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jīng)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簡稱《四十二章經(jīng)》,佛教著作,據(jù)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jīng)典。內(nèi)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詳情]
漫畫《四十二章經(jīng)》導(dǎo)讀
漫畫《四十二章經(jīng)》導(dǎo)讀
宗舜
《四十二章經(jīng)》,一卷,全經(jīng)約二千三百余字,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經(jīng)文,故稱“四十二章”,一般認為是最早翻譯成漢文的佛教經(jīng)典。明蕅益大師《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解》中稱此經(jīng):“‘四十二章\’者,約數(shù)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文略義廣,賅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一、本經(jīng)的傳譯
與漢明帝求法傳說有密切關(guān)系。本經(jīng)的傳來,最早的記載是《四十二章經(jīng)》序(見《高麗藏》本經(jīng)首及《出三藏記集》卷六所載)。其中說,后漢孝明帝夢見金人,因遣張騫、秦景、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今新疆一帶)“寫取佛經(jīng)四十二章”。根據(jù)《廣弘明集》、《歷代三寶記》等相關(guān)資料記載,初傳時間當(dāng)在公元64―75年之間。
二、本經(jīng)的譯者
《出三藏記集》說竺摩騰譯寫,《歷代三寶紀》所引《寶唱錄》,又作竺法蘭所譯!陡呱畟鳌肪硪辉:“騰譯《四十二章經(jīng)》一卷,初緘在蘭臺石室第十四間中!焙笥终f竺法蘭譯經(jīng)五部,唯《四十二章經(jīng)》現(xiàn)存。因而后來本經(jīng)之通行本,皆題迦葉摩騰共竺法蘭譯。其住錫譯經(jīng)之地為洛陽白馬寺。另有《歷代三寶紀》稱支謙譯有一本,與摩騰譯者少異。學(xué)術(shù)界對此存有爭議,或謂《高麗藏》本即是支謙譯本,或謂支謙譯本已佚。圣嚴法師在《四十二章經(jīng)講記》中說:“我們雖然無法確定《四十二章經(jīng)》的真正譯者為誰,但卻可以相信是和迦葉摩騰、竺法蘭、支謙三個人有關(guān)系。這部經(jīng)雖然是由許多人努力集合而成,但絕對是從印度翻譯來的,而且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jīng)典。”
三、本經(jīng)的異本
現(xiàn)存主要的有五種:(1)《高麗藏》本;(2)宋真宗注本;(3)唐《寶林傳》本;(4)宋六和塔本;(5)明·了童補注宋·守遂注本。其中,《高麗藏》本出于北宋初蜀刻,為現(xiàn)存各異本中最近于舊寫本的一種,其后宋、元大藏經(jīng)皆依之。經(jīng)文前面有序,與《出三藏記集》所載者相同。明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則認為:“考其文義,《藏本》頗為未安,《遂本》文義俱暢。而遂師必?zé)o自撰佛經(jīng)之理,其本必有所自。故知流通藏外者未必?zé)o善本,而不必全執(zhí)《藏本》以為折衷也!甭∩彿◣熢凇中國佛教》(“四十二章經(jīng)”條)中指出:“《麗藏》本所據(jù),乃南朝以來的舊文,而《寶林傳》本為晚唐改作。六和塔本、守遂注本與《寶林傳》本同一類型,真宗注本則是從《麗藏》本演變?yōu)椤秾毩謧鳌繁具^程中間的產(chǎn)品。”今蔡志忠先生漫畫所據(jù)為通行之明·了童補注宋·守遂注本。
四、本經(jīng)的真?zhèn)?/p>
圣嚴法師在《四十二章經(jīng)講記》中討論說:“由于這部經(jīng)到宋朝時代,被禪宗祖師加入許多禪宗的觀念及用語,故后代有人懷疑《四十二章經(jīng)》不是從印度傳來,而是中國人自己偽造的,特別是梁啟超先生有這樣的主張。近人研究《四十二章經(jīng)》提出疑問者頗多,張曼濤先生主編的《現(xiàn)代佛教學(xué)術(shù)叢刊》第十一冊,就搜集了胡適、湯用彤、王維誠、劉果宗、梁啟超、呂澂、印順法師等八人所研究的文章。根據(jù)印順法師的看法,雖然一般常見的《四十二章經(jīng)》的版本中有許多禪宗的觀念及用語,但是在《宋藏》(宋朝編成的《大藏經(jīng)》,共計五○四八卷,也稱《開寶藏》)與《高麗藏》中的《四十二章經(jīng)》,并未見禪宗的內(nèi)容及用語,應(yīng)是最真實、最原始的!庇捎诒窘(jīng)各章的內(nèi)容多見于阿含部經(jīng)典,但文字更為簡略,《歷代三寶紀》引《舊錄》云:“本是外國經(jīng)抄,元出大部,撮要引俗,似此《孝經(jīng)》十八章!贝苏f符合本經(jīng)實際情況。
五、本經(jīng)的注疏
本經(jīng)漢文注解現(xiàn)存的有《宋真宗注》一卷,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長沙葉德輝始據(jù)日本《縮藏》刻出單行。宋·守遂《注》一卷,收在《注佛祖三經(jīng)》(即《四十二章經(jīng)》、《佛遺教經(jīng)》、《溈山警策文》)中。明·了童《補注》一卷,即補守遂《注》,每章前有四字標題,為今所沿用。明·智旭《解》一卷,較《補注》稍詳。清·道霈《指南》一卷,成于順治二年(1645),僅分章,無標題。清·續(xù)法《疏鈔》五卷,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每章前也有四字標題,與《補注》略異。近代則有太虛大師《〈四十二章經(jīng)〉講錄》、宣化上人《〈四十二章經(jīng)〉淺釋》、圣嚴法師《〈四十二章經(jīng)〉講記》等。
六、本經(jīng)的內(nèi)容
2.斷欲絕求:說出家沙門斷愛欲、識心源、達佛理、悟無為,無念無作非修非證而得無上道。
3.割愛去貪:說沙門道法應(yīng)行乞士法,少欲知足;
4.善惡并明:說十善業(yè)和十惡業(yè);
5.轉(zhuǎn)重令輕:說有過應(yīng)悔,改過滅罪,如病即痊;
6.忍惡無嗔:說有惡人聞善來擾亂者,忍惡不嗔,則惡者自受其惡;
7.惡還本身:說人以惡言罵佛,佛默無對。如送禮不納,持禍自歸;
8.塵唾自污:說惡人害賢者,如仰天而唾,又如逆風(fēng)以土坌人還污己身;
9.返本會道:博聞愛道,未必會道。奉行佛道,所得為大;
10.喜施獲福:說隨喜人施亦得福報,如一火炬燃千百人之炬,火炬光明不減,所修之福亦不減;
11.施飯轉(zhuǎn)勝:較量施福何者最大;
12.舉難勸修:說天下有二十難;
13.問道宿命:說垢去明存,猶如磨鏡;
14.請問善大:說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15.請問力明:忍辱者多力,除心垢者凈明,得一切智而成佛可稱為最明;
16.舍愛得道:說愛欲盡,乃知生死所趣,道之所在;
17.明來暗謝:說見道者,如持炬火入于暗室,其冥即滅;
18.念等本空:說應(yīng)念道不應(yīng)稍忽,言語道斷,非物所拘;
19.假真并觀:說恒念無常則得道疾速;
20.推我本空:說念四大無我如幻;
21.名聲喪本:說虛名危身,如香自燒;
22.財色招苦:說財色如刀刃上蜜,貪之割舌;
24.色欲障道:說愛欲莫甚于色;
25.欲火燒身:說愛欲之于人,如逆風(fēng)執(zhí)炬,有燒手患;
26.天魔嬈佛:說佛訶天女,如皮囊盛眾污穢,一無可愛;
27.無著得道:說修道者不為情欲所惑、眾邪所擾,必得其道,如水中木順流入海;
28.意馬莫縱:說慎勿信汝意,意不可與色會合;
29.正觀敵色:說不得看女人或與其言談,見之當(dāng)如母、姐、妹、子,如蓮花不為泥污;
30.欲火遠離:說人為修道遠離情欲,當(dāng)如草避火;
31.心寂欲除:說止息淫欲當(dāng)先斷淫心;
32.我空怖滅:說無愛即無憂,無憂即無畏;
33.智明破魔:說堅持修道之心,精進無畏,欲滅得道;
34.處中得道:說學(xué)道調(diào)心,應(yīng)如調(diào)琴弦緩急得中;
35.垢凈明存:說學(xué)道應(yīng)漸漸去垢,如鍛鐵成器;
36.輾轉(zhuǎn)獲勝:說人離三惡道乃至信三寶值佛世等九種難得;
37.念戒近道:說離佛雖遠,念戒必得道;
38.生即有滅:說為道須念人命在呼吸間;
39.教誨無差:說佛經(jīng)如蜜,中邊皆甜,皆應(yīng)信順;
40.行道在心:說沙門修道,不能如推磨之牛,身行道而心不行道;
41.直心出欲:說沙門行道,當(dāng)如牛負重行于泥中,急求出離;
42.達世知幻:輕視富貴如塵土,視金玉如礫石,乃至視諸法生滅如四季變幻。
太虛大師在《〈四十二章經(jīng)〉講錄》中歸納此經(jīng)有四大特色:“文簡,義富,書古,傳潔。”并說:“故不但研大法者味其精蘊,即讀古書者亦可資其諷詠;文字又少,即作學(xué)校課本亦佳。”在佛教界,則把《四十二章經(jīng)》、《八大人覺經(jīng)》和《遺教經(jīng)》稱為“遺教三經(jīng)”。而禪宗門下尤喜誦習(xí)此經(jīng),故講習(xí)、注疏不絕。
蔡志忠先生游心法海,善知經(jīng)義,以漫畫圖說儒釋道各種經(jīng)典,莫不直指要旨,深得三昧;今復(fù)以天然之穎悟,曼妙之畫筆,將《四十二章經(jīng)》和《八大人覺經(jīng)》、《遺教經(jīng)》之大意和盤托出,廣說出家、在家應(yīng)精進離欲,由修布施、持戒、禪定而生智慧,即得證四沙門果;勤修六度、廣學(xué)多聞、發(fā)菩提心而圓成佛道。其內(nèi)容不僅針對佛弟子行持有嚴格要求,也對現(xiàn)實人生富有啟發(fā)意義,實為引導(dǎo)大眾修身學(xué)佛、處事待人直至究竟解脫之道之善巧寶筏。
蔡志忠先生書成,應(yīng)三聯(lián)書店編輯邀請,宗舜不揣淺陋,樂為導(dǎo)讀,盼讀者因標月指,獲如意珠,是所愿也。
- 上一篇:在家里供養(yǎng)佛菩薩的方法
- 下一篇:題解《八大人覺經(jīng)》
- 宗舜法師:清凈大海眾菩薩中的“滿分二嚴身”怎么理解?
- 宗舜法師:耳熟能詳?shù)摹吧词强眨占词巧笔鞘裁匆馑迹?/a>
- 宗舜法師:墮胎罪業(yè)重,該讀什么佛號,哪個咒,哪部經(jīng)?
- 宗舜法師:是否可以通過修行改變財運呢?還有如何增長姻緣?
- 宗舜法師:如何正確理解戒律?如何能持好戒律?
- 宗舜法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皈依?
- 宗舜法師:為什么學(xué)佛的人互相稱呼“師兄”,不能叫“師姐”嗎?
- 宗舜法師:佛教法器哪個歷害?佛教法器有什么作用?
- 宗舜法師:有相布施比無相布施功德少嗎?有相布施是攀緣嗎?
- 宗舜法師:信佛學(xué)佛了以后,不可以化妝,抹香水嗎?
- 宗舜法師:觀音菩薩為什么能夠大慈大悲有求必應(yīng)?
- 宗舜法師:家里老人身體不好,很多醫(yī)院不愿意積極治療,怎么辦?
- 宗舜法師:學(xué)佛學(xué)得有點消沉了,該怎么辦?
- 宗舜法師:生氣的時候怎樣控制情緒呢?
- 宗舜法師:不可思議的事物是否存在?
- 宗舜法師:總要抱著讓大家生歡喜心的態(tài)度來做人做事嗎?
- 宗舜法師:身為一名佛子 應(yīng)當(dāng)保持正念
- 宗舜法師:什么是愛?佛教中關(guān)于“愛”的特殊定義
- 宗舜法師:出家人叫師父還是師傅?
- 宗舜法師:浴佛的八大功德 在家浴佛簡單儀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xué)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xué)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