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第三十六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論
第三十六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論
十地品二十六之六
第十法云地
將釋此地。五門如前。
一釋地名目者。明此地何故名為法云地者。明此菩薩登法王位。智滿行周。以大慈悲云于諸生死海。普降法雨灌一切眾生田。令一切眾生發(fā)善心菩提之芽。無有休息。以此名為法云地。明此地從初發(fā)心入此智地而生佛家。升進修行至此地。大悲愿力功終行滿故。常雨法雨故。
二明此地修行門者。此地所修智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
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于此位中。于菩薩集會。普現(xiàn)法界光明講堂中。見無憂德神。并一萬主宮殿神俱來迎善財。及稱嘆供養(yǎng)。至菩薩集會。普現(xiàn)法界光明講堂者。明此地菩薩集智悲行滿故。其神等隨逐善財。入普現(xiàn)法界光明講堂。中見釋氏女瞿波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八萬四千婇女所共圍繞者。明菩薩集會普現(xiàn)法界光明講堂。此是依二智報得是智境界而作堂體。釋氏女而處其中者。明女為悲體。表智中行悲七住七地悲中修智八地智中行悲。婇女有八萬四千所共圍繞者。明以普光明之大智行等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煩惱皆具同行。是慈悲之極故。以女表之也。如是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煩惱樂欲不同。菩薩以大慈悲心皆同其行方便引之。以慈悲心育養(yǎng)眾生。以女表之。非獨直為女也。瞿波者。此云守護地。明此法云地愿力智悲皆悉已滿。但常守護一切眾生心地。以為地體故。名守護地神號無憂德者。是此地慈悲法悅行滿之智。與一萬主宮殿神。來迎善財者。表是智中之慈悲引接眾生之萬行故。主宮殿神者。明慈悲為宮。智慧為殿。表常以智悲為主主導一切眾生皆令悟入故。此瞿波女自說本因。從久遠以來常為佛妻者。表智悲不獨有也。明以表智悲常不相舍離為佛妻義。又表十地大智慈悲法悅如妻義也。此托世間事表法。但取其意。況以智悲濟養(yǎng)含生之行。非即實如凡夫有欲之妻故。托事表法。令易解故。如毗盧遮那是法界主。非如化佛引俗出纏。如是諸女皆從王種中生者。明此位悲從智生。以智為王。生死法中而得自在。名之為王故。故悲從智生也。明從第七地至第八地從悲修智以滿入無功之智。用從八地至九地十地從智隨本愿力修無功之悲滿故。至十一地。以無功之大悲;蒙笾欠鸨橹軇x海。普利眾生。即以摩耶為母。遍生諸佛教化眾生。以表之。如是逆順進修發(fā)菩提心者。悉須明解。使得進修不謬。
四明此地于三界中得何法者。此地于十方三界得法界普光明大智大慈大悲。任運圓滿。大法云。普雨智雨。受佛職門。如善財所入瞿波女講堂者。是為明智能常與等虛空界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煩惱諸根欲以法對治解脫故。
五明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一長科經(jīng)意者。從此十地一段經(jīng)中。長科為十六段。
從初一段有三十二行頌。長科為兩段。一從凈居天眾已下。有二十八行頌。明凈居天眾聞法興供。及見佛德廣大無邊分。凈居天是九地菩薩眾。是第三禪天眾。后十地是四禪位。從初地多作閻浮提王。二地忉利王。以次排之。即可知也。以表升進自在如天。亦不獨作天王。一一位明行遍周自在如天。此總明第一義天一切智天。非如是諸天下品十善業(yè)果報生天也。二即時解脫月菩薩已下。有四行頌。明請第十地行門分。于中文義如經(jīng)自具。
第三一段長行。有六十八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坐蓮花座為大法師受十地佛大職位分。第四一段長行。有二十二行半經(jīng)。明十方諸佛咸放智光灌頂許可同佛職位分。第五一段有三十六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廣大微細差別智善知諸集諦分。第六一段有七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得十大解脫分。第七段有四十五行半經(jīng)。明此地菩薩于一念頃能受十方所有諸佛法。明皆能領受及能于十方雨法雨自在分。第八段有三十五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隨念廣大微細大小一多相入通化自在分。第九一段有十八行半經(jīng)。明此大眾聞十地菩薩神通生疑時。金剛藏菩薩入體性三昧。現(xiàn)菩薩神通為眾除疑分。第十段有二十七行經(jīng)。明此地菩薩智慧神通力下地不如不可比如來神力智慧分。第十一段有三十五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不異如來身語意業(yè)。不舍菩薩諸三昧。承事供養(yǎng)一切諸佛分。第十二段有四十二行半經(jīng)。明舉十大山王喻十種地次第方便所行之智慧分。第十三段有十四行經(jīng)。明舉大海有十種德喻十種地升進分。第十四段有二十行半經(jīng)。明摩尼珠有十種性出過眾寶喻十種地出過眾圣分。第十五段有二十二行半經(jīng)。明說此十地法門所感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及興供并十方金剛藏菩薩咸來證法分。第十六段有八十三行頌。明重頌前法分。
二隨文釋義者。第一從初一段長行六十八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受十地佛位之職。于此一段中復分為十段。一從初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受職位。有七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從初地至第九地修大福智大慈悲行滿入眾生界入如來所行分。二佛子已下。至受一切智勝職位。有八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得十三昧及一切諸三昧現(xiàn)前分。三此三昧現(xiàn)在前時已下。至以為眷屬。有七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以三昧力福德感報蓮華出興分。四爾時已下。至一心瞻仰。可有三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并諸眷屬菩薩身處華座與華量等分。五佛子已下。至諸佛眾會悉皆顯現(xiàn)?捎形逍薪(jīng)。明此位菩薩坐華座已。言音普充滿十方世界。自然震動一切樂音自鳴。及以不思議供養(yǎng)之具供養(yǎng)佛分。六佛子已下。至得不退轉。有二十四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處座放光。教化眾生及供佛分。七佛子已下。至從諸如來足下而入。有兩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所放光明繞十方界入佛足下分。八爾時已下。至到受職位。可有兩行經(jīng)。明十方諸佛菩薩皆悉咸知此位菩薩受職分。九佛子已下。至即各獲得十千三昧?捎袃尚邪虢(jīng)。明九地菩薩皆來恭敬獲益分。十當爾之時已下。有五行半經(jīng)。明此十方同受職菩薩放臆德光明普照十方。來入此菩薩臆德令勢力增長過百千倍分。第一段七行經(jīng)。明從初地至第九地。以分分白凈法。修助道行。觀察眾法。修習福德智慧。廣行大悲。并為成就此十地根本智悲之地。至此地滿故。明元將一切諸佛智悲之地以作五位修行從初發(fā)心住已能至此諸佛智地故。從初發(fā)心有五種發(fā)心不離一念。五種初發(fā)心者。一十住初發(fā)心。二十行初發(fā)心。三十回向初發(fā)心。四十地初發(fā)心。五十一地初發(fā)心。如是五位初發(fā)心。皆不異如來根本智而起初發(fā)心故。為智體無始終。此五位初發(fā)心皆無始終。為非情識能所見故。非時日歲月所攝故。如是五位皆一時發(fā)故。一如十住初發(fā)心。即以其止心不亂開發(fā)如來根本智慧。即以妙峰山德云比丘。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山者止也。即初從凡夫地止心不亂。即佛智慧現(xiàn)入如來智慧地。名初發(fā)心住二如十行初發(fā)心。即明于諸佛智慧中行無染。即以三眼國善見比丘林中經(jīng)行表行無染。林中經(jīng)行表行無住。三眼。表佛眼法眼智眼。此明自得如來智慧三眼。復利一切眾生。即行無所著故。三十回向初發(fā)心。即以鬻香長者青蓮華。即明和合諸香賣鬻香而居。即明以十回向門起無限大愿門和融悲智法身使令均平等進故。青蓮華者。明于諸妙香無染也。四十地初發(fā)心。修長養(yǎng)大慈大悲增勝。即以夜神婆珊婆演底。此云主當春生神。以表大悲。主當眾生發(fā)生菩提芽故。五第十一地以無作任運大悲初發(fā)心。即以摩耶夫人生諸佛為首。即明從悲生智教化眾生故。如上初發(fā)心有此五種。逆順不同?傇诔跣闹。一時具足無前后際。皆以法界大智為體故。不可說前后古今之解。此一段有七行經(jīng)。明成無前后古今之大智大悲。法界眾生界佛行滿故。至大法王職處。入眾生生死稠林分。第二段中有八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入此識位之中。即得十種三昧及一切三昧。其初離垢三昧者。云正定也。明此地悉離染凈涅槃悲智功用不均平垢故。名離垢三昧。不同三乘離生死取涅槃及凈土垢故。亦不同下地菩薩調治智悲生死涅槃萬行未自在垢故。此地菩薩離如是垢故。名為離垢三昧。明以法界無作智印諸境界。無非智境。更無能所生死涅槃染凈等障故。名離垢三昧。又三之言正者。明一止即是正字故。明此地菩薩。以一大普光明智性自無依曰止。恒以此智常照諸境。名之曰正。昧之云定者。以智利生。不迷諸見。名之為定。明從初修諸方便助菩提分。至此地所作功行無功習氣亦無故。名離垢三昧。又云三昧者。正受。以明此位。以無依住無功智任自遍周故。名離垢三昧故。此名無功之智任自遍周故。入法界差別三昧者。是無功用智任運隨用應事施設為是差別智故。明用不離體不離無作根本智故。莊嚴道場三昧者。有諸佛成道轉法輪處。遍至其中身行及以眾寶莊嚴故。一切種華光三昧者。放光照燭一切眾生故。海藏三昧者。明含藏眾法故。如海具十德喻等。海印三昧者。以大智海印性自圓明清凈無垢印。三世諸境界咸現(xiàn)其中虛空界廣大三昧者。明法空智體所照自體無限邊故。觀一切法自性三昧者。明以智觀照諸法無自性無他性自在故。知一切眾生心行三昧者。以智知根隨根濟度故。一切佛皆現(xiàn)前三昧者。明此離垢三昧與體性三昧并與一切諸佛同一體相故。如是等已下總舉。無數(shù)三昧皆現(xiàn)在前。菩薩于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者。明一身入多身起。多身入一身起。又起中入。入中起。又于一三昧中。分別多眾生心行所行多三昧境界。教多眾生而不失時。最后三昧名受一切勝職位者。此是十地智滿行周。平等無作大悲。任運處世利眾生定。如是眾多三昧皆從體性無作法身法界普光明智寂用無礙三昧起故。如是三昧。非是三乘修寂靜者求出三界者樂生凈土者之境界。是達一切無明便成大智。是便以一切眾生身土微塵總含佛國者之境界。此寂用無依大智三昧。是一切諸佛根本智體無盡藏王。能隨一切眾生無限情意化不失時。然無作者故。第三此三昧現(xiàn)在前時已下。有七行半經(jīng)。明受職菩薩約報華生。經(jīng)云。此三昧現(xiàn)在前時。有大蓮華忽然出生。此是受職菩薩自悲智行滿法合等周法界利益眾生之報得。是十地之中最后三昧身也。其華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千個百億四天下為一小千。千個小千為一中千。千個中千為一大千。今云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者。意明無限量之大稱。已下莊嚴如經(jīng)自具。經(jīng)云。出世善根之所生起者。非是超過三界凈土菩薩及二乘變易生死諸善根之所生起故。知諸法如幻性眾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此配善根因果如蓮華。以毗琉璃摩尼寶為莖者。毗之云光明琉璃表法身智身明凈故。故其摩尼寶光凈無垢以似琉璃。非琉璃所成。但以摩尼為蓮華莖。莖者。以法身智身性無垢之報果。以法身智體與一切諸行作根本故。今依果報生蓮華。還以法身智體性自清凈。以成報故。是故光凈摩尼以為其莖。旃檀王為臺者。明戒定慧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善根之所生起。以法身能成戒定慧等五分法身之香。今依果報得。以次相資。碼瑙為須者。是助菩提之分。萬行善根之報得。此是赤色寶。表萬行顯發(fā)菩提理智及莊嚴五分法身故;ハ噘Y發(fā)以次而陳。閻浮檀金為葉者。此金明凈柔軟是慈悲善根所生為慈悲。是覆蔭義故。其華常有無量光明著。智慧法光利生善根所起。眾寶為藏者。都結此地含藏眾善所生。寶網(wǎng)彌覆者。善設教網(wǎng)漉諸眾生善根所生。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shù)蓮華以為眷屬者。是一行遍一切行。一切行遍一行。善根所起。是主伴萬行自在善根所起。如上之華。是于普光明殿中初說十信。于如來前所現(xiàn)之華。諸眷屬眾。是如來眉間毫中之眾。前是舉果勸修。此是行終之果。第四爾時已下三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處座大小相稱。所坐華王之上者。是根本智。眷屬菩薩坐諸華座者。是差別智。明此位菩薩智悲萬行遍周。如文自具。第五佛子已下?捎形逍薪(jīng)。明此位菩薩及眷屬處座之時感動興供。如文自具。第六佛子已下。有二十四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處座放光濟苦。一依身分而作次第。以足下光照大地獄苦。明足下是所履之行極以濟苦故。次兩膝放光照畜生苦。明在所履之次由于膝之勞苦。次臍輪中放光照閻羅王界苦。如大地獄無王所攝。以極增上惡業(yè)。猶如電擊。直往苦趣。小地獄有王所攝。臍者。眾穢積中之分。生死之際。迷真之極。生死之源。如戌亥兩辰配于乾卦。是萬像生死在中放光所照也。左右兩脅放光照人中苦。脅者。攝受扶持之處。明人處可攝受故。兩手放光照諸天修羅者。可引接故。兩肩放光照聲聞乘者。明能樂聞法敵煩惱故。為兩肩近耳。明因聞法得果故。項背放光照辟支佛者。明不樂聞法背佛知見故。面門放光。是受教故。眉間放光。是十地中道果故。頂上放光。是佛極果故。余如文自具。第七佛子已下。有兩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如上所放光明供養(yǎng)及所作事畢。繞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諸佛道場眾會十匝從諸如來足下而入者。十匝者。明十法圓滿故。光入佛足下者。明反果還因故。明從普光明殿中起十信心。如來于兩足下輪中放光成其十信。次十住佛足指端放光。次十行佛足趺上放光。次十回向膝上放光。次十地佛眉間中放光。今至此十地道滿果終。不異初信之法。時不移。法不異。因果不異。是故十地道滿之光。還從佛足下而入。明果同因故。不異所信之法故。明如來示果即因菩薩進修以因即果。是故此十地之位返果從因。是故光入諸佛足下也。亦明行滿故入佛足輪下。故已下三段可有十行經(jīng)。如文自具。
第四長科段中。有二十二行半經(jīng)。于中復分為四段。一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已下。至墮在佛數(shù)。有十二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受職蒙十方諸佛放光灌頂分。二佛子如轉輪圣王已下。至亦得名轉輪圣王。有六行經(jīng)。明舉轉輪王受大子識。四大海水而灌其頂喻分。三菩薩受職亦復如是已下。至墮在佛數(shù)?捎袃尚薪(jīng)。明菩薩受職以一切諸佛四智之。水而灌其頂即墮佛數(shù)。四佛子已下。可有三行經(jīng)。都結受職智光灌頂德行倍增分。已上四段經(jīng)。明十地智滿法合。諸佛放光灌頂為智。齊諸佛故。以佛果智相印合。又發(fā)起增長十一地及佛妙智令成熟故。此十地創(chuàng)現(xiàn)佛智十一地方自在故。余如文自具。
第五一段有三十六行經(jīng)。明此位法云地菩薩善知諸集諦分。中復分為八。一佛子已下。至以一切智知一切集。有八行經(jīng)。明此法云地知一切集諦分。二佛子已下。至如是皆如實知。有三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如實知十種化法分。三又如實知已下。有兩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如實知十種持法分。四又如實知已下。至如是等皆如實知?捎兴男薪(jīng)。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種微細智分。五又入如來秘密處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四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種秘密分。六又知已下至皆如實知?捎衅咝薪(jīng)。明此位菩薩知如來逆順劫相入分。七又知已下。至菩薩行如來智。有六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三種智分。八佛子已下。有一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能入如來廣大智慧分。第一佛子已下。從初段中有八行經(jīng)。明此法云地知諸集諦經(jīng)云。如實知欲界集者。以五蘊是三界。同迷以十使煩惱。隨于四諦上迷諦無明一諦上具十。即欲界集有四十個苦集。以此苦集滅道。上二界除嗔。各有三十六。是有為禪界善集。此上二界禪皆從作意息伏而得。是故三界有漏攝故。禪消想起三界往來。此三界共通一百二十八種煩惱集。是三界六道之大體。約以五蘊配五塵與十使。無明相因。總有八萬四千及不可數(shù)集。如八九地前。并已配訖。如前知之。色界無色界如上可知。法界集者。明一念稱真智,F(xiàn)如上八萬四千及不可說諸塵勞門?偡ń绱笾腔劢饷撝娂?偡e集智慧之海。名為一切種種智海。有為界集者。三界所有煩惱是。亦通三乘折伏現(xiàn)行煩惱。得變易生死隨意生身皆是出身三界。有為集故。無為界集者。唯如來一切種種諸差別智也。自余皆有為故。眾生界集及虛空涅槃界集者。為善分別從一切智起眾生界虛空界涅槃界各差別智集。此菩薩如實知諸見煩惱行集者。身邊等五見及六十二見前地已釋訖。知世界成壞集者。知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一切世界若干劫成若干劫住若干劫壞皆悉知之。聲聞行集者。以四諦觀厭三界苦忻涅槃樂。又觀諸世間苦空無常不凈。無有可樂皆磨滅法。虛積諸業(yè)果苦無有斷絕。猶如波浪集不善法。增長生老病死三十六物。共成其身。修二百五十戒。凈欲界業(yè)皆是無常。入第九定出三界想入滅盡定。身智俱盡寂滅無知。如此經(jīng)下文。譬如比丘入寂滅定頭上系鼓不復聞聲。又有聲聞得出三界心厭患分段身。化火焚身入變易生死。如勝鬘及涅槃經(jīng)。并同此說。聲聞二乘凈土菩薩。以觀折伏現(xiàn)行煩惱得變易生死。非是斷煩惱。為不了無明。成根本智故。妄為無明實有。妄生厭離。以厭患心成出過三界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住無漏界。不受后有三界之身。有如化火焚身。如涅槃經(jīng)。自有文說。皆是厭生死住涅槃集。辟支佛行集者。十二緣行是。此四諦十二緣三乘參互。以為九乘。如前已述。一乘菩薩亦修如此四諦十二緣。此十地位內(nèi)次第而說所修之法。是一種修四諦十二緣。心量見道各自不同。菩薩行集者。出纏菩薩六波羅蜜分修慈悲生于凈土。道滿方來處世教化眾生。大悲菩薩依無相觀四念處七菩提分四攝四無量心十波羅蜜。修大慈悲。不著三界。教化眾生。此是依空無相無愿無作解脫門而建諸行。亦是三乘菩薩所修方便加行所忻行門境界。但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如此一乘經(jīng)。但約如來根本普光明智境發(fā)心所修十波羅蜜四諦十二緣四念處三十七品四攝四無量一切助道。皆以自心根本智為體用。以智無依無限。所作行門報果皆無依無限。自他身土重重玄玄互相參現(xiàn)。以智無限無礙故。所有身土自他如幻如影。皆無障礙故。所修諸行皆以自心根本智為體。是三乘一乘菩薩行集。如此經(jīng)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如是所行方便是一乘菩薩行集。如來力無所畏色身。法身集者。力無所畏者。十力四無畏是也。色身者。九十七大人之相隨好無盡。是法身集者。理無得證無縛無解無生無滅不垢不凈是也。一切種者。是五位加行。成勛習種者。一切眾生而隨五蘊加行。即成無明諸業(yè)種故。菩薩五位加行。以成一切智智之種。一切智智者。明根本無依住無作智而生差別智。三乘名后得智。一乘中智直以根本圓明。三世一時。不分前后。示得菩提轉法輪集者。所說十二分教是。入一切法分別決定。智集者。以金剛無礙智慧。善分別出世法。無不明了。無不決定。皆無錯謬。舉要言之者?傟惔缶V。以一切智知一切集者。明無不盡知也。此是總結。已上知一切集竟。
此已下仍釋法云地。二佛子已下。一段三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如實知十種化法。經(jīng)云。以如是上上覺慧如實知眾生業(yè)化者。明一切眾生以自煩惱所造業(yè)。自化其形及所居境土。一一自成自形。及所居境土所有受用。除業(yè)更無余物。能與因慳因貪因嗔因愛因憎多者先受。皆一一眾生乘諸業(yè)化皆如實知。煩惱化者。乘何煩惱合墮何道。因果相稱皆悉知之。諸見化者。由五見及六十二見。緣名色便生執(zhí)取;N種諸煩惱身。世界化者。由自心諸業(yè)化生種種諸世界形。復于所化世界上復更取之化生諸業(yè)。法界化者。皆從自體清凈智。而化生諸境界等。聲聞化者。隨無漏定起正念力起十八變化等。緣覺亦然。總明二乘。正解脫力。隨意念力。變化通用。菩薩化者。隨諸波羅蜜力。大悲愿力。自己解脫知見。隨如念力。得意生身力。而變化種種身種種行。如來化者。從無化大智普應群物恒自遍故。分別無分別化者。以未悟者分別無分別法。令一切眾生而開解故。又正分別時無分別化故。已下總結。已上知一切化竟。三又如實知已下。一段兩行半經(jīng)。知十種持法。明此位菩薩常能憶持此十無量法。憶持一一不亂失故。佛持知佛所持一切法故。法持知法次第故。僧持知諸念散性體無離隔故。業(yè)持知眾生業(yè)同異故。煩惱持識煩惱相故。時持知無始及三世劫時同異總別不遷故。已下例知。已上知諸持竟。四又如實知如來十微細智。此一段有四行半經(jīng)。明如來于一無依無住無作智任運遍知盡一切法故。修行。命終。受生。出家。現(xiàn)神通力。成正覺。轉法輪。住壽命。般涅槃。教法住。如是十事不作念而恒遍知。不移時而極三世事故。已上知微細智竟。五又入如來秘密處可有四行經(jīng)。入如來十無盡秘密處所謂身秘密處。于身塵毛孔中現(xiàn)無量土無量身。無量示現(xiàn)成佛。無量示現(xiàn)涅槃。如是十事一時同異自在。十方咸然?偸侨鐏砥展饷髦。猶如圓鏡等虛空界一時普應任物所為皆能對現(xiàn)無所造作。已上知秘密處竟。六又知諸佛所入劫智。有七行經(jīng)。一劫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劫已下。如經(jīng)文自具。如是長短多少劫相入法者。理智無故。為眾生根延促。即劫延促。如來以智方便一時頓現(xiàn)諸業(yè)境界。于一同之智各自現(xiàn)。見自業(yè)時分同異。不同破迷情定時劫長短之執(zhí)。若無情計智等。一時無延促相。無劫歲月日時分限。已上知劫相入竟。七又知如來諸所入智。有六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三種入智。所謂入毛道智者。入不定性眾生。起方便智。令得正信智。入微塵智者。入微細眾生道中。與之同生引生智慧。令得人天住佛善根。入國土身正覺智者。于佛身中及毛孔之內(nèi)。示現(xiàn)成佛入般涅槃智故。入眾生行正覺智者。方便行四攝行覺悟眾生是也。入眾生心正覺智者。以眾生心與如來心同一體性。以此如來知一切眾生。而隨業(yè)接之故入隨順一切處正覺智者。一切六道遍生其中隨根覺悟故。入示現(xiàn)遍行智者。一切眾生行及九十五種外道盡同事智故。入示現(xiàn)逆行智者。示作惡魔惱惑行者。或行于非道。無不利生。如示作阿阇世王殺害父母等事令信得業(yè)道除。入示現(xiàn)思議不思議世間了知不了知行智者。或令世間令知是不思議圣行。或令世間不能了知是凡圣。余可準知。如經(jīng)自具。已上知如來諸所入智竟。八佛子已下。一段總結此位菩薩總能。入一切諸佛廣大無量智。
第六佛子已下。有七行半經(jīng)。得十大不思議不可說解脫門。此一段中都舉四法。一先舉十種不思議解脫。二總舉百千阿僧祇解脫。三并舉所得三昧之數(shù)。四并舉無量百千神通。皆如文自具。
第七段中。有四十五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于一念中能領受十方一切佛法明分。中復分為八段。一佛子已下。至不能持有八行半經(jīng)。明此地菩薩堪持一切諸佛大法明大法照。余二乘及九地菩薩而不堪持。并舉娑伽羅龍降雨喻分。二佛子已下。至名為法云地?捎辛邪虢(jīng)。明舉大海能受諸大龍王所雨喻。并舉此位菩薩堪受一切諸法明一念之間皆能一時演說分。三有兩行經(jīng)。解脫月問此位菩薩一念間能受能持幾如來法明分。四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已下。可有一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所受幾許說諸法以算數(shù)難量分。五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說已下。至乃至譬喻亦不能及。有十一行半經(jīng)。是第一譬喻廣大不可及此位菩薩所領幾如來法明廣多喻分。六如一佛所已下。至名為法云地。可有四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所受諸佛法雨倍過前喻分。七此地菩薩已下。至名為法云地。有七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以自愿力慈悲廣大饒益分。八佛子此菩薩已下。至名為法云地。有四行半經(jīng)。明此地菩薩能于十方世界從兜率天宮下生倍過前微塵喻分。如此初段中云。大法明者。十方世界出世法無不總知總解盡故。大法照者。明能以智日所照十方一切眾生及業(yè)常如目前一切眾生若好若惡無有不見。大法雨者。明能隨十方一切眾生根一時等雨法雨故。一切諸有如是廣大佛事。此位菩薩能安能受。如娑伽羅龍王所雨大海喻。娑伽羅者。因所雨大海得名。能雨大海。此龍所雨唯海能受。如十方諸佛法雨。唯此位菩薩一念能受。已下如文自具。
第八一段有三十五行經(jīng)。明此法云地菩薩隨心念力廣大微細自他相入一多大小互參神通德用自在皆隨自心念所成故。如一切眾生作用境界。皆是自心報業(yè)所成。人天地獄畜生餓鬼善惡等報果。一依心造。如此十地菩薩以無作法身大智之力。隨所心念。莫不十方一時自在。皆悉知見為以普光明智為體。為智體無依稱性。遍周法界與虛空量等。周滿十方世界。以無性智大用隨念。以不忘失智隨念皆成。以具總別智總別成壞同異俱作。以廣狹大小自在智化通無礙。以與一切眾生同體智。能變一切眾生境界。純?yōu)閮敉林畡x。以自他無二智。一身而作多身。多身而作一身。以法身無大小離量之智。能以毛孔廣容佛剎。以等虛空無邊無方之智。而一念現(xiàn)生滿十方。而無來去。以如響智。而能響應對現(xiàn)等眾生應形。以具足圓滿福德智。而恒居妙剎。常與一切眾生同居。若非圣所加持力。而眾生不見如是十地菩薩智力神通。雖言性等虛空。然虛空廣大無用。如是十地之智。智滿虛空。智無體性。無造作者。一如虛空。然隨念力周滿虛空。依果重重通化無盡。如隨意摩尼珠雖性無能所造作。而與一切眾意境同色。余如文自具。
第九一段有十八行半經(jīng)。明此大眾聞十地菩薩神通生疑時。金剛藏菩薩入體性三昧,F(xiàn)菩薩神通為眾除疑分。于此段約有十事。一大眾懷疑。二解脫月為請。三金剛藏入定。四定所現(xiàn)境界。五大眾皆自見身在金剛藏身內(nèi)。六現(xiàn)菩提樹殊特高顯。七樹下有佛坐師子座號一切智通王。八大眾見佛。九金剛藏菩薩罷其神通。十大眾還自見身各在本處得未曾有。如一切佛國土體性三昧者。即是無作法性身也。菩提樹。約以法性身行報得故。樹下佛號一切智通王者。即法性中無作之大智。自在故名王。此三法一切眾生體常如是。只為不自加行顯發(fā)故。余如文自具。
第十有二十七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智慧神通下地不如不可比如來神力智慧分。于此段中約有十法。一解脫月問三昧之名。二金剛藏菩薩正答三昧之號。三又問三昧之境界。四金剛藏正答。五正說法云地得三昧之總相。六明法云地菩薩三業(yè)神通下地不如。七明略說法云地境界廣說無量百千劫難量。八解脫月問佛神力如何。九金剛藏舉一塊土況四天下土多少難比。金剛藏正說十地道力猶故難宣況如來神力可說。十舉喻約明其中意趣。如文自具。
第十一段中有三十五行半經(jīng)。明此地菩薩不異如來身語意業(yè)。不舍菩薩諸三昧力。于無數(shù)劫承事供養(yǎng)一切諸佛分。中約有二十法門。一不異如來身語意業(yè)。二不舍菩薩諸三昧力。三于無數(shù)劫承事供養(yǎng)一切諸佛。四一切諸佛神力所加智慧增勝。五于法界中所有問難善能解釋。六喻真金以摩尼寶鈿廁其間成天寶冠。七自在天王服戴余天不如。八正說此地菩薩下地不如。九如摩醯首羅天能令眾生心得清涼喻。明此地菩薩能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智。十二乘及九地菩薩皆不能及。十一此地菩薩諸佛世尊更為演說十種智門。十二明此地菩薩所行智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十三明且略說此地大綱廣說難盡。十四舉此地菩薩受職作摩醯首羅天王。十五明此位菩薩于四攝法善能廣行。十六不離念佛法一切種一切智智。十七自念堪為一切眾生所依。十八自更勤修。十九一念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三昧。二十若加以殊勝愿力倍過前數(shù)。文義如經(jīng)自具。如摩醯首羅者。此云大自在。是色界上極。于大千界得大自在。神通道力智無過者。
第十二段中有四十二行半經(jīng)。明舉阿耨達池十大山王喻十地次第。智慧方便分。此一段總有十二段經(jīng)。如經(jīng)自節(jié)。不煩更科。文初舉阿耨達池。喻菩薩從十住初心。從菩提心。流出善根大愿之水。以四攝法充滿眾生。無有窮盡。復更增長。乃至入于一切智海。明從初發(fā)心住生在如來智慧大愿水中。以四攝行成就眾生。滿一切智海。不離初時智慧大愿水體成漸廣多。又舉大地有十山王。喻明從如來智地起十種進修。不離智地體漸高勝故。如五位五重十法。不離如來普光明一切智地。起五重十十進修。如是五重五位十十進修。總是一時一際一念。無前后三世之勝進。以如來智為體故。還如阿耨達池中水流成大海。如閻浮提地而出十大山王不離地體。以定慧照之可見。初發(fā)心便成佛者。此為可表。仿此知之。以此說十信心于普光明殿中此殿約普光明智報生。明果中說因修滿不離此智故。十山王者。雪山王喻初地。如經(jīng)文義自具。以次準知。以次香山王以次鞞陀梨山王者。鞞者此云種種。陀梨者。此云持。此山能持種種眾寶華果故。喻三地。如經(jīng)文義自具。如禪定解脫三昧三摩缽底者。如何如禪定。但云稱體三昧。以明識相不行為日未出為昧字。為識想冥昧。正智方現(xiàn)三云正。以十一月至正月三陽生故。以三為正。三陽生方智明。以智為正故。以五蘊不生世情頓止。名之為昧。從此能現(xiàn)正智。名之三昧。又一止為正字。三摩缽底者。明五蘊昧能現(xiàn)正慧故。云三摩缽底。是正慧故。為五蘊昧正智慧現(xiàn)名為解脫禪定。都云大體三昧。別舉其行。神仙山王表四地。文義如經(jīng)。乾陀羅山者。乾者此云雙也。陀羅此云持。明此山夜叉及大神共持。此山明五地得出世間及世間二智慧神通諸明總能博達持故。馬耳山王表六地位。如經(jīng)自具。尼民陀羅山王。名曰持邊山。表遠行地而能持一切眾生諸邊見行故。乃至三界六道總能持故。斫迦羅山。此云輪圍圍大千界。明八地無功行自滿故。計都末底山者。計都云幢。末底云慧。明善慧地。須彌盧山。處閻浮四洲內(nèi)。處大海中。明十地法云中道之智滿總攝一切諸三昧故。佛子已下一行半經(jīng)。都結十地差別因一切智中差別得名。明根本智從初發(fā)心住乃至十地及佛地無二由智差別得名故。已上十二段。一一如經(jīng)文中。其所表地意次第經(jīng)自明說。
第十三段中有十四行經(jīng)。明舉大海有十種德喻十種地升進次第。于中義意分為兩段。一先舉海之十德。二托海之十德表法。舉十地之智慧差別進修。其中文義。如文具足。各各十法具足。不煩科文。
第十四段有二十行半經(jīng)。舉摩尼珠有十種性出過眾寶喻十種地過眾圣分中。于此段約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如眾生心充滿其愿有六行經(jīng)。明舉摩尼珠有十種性分。二佛子已下至能為眾生廣作佛事有七行半經(jīng)。明正舉十地之加行次第分。如第六地善知十二因緣法。善知生老病死因緣根末體相一如。第六地中所說。以善巧。觀生死緣生至底喻鉆。第七地由以種種方便智為縷。能隨生死不受諸垢。第八地萬行任用遍諸眾生界。智恒無體不動如幢。自余如文自具。三佛子已下至不可得聞有兩行經(jīng)。嘆此地難聞。四解脫月已下可有一行經(jīng)。是解脫月問聞此法得幾所福分。五以次可有一行半經(jīng)。金剛藏菩薩答言如一切智所集之福德明所聞法者如佛福德。六何以故已下有三行半經(jīng)明。如聞此法得福廣大生疑分。如一切智。是佛所得根本智。若聞法者其福德如佛。何為以明因聞此法方有信解故。為初聞是一切智之首故。以初信因之福與果同體明非因不果故。如非果不苗非苗不果故。為明信心信果成因故。即如說十信位于如來普光明法界大智殿中說十個智佛以不動智佛為首以為信心。以不動智佛及十個智佛是自心之智果故。畢竟成滿不移此智。余義如文自具。意如種子種果成其生因。其根本智喻種子。差別智是加行。喻苗上之果。以此二智各具無邊功德。
第十五段有二十二行半經(jīng)。明說此十地法門所感大地六種十八相動。于此段中復分為三。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有八行經(jīng)。明法威動地天雨供養(yǎng)分。二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已下至悉亦如是而往作證有九行經(jīng)。明十方同名金剛藏菩薩咸來作證分。三爾時金剛藏已下可有六行經(jīng)。明觀眾生及所緣法欲說頌分。云十方各十億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外有十億佛剎微塵數(shù)菩薩而來此會者。明以本體十地之法廣大甚多以十億剎塵為遠近及多數(shù)之量。會此一切創(chuàng)初入十地菩薩。因果本末法智無疑。明將本十地果法會同創(chuàng)入此十地菩薩智無二故會前九地之劣。入十地之廣大智故。以陳遠近法之多少故。亦明金剛藏所說之法。與十方諸佛同會不二故。世界外者。即下地位也。來此會者。即升進入此十地智也。嘆善哉者。明所說法契當不異也。同名者。明法藏智同故。世界各各差別者。明差別智差別行故。悉名金剛德者。明差別智及行不離金剛德故。佛號金剛幢者。明金剛智能破一切妄業(yè)自無體可動故。余義如文自具。如一切智根本智又智是差別智從一切智中用故以重言。
第十六段有八十三行頌。明都嘆從初地發(fā)心已來通此十地。一時次第十地悉皆重頌。文義如經(jīng)自具。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來壽量品菩薩住處品。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