的劍要殺害母親。因為兩位大臣的勸諫,才未殺母。于是就把母后囚禁在深宮之中,不準她出來。

  被囚禁的韋提希,十分憂愁憔悴。她向著遙遠的耆阇崛山,禮拜佛陀說:“如來世尊,您以前常常派遣侍者阿難來慰問我。我現(xiàn)在如此的憂傷,如來世尊您的威德重,我沒有福報得以見到您,希望您能派遣目連尊者及阿難來見我。”說完這話時,王后淚如雨下,不停的向佛陀遙遙頂禮

  這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道王后的心事,于是就派大目犍連及阿難,從空中飛去王宮,佛陀自己則在耆阇崛山消失,在王宮出現(xiàn)。

  正在禮佛的韋提希,一抬頭就見到釋迦牟尼佛身發(fā)出紫金色的光,坐在百寶莊嚴的蓮華上,目連在左邊侍立,阿難在右邊侍立。保護世間眾生的忉利天及梵天諸天,都在空中散天華,供養(yǎng)佛陀。

  于是韋提?拗蚍鹜诱f:“世尊,我宿世犯了什么罪,會生出這樣一個逆子?希望世尊告訴我,有那些沒有憂愁煩惱的地方,我想生到那兒去。我不想再在這個五濁惡世的閻浮提了,這里充滿了地獄、餓鬼及畜生等眾生,不善良的人到處都是。我希望將來,再也聽不到丑惡的聲音,見不到兇惡的人。我現(xiàn)在向佛陀哀求懺悔,希望像太陽般的佛陀,教我觀想清凈的地方。”

  這時世尊的兩眉之間,放出了金色的光芒,遍照十方無量的世界。金色光芒最后停住在佛頂上,化成一座金臺。而十方諸佛清凈微妙的國土,都在金臺中出現(xiàn)。

  韋提?赐曛,向佛說:“這些諸佛的國土,都十分莊嚴清凈而光明,我決定選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凈土往生。希望世尊能教我禪定的方法,教我獲得三昧的方法。”

  佛陀告訴韋提希說:“阿彌陀佛的凈土離這里不遠,你要專心觀想該國。我現(xiàn)在要仔細告訴你,也要讓將來修凈土法門的凡夫,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應當要修三種福報:第一,要孝順供養(yǎng)父母,要尊敬侍候老師及長輩,要有不殺生的慈悲心,要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心、不嗔心及不癡心的十種善業(yè)。第二,要歸依三寶,要受戒,不要破戒。第三,要發(fā)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深深的相信因果的道理,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還要勸告不信者信,勉勵信者精進修行。這三種福業(yè),是往生凈土的主要因緣。”

  佛陀又為韋提希說了十六種修觀的方法。韋提希和五百名侍女,聽完佛陀所說之后,馬上見到了極樂世界廣大無邊的莊嚴之相。又見到了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她們心里都歡喜得不得了,贊嘆從未見過此景象。韋提希夫人此時豁然大悟,證得了無生忍。五百名侍女也發(fā)了成究竟佛的菩提心,她們都愿意生到極樂世界去。世尊保證她們都能往生,而且生到該國之后,都獲得諸佛現(xiàn)前三昧。(《觀無量壽佛經(jīng)》)

  樂音老母

  佛在維耶羅國。所止處名曰樂音。有貧窮老母。來白佛言。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乃至六識六根五大。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言。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乃至六識六根五大。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譬如兩木。相鉆出火;疬燒木。木盡火便滅。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因為廣說諸譬。老母聞法開解。即得法眼

  佛言。我前世發(fā)菩提心時。曾為其子。今此老母。壽終當生阿彌陀佛國中。供養(yǎng)諸佛。卻后六十億劫。當?shù)米鞣。字扶波犍。其國名化作?佛說老母經(jīng))

  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樂音這地方時,有位貧窮的老母親,來問佛說:“生老病死到底是從哪里來的,而又將往何處去?還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之六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及意根之六根,和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及空大之五大,是從哪里來的,而又將往何處去?”

  佛陀回答她說:“生老病死并沒有從任何一個固定的地方來,也沒有到任何一個固定的地方去。六識、六根及五大也一樣。就好比兩根木頭,互相摩擦會產(chǎn)生火花。這生出來的火花,會燃燒木頭。等到木頭燒完之后,火也就滅了。世間的諸法也是一樣的,由于各種因緣的際會而出現(xiàn)各種的境界。當因緣離散的時候,境界也就沒有了。這一切,都不是從任何一個固定的地方來,也不會回到任何一個固定的地方去。”

  佛陀于是就為老母說了許多的譬喻,老母聽聞之后,心得開悟,解了佛法,因而證得了法眼。

  佛陀說:“我前世發(fā)菩提心的時候,曾經(jīng)是這位老母的兒子,F(xiàn)在這位老母,命終之后會往生阿彌陀佛的凈土。她在那兒供養(yǎng)諸佛,精進修行。在六十億劫之后,就會成佛,佛號是扶波犍,他的佛國叫做化作。”(《佛說老母經(jīng)》)

  姚婆

  姚婆。上黨人。與范婆善。范婆勸令念阿彌陀佛。姚婆從之。遂屏息家緣。一心念佛。

  臨終見阿彌陀佛降臨空中。二菩薩侍左右。姚婆白佛:不遇范婆。安得見佛。請佛少住。與渠作別。

  及范婆至。佛猶儼然。姚婆具言所見勝異。執(zhí)手而化。(凈土文)

  姚婆是上黨人,和范婆是好朋友。范婆勸她念阿彌陀佛,姚婆從善如流,聽從善友的勸告,就把家里一切的雜務事都停掉,一心念佛。

  她臨終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降臨在空中,兩位菩薩陪侍左右。姚婆向佛說:“要是我沒有遇到范婆勸我念佛,我怎么能夠見到阿彌陀佛您呢。因此請佛您稍微等一下,等我跟范婆話別之后,再跟您走。”范婆到了之后,西方三圣還在空中。姚婆把所見到的殊勝境界,都告訴范婆,然后就握著范婆的手往生了。(凈土文))

  溫靜文妻

  溫靜文妻。并州人。久病臥床。靜文教念阿彌陀佛。妻從之。默誦佛名。二年不絕。一日忽告靜文言。吾已見佛。后月中定去。

  前歿之三日。蓮華現(xiàn)前。大如日輪。及期。具食獻父母云。今幸得生凈土。愿父母與夫。專念阿彌陀佛。便當相見于凈土。言訖而終。(凈土文)

  溫靜文的妻子是并州人,臥病在床已經(jīng)很久。靜文就教她念阿彌陀佛,她就每天默念佛號,兩年都沒有停止過。有一天,她忽然告訴靜文說:“我已經(jīng)見到佛了,下個月就要走了。”

  往生前三天,蓮華就出現(xiàn)在眼前,有如太陽般大。臨終前,她托盤獻飲食給父母說:“我今天得幸能往生凈土,希望父母和夫君,都能專心念阿彌陀佛,那樣我們就能在凈土相見了。”講完話之后,她就命終了。(凈土文)

  吳氏

  吳氏。都官員外郎呂宏妻也。宏素明佛理。與吳氏合志清修。有二侍女亦絕葷血。其一頗好禪。俄而得疾。談笑坐逝。如委蛻然。

  其一奉戒刻苦;蚪K日不食。但日飲吳氏所咒觀音凈水一盞而已。

  一日忽見金蓮華現(xiàn)前。其上雙趺隱然。數(shù)日見膝。又數(shù)日見身。又數(shù)日頭面悉見。相好具足。其中阿彌陀佛。左右則觀音勢至也。已而宮殿樹林。皎若指掌。清凈男子。經(jīng)行其際。如是三年。瞬息不隔。

  或問曾聞佛說法否。曰。我但得天眼。未得天耳。佛所說法。未得聞也。頃之。自言往生時至。遂化去。

  吳氏事觀音甚虔。室中列瓶數(shù)十。注以凈水。日誦大悲咒。輒見觀音放光入瓶中。有病者飲水輒愈。其水積歲。色味不變。雖大寒不凍。故世號吳氏觀音縣君。(凈土文)

  都官員外郎呂宏的妻子姓吳。呂宏一向就深明佛理,和太太都是清凈的修行人。他們有二位侍女,也都不吃葷血。其中一位喜歡禪修,后來生病,在談笑之間,坐著就逝世了,有如拋棄舊殼般。

  另一位侍女嚴持戒律,生活很刻苦。有時候整天都不吃東西,只喝一小杯吳氏的大悲水而已。

  有一天,此侍女忽然見到金色蓮華現(xiàn)前,在蓮華上有佛趺坐的雙腿隱約可見。幾天之后,又看到了膝蓋。幾天之后,看到了身體。又幾天之后,頭和臉都看見了。原來是相貌莊嚴的阿彌陀佛,左右兩邊則是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后來又看到極樂世界的宮殿及樹林,有清凈修行的男子,在其中散步經(jīng)行,境界清楚得好像看自己的手指掌般。三年之中,極樂世界的勝境從未消失過。

  有人問她說:“有沒有聽到佛說法?”她回答說:“我只得到天眼,還未得天耳,佛說的法,沒有聽到。”不久之后,她就自己說,往生的時候到了,于是就逝世了。

  吳氏拜觀音拜得很虔誠,屋子里幾十個瓶子中,都裝了干凈的水。她每天誦《大悲咒》時,就看到觀音放光入瓶子中。生病的人只要喝了她的大悲水,病就會好。這些大悲水雖然放了好幾年,但是顏色和味道都不會變,就是寒冷的天氣,也不會結冰。因此大家都尊稱她為觀音縣君。(凈土文)

  王氏

  王氏。明州人。日持金剛經(jīng)。懷孕二十八月。羸瘦日甚。偶倚門立。一異僧過之。謂曰。汝有善根。何不印施金剛經(jīng)千卷。

  王氏從之。又齋千僧。誦金剛經(jīng)千卷。至夜三更。見金剛神以杵指王氏腹。及覺。已生二男在床矣。王氏遂持齋誦經(jīng)不輟。

  年六十一。暴卒。二使者引見冥王。自言從幼持金剛經(jīng)。王賜金床。命坐殿側。朗誦一遍。

  王問何不念補闕真言。答云。世間無本。敕鬼吏于藏中取帶真言本付王氏。囑曰。汝至陽間。輾轉流通。切勿遺墜。汝向后壽終。徑生極樂世界。不復來此處矣。

  王氏遂還。后至九十一歲。無疾坐化。

  其補闕真言曰。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莎訶。事在紹興九年。(金剛證果)

  明州人王氏,每天都誦《金剛經(jīng)》。有一年,她懷孕了二十八個月,都還未生產(chǎn),身體一天比一天瘦。有一天,她倚立在大門口時,有一位路過的僧人跟她說:“你是有善根的人,為什么不印刷布施一千部《金剛經(jīng)》呢。”

  王氏聽了之后,就去印施一千部《金剛經(jīng)》,又去寺廟供養(yǎng)千僧齋,還誦了一千卷《金剛經(jīng)》。修了所有的福業(yè)之后,當晚三更時,她夢見金剛神用金剛杵指著她的肚子。醒過來之后,兩個男嬰兒已經(jīng)都生在床上了。此后王氏就持齋,日日誦《金剛經(jīng)》不停口。

  六十一歲那年,她突然暴死。有兩名使者帶她去見冥君。王氏說她自小就誦《金剛經(jīng)》,于是閻羅王就讓她坐在宮殿側面的金床上,要她把《金剛經(jīng)》朗誦一遍。

  誦完之后,冥王問她為什么沒有念金剛補闕真言。她回答說,世間流通的《金剛經(jīng)》本上,沒有補闕真言。于是冥王就叫鬼吏去拿有帶有真言的《金剛經(jīng)》本給王氏,囑咐她說:“你回到陽間之后,要流通這個本子,千萬不要遺失了。你命終之后,就會直接往生極樂世界,不會再到這里來了。”

  王氏回到陽間,一直活到九十一歲時,沒有生病,坐著往生極樂世界。

  鬼界帶回陽間的《金剛經(jīng)》,補缺的真言是: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莎訶。

  這件事發(fā)生在紹興九年。(金剛證果)

  蔣十八妻

  蔣十八妻者。海鹽人。中歲與其夫合志修行。斷除愛欲。日誦大乘經(jīng)。歷四十余年。一日。各洗漱更衣。炷香唱佛名。并書一頌而逝。

  蔣頌曰。這個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歸其根。諸幻既滅;绎w煙絕。如空中風。猶碧天月。既無障礙。又能皎潔。一切永斷。無有言說。四十年來。脫離嗜欲。惟闡大乘。朝誦暮讀。今朝撒手西歸。自有現(xiàn)成果足。

  其妻頌曰?催^蓮經(jīng)萬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緣。西方自是吾歸路。風月同乘般若船。(閑窗括異志)

  蔣十八的妻子,是海鹽人。中年的時候,和丈夫一起修行,斷除房事。他們每天誦大乘經(jīng),如此過了四十幾年。有一天,他們兩人各自洗澡漱口換上干凈的衣服,燒香唱佛名號,并各自寫了頌偈,然后就一同往生。

  蔣十八的頌偈說

  這個虛幻的五蘊之身 是地水火風四大所成

  今天就要各自分散開 各自回歸他們的根本

  這些虛幻之物將滅亡 像飛揚的灰塵和煙霧

  有如虛空中飄揚的風 也猶如碧天上之明月

  完全沒有任何的障礙 而還那么的光明潔白

  一切虛妄都永遠斷滅 實在沒有什么好說的

  我這四十年來的歲月 脫離了對淫欲的貪愛

  只一心一意弘揚大乘 朝暮讀誦大乘方等經(jīng)

  如今撒手往生極樂國 自然能證成究竟佛果

  他太太的頌偈是

  凈土經(jīng)典看了一萬四千遍 平生何以會學佛自有因緣

  西方極樂世界是我的歸路 輕風明月和我同乘般若船(閑窗括異志)

  張夫人

  張夫人者。不詳其里居。晚而長齋。日誦西方佛名。年七十九矣。每夜坐息燭。四壁放光。現(xiàn)諸瓔珞。

  臨終。焚香案上。篆煙宛轉。結成佛像。須臾之間。作真金色。眉目若畫。一手下垂。若接引狀。篆煙甫消。而夫人寂矣。(凈土節(jié)要)

  張夫人,不曉得是什么地方人。晚年時長齋念佛,已經(jīng)七十九歲了。每天晚上她把蠟燭息滅打坐時,四面墻壁都會放光,出現(xiàn)瓔珞的形象。

  她臨終的時候,桌上制成篆文的香燒出來的煙,慢慢結成了佛的形相。不久,這尊煙佛變成真金色,眉目好像畫的一般。佛陀的一只手下垂,好像在接引眾生的樣子。當篆煙消失之后,張夫人也就往生了。(凈土節(jié)要)

  潘氏

  潘氏名廣潭。工部主事余杭李陽春之妻也。陽春故好施。晚常誦西方佛名。既逝踰年。見神于潘氏。登樓啟窗。作洪語曰。要修行。要修行。

  潘氏通古今。初好排抵釋教。晚而禮云棲。斷葷血。習禪定。夜常跏趺達旦。兼修諸功德。散錢票不訾。

  萬歷三十九年冬。得疾。明年正月。自知不起。遺囑家財已。而謂人曰。吾三世梵僧。今且偕大士而西矣。稱佛名不絕口。屈三指而化。及殮。支體輕軟。貌如生。(虞德園集)

  潘廣潭是工部主事余杭人李陽春的妻子。陽春生前好布施,晚年經(jīng)常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往生一年多之后,潘氏見到他的神識上樓開窗,很大聲的向她說:“要修行,要修行。”

  潘氏博通古今,起初喜歡排斥佛教,晚年時皈依蓮池大師,不再吃葷血。她喜歡禪坐,經(jīng)常坐到天亮。另外她還兼修很多功德,布施的錢票數(shù)不清。

  明朝萬歷三十九年的冬天,她得了病。到了第二年的正月,知道要離開人間了。于是就立遺囑分家財,后事吩咐完之后,她告訴大家說:“我有三世是印度的和尚,現(xiàn)在我要和菩薩一起到西方去了。”她不停的稱念佛名,往生時三個手指頭是彎曲的。入殮的時候,她的身體又輕又軟,顏貌栩栩如生。(虞德園集)

  朱氏

  朱氏。仁和諸生孫標妻也。平生奉持齋戒。專修凈土。嘗然燈禮佛。燈光爛然;晌宀省S蟹瘐术闷渖。及將終。端坐合掌。稱佛名不輟。及殮。貌如生。(學佛考訓)

  仁和諸生(學官弟子或稱生員)孫標的妻子朱氏,一向齋戒,專修凈土法門。她曾經(jīng)點燈禮佛,燈光燦爛奪目,變成五彩繽紛,有佛跏趺坐在上面。朱氏臨終時,端坐合掌稱念佛名不斷。入殮時,相貌如生。(學佛考訓)

  祝氏

  祝氏。公安龔仲淳婦也。甥袁宏道兄弟。好談佛法。祝氏聞凈土法門。信之。遂專持佛名。兼誦金剛經(jīng)。

  一日語諸子曰。佛言三日后當來迎我。及期。沐浴坐堂上。諸眷屬拱列。良久。自言佛至。眉間放白毫光。長數(shù)丈。又言見一僧相好莊嚴。自稱須菩提。俄化為百余僧。或從旁謂曰。經(jīng)中凡一百三十八須菩提。即此是也。諸眷屬共焚香誦佛名。祝氏微笑而逝。

  閣中一九歲婢。方臥地。忽大呼起立。言見數(shù)金甲巨人。執(zhí)幢幡為夫人導。其幢柄拂面過。不覺痛失聲。察之。傷痕宛然。既殮。棺中時發(fā)異香。(袁中郎集)

  湖北公安縣的龔仲淳,太太姓祝。她常聽外甥袁宏道兄弟談論佛法,知道有凈土法門,于是就相信了而專門持念佛號,又兼誦《金剛經(jīng)》。

  有一天,她告訴兒子們說:“佛說三天后要來迎接我。”到期之日,她沐浴后坐在堂上,眷屬都圍侍在側。很久之后,她說:“佛來了,佛的雙眉之間放出白毫光,有幾丈長。”又說看到一位相貌莊嚴的僧人,自稱是須菩提。不久,須菩提又變成一百多個僧人。旁邊有人說,這就是經(jīng)上說的一百三十八須菩提。祝氏的眷屬都焚香稱誦佛名,她在佛號聲中微笑而逝。

  在閣中有一個九歲的婢女,當時正倒臥地上睡覺。忽然婢女大叫站了起來,她說看到好幾個身披金甲的巨人,拿著幢幡為夫人作前導。幢柄拂過她的臉,她痛得不禁叫了起來。大家檢察她的臉,果然有傷痕。入殮的時候,棺木中經(jīng)常傳出奇異的香味。(袁中郎集)

  張?zhí)蛉?/p>

  張?zhí)蛉私鹗稀F瞻仓畯垜崖雌抟。家世貴盛而自奉甚薄。中年失偶。教諸子有法度。子正道、正學。皆以科名顯。

  太夫人晚得凈土書讀之。遂注心極樂。晨夕禮誦。一夕戒諸孫曰。爾輩好讀祖父書。吾其去矣。呼侍女焚香。端坐而逝。數(shù)日后。見夢于孫曰。適從西方來。始知太夫人實生凈土云。(白蘇齋集)

  張?zhí)蛉诵战,是普安知府張懷麓的妻子。雖然家世貴盛,而自己卻很儉省不貪圖享受。中年時丈夫過世后,她教導諸子非常有法度。兒子正道和正學,也都以科名顯揚祖先。

  太夫人晚年讀到凈土的書,于是就想往生極樂世界,每天早晚都禮誦佛名。有一天晚上,她告戒 孫子們說:“你們要好好研讀祖父的書,我要走了。”然后她就叫侍女燒香,她自己則端坐逝世了。幾天之后,她托夢給孫子說:“我才從西方來。”大家才知道太夫人確實是往生凈土。(白蘇齋集)

  楊選一妻

  楊選一妻。南昌人。客居南京。年三十生子。即與夫別居。聽夫置妾。自是長齋念佛。閱十五年。

  其年八月。疽發(fā)于背。痛入骨。見一惡鬼持刀逼之。有大力神驅之去。其痛頓息。

  旋謂夫曰。吾將行矣。有童子四人相迎?梢郧宀韫┲。問將何往。曰往西方。合掌唱佛名而逝。(凈土晨鐘)

  南京人楊選一的妻子是南昌人,她在三十歲生子之后,就與丈夫分房而居,讓丈夫娶妾。她自己則長齋念佛,如此過了十五年。

  那年的八月,她的背生了一個疽,痛入骨髓。她見到有一個兇惡的鬼,拿刀來逼迫她,結果被一位大力神趕走。惡鬼一走,她的背痛馬上就停止。

  不久之后,她就跟丈夫說:“我要走了,有四位童子來迎接我,你可以用清茶來供養(yǎng)他們。”丈夫問她要去那里,她回答說:“要去西方。”于是就合掌唱佛名而逝世。(凈土晨鐘)

  吳氏女

  吳氏女。太倉人。生時趺坐而下。稍長。志心佛乘。事親孝。不愿有家。人或勸之。輒指天為誓。

  初從昆弟析諸字義。已而誦佛經(jīng)。悉通曉大意。朝夕禮拜甚虔。俄夢神授以梵書準提咒。有病瘧者。以梵字治之。立愈。

  嘗于夢中得通宿命。自言曾為宋高僧。此來專為父母。年二十三當成道果。

  崇禎四年。年二十三矣。閉關一室。專修凈土。仲冬之末。示微疾。作偈辭世。勉親堅修勿懈。日方午。索玉戒指佩之。右脅而逝。將殮。紅光溢于面。母為理發(fā)。異香從頂中出。達于戶外。經(jīng)夕不散。

  居四年。荼毗。骨瑩如玉。頂作黃金色。為起塔以奉之。(續(xù)往生集)

  吳氏女,是太倉人,她是以盤腿的姿勢生下來的。年齡大些之后,就虔信佛法。對雙親非常孝順,不愿意出嫁。有人勸她結婚,她就指天發(fā)誓絕不成親。

  她最初向兄弟學字詞的意義,后來誦經(jīng)時,自然通曉佛經(jīng)的大意。她早晚禮拜佛甚為虔誠,夢見神教她梵文的準提咒。她用梵字替人治病,病人都能立即痊愈。

  她在夢中得到宿命通,自稱曾經(jīng)是宋朝的高僧,這次的投胎人間,是專門為父母而來的,并說二十三歲時會得道。

  崇禎四年,她二十三歲。于是她就在一間屋內(nèi)閉關,專門修凈土法門。在陰歷十一月的月底,她稍微得病,就作偈語辭別世間,勉勵雙親要堅持修行,不要懈怠。中午時刻,她要了玉戒指佩戴之后,就向右側臥而去世了。入殮之時,她臉上洋溢著紅光。母親為她理發(fā)時,有奇特的香味從她的頭頂流出來,一直流到門外,整晚香味都不散。

  四年之后,家人為她舉行火葬。燒出來的骨頭晶瑩如玉,頭頂骨則是黃金色。于是家人為她起塔,供奉她的骨頭。(續(xù)往生集)

  盧氏

  盧氏。名智福;罩莩碳厩迤抟。晚遷湖州。季清奉佛甚虔。力營福業(yè)。盧氏竭資為助。長齋。日課佛名二三萬。約己惠下。未嘗詈人。

  崇禎五年。得危疾。請古德法師授五戒。咨凈土法要。遂一意西歸。季清為誦華嚴經(jīng)。至入法界品五十三門。為一一講說。盧氏悉領解。

  季清復策之曰。百劫千生。在此一舉。努力直往。勿猶豫也。遂高聲唱佛。夜以繼晝。如是半月。其母及女來問視。悉謝遣之曰。莫亂人意。

  十一月八日。忽睹蓮華現(xiàn)前;鸫故。身心踴躍。急索香水沐浴。西向叉手。連稱佛名。右脅而逝。時方午。及暮捫其頂。熱可灼手。年三十九。(靈峰宗論)

  盧智福是徽州人程季清的妻子,晚年他們遷居湖州。季清學佛很虔誠,盡力修福業(yè)。盧氏也盡力出錢幫助丈夫培福,她吃長素,每天念佛兩三萬聲。盧氏對自己很節(jié)約,對下人博施恩惠,從不罵人。

  崇禎五年時,她病危,于是就請古德法師為她授五戒。她向法師請問凈土宗的法要,于是就下定決心要往生西方。她丈夫為她誦《華嚴經(jīng)》,并為她講解《入法界品》五十三門,盧氏聽了全都能領會。

  她丈夫又鼓勵她說:“百劫千生以來的一切,就看你此刻了。要努力一直向前,不要猶豫。”于是她就高聲唱佛名,夜以繼日有半個月之久。其間她的母親及女兒來想探望她,都被她謝絕說:“不要來亂了我的心意。”

  十一月八日那天,她忽然看到蓮華出現(xiàn)在眼前,化身的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她身心歡喜不已,趕緊用香水沐浴。然后向西方合掌,稱念佛名,最后向右側臥而逝。她往生時正是中午,到了傍晚時分,摸她的頭頂,熱得燙手。那年盧氏是三十九歲。(靈峰宗論)

  費氏

  費氏。湖州雙林鎮(zhèn)沈春郊妻也。少寡?椉徸陨。持齋數(shù)十年。供養(yǎng)三世佛畫像。及檀香大士。日誦金剛經(jīng)一卷。佛名千聲。寒暑不輟。

  崇禎十一年。大疫。婿張世茂迎費氏往居其家。止攜大士以行。費氏居一樓。日課回向。祝愿此香直達佛所。如是三載。忽空中有香繞樓數(shù)日。粉墻上涌現(xiàn)三圣佛像。莊嚴精妙。遠邇詫傳。瞻禮日多;蛞詢艚聿林。色逾光明。

  又四年。一日告婿曰。吾欲返故居。入門。即灑掃焚香。參佛誦經(jīng)。至第三日早。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午刻。大呼佛來也。我行矣。別眾而逝。年七十有三。(巾馭乘續(xù)集)

  湖州雙林鎮(zhèn)沈春郊的妻子費氏,年輕輕就當了寡婦,于是她就以紡織所得過活。她持齋幾十年,供養(yǎng)本師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琉璃光佛和西方阿彌陀佛的畫像,及一尊檀香的觀音大士。她每天誦一部《金剛經(jīng)》,稱佛名一千聲,寒暑都不停止。

  崇禎十一年,瘟疫流行。她的女婿張世茂迎接她去住,費氏只帶了觀音大士像同行。她住在一樓,每天早晚課回向時,她都祝愿所燒之香,能夠直接供養(yǎng)到她故居的西方三圣像之處。三年之后,忽然空中有香繞著她所居的樓幾天之久。然后白粉所糊的墻壁上,突然涌現(xiàn)西方三圣的畫像,非常莊嚴精妙。當時非常哄動,遠近聞名,來瞻禮的人日日增多。有人不信,就用干凈的巾布去拭擦畫像,結果畫像越擦越清楚明亮。

  過了四年之后,有一天她告訴女婿說,她想回故居;氐焦示訒r,她就立刻大掃除,然后就燒香拜佛誦經(jīng)。到了第三天早上,她就沐浴更衣,接著就端坐念佛。直到中午,她忽然大叫說:“佛來了,我要走了。”告別眾人后,她就往生了,那年她七十三歲。(巾馭乘續(xù)集)

  李氏

  黃太夫人李氏者。南京儀制主事建昌黃端伯之母也。賢明仁慈。信樂佛法。晚歲誦金剛經(jīng)地藏經(jīng)日虔。

  一夕夢趺坐山巔。佛光照身。覺謂其子曰。西方之期至矣。無何。示微疾。端坐而逝。(建昌志縣榻編)

  黃太夫人李氏,是建昌人南京儀制主事黃端伯的母親。為人賢明仁慈,虔信佛法。晚年的時候更加虔誠的誦《金剛經(jīng)》及《地藏經(jīng)》。

  有一天晚上她夢見自己盤腿坐在山頂上,有佛光照耀她全身。醒過來之后,她告訴兒子說:“我要去西方的日子到了。”于是她就生了點小病,端坐著就逝世了。(建昌志縣榻編)

  陳嫗

  陳嫗。常熟人。居于城南。以紡為業(yè)。篤信佛法。隨紡車聲唱阿彌陀佛。終日不絕口。如是三十年。

  一日忽呼其子謂曰。爾不見空中寶蓋幡幢乎。吾其逝矣。因拍手大笑。取湯沐浴竟。即合掌化去。

  事在順治十年。翁尚書叔元。方微時。聞其事。親往視之。見嫗凝然危坐。室中香氣襲中。(凈土約說書后)

  陳老太太是常熟人,住在城的南邊,以紡織為業(yè)。她很信佛法,隨著紡車聲,終日唱阿彌陀佛,三十年不斷。

  有一天她忽然把兒子叫來說:“你有沒有看到空中的寶蓋幡幢啊,我要走啦。”于是她很高興的拍手大笑,倒水洗澡。洗干凈之后,就合掌往生了。

  這是順治十年時候的事情,當時尚書翁叔元尚未顯赫。他聽聞此事,就親自去看。見到已往生的老太太坐得很端正,而室內(nèi)香氣襲人。(凈土約說書后)

  張寡婦

  張寡婦。常熟人。居小東門外。安貧守節(jié)。專持佛號。不擇凈穢。未嘗少間。以下痢終。

  遺一破裙。臭不可近。棄之中流。忽見蓮華交發(fā)。五色燦然。散布水面。見者驚異。乃取裙還送一庵。作佛前案圍。事在順治間。(果報聞見錄)

  常熟人張寡婦,住在小東門外,能夠安于貧困,守持節(jié)操。她專門持佛名號,不管在干凈或污穢之處,佛號總是不斷。她最后是以拉肚子而死的。

  她遺留下來一條破裙子,臭得不得了。大家就把它扔到水里,沒想到破臭的裙子,居然生出一堆五色燦然的蓮華,散布在水面上。見到的人非常驚異,趕緊把裙子撈起來,送到一所庵堂,作為佛桌前的布圍。這是在順治年間發(fā)生的事。(果報聞見錄)

  陸寡婦

  陸寡婦常熟人。年二十夫亡。持齋念佛與人無競。至六十七而終。

  焚其衫裙;饸饧冉^。忽見金光迸出;抑袃叭挥蟹鹣裨谘伞9矓(shù)十。閭里聚觀。皆焚香膜拜。事在康熙三年。(果報聞見錄)

  常熟人陸寡婦,二十歲時丈夫就死了。她持齋念佛,與人無爭。六十七歲那年死亡。

  死后,焚燒她生前所穿著的衫裙。當火焰及熱氣都消失之后,忽然在那堆灰上,發(fā)出金色的光芒,大家一看,灰里面有幾十尊佛的影像。鄉(xiāng)親都聚集來觀看,人人皆焚香膜拜。這是康熙三年時發(fā)生的事。(果報聞見錄)

  楊氏

  楊氏。張秩斯之妻也。父次弁。虞山嚴氏出。嚴家世學佛。故楊氏自幼即歸心大法。既適張。尋禮僧德真。受三皈五戒。斷除愛欲。

  年二十七。病劇。發(fā)愿求生西方。室中供接引佛像。高唱佛名五日。室中聞旃檀香。

  至七日。瞑目頃之。見觀音大士謂曰。蓮華種子。已有半功。其半看汝手段。問從何處著力。答曰。撒手便行。即合掌唱佛。趺坐而逝。(續(xù)往生集)

  張秩斯的妻子楊氏,父親叫楊次弁,母親是虞山的嚴氏。嚴家世代學佛,所以楊氏從小就受母親影響,也學佛。嫁到張家之后不久,她就拜德真和尚為師父,受三皈五戒,后來就不再行房。

  二十七歲那年,病得很厲害。她就發(fā)愿求生西方,室內(nèi)就供了阿彌陀佛的像。她高聲唱佛名五天,室中都是旃檀的香味。

  到了第七天,她才稍微閉上眼睛,就見到觀音大士向她說:“蓮華化生的種子,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她問大士該怎么去做。大士告訴她:“放下一切就行了。”于是她就合掌唱佛名號,盤腿坐著就往生了。(續(xù)往生集)

  徐太夫人

  徐太夫人。錢塘徐浩軒之母也。平生奉佛甚謹。誦西方佛名。繪像為圖。旁累數(shù)千圈。記所誦數(shù)。每一圖畢。即納黃布囊中。如是數(shù)歲?滴跞哪曜洹

  卒之日。家中焚囊于盆。忽聞盆內(nèi)爆然。視之。見五色光起。布成緇色。其上現(xiàn)樓閣欄楯。重疊周匝。中涌蓮華數(shù)十。華上各有一佛合掌趺坐。復現(xiàn)諸天女恭敬圍繞。一一皆如粉色畫本。見者莫不驚嘆。

  明日掇灰。視囊背。所現(xiàn)諸形象。與囊面無異。惟佛后又有一老母執(zhí)拂隨行。浩軒為之記如此。(信征錄)

  徐太夫人是錢塘人徐浩軒的母親,平生供佛很恭謹。她念佛的記數(shù)方法是,以中間繪有佛像,旁邊有數(shù)千小圓圈的圖表為準。每誦完一張圖表,她就把它放在黃布囊中,這樣做了好幾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去世為止。

  她亡故的那天,家人把她的黃布囊放到盆里燒。忽然聽到盆里有爆裂聲,隨后大家見到盆里起了五色的光芒,布變成黑色。在黑布上現(xiàn)出了樓閣欄楯,重疊周匝的建筑物中,涌出了數(shù)十朵蓮華。每一朵蓮華上,都有一尊合掌趺坐的佛。又有無數(shù)的天女,恭敬圍繞四周,就像佛教刊物上彩色所畫的一樣。見到的人都驚嘆不已。

  第二天拾灰時,看到黃布囊背面的形像,和正面沒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差別是,背面圖像中,有一位元老太太拿著拂塵,跟隨在佛的后面走。這是徐太夫人兒子浩軒的記載。(信征錄)

  余氏

  余氏。法名真修。吳人朱穎符妻也。年三十二而寡。至三十六。長齋奉佛。晚年以家事付兒婦。專修凈業(yè)。

  年七十。夏秋之交。夢游一池畔。池中有船。載比丘尼優(yōu)婆夷十數(shù)人。中有一人招余氏云。西方去。余氏自念言。此時不去。待歲晚可耳。招者遽云。且待后船。

  至九月六日。夢阿彌陀佛現(xiàn)身接引。既覺。自知時至。請所事文歧師作別。師至。索蓮華不得。以蓮葉與之。余氏欣然。念佛彌切。內(nèi)外俱聞異香。

  至十一日清晨。索水沐浴。更新衣。趺坐稱佛名。有頃。右脅而逝。事在乾隆三十六年。(僧正琦述)

  余氏是吳地人朱穎符的妻子,法名叫真修。三十二歲時守寡,三十六歲起長齋拜佛。晚年時把家事交付媳婦,自己專門修凈土法門。

  七十歲那年的夏秋之間,她夢中到一池邊,池中有一艘船。船上有十數(shù)位比丘尼及在家女居士。其中有一人向余氏招手說:“到西方去吧。”余氏心里想,現(xiàn)在不去,年底再說。這時,招手的人忽然說:“那你等下一艘船吧。”

  到了九月六號,她夢見阿彌陀佛現(xiàn)身接引她。醒過來之后,她知道時辰到了。于是就請平時有來往的文歧法師來話別。法師來時,余氏索不到蓮華,只拿到蓮葉。不過她還是很高興的念佛,念得很懇切。屋內(nèi)屋外的人,都聞到很奇特的香味。

  到了十一日的清晨,余氏洗過澡后,換上新的衣服,然后趺坐稱佛名。不久,她就向右側臥而逝。這時是在乾隆三十六年。(僧正琦述)

  王氏

  王氏。合肥馬永逸妻也。永逸修凈業(yè),事載馬玗傳。王氏亦持佛名。行天竺十念法。

  又嘗持破地獄偈。偈出華嚴經(jīng)。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夕夢地獄主者來謝云。幸蒙持偈功德。獄中眾生。出生善道者多矣。

  其后寢疾。持佛名不絕口。既逝。諸親屬及其侍女。皆夢王氏報云。吾已得生凈土矣。(樂邦文類)

  王氏是合肥人馬永逸的妻子。永逸修凈土,王氏也修念佛,持印度的十念法門。

  她也持破地獄偈,這首偈語出自《華嚴經(jīng)》。經(jīng)上說:“如果有人想要知道得清楚明白,過去世的,現(xiàn)在世的及未來世的一切佛的話,就應該要觀照十法界的自性,一切都是真如本心所造出來的。”

  有一天晚上,她夢見閻羅王來向她道謝說:“很感激蒙受您持偈語的功德,使得地獄的眾生,很多都能生到善道去。”

  后來王氏生病,在口念佛名中去世。她的親屬及侍女,都夢見她跟他們說:“我已經(jīng)往生凈土了。”(樂邦文類)

  朱氏

  朱氏名如一。明州薛生妻也。年二十余。即素服齋居。虔修凈業(yè)。

  以黃絹請善書者寫法華經(jīng)。繡以碧絨。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針鋒綴舍利如粟。連獲數(shù)十粒。復繡阿彌陀佛觀世音像。

  一字一拜。禮法華者三。于經(jīng)首題。別致八萬四千拜。習法華經(jīng)三月成誦。次閱華嚴般若楞嚴圓覺。俱能通利。

  又鋟木為圖。勸人念阿彌陀佛。受圖者滿十萬聲。為回向西方。所化至二十萬人。尋結廬墓旁。一室奉佛。一室宴坐。一室書經(jīng)。給侍唯一婢子。甘苦共之。

  紹熙四年春。盡斥賣奩具。為三日會。飯千比丘。合緇白萬人。共唱西方佛名。建寶幢。裝所繡經(jīng)七軸。并書會者姓名。送羅瞻羅道場僧堂供奉。

  十二月示微疾。垂瞑。輒起趺坐。薛生曰。我家無是法也。請就寢。遂右脅而逝。年三十七。(樂邦文類)

  朱如一是明州人薛生的妻子,二十余歲就穿著樸素的衣服,且持齋不行淫,很虔誠的修凈土法門。

  她請書法好的人,在黃絹上書寫《法華經(jīng)》,她再用碧絨來繡,一共繡了十年才完成。當她繡到化城品的時候,針尖上出現(xiàn)了幾十粒舍利子。后來她又繡了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士的像。

  她曾經(jīng)一字一拜《法華經(jīng)》三遍,特別再拜經(jīng)題八萬四千拜。朱氏學《法華經(jīng)》,三個月就能背誦。之后又讀《華嚴經(jīng)》、《般若經(jīng)》、《楞嚴經(jīng)》及《圓覺經(jīng)》,都能通曉義理。

  她又刻圖像,勸人念阿彌陀佛。接受她布施圖像的人,只要念滿十萬聲,她就替他們回向往生西方。如此度化的,有二十萬人。不久她又在墳墓旁結廬,一間房間供奉佛像,一間房間用來打坐,一間房間用來寫經(jīng)。侍候她的只有一個婢女,兩人同甘共苦。

  紹熙四年的春天,她把嫁妝全部賣掉,開了三天的無遮大會,齋請一千位比丘,在家者與出家者共有一萬人參與勝會,大家共同唱阿彌陀佛的名號。她又建寶幢,用來裝她所繡的七軸經(jīng)。并把參與勝會的人,名字都寫上。她把這些全送到羅瞻羅道場的僧堂去供奉。

  到了十二月,她生了小病,快睡著時,她趕緊起來盤腿而坐。她丈夫說:“我們家沒有這個規(guī)矩。”于是就請她就寢。朱氏就右側臥而逝,當年三十七歲。(樂邦文類)

  王氏

  王氏。隋時人。薛翁妻。僧頂蓋母也。讀誦諸經(jīng)。勤修懺法。志求凈土。

  唐貞觀十一年。有疾。勤懇彌至。俄見床前有赤蓮華。大如五斗甕。已。又見青蓮華。充滿一室。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降臨空中。

  其孫大興侍側。見佛身高大;爻龆兴_上。良久乃隱。而王氏逝矣。(續(xù)高僧傳)

  王氏是隋朝時候的人,她丈夫叫薛翁,兒子已經(jīng)出家,叫做頂蓋。她自己讀誦很多佛經(jīng),很勤于修懺悔法,一心求生凈土。

  在唐朝貞觀十一年時,王氏生病,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念佛。有一天念佛不久,她就看到床前有一朵赤色的蓮華,其形狀大如五斗的甕子。后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nèi),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兩位菩薩,都降臨在空中。

  陪伴在她身邊的孫子大興,看到佛的身體,比兩位菩薩高大甚多。西方三圣出現(xiàn)很久之后才隱沒,而王氏已經(jīng)往生了。(續(xù)高僧傳)

  佛祖統(tǒng)記

  (宋)志磐

  荊王夫人王氏

  荊王楫;兆谥。夫人王氏。中事西方甚精恪。獨一妾懈慢。夫人將逐之。其妾悲悔。極加精進。一夕異香遍室。無疾而終。

  夫人忽夢妾起居敘謝。因夫人訓責。今獲往生。夫人曰。西方可往不。妾曰。但隨妾行。夫人隨之。見二池皆白蓮華。或榮或悴。

  妾曰。此皆世間發(fā)心修西方人也。人間才發(fā)一念。池中即生一華。隨其勤惰。榮悴各異。

  中有一華。朝服而坐。其衣飄揚。隨風消散。即見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妾曰。此楊杰也。

  又有一華。朝服坐上。其華稍悴。曰。此馬玗也。

  復前導數(shù)里。遙望金壇。光明交徹。妾曰。此夫人化生處。上品上生也。

  徐訪楊杰則已亡。馬玗則無恙。后夫人于生日。秉爐焚香。望觀音閣。佇立而化。

  荊州王趙楫,是宋徽宗的兒子。夫人王氏,修凈土法門甚精進恭敬。在女眷中,只有一個妾懈怠傲慢,于是夫人打算把她趕走。這個妾因此很悲傷后悔,受此刺激后,變得極端的精進。有一天晚上,她住的室內(nèi)充滿異香,而她卻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逝世。

  后來夫人夢到這個妾來向她道謝說,由于夫人的教訓責備,使她得以往生西方。夫人問說:‘可以到西方去看看嗎?’妾說:‘您只要跟著我走就可以了。’于是夫人隨在妾的后面,到了極樂世界。見到有兩個池子。里面全是白蓮華,有的開得很繁榮,有的很枯悴。

  妾說:‘這些蓮華,都是世間發(fā)心修凈土的人。只要人們才發(fā)一念求往生,池子里面就會生出一朵蓮華來。隨著各人用功的勤惰情形,花就會顯出榮悴的不同現(xiàn)象。’

  其中有一朵華,里面坐的人穿著朝庭的禮服坐著,風吹衣?lián)P,不久朝服消散,變成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的服裝。妾說:‘這是楊杰。’

  又有一朵華,里面的人也是穿朝廷的服裝坐著,不過華有點枯悴。妾說:‘這是馬玗。’

  又走了幾里路,遙見有一座金色的壇臺,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妾說:‘這就是夫人化生的地方,是上品上生。’

  醒過來后,夫人派人去打探楊杰及馬玗。知道楊杰已經(jīng)往生,而馬圩還活著沒事。后來夫人往生那天,她是手里拿著焚香的香爐,眼睛望著觀音閣,就這么站著就去了。

  蔡氏

  蔡氏居武林。早年孀居。持經(jīng)念佛。每旦禮像。逾二十年。忽見金蓮華現(xiàn)空中。遂索平時修行課目。卷而懷之。安坐而逝。

  蔡氏居住在武林,很早丈夫就過世了。她每天早上一定拜佛,并誦經(jīng)念佛號,這樣過了二十幾年。有一天,空中忽然出現(xiàn)一朵金蓮華。她就把平時早晚課的課目,卷起來放在懷里,很安詳?shù)淖屯恕?/p>

  馮氏

  馮氏。馮少師之女。承宣使陳思恭之妻。少多病。從慈受深禪師受教。持齋誦佛逾十年。益精進。謂族黨曰。清凈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緣盡行即西歸。

  一夕語侍者曰。吾神游凈土。獲禮三圣。夫聞其語。即相陪念佛。右脅安臥而逝。三日之間。妙香芬馥。

  馮少師的女兒,嫁給承宣使陳思恭為妻。馮氏小時候就很多病痛,她歸依慈受寺的深禪師之后,就持齋誦佛。十年多來,一天比一天精進。她跟族人說:‘原本我是清凈的修行人,不料一失正念就落成這步田地。等到中國的緣分盡了之后,我就要回西方去了。’

  有一天晚上,她向侍女說:‘我剛剛神游到凈土,向西方三圣禮拜。’她的丈夫聽到侍者傳話,就陪她一起念佛。馮氏后來右側臥而逝,三天之內(nèi),室內(nèi)都充滿了妙香。

  陸氏

  陸氏家錢塘。王朝請妻。常誦法華。晚年尤篤凈土。禮懺一會。念佛萬聲。凡三十載。

  因微疾。忽聞天鼓自鳴。人方驚異。即面西端坐而化。兩手結印。

  錢塘人陸氏,是王朝請的妻子。經(jīng)常誦《法華經(jīng)》。晚年時,對凈土法門特別精進,禮佛拜懺一次,就誦一萬聲佛號。如此凡三十年。

  后來生了小病,忽然聽到天空有鼓聲,大家正在驚訝之余,她就已經(jīng)面向西邊,手結印而往生了。

  周妙聰

  周氏妙聰。周元卿之女。每感母氏華臺往生之瑞。嘗誦經(jīng)念佛愿生安養(yǎng)。病中請僧行懺。自見其身著新凈衣。在樓閣上作禮念佛。

  謂家人曰。汝輩當勤修凈業(yè)。吾當于凈土待汝。即右脅吉祥。向西而亡。

  周妙聰是周元卿的女兒,對母親臨終時有蓮華往生的祥瑞情形印象深刻,因此平日也誦經(jīng)念佛,求生凈土。她在病中請僧人代為拜懺,而她躺在床上,卻見到自己穿著干凈的新衣,在樓閣上禮佛念佛。

  臨終時她告訴家人說:‘你們要勤力修凈業(yè),我會在凈土等你們。’說完之后,她就右側臥,面西而亡。

  秦凈堅

  秦氏凈堅,家松江。厭惡女身。與夫各處。精持齋戒。閱華嚴經(jīng)法華光明般若無虛日。晨昏修彌陀懺。日禮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中。面西念佛安坐而化。

  秦凈堅家,住在松江,她很討厭生為女兒身。因此與丈夫分房而居,很嚴格的持齋戒。她每天閱讀《華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般若經(jīng)》等,沒有一天空過。早晚都修彌陀懺,每日拜佛一千拜。日日如此,持續(xù)甚久。有一天,有光明照到她的室內(nèi),只見她面向西方念佛,安然坐著往生。

  鄭凈安

  鄭氏凈安家錢塘。念佛誦經(jīng)日無虛度。后得疾禱之于佛。聞空中聲云。汝行有期。無得自怠。又見佛身金色。

  即奮身起。面西端坐。令男僧義修諷阿彌陀經(jīng)。倏然而化。其女夢母報曰。吾已得生凈土?烧f修師令知。

  鄭凈安家住錢塘,每天都念佛誦經(jīng)。后來她得了病,就祈請佛加被。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你要走的日子到了,不要自我懈怠。’這時她又見到佛身金色在空中顯示。

  于是她就奮身而起,朝西端坐。請當比丘的兒子義修為她誦《阿彌陀經(jīng)》,她就很快的去世了。后來她的女兒夢見她說:‘我已經(jīng)往生西方了,你去告知義修法師。’

  秦凈樂

  秦氏凈樂家錢塘。其夫姓于。賣魚為業(yè)。有子遭官事破家。秦氏愁苦。幾欲沉身于江。遇凈住寺照師勸之曰。有此煩惱。宿世怨家。枉自沉江。不如念佛。

  秦氏醒然回心。即燼一指。誓長齋三白。念佛十年不怠。見一切人皆稱佛子。一日請戒行人諷觀經(jīng)。每一觀誦佛千聲。至像觀忽焉而化。

  秦凈樂家住錢塘,丈夫姓于,以賣魚為生。兒子犯法入獄,家庭因而破亡。秦氏深以此為苦,常想跳河自殺。后來遇到凈住寺的照法師勸她說:‘所以會有這種煩惱,都是由于他是你前世的怨家。你如果因此而沉江自盡,不如念佛求生西方。’

  秦氏聽了這番話,醒了過來。就在佛前燒一個指頭供佛,發(fā)誓三稱要吃長素。從此十年間不懈怠的念佛,見到一切人都尊稱為佛的弟子。有一天,她請持戒的修行人為她誦《觀無量壽佛經(jīng)》。戒行人每誦完一個觀想,她就念佛號一千聲。誦到像觀的時候,她忽然就往生了。

  袁氏

  錢塘袁氏。因往靈芝受菩薩戒。即斷葷酒。進修凈業(yè)。一家皆服其化。二十年不渝初志。一日病中。請圓凈律師說法。忽見佛菩薩眾現(xiàn)前。端坐而化。

  錢塘人袁氏,自從到靈芝寺受菩薩戒之后,就不再吃葷血,也不喝酒了。從此就修凈土法門,二十年始終不變,一家人也全都受她的感化。病中有一天,她請圓凈律師來為她說法。正在說法的當兒,她忽然見到佛菩薩在眼前出現(xiàn),她就端坐而往生了。

  陳嫗

  錢塘陳氏嫗。從靈芝受菩薩戒。專心念佛。日課千拜。常有舍利散經(jīng)案上。臨終見化佛來迎。顧旁人語未及半。已凝然不動矣。

  錢塘人陳姓老太太,自從在靈芝寺受菩薩戒之后,就專心念佛,每天還拜佛一千拜,因而經(jīng)常有舍利子出現(xiàn),散置在她的佛桌上。臨終的時候,她見到化身佛來迎接。她向旁邊的人講述此境界,話尚未講到一半,人就已經(jīng)不動往生了。

  黃氏

  四明黃氏早喪夫。歸父舍修凈業(yè)。臨終稱佛結印。履地徐行。儼然立化。家人篩灰于地以驗生處。見蓮華一朵生于灰中。

  四明人黃氏早年丈夫就過世了,于是她就回娘家專門修凈土。臨終時她口稱佛名,手結印信,在地上慢慢的行走。然后她就停步站立,很莊重的去世了。火化之后,家人把她的骨灰篩在地上,以檢驗她投胎之處。結果看見骨灰里面生出一朵蓮華。

  王氏

  武林王氏。常誦法華。念佛求度。一旦見菩薩大身。住立空中。遂連稱菩薩高大。菩薩高大。又云。恐女人足穢。難升華臺。語畢而化。

  武林人王氏,經(jīng)常誦《法華經(jīng)》,并念佛求生西方。有一天,她見到菩薩高大的身體顯現(xiàn)在空中。于是她嘴里就說:‘菩薩高大,菩薩高大。’接著她又說,怕女人的腳臟,沒有辦法升到華臺上。話講完之后,她就往生了。

  孫氏

  四明孫氏。寡居齋戒。禮誦念佛。三十年不懈。手制衣衾鞋襪施僧。不記其數(shù)。

  一日微恙。見異人立床前曰。宜勤精進。又夢八僧繞行懺室。身掛縵衣。隨僧行道。

  遂沐浴凈衣。請僧行懺。于大眾前。端坐誦經(jīng)。至一心不亂。左手結印。奄然而化。遠近皆聞?罩凶鄻。

  四明人孫氏,丈夫過世后,就持齋戒,禮佛念佛,三十年來都不懈怠。她親手做了很多衣服、被子、鞋子、襪子布施給僧人。

  有一天她稍微覺得不舒服,躺在床上時,她見到有位奇特的人,站在她床前說:‘你要精進用功。’她又夢到有八位僧人,在懺室里面繞行,而她自己也身披縵衣,跟隨僧后行道。

  于是她就沐浴,并換上干凈的衣服,請僧人行懺法。而她自己則端坐在眾人面前誦《阿彌陀經(jīng)》。誦到一心不亂的句子處時,她左手結了個印信,就忽然往生了。而遠近的人,都聽到空中傳出的音樂聲。

  李氏

  上虞胡長婆李氏。夫喪后。日夜高聲誦彌陀經(jīng)。凡十余年。一旦有僧覆以緋蓋。告之曰。汝今月十五日夜子時去。問師何人。答曰。我是汝念者。

  婆遂會別諸親。至時果有異香光明。即端坐而逝。七日火化。齒如雪玉。舌如紅蓮。眼如蒲萄。皆精堅不壞。舍利不可以數(shù)。次日焚處。生一華如白罌粟然。

  上虞人胡長的老婆李氏,在丈夫過世之后,日夜高聲誦讀《阿彌陀經(jīng)》,如此不斷有十幾年之久。有一天,她夢見有一位僧人用紅色的幡蓋遮蓋她,并告訴她說:‘你這個月的十五,晚上十二點,就要離開人間了。’她問:‘師父您是什么人?’僧人回答說:‘我就是你經(jīng)常念的那人。’

  于是李氏就與諸親友告別。到了那天的子時,果然室內(nèi)充滿了香味及光明,李氏就端坐往生了。七天之后火化,發(fā)現(xiàn)她的牙齒雪白如玉,舌頭有如紅色的蓮華,眼睛像葡萄,都堅固不壞。舍利子更是多得數(shù)不清。而在她焚尸之處,第二天還生出了一朵花,有如白罌粟。

  王氏

  安吉王氏女。日誦彌陀觀音金剛諸經(jīng)。念佛求度。母病亡既殮。惡血流滴。女發(fā)誓曰。若我孝心真實。愿臭氣不生。言訖流血即止。以舌舔漏處。絕無穢氣。

  父娶后室。與同修凈業(yè)。女得疾。請僧說凈土觀法。忽索衣吉祥而臥。繼母篩灰于室以驗受生。見灰中印出蓮華數(shù)朵。

  王姓安吉人的女兒,每天誦《阿彌陀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普門品》及《金剛經(jīng)》,并念佛求生西方。她的母親死后要入殮時,身上一直有臟血流滴出來。女兒就發(fā)誓說:‘如果我的孝心是真實的話,希望臭氣不再流出來。’說完之后,血就不再流了。而她用舌頭舔沾染穢血的地方,卻一點臭氣也沒有。

  她的父親娶了后母,這位后母與她一起修凈土法門。后來她生病了,于是就請僧人為她講說凈土的觀想法門。她聽著聽著,忽然就要換穿干凈的衣服,然后右側臥而逝。火化之后,繼母就把她的骨灰篩在室內(nèi),想要驗知她受生之處,結果見到灰中印出了幾朵蓮華。

  盛氏

  錢塘盛氏。日課觀經(jīng)。誦佛不輟。一日病中。浴畢面西問家人云。聞磬聲乎。凈土圣眾且至。已而合掌喜躍曰。佛菩薩已至。觀音手執(zhí)金臺。如來接我登座。即奄然而化。

  錢塘人盛氏,每天誦《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且念佛號不停口。病中有一天,洗過澡之后,向西而坐問家人說:‘有沒有聽到引磬聲呀,凈土的圣眾快要到了。’不久之后,她就很歡喜的合掌說:‘佛菩薩已經(jīng)到了,觀音菩薩手里拿著金臺,如來迎接我登上座位。’于是她就忽然往生了。

  沈氏

  錢塘沈氏。念佛十余年。日加精進。命工畫八尺彌陀像。病中安設床前。欣然曰。我何多幸。即請僧念佛相助。忽曰。見一僧長大。授我金座。即行恐有障緣。望眾更為念佛。眾皆勇猛厲聲。良久復云。念佛功德。已登金臺。此去不回矣。即瞑目而逝。

  錢塘人沈氏,念佛念了十幾年,一天比一天精進。她請人幫她畫了一幅八尺的阿彌陀佛畫像,在她病中時,就把這幅畫放在床前。她很欣慰的說:‘我真是幸運呀。’于是就請僧人來替她助念。

  在助念的當兒,她忽然說:‘有一個很高大的僧人,給了我一個金色的座位。可是我有些障礙的因緣,還不能馬上走,請大家再替我念佛。’于是眾人就很勇猛大聲的念佛,過了很久之后,她又說:‘由于大家念佛的功德,我已經(jīng)能登上金臺了。此番去后,不再回來啦。’說完就閉目逝世了。

  翁婆

  汾陽約山翁婆。每日嗟嘆世間無常。無一可樂。月晦必請僧二員。永夜念佛。翌日設齋。婆手自營辦。臨終之夕。咸見佛光入室。寶蓋覆于庭上。婆忽遷化。

  汾陽約山的翁婆,每天都感嘆世事無常,沒有一件事情是快樂的。每個月的最后一天,她一定請兩位出家眾,到她家整晚念佛。第二天,她一定親自設齋供養(yǎng)二僧。

  臨終那晚,大家都看到佛光進入她的房間,天空有寶蓋遮覆她家的門庭,這時翁婆就忽然往生了。

  裴氏

  汾陽裴氏女。專心念佛。以小豆為數(shù)。積滿十三石。報盡之日。索火燒香?谠。佛以華臺與我。今當往生。

  汾陽裴家的女兒,一向很專心念佛。她用小豆來記她念佛的數(shù)目,一共累積了十三石。命終的那天,她點火燒香,嘴里說:‘佛拿華臺給我,我現(xiàn)在要往生了。’

  孟氏

  醴泉孟氏女。久纏重病。沙門勸令念佛。三年謂夫曰?杉眻笾T親。令來相送。

  暨畢集。女焚香與眾念佛。見空中執(zhí)錫沙門曰。汝當往生。已而佛菩薩至。幡華排空。忽然遷化。

  醴泉人孟氏,病重了很久,沙門就勸她念佛。三年之后,她跟丈夫說:‘趕快通知諸親友,請他們來給我送行。’

  所有的親人都聚集了之后,孟氏就燒香和眾人一起念佛。這時空中出現(xiàn)一個手執(zhí)錫杖的沙門向她說:‘你要往生了。’不久佛菩薩到了,天空中滿是幡蓋及天花,孟氏就往生了。

  梁氏

  汾陽梁氏女。兩目俱盲。遇沙門勸令念佛。越三年。雙目開明。后忽見佛菩薩幡蓋來迎。即日命終。

  汾陽人梁氏,兩個眼睛都瞎。有沙門勸她念佛,三年之后,她的兩眼突然打開來,看得見了。接著她看到佛菩薩及幡蓋滿天來迎接她,當天她就命終了。

  陳氏

  陳氏。賾禪師之母。住廣平普會。迎侍方丈東室。翦發(fā)為出家相。朝夕念佛。四眾稱為道者。

  后病中。集緇素鳴磬念佛兩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明日頂溫。面色鮮白。

  師前一日夢母謂曰。我見尼師十余來相召。師應之曰。此往生之祥。言已坐滅。面色變白。至是果然。

  廣平普會寺的賾禪師,迎接母親陳氏住方丈的東室。陳氏也把頭發(fā)剪掉,現(xiàn)出家人的樣子,每天早晚念佛。在家眾和出家眾,都稱她為道者。

  后來她在病中,寺里就集合了僧俗二道,敲引磬念佛兩天。她忽然合掌瞻視佛像,然后就往生了。第二天她的頭頂還是溫的,面孔變得很白凈。

  她往生的前一天,賾禪師夢見他母親跟他說:‘我見到有十多位比丘尼來叫我去。’賾禪師回應說:‘這是往生的祥瑞之兆。’話才說完,他母親就坐著往生了,而臉色則轉變得很白凈。后來果然如此。

  陳氏

  吳興陳氏。受持齋戒。誦法華經(jīng)五千部。金剛經(jīng)及彌陀經(jīng)各五千四十八部。念佛滿三十年。一日不食。家人問欲何所須。答云。欲求見佛。言訖右脅而化。

  吳興人陳氏,守戒律吃素。念佛三十年中,尚誦了五千部的《法華經(jīng)》,及各誦《金剛經(jīng)》和《阿彌陀經(jīng)》五千零四十八部。有一天她不吃東西,家人問她到底要干什么。她回答說:‘想要求見阿彌陀佛。’講完之后,就右側臥而往生了。

  胡氏

  會稽胡氏凈安。禮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相好者四會。偶微疾。見佛來迎。安庠坐逝。路人聞空中樂聲。隱隱西去。

  會稽人胡凈安,曾經(jīng)四次禮拜阿彌陀佛的八萬四千相好。后來她生小病,見到佛來迎接她,就安然坐著往生。路上的人聽到空中有音樂聲,漸漸向西傳去。

  孫氏

  錢塘孫氏女。常念佛持咒。因病請清照律師至。謂曰。久病厭世。愿求往生。師為談凈土因緣。大喜。

  至夜。夢師持藥一盞。服之流汗。身心輕安。三日后語侍人曰。迦葉尊者在此。好大金蓮華座。即瞑目結印而化。

  錢塘人孫氏,經(jīng)常念佛持咒語。在病中她請清照律師來說:‘我病久了,十分厭世,希望能往生極樂世界。’清照律師就為她說往生凈土的因緣,她聽后非常歡喜。

  晚上,她夢見清照律師拿了一小杯藥給她,她喝了之后全身流汗,身心都覺得舒暢無比。三天之后,她向侍者說:‘迦葉尊者在這里呢,好大的一朵金蓮華座呀。’于是就結印閉目往生了。

  郭氏

  仁和郭氏妙圓。長齋念佛。誦法華彌陀經(jīng)及二懺。常諦觀落日。對想西方。忽空中告云。郭妙圓決生凈土。

  清照亨律師即其兄。嘗往寺中建系念會。作百僧齋。臨終之際。請亨師說法。求佛接引。即時端坐。凝然不動。

  仁和人郭妙圓,吃長素念佛。她誦《法華經(jīng)》、禮法華懺,及誦《阿彌陀經(jīng)》、禮彌陀懺。經(jīng)常修十六觀中的落日觀。有一天,空中有聲音告訴她說:‘郭妙圓一定可以生西方。’

  清照亨律師是她的哥哥,她曾經(jīng)到亨律師的寺里建三時系念會,又作百僧齋。臨終之際,她請亨律師來說法,求生西方。后她就端坐往生了。

  周婆

  周婆家太平州。早年念佛專注。一夕胡跪念佛。泊然而化。鄰人見數(shù)僧自婆家出。引婆騰空而去。

  周婆家住太平洲,早年就很專心念佛。有一晚她跪著念佛時,就忽然往生了。鄰居見到有幾位僧人從她家出來,帶著周婆向西而去。

  龔氏

  錢塘龔氏。晝夜念佛。誦彌陀經(jīng)。偶得疾。請亨律師指示西歸。講說未終。端坐而化。

  老妾干氏。亦念佛不輟。一夕夢龔氏告曰。我已得生矣。汝后七日。亦當往生。至期果逝。

  錢塘人龔氏。平常晝夜不停念佛及誦《阿彌陀經(jīng)》。后來她偶爾生病,就請亨律師指示她該如何往生。亨律師尚未講完,她就已經(jīng)端坐往生了。

  她丈夫有個年老的妾干氏,平常也不停的念佛。有一晚她夢見龔氏告訴她說:‘我已經(jīng)在西方了,七天之后,你也會往生的。’七天之后,干氏果然就去世了。

  鐘婆

  嘉禾鐘婆。日誦彌陀經(jīng)十卷。余時念佛。二十年為常課。一日語其子曰。見大白蓮華無數(shù)。一婦人端正好衣立我前。又眾僧在此。何以供養(yǎng)。子云不見。遂無語端坐。聳身而化。

  嘉禾人鐘婆,每天誦十卷《阿彌陀經(jīng)》,其他的時間就念佛,二十年來都這么做功課。

  有一天她告訴兒子說:‘我看見好多好大的白蓮華。有一位長得很端正,衣著很考究的女人站在我的前面。這么多僧人在這里,要如何供養(yǎng)才好呢。’她兒子說看不見。鐘婆就端坐不語,不久就聳著身體往生了。

  黃婆

  潮山黃婆。持金剛法華。專心念佛。暑中忽得痢疾。但飲水不食。鄰居沙門善修。常建念佛會。婆病中欲請修。修夢婆來謂曰。將往西方。修未以為異。

  越二日。婆西向念佛十聲。端坐而化。遠近皆見紅霞覆婆之屋。

  潮山人黃婆,平常誦《金剛經(jīng)》及《法華經(jīng)》,并專心念佛。有一年夏天,她忽然得了痢疾。于是就光飲水,而不吃東西。她家隔壁的佛堂,有沙門善修,經(jīng)常建念佛會。黃婆在病中想要請善修法師來,結果修師夢到黃婆向他說,她要去西方了。修師醒來之后,不覺得有什么奇怪。

  兩天之后,黃婆面向西方,念了十口氣的佛號,就端坐往生了。這時遠近的人,都看到紅色的云霞覆蓋在黃婆的屋子上。

  朱氏

  雷川朱氏。念佛三十年。每讀金剛經(jīng)。以為圣賢在此。不敢踞坐。后忽不食四十日。唯飲。

  夢三僧入室。各執(zhí)蓮華謂曰。我先為汝種此蓮華。汝卻歸來。既覺喜悅。乃請僧眾念佛為助。即就座而化。

  雷川人朱氏,念佛念了三十年。當她讀《金剛經(jīng)》的時候,知道佛菩薩就在面前,因此不敢坐著。后來忽然四十天她都不進食,每日只飲水而已。

  有一天,她夢見三位僧人進入室內(nèi),手里都拿著蓮華向她說:‘我先替你種這朵蓮華,之后你就要回來了。’醒過來之后她異常歡喜,就請僧眾為她助念,她就在位子上坐化了。

  項氏

  項氏妙智。四明鄞人。寡居。二女悉令為尼。同居楊氏堂。見人唯勸念佛。晚歲偶疾。謂女尼曰。多有尼僧相待西歸。

  乃請人念佛。忽曰。我欲坐化。錯無作棺也。女曰。佛用金棺無嫌也。母喜。諷上品觀。轉身面西。兩手作印。微笑而逝。時紹定六年。

  項妙智是四明鄞人,丈夫早逝。她讓兩個女兒都出家,和她們一起住在楊氏堂,見到人她就勸人念佛。晚年時有一次生病,她就告訴女兒說:‘有很多僧尼等著我去西方。’

  于是她就請人助念,正在助念時,她忽然說:‘我是要往生的,以前做的棺材錯了。’女兒告訴她說:‘佛陀涅槃時也沒有嫌棄那金的棺材呀。’于是她就很歡喜的誦上品觀,然后轉身向西方。兩手結印,微笑而逝。當時是紹定六年。

  沈氏

  沈氏妙智。四明慈溪居。自幼蔬食念佛。長歸章氏。未嘗中廢。施米貸被。以濟饑寒。常誦彌陀經(jīng)為日課。

  一夕微病。念佛尤力。忽見佛菩薩長者居士。擁立目前。燈光千脈累累然。狀如虹橋。即日右脅吉祥。凝然不動。時端平二年。

  沈妙智住在四明的慈溪,從小就吃素念佛。長大后雖然嫁為章家婦,依然不變。她布施米糧棉被,救濟饑苦貧寒人士。平常每日,她一定誦《阿彌陀經(jīng)》。

  有一晚,她覺得身體有些不適,于是就更用功的念佛。忽然她見到佛菩薩及長者居士都涌現(xiàn)在眼前,光芒有百千條之多,好像彩虹橋般。當天她就吉祥臥而逝,神態(tài)非常平靜。正是端平二年的事。

  施氏

  沈銓家錢塘。同妻施氏專心凈土。請照律師依觀經(jīng)繪九品往生圖。印施般若經(jīng)。供佛飯僧。徑山天寧五剎。皆建大殿像。平時諸善。悉用回向。銓及施氏。前后命終。皆感化佛。持錫接引西去。

  沈銓家住錢塘,他和妻子施氏,都專修凈土法門。他們曾經(jīng)請清照律師,照著《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上所言,繪九品往生的圖相。同時他們還印施《般若經(jīng)》,供養(yǎng)佛陀并齋僧。徑山天寧等的五所佛寺,他們都出錢塑大殿的佛像。平常做任何善事的功德,他們一律回向往生西方。兩夫妻先后命終,都有化身佛,接引他們生西。

  往生集

  (明)袾宏

  樓氏

  宋樓氏慧凈。適寺簿周元卿。嘗披玩?zhèn)鳠。發(fā)明見地。尤以凈業(yè)為真修。念佛不輟。晚年被疾。忽見蓮臺紫色;馃o數(shù)。異香滿室。語家人亟令念佛。頃刻而化。

  宋朝人樓慧凈,嫁給寺簿周元卿。她曾經(jīng)在《傳燈錄》這本集子上下過功夫,有她自己的體悟。不過她真正修的還是凈土法門,以不斷持名為日常功課。

  晚年有一次生病,忽然見到紫色的蓮華臺及無數(shù)的化佛來迎,整間屋子都充滿了異香。臨終時她殷殷叮嚀家人要努力念佛,然后就往生了。

  崔婆

  宋東平梁氏乳媼崔婆。津州人。平生茹素。極愚。不能與同輩爭長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禪學。崔朝夕在旁但誦阿彌陀佛。虔誠不少輟。不持數(shù)珠。莫知其幾千萬遍。

  年七十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篤。忽若無事。時唱偈曰。西方一路好修行。上無條嶺下無坑。去時不用著鞋襪。足踏蓮華步步生。諷不絕口。

  人問何人語。曰我所作。曰婆婆何時可行。曰申時去。果以其時去。用僧法焚之。舌獨不化。如蓮華然。

  宋朝東平人梁氏的奶媽崔婆是津州人。崔婆一向吃素,然而天生愚蠢,爭論不過同輩的人。她的主人晁夫人喜歡研究禪學,而崔婆朝夕陪侍在旁,只一心念阿彌陀佛。她念佛很虔誠,不偷懶,也不用念珠,所以不知道已經(jīng)念了幾千萬遍。

  七十二歲那年,崔婆拉肚子拉到不能下床。這時她念佛更加精進,結果病就忽然好了。于是她就不絕口的唱一首偈:‘西方一路好修行,上無條嶺下無坑。去時不用著鞋襪,足踏蓮華步步生。’

  人家問她這首偈是誰作的,她說:‘是我自己作的。’別人又問:‘婆婆你什么時候可以去西方呀?’她回答說:‘下午四點時要去西方。’結果真的那時她就往生了;鸹奁诺氖w之后,只有舌頭沒有燒掉,好像一朵蓮華。

  周婆

  元鄞縣寶幢市周婆。精修凈土。遇歲首。持不語。晝夜常坐。盡月而止。遇暑月。則施茶湯。歷久不廢。

  一夕夢大荷葉遍覆一市。覺自身持數(shù)珠行道葉上。既而微疾。鄰人夜見幢幡寶蓋來入其家。黎明。婆已合掌念佛逝矣。

  元朝時鄞縣寶幢集市上的周婆,很精進的修凈土。每年的元月,她就持禁語戒,晝夜都打坐,整整修一個月。到了溽暑天,則布施茶水供人飲用,多年來一直如此。

  有一晚,她夢見有一大片荷葉,把寶幢市整個蓋住,而她自己則手拿念珠,在荷葉上經(jīng)行念佛。不久之后她生小病,鄰人當夜見到有幢幡寶蓋進入她家。天亮時大家去她家看,卻見到周婆早已合掌念佛往生了。

  薛氏

  大明薛氏。武塘世族女也。生時母夢長庚入懷。后歸周。生子五人而寡。秉節(jié)自誓。供觀音大士。香煙結蓮花。人異之。專心凈業(yè)。好施不倦。念佛十五年如一日。

  萬歷丁亥五月得疾。遂絕粒屏藥石。至九月六日。延僧禮懺。且曰。四日足。吾事畢矣。乃西向對彌陀像。晝夜系念。囑諸子翊贊。禁諸婦女毋入。

  時正重九。取凈衣點凈。香水灑禪椅。次早索水灌手。誦甘露真言。著所凈衣。戴志公帽。長跪佛前念然香贊佛偈。唱三皈依禮三拜。輪珠念佛一百八遍。逮午趺坐結印而化。

  神氣熙然。較生存倍更開朗。一時在側者。俱聞蓮華香滿室中。諸子奉命入龕。觀者數(shù)千人。

  明朝的薛氏,是武塘世族人家的女兒。當年她母親生她時,夢見太白金星進入懷里。后來她嫁給姓周的,生了五個兒子之后,丈夫就過世了。她就自己發(fā)誓要守節(jié)。她供奉的觀音大士前面點的香,曾經(jīng)結為蓮華,大家都很驚異。薛氏專修凈土法門,平常愛好布施,念佛十五年如一日。

  萬歷丁亥年的五月,她得了病。于是她就不吃藥也不吃飯,直到九月六日,請僧人來禮懺。她說:‘四天就夠了,我該做的事已做完了。’于是她就西向彌陀像,晝夜都很精進念佛,叫兒子也助念,并吩咐不準婦女進入。

  當時正是重陽節(jié),她把干凈的衣服用點凈法清凈一番,又用香水灑在禪椅上。第二天早上,她灌洗雙手后,就誦甘露真言。然后穿上點凈過的衣服,再戴上志公帽,就跪在佛前念燃香贊佛偈,又唱三皈依,三禮佛法僧三寶。數(shù)念珠念了一百零八聲佛號。將近中午時分,她就趺坐結印往生了。

  薛氏往生之后的神態(tài),十分安然,看來比活著時更開朗。在旁邊的人,都聞到滿室的蓮華香味。兒子們奉命把她的遺體放入龕中,有幾千人來觀看。

  許氏婦

  大明許氏婦。杭郡人。生平恭順質實。惟以念佛為事。將卒。呼家人與訣別。著凈衣端坐。手執(zhí)天目白花自簪之。安然而逝。

  明朝某婦人是杭郡人,嫁到許家。她的為人很恭敬孝順,性情樸實,整天都念佛。臨終之前,她把家人都叫來,和他們一一告別。她穿著干凈的衣服,端身坐著。拿了一朵天目白花,插在自己的頭發(fā)上,然后就安然逝世。

  于媼

  大明于媼。北京昌平州邵村民于貴之母。久積念佛。一日浣衣甚潔。謂其子曰。予將生凈土。子未信。至期。取幾置庭心。坐幾上脫去。異香天樂。鄉(xiāng)人皆聞。

  明朝的于老太太,是北京昌平州邵村的村民于貴的母親,長久以來她一直都念佛。有一天,她把衣服洗得很清潔,告訴她兒子說:‘我要往生凈土了。’她兒子不相信。日子到了的那天,老太太就把幾椅放在庭院的中央,她就坐在幾椅上往生了。當時有異香,有天樂,鄉(xiāng)民都聽到聞到。

  方氏

  大明方氏。諸生吳應道室也。三十而寡。守志皈佛。專修凈土。一老媼亦齋戒。相隨逐二十年。

  萬歷乙酉時年五十矣。小疾。呼老媼相對念佛不輟。無一語及他務。卒前一日。沐浴更衣。明晨然香禮佛。還坐一榻而逝。

  明朝的方氏,是諸生吳應道的妻室。三十歲就守寡,自此就皈依三寶,一心念佛。有一位老婆婆也和她一樣齋戒念佛,跟了她二十年。

  萬歷乙酉年時,方氏五十歲。她生小病,于是就叫老婆婆來一起念佛。兩人只是不停的念佛,沒有講任何一句其他的閑話。臨終前一天,她沐浴更衣。第二天早上,她燃香禮佛之后,退坐在榻上往生了。

  張母

  大明張母陶氏。為長水守約居士繼室。居士奉佛。母化之日。課誦無間。居士出禮普陀。母謂二子曰。吾平日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今始悟。初四日吾行矣。及期端坐而逝。

  次日居士歸。成殮。俄而棺上出青蓮花五朵。居士大駭異。自愧恒常與俱。不知其道行如此。

  明朝人陶氏,是長水張守約居士的繼室,居士平常也念佛。在他妻子往生前幾天,他剛好到普陀山禮觀音大士。陶氏告訴兩個兒子說:‘我平常參是心作佛及是心是佛這兩句話,今天我終于了解了。初四我就要走了。’臨終那天,她還是和平常一樣做功課,然后才端坐往生。

  第二天居士才回到家里。入殮之后,棺木上生出五朵青蓮花。居士驚異萬分,很慚愧自己日常和妻子相處,卻完全不知道她的道行已經(jīng)如此。

  孫氏母

  大明中官孫名之母。一生齋戒念佛。年老微恙。自知時至。告其子欲坐脫。子哀泣。止之不得。乃為作龕。至期入龕。安坐化去。

  明朝中官孫名的母親,一生都齋戒念佛。年紀老了之后,有一次身體不太舒服,她知道時間到了,就告訴兒子要往生。兒子哭泣求她別走,母親說一定要走。于是孫名就為母親作龕。日子到了之后,孫母就自己入龕,安然往生。

  朱氏

  大明陳母朱氏。吳郡嘉定人。川居士室也。孝慈天植。素向三寶。年八十一。其子參云棲歸。導以念佛往生。遂篤志凈業(yè)。

  越二載。示疾。卒之前三日。堂前大呼母名者三。母云有二青衣在。此時病久孱困。忽躍起豎脊端坐。諸子勸其寢息。乃吉祥而逝。迎尸中堂仰臥之尸。自轉西向。

  明朝陳川居士的妻室朱氏,是吳郡嘉定人。天生孝順慈悲,一向就歸心三寶。八十一歲那年,她的兒子參拜蓮池大師回來之后,就勸她要念佛求往生,于是她就專心修凈土法門。

  兩年之后,老太太就生病了,臨終前三天,廳堂前有聲音大叫她的名字三次,她說;‘有兩個青衣人在堂前。’她原本已經(jīng)病得很孱弱,這時忽然躍起,豎起脊椎骨端坐起來。兒子們都趕緊勸她躺下來,不久她就很安詳?shù)娜ナ懒。后來,她在迎尸中堂原本仰臥的身體,自己卻轉向了西方。

  徐氏

  大明陸母徐氏。嘉定人。孀居?讨緝魳I(yè)。夫昔有千金出貸。焚券不取。奩飾罄以施人。恒于佛所禮誦不輟。如是者十載。

  一夕忽呼侍人曰。看東方光發(fā)否。我往生時至矣。汝輩可助我。遂高聲念佛。合掌而逝。

  明朝人徐氏是嘉定人,嫁給姓陸的。丈夫死了之后,就專修凈土。她丈夫遺有生前別人欠他的貸款,有千金之多。她通通把借券燒掉,不向任何人索債。并且把自己的嫁妝賣掉,把所得之錢用來布施。她這樣口不停念佛拜佛有十年之久。

  有一晚她把侍者叫來問說:‘你去看看東方的天空發(fā)亮光了沒有,我往生的時刻到了,你們可以幫我助念。’于是她就高聲念佛,合掌而逝。

  凈土圣賢錄續(xù)編

  (清)胡珽

  田婆

  田婆。泰州野田莊人。夫婦俱信三寶。造像放生。齋僧布施。其夫日誦法華經(jīng)。婆獨念佛。如是二十余年。婆忽于順治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向子言?蓪⒍妙I回。我今日西方去矣。子從之。家人都為淚下。

  婆說偈曰。五十六年大事畢。丈夫兒女休啼泣。我今撒手往西方。摩訶般若波羅蜜。端坐而逝。(蓮藏)

  田婆是泰州野田莊人,和丈夫都同信三寶。他們捐錢造佛像、放生、齋僧及布施,培植了很多福業(yè)。她丈夫每天誦《法華經(jīng)》,她則每天念佛,這樣過了二十幾年。在順治十四年八月二十三,田婆向兒子說:‘把你兩個妹妹帶回來,我今天要往生了。’兒子就去帶妹妹們回娘家,大家都因為田婆要逝世而哭泣。

  臨終前田婆說了個偈語:‘我活了五十六年終于要走了,丈夫兒女你們休要啼泣。如今我放下一切往生凈土,要有大智慧才能得度彼岸。’說完她就端坐而逝。(蓮藏)

  蔣氏

  蔣氏。興化縣東鄉(xiāng)人。年四十。夫亡。葬畢。向子泣曰。無常到來。莫能替代。譬如我今亦死。汝亦無奈。從今以后。我持齋念佛。不管閑事矣。

  子順母命。宅旁蓋一茅舍。禁足念佛。經(jīng)歷五載。至順治十七年。五月二十日。忽向子言?少I木作龕。吾于二十三日午時。西方去矣。遂往鄰家辭別。屆期念佛而逝。頃之。出火自焚。(蓮藏)

  興化縣東鄉(xiāng)人蔣氏,四十歲時丈夫亡故。葬禮過后,她哭著向兒子說:‘無常到來的時候,誰也代替不了。譬如今天我如果也死的話,你也是無可奈何的。所以從今以后,我就專心持齋念佛,不再管任何的閑事。’

  兒子順從母親的話,就在屋旁蓋了一間茅舍,讓母親修行。蔣氏足不出戶,整整念了五年佛。到了順治十七年五月二十,向兒子說:‘你可以去買木頭做個龕,我在二十三日上午十一點至一點間,就要去西方了。’

  于是蔣氏就前往鄰居家辭別。到期她就坐進龕內(nèi)念佛而逝。逝后不久,她身上自然出火,焚燒自己的遺體。(蓮藏)

  賀氏

  賀氏。常州魏村人。與夫潘尚高同修凈業(yè)。日誦金剛經(jīng)。晨夕禮拜念佛;叵蛭鞣健

  康熙十九年七月。有疾。預期二十九日午刻辭世。屆期子女畢集。又延諸善友至。齊聲念佛而終。(蓮藏)

  賀氏是常州魏村人,和丈夫潘尚高一同修凈業(yè)。每天誦《金剛經(jīng)》,早晚禮拜念佛,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

  康熙十九年七月,賀氏開始生病,她預告家人二十九日上午十二點要離開人間。到期子女全都到齊,同修凈業(yè)的善友們也都來了。于是她在眾人齊聲念佛聲中往生。(蓮藏)

  陸氏

  陸氏。太倉人。大西關外張季思妻也。年十七即長齋念佛。且誦金剛經(jīng)。大悲咒。回向西方。見殺物命者。即發(fā)愿救度。

  康熙四十二年九月。空中見輿舟西行。其肩輿運舟者皆僧。不三日安然念佛而脫。時為九月二十六。(西歸直指)

  太倉人陸氏,是大西關外張季思的妻子。十七歲就長齋念佛,而且誦《金剛經(jīng)》和《大悲咒》,功德都回向西方。見到有畜生被殺,就發(fā)愿成道后要救渡它們。

  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她看到有空中一艘船向西行去,而撐船的都是僧人。不到三天,她就很安詳?shù)哪罘鹜。當天是九月二十六日?西歸直指)

  徐氏

  徐氏。松江人。歸本郡楊拂齋。年三十二。茹素念佛。并虔持大悲神咒。期生安養(yǎng)。每晨興。必盥洗焚香。念佛千聲。持咒二十一遍。然后理家事。如是數(shù)十年。

  乾隆三十五年夏。微疾。至六月八日。課誦如常。持咒刻許。漸覺聲出戶外。視之已含笑坐逝矣。時值酷暑。三日后,顏色如生。焚化衣衫;鹧娼猿晌迳徣A。(染香集)

  松江人徐氏,嫁給同郡的楊拂齋。三十二歲那年,開始吃素念佛,并很虔誠的念《大悲咒》,希望能往生西方。每天早上,漱洗過后,她一定焚香念佛一千聲,誦二十一遍《大悲咒》,然后才處理家務事。數(shù)十年都如此。

  乾隆三十五年的夏天,她生小病。到了六月八日,她如往常般念佛誦咒。她誦咒大約一刻鐘左右,大家覺得咒聲傳出門戶外。進去看她時,只見她已含笑而逝了。當時正是大熱天,而三天之后,她的容顏仍如活著般。焚化她衣衫的火焰,都變成五色的蓮華。(染香集)

  兵家婦

  松江一兵家婦。失其姓氏。寡居無子女。住普照寺南。性質直。見婦女有過。必面斥其非。以故婦女輩。多敬憚之。

  婦日有常課。曉起誦金剛經(jīng)數(shù)卷畢。始經(jīng)理紡織資生等事。夜則闔扉念佛。至老不倦。

  一日有高行老僧過其門。婦合掌問曰。我聞金剛不壞身。誦此經(jīng)者。肉身亦可不壞。信乎。僧曰然。婦隨坐脫。

  時當盛暑。貧無以殮。三日尸不腐。異香滿室中。提督楊公捷夫人親臨其喪。即其地建坐化庵。漆其身。至今尚存。(染香集)

  松江有一位軍人之妻,不知道姓名。她丈夫過世了,又沒有子女,就一個人住在普照寺的南邊。她的個性很樸直,看到婦女有過失,一定當面呵斥她們不對之處。因此婦女們對她是又敬又畏。

  她每天的功課是,早上誦幾遍《金剛經(jīng)》之后,才開始紡織做種種謀生的工作,晚上則是閉門念佛,一直到老都如此。

  有一天,有一位有修行的高僧老和尚經(jīng)過她家門口,兵家婦就合掌問他說:‘我聽說有金剛不壞之身的說法,那么誦《金剛經(jīng)》的話,肉身也是可以不壞的,你信不信?’和尚說:‘當然相信。’兵家婦于是坐著就過世了。

  當時正是夏天,天氣正熱之時。由于家貧,兵家婦無法入殮。然而三天之內(nèi),她的尸體不僅沒有腐爛,還發(fā)出異香充滿室內(nèi)。后來提督楊公捷的夫人,親自替她主持喪禮。并在她坐化的地方,建了一座坐化庵,還把她的肉身漆了起來,F(xiàn)在坐化庵還在。(染香集)

  鎮(zhèn)江婦

  有鎮(zhèn)江某氏婦。隨宦松城。青年夫死。自誓守貞。梵修坐化庵。以念佛為日課。五十年足不逾閾。年荒煮草為食。婦女輩或周之。非其人一毫不受。先后致徒數(shù)人。不堪其苦。輒散去。

  年五十。語其所契某齋婆曰。我既歸向佛門。不可不聞戒律。遂偕往大雄山。禮溪谷和尚稟受戒法。既歸行持益勵。年近九旬。念佛吉祥而逝。事在乾隆中。(染香集)

  鎮(zhèn)江某婦人,隨作官的丈夫到松江上任。很年輕時丈夫就死了,她就發(fā)誓不再嫁人。于是就到坐化庵去修行,每天以念佛為主要的修行功課。五十年來,腳都不出門檻一步;哪甑臅r候,就煮草來吃。有些婦女會周濟她,不過,她絕不接受品行不好的婦女之周濟。她先后收過幾個徒弟,但是她們都不能忍受這種辛苦的日子,全都走了。

  五十歲那年,她跟持齋的某位好朋友說:‘我既然皈依了佛門,不能夠不聽聞戒律。’于是兩人就一起到大雄山,禮拜溪谷和尚受戒。回來之后,她的修行和持戒都更加精進。到了將近九十歲時,她就在念佛聲中往生了。這是乾隆年中的事。(染香集)

  費孺人

  費孺人名蘭襄。世居吳江縣。即彭二林居士妻也。居常未嘗詈人。有不如意事。默默而已。先是在家時。庶祖母王氏。好作佛事。孺人則心慕。奉持齋禁。既嫁不輟。

  自歸居士五六年。連舉二女。已而居士修西方之業(yè)。每道出苦之要。孺人遂屏葷血。獨宿小園。日與二女。講讀大乘經(jīng);叵騼敉痢

  乾隆五十五年秋。病肺嘔血。消損異常時。遂詣文星閣。請祥峰和尚。受優(yōu)婆夷戒。禮誦益虔。平生偶有私蓄。輒作佛事。至是罄所藏。屬居士詣云棲建水陸大齋。愿與一切有情。同生凈土。

  啟經(jīng)之日。家中人皆聞異香。已而疾亟。臥床五日。日向西祝云。阿彌陀佛當來迎我。

  居士自杭歸。策之曰。資糧已具。撒手便行。勿戀此殘生也。孺人曰。吾何戀哉。但患不能速去耳。

  其夜過半。忽朗唱佛名?墒暋m曋焓。時九月八日也。(一行居集、重訂西方公據(jù))

  費蘭襄是吳江人,也就是彭際清(《一行居集》、《重訂西方公據(jù)》作者)的妻子。平常她從不罵人,有不如意的事,也只是默默不作聲而已。未出嫁前,看到庶祖母王氏喜歡作佛事,她也心向往之。也學著奉持齋戒,出嫁后也一樣。

  自從嫁給彭居士五六年之后,連續(xù)生了兩個女兒。后來彭居士就專心修凈土,常常講出離苦海的要旨。費氏就斷除了葷血,自己住在小園。每天和兩個女兒,讀誦講解大乘經(jīng)典,把功德回向往生凈土。

  乾隆五十五年的秋天,她得了肺病,而且嘔血,消瘦得很厲害。于是她就到文星閣,請祥峰和尚為她授優(yōu)婆夷戒;貋砗,禮佛誦經(jīng)念佛更加虔誠。平常她也會用自己的錢去做佛事,這次回來后,她就把所有的積蓄拿出,吩咐丈夫到云棲寺做水陸大齋,發(fā)愿和一切的有情,同往生凈土。

  水陸大會啟建的那天,家里的人都聞到異香。不久之后,費氏的病就更加惡化。她臥在病床五天之中,天天都向西方祈求說:‘請阿彌陀佛一定要來迎接我。’

  彭居士從杭州做完水陸大齋回來之后,就勉勵她說:‘你往生的資糧已經(jīng)具備了,放下一切就走啦,不要再依戀這個殘生了。’費氏說:‘我那里會依戀呢,我還擔心走得不夠快呢。’

  那天晚上過了夜半之后,費氏忽然朗聲唱佛名,大約唱了十口氣左右,就往生了。當時是九月八日。(一行居集、重訂西方公據(jù))

  許節(jié)婦

  許節(jié)婦。太倉錢氏女也。年二十歸太學生許照。六載而寡。乾隆三十七年。有司上聞。以節(jié)婦旌。

  節(jié)婦自幼信西方之教。母遘危疾。節(jié)婦禱于佛。日誦佛名千聲。病尋愈。

  既寡。事佛益虔。時出所藏。濟貧拯厄。惠及禽畜。日誦金剛經(jīng);叵蛏鳌M矶鴶嗳澭吡。

  先歿前半月。夢觀世音現(xiàn)身接引。及期。命侍者焚香。合掌誦西方佛名。趺坐而逝。時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日也。年七十二。(一行居集)

  許節(jié)婦是太倉人,姓錢。二十歲時嫁給太學生許照,六年之后丈夫過世。五十二歲(乾隆三十七年)那年,政府有關部門把她守節(jié)的事向朝廷上報,于是被表揚為節(jié)婦。

  許節(jié)婦從小就信阿彌陀佛,有一次她的母親病危,她就向佛祈禱,每天誦佛號一千聲。不久之后,母親的病就好了。

  寡居之后,她念佛更加虔誠。時時拿錢出來,拯濟貧困厄難之人,也常放生。每天都誦《金剛經(jīng)》,回向往生西方。晚年還斷了葷血,有六年之久。

  往生前半個月,她夢見觀世音現(xiàn)身來接引她。往生那天,她叫侍者焚香,自己就合掌誦佛名,趺坐而逝。當時是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日,她活了七十二年。(一行居集)

  宋孺人

  宋孺人。長洲人。歸太學生顧文耀。事姑謹。姑故奉觀音大士。既卻世。遺宋瓷大士像。孺人供奉日虔。垂十余年。

  已而其子晉芳。夢兩大士。身衣破衲。如有所乞。旦遇一舟子。攜兩軸來售。一舊刻吳道子畫僧相觀音。一繡像送子觀音也。急償以直。屬工莊新。送貯里中月聲庵。

  逾年。晉芳復夢兩大士。云將有行。急往視之。則庋置之壁間久矣。遂赍還家。張掛凈室。

  孺人日侍像旁。誦西方佛名。及諸經(jīng)咒。瞻拜無虛日。一日室中墻面。忽現(xiàn)僧相大士。如道子畫。其后八日。又現(xiàn)一尊作送子像。善財龍女。先后迸出。遂發(fā)心刻像。金容爛然。自此迸除葷血。一心凈業(yè)。

  晚得痹疾。日扶掖下床。課誦不輟。已而感熱增劇。臥病半月。臨終訓勉諸子。各敦本行。命同稱佛名勿哭。遂合掌至頂。誦所習咒。忽聞異香滿室中。泊然而逝。時在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年五十四。(一行居集)

  長洲人宋孺人(古時男人對妻的通稱),嫁給太學生顧文耀,她事候婆婆很恭謹。婆婆過世之后,遺留下來一尊平常供奉的觀世音像,宋氏也就很虔誠地供奉這尊宋瓷的觀音十幾年。

  后來她的兒子晉芳,夢見有兩位觀音,身上穿著破舊的納衣,好像有所祈求的樣子。天亮之后,他就遇見一個船夫,向他兜售兩幅卷軸。一幅是吳道子畫的僧相觀音,一幅是繡的送子觀音。于是晉芳就趕緊把它們買了下來,并叫工人莊嚴一新,送到同鄉(xiāng)的月聲庵中。

  一年多之后,晉芳又夢到兩位大士說想要離開。他急忙去庵中看,發(fā)現(xiàn)兩卷軸收藏在墻壁間很久了。于是就把它們拿回家里,掛在凈室中。

  宋氏就每天在觀音像旁,誦佛名及諸經(jīng)咒,每天禮拜。有一天,凈室內(nèi)的墻面,忽然現(xiàn)出吳道子所畫的僧相大士的樣子。又過了八天,又現(xiàn)出一尊送子觀音像,而善財童子和龍女也都先后出現(xiàn)。于是宋氏就叫人把像摹取下來,刻觀音像。從此以后,她就不再食葷血,專心修凈業(yè)。

  晚年的時候,她得了淋痹的病,仍然要人每天扶她下床,誦經(jīng)念佛不停。后來病情加重,臥病半個月之后,臨終時她訓勉兒子們,要每個人都謹守本分。然后要大家跟她一起念佛,不要哭。之后,她就合掌,把雙掌置于頭頂上,誦她平常所誦的咒語。忽然大家聞到異香滿室,她就很安然的往生了。那時是在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她五十四歲。(一行居集)

  鄭氏

  鄭氏松江人。適吳姓。少寡。矢志柏舟。別構凈室。閉戶誦經(jīng)念佛者數(shù)十年。

  至嘉慶初。年七十九。庭前石上。忽生大蓮華一莖。適其母舅蔡鴻業(yè)司寇。致仕歸。見而奇之。為文勒石。記其事。是年臘月。謂家人曰。我將西歸。逾旬無疾而逝。(染香集)

  松江人鄭氏,嫁給姓吳的,很年輕就守寡。她就發(fā)誓要過隱居的生活,于是就另外蓋了一間佛堂,關門誦經(jīng)念佛了幾十年。

  嘉慶初年,她七十九歲,屋宇庭前的石頭上,忽然生出了一朵大蓮華。剛好她的舅父蔡鴻業(yè)司寇,辭官返鄉(xiāng)歸故里。見到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寫了一篇文章記述此事,還把它刻在石碑上。當年的十二月,鄭氏告訴家人說;‘我要回去西方了。’十幾天之后,她就無疾而逝。(染香集)

  百不管老媼

  百不管老媼。失其姓。杭州人。嘗問于孝慈庵道源和尚曰。修何法門。一生決離苦海。

  和尚曰。無過念佛。然念佛不難。而難于持久。持久不難。而難于一心。汝若能一切不管。專心持名。至誠發(fā)愿往生。臨終佛來接引。即得離苦海矣。媼歡然拜謝。

  歸即將家事。委子婦等。辟凈室供佛。修持其中。年余。復問和尚曰。自蒙開示。弟子棄舍家務。專事念佛。自問亦可久而不懈。但苦一心之難。師當復有以教我。

  和尚曰。汝雖拋卻家務。而兒孫眷屬不無掛念。此則愛根未拔。如何一心。汝今加功。先拔去愛根。將一切放下。然后能得一心也。

  媼嘆曰。師言是也。我雖不管于身。不能不管于心。從此真當百不管矣。

  遂愈加精進。愛心偶動。即默持此百不管三字。以自驅除;蜃梢约沂隆R嘁来巳志苤。于是百不管之名。播傳親黨間。

  如是者又年余。一日詣庵謝曰。師不我欺也。弟子西行有日矣。數(shù)日后。無疾而逝。嘉慶初年事。(染香集)

  百不管老太太,是杭州人,不知道她的姓氏。她曾經(jīng)到孝慈庵請問道源和尚說:‘要修什么法門,就能這輩子一定脫離苦海呢?’

  和尚說:‘沒有比念佛法門更好的了。然而念佛不難,而難在能持久不斷的念下去。持久念不難,而難在能一心不亂。如果你能夠一切都不管,很專心的持佛名號,很至誠的發(fā)愿求往生的話。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那時你就能夠脫離苦海了。’老太太很歡喜的拜謝而去。

  回去之后,她就把家事都委托給兒子和媳婦。她自己就辟了一間佛堂,專心在里面修行。一年多之后,又來問和尚說:‘自從蒙您的開示之后,弟子就舍棄了家務事,專心念佛。我自問自己,也可以算得上是能持久而不懈怠了,但是卻很苦惱沒有辦法一心。師父您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我一心的呢?’

  和尚回答說:‘你雖然拋卻了家務事,可是卻仍然心頭牽掛著兒孫等眷屬。如果這個愛根不拔去的話,如何能夠一心不亂呢。你現(xiàn)在要加緊用功,先把對眷屬的愛根拔掉,將一切都放下,然后就能夠得到一心了。’

  老太太嘆息道:‘師父您說的對極了。我雖然身體不管事,心里頭卻不能不管事。從今以后,我當真要百不管了。’

  于是她就更加精進,當愛心偶然起來的時候,她就默念百不管這三個字,來把愛念驅除。有時候家人向她請問家務事,她也用這三個字來回絕。于是百不管的名號,就在親戚朋友間流傳開來了。

  這樣又過了一年多。有一天,她到庵里去向和尚道謝說:‘師父您真的沒有欺騙我,弟子過幾天就要西行了。’數(shù)日之后,她就無疾而終了。這是嘉慶初年的事。(染香集)

  陸氏

  陸氏婁縣人。適周姓。中年茹素受五戒。遇西禪寺僧邁春。示念佛法門。即依教行持。三十年不倦。夫死。依婿袁退蘭家棲止。

  嘉慶十一年。感微疾。一心念佛。期生凈土。臨終右脅而臥。如入禪定。室中異香。直透中堂。及殮。猶有余香。(染香集)

  陸氏是婁縣人,嫁給姓周的。中年開始吃素,受五戒。后來遇到西禪寺的僧人邁春,教她念佛法門。她就照著所教的去做,三十年都不倦怠。她在丈夫死了之后,就住在女婿袁退蘭的家里。

  嘉慶十一年,生了點小病。她就一心念佛,希望能生到凈土。臨終的時候,右脅而臥,有如進入禪定般。屋子里都充滿了異香,香氣一直傳到中堂。直到入殮時,都還有余香。(染香集)

  吳氏

  吳氏蘇州元和人。適張姓。中年奉佛。歸依畫禪寺道林和尚。茹素戒殺。專心凈業(yè)。后因夢中。見觀音大士。教以跪念。于是每念必跪。香盡始起。未嘗稍懈。

  晚年有微疾。命子眉山。延僧數(shù)人。念佛至三日。乃曰。我見空中有兩和尚招手。僧曰。此二大士也。正宜一心向往。言未竟。已吉祥逝矣。眉山亦因母教。遂長齋奉佛云。(染香集)

  吳氏是蘇州元和人,嫁給姓張的。中年的時候開始學佛,皈依畫禪寺的道林和尚。之后就吃素戒殺,專心念佛。后來她夢見觀音大士教她要跪著誦經(jīng)念佛,于是以后她都跪著念,一直到香燒完才起身,不曾稍微懈怠。

  晚年時生小病,就叫兒子眉山去請數(shù)位僧人來助念。念佛念到第三天時,吳氏說:‘我看到空中有兩位和尚在向我招手。’僧人告訴她說:‘這是觀音大士及大勢至菩薩,你要一心隨他們?nèi)ゲ攀恰?rsquo;話尚未講完,吳氏就已經(jīng)很安祥的往生了。而眉山由于母親的教導,也吃素念佛了。(染香集)

  沈媼

  沈媼法名善月。吳江黎里人。歸陳士坊為室。生子二。年二十五。修念佛三昧。四十斷葷血。屏家務。勤行放生諸功德。

  既喪少子。旋孀居。功益進。日誦華嚴行愿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佛號三萬聲為正課。暮年從子遷居城中。辟一靜室。不越戶限。寢食于斯。棲心凈土。數(shù)十年如一日。

  年七十五。染恙綿延。佛名不輟。臨終呼眷屬扶起。索湯盥身。易衣趺坐。面西合掌而逝。俄而幾現(xiàn)蓮華。影像不滅。時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染香集)

  沈老太太的法名叫善月,是吳江黎里人,是陳士坊的妻室,生了兩個兒子。二十五歲那年,修念佛三昧的法門。四十歲時就斷葷血,不再管家務事,很勤于做放生等功德事。

  有一年小兒子死了,不久,丈夫又過世。她就更加用功修行,每天誦《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及佛號三萬聲為日課。晚年時與兒子搬到城里去住,她辟了一間修行的房間,足不出戶。飲食睡眠都在屋內(nèi),每天專門念佛,數(shù)十年如一日。

  七十五歲那年,雖然一直生疾,但是念佛仍然不停。臨終時,她叫眷屬扶她起身,洗澡更衣之后,她就趺坐合掌向西而逝世了。不久幾上現(xiàn)出蓮華的影像,一直都沒有消失。當天是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染香集)

  姚氏

  姚氏松江人。平日從夫張某。奉斗甚虔。已而姚氏患病。其姊省之。教以專心念佛。從之。甫半日。忽笑曰。我見蓮華無數(shù)。大如斗。語竟即逝。(染香集)

  姚氏是松江人,平常很虔誠的跟隨其丈夫張某拜斗星。后來她生病時,她的姐姐來探望她,就教她念佛法門。她就跟著念佛,才念了半天,忽然笑著說:‘我看到好多蓮華,大得好像稱糧食的斗。’講完話她就逝世了。(染香集)

  汪氏

  汪氏華亭人。年十六歸周文榮。家赤貧。文榮游幕遠方。汪氏女紅自活。長齋奉佛。

  后文榮客死湖北。久無耗。汪氏撫子方容成立。乃命尋父。方容徒步數(shù)千里。卒負父骨歸。學使采風。以母節(jié)子孝表其閭。

  方容故善書畫。人重其孝行。爭購之。以是甘旨無缺。汪氏晚年。念佛益虔。愿父母翁姑及夫。齊生蓮界。

  嘉慶某年得疾。日閉戶念佛。不問家事。臨終謂方容曰。我昨夢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俱住蓮華世界。現(xiàn)前五色云。擁一瓣蓮。大如舟。我殆乘此往生乎。言訖。怡然長逝。室中香氣如蘭。殮時未散。(染香集)

  汪氏是華亭人,十六歲就嫁給周文榮。周家極為貧困,文榮就到遠方當別人的幕僚。汪氏就以針線自力更生,并且長齋念佛。

  后來文榮死在湖北,因此一直都沒有音訊。汪氏獨立撫養(yǎng)兒子方容長大成人之后,就要他去尋找父親。方容走了幾千里的路途,最后終于把父親的遺骨帶回家鄉(xiāng)。到地方上來采民風的政府官員,就把這件事向上呈報,于是汪氏母子都獲得母節(jié)子孝的表揚。

  方容原本就善于書法繪畫,這下子人們很欽佩他的孝行,爭著向他買字畫,于是母子生活就富裕起來。汪氏晚年時,念佛更加虔誠,愿她的父母及公婆和丈夫,都能往生西方。

  嘉慶某年,汪氏生病。她就每日閉門念佛,不管家務事。臨終前她告訴兒子說:‘我昨天夢見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你父親,都住在蓮華世界。我現(xiàn)在前面有五色的云彩,擁著一朵大得像船一樣的蓮華,我大概就是要乘這朵花往生了。’講完話她就安詳逝世。室內(nèi)有蘭花般的香氣,一直到入殮時都不散。(染香集)

  王氏

  王氏金山縣人。適張姓。善事父母舅姑。嘗兩次割股。夫歿。柏舟節(jié)操。家法肅然。

  每見喪家接眚甚怖。因問人曰。何能免此。或告以念佛法門。遂發(fā)心茹素。禮誦不輟。教諸子婦。闔門信奉。力行放生掩骼諸善事。

  后患脾疾。求參一和尚。受優(yōu)婆夷戒。經(jīng)年病革。行愿益誠。臨終。誦彌陀經(jīng)。以次稱佛號。移時而逝。遺命不迎眚神。不以葷酒設祭。子婦皆從之。(染香集)

  王氏是金山縣人,嫁給姓張的。她很會事候父母及公婆,曾經(jīng)兩次為長輩的疾病割大腿肉。丈夫過世之后,她節(jié)操清高,家法很嚴謹。

  每次她看到舉行喪禮的人家,辦迎眚神的儀式,就覺得很恐怖。因此她到處問人,死后如何才能免除此舉。有人告訴她念佛法門可以不辦,于是她就發(fā)心吃素,禮拜佛陀,念佛名號不斷。并且也教兒子媳婦,全家都因而信佛,并且盡量做放生及掩埋路邊死人枯骨等各種善事。

  后來她得了脾病,于是就到參一和尚那兒受優(yōu)婆夷戒。一年之后病就好了,病好之后,她更加努力修行。臨終時,她先誦《阿彌陀經(jīng)》,接著稱佛名號。不久就往生了。她的遺囑規(guī)定不可以迎眚神,不可以用葷酒來設宴祭祀。她的兒子媳婦,也都能遵從照辦。(染香集)

  吳媼

  吳媼江寧人。夫早喪。遺一子。撫之成立;槿(shù)年。子又亡。乃與寡媳。共撫弱孫。孤苦度日。

  后篤信凈土法門。長齋奉佛。受優(yōu)婆夷戒。潔小樓供佛像。每晨起盥漱后。即炷香禮拜。持佛名三千。定為日課。課畢。始理家事。如是數(shù)十年。

  同里有朱本愿者。素與其子善。故常往還。嘉慶二十二年春。媼忽謂之曰。卻后某日。子幸過我。有一緊要事。須托辦也。本愿諾之。

  至期往。媼已搭縵衣。趺坐床上逝已。問其媳云。近日課誦如常。精神亦佳。昨夜索浴畢。即安臥。不知何時坐化也。本愿因為料理喪葬事焉。(染香集)

  江寧人吳媼,丈夫很早就過世。她把唯一的兒子撫養(yǎng)成人,不料才替兒子完婚沒幾年,兒子又死了。于是她就和寡媳,一起撫育幼小的孫子,度過孤苦的歲月。

  后來吳媼念佛念得很虔誠,并且持長齋,還受了優(yōu)婆夷戒。她把小閣樓清掃干凈用來供奉佛像,每天早上漱洗之后,就燒香禮拜,念佛號三千聲。做完早課之后,她才開始料理家務事,數(shù)十年都如此。

  同里的朱本愿,和她兒子是好朋友,因此經(jīng)常和她們有來往。嘉慶二十二年的春天,吳媼忽然向朱本愿說:‘幾天之后的某天,請你來我們家一趟,我有一件要緊的事,要委托你辦。’本愿就答應她那天一定來。

  幾天之后,本愿到她們家時。卻見到吳媼已經(jīng)穿搭上縵衣,趺坐在床上過世了。他就問吳媼的媳婦,到底是怎么回事。媳婦說:‘婆婆這幾天和平常一樣做功課,精神也很好。昨天晚上洗完澡之后,就睡覺了。不知道她是什么時候坐化的。’于是本愿就替吳媼料理喪葬事宜。(染香集)

  倪媼

  倪媼法名顯真。嘉善人。住北港村。皈依佛門。茹素念佛。村中舊有觀音像。媼早晚禮拜必誠。每供佛飯僧。俱親自任勞。

  嘉慶二十二年九月。數(shù)見菩薩現(xiàn)相。隨示疾。謂其子曰。我數(shù)見菩薩喚我去。殆將去矣。

  子云。既菩薩降臨。應備齋供。兒親往城中。買蔬供奉。如何。

  曰。亦好。但恐不及耳。子遂往。及歸。媼已趺逝。念珠猶在手也。(染香集)

  倪媼是嘉善人,住在北港村,法名叫顯真。她皈依佛門之后,就吃素念佛。村子里面,有個舊的觀音像,倪媼早晚都很虔誠的去禮拜。每次供佛及齋僧,一定都親自去做。

  嘉慶二十二年九月,她好幾次看到觀音現(xiàn)相,不久之后,她就生病了。她告訴兒子說:‘我好幾次看到菩薩叫我去,恐怕我要走了。’

  兒子說:‘既然菩薩降臨,那就應該準備素齋供養(yǎng)。我親自去城里,買些蔬果來供奉,您看怎么樣?’倪媼說:‘也好,不過恐怕來不及了。’兒子就去城里采購,回來時,倪媼已經(jīng)趺坐而逝,而手里還拿著念珠。(染香集)

  潘氏

  潘氏婁縣人。適孫某。生四女。智求。智禪。福庵。德庵。俱奉佛受優(yōu)婆夷戒。勸母發(fā)心。

  嘉慶二十三年。潘氏年七十九矣。會西林寺傳戒。四女復勸受戒。臥病。未能往。因代求之。賜法名曰印蓮。

  潘氏知之。即斷肉食。一意西歸。是冬。南禪寺起念佛七期。四女同往念佛。至第六日。潘氏命促之歸。曰。速焚香。佛來矣。遂吉祥而脫。(染香集)

  婁縣人潘氏,嫁給姓孫的,生了四個女兒。法名分別是智求、智禪、福庵、德庵。她們通通都學佛,而且都受了優(yōu)婆夷戒,因此她們也都勸母親,希望她能發(fā)心學佛。

  嘉慶二十三年,潘氏已經(jīng)七十九歲了。剛好西林寺傳戒,四個女兒都勸她去受戒?墒撬敃r臥病在床,無法前往。于是女兒就代表她去受戒,得到印蓮的法名。

  潘氏知道此事之后,就不再吃肉,一心念佛求往生。當年的冬天,南禪寺有佛七的法會,四個女兒都一起參加去念佛。到了第六天,潘氏就催她們回來。到家時,潘氏說:‘趕快燒香,佛來了。’于是就安祥往生了。(染香集)

  汝氏

  汝氏名季婉。吳江黎里人。適王枚為繼室。夫婦相敬如賓。五十余載。未有所出。為人靜厚。居常一以念佛為事。

  嘉慶二十四年二月三日。病篤。語家人曰。大士來臨。吾其逝矣。即合掌垂目。誦大悲咒。旋聞旃檀香滿室中。歿后。慈容含笑。顏色轉少。年八十二。(染香集)

  汝季婉是吳江黎里人,嫁給王枚做繼室。夫妻兩人互相尊敬,如對賓客般客氣有禮。結婚五十幾年,都沒有生小孩。汝氏的個性很沉靜厚道,平常就以念佛為主要的功課。

  嘉慶二十四年二月初三,病重之際告訴家人說:‘觀音大士來了,我要走了。’于是就合掌垂目,誦《大悲咒》,不久滿屋子都充滿了旃檀香味。往生之后,她慈祥的面容充滿笑意,而且樣子變得年輕起來。那年她八十二歲。(染香集)

  祁氏

  祁氏法名德濟。江南興化人。歸同里王生。年未四旬?灰詽崾罏閰挕J脑盖笊拆B(yǎng)。日誦佛名三萬聲。歸依溪谷和尚。旋受優(yōu)婆夷戒。

  年八十九。染微疾。其年三月八日。告所親曰。我十六日當西去。或謂之曰。十六乃紅沙日。不吉。

  祁氏曰。我修行人。不依俗忌。有何不吉耶。雖然。勿令俗人議我。致退善心。即以十四日去何如。

  至十四日。晨起。披縵衣。持佛名而逝。時在嘉慶中。(染香續(xù)集)

  祁氏法名叫德濟,是江南興化人,嫁給同里的王生。還不到四十歲,她就很厭惡此五濁惡世,誓愿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她每天誦佛號三萬聲。皈依溪谷和尚之后不久,很快的就又去受優(yōu)婆夷戒。

  八十九歲那年,她小病。三月八日那天,她告訴親人說:‘我本月十六要去西方了。’有人說:‘十六是紅沙日,不吉祥。’

  祁氏說:‘我是修行人,世俗的忌諱對我沒有什么影響,有什么不吉祥的。雖然如此,還是不要讓世俗之人議論我比較好,免得因此而使得他們退失了向善之心。那這樣我十四走怎么樣?’

  十四祁氏起床之后,就披了縵衣,持佛名號而逝。當時是嘉慶年中。(染香續(xù)集)

  王氏

  王氏。鄞縣東鄉(xiāng)樹橋人。生不茹葷。自幼皈依三寶。法名凈隆。既嫁。信向念佛法門。其夫性暴。時加詈辱。王氏唯忍受而已。

  年六十余。益精進。一夕其舍被鄰隙放火。旋經(jīng)撲滅。后赴寶林佛會。僧問倘爾時被焚。將若之何。曰此身可厭。被焚即乘之而去矣。

  越歲。其鄰復放火。舍遂被燎。王氏竟不走避。唯緩聲持佛名。魚聲朗朗。

  火光中。隔河人家。初見煙焰幕其居。忽有金光一道。直沖霄漢。彷佛見王氏現(xiàn)身。火滅。家人尋視。見其遺骨。若趺坐地上者然。(染香續(xù)集)

  王氏是鄞縣東鄉(xiāng)樹橋人,生下來就不吃葷食,幼小時候就皈依三寶,法名叫凈隆。嫁了之后,就專修念佛法門。她丈夫性情暴躁,時常厲聲辱罵她,她也只是忍受而已。

  六十幾歲時,她的修行更加精進。有一晚,她家被有嫌隙的鄰居放火焚燒,幸好很快就撲滅了。后來她到寶林寺參加念佛法會。有僧人問她說:‘如果當時你被火燒到的話,你怎么辦?’她回答說:‘這個身體本來就十分可厭,如果被焚的話,剛好就乘機往生去了。’

  過了一年,那個鄰居又再度放火燒她家。屋子很快就燒起來了,而王氏竟然留在屋內(nèi)不走避。她只是慢慢的念佛號,大家聽到她敲木魚的聲音及朗朗的佛號聲。

  隔河的人家,見到她家在火光中,最初是被煙及火焰遮蔽住。后來忽然見到有一道金色的光芒,直沖天上,王氏彷佛在那道金光中;饻缌酥,家人到廢墟中去尋視,見到她的遺骨,似乎是趺坐在地上而亡的。(染香續(xù)集)

  張氏

  鄞邑下殷有張氏者。與王氏同師。法名凈音。其信向念佛。而不得于夫。亦與王氏略似。

  雖百般折磨。道心不退。后患癱癥。臥床數(shù)年。念佛無間。臨終合掌而逝。異香滿室。經(jīng)數(shù)刻乃已。(染香續(xù)集)

  張氏住在鄞邑下殷,和王氏同皈依一位師父,法名叫凈音。她也修念佛法門,也一樣得不到丈夫的歡心,和王氏的遭遇很相似。

  雖然丈夫百般折磨,但是她的向道之心始終不退。后來得了癱病,不良于行,于是只得臥床休養(yǎng),然而她始終念佛不間斷。臨終時,她合掌而逝。室內(nèi)充滿異香,幾乎一個小時之后才散去。(染香續(xù)集)

  陳氏

  鄞邑定橋有陳氏者。亦與王氏同師。法名凈瑞。為人樸實。念佛求生。無少疑貳。常自言。我決定能生凈土。臨終。熙怡端坐。念佛而逝。(染香續(xù)集)

  鄞邑定橋的陳氏,也和王氏張氏同皈依一位法師,法名叫凈瑞。她是一位很淳樸老實的人,對于念佛求生西方,絕對沒有一絲毫的懷疑。她經(jīng)常說:‘我決定能夠往生凈土。’臨終時,她很安祥的端坐念佛而逝。(染香續(xù)集)

  朱氏

  朱氏法名妙德。嘉興人。素患血疾。適許姓。年二十八夫故。一子復夭。以針黹自活。家雖貧。見人饑寒。則罄囊與之。

  道光六年春。同姑母妙圓。表妹立修。于精嚴寺受五戒。長齋念佛。求生凈土。一夕在妙圓佛堂內(nèi)添燈油。見燈華結成荷葉一片。葉上立佛一尊。即邀妙圓立修至。皆見之。

  九年正月。因母歿過哀。血疾復發(fā)。不能營作。常至乏食。性介。不輕干求。同里人知之。請誦大悲咒。與度日之貲。

  至七月十八日,病劇。立修來視之曰。他人皆言。姊念佛精進。吾謂汝心尚未切。所以病不能愈。佛不來迎耳。

  朱氏涕泣懺悔。益自努力。自后他人問言。皆不答。手唯合掌。眼唯流淚。夜將半。忽笑曰。西方三圣至矣。焚香洗沐。念佛數(shù)十聲而終。年四十四。(染香續(xù)集)

  嘉興人朱氏,法名妙德,有血液方面的疾病。她嫁給姓許的,二十八歲那年,丈夫過世,而唯一的兒子又夭折,于是她就以針線自活。雖然家里很貧困,但是只要見到饑寒的人,她就會把自己所有的都給對方。

  清朝道光六年的春天,她和姑母妙圓及表妹立修,同時在精嚴寺受五戒。此后她就長齋念佛,求生凈土。有一晚,她在妙圓佛堂里替佛燈添加燈油的時候,見到燈華結成了一片荷葉,荷葉上還立了一尊佛,她就叫姑母及表妹來看。

  道光九年正月時,朱氏由于母親過世而過度哀傷,引發(fā)了血疾。由于生病,因此無法再做針線營生,而經(jīng)常餓肚子。但是她個性梗直,不輕易向人求告。同里的人知道之后,就請她誦《大悲咒》消災,然后給她報償,以幫助她度日。

  到了七月十八日,她的病情轉壞,表妹來看她說:‘大家都說表姊你念佛很精進,不過我看你念佛的心實在是不夠真切,所以病也不能痊愈,佛也不來迎接你往生。’

  朱氏聽了就流淚懺悔,更加的努力念佛。之后凡是有人跟她講話,她一概不回答,只是雙手合掌,眼里流淚,心里念佛而已。將近夜半時,朱氏忽然笑著說:‘西方三圣來了。’于是就燒香洗沐,念佛幾十聲之后命終。當時四十四歲。(染香續(xù)集)

  朱氏

  朱氏法名妙圓。即節(jié)婦妙德之姑母也。歸許蔗如。道光元年。夫故諸子已成立。即將家產(chǎn)分析。

  其第三女法名立修。幼字徐姓。未婚而夫亡。后歸徐門守貞。而常居母宅。設立佛堂。母女同修。

  早晚課佛外。日禮大悲凈土懺各一時。誦金剛經(jīng)三卷。余時念佛。不談雜事。遇放生濟貧等事。竭力皆為之。

  九年七月。妙德先逝,F(xiàn)往生瑞相。朱氏曰。吾壽不永。亦欲去矣。至八月二十九夜。呼女曰。頃聞鐘鳴。已交寅時。今日吾神氣稍疲。不能進佛堂禮誦。汝可朗誦佛號。吾聞爾聲。運想可也。

  立修早課畢。進藥糜。曰。服之何益。吾別無他事。只待佛來。吾即去矣。

  其季子泣告曰。兒等罔極未報。全賴吾母教訓。今何遽忍舍去耶。

  笑曰。吾兒女雖多。吾修凈業(yè)。塵事毫不系心久矣。命延僧數(shù)人。輪流念佛。僧集。凈水盥沐。自未至亥。隨眾默念。

  忽張目曰。接引佛來矣。爾等速焚香頂禮。即含笑垂目而逝。時窗外忽有白光一道。徐徐向西去。人皆異之。年五十九。(染香續(xù)集)

  朱氏法名妙圓,就是許妙德節(jié)婦的姑母。朱氏嫁給許蔗如,在道光元年時,丈夫過世,諸子也都成家立業(yè)了,于是就把家產(chǎn)分了。

  朱氏的第三個女兒,法名叫立修,從小許配給姓徐的。而尚未嫁過去,丈夫就去世了。后來,她還是到徐家去守寡。不過,她經(jīng)常住在娘家,和母親在娘家設立的佛堂里共同修行。

  她們除了早晚念佛之外,每天還要禮大悲懺及凈土懺,并誦三卷《金剛經(jīng)》。其他的時間一概念佛,不談其他的閑雜之事。遇到放生及救濟貧困的事情,都竭力去做。

  道光九年的七月,許節(jié)婦的去世,現(xiàn)出往生的祥瑞之相。于是朱氏說:‘我不會長生不死的,我也想走了。’到了八月二十九日的晚上,她叫女兒說:‘剛才聽到鐘鳴的聲音,已經(jīng)是三點鐘了。今天我的精神有點疲倦,不能進佛堂禮拜誦念。你可以大聲念佛號,這樣我聽你的聲音,也等于用觀想的方法在做早課。’

  女兒做完早課之后,就侍候母親吃藥及粥。朱氏說:‘吃這些有什么用呢,我沒有別的什么事了。我只是在等佛來而已,佛來接我,我就去了。’

  她最小的兒子哭泣著說:‘我們做兒子的,都尚未能報答完母親的養(yǎng)育及教育之恩,您怎么忍心現(xiàn)在就突然要去了呢。’

  朱氏笑著說:‘我的兒女雖然很多,不過我修凈業(yè),塵世間的情愛恩怨之事,早已不放在心上了。’她就叫兒子去請幾位僧人來,并要子女們輪流念佛。僧人來了之后,她就清洗干凈。從下午一點起,一直到晚上一點之間,她都跟隨眾人,默默念佛。

  臨終前,她忽然張開眼睛說:‘接引的佛來了,你們趕快焚香頂禮。’于是她就含笑閉上眼睛去世了。這時窗外忽然有一道白光,緩緩的向西而去,大家都很驚異。當時五十九歲。(染香續(xù)集)

  羅氏

  羅氏寧波慈溪人。長齋數(shù)十年。禮拜持名無一日間。嘉慶初。隨夫姚惠成。徙居杭州北新關。貨煙筒為業(yè)。貿(mào)易之暇。勉夫念佛;莩捎墒且喑珠L齋。

  道光九年三月四日。黎明謂夫曰?扇氤钦信鰜。為我念佛。其婿張懷靜。向師吳允升。奉佛維謹;莩赏。適因事稽阻。

  至日午曰。吾不能待之矣。具湯洗沐。趺坐念佛。日將昃。安然化去。面有笑容。年七十八。(染香續(xù)集)

  羅氏是寧波慈溪人,持齋數(shù)十年,禮佛持佛名號,數(shù)十年來無一日間斷。嘉慶初年,她跟隨丈夫姚惠成,搬到杭州的北新關,以賣煙筒為業(yè)。她勉勵丈夫在買賣的余暇,要多念佛,后來丈夫也持長齋。

  道光九年三月初四的黎明時分,她告訴丈夫說:‘你進城去請女婿來一趟,請他替我助念。’他們的女婿張懷靜,是吳允升的弟子,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于是她丈夫就進城去,結果遇事耽擱了。

  到了中午,丈夫與女婿都尚未到,羅氏說:‘我不能等我的女婿了。’于是她就洗澡,之后就趺坐念佛。過了正午,太陽即將偏西時,羅氏面帶笑容,很安然的往生,當時她七十八歲。(染香續(xù)集)

  王氏女

  王氏女常熟人。素持白衣咒及觀音名號。年二十余。得瘵疾。一日告其母曰。兒命本于八月中謝世。因疾苦纏身。不能待。禱于菩薩。已許先一月迎我矣。

  母弗信。及期晨起。而有喜色曰。菩薩來矣。母疑其見祟。以刀揮之。女奪刀告曰。嘻。菩薩也。速拜。尚不爾罪。母從之。拜起視女。已合掌逝矣。(往生近驗錄)

  常熟人王氏的女兒,平常持白衣神咒及觀世音的名號。二十幾歲時,得了肺癆。有一天,她告訴母親說:‘女兒本來應該是八月中才能去世的,可是因為生病很痛苦,不想等那么久。所以我就請求菩薩,希望能早點走,菩薩已經(jīng)答應提早一個月來迎接我往生。’

  她的母親不相信她講的話。到期那天,她早晨起床后,很高興的說:‘菩薩來了。’她的母親以為她被鬼作祟,于是就揮刀要把鬼趕走。女兒把刀拿掉,告訴母親說:‘這是觀世音菩薩呀,趕快拜,這樣可以免掉你不敬的罪過。’母親就聽她的話拜下去,拜起來之后,一看她的女兒,已經(jīng)合掌離開人間了。(往生近驗錄)

  邵媼

  邵媼不詳其人。貧而寄食于姻戚家。念佛精進。曾于道光十七年秋夕。暗室面西。忽心開。見西方勝境。明年秋。復見菩薩金像;我哪。

  又明年五月十四日。以微疾逝。逝時人不及見。唯醫(yī)生范姓。入為診脈。見其目光如生。面容猶笑。而鼻已無息。(往生近驗錄)

  邵老太太的經(jīng)歷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因為貧困,所以寄住寄食在姻親家里。她念佛十分精進,曾經(jīng)在道光十七年秋天的晚上,在黑暗的屋里,她面向西邊坐著。忽然之間心眼開了,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景相。第二年的秋天,她又見到菩薩的金色之身相,照耀著她的身心。

  第三年的五月十四日,她因生小病而去世。她去世時大家都不知道,只有范醫(yī)生進屋內(nèi)替她把脈時,見到她臉帶著笑容,眼睛看來像活著時一樣,而一摸鼻息已經(jīng)沒有了。(往生近驗錄)

  重訂西方公據(jù)

  (清)彭際清

  曹氏

  常州柏萬安名天佑。平生樂善。兼奉仙佛。嘗為予言。其母曹氏。年六十四。病熱。萬安自蘇州馳歸。視母氣已絕。唯胸前微溫。家人為治棺衾悉具。

  萬安悲慟。禱于白衣大士。誦白衣咒一萬二千。愿減己壽一紀以益母。涕淚并下。

  其明日索飲。閱數(shù)日病起。言始死時。為兩吏所引。歷土地城隍諸司。尋詣東岳府。府君言汝有子。為汝誠禱。仗大士力。貸汝死。命吏引出,放逐。

  萬安遂勸母修凈業(yè)。除一室。供佛像。母遂長齋。日以初中后分入室。持數(shù)珠誦西方佛名輒千計。居十二年。年七十六。

  九月既望。晨興謂子曰。吾將去矣?烧僦T親屬為別。明日親屬畢至。母悉與款語。戒諸子女。臨去時勿哭。日飲湯五六盞。至第三日。昧旦起坐。洗沐畢。易衣。就枕而逝。

  常州人柏萬安,名叫天佑,平生喜歡做善事,也學仙法,也學佛法。他曾對我說,他的母親曹氏,在六十四歲那年,得了熱病。他從蘇州趕回家時,母親已經(jīng)沒了氣息,只有胸前還有點微溫。家人都把棺木、殮被準備好了。

  萬安很悲痛,就誦白衣大士神咒一萬二千遍,聲淚俱下祈求白衣大士,愿意把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給母親。

  結果第二天,曹氏就醒過來要水喝,幾天之后病就好了。她告訴大家說,當她剛死的時候,被兩個差人帶領,歷經(jīng)土地公、城隍爺?shù)忍,最后到東, 岳泰山府。府君說:‘你有個兒子,很虔誠的向觀音大士祈禱,要把他的陽壽貸給你。’于是府君就叫差人把她帶回陽間。

  萬安此后就勸母親要修凈業(yè),他特別辟出一個房間,里面供奉佛像。以后曹氏就吃長齋,每天早、午、晚三次入佛堂、持念珠念佛,每次都念好幾千聲。這樣一直念到七十六歲,也就是十二年之后。

  那年的九月十五日,早晨起床后,曹氏就告訴兒子說:‘我要走了,你把親屬召來,我要跟他們話別。’第二天,親屬全都到了,曹氏一一與他們誠懇告辭,并告誡子女,在她臨終的時刻,不要哭泣。她每天只喝五、六碗湯,到了第三天,天色尚未明亮時,她就起床漱洗沐浴,換上干凈衣服后,她就躺臥床上往生了。

  汪氏

  自頃十余年來,現(xiàn)優(yōu)婆夷身。虔修凈業(yè)。悲愿具足者。推南濠鏡智道人。道人汪姓。吳縣人。歸李景熹為繼室。年二十六而寡。子甫七月。汪氏既痛其夫。適有以骷髏圖相示者。瞿然發(fā)出世心。

  既復從有些和尚受念佛法門。遂長齋。晨夕向西。懺悔發(fā)愿。誓畢此生。決生安養(yǎng)。導諸族姻里黨。下及園丁灶婢。同歸佛法。從而起信者。百余人。其長齋修凈業(yè)者。十余人。

  已而參聞學定公。聞是心是佛之旨。有省。年三十四。從旅亭會公受菩薩戒。誦梵網(wǎng)經(jīng)。發(fā)心刺血。書法華彌陀二經(jīng)?嗌嘌焕^。有僧教以子午二時。應候取之。始克終事焉。

  故有肝疾。歲秋輒發(fā)。至是血既枯。疾發(fā)益劇;騽褚匝a養(yǎng)。曰。此間學道。多致退緣。得速舍報身。見佛聞法。吾之愿也。復何求哉。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下痢。臥床數(shù)日。默觀不輟。至初十日。語侍者云。明日吾當西方去矣。問生何品。曰中品上生。

  明日。有方氏婦省之。汪氏曰。子來大好。可為我洗沐。洗沐畢。趺坐。頃之命同舉佛名。方午。合掌而逝。旃檀香滿室中。年三十八。

  其后三年。同里有何氏女。病熱。見已故七叔父。赤體被發(fā)。自言在生作孽。死后處黑暗中。日吃惡鬼鐵棒。經(jīng)七八年。近因觀世音降臨。跪求慈拯。方得離暗而出。適有菩薩自西方來。在冥教化。為冥王師。家在萬年橋。即上年念佛坐逝者也。因與吾家有舊。乞暫放還。急為我作佛事。俾得生人道。幸矣。

  其兄子性三。為持佛名一萬。堂中回向畢。仍許請僧薦撥。乃去。

  其夕初更。何氏女忽悶絕。至三更而蘇。言適有一班男女。執(zhí)紅燈以大轎舁我。去路迢遠。到一大廟堂前出轎。趨近殿上。見青面王者坐中央。左右小鬼各執(zhí)鋼叉銅錘。

  王見我作色。便取錘欲打我;陪H。忽見金童玉女。各執(zhí)幢幡。自內(nèi)殿出。中擁一道人。離地可丈許。首載青幟。身搭條衣。手握白拂。足躡云履。端正嚴潔。世無與比。

  審視之。即萬年橋李家姆也。往時嘗一宿其家。彷佛可識。然而光彩回絕已。

  姆便聲言止止。王遽釋我。下跪曰。請如教。

  李家姆即垂手援我。引至內(nèi)殿。光明洞然。幾席靛整,案間多供佛經(jīng)。令左右設茶果餉我。其果似蘋果。香甚烈。云從西方來。

  茶畢引我歷觀地獄。先見河浩渺無涯。有諸女人。或倒浸河內(nèi)。或發(fā)上指;騻壬頇M睡。血流遍體。

  復見刀山。高接云霞。百萬利刃;ハ鄵巫 V杏凶锶恕4A⒌渡。既死復活;疃炙。

  更令左右執(zhí)燈照我。入黑暗獄。見眾鬼皆盲。頭大如斗;蛉玷鄺U。頸細似管。鼻液長尺許。若醉若寐。

  從黑獄出。見旋磨中。血肉下墜。雞鴨啄食。風吹余肉。復變?yōu)槿恕1阌泄碜。取肉寸磔。重磨作粉。作為蠅蚊蟻子。一一散去?/p>

  我心酸淚下。問李家姆何不救之。答曰。罪大障深。安能即出。汝今怕否。人身難得。可勿持戒念佛。求生西方哉。汝能一念阿彌陀佛。吾當攜汝直往西方。汝意云何。

  我未及答。王聞言復下跪。請菩薩且住。

  李家姆因語我言。因緣未到。姑俟異日。來此已久。恐家中驚惶?伤偃ァ3铸S念佛。一意西方。兼習經(jīng)咒。時至迎汝。勉之勉之。

  仍命轎送我。蹶然而醒。翼日汗出。病良已。

  自此十余年以來,示現(xiàn)女居士身,虔誠修行凈土法門,悲心愿力具足的,就推南濠的鏡智道人。道人姓汪,是吳縣人。嫁給李景熹當繼室。二十六歲時丈夫就死了,兒子才七個月大。汪氏很痛心丈夫的過世,剛好有人拿骷髏的圖片給她看,使她瞿然心驚人世的無常,而發(fā)了出世的心念。

  后來有些和尚教她念佛法門,她就開始長齋,早晚向西方,懺悔發(fā)愿。發(fā)誓過完此生,一定要生到安養(yǎng)國。于是她就開始引導族人姻親鄉(xiāng)里同黨等人,及園丁和廚房的婢女等,大家一同學佛法。受她感召而學佛的有一百多人,其中長齋修凈土法門的,有十幾人。

  后來她參叩聞學定公是心是佛的宗旨,有很深的體悟。三十四歲那年,她向旅亭會公受菩薩戒,此后即誦《梵網(wǎng)經(jīng)》。她又發(fā)心刺血來寫《法華經(jīng)》和《彌陀經(jīng)》?墒巧囝^的血不夠用,有僧人教她在上午及晚上十一時至一時刺舌,血就夠了,這樣才把經(jīng)寫完。

  汪氏原本有肝病,每到秋天就發(fā)作。現(xiàn)在又刺血寫經(jīng),血就干枯了,因此肝病發(fā)作得更厲害。有人勸她要補養(yǎng)身體,她說:‘在人間學道,到處都充滿了使人退步的因緣。如果能夠很快的舍了這一期的報身,到極樂世界去見到佛,聽聞佛說法,那我的愿望就滿足了,就再也無求了。’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汪氏拉肚子。臥病在床的那幾天,她仍是不停的默默觀照。到了初十那天,她告訴侍者說:‘我明天就要去西方了。’侍者問她可以幾品往生,她說是中品上生。

  第二天,有個姓方的婦人來探問汪氏。汪氏說:‘你來得正好,可以幫我洗澡。’洗沐完畢,她就趺坐,然后叫大家一起來念佛。中午時刻,她就合掌而逝了,滿室都充滿旃檀的香氣。那年她三十八歲。

  三年之后,汪氏同鄉(xiāng)里一個姓何的女子得了熱病,見到她已經(jīng)亡故的七叔父,赤身裸體,披頭散發(fā)。叔父說,他因為生前作孽,死了之后就一直在黑暗的地獄里,每天被兇惡的鬼用鐵棒打,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八年。最近因為觀世音菩薩降臨,他跪地請求大士慈悲拯救,因此才得以離開黑暗之所。又剛好有位菩薩從西方來,正在陰間教化眾生,是閻羅王的老師。這位菩薩的家在萬年橋,也就是前幾年念佛往生的那位。因為她和我們家有交情,我就求她暫時放我回家。你們現(xiàn)在趕緊替我作佛事,如果因此而能讓我生在人道里,那就太幸福了。

  七叔父哥哥的兒子性三,就替他念了一萬聲佛號,把功德回向完畢之后,又答應七叔要請僧人薦撥他,七叔才離去。

  當天初更(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何氏女忽然悶絕了過去,一直到三更(晚上十一點至一點之間),才再蘇醒過來。她說,昏死過去的當兒,有一班男女,手里拿著紅燈籠,用大轎抬我。走了一段很遙遠的路之后,到了一座大廟堂,才放我下轎。到了殿上,見到一個青面王坐在中央,左右兩邊站立的小鬼,手里都拿著鋼叉銅錘。

  青面王一見到我就很生氣,便拿了銅錘想要打我。我正在驚慌迷惘之際,忽然見到手執(zhí)幢幡的金童玉女,從內(nèi)殿中擁出一位道人。這位道人有一丈多高,頭上載著青的頭巾,身上披搭著出家人的大衣,手里握著白色的拂塵,腳上穿著云形的鞋子。樣子長得很端正,氣質很莊嚴潔凈,世間無人能相比。

  我仔細的瞧她,原來就是萬年橋的李家姆。以前我曾經(jīng)在她家住過一夜,似乎有些印象,然而她現(xiàn)在的光彩,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

  李家姆向青面王說:‘停止,停止。’青面王就把我放開,跪在地上說:‘請您指教。’

  李家姆就拉著我的手,帶我到內(nèi)殿去。內(nèi)殿非常光明,桌椅排列得十分整齊,桌上放有很多的佛經(jīng)。她叫左右倒茶拿水果出來款待我,那水果看來很像蘋果,而非常香,說是西方凈土的產(chǎn)品。

  喝過茶之后,她就帶我去參觀地獄。最初,我見到一條沒有邊際的血河,里面的女人,有些是倒浸在水里,有些是頭發(fā)直立,有些是側身橫臥在水里,她們?nèi)矶剂鳚M了血。

  接著,我又看到刀山。這座刀山高接到云霄。是由百萬把利刃,互相撐持而成的。有些罪人,矗立在刀山上。他們被刀刺死之后,又再活過來,然后又再被刺死。他們就這樣不停的生生死死。

  進入黑暗地獄時,李家姆叫左右拿燈照給我看。我看到那兒的鬼,眼睛都是瞎的。他們的頭,大得像個笆斗,或像栲桿(細竹或柳條編的盛物器)。頸子卻細得像根管子,流的鼻涕長一尺多。他們看起來像喝醉了,或是像睡著的樣子。

  從黑暗地獄出來之后,又到了旋磨地獄。在旋轉的石磨中,不停的有血肉往下墜。雞鴨就去吃這些墜落的血肉,而沒有被吃到的肉塊,被風一吹之后,又變成了人。于是這時便有鬼卒來,把那人的肉一寸寸割下來,再磨成粉。這些粉末就變成蒼蠅、蚊子、螞蟻等,一一散去。

  我看到這時,不禁心酸得掉下淚來。我問李家姆說,為什么不去救他們呢?李家姆回答說:‘他們的罪惡過大,業(yè)障過深,不能夠馬上就被救出來。你現(xiàn)在怕不怕呀?能夠出生為人,是很難得的。怎么能夠不持戒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你如果能念一聲阿彌陀佛,我就馬上帶你到西方去,你看怎么樣?’

  我還來不及回答,青面王聽到李家姆這么說,又再下跪說:‘請菩薩暫且不要這么做。’

  因此,李家姆就告訴我說:‘你的因緣尚未到,暫且等以后看看吧。你來這里已經(jīng)很久了,恐怕家里的人會驚慌,還是快點回去吧。記住要持齋念佛,一心一意要求生西方,還要兼誦經(jīng)誦咒。時間到的話,我就會來迎接你。一定要努力精進呀。’

  于是李家姆仍然叫轎子送我回去,突然之間,我就醒過來了。何氏女第二天出了一身汗,熱病就好了。

  張家婦

  張家婦常熟人。素念佛。一日示微疾。晨課已畢。仍誦佛名不輟。異于他日。

  謂家人曰。吾今日逝矣。家人不信。頃之。珠落而逝。異香郁然。達于鄰里。咸集其門。驚嘆稀有。時道光十九年正月七日也。(往生近驗錄)

  張家媳婦是常熟人,平素就念佛。有一天生小病,做完早課后,她仍然繼續(xù)不停的誦佛名號,和平常不太一樣。

  她告訴家人說:‘我今天要走了。’家人不信她的話。不久之后,她手上的念珠掉了下來,一看,已經(jīng)往生了。這時異香很濃烈,香味傳到附近,鄰里都隨香味聚集到她家門口,大家都驚嘆不已。那時是道光十九年正月七日。(往生近驗錄)

  俞媼

  俞媼常熟王效曾之母也。性和淑。效曾素奉三寶。勸母斷葷血。從之。長齋三年。道光二十年春。得疾臥床不起。入夏病劇。

  效曾勸以默觀西方。媼由是發(fā)心念佛。然不能無雜念。因循數(shù)月。屢入冥界。

  初則有兩童子喚之回。繼則菩薩命回。末后則夢中聞佛語。若其前世固僧。因昧本而墮女身者。

  自是漸卻飯食。已奄然垂絕矣。忽于夜半。朗唱佛名三四聲。合掌西顧曰。佛來矣。右脅而逝。時五月二十五日也。

  后其所愛長孫。夢至一境。行樹樓觀。不同人間。但有闌楯限之。曲折繚繞。而不得入其限。忽見媼方游行來。問從何入。媼曰。汝欲入非念佛不可。其孫聞言。遂寤。(往生近驗錄)

  俞老太太是常熟人王效曾的母親,個性很溫和賢淑。效曾一向信奉三寶,他勸母親不要再吃葷血,母親就聽從,因此持了三年的長齋。在道光二十年的春天,她生病無法起床,到了夏天,病情惡化。

  效曾就勸母親要默想西方極樂世界,于是她就發(fā)心念佛?墒抢鲜遣荒軟]有雜念,因此一直拖了好幾個月,都不能往生,其間神識還曾三次進入陰間。

  第一次有兩個童子把她叫回來,第二次是菩薩要她回來,第三次則是在夢中,聽到佛告訴她說,她前世原本是僧人,因為迷失了,結果又墮落成女人身。

  之后,她就漸漸不吃飯不喝水,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忽然到了半夜,她大聲念了三、四聲的佛號,向西面合掌說:‘佛來了。’于是就右脅而逝,那時是五月二十五日。

  后來她最愛的長孫,夢見一個地方,那兒的樹木和樓宇觀亭,都和人間不一樣。而他被欄干擋住,繞來繞去都進不了那個地方。忽然他見到祖母向他走來,他就問祖母該從什么地方走才進得去。祖母回答說:‘你想要進來,非得念佛不可。’長孫聽到這話,就醒過來。(往生近驗錄)

  吳婆

  吳婆蘇州人,自幼篤信佛法。夫家姓郟。壽七十余。持齋誦佛。歷有年所。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二夜。忽通宿命。知其長子前世為僧。次子則已三世為母子。所言皆絕異。既而曰。吾今歸西方。永絕塵世矣。遂西向合掌而化。(往生近驗錄)

  吳婆是蘇州人,從小就虔信佛法。丈夫姓郟,活了七十多歲。吳婆持齋念佛很多年。

  在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二的晚上,她忽然有了宿命通。知道她的長子前世是出家人,而次子和她,已經(jīng)有三世的母子關系。她還說了許多事情,都是很特別的。后來她說:‘我今天要回西方,永遠離開這個塵世了。’于是就向西邊合掌而逝。(往生近驗錄)

  錢孺人

  錢孺人名瑞云。常熟人。夫謝鳳梧患病。孺人禱于佛。愿持長齋而痊。

  自歸鳳梧數(shù)載。舉一子一女。夫愈后,斷食以葷血。已而知凈土法門。遂偕鳳梧受凈戒。斷情愛。

  道光二十二年。其兄萬鎰往生。孺人目擊其瑞。信向益篤。其年冬子殤。哭之慟。既而曰:天其欲斷愛緣乎。漸不介意。閨中相對。唯策勵而已。

  母吳氏有疾誤于醫(yī),至不起。孺人念佛送其終。至二十五年六月。自患咯血疾。漸劇。其女亦病。

  鳳梧恐其復萌愛念。策之曰。未有心戀娑婆?诜Q凈土。而能生者。子其勉之。

  孺人瞿然。與作禮曰。賴君開示。吾知警矣。遂向西懺悔。涕淚并下。意極懇切。病中時聞異香。

  至七月二十日后。其女歿。孺人曰。今愛障絕矣。我歷盡諸苦。轉得自在。從此往生。不大快哉。遂屏谷食?饰ü。

  延至八月九日。僅存一息。其夜過半。忽厲聲呼鳳梧曰。障重。速為我然臂香。鳳梧從之。初若昏倦。繼則目光炯炯。正念分明。

  人問一心不亂否。孺人點首者再。忽命扶掖起坐。兩目上視而逝。年三十一。越日就殮。頂門猶暖。貌如生。(錢孺人事略)

  錢瑞云是常熟人,丈夫謝鳳梧有一次生病,她就向佛祈禱,愿意為丈夫之病愈持長齋,后來丈夫病果然好了。

  錢氏嫁過來數(shù)年間,生了一子一女。丈夫病好后,她就不再吃葷血。后來又知道有凈土法門,于是就和丈夫一起去受清凈戒,從此不再行房。

  道光二十二年,錢氏的哥哥錢萬鎰往生,她見到種種的祥瑞之相,因此就更加信凈土法門。這年的冬天,她的兒子夭折。她哭得很傷心,后來她覺悟說:‘這是老天爺要斷掉我的恩愛因緣嗎。’于是她就漸漸不再介意兒子的死亡,夫妻兩人在家里,彼此互相勉勵修行。

  接著,錢氏的母親吳氏,被庸醫(yī)誤診而死,錢氏替她念佛送終。到了道光二十五年的六月,錢氏得了吐血的病。身體越來越糟,而她的女兒也病了。

  她丈夫怕她又產(chǎn)生貪愛的念頭,于是就策勵她說:‘沒有人能心里貪戀著娑婆世界,嘴巴上說要去凈土,而結果能往生的,你自己要勉勵自己呀。’

  錢氏聽后警覺心大起,向丈夫作禮說:‘幸好有你的一番開示,我現(xiàn)在知道自我警覺了。’于是就向西方懺悔,鼻涕眼淚齊下,心意極其懇切。在她生病的期間,經(jīng)常聞到異香。

  七月二十日之后,她的女兒過世。錢氏說:‘現(xiàn)在我情愛的障礙已經(jīng)沒有了,我歷盡了各種苦,現(xiàn)在我得到自在了。如果從此就能往生,豈不是太痛快了嗎。’于是就不再吃飯,渴了就吃水果。

  到了八月九日,錢氏已經(jīng)僅存一息尚在了。過了夜半之后,她忽然大聲叫她丈夫說:‘我的業(yè)障太重了,趕快替我燃臂供佛。’她丈夫就替她燃臂香,初時她看來,昏沉疲倦,后來慢慢的目光變得炯炯有神,神智很清醒。

  有人問她是不是已經(jīng)一心不亂了,她不停的點頭。忽然她叫人扶她坐起來,她兩眼向上看而逝世了。那年她才三十一歲。隔天入殮時,她的頂門還是暖的,容貌像生人般。(錢孺人事略)

  沈婆

  沈婆法名悟通。吳江黎里人。年三十九。長齋念佛。矢愿生西。受菩薩戒。六時皆有定課。

  六旬余。一夕忽夢空中現(xiàn)五色云。涌舟西來。觀音大士坐于舟中;顒尤缟。莊嚴奇妙。世無與比。醒而念佛益銳。雖老病。不減程課。

  后以念佛七期。用力過猛。病遂劇。居邑之地藏庵。至四月八日。謂侍者曰。今日為佛誕。扶我起坐。吾行矣。

  侍者勸曰。婆病甚。宜善養(yǎng)息。厲聲曰。佛來接引我。遂聳身欲起。侍者力助之。更衣而逝。遺命以龕殮。用阇維法。從之。時在道光二十七年。壽六十八。(呂默庵述)

  沈婆的法名叫悟通,是吳江黎里人。三十九歲那年開始長齋念佛,發(fā)愿要往生西方,并且受了菩薩戒,每天都做功課。

  六十余歲時,有一晚她夢見空中有五色的云朵,云上有船從西邊來,而觀音大士坐在這艘船中。她見到的景象很生動而莊嚴奇妙,世間的景象無法相比。醒來之后,她更加精進念佛。雖然年紀漸老且又生病,但每天的功課一定做完,絕不減少。

  后來她參加念佛七的法會,由于用功過猛,結果病情惡化。她那時住在當?shù)氐牡夭剽掷,四月初八那天,她告訴侍者說:‘今天是佛陀的誕辰,你扶我坐起來,我要走了。’

  侍者就勸她說:‘阿婆呀,你病得很重,應該要好好休養(yǎng)身體才是。’沈婆大聲說:‘佛來接引我了。’于是就聳身想要起來,侍者就幫她換衣服,之后她就去世了。她遺囑要以龕來入殮,要火化。當時是在道光二十七年。她活了六十八歲。(呂默庵述)

  陸安人

  陸安人名岫梅。蘇州元和人。歸理問君吳昌濂。舉一子。殤。年二十而寡。悲痛不已。得咯血疾。

  有以龍舒凈土文攜示者。遂回向佛乘。晨夕有定課。家中戒殺食三凈肉。蟲蟻木草。咸所愛護。

  道光十四年。鐵君定公。校大乘經(jīng)數(shù)十種。設局刊印。五年始畢延其事。既從定公。受三皈五戒。定公名之曰師壽。

  已而詣鄭山。禮阿育王塔。見塔中舍利現(xiàn)光。自是行善舉益力。嘗出資三萬兩。造像修寺。作諸功德。而尤勤于放生。歲出千金不吝也。

  或有譏之者。曰。財產(chǎn)匪堅。勝緣難值。仗此功德。與四恩三有。早證無上菩提。吾愿足矣。復奚戀哉。

  年三十四。疾大作。醫(yī)藥罔效。乃誓放生命一千萬。于師林寺建水陸大齋。以作往生資糧。病半載自愈。

  越五年。燃臂發(fā)愿。斷葷血。祭先祀神悉用蔬果。四旬生日。又于師林寺供飯僧。親友祝嘏者。以所刊法華。華嚴等經(jīng)施贈。

  其年秋。夢至一處。水流華放。迥非塵境。身立一橋。異香撲鼻。竊自念言。此其為七寶池乎。何不見我佛也。俄而金容寶相。遍滿遙空。心大喜。方頂禮間。蘧然而覺。晨起以告家人。

  未幾疾作。醫(yī)者勸食肉。弗從。沉吟數(shù)月。疾垂革。謂所親曰。吾之始愿。志在出家。今不果矣。我死。汝等勿哭。殮必披僧伽黎。喪中設祭享賓。勿用葷酒。吾姑年逾八旬。生死亦旦暮事耳。異日壽終。亦如吾法。為我延比丘尼六人。念佛助往生。從之。

  臨終前二日。令家人代受菩薩戒。已而神識鍪亂。不克自主。大懼。乃迎佛像一尊。供床畔幾上。注目默觀者一畫夜。

  至五月四日清晨。忽命掖起曰。大和尚已行。吾西方去矣。令同稱佛號。手自拈香敬佛。人問大和尚何在。曰。坐幾上者。遂面西趺坐結印而逝。年四十一。時在道光二十八年。(陸安人傳)

  陸安人(婦人封贈之號,明清制六品封安人)名叫岫梅,是蘇州元和人。嫁給吳昌濂,生了一個兒子,后來夭折,二十歲時她就守寡。由于丈夫與兒子的過世,使她悲痛不已,而得了吐血的病。

  后來有人拿《龍舒凈土文》給她看,于是她就開始學佛,早晚都做功課。家里面禁止殺生,只吃三凈肉。對于昆蟲螞蟻花草樹木,統(tǒng)統(tǒng)都愛護。

  道光十四年,定公校訂了幾十種大乘的經(jīng)典。陸安人就發(fā)心來刊印,總共做了五年才完成。后來她就在定公那兒受三皈五戒,法名叫師壽。

  之后,她就去鄭山,禮拜阿育王塔,見到塔中的佛陀舍利放光。從此之后,她就更加努力做慈善事業(yè)。她曾經(jīng)出三萬兩來塑造佛像,修建寺廟。在她所做的諸功德中,她特別愛放生,每年都出千金來放生。

  有些人就嘲諷她的修諸功德善事。她就說:‘財產(chǎn)根本就不牢靠,而殊勝的因緣卻很難遇到。如果我能夠仗著所做的這些功德,跟四恩三有,早早的同證無上菩提的話,我的愿望就達到了,世間及錢財有什么好依戀的呢。’

  三十四歲那年,她生大病,醫(yī)藥均無效。于是她就發(fā)誓要放一千萬條生命,又在師林寺建水陸大齋,以做為往生的資糧。結果她的病,在半年之內(nèi)就自己好了。

  又過了五年,她燃臂香發(fā)愿,要斷葷菜血食,祭祀祖先鬼神,一律用蔬菜水果。四十歲生日時,她到師林寺齋僧。親友來賀她生日的,她一律贈送她刊印的《法華經(jīng)》及《華嚴經(jīng)》。

  第二年的秋天,她夢見到了一個地方。那兒的水流和花朵開放,和人間完全不同。她站在一座橋上,聞到異香。她心里暗想,這豈不是七寶池嗎?為什么沒有見到阿彌陀佛呢?當她這么一想,天空中立刻布滿了金色的佛。她心里高興至極,正在頂禮時,就突然醒過來。起床之后,她就把夢中所見告知家人。

  不久之后,她又生病了。醫(yī)生勸她吃肉,她不聽。這個病拖了幾個月,命已經(jīng)將盡。她告訴親人說:‘我本來是想出家的,看樣子這個愿望是無法實現(xiàn)了。我死了之后,你們不要哭泣,入殮的時候,要替我披袈裟。在我的喪期中,凡是祭祀或招待賓客,一律不準用葷肉酒席。我的婆婆已八十幾歲,遲早也要死的。當她壽終之后,喪事也要比照我的一樣來辦理。現(xiàn)在你們?yōu)槲艺埩槐惹鹉醽恚埶齻兡罘鹬彝?rsquo;家人就照她的吩咐去做。

  臨終的前二天,她要家人代表她去寺廟受菩薩戒。之后,她忽然神識昏亂,不能自主。她嚇壞了,趕緊迎了一尊佛像,供在床旁邊的幾上。她就專心的默觀這尊佛像一整天。

  到了五月四日的清晨,她叫人把她扶起來說:‘大和尚已經(jīng)走了,我要去西方了。’她叫大家一起念佛號,她自己則拈香敬佛。有人問說大和尚在那里,她說:‘就是坐在床旁邊幾上的那位。’于是她就面向西邊,趺坐結印而逝。那年是道光二十八年,陸安人世壽四十一。(陸安人傳)

  種蓮集

  (清)陳本仁

  邵媼

  邵媼常熟邵子寅茂才之母也。素奉佛。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微疾。忽謂子寅曰。爾于明日。迎妹歸。子寅從之。而莫測其所謂。

  次日妹歸。媼曰。吾今日欲逝。以了母女因緣耳。女聞而哭。媼笑曰。死生一幻相也。遂與言他事。至午曰。時至矣。子寅問何往。媼以手指空曰。佛來。遂逝。

  邵媼是常熟人邵子寅的母親,平常就念佛。在道光十八年十二月,生小病。有一天,她告訴兒子說:‘你明天去接妹妹回家一趟。’子寅說好,可是卻不知為什么要接妹妹回家。

  第二天,子寅把妹妹接回家里。母親就說:‘我今天要走了,我已經(jīng)了了我們母女之間的因緣了。’女兒聽后就哭了起來,母親笑著說:‘生死只不過是虛幻的形相而已。’于是就和家人談論其他的事。

  到了中午的時候,母親說:‘時間到了。’子寅就問母親要去那里?母親用手指著空中說:‘佛來了。’于是就往生了。

  張氏

  張氏金山縣人。自幼即信凈土。為人淡樸。素善病。而念佛不輟。受三皈五戒。不愿有家緣。然幼已許字王生。遂于嘉慶二十年于歸。

  年余歸寧母氏。適病劇。延道俗行人同聲念佛。亡何。喘急。囑扶起。面西坐。誦彌陀經(jīng)及佛名。目熒熒上矚。面含笑容。頃之乃瞑。

  金山縣人張氏,從小就修凈土。個性很淡泊樸素,雖然經(jīng)常生病,但一直念佛不停。她受過三皈依及五戒,不愿意嫁人生子。但由于從小就許配給王生,所以只得在嘉慶二十年時出嫁。

  嫁了一年多之后,她回家探望母親。結果在娘家病得很重,家人就為她請了出家人及在家的修行人,為她助念。不久之后,她喘得很厲害。隨后,她叫人把她扶起來面向西方坐著,在大家誦《阿彌陀經(jīng)》及稱佛名號聲中,她眼睛發(fā)亮的向上看,而且面帶笑容,后來才閉目而逝。

  丁氏

  丁氏金山人。其伯姑王氏。勸之念佛。同日秉受皈戒。王先逝。丁氏見其臨終正念。愈自感奮。克時課誦。回向西方。居常作諸功德。并戒殺放生。一師王氏遺法。

  有女適太原。病瘋。教之念佛。安然化去。逾年。丁氏病中滿。轉側維艱。臨終力疾起。面西坐。呼家人誦彌陀經(jīng)及佛號。甫百余聲。觀其若有注視。問見佛菩薩否。首微頷之。頃之聲息俱滅。時在道光八年五月九日。

  丁氏是金山人,她的伯姑王氏,勸她念佛,于是兩人一同去皈依受戒。后來王氏先往生,丁氏看到王氏臨終時能正念往生。受此鼓勵,她自己就更加精進。每日定時念經(jīng)誦佛,回向西方。平常就做功德,并且戒殺放生,完全依循王氏的修行方法去做。

  后來,她嫁到太原的女兒得了肺癆,她就教女兒念佛,結果女兒死時很安詳。過了一年,她自己得了肝硬化,末期產(chǎn)生腹水,連轉動身軀都很艱辛。臨終時她拼命抱病起身,面向西方坐著,叫家人誦《阿彌陀經(jīng)》及佛號。佛號念了一百多聲之后,家人見她似乎在注視什么東西,于是就問她說:‘見到佛菩薩了嗎?’她微微點頭。不久,她的念佛聲和呼吸都停止了。那時是道光八年五月九日。

  陸孺人

  陸孺人蘇州人。歸太學生包心愚。事姑孝。嘗侍疾不解帶著累月。心愚故勇于為善。凡造橋修路施衣放生諸事。恒戚然于心。孺人必盡力贊成。

  幼嘗浮海參普陀。中年后足不逾閾。晨起誦經(jīng)咒及佛號。四十年中無一日閑。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感微疾。告子婦曰。夜夢古衣冠三人相招。謂我念佛至誠。即日令我見佛矣。

  初八日淩晨。西向念佛而逝。年八十五。

  陸孺人是蘇州人,嫁給太學生包心愚。她對婆婆很孝順,曾經(jīng)一個多月衣不解帶的侍候婆婆的病。她的丈夫很能做善事,凡是造橋、修路、施衣、放生等種種善事,經(jīng)常記掛心上,而她也都盡力協(xié)助完成。

  小時候她曾經(jīng)坐船到普陀山禮觀音,中年之后則足不出戶。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她就誦經(jīng)、誦咒及念佛號,四十年來沒有一天間斷過。

  在道光二十七年的四月初,她生小病。幾天之后,她告訴兒子及媳婦說:‘我昨天晚上夢到三位穿著古時候衣冠的人,他們向我招手,告訴我說,由于我很誠心誠意的念佛,因此今天就要讓我見到佛。’

  到了初八日的淩晨,陸孺人就面向西方念佛而逝,她活了八十五歲。

  錢氏

  錢氏名蘭貞。蘇州人。幼即居止端莊。適顧淦為妻。后因懷孕。遘疾甚危。半體皆冷。神識鍪亂。有至戚省之。勸其夫立誓戒殺。誦觀音圣號。從之。三日汗下。其疾若失。

  自是錢氏歸心凈業(yè)。每夜焚香誦大士號。雖嚴寒酷暑勿間也。道光二十八年冬染咯血疾。漸增劇。延至二十九年十月八日。忽曰。苦海茫茫。三日可出矣。

  初十日清晨。令設香案于床右曰。今日決定往矣?谥腥哉b大士號。頃之忽稱阿彌陀佛。至申刻聲漸微。向西吉祥而逝。翌日天明,頂相猶溫。年二十九。

  錢蘭貞是蘇州人,從小就舉止端莊。后來嫁給顧淦。她懷孕時病得很嚴重,半個身體都冷了,神識也陷入昏亂的狀態(tài)。這時有位近親來探病,就勸她丈夫要發(fā)誓戒殺,并且要誦觀世音大士的圣號。她丈夫就照著做,三天之后,錢氏出了一身大汗,病就好了。

  從此以后,錢氏就求往生凈土。每天晚上一定焚香念大士的圣號,大冷天大熱天都不間斷。在道光二十八年的冬天,她得了吐血的病,病情日漸轉劇。到了第二年的十月八日,她忽然說:‘這種苦海茫茫的日子,再過三天我就可以脫離了。’

  初十的清晨,她叫家人在床的右邊擺了燒香的桌子。她說:‘我今天決定會往生的。’于是口里稱念大士的圣號,不久之后,她忽然改念阿彌陀佛。她念佛念到下午三點時,聲音越來越小,最后就面西而逝了。到了第二天淩晨,她的頭頂還是暖的,那年她二十九歲。

  易特墨太夫人

  易特墨太夫人。法名蓮如。滿洲正紅旗人。勤儉仁慈。睦族情殷。相夫教子。孜孜不倦。故依太守勒通阿劄分轉拉芬阿。二公出仕。卓著政聲。秉母訓也。

  太夫人中年茹素。潛心凈業(yè)。每日定課誦佛號兩萬數(shù)。無間寒暑者二十余年。

  光緒元年。壽六十二歲。忽于冬月望后,神氣不爽。告家人曰。我見佛像數(shù)尊。并童男女。手執(zhí)幡幢。均來接我。已自定期于二十七日午時。往生西土。

  因將存儲衣飾。分散媳女諸人。并囑持身處世。俱以方便為本。余無他言。屆期趣令闔宅眷屬。環(huán)跪誦佛。遂合掌趺坐。朗宣佛號而逝。

  易特墨的母親,法名叫蓮如,是滿洲正紅旗人,她很勤勞節(jié)儉,而且仁慈,對族人都很照顧。相夫教子,孜孜不倦。兩個當官的兒子,政績都很顯著,實在是從小母親教導有方的緣故。

  太夫人中年開始吃素,專心修凈土法門。每天固定要念兩萬聲佛號。二十年來不曾間斷。

  光緒元年,她六十二歲那年的冬天,過了十五號之后,覺得精神和力氣有點衰退。她告訴家人說:‘我見到好幾尊佛像,還有手里拿著幡幢的童男童女,都來迎接我。我已經(jīng)自己定了二十七日中午時分,往生西方。’

  于是她就將自己的衣服及首飾等物,分贈給媳婦及女兒等人。并且囑咐她們待人處世的道理,告訴她們一切都要以方便權宜作為根本。除了這些話之外,她就不再多說其他的話。

  到了二十七日中午,她叫全部的眷屬,全都環(huán)繞著她跪地誦佛名。而她自己則合掌趺坐,朗聲念佛號而逝。

  修西聞見錄

  (清)咫觀

  徐太夫人傳

  徐國楨

  太夫人。徐宮保女也。幼慈慧。適錢塘許刺史玉年。敬順有婦德。遇三黨以恩禮。不因貧富異。待下無疾言無怒容。生五子二女皆貴顯。

  太夫人恭謹無奢念,自減省以作眾善。冬棉夏藥。放生濟急。于三寶尤盡心力。人有以未來富貴祝者。應之曰。福報盡落輪回也。吾唯求生西方以了生死。自署名曰印深子。

  自此以后。每朝夕唯以念佛為娛。家人化之。故凈土法門。復能盛行于三江淮海間。

  同治甲子夏。習靜焦山。有太湖漁人。得彌陀像。夢此像囑其獻于太夫人。因筑香光樓以供。

  乙丑七月夜。佛光明現(xiàn)于室。圓相燈火共化為紅蓮華。大尺許。輝華掩映。初以為異。既而思之曰。此殆以火中蓮華之義策我也。

  丙寅在楊寓。夏日感微疾。愈兩月,忽曰。吾將歸矣。家人以為返杭州去也。太夫人笑曰。非爾等所知。

  七月四日晡時,起盥洗易衣服。自見光明滿空。異香充塞。光中有僧。著水田衣。持錫杖。旁侍一童。作相近狀。乃召眷屬而告之。且勖曰。我無掛礙。爾等皆念佛。自亦念佛。

  繼云。蓮花至。遂命將所誦西方公據(jù)二冊焚化。一時許。自云見佛來迎。乃含笑仰視而逝。五日子時也。太夫人既卒。室中有異香。頂暖竟一日。年六十九。

  徐太夫人是徐宮保(太子少保)的女兒,從小就很慈悲而有智慧。長大后嫁給錢塘的許玉年刺史,她對丈夫恭敬順從,具有婦女的德行。對于父親、母親及丈夫的族人,以恩惠及禮數(shù)相待,不因為對方的貧富,而有所不同。對待下人不大聲呵斥,也不給下人看臉色。她生的兩個兒子及二個女兒,在功業(yè)上都很有成就。

  徐太夫人的為人很恭敬謹慎,不奢侈浪費。她自己十分節(jié)省,把節(jié)余拿來行善。冬天送人棉被,夏天送人藥品。平時放生,救濟急難。對于佛法僧三寶,更是盡心盡力。有人恭祝她未來能得富貴,她回答說:‘富貴這種福報也只不過是六道輪回而已,我只求能往生西方以了脫生死的束縛。’她給自己起了個‘印深子’的號。

  從此之后,她每天從早到晚,都以念佛作為唯一的娛樂,她也教化夫家大小念佛,使得凈土法門,又再度盛行于三江淮海之間。

  同治甲子年的夏天,太夫人到焦山去學禪坐。太湖有個漁夫,在水里撈得一尊阿彌陀佛的塑像。漁夫夢見這尊佛像告訴他說,要把這尊佛像獻給太夫人。于是太夫人就蓋了香光樓,用來供奉這尊彌陀像。

  第二年七月的某個晚上,香光樓的彌陀像發(fā)出光明,這個圓形的光與燈光融合化成一朵紅色的蓮花,有一尺多大,光耀炫目。太夫人起初覺得很訝異,后來思索一番后說:‘這大概是要以火中蓮花的意義來策勵我的吧。’

  第三年的夏天,她在揚州的住宅生小病。兩個月之后,她忽然說:‘我要回去了。’家人以為她要返回杭州。太夫人笑著說:‘這件事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

  七月四日過了中午之后,太夫人起身漱洗換衣服。她見到空中充滿光明,聞到異香滿室。在光明的空中,有位披袈裟持錫杖的僧人及一位侍童,向她走來。于是她就把所見到的景象告訴眷屬,并且向家人說:‘我沒有任何掛礙,你們大家一起念佛。’她自己也念佛。

  接著她又說:‘蓮華到了。’于是就叫家人把她平常誦讀的西方公據(jù)兩冊書燒了。一點鐘左右,太夫人說她看見佛來迎接她,于是她就含笑,向上仰視而逝世了。這時是七月五日晚上子時。太夫人往生之后,室內(nèi)充滿異香,頭頂竟暖了一日之久,她活了六十九歲。

  正覺子傳

  蔣元亮

  正覺姓朱氏。江南人。許靈虛居士副室也。幼性敏。長而恭順孝慈。年二十九。子方九歲。正覺遽以疾卒。

  疾初作佛事善舉。建力甚勤。久而生退轉。但以病為憂矣。靈虛時醒其迷。

  一旦忽謂靈虛曰。勢在必死。當何處去。曰。本以往生為愿。何頓忘之。

  正覺曰。然。則須念佛。由此精進。且曰。夙業(yè)來報。正念先疏也。一心直往。眾苦皆離。方為好手。

  彌留際。靈虛為禮佛。侍疾者見白光照正覺之面。正覺亦自言見蓮花。遂安詳而逝。焚其平時所誦西方公據(jù)。火中現(xiàn)金光湛然。殮時頂暖。

  朱正覺是江南人,是許靈虛居士的妾。從小就很聰敏,長大后則恭敬順從孝順慈悲。二十九歲那年,因病去世,兒子才九歲。

  她剛生病時,很勤于作佛事及慈善事業(yè)。后來久了,就生了退轉之心,整天只憂心著自己的病。于是她的丈夫不時的要點醒她。

  有一天,她問丈夫說:‘看樣子我一定會死,可是我會投胎到那里呢?’她丈夫回答她說:‘你本來不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嗎?怎么現(xiàn)在突然忘記了?’

  她說:‘對呀,我是要求往生的,那我就應該念佛才對。’于是她就很精進的念佛。后來她又說:‘當夙世的業(yè)報要來障礙的時候,首先就會失掉了念佛的正念。因此一定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那么所有的苦難都會遠離,這才是修凈土的個中好手。’

  臨終之際,她丈夫替她禮佛。侍候她的人見到有白光照她的臉,她自己說見到了蓮花,于是就很安詳?shù)耐。死后焚燒她平時誦讀的西方公據(jù),在火光中現(xiàn)出很亮的金光。入殮時,她的頭頂還是暖的。

  書善一事

  趙大禮

  善一長白人。都轉如山冠九之夫人也。夫婦雙修。極人寰之望。如在湖北。見玉尺所著彌陀注解。翻刻板一副。存歸元寺。以故善一知玉尺之以華嚴觀作凈土修也。

  玉尺以刻經(jīng)故。渡錢塘晤如于衢道署。如至寺五次。玉尺赴署五次。善一每以華嚴凈土之義叩焉。

  適其妹圣全死。期臨百日。請作佛事。玉尺為其說華嚴十玄門。衢之僧俗觀聽者傳為佳話。遂以刻經(jīng)之資。首助玉尺為全部書本藏之第一檀越。

  善一之生平,喜念佛及禮大悲行法。一日者,欲延玉尺為女眾說法。玉尺未往。后遂以病卒。不復見也。

  先是玉尺未赴衢道署。善一預夢大身善財。故信心甚至。善一既以凈業(yè)精純念佛而逝。杭之人與十方聞者。多所感發(fā)。為一時女修之最卓卓者。

  善一是長白人,丈夫當都轉的官。夫妻兩人一起修行,實在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她丈夫在湖北時,見到玉尺法師所著的《阿彌陀經(jīng)》注解,非常喜歡,于是就刻印流通,并將翻刻的板一副,保存在歸元寺。因此善一知道玉尺法師提倡以《華嚴經(jīng)》的觀照法門來修凈土。

  玉尺法師由于刻印經(jīng)書的緣故,曾經(jīng)渡過錢塘江到衢縣的辦公署和她丈夫見面。她丈夫曾到玉尺法師的寺廟五次,玉尺法師也曾到她丈夫的辦公署五次。每次見面,善一都請問《華嚴經(jīng)》的凈土義理。

  有一次,剛好善一的妹妹圣全,去世滿百日,于是就請玉尺法師作佛事。玉尺法師就為善一說《華嚴經(jīng)》的十玄門,衢縣的出家人、在家人及一般人都去聽講,一時傳為佳話。善一因此而把刻印經(jīng)書的錢,首先拿去幫助玉尺法師印書,是玉尺法師印藏經(jīng)的第一布施者。

  善一平時喜歡念佛及禮大悲懺。有一天,她想請玉尺法師為女眾說法,但玉尺法師有事不能去。后來善一病死,死前一直未能見到玉尺法師。

  在玉尺法師尚未到衢縣的道署之前,善一就事先夢見很高大的善財童子,因此善一對玉尺法師十分信服。由于善一很精進的修凈業(yè),而且臨終時念佛而逝。杭州的人及其他地方的人,聽到這件事,都受感化而發(fā)心學佛。善一可以說是當時杭州女人修行者中的佼佼者。

  蔣氏

  夏智因

  蔣氏名蘭征。如皋人。適同邑卜姓。晚年道號貞一子。生時母宋夢香云繞戶。淡妝仙子握蘭入室而生。

  幼端淑。言動以禮法。家有觀音大士像。虔誠禮拜。晨夕無怠。事親孝。年十余歲。兩以割臂肉救父危疾。喜讀書。兼工吟詠。出語皆清妙。

  既嫁孝于姑。姑卒夫亦以毀卒。蔣氏遂攜子與母同居。督課之余。勤心念佛。祈母壽。中年子卒。媳亦殉。教育遺孫。事必以禮。壽至九十三。未嘗懈也。

  素修凈業(yè)。時有悟機。臨歿時。異香發(fā)于寢室。預知時至。含笑念佛。向西而逝也。

  未歿前。有佛光照身。蓮花現(xiàn)前之異,并有異鳥如小鸞鳳。百千相隨。飛集庭樹。

  三日大殮時。面色如生。手掌和軟。氣作蓮華香。

  蔣蘭征是如皋人,嫁給同邑的卜先生。晚年道號叫貞一子。她出生的時候,姓宋的母親夢見有香氣的云圍繞門戶,有位淡妝仙子手握蘭花進屋內(nèi),蔣氏就出生了。

  她從小端莊賢淑,言談舉止都合于禮法。每天早晚都很虔誠的禮拜家里的觀音大士像,從不懈怠。她也很孝順雙親,十幾歲時,曾兩度割手臂上的肉,以救病危的父親。蔣氏喜歡讀書,也很會吟詠詩詞,說出來的話語皆清幽美妙。

  嫁了之后對婆婆很孝順,婆婆死了之后,丈夫也因哀傷過度而亡。于是蔣氏就帶著兒子回娘家住,在教導兒子之余,她很勤奮的念佛,祈求母親長壽。中年時,兒子死了,而媳婦也殉情而亡。于是她就教育孫子,任何事情都講究禮節(jié),一直到九十三歲,都不曾懈怠。

  平常蔣氏修凈業(yè),經(jīng)常有所體悟。臨終的時候,寢室有異香,預先知道死亡的日期,最后含笑念佛,面向西邊而逝。

  未死之前,有佛光照蔣氏的身體,還有蓮花出現(xiàn)在眼前的奇異現(xiàn)象,并且還有百千只如小鸞鳳般的異鳥,飛集到庭院的樹上。

  三天之后舉行大殮,蔣氏面孔的顏色如生人般,手尚柔和溫暖,而且還發(fā)出蓮花般的香氣。

  陶陸氏

  熊潤生

  陸氏蘇州人。性慈善。夫陶某。子某。皆信佛。女證西。造蓮花精舍。氏住焉。晨夕修凈。

  同治癸酉。入夏至秋。病不愈。食果飲大悲水。謂子媳曰。我死汝勿哭。多念佛好。

  自知八月十日死。沐浴更衣。設香案。命家人轉大悲咒四十八遍。不見余像。但僧眾與韋陀而已。遂念佛而終。頂暖。室有異香。

  蘇州人陸氏,性情慈悲善良。姓陶的丈夫和兒子也都信佛。女兒證西,造了一間蓮花精舍。她就住在精舍內(nèi),早晚都念佛。

  同治癸酉年,她的病從夏天一直拖到秋天都好不了,她只吃水果和飲大悲水。陸氏告訴兒子和媳婦說:‘我死時你們不要哭,多多念佛最好。’

  她知道自己八月初十要往生,于是當天就沐浴更衣,設了供香爐的桌子,叫家人念四十八遍《大悲咒》。臨終時,她見到很多僧人和韋陀護法,于是就念佛而終。當時室內(nèi)充滿了異香,而她的頭頂是暖的。

  樂凈傳

  許來

  樂凈道者趙宜人。許遂皋中丞副室也。幼穎敏。黑夜飛針走線。遇佳山水。一往有遺世志。發(fā)逆竄武林。攜子西齋赴水。遇救不死。

  有老僧指引出。朝峨嵋。禮普陀。師遂翁以求禪理。命名侍摩。聞靈虛念佛。歸心凈土。坐中不見根身器界。佛號自空流出。風林水鳥。無非佛音。

  聞紅螺悟和大師說諸經(jīng)義。多觸發(fā)。戒名凈證。自號樂凈道者。

  集眷屬課誦兼禪觀。有叢林風。佛七領眾時。自謂如在定中。不自知為經(jīng)行也。

  法云寺傾。發(fā)心修建。有放生湖濱。見居民活剝羔羊者。歸述其事。道人脫身裘永不服。

  石香禪宿問。念佛的畢竟是誰。機滯。香痛下鉗錘。

  了凡首座問。人人有個影子。為甚步步踏不著他。屢答不契。愧甚。月余疑情不釋。一夕吹燈。大聲曰。踏著了也。

  嘗曰。參禪人易蹈空。念佛人恒著有。真了悟者。隨愿往生。萬牛莫挽。

  病增劇。形消損神炯然。坐九晝夜。知時至。囑后事纖悉無遺;蛟弧:尾蝗w放下。答曰。早自空空。更教放個甚么。

  西齋悲不自勝。道人曰。生死本是空花。癡兒何作此態(tài)。

  日午。請接引佛像到。開目注視良久。自以手整巾。怡然逝。頂猶溫云。

  樂凈道人趙宜人,是許遂皋 中丞的妾。從小就很聰穎靈敏,晚上黑夜中也能刺繡縫紉。每到有好山水的地方,就有隱居修行的念頭。當洪秀全叛亂殺到武林時,她帶著兒子西齋去投水自盡,結果被救起而得不死。

  后來有老和尚指引學佛,她就去朝禮峨嵋山及普陀山,并拜遂翁為師,追求禪理,得法名侍摩。后來她又聽到靈虛子談念佛法門,于是她又歸心學凈土。她曾經(jīng)在禪坐之中,見不到自己的身體及世界,而佛號卻從虛空中流出來,聽到的風聲林聲水聲鳥聲,全都是佛號聲。

  她又去聽紅螺山的悟和大師講解佛經(jīng)的義理,而得到很多感觸和體悟。她受戒的法名叫凈證,而她自稱樂凈道人。

  平常她教眷屬誦經(jīng)念佛及禪觀,儼然有叢林的風范。她領眾打佛七時說,她覺得自己好像在禪定之中,不知道自己正在經(jīng)行。

  法云寺倒了,她發(fā)心出錢修建。有人到湖濱放生,看到居民在活剝羔羊的皮,回來后述說此情形。從此以后,她就把身上所穿的皮裘脫下,永不再穿。

  禪師石香問她說:‘念佛的人究竟是誰呢?’她答不出來,石香就痛下鉗錘磨煉她。

  了凡首座問她說:‘每個人都有個影子,為什么卻步步都踏不到這個影子?’她屢次回答都不對,因此十分慚愧。一個多月這個疑情都還解不開,有一晚吹滅燈火要就寢時,她忽然大聲說:‘我踏到這個影子了。’

  她曾說:‘參禪的人容易走入空的迷情里,而念佛的人又經(jīng)常執(zhí)著于有。而真正了悟的人,可以隨自己的心愿往生,萬頭牛的力量也拉不回他的往生。’

  后來樂凈道人病情日益加重,雖然身子消損,可是精神奕奕,禪坐九晝夜之后,她知道自己要走了,就咐囑身后事,連細節(jié)都講得很清楚。因此有人就說:‘為什么不把一切都放下呢?’她回答說:‘早就一切都看空了,還要放下什么呢?’

  她的兒子西齋傷心得把持不住,道人就說:‘生死這件事,本來就是虛空的花朵。傻兒子呀,你怎么還這樣哭泣呢?’

  到了中午時,迎請的阿彌陀佛像到了。于是道人張開眼睛注視佛像良久,并且用手整理頭上的包巾。最后很安詳?shù)淖吡,死后頭頂還很溫暖。

  陸嫗

  申報

  蘇州閶門外三樂灣陸姓老嫗。年七十余,好持齋念佛。

  光緒丁丑二月十二日。忽自櫛梳沐浴。更換衣服。危坐榻前。手持念珠。朗誦佛號。未幾。寂不聞聲。

  家人至點燈后。呼其晚飯。不應。逼視之,則已閉目而圓寂矣。

  蘇州閶門外的三樂灣,有位姓陸的老太太,已經(jīng)七十幾歲,平常就持齋念佛。

  在光緒丁丑年的二月十二日,陸老太太忽然自己梳頭結發(fā),沐浴更衣之后,端坐在榻前,手里拿著念珠,朗誦佛號。誦了一陣子之后,就沒有聲息了。

  她家的人也不在意,一直到晚上點燈之后,家人才去叫她吃飯。見她沒有回應,走近身仔細瞧瞧,才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閉目往生了。

  楊氏

  楊氏幼適鎮(zhèn)江吳姓。居北門。中年即喜茹素奉佛。光緒丙子年。染疾。至十二月。困甚。

  其子明通。懇祈地藏大士。愿以己生平誦持之力。為母求生西方凈土。并超脫母氏累劫冤親。楊氏心益感。感奮念佛。至二十四日坐逝。年七十八歲。

  其子于其七期。請眾人念佛。至第五日。燭上現(xiàn)蓮花佛像。同見者百余人。

  楊氏幼年時即許配給鎮(zhèn)江的吳姓人家,嫁后住在北門。中年時就吃素念佛。在光緒丙子年時生病,十二月時,病得很重。

  她的兒子明通,就懇求地藏菩薩,愿意把自己生平誦經(jīng)念佛等的修行功德,回向給母親助她往生西方,并同時超脫母親累世的冤家及親人。楊氏受了兒子孝心的感動,就更加緊努力念佛。到了二十四日,她就坐著過世了,活了七十八歲。

  明通為母親做七,請眾人念佛。到了第五天,燈燭上出現(xiàn)蓮華及佛像,有一百多人看到。

  船婦

  周蓮慧記

  船婦某?嘧酉庇谥妗TV于船客?徒讨詢敉练ㄩT。且曰。精持佛名。不暇與惡人計長短。即現(xiàn)前解脫也。

  船婦依而行。久之純熟。佛不離心。一切時皆以念佛為境界。其病也。其死也。其瑯瑯然念佛而去也。

  有個撐船的婦人,很苦惱兒子及媳婦的忤逆,就向船客訴苦。船客就教她凈土法門,并且告訴她說:‘很專心精進念佛的話,就會沒有時間和惡逆之人計較長短,這樣眼前就能得到解脫。’

  船婦很聽話,照著去做。念佛念久了之后,就很純熟,佛號一直不離她的心,任何時間她都不離念佛。后來她生病,一直到死,都一直念佛不斷。

  王葉氏

  張寶權

  葉氏年二十一。歸蘊香王公。公時勸以念佛。然上有舅姑。兼家事縈繞。弗克專也。

  年四十二。為長子授室。遂置家事于不問。一心持佛名。家饒于財。頗勤儉。恒以紡績所得。散之貧乏。兼作眾善。

  年五十六。微疾。謂長媳曰。汝為我易衣履。諸子因跪床前唱佛名。自亦朗誦不輟。合掌而逝。香氣滿室中。

  葉氏二十一歲時,嫁給王蘊香。丈夫經(jīng)常勸她念佛,但由于上有公婆要侍候,兼有家務事要做,因此無法專心念佛。

  四十二歲為長子迎娶之后,她就不再管家務事,專心念佛。家里雖然富有,但她仍頗勤勞節(jié)儉,經(jīng)常把紡織所得的錢財,布施窮困及做善事。

  五十六歲時生小病,她叫長媳替她換衣服及鞋子。兒子們都跪在床前念佛名,她自己也念。在念佛聲中,她合掌而逝。死時整間屋子都充滿異香。

  于韻之

  童葆澄

  韻之。漢軍于氏女。父翰卿。以知府候補江南。為兩淮運使書局提調。女十三歲念佛而逝。

  韻之始生。父夢滿天霞光。故小字霞官。三五歲即不食葷血。且慈仁戒殺。其性然也。

  幼字梁。卒之年春日。梁有信云。俟韻之十五歲來親迎。韻之聞之。慘然不樂。遂長悒悒。病于泰州。以六月某日坐而向西。喃喃念佛。預言時日。及逝,期不爽云。

  于韻之是于翰卿的女兒,十三歲就念佛往生了。

  她剛生下來的時候,她的父親夢見滿天的晚霞光芒,因此給她取霞官的小名。她三五歲開始,就不吃葷血,而且天性仁慈,不殺害生物。

  從小她就許配給梁家,她死的那年的春天,梁家有信來說:‘等韻之長到十五歲,就要親自來迎娶了。’韻之聽了之后,很不開心。結果憂郁成疾,病倒在泰州。她預言自己六月的某一天要離開。果然,她就在那天面西而坐,口念佛號而逝。

  陳靈開

  童葆澄

  陳靈開。蓮語之第二女也。語欲送入海天為法侶。以路遠未來。亦能作詩。與姊靈復。同留遺墨在焉。

  乙亥年六月十一日。夢入冥。見三法師與之言修行事甚悉。法師忽以劍畫地為深坑。命之跳。跳去即見華嚴境界。彌勒云。我半月來。已換汝一副翡翠骨頭也。

  明日疾。遂但飲水。至期午刻,見韋陀來。遂落發(fā)坐堂中。自誦彌陀經(jīng)。持珠念佛而去。

  陳靈開是蓮語的二女兒,原本做母親的打算把她送到海天精舍出家,但以路途遙遠而未去。靈開和姊姊靈復都能作詩,兩人都遺留下來詩句甚多。

  乙亥年的六月十一日,靈開夢見自己進入冥府,見到三位法師,和她詳談修行的事。后來法師用劍在地上畫了一個深坑,叫她跳下去。她跳下去之后,卻見到了《華嚴經(jīng)》上所說的境界。而彌勒菩薩跟她說:‘這半個月以來,我已經(jīng)替你換了一副翡翠骨頭了。’

  第二天,靈開就病了。她什么也不吃,只喝水。到了中午時分,見到韋陀護法來,于是她就把頭發(fā)剪掉,坐在廳堂中,誦《阿彌陀經(jīng)》。然后手持念珠念佛而逝。

  劉寶仁

  寶仁。儀征劉氏女。幼穎悟。喜讀父書。父覺成。好黃老家言。晚年有悔心。復究心佛法。寶仁亦隨父兩轉。

  先受菩薩戒于某寺。后其母立貞孝寺。復依母出家。光緒丁丑春。感疾久之。自知不治。遂罄舍所藏?*輪懺以莊嚴凈土因。

  九月十九日受沙彌尼戒。即于病榻前供佛像。起七念佛。眾既精勤。寶仁益感奮。至第三日亥時。于念佛聲中。加趺而去。年四十一。

  劉寶仁是儀征人劉覺成的女兒,從小就很聰穎,喜歡閱讀父親的藏書。本來她父親喜歡研究黃帝及老子的學說,晚年時又改而學佛法。寶仁也就隨父親轉而學佛。

  她先在寺里受菩薩戒,后來母親成立貞孝寺,她又隨母親在貞孝寺出家。光緒丁丑年的春天,由于久病,她知道自己好不了。于是就把所有的積蓄,拿來刻印*輪懺,以做為莊嚴佛凈土的因緣。

  九月十九日,她受了沙彌尼戒。于是就在病床前面供佛像,打佛七。大眾都很精進念佛,寶仁更是努力。到了第三天晚上亥時(九時至十一時),她就在念佛聲中,跏趺而去,活了四十一歲。

  李修一

  石麟

  修一。通州李氏女。字朱。十三歲而朱卒。修一誓守志。夫家不信之。曰。是幼稚何足征。

  一曰。若不信。我在母家守。過十年乃來。果二十三而往。三十三而卒。

  時好好形色。人不料其死。忽使人請其父母至作別。

  先是數(shù)日不食。忽食粥。數(shù)日不語。忽言。初有汗。謂人曰。此時不能念佛名。俟稍定。果以汗解后,槵樐罘鸲ァ

  自言見蓮花二朵。人問何以二。答曰。我一我母一。

  李修一是通州人,從小許配給朱家。十三歲時,準夫婿死亡。修一就發(fā)誓要守寡,夫家的人不相信說:‘年紀這么小,講的話是不可靠的。’

  修一就說:‘如果你們不相信的話,我就先在娘家守寡十年,十年之后再到夫家。’果然她二十三歲時前往夫家,而三十三歲就死了。

  她死之前,人好好的,大家都料不到她會死。而她突然派人去請她父母來告別。

  臨終前幾天,她什么也不吃,也不說話。臨終前忽然吃粥,好幾天不說話,忽然說話。開始時出汗,就告訴別人說:‘現(xiàn)在不能念佛,等稍微定一點再念。’等她出過汗之后,她果然再瑯瑯念佛而逝。

  臨終前,她說看到兩朵蓮華。有人問她為什么是兩朵。她回答說:‘一朵是我的,一朵是我母親的。’

  曇影道人

  吳寶叢

  曇影道人者。同邑張氏女。張氏世奉佛。有長洲彭氏風。道人年十三。即歸心凈土。禮玉尺師受三歸。名寶芳。玉尺器之。勸閱大藏未果。

  十六斷葷血。日課佛萬聲。十八得咯血疾。次年六月扶病受五戒。越二月。吉祥念佛而逝。時光緒九年八月十三日也。

  道人性溫靜。寡語言。不事女工。禪課之余。手不釋卷。從兩兄討論內(nèi)典。輒至夜分。讀華嚴法華圓覺諸經(jīng)。能解其義。又精研凈土十要。于臺賢圓旨頗有會心。

  染疾時。誦大般若經(jīng)至二百八十卷。恐不能卒業(yè)。力疾持誦。會常州李上善至虞。以一行三昧策勵同志。道人師事之。凈念益堅。日課佛三萬聲。

  疾革迷悶甚。設像床前然臂香。猛誦佛名。聲盡氣漸微。即之逝矣。

  是辰告其兄寂曰。頃得夢。知今日決生安養(yǎng)。不勝歡喜。

  常州李上善。亦于是夜定中。見道人來別云。蒙觀音接引。已得中品下生矣。

  遺言祝發(fā)。以道裝殮。舍所受用?倘A嚴大鈔五卷。

  曇影道人姓張,家里世代都信佛。十三歲那年,她就學凈土,禮拜玉尺法師受三皈依,法名寶芳。玉尺法師很器重她,勸她閱大藏經(jīng),但她沒有做到。

  十六歲時她就不再吃葷血,每天念佛號一萬聲。十八歲時得了吐血的病。第二年的六月,她帶病去受五戒。過了兩個月,她就念佛而逝了。當時是光緒九年的八月十三日。

  道人的個性很溫柔安靜,很少講話,不做刺繡的事。在禪坐之余,整天手不釋卷。和兩個哥哥討論佛經(jīng),常常談到晚上。她讀《華嚴》、《法華》、《圓覺》等經(jīng)典,都能了解其中的義理。《凈土十要》也很下功夫去研究,對于天臺宗及賢首宗的圓教意旨,頗有領會。

  她生病的時候,正在誦《大般若經(jīng)》至二百八十卷。她怕死前誦不完六百卷,于是就拼命誦。剛好常州的李上善來家里,就勸她修一行三昧,道人就以老師之禮相待。此后她求生凈土的心念就更堅定,每天念佛三萬聲。

  當她臨終病重進入昏迷狀態(tài)時,就在床前設置佛像,并燒臂香供佛,并很勇猛的念佛號。后來念佛的聲音漸小,氣息越來越微弱,最后就往生了。

  臨終那天的上午,她告訴哥哥說:‘我做了一個夢,知道我今天一定會往生凈土,我實在太高興了。’

  常州的李上善,也在當晚的禪定之中,見到道人來告別說:‘我蒙觀音菩薩接引,已經(jīng)中品下生了。’

  她遺言要剃頭,穿上修道人的服裝入殮。并把她所有的財產(chǎn),用來刻華嚴大鈔五卷。

  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河南雒陽人。周大司馬河內(nèi)公信之女也。隋文帝未貴時。娶為夫人。及受禪。立為皇后。性賢明。朝廷政事。多為匡益。然頗妒忌。后宮希得進御。

  帝宏護佛法。敕諸州郡。建造靈塔。安置舍利。多感瑞應。后亦敬慕大乘。常持佛名。當持名時。必先易凈衣。嚼沉水香盥口。以為常。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崩于永安宮。年五十。于時異香滿空。天樂振響。帝問梵僧阇提斯那。是何祥也。對曰。凈土有佛。名阿彌陀;屎笸。故現(xiàn)斯瑞耳。(隋書 續(xù)高僧傳 佛祖統(tǒng)記)

  獨孤皇后河南雒陽人,也是大司馬周公信的女兒。隋文帝還未貴顯以前,娶她為妻。當上皇帝之后,她就被封為皇后。獨孤皇后是個賢慧而頭腦清楚的人,幫助皇帝處理許多國家大事,貢獻良多。但她不贊成三宮六院的制度,所以后宮佳麗難得侍候皇上。

  隋文帝是佛教的大護法,他通令全國的州郡要建塔來供奉舍利,因此常出現(xiàn)許多祥瑞之事。獨孤皇后也非常恭敬仰慕大乘佛法,經(jīng)常持佛名號。當她要念佛時,一定要先換上干凈的衣服,同時以沉水香來漱口,之后才敢念佛。

  五十歲那年,獨孤皇后在永安宮逝世。當時宮內(nèi)充滿了奇異的香味,而且天空響起了音樂。隋文帝就問印度僧阇提斯那說,這種祥瑞之兆,代表什么?梵僧回答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佛,叫阿彌陀佛,皇后已得往生那兒,故現(xiàn)此瑞。’

  魏氏女

  魏氏女梁郡人。其父兄皆修凈業(yè)。女亦篤志往生。無何化去。七日復蘇。即升高座。誦無量壽經(jīng)。既畢。下啟父言。兒去便往無量壽國。此寶池中。兒及父兄各有一大蓮華。當生其內(nèi)。唯母獨無。不勝此悲。故來相報。語訖而瞑。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記)

  梁郡地方有位姓魏的女孩兒,她的父親及哥哥都修凈土法門,她也發(fā)愿求往生。后來沒有什么原因,十四歲那年,她就突然死了。七天之后她蘇醒了過來,然后她要求坐在高高的座位上,誦了一部《無量壽經(jīng)》。誦完經(jīng)之后,她下座告訴父親說:‘女兒離開人間后,就到了極樂世界。在七寶池之中,女兒和父親及哥哥,都各有一朵大蓮華,那就是蓮胎,將來我們都要投生其間。由于沒有母親的蓮華,女兒我覺得很難過,所以特別回來告訴母親。’說完之后,魏姓女子就閉目離開人間。從此之后,她的母親就開始持名念佛,求生西方了。

  吳太夫人

  (明)古吳沙門智旭隨筆

  吳城陸湛源居士。至洞庭東山吳鳳林家。其家為營素供。吳母時年九十四歲。偶至廚下。因問為何營此素供。婢云請陸相公。又問陸相公年幾何。婢云年五十四。母驚嘆曰。渠年五十四便已茹素。吾年九十四乃不斷葷耶。從今日即當永斷。子媳輩力阻之俱不聽。乃設香燭請陸居士作證。

  越三年。于臘月間。忽謂子曰。為我請陸先生來。子訝問其故。答曰。吾將遠行。子問何往。答曰。兒何太癡。吾已九十七歲。安得無去。遂遍集子孫輩言別。擇次日去。次日大雪。則云且俟天好方去。次日又問天好否。婢謬答云。今日雪更甚。則云更俟天晴。

  未幾見日光照室。乃曰汝等詒我。速取我凈衣。及取香水來。遂起梳洗。更衣禮佛。并遙禮湛源居士。馮幾端坐。命眷屬同時輕聲念佛以送之。許久。媳進茶湯。則已逝矣。(見聞錄)

  陸湛源居士是吳城人,有一天他前往洞庭湖的東山地方,拜訪朋友吳鳳林。吳家特別為他準備素菜。吳家九十四歲的老母親,偶爾到廚房看到,就問為何做素菜。婢女答說是為陸相公準備的。吳母問陸相公幾歲,婢女答言五十四歲。吳母聽后驚嘆說:‘他五十四歲就吃素了,而我都九十四歲了,怎么還能不斷葷呢。從今天開始,我要永遠斷葷腥。’兒子媳婦都盡力勸阻,吳母都不聽勸,還點了香,燒了蠟燭,請陸居士作證,發(fā)誓從當天開始茹素。

  三年之后的十二月,有一天吳母告訴兒子說:‘去替我請陸先生來。’兒子很驚訝,直問為什么。吳母說:‘我要出遠門。’兒子問道:‘要去那兒呀?’吳母回答說:‘兒呀,你也未免太傻了,我都已經(jīng)九十七歲了,怎能不死呢。’于是就把兒孫輩都集合,與他們話別,選定明天走。第二天下大雪,吳母說:‘且等天氣好時再走。’次日又問天氣可好,婢女騙她說:‘今天雪下得更大。’吳母說:‘那我就等天晴好了。’

  后來不久,吳母看到陽光照進室內(nèi),她就說:‘你們騙我,快拿給我干凈的衣服及拿香水來。’于是吳母就起床梳頭洗臉,換上干凈的衣服之后禮佛,并向陸居士住的方向遙遙禮拜。然后她就靠著桌子端身正坐,并要眷屬一起輕聲念佛號來替她送行。念了許久佛號之后,媳婦端了茶湯來請她喝,才發(fā)現(xiàn)吳母已經(jīng)往生了。

  宋馮氏夫人

  夫人名法信。馮少師之女。適承宣使陳思恭。少多疾。及嫁疾尤甚。醫(yī)者以為不可療。往見慈受深禪師問愈疾之方。深教以持齋誦佛。

  夫人盡去葷血及裝飾之奉。衣掃塔服。專以西方為念。行亦西方也。坐亦西方也。起居食息亦西方也。語默動靜亦西方也。酌水獻華亦西方也。誦經(jīng)行道亦西方也。剎那之念。秋毫之善。一以為西方之津梁。十年間無惰容。心安體健。神氣昌盛。人皆尊尚之。

  一日忽書偈云。隨緣任業(yè)許多年,枉作老牛為耕田。打疊身心早歸去。免教鼻孔受人穿。

  族人怖之。夫人云。清凈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緣盡行即西歸。適我愿兮。何怪之有。

  壬子九月示疾。十二月忽矍然而起云。吾神游凈土。面禮阿彌陀佛。觀音左顧。勢至右盼。百千萬億清凈佛子;讘c我來生其國。若宮殿林沼。光明神麗。與華嚴經(jīng)及十六觀經(jīng)所說一同。

  明日安然化去。家人聞妙香芬馥。不類人間。及三日荼毗。舉尸如生。年三十六。(龍舒增廣凈土文 樂邦文類)

  馮法信是馮少師的女兒,嫁給承宣史陳思恭。從小就體弱多病,出嫁之后病得更厲害,連醫(yī)生都說她的病無藥可治。于是她就去見慈受深禪師,請問治病的良方,禪師教她要吃素念佛。

  此后她就吃素,并不再戴首飾,改穿著掃塔寺的衣服,一切都以往生西方為念。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供水獻華,誦經(jīng)念佛,全都求往生西方。連一剎那的念頭及一點點的善舉,全都回向往生西方,十年間毫不間斷。結果身體健康,心神安定,精神昌盛,還獲得許多人的尊敬。

  有一天,她寫了一首偈說:‘任隨因緣及業(yè)力流轉三界許多年,冤枉做了頭老牛努力耕田這么久,現(xiàn)在我可要收拾身心趁早回老家,免得讓人又再拿繩子穿我的鼻孔。’

  她的家人聽了覺得很害怕,她就說:‘我在清凈的境界里失掉了正念,而落得這步田地,F(xiàn)在在中國的緣分盡了,我就要回到西方去了。這正是我的心愿,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壬子年的九月,她開始生病。到了十二月,有一天她忽然坐起來說:‘我的神識到了凈土,當面禮拜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在左邊,大勢至菩薩在右邊,還有百千萬億的清凈佛弟子,都來向我問訊,恭喜我生到他們那里。那兒的宮殿、樹林及池沼,都非常光明莊嚴,跟《華嚴經(jīng)》及《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上所說的,一模一樣。’

  第二天她就很安詳?shù)耐,家人都聞到非常的香氣,和人間的香氣不同。三天之后火化,身體抬起來和活著時一樣。當年三十六歲。(龍舒增廣凈土文 樂邦文類)

  印光大師文鈔

  (民)印光

  汪含章夫人往生記

  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園居士之德配也。宿根深厚。賦性淑賢。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為閨閣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惠施貧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

  易園多年職任教育。唯欲培植真正人才。不惜心力。為之講授。積勞成疾。于民國八年臥病不起。醫(yī)藥罔效。勢甚危險。

  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勸。漸獲痊愈。既又遍閱佛經(jīng)。方知佛為大圣人。其教有不可思議之事。且悲昔之不知。幸今之得聞也。于是勸其父母。與其夫人并及兒女。同修凈業(yè)。

  由是夫人虔持佛號。兼誦彌陀普門大悲等經(jīng)咒。決志求生西方。去歲十月有疾。當痛苦時。輒發(fā)大愿。愿速往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之后。乘佛慈力;厝腈镀。度苦眾生。心極懇切。

  月晦之夕。語侍疾者。樓上佛堂。木魚聲甚清亮。屋床壁間。皆金字經(jīng)。光明照耀。汝曾見聞與否。

  又三日前。其姑夢金光滿室。光中菩薩。不計其數(shù)。意謂其媳之病。當速痊愈。須知此皆凈業(yè)純熟。凈境現(xiàn)前之象。

  至次日十一月朔未時。結跏趺坐。念佛而逝。逝后神色端嚴。了無死相。通身悉冷。頭頂猶溫。先時兩腿腫脹。不能動屈。及至將逝。遂如平時。故得跏趺而逝。如入禪定也。

  易園率其兒女。并諸道友。至誠念佛。助其往生。過五句鐘。方始安置。設祭待客。概不動葷。村人欲送公祭者。易園止之。令每日來一班人,念佛一期。約二句鐘。一則免人虛費。二則實益亡人。三則曲引諸人。同種善根。四則冀開風氣。普播佛恩。實為喪事最善新例。

  殯殮之后。易園匯百圓普陀法雨寺。為作佛事。至三七日。其姑祝曰。媳逝多日。生西也未。愿托夢見告。以慰我心。

  是夜其子有朋。夢信報紛至。乃取一信。往樓上佛堂看。見佛堂中懸一大燈。光明四徹。遠逾電燈。開函見畫一張。中有大紅蓮華。華有臺座。華下列小字兩行。不復記憶。周圍有眾多小華。華下之水。其色如銀。此日即法雨佛七圓滿之日也。得此數(shù)征?芍獩Q定往生。

  汪含章夫人是江易園居士的太太,她宿根深厚,天性賢淑。孝順父母及公婆,相夫教子,謹守本分,住持家務,堪為婦女的楷模。而且心地仁慈,常常濟貧放生。

  易園居士多年來都從事教育工作,為了培植真正的人才,因此不惜心力,認真教學,結果積勞成疾。在民國八年的時候,病得很嚴重,醫(yī)藥無效。 有朋友就勸他放下一切念佛,居然病就漸漸好了。于是他就開始遍讀佛經(jīng),這下子才知道佛陀是大圣人,才知道佛法的不可思議。很悲哀自己以前從不知道,又很慶幸現(xiàn)在終于得聞佛法。于是他就勸父母、太太和子女,一起修行凈土法門。

  汪含章夫人從此就很虔誠的持佛名號,并兼誦《阿彌陀經(jīng)》、《普門品》及《大悲咒》等,決心要求生西方。去年十月,她開始生病。當她痛苦的時候,就發(fā)大愿,懇切的希望能很快的往生,見到佛聽聞佛說法,證得無生忍的果位之后,再乘佛的慈力,回到娑婆世界,救度痛苦的眾生。

  有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她問照顧她的人說:‘樓上的佛堂,木魚的聲音非常清亮。屋內(nèi)的床和墻壁之間,都是用金色的字寫的佛經(jīng),明亮極了。你是否聽見、看見?’

  臨終三天前,她的婆婆夢見滿屋子的金光,光里面有數(shù)不盡的菩薩。婆婆以為是她媳婦病會很快好的征兆,其實這是汪含章夫人凈土之業(yè)純熟,凈土現(xiàn)前的現(xiàn)象。

  到了第二天,是十一月初一日下午一點,夫人盤腿而坐,念佛而逝。逝世之后,夫人的神色十分端嚴,一點都不像死人。等到全身都冷了之后,頭頂還是溫的。本來她的雙腿都腫脹,不能動也無法彎曲。到了臨終之前,腿不再腫脹,于是就可以跏趺坐而逝,好像進入禪定般。

  易園居士就率領兒女及道友,至誠的念佛助夫人往生。一直念了七十五分鐘之后,才處理遺體。設祭奠接待親友時,一概不食葷。村里的人要送奠儀的,通通被婉拒。而反要他們每天來一些人,念佛三十分鐘。一來免得浪費別人的錢,二來對亡人有實際的利益,三來可以讓村人同種念佛的善根,四來可以開風氣,傳播佛的恩德。實在是喪禮中最新最好的方法。

  裝殮出殯之后,易園居士寄了一百圓到普陀山的法雨寺,為夫人作佛事。到了三七那天,婆婆就禱告說:‘媳婦你已經(jīng)逝世多日了,到底生到西方了沒有?希望你能夠托夢來告訴,以安慰我的心。’

  當天晚上,夫人的兒子江有朋,夢見有很多信件。他就取了一封,到樓上的佛堂去看。他見到佛堂的中間,懸了一個很大的燈,光明遠超過電燈。他把信打開,只見信中有一幅畫。畫里有一朵很大的紅蓮華,華里有臺座。華下有兩行小字,醒來后不記得字的內(nèi)容了。紅蓮的周圍,有很多的小華。華下面的水,顏色有如銀光。這天剛好是法雨寺為夫人作七的圓滿日。從這些征兆看來,可以知道夫人決定是往生了。

  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安徽石碌縣徐母楊太夫人者。徐居士國治之生母也。其性情孝慈柔善。明敏果決。事父母。事舅姑。相夫教子。持家處事。一一皆悉堪作閨閣典型。女流師范。方之古烈女。母儀賢仁。明智諸傳。殆無愧焉。

  幼即奉佛。老而彌篤。其子三。曰國華。國鈞。國治。各受職于政商二界。國治在天津。欲長侍膝下。于民國十年。迎養(yǎng)至津。遂持長齋。受優(yōu)婆夷戒。從茲念佛益精進。頗有瑞征?植磺笠恍摹OH鹣嘀奕耸懿。故不錄。

  是秋。安徽水旱奇災。省長電調國治襄辦賑務。以八年在京。辦有成績故也。國治不忍遠離。夫人責以大義。促令速去。以救災黎。

  國治在皖年余。夫人有病。不許書信言及?诌h道來省。致誤賑務。并囑國華國鈞勸募。以己私蓄。傾囊相助。蒙大總統(tǒng)題頒匾額。與慈惠徽章。十一年賑務畢。皖憲仍縶維國治。乃復迎養(yǎng)皖垣。

  以年已七十有四。精神衰頹。親戚中有勸開齋者。夫人曰。我寧茹素而死。決不食肉而生也。

  至今春,病日篤。而神智清明。念佛不輟。謂國治曰。余于世事。艱苦備嘗。故無戀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又曰。每一發(fā)熱。痛苦異常。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則頓覺清涼矣。

  二月廿一。命請僧來寓念佛。以助往生。令將己衣物。盡行變賣。供養(yǎng)三寶。問國治曰。何日去最好。國治答以后天是齋日。最好。

  歷數(shù)時日。余已見釋迦牟尼佛。及在津所供之佛菩薩。何獨不見接引佛乎。國治曰。時至則見矣。次日。仍復隨僧念佛。

  至廿三黎明。念佛僧福海師曰。夫人神志氣象如常。一二日內(nèi),尚不能去。至巳刻。國治請一接引佛供床前。曰。阿彌陀佛來矣。

  夫人聞之。生大歡喜。起坐瞻視。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數(shù)聲。即結印含笑而逝。

  國治與諸師及眷屬。猶高聲念佛三句鐘。始舉哀及沐浴換衣。香氣馥郁。有友來吊。于門外即聞之。嘆為稀有。三日入殮。面貌比生時更加光彩。頂猶微溫。四肢柔軟。以數(shù)珠置手中。乃屈指握之。

  安徽石碌縣的楊太夫人,是徐國治居士的母親。她性情孝順、慈悲、溫柔、善良,做事明白敏捷而果決。在奉事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及操持家務上,都可以做婦女的典范。

  從小她就信佛,老來更加虔誠,三個兒子國華、國鈞、國治,分別從政和經(jīng)商。國治想奉養(yǎng)母親,于是就在民國十年時,把母親迎接到天津。從此楊太夫人就持長齋,還受了優(yōu)婆夷戒。此后念佛十分精進,很有些祥瑞之象。為了怕一些專門想求祥瑞征兆,而不知道要一心念佛的愚人誤解,所以就不記錄這些事跡。

  那年秋天,安徽受到水災和旱災,安徽省長就電召國治去辦理賑災事宜,因為國治在首都,曾經(jīng)有八年很好的成績之故。而國治不想離開年邁的母親,太夫人就要他以災民為重,敦促他趕緊去救災。

  國治在安徽賑災一年多,太夫人生病,都不準家人在信上提及?峙滤h道回來探病,影響賑災工作。她還囑咐另外兩個兒子要去勸募賑災,她也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救災。因而蒙受大總統(tǒng)頒贈的匾額及慈惠徽章。民國十一年,國治辦理完賑災事宜,仍被省府挽留,于是就把母親接到省府。

  由于太夫人已經(jīng)七十四歲,精神顯得有些衰頹。于是親戚中就有人勸她開齋。太夫人說:‘我寧愿吃素而死,也決不吃肉而活著。’

  到了今年春天,太夫人病重。然而神智仍十分清明,一直不停的念佛。她告訴國治說:‘世間的生活,我備嘗艱辛,所以我一點也不戀慕人間,心里只有念佛這一件事。’她又說:‘每次身體一發(fā)熱,就痛苦得不得了。但只要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頓然就覺得清涼。’

  二月二十一日,她叫家人請僧人來家里念佛,以助她往生。并且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拿去賣,用賣得的錢來供養(yǎng)三寶。她問國治說:‘那一天去最好?’國治回答說:‘后天是齋日,后天往生最好。’

  幾個小時之后,她說:‘我已經(jīng)見到釋迦牟尼佛及在天津所供的佛菩薩,為什么單單不見接引佛呢?’國治告訴她說:‘時間到就會看到。’第二天,她仍舊隨眾人念佛。

  到了二十三日的黎明時分,念佛僧福海法師說:‘太夫人的神情意志和氣象,都和平常一樣?礃幼,這一兩天之內(nèi)都走不了。’到了上午九點至十一點時,國治請來了一尊接引佛,供在床前告訴母親說:‘阿彌陀佛來了。’

  太夫人聽了,很歡喜,就坐起來瞻視佛像,高聲念了幾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手結印含笑而逝。

  國治和念佛僧及眷屬,還高聲念佛四十五分鐘之后,才開始哭泣并替母親沐浴換衣。而滿屋子都充滿了香氣,親友來慰吊的,在門外都可以聞到香氣,大家都嘆為稀有。三天之后入殮,太夫人的面貌比生前更加光彩,而頭頂還是溫的,四肢很柔軟。把念珠放在她手里,還能彎曲手指頭握著。

  陳了常優(yōu)婆夷往生事跡

  優(yōu)婆夷了常者。安徽無為縣陳錫周了圓居士之繼配夫人也。姓胡氏。賦性慈善。篤信佛法。

  錫周初不知佛法。長子天壽頗聰明。十四歲殤。意謂我居心行事。無大過愆。何得有此。遂于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之事。極謂為無。

  夫人知其執(zhí)不可破。輒密默修持。不令彼知。未久。夫人有娠。將臨產(chǎn)期。忽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能言語飲食轉側。體熱如火。身瘦如柴。名醫(yī)束手。絕無生望。

  一夕。夢老母持一把長干蓮華云。汝以宿業(yè)。得此惡病。幸有善根。是故我從南海。來安慰汝。

  隨以蓮華。從頭至足拂去云。拂去業(yè)障。好生嘉兒。頓覺身心清涼。即驚醒起床。便成好人。次日生子。龐厚豐滿。與健婦所生無異。取名天民。今已十五歲矣。

  錫周由是方知佛慈廣大。三世因果之理事。真實不虛。從茲夫婦各吃素念佛。努力修持。于救濟貧苦患難。齋僧修廟。施善書。舍棺材。悉隨己力為之。錫周皈依光。法名了圓。夫人函祈皈依。因名了常。

  九年。夫妻兒女五人。同于北京法源寺受菩薩戒。去年春。夫人欲來普陀見光。因先朝九華。歸至滬。適奉直兵禍將作。遂未果來。每引以為憾。

  光慰之曰。至心念佛。則日與彌陀圣眾相對越。何得以不見粥飯庸僧為憾乎。

  以深受驚嚇,故身體瘦弱。久不復原。錫周祈光開示。光令作退步想。作已死想。遂得大愈。

  今春復病瘦弱。不思飲食。于二月二十八日。正念佛間。見兩童子執(zhí)長幡。上書西方接引四字。謂錫周曰。此兆于我則幸。于君則不幸。以己一歸西。內(nèi)顧無人故。然念佛之人。不貪生不怕死。

  因請僧四位。誦經(jīng)禮懺念佛廿八日。以祈壽未盡則速愈。壽已盡則速生西方耳。從此身心適悅。了無病苦。

  至四月初。復覺不適。知歸期將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初五。全家都為念佛。又請師僧換班續(xù)念。晝夜佛聲不斷。夫人但默隨之。

  初六午前。令備浴具。浴已。著新衣。往佛堂禮拜。供獻香華。歸即移床向西側臥。唯專念佛。概不提及訣別等事。

  至亥時。見佛來。欲起禮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頭狀。云尚有三千佛。念完即去。

  全家同僧俗三十余人。俱大聲念。夫人遂高聲念佛而逝。面帶笑容。室有異香。全家俱不現(xiàn)悲哀相。又念佛二小時。方為安置。

  次日午時入殮。頂尚溫暖。四肢柔軟。香氣猶存。

  優(yōu)婆夷了常,是安徽無為縣人陳錫周居士的繼室,姓胡,生性慈悲善良,信佛虔誠。

  錫周起初不懂佛法,他的長子天壽很聰明,但十四歲就死了。他就想,我的居心和做人做事,都沒有什么大的過失,怎么會喪子呢。于是就認為沒有因果報應及生死輪回這種事。

  他的夫人知道他的執(zhí)著無法破除,于是就自己秘密的暗中修行,不讓他知道。不久之后,夫人就懷孕了。等到快要生產(chǎn)之前,忽然得了大病,有二十九天說不出話來,也無法飲食,也睡不著。身體熱得像著火般,而且骨瘦如柴。名醫(yī)都束手無策,眼看就要死了。

  有一晚,她夢見一位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把有長干的蓮華,向她說:‘你由于宿世的業(yè)障,所以會得這種惡疾。幸好你有善根,所以我從南海來安慰你。’

  于是老婆婆就把蓮華,從她的頭上到腳底都拂過一遍說:‘拂去業(yè)障,好生個好兒子。’她頓然覺得身心都很清涼,驚醒過來之后,病全都好了。第二天,她就生了個兒子,長得很厚實健康,和健康的婦女所生的一樣。于是就取名為天民,今年已經(jīng)十五歲了。

  從此錫周才知道佛陀的慈悲廣大,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和事情,是真實不虛的。于是夫婦兩人都吃素念佛,努力修行。在救濟貧苦患難、齋僧修廟、布施善書及施舍棺材等善事上,都隨力而為。錫周皈依我,法名叫了圓。他的夫人來函求皈依,法名叫了常。

  民國九年,他們夫妻和兒女五個人,一起到北京的法源寺受菩薩戒。去年春天,夫人想要到普陀山來看我。她朝完九華山之后回到上海,剛好遇到奉直兩派的兵要作戰(zhàn),結果沒有來得成,因此一直引以為憾。

  我安慰她說:‘只要至心念佛,那就等于天天和阿彌陀佛及諸圣眾見面了,何必因為見不到我這個光會喝粥吃飯的平庸僧人而感到遺憾呢?’

  因為夫人深受戰(zhàn)爭的驚嚇,以致身體瘦弱,很久都沒有復原,于是錫周就請我為她開示。我就告訴夫人說:‘要作退一步想,要把自己當成已經(jīng)死了想。’結果她的身體就好了很多。

  今年春天,她又病得很瘦弱,不想吃喝。在二月二十八日,正在念佛的時候,見到有兩個童子,手執(zhí)長幡,上面寫著「西方接引’四個字。她就告訴錫周說:‘這個征兆對我很好,對你不好。因為我一往生,家里就沒人照顧了。不過念佛的人,是不貪生也不怕死的。’

  于是就請了四位僧人,誦經(jīng)、禮懺、念佛二十八天,以祈愿如果壽命未盡的話,病就快點好。如果壽命盡的話,就快點往生。這時她身心都很舒適愉悅,沒有病苦。

  到了四月初,她又覺得身體不舒適,于是知道要走了。就一心念佛,以求快點往生。初五那天,全家都為她念佛,同時又請了念佛僧換班念佛。晝夜家里佛聲都不斷,夫人則隨眾默念。

  初六中午之前,她叫家人準備浴具。洗過澡之后,她穿著新衣,到佛堂禮拜,并供獻香華。回到臥室時,把床移向西面?zhèn)壬矶P,一心專念佛號,一點也不提訣別等事。

  到了晚上九點間,夫人見到佛來了,就要起身禮拜。于是家人把她扶起來坐著,她合掌低頭向佛說:‘我還有三千聲佛號要念,念完我就去。’

  這時全家和僧俗共三十余人,都大聲助念。夫人就高聲念佛,面帶笑容而逝,室內(nèi)充滿了異香。全家人都不現(xiàn)出悲哀的樣子,大家又念佛二小時之后,才安置遺體。

  次日中午入殮時,夫人頭頂尚有暖氣,四肢很柔軟,香氣仍未散。

  王母朱夫人往生

  王母朱夫人者。浙江山陰處士王君楚辰之德配。心三、為廣二居士之生母也。

  夫人年二十六方歸王君。王君家頗富。篤信佛法。性好施舍。獨力建一廟兩進。以奉觀世音及天醫(yī)神。蓋欲大士尋聲救苦。天醫(yī)冥消眾病也。

  又且施茶施藥施燈施衣。歲以為常。放生惜字。各為立令以提倡之。戚族待以舉火者十數(shù)家。族子弟之資以就學者甚眾。以故家道中落。

  又夫人于歸后。即蔬食永斷腥葷。凡麻油香果等亦不食。唯飲白水。衣唯粗布。綾羅裘葛。脂粉簪釧。概悉屏除。

  日則紡織縫紉。夜則禮佛誦經(jīng)。竟歲不出外戶。沉默寡言。親戚過訪。寒溫之外。輒談因果報應等事理。事舅姑以孝。相夫以德。教子有法。

  越十有五年。王君卒。心三、為廣皆幼。夫人上奉老姑。下?lián)嵊鬃。備歷艱辛。若忘昔富者。

  及子堪就學。則盡賣于歸衣飾。以備束修。為心三聘婦婁氏。未娶而喪明。親族咸勸退婚。夫人絕不見聽。卒娶之。且囑心三善視之。毋見惡焉。

  夫人初則默誦心經(jīng)。日有定數(shù)。孀居后則一心念佛。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耳。

  宣統(tǒng)元年。年六十矣。三月間。姑沒。夫人親理喪葬。哀勞致疾。四十余日。形容枯瘦。而神氣極清。

  臨終前二日。囑心三、為廣備衣棺。曰。吾后日午后當逝矣。因誡之曰。愿汝等進德修業(yè)。勉為完人。莊子云。哀莫大于心死。汝能體此意。則吾心安矣。

  夫人居常念佛皆默念。屆時。極安舒。心三問所見。曰。毋擾吾正念。囑點燈于室外。遂安坐而逝。沒后兩手柔軟如生時。

  朱夫人是浙江山陰處士王楚辰的太太,是心三和為廣兩位居士的母親。

  夫人二十六歲時,才嫁給王君,王君家里頗為富裕。夫妻兩人都篤信佛法,喜歡施舍。獨資蓋了一間廟,供奉觀世音及天醫(yī)神。希望觀音大士能尋聲救苦,希望天醫(yī)能暗中消除眾生的病痛。

  此外又施茶、施藥、施燈、施衣,每年如此。還成立會社,提倡放生惜字。親戚中有十幾家人靠他們接濟過活,還為甚多的族人子弟付學費。由于此種種善舉,以致家道中落。

  夫人嫁過來之后,就吃素斷葷腥,連麻油香果都不食,只喝白開水。也只穿粗布衣服,脂粉首飾及綾羅裘葛,一概不用。

  白天夫人就紡織縫紉,晚上就禮佛誦經(jīng),經(jīng)年累月沒有出大門一步。平常沉默寡言,親戚來訪的話,除了噓寒問暖之外,就只談因果報應的事情和道理。她以孝順來事候公婆,以德行來相待丈夫,以方法來教導兒子。

  十五年之后,丈夫死了,而兩個兒子還幼小。她奉養(yǎng)婆婆,撫育幼兒,備歷艱辛,似乎忘了昔日的富裕。

  當兒子要就學時,她把嫁衣首飾變賣,來湊學費。她為大兒子聘媳婦,而媳婦尚未嫁過來,眼卻瞎了。親族都勸她退婚,夫人不答應。娶過來之后,她叮嚀兒子要好好對待媳婦,不可以嫌惡。

  夫人最初的修行是每天默背《心經(jīng)》,丈夫死了之后,就一心念佛,求出娑婆,往生極樂。

  宣統(tǒng)元年,夫人六十歲。三月時,婆婆去世,夫人親手料理喪事。由于悲哀及辛勞過度,病了四十幾天。雖然身體很枯瘦,精神卻很好。

  臨終前二日,她吩咐諸兒準備壽衣棺木,告訴他們說:‘我后天中午之后就要去世了。’她又訓誡他們說:‘希望你們能夠進德修業(yè),勉力去做個完滿的人。莊子說,最悲哀的情況,就是心都死了。要是你們能體會此中含意,那我的心就安了。’

  夫人平常都是默念佛號,臨終時,她看起來極為安靜舒適。大兒子問她看見什么沒有?她回答說:‘不要打擾我的正念。’吩咐他到室外點燈,于是她就安坐而往生了。她的兩手,在死亡之后,仍如生時般柔軟。

  馮平齋宜人事實發(fā)隱

  馮宜人者。包培齋居士之德配也。生有異性。幼嫻姆訓。在家孝父母。已嫁孝舅姑。而且篤信佛法。修持唯謹。包君初尚不以為然。久之則與之俱化。而長齋念佛矣。

  包君固明哲君子。一清如水。宦游時于有所入。不知來歷者。尚慮其或有錯因果處。必正色勸戒。詳問來歷。以期無負于心而后已。

  又每戒其子。勿入政界。猶恐或有難免。故又曰。政界中錢。唯日日辦事。應得薪俸?梢灶I受。否則悉屬非分。終須償還。不可不慎。

  其事親相夫。持家教子之芳蹤。與夫戒殺放生。周急濟困。力懺宿業(yè)。篤修凈土之種種懿行。皆堪風世。

  至其將終前三日。切戒厚葬。命用薄棺布衣。以為真者既去。何可為此幻軀。濫費金錢。暴殄天物乎。況絲綢之原。皆由殺起。用以送葬。是以罪業(yè)相加。于親愛之道。大相乖戾。

  臨終一二日,F(xiàn)諸痛苦。頗覺難堪。卒得見佛光明。結印而逝。

  馮平齋是包培齋居士的夫人,天生就和一般人不同。她從小就受到母親很好的教導,在家里時孝順父母,出嫁后孝順公婆。而且虔信佛法,修行很嚴謹。包君起初不以為然,后來久了之后,受到潛移默化,也就長齋念佛了。

  包君是位明哲保身的君子,非常的清廉。雖然如此,當他做官的收入,如果有不知道來歷的,夫人都還怕非光明正大之財,一定會很鄭重其事的勸誡,并詳細問明來歷,一直到心安為止。

  她又經(jīng)常告誡兒子,希望他們不要進入政界服務。又怕他們不得已進入政界,于是就叮嚀他們說:‘在政界中工作所獲得的錢,只有天天工作所應該得到的薪俸可以拿,否則其他的錢財,通通是屬于非自己分內(nèi)該得的,最后都一定得償還,因此不可以不謹慎。’

  她事奉親長,相夫教子及操持家務的行為,及戒殺放生、救濟急難困苦,并且盡力懺悔宿世的業(yè)障,虔誠的修行凈土法門,這種種德行,都可作為世人的模范。

  臨終前三天,她特別吩咐喪禮不可以大事鋪張,她只要穿布衣、葬薄棺就可以。因為神識已經(jīng)離去,怎么可以為了這個虛幻的身軀,浪費金錢呢?何況絲綢的壽衣,都是殺害了很多蠶而做成的。如果葬禮時穿上,等于是增加死者的罪業(yè)。這實在不是對親愛的人應該做的事。

  臨終前一、二日,夫人病痛現(xiàn)身,殊覺痛苦。最后終于見到佛放出的光明,于是就結印而往生了。

  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fā)隱

  夫人姓姚氏。諱澤潤。幼受庭訓。深嫻婦道。事父母舅姑唯謹。其姑疾革。割股和藥。祈天以禱。

  家固清貧。夫君安徽桐城馬通白居士教授生徒。夫人代持家政?饲诳藘。故得無虞。教子女有法度。為鄉(xiāng)里所稱。

  數(shù)十年來。歷經(jīng)世變。深厭無常。遂專修凈業(yè)。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年逾古稀。猶然強健。

  今秋初。示微疾。飲食漸減。而晨昏禮拜持誦無少閑。至八月初四。始臥床。胸鬲氣不通暢。囑其女君瑋及侄婦孫孝達。代為誦經(jīng)。孝達平日以凈業(yè)互相勉勖。故常侍相為輔助也。

  至初九夜。夫人見諸佛金光燦爛。伏枕作禮拜狀。又見觀音伸手下垂。己則仰握菩薩手。連稱菩薩名不已。囑孝達誦彌陀經(jīng)。孝達誦至佛土種種莊嚴處。曰。如此境界。歷歷在前。吾所見。不異經(jīng)所云也。

  家人環(huán)侍念佛。有飲泣者。夫人責之。謂若等何得如此以累吾也。

  至初十午刻。唇尚微動。久之遂逝。面色黃潤。眉額間朗明若鏡。頂上熱氣外溢。相距尺許。即覺薰蒸。蓋其凈業(yè)純熟。身心清凈之所表現(xiàn)耳。

  姚澤潤從小受到很好的家教,深知婦道人家該守的本分,因此能很嚴謹?shù)姆钍赂改讣肮。當她婆婆病得很重時,她曾割大腿肉和藥一起煮,求天保佑婆婆能病好。

  她的丈夫馬通白居士,是安徽桐城人,家里清貧。夫人嫁過來之后,主持家政,勤勞節(jié)儉,使得全家度日無有匱乏。并且教導子女很有法度,甚為鄉(xiāng)里所稱贊。

  數(shù)十年來她歷經(jīng)世間的種種變化,因此深深厭惡世間的無常,于是就專心修行凈土法門,希望能脫離娑婆世界,而生到極樂世界。雖然她已經(jīng)七十余歲,身體仍很健康。

  今年初秋,她生了點小病,飲食逐漸減少,但晨昏的禮佛念佛一直不間斷。到了八月初四,她臥病床上,覺得胸悶氣不通暢。就叫女兒君瑋及侄媳婦孫孝達,代她誦經(jīng)。孝達平常就和她互相勉勵要往生凈土,因此常來侍候她。

  初九的晚上,夫人見到諸佛,金光燦爛,于是她就伏在枕頭上作禮拜的姿勢。又見到觀音垂手接引,她就仰握著菩薩的手,一直稱念菩薩的名號。她還叫孝達誦《阿彌陀經(jīng)》,孝達誦到佛土的種種莊嚴情形時,夫人就說:‘這些境界,歷歷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和經(jīng)上說的完全一樣。’

  這時圍繞身旁念佛的家人中,有人在哭泣。夫人就責備說:‘你們怎么可以這樣拖累我呢。’

  到了初十的中午,夫人的嘴唇尚微微在動,久了之后,就逝世了。走后的臉色顯得黃而潤澤,眉毛和額頭之間,亮得像面鏡子。頭頂上的熱氣一直外溢,離她一尺多,還能感覺到薰蒸之氣。這是因為往生凈土之業(yè)報純熟,身心清凈的結果。

  孫母林夫人事實發(fā)隱

  孫母林夫人者。慶澤之生母也。宿植德本。稟性淑賢。其孝親敬夫。教子持家。周給貧乏。救護生命。皆足為女流師范。

  而且篤信佛法。修持凈業(yè)。自少至老。無或廢替。況身稟女質。既難遠參高人。而家住玉田。絕少宏法上士。而畢生孜孜修持者。乃多劫之熏修所致也。

  溯昔夫人歸孫君時。貧不自給。操勞苦作。過于傭保。中年以后。家漸富裕。有子五人。孫十余人。仆婢甚多。宜享逸樂。其操勞苦作。不改舊度。

  衣止粗布。不服綾羅。洗滌補綴。尚不忍棄。見人之饑寒。不異身受。必施金推食。其心方安。人有求祈。必令忻悅而去。昆蟲螻蟻。誡勿傷害。即蛇蝎毒物。亦令設法驅去。絕不肯令其受傷也。

  蓋欲子孫世守勤儉仁慈之道。以身率之。而冀其依行焉。平時每以因果報應誡子孫。常曰。利人實為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凡居心行事發(fā)言。皆須歸于慈善一邊而后已。汝等若能如是。則為無忝所生。否則縱令富貴至極。亦屬污辱祖宗之大怨家也。

  故其子孫。多皆篤厚敬謹。不染時風。

  尤可異者。去冬兵災起時。慶澤奉母遠避于親眷家。當其去時。心慮惶恐。夫人以裝老衣之篋命攜之。亦不言其所以。至臘月遂歿。適得具斂。雖曰年高八十有八。不可不預。然其心地安詳。不隨境亂。于此可見。

  當夫人臨終時。慶澤率其家人。同聲念佛。忽若發(fā)狂。遂將窗紙撕破。適有二蝶大如掌。從窗欞入。黃質雜黑白章。采絢非常。繞尸而飛。家人驅之。竟不能去。歷大半日。殯殮已畢。舁入他院。蝶亦隨棺飛翔。直至靈柩安妥。方始飛出。向西而去。

  夫時當臘月。況在北方苦寒之地。何得有蝶。當時本家與親眷七十余人。同皆驚異。謂為不經(jīng)見聞之瑞。

  蓋以夫人盛德凈心所感。以表其離此娑婆。生彼極樂之祥。但以世人根機陋劣。特示為蝶。此豈真蝶乎哉。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慧。她孝順親長,敬重丈夫,教導子女,主持家務,救助貧困窮乏及救護生命,種種德行,都足堪女子效法。

  而且她篤信佛法,修行凈土法門。從小到老,沒有停止過。由于她身為女流之輩,沒辦法到遠方去參訪高人。而且家住在玉田,這個地方絕少有宏揚佛法的人。而她竟然能夠畢生孜孜不倦的修持,實在是因為多劫以來熏修佛法的緣故。

  夫人初嫁孫君時,夫家貧得活不下去。于是她辛勤工作的程度,超過傭人保母。中年之后,家里逐漸富裕起來。有五個兒子,十余個孫子,一堆仆人婢女。照道理應該可以享受安逸快樂了,但是她仍然勤苦工作,和窮困時一樣。

  她只穿粗布的衣服,不穿綾羅綢緞。即使衣服已洗得發(fā)白且縫滿了補針,她還舍不得丟棄。見到別人饑餓受寒,如同身受。一定要給對方錢財和飲食,她心才安。只要人有所祈求,一定讓對方滿意而去。她不準家人傷害昆蟲螞蟻之類。就算是蛇蝎這類的毒物,她也只叫人設法趕走,絕不加以傷害。

  她這么做,實在是要子孫世世守著勤儉仁慈的規(guī)矩,于是自己身體力行,也希望家人照著做。夫人平常總以因果報應的事理來告誡子孫,她常說:‘利益別人,實在是利益自己,害別人更甚于害自己。凡是存心、做事及講話,通通都要心存仁厚才行。你們?nèi)绻茏龅降脑,就不會侮辱了你們的父母。否則就算富貴到了極點,也只是污辱祖宗的大怨家而已。’

  所以她的子孫,大多皆忠厚老實恭敬謹慎,沒有沾染上時代的流風。

  有件事情甚為奇特,就是去年冬天戰(zhàn)事起時,慶澤帶著母親遠避到親屬家里。臨去之時,慶澤心煩意亂,恐慌不已。而老夫人則叫他帶裝壽衣的篋子,也沒有說明原因。到了十二月,老夫人就去世了。剛好用得上壽衣。雖然說已經(jīng)八十八高齡,不可以不預先準備。但她心地安詳,不隨著環(huán)境而慌亂,由此可見一斑。

  當老夫人臨終的時候,慶澤率領家人,一起念佛,忽然慶澤不由自主地把窗戶的紙撕破。于是就有二只如手掌般大的蝴蝶,從窗洞飛入。黃底雜黑白花紋,彩色絢麗的蝴蝶,繞著老夫人的尸體飛,家人趕也趕不走。殯殮完畢,抬死者到院子去時,蝴蝶也隨著棺材飛翔。直到靈柩安妥之后,蝴蝶才向西方飛去。

  當時是十二月,又是在北方如此寒冷之地,那里會有蝴蝶呢?因此家人和親戚七十余人,都同稱驚異,認為是從未見過的祥瑞之兆。

  這實在是老夫人的滿盛德行及清凈之心所感得的,用以表示離開此娑婆世界,生到彼極樂世界的祥兆。但是由于世俗之人根機陋劣,所以特別示現(xiàn)蝴蝶,難道還真的是蝴蝶不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