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圣嚴說禪:凡圣兩忘

  圣嚴說禪:凡圣兩忘

  問:

  仰山慧寂禪師有位杰出的弟子光涌,有一天仰山問他:「你看師父像驢子嗎?」光涌說:「看師父也不像個佛。」仰山再問:「不像佛的話,像個什么呢?」光涌說:「如果像個什么,那跟驢子有什么差別?」仰山大為贊嘆:「凡圣兩忘,情盡體露。」是否光涌已擺下對立俗情,明心見性呢?

  答:

  對呀!像驢子也好,像人也好,像佛也好,都是執(zhí)著。一般人執(zhí)著于希望自己偉大或覺得自己偉大,因此熱衷于追求名望、財富和地位。但從佛法的立場看,名利都是虛妄的、暫時的,都是不可靠的;內(nèi)在心的寧靜、清凈、安定才是最好、最實在。

  如果時時計較于希望成為圣人或覺得自己已是圣人,把別人視為凡夫,這種心態(tài)有待商榷。希賢希圣是世間的學(xué)問和觀念,但從禪的角度而言,這雖好,但不夠好。好處是能使人上進,但若把凡圣當成截然不同的兩個形態(tài),就變成形式化、偶像化,不易被大眾共同體會和學(xué)習(xí);即使學(xué)習(xí)也易流于虛矯、模仿,學(xué)習(xí)不成則會消極、灰心。應(yīng)把凡圣的問題丟掉,自己與眾生平等,自己與佛平等,如此才能成圣、成賢、成佛、成菩薩,否則永遠在凡夫階段。

  自認是圣人的人依然是凡夫,因為他有對立的觀念存在。他可能知識高、反應(yīng)快、自信強,但那也不一定是真的自信,他也許威赫一時、一呼百應(yīng)而洋洋得意,其實他可能是個侏儒,一旦失勢則如病貓,見了什么都怕。唯有把凡夫和圣人的界限和執(zhí)著放下,和光同塵,春風(fēng)沐雨,才是禪的境界,才是自然的、平常的,不是凸顯的、造作的。

  仰山和光涌放下凡圣的兩截,站在平等的立場,像什么都可以。

  一般人對禪語無法理解,其實很容易明白。心外是有差別的,差別現(xiàn)象是外在的事實,但心中不要有差別心。少一點差別心的執(zhí)著,對自己可以少一些煩惱,對外界可以少一些傷害。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