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心王銘
禪門修證指要 心王銘
觀心空王,玄妙難測。無形無相,有大神力。能減千災(zāi),成就萬德。體性雖空,能施法則。觀之無形,呼之有聲。為大法將,心戒傳經(jīng)。水中監(jiān)味,色里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心王亦爾,身內(nèi)居停。面門出入,應(yīng)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了本識心,識心見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也佛,莫染一物。心性雖空,貪瞋體實。入此法門,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羅蜜。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nèi),不向外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曉了識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非佛莫測,無所堪任。執(zhí)空滯寂,於此漂沈。諸佛菩薩,非此妄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無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無體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無,隱顯不定,必性離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勸,好自防慎。剎那造作,還復(fù)漂沈。清凈心智,如世黃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無為法寶,非淺非深。諸佛菩薩,了此本心。有緣遇者,非去來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三十、大正五十一)
圣嚴(yán)識傅大士(西紀(jì)四九七—五六九),本名傅翕,乃是梁武帝時代的兩位大士之一,與寶志公齊名。他的傅記,詳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十六歲他便結(jié)了婚,遂生二子。二十四歲時,與人同到河中漉魚,卻向水中祝愿說:“去者適,止者留。”人或以其為愚。后見天竺僧嵩頭陀有省悟,捨漁而耕作,即有:“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之偈。并自號為“雙林樹下當(dāng)來解脫善慧大士”。於中大通六年(西紀(jì)五三四)及大同元年(西紀(jì)五三五)、大同五年,曾三次入宮,見梁武帝。并且有一傳說:“梁武帝請講金剛經(jīng),(傳大)士纔陞座,以尺揮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圣師曰:‘陛下還會麼?’帝曰:‘不會。’圣師曰:‘大師講經(jīng)竟。’”這段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宋人普濟所集的《五燈會元》卷二,在此之前,凡是述及傅大士的任何著作中,均未見到,例如以《景德傅燈錄》為始,《天圣廣燈錄》等,均無此記述。所以在宋人宗鑒所編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特為此事援引《傅燈錄》的記載,考訂而謂:“大士言行錄,其與帝問答佛法妙羲及講經(jīng),旨趣甚詳,何獨講般若經(jīng)時,揮案一下,俾帝措耶?”總之,傅大士乃為超格的圣者,后人的傅說,可信不可不信,以史實而言,似為虛構(gòu),但是故事的本身,頗受后人的喜愛而加以傅誦。其實,禪宗在當(dāng)時,像德山及臨濟那樣的所謂機用尚未流行,傅大士在梁武帝之前,很不可能有如此的作略。但此傅說之形成,卻說明了禪宗自唐至宋,機鋒大行的事實。
- 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 信心銘
- 下一篇:禪門修證指要 息心銘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