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7講

  《四十華嚴》第47講(2008年2月25日)A

  大家新年好!恭喜發(fā)財!更要發(fā)法財!不只發(fā)人民幣而已,還要發(fā)法財。

  新的一年要開始了,大家也都恢復(fù)到工作崗位上,我們*輪也要開始轉(zhuǎn)了。今天要跟各位正式開講之前,我們還是要收收心,上一次講到哪里。要不然你在接下去呀,就云里霧中。

  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前面這個地方四卷經(jīng)文,叫做本會。像現(xiàn)在這個小回顧,我要跟各位談的是,前面呀,最主要是在紫竹林里,不是紫竹林,逝多林里。那么佛陀的這個境界,所展現(xiàn)的境界是什么樣的狀況。其實佛陀在逝多林的這一會,經(jīng)典所描述的這個境界,佛陀在紫竹林里也同樣是這個境界。佛陀不管在哪里,都是這樣的一個境界。

  那么,我們凡夫呀,你看不到,你也體會不到。那,經(jīng)典更不可能每一會呀都把這個部分跟你一講再講、一直講,這是不可能的,這不可能。佛在靈鷲山,那也是這個境界。但是這境界,我們凡夫看不到。那這個經(jīng)典在這個時候幫我們提出來,這是很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明白到佛陀是個什么樣子。

  那么,佛的境界跟佛所看的那個境界,一般人體會不到。

  哎,那個有沒有帶?那個齋僧護摩的照片。展現(xiàn)一下,我剛想到有這樣一個境界。這是我們今年齋天,農(nóng)歷元月九號,是釋提恒因生日的日子,我們每年都有齋天。我們這里,因為佛教中斷了幾十年了,這些活動大概都沒有。我們臺灣是還在進行,每年還是在進行。今年呢,剛好有同修們他有照相,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把這個部分提供給各位,作個參考。

  我們說佛陀的境界如何,我們看不到。那當(dāng)然,經(jīng)典他寫出來了。可是經(jīng)典寫出來了,你看了以后,還會產(chǎn)生另外一種狀況,那叫意識形態(tài)。這個意識形態(tài)麻煩的是,是你自己本身透過文字,運用你現(xiàn)在對文字的認知去產(chǎn)生的一種聯(lián)想。這個在修行里頭,我們跟各位講這個叫做意識形態(tài)流,簡稱意識流。

  那前面我們跟各位講過,有很多概念構(gòu)成像棕子一樣。那個概念包,概念一大堆。人家講,你“不過…但是…可是…還有…”一大堆這些,那就表示你的概念里頭非常復(fù)雜,非常復(fù)雜。當(dāng)這概念很復(fù)雜的時候,你就弄不清楚到底在講什么。同樣的,現(xiàn)在隨著知識的普及化,你對經(jīng)文又有很多的疑問。那個疑問使你無法直接碰到他的本來狀態(tài)。本來這很簡單的,但是你太多的這些綜合概念,使你進不去那很單純的核心,這個就是你的困難。

  我們在辦每次活動的時候,幾乎都有這種狀況。這里面有很多圈圈,有沒有看到?(法師指投影布上),這個圈圈是天王的背光。在臺灣一共出現(xiàn)兩次。一次在我們這次護摩,一次是一位白云老禪師的這個護摩。兩次都是護摩。護摩就是我們密宗人喜歡講的 “火供”、“煙供”。

  我們在火供、煙供的時候呀,那個天王親自到這個道場來,參與呀,親自來參與。就是你邀請他,他有來啦。那么多相片不是每一張都有,你一定要在他的角度方位上才會有的。

  我們相片看的是一個圓圈嘛,像個大圓燒餅一樣。他不是。他是有點像那個太空人戴著那個太空帽,有沒有?他是球形的,不是這樣圓圈形的,球形的,立體的。而他有幾個角度,他不一定是這個,他有菱形的。這種情況,相當(dāng)?shù)氖鈩。但是呢,你肉眼看不到?/p>

  剛開始呀,我們一直以為說,它也是那個什么相機鏡頭不干凈。那不是不干凈,它是干凈。那個境界的顯現(xiàn)是很不可思議。

  看完了,那一張有沒有?有好多這種境界,你肉眼看不到。有嗎?手指頭,你看他手指頭那地方,可以放大。他只是手去拿東西這樣而已。這個東西呀,他會變成…有沒有?他手指會變成這個樣子,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那不是境頭震動。鏡頭要震動的話,是整張都會震動,不會只有手指那邊震動。

  我們一般講叫靈異現(xiàn)象。這不靈異。而,你當(dāng)時的肉眼看啦,他不過就是手指頭拿東西這樣姿勢而已。但是呢,那個功力發(fā)揮的時候,可不簡單。這個,看一下就好,不要去推廣它。推廣它就不好了。

  這是你在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殊勝。這不過是其中之一。那,我們看不到的那就更大。佛陀的境界是這樣。

  好,這個前面的經(jīng)文展開了。按照經(jīng)文的流程講下來,那殊勝的領(lǐng)域展開以后呢,第二個出現(xiàn)的主角,那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出現(xiàn)以后,他是稱贊佛陀的境界不可思議。他所表達的是生命最高境界,那個止于至善的生命存在狀態(tài),他把他表達出來。那佛呢,他只是存在而已,他根本不講的。想要了解佛是什么,是透過普賢菩薩的表現(xiàn),你才看到。

  那么這些殊勝的境界,包括后來所稱贊的三昧,一直到這個地方,現(xiàn)在呢,他轉(zhuǎn)為文殊師利菩薩的稱贊。各位,我們最后這一段“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乘佛威力,欲重開示逝多林中諸神變事。”又講到神變了,那就要用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所以,他是這個構(gòu)成,華嚴三圣的原因也是這樣來的。

  佛,是不增不減,他從不表達意見,他只是一種存在。那個存在你要了解,要透過普賢菩薩的示現(xiàn)。所以普賢菩薩為什么叫原始佛,為什么叫做本初佛,最原始佛的狀態(tài)?因為他是示現(xiàn)嘛,他代表的是一種存在的一種狀況。那種狀況,他進入那個存在的那一剎那。那么他起的這種種的作用啊,就是神變,它是作用,那就要有智慧你才有辦法,沒智慧你看不到。

  那各位今天所要修的智慧呢?智慧,智慧跟聰明不一樣,智慧叫般若。那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智慧,跟你講你也不知道”,那這種智慧叫白癡。因為你根本不懂得智慧是什么,所以你講不出來,你講不出來。

  智慧是古代的用語,古代的用語。那你現(xiàn)在要應(yīng)該怎么表達那個東西出來呢?你要留意到,你這個表達就等于定義哦。定義是人人可以不同,但是你要通過表達那種狀態(tài)。什么叫智慧呀?那都不知道就表示你沒有智慧。對懷對?你要考試,你寫不出來就零分嘛。可是呢,在生命學(xué)里,你表達不出來并不表示你零分,很有可能你是一百分。只是你沒有辯才,沒有辯才才表達不出來。那沒有辯才并不表示你沒有智慧呀。你要留意到!

  智慧那個東西是什么?我簡單地講呀,給你參考。你要是真的有智慧,你可以自己定義,不一定跟著我定義。我這樣講你也跟著這樣講,表示你沒智慧。智慧,簡單地講就,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生命的存在你感受的到嗎?這個能力叫智慧。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你感受的到嗎?感受的到的人,他一定活的很快樂。感受不到的人,他一定瞪著眼睛、嘴巴開開,“??那是什么?”那就表示你感受不到。

  而事實上呢,我們很多人是感受的到的,但是你講不出來。這么一講,你會“噢,原來那就是智慧,那我也有。”有,拿出來看嘛,那你拿不出來,因為這個東西無法表達。這唯一的表達就是你活的自在、活的快樂。而自在、快樂、幸福不是講給人家聽的,是你到底真的感受到了沒?這不是用講的。

  很多人講的出來,他還感受不到。他有辯才但無智慧。這個不叫辯才,無智慧的辯才不叫辯才,那叫世智辯通。世間的知識,他很聰明,他會辯論,這個‘辯’是‘狡辯’的‘辯’,跟我們講的辯才無礙的‘辯’是不一樣。

  因為佛門中的很多術(shù)語呀,被人家引用到日常生活中來。那各位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很多術(shù)語都是佛法的,但跟佛法完全無關(guān)。譬如我們講的第一念,第一念是佛法的,你也是第一念。“第一念啦,我就想到不行,所以呢,就沒做了”。那個不是第一念,你那個是第一次反應(yīng)的意識形念。那個差很多了。但是你不知道,因為你用慣了,用慣了那個詞匯。但那個詞匯在佛法的原始定義是不同的,不同的。我是舉個例子給你做參考。

  必須要有智慧那你才能夠感受到,生命完全到達止于至善的時候的那種神變妙用,你才能感受的到。那你沒有智慧,你感受不到。而這個智慧是相當(dāng)高的,不是一般講講的。

  好,那我們把這個地方給弄清楚了。佛存在的本體是什么,以及要進入的那種狀況,要獲得、要達到那個狀況,最高階的地方,我們講了,就是普賢菩薩的出現(xiàn)。

  現(xiàn)在呢,進入以后,那個本體起作用了。那這個部分呢,文殊菩薩的智慧才能表達出來。那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個地方,把第一句呀跟各位講了。

  第一句是:“汝應(yīng)觀此逝多林,廣博莊嚴量無際,一切身雲(yún)皆示現(xiàn),以佛威神充法界”。

  上一次講到這里,那我們還是從這個地方講起。這個地方呀,這文字看起來很簡單,你會不懂得大概就這兩個字,“一切身雲(yún)皆示現(xiàn)”的“身云”。身,身體嘛。身體其實還是佛法。身就是本體。身,佛經(jīng)里頭講到身,佛身,就是佛的本體。佛身是什么,佛身就是覺悟的本體,就是覺悟的本質(zhì)。古代叫本體,現(xiàn)在叫本質(zhì)。覺悟的那個東西,覺悟是什么?“那個”禪宗叫“那個”。不是語言文字,是那個。那個是什么?我們在不厭其煩的跟各位講。

  中國在探討這個部分,中國思想界探討這個部分講的很清楚。最明白的,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演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就是我們講的六十四卦。用道家講,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不對?那其他不講了。你會反推回去,推到最后無極或者道。是不是這樣?無極跟道不是本源,不是本源。無極也好,道也好,它是指本源那個東西的一個相。它已經(jīng)溜出來了,溜出來了。那道是什么?那個叫本質(zhì)呀,那就沒辦法講啦,那就我們講本體嘛。無極是什么?無極就無極呀,無極是什么?那東西沒辦法講,不是無極就無極呀。不是呀,無極兩個字呀。

  所以,我們?nèi)舜蟾哦济栽谶@個地方。人家一罵你,你氣得不得了。有什么好氣的?罵我海云如何如何,你怎么不打他,寫在墻壁上,大家一起罵,罵那兩個字“海云”嘛。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呀?我的那個不是海云啦,海云那兩個字不是我。你體會得到嗎?無極這兩個字,跟無極的那個怎么有關(guān)系呢?道跟這個是跟道那個,根本無關(guān)嘛。

  所以禪宗厲害,就厲害到這里呀。你講無極、講道,他都不講,他講那個。你要問那個是哪個?這個叫欠揍。所以祖師來到這里呀,就一巴掌打過去啦。欠揍嘛,“那個是哪個””啪!打下去,“那個!”“哪個?”

  關(guān)鍵就是在這個地方。語言文字在講的,你不知道,你要知道那個本質(zhì)是什么。

  假如,你今生對于這個本質(zhì)、對那個、這個,你沒有一種去探索的那個意愿呀,那你這輩子修行絕不會成就。你只能夠拜一拜,師父說,你就做。做干嘛?修福報,下輩子再來啦。

  但是你假如說一直找就是找不到,很痛苦。那你放心,那表示你快要開悟了。知道嗎?

  你假如“師父講我都懂,我就是這樣啊。”那個沒用啦,那個叫假貨,塑料。塑料做的,不是真貨。真貨呀,不會是這么快,不會這么快。各位多體會一下,多體會一下。

  身啦,講的是本質(zhì)那個,沒有辦法形容的那個。

  云呢?就是指那個顯現(xiàn)出來的。所以第一個云就是道,第一個云就是無極。知道嗎?體會的到嗎?云,當(dāng)然包括以下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萬物都叫云。云就有相,但這個相還是虛幻的?晌覀円恢嘌,就把他當(dāng)真了。一切相,統(tǒng)統(tǒng)用云來表達,也就是從本質(zhì)上面演變出來的一切。

  那經(jīng)典在談這部分,是已經(jīng)回到最原始的地方,本質(zhì)顯相的那個地方,那就是道,就無極的那個東西。就包括其他宗教講的上帝。

  上帝其實呀,當(dāng)然他們不會解釋啦,因為他們沒有受過佛法訓(xùn)練,所以講的就亂七八糟,會矛盾、會沖突。假如他們也承認有真理的存在,而且真理只有一個的話,那么他們講的上帝呀,應(yīng)該是“那個”下來的那個字。道家叫“道”,對不對?那易經(jīng)叫“無極”,那你只是叫“上帝”這樣而已。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

  那他怎么會顯現(xiàn)出來呢?顯出相來呢?他有因緣,沒有因緣不成相。本質(zhì)呀,他只是存在。存在要隨著因緣他顯相,顯不同的相嘛。顯不同的相,那就是因緣的關(guān)系啦。因為他不懂因緣法,所以他就沒辦法解釋。因此,他一直擬人化,一直擬人化。一直擬人化就一錯再錯,一錯再錯。

  所以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之所以這么亂,就是一神教的關(guān)系。因為一神教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他不能包容別人。因為他道生一,好,他堅持那個一,其他都錯。所以,這種思維模式呀,這種叫價值觀,中心價值觀,假如一具有排他性,世界永無安寧之日。是不是?永無安寧之日,是不是?

  你不要以為全世界都信一神教就好了,沒有用。因為一神教的本身也在沖突,一再沖突。所以你會看到,一神教遇到一神教的時候,那一定是毀滅性的戰(zhàn)爭,一定是毀滅性的戰(zhàn)爭。

  所以,在西方,是一神教打一神教啊,宗教戰(zhàn)爭,十字軍東征開始,他打了一千多年,還在打,還在打。那都是一神教打一神教的。就是他中心價值觀產(chǎn)生問題。

  我們在這個地方告訴各位是,它顯現(xiàn)出來的是無量無邊的。其實對于這些東西呢,你必須要能夠包容,要能夠接納,要能夠互相的欣賞,不要排除他,不能排除。所有的存在都是美的,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存在而已。

  你之所以想要排除人家,是你的意識形態(tài)在起作用,這是非常不好的一個終端現(xiàn)象。終端現(xiàn)象應(yīng)該都只是存在。萬物嘛,萬物的存在都是可愛的?墒俏覀儸F(xiàn)在把萬物的存在視為敵對,這樣就不好。好,這是一個狀況。

  那么這一偈里頭呀,我們文字上還是跟各位消文一下。

  “汝應(yīng)觀此逝多林。”這個汝,是講你呀。主要講的,他不是講你講我,是所有有善根的人,所有有善根的人。但今天是,你在讀經(jīng),就是你。要觀這個逝多林,當(dāng)然,這個觀呢,是要以法眼觀,要法眼來看。你要以,法是真理的眼光來看,你要用真理的眼光來看這個逝多林這個地方。

  “廣博莊嚴量無際。”廣博的意思是無有邊際。用初始的話講,沒有圍墻,沒有設(shè)限,沒有設(shè)限。“莊嚴”啦,我們用意識形態(tài)來當(dāng)然把他美化叫做莊嚴,他不是,他只是純真,莊嚴。佛經(jīng)里頭講的“莊嚴”是純真,原始狀態(tài),最原始的。“量”當(dāng)然是講數(shù)量,無邊際。他空間,無有邊際。

  “一切身雲(yún)”,身是本質(zhì),本質(zhì)只有一個,真理的本質(zhì)只有一個。他主要是講云,本質(zhì)所顯現(xiàn)出來的一切萬物,一切萬法,這個叫云。所以統(tǒng)稱“一切身云”。本質(zhì)也好,他的相也好,皆示現(xiàn),統(tǒng)統(tǒng)顯露出來了。換句話說,在這個逝多林里,沒有秘密,沒有黑暗面,全部都顯現(xiàn)了,很光明、很燦爛。

  “以佛威神充法界。”充滿法界,這個法就是真理。真理的范圍里頭,統(tǒng)統(tǒng)顯現(xiàn)出來。怎么出來的呢?以佛的威神。佛是覺悟。覺悟的本質(zhì)呀叫佛身。覺悟的本質(zhì)起作用,那都在這本質(zhì)的范圍里,那叫佛威神,作用。相叫云,作用叫威神。所以你再把他看回來,前面講,有沒有?神變事,“欲重開示,逝多林中諸神變事。”有嗎?那個神變就是威神。這個神就是作用,覺悟的作用。

  “威”呀,當(dāng)然我們世間話講,有權(quán)的意思。而事實上呢,覺悟的本身,覺悟的本質(zhì)呀,那個權(quán)最大。因為他主動,他能兌現(xiàn),有沒有,所以叫威神。跟我們講的權(quán)力的權(quán),用欲望去操縱的,有點類似他借用世間法的字來用。但是呢,他主要講的是,覺悟的本身呀,他有主動權(quán),跟你的欲望作用又有點不一樣。

  這個在我們讀經(jīng)的時候,你要懂得,借用世間法來表達真理的存在與作用,那是跟世間法的文字的原始定義又不一樣啦。有沒有?在這個字上就可以看得到了。

  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說不要用大腦。這個地方不要用大腦,你用大腦就麻煩啦。威神嘛,你看威呀,那佛也展示他的威呀,佛展示的威跟你想象展示的威不一樣的。他只是他具有一個主動性而已,但是他不是欲望性,因為我們威跟權(quán)是帶有欲望的,而佛經(jīng)里運用這個字沒有那個意義。

  你留意到嗎?我們現(xiàn)在也一樣。你在讀佛經(jīng),對佛典原始意義你不了解,那都是你現(xiàn)在的定義。這個就是呀,佛法怎么從正法走到像法、走到末法,乃至于法會滅除的原因。因為隨著時空一直往后走,我們的文化一直在轉(zhuǎn)變。

  尤其像這東西你翻譯成英文就更糟糕。英文你怎么翻呢?這個威出來你怎么翻呢?其實有很多字我們沒辦法翻的。上一次跟各位講酒戒。酒要怎么翻呢?你說翻beer,那啤酒不要喝,其他可以喝,是吧?你酒是wine,紅酒不能喝,啤酒可以喝。烈酒可以喝,那不是呀。你說liquor烈酒不能喝,紅酒可以喝,是嗎?那你說你用哪個字好?我不知道英文還有沒有能夠統(tǒng)攝這些個字,要不然用酒精,酒精不能喝,那完啦。

  所以這個里面牽扯到古代的字詞所代表的意義跟現(xiàn)代的你要怎么樣,那用自己的方式來補充說明呀?墒悄阋,再過五百年以后呢,他也發(fā)生同樣的問題。所以,經(jīng)是要經(jīng)常講的,經(jīng)常講。

  不是說以前的人注解很好,就看他的就好。因為他在他的文化背景里,跟現(xiàn)在的這個文化背景是不一樣。而佛法本身是在生活中,一定要跟生活密切結(jié)合的。那么要解釋這個佛法,只有一種人可以解釋,就是住在僧團里面的人。因為僧團要跟外面相結(jié)合,而且僧團又跟外面不一樣。

  各位知道嗎?什么叫僧團?現(xiàn)在你知道,你絕對不知道。這個跟經(jīng)文無關(guān),我附帶補充一下,給諸位作參考。

  僧團里頭一定有戒律,對不對?你知道戒律是什么嗎?看各位的反應(yīng),肯定你都不知道。戒律很簡單,戒是佛所定的,律是祖師所定的,我簡單的這樣講,古代沒有這樣子說。在原始佛教里面只有戒,來到中國才有律。因為中國的這個社會跟印度的社會不同,你只要重新規(guī)范,那么道場里要重新訂定辦法,那從百丈禪師開始,那就有律了。

  那戒律呀,現(xiàn)在統(tǒng)稱戒律。那你還是不了解它是什么。我從佛教的本質(zhì)上面給你重新做個定義。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戒律就是僧團的組織制度、經(jīng)營管理,跟古代的定義完全不一樣。

  我從佛法的本質(zhì)來跟你講定義,戒律是構(gòu)架凈土的梁柱。梁跟柱子,構(gòu)架凈土。聽清楚呀,極樂世界那個凈土,凈土的支柱就是綱領(lǐng)啊,四維八德,人間的叫四維八德,但是你要構(gòu)架一個極樂世界這樣的凈土在這人間怎么辦呢?就要靠戒律。因為戒律呀,我不這樣講你聽不懂啊,你以為戒律可有可無,要改就改,不是。它是架構(gòu)凈土。凈土在這世間是不存在的。那佛,他的慈悲跟偉大就在于把凈土架構(gòu)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因為有這個戒律架構(gòu)的道場在,所以這個娑婆叫做凡圣同居土。知道嗎?你能夠住到這個僧團里頭,這個僧團是按照這個戒律所架構(gòu)的。所有進來的人都要服膺于這個組織、制度,然后接受這個組織的經(jīng)營跟管理。我們這個十世、三世古今、十方全部包容進去了。

  佛陀定戒律呀,不是一般講的管你管我的事情。他是因為佛所在的地方,它就是凈土啊。但是這里是五濁惡世啊。所以你放心,你到極樂世界絕對沒有戒律。因為它是凈土,它要什么戒律?是因為我們在五濁惡世里,要把這五濁不清的地方變成凈土嘛。那在五濁惡世里如何不讓五濁入侵,那就戒律。把你防范出去,知道嗎?

  所以你要知道戒律的殊勝在這里。所以它叫做波羅提木叉,叫做別別解脫戒。為什么別別解脫戒?因為你修其他法門,沒有這一個防范五濁入侵的這些綱要,這些綱領(lǐng)。有沒有?你要留意到。

  你只要按照古代一直在講的話,你往往看不出它的殊勝跟價值存在。戒律之所以可貴,可貴在這里。

  假如一個道場里頭的僧眾呀,四眾弟子們,不按照戒律標準來生活的話,那道場一定烏煙瘴氣。對不對?同樣,你是一個修行者,今天你想要成為一個行者,你要依據(jù)戒律來。否則你跟世間人有什么不同?這個就是一個行者他的殊勝處。

  當(dāng)然你所依止的大德、依止的道場,所依止的法門對戒律如何詮釋,那你就依止那個道場,看看那個道場、那個大德,怎么跟你解釋,那不在我的范圍內(nèi)。你要來到我這個地方,那我們是這樣的一個標準。

  這很清楚啦,我講完了。這個灌頂完畢了。這一灌頂大灌啦。整個戒律這個法門通通灌完啦。你裝得下裝不下我不知道。我已經(jīng)跟你交代完畢了。這個是一個附帶的,不是主要的。但是呢,我想也跟各位講完了。

  第二個,第二偈啦,也就是我們今天開始要談的部分。

  “清淨(jìng)色相莊嚴身,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xiàn)道場中,眾會普觀無不見。”

  “清凈色相”,你看這文字講的很好,古大德呀,這部經(jīng)在這里清涼國師有參與翻譯的。“清凈色相”,他只是說這些相的存在,還沒有你的意識形態(tài)去污染他。這清凈色相包括什么?

  你的腦子里頭一定想“嗯,這個很美麗,人大概要像鞏俐,這么美,像影星呀,這么美。”這個不是,他不是指這個。那種美呀是你的意識形態(tài)選擇的,唐朝時代美人跟現(xiàn)代美人不一樣,那個是會隨著時空而轉(zhuǎn)變的。

  他只是講說他的存在而已,還沒有經(jīng)過人工的處理。他只是存在,經(jīng)過人工處理就不叫清凈了。這里,再跟各位作個補充,因為不作這樣的補充你會聽不懂。

  大家聽過唯識嗎?唯識呀,我嚴格地跟各位講,唯識的本身不是佛法。佛教是講智,不是講識呀。但是佛法為什么要講唯識呢?你知道嗎?因為你是從人間來的。今天五濁惡世的人啦,都在用識,而不用智,因此就必須把人間的這個用識的這個狀況跟你分析清楚。

  所以,跟各位講,你要是遇到那些科學(xué)家、無神論者,其實他們都不知道,佛教是最無神論的。所有的無神論的原始天尊啦,就是釋迦牟尼這個人。你知道嗎?你假如遇到那些他什么都不信,他只信科學(xué)教的人,那你就必須用唯識來破解他的意識形態(tài)。他其實不是真的無神論,真的無神論他絕對是佛陀最忠實的弟子。你知道嗎?真的無神論者,絕對是佛陀最忠實的弟子。所以,常常跟各位講,禪宗是無神論的宗教,禪宗是最典型的無神論的宗教。那你看所有無神論者,他基本上都應(yīng)該是佛教徒,是佛教徒。因為你都是用識性,所以不是真的無神論。

  現(xiàn)在無神論信的是科學(xué)呀,他不是不信,他是信科學(xué)教。知道嗎?而科學(xué)教本身是因果論,現(xiàn)在講科學(xué)定律,科學(xué)定律不是因果定律嗎?你去注意看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嘛,你科學(xué)不是這樣嗎?你注意看看,只是古代叫因果定律,現(xiàn)在叫科學(xué)定律,所以科學(xué)就等于因果嘛。你去注意看看!科學(xué)是你從西方翻譯過來叫科學(xué)。那個科學(xué)的那個實質(zhì),那個狀況,有沒有?科學(xué)定律在運作的那個狀況那不是因果律嗎?什么因得什么果嘛,這不科學(xué)嗎?你去弄清楚呀。

  我們在談到這個部分,就會發(fā)生這樣一個矛盾。所以佛法真正講的是純科學(xué)的,而純科學(xué)的就是唯識,就是唯識。他就是解析了科學(xué)定律運作的狀態(tài),分析到最微細的地方。

  現(xiàn)在很多人說叫心理學(xué)呀,心理學(xué),現(xiàn)代的心理學(xué)還可以再發(fā)展兩千年,你放心。再發(fā)展兩千年以后的心理學(xué),絕對達不到唯識學(xué)所分析的人類心靈活動的10%,達不到10%,兩千年。心理學(xué)再繼續(xù)發(fā)展,發(fā)展兩千年達不到唯識里頭所分析的那個人類用識性的那個狀況,還達不到10%。那心靈的部分就更不用講啦,更不用講啦。所以只要用大腦去研究的話,你都遇到這些障礙。

  而大腦很喜歡這樣做,為什么?大腦所研究的真理,大腦也研究真理呀,那叫做相對真理。佛陀所講的是絕對真理。絕對真理跟相對真理有非常明顯的差距存在。相對真理不是絕對真理的99%,相對真理大概不到絕對真理的0.1%。你要知道,這里面的差距相當(dāng)大。但是呢,大腦就是這樣運作,就是這樣運作。他要碰到真理的機會不是沒有,非常的小。就算碰到也沒用,因為大腦會把他當(dāng)作相對真理,然后,再想去推翻他。你去留意一下。

  我不是講說各位學(xué)者博士們所研究的。他們都有一個流行的時間,幾十年一個流行。那現(xiàn)在呢,某一個人又發(fā)明某一個理論,那個理論又會流行幾十年。幾十年以后呢,又有一個人出來又把它推翻,然后呢,又流行個幾十年。那不是都相對的嗎?那一提出來,就很多人涌上去,因為可以靠它吃飯。他再寫論文呀, 一連寫寫兩篇啦。那個寫多了也寫爛了。寫爛了就又要有一個創(chuàng)新理論來,大家又會跟著去寫。所以,幾十年就有一個祖師出現(xiàn)。那都是相對祖師,不是絕對祖師。所以這個叫推理呀,叫推理。

  佛陀講的不是。他講契理。他講真理以后呢,你要契那個真理,永遠可以讓你契不完的。因為你講的契理可以你的方式講,他講的契理可以由他的方式講,互不矛盾,而彼此之間能夠相通,因為都是同一個絕對的真理嘛。你去留意看看,這個是差別的地方。你這沒弄清楚,根本無法講。

  契理就契理什么?契那個本質(zhì),絕對的那個本體。那么要契這個本體,他周遭所有的都是相,而這個相里頭,我們跟各位講,他只講一種相,只講一個。第一,我們講第一,世間話叫第一印象。印象不是虛幻的嗎?講第一印象不講往后跟上來的。

  所以,我們看世間人有很多。你看抽象畫,誰會畫抽象畫?除了畢加索,其他都不是,都是模仿的,都是copy的。那個嬉皮,嬉皮只有第一代那個是嬉皮,后來呀都是“假皮”,因為都模仿的嘛。模仿的他都不真。你知道嗎?

  那些大師呀,創(chuàng)造某個學(xué)理出來,他是真的。后來跟上去的那個學(xué)派里面的人,都是假的,都是靠大師吃飯的,吃幾十年就吃完了。完了就要另外再有一個大師再創(chuàng)一個理論,然后又把這群人又往那邊吸。所以,在學(xué)校里有很多學(xué)者,現(xiàn)在在流行什么,天天都講那一些,F(xiàn)在在流行什么,他就跟著流行走。他沒有辦法創(chuàng)翻。

  但是你要知道,這些跟著流行走的這些學(xué)者,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不能告訴他,不過你偷偷的告訴他可以。他前輩子也是出家人,某一個小廟里頭的住持。因為他是跟著流行走。你還說廟里的住持啊,都是跟著流行走。所以這輩子,因為他當(dāng)住持嘛,他是廟里的人嘛,他學(xué)佛嘛,他有福報嘛,所以這輩子來呀,他也講經(jīng)呀,也開示呀。要不然講什么,跟著流行講嘛,人家講什么我就講什么。聽過一次,他可以講一百次。以前沒有錄音機,所以講了再講都無所謂。那這輩子來呢,他知道人家講過他再講,因緣果報

  所以我們?yōu)槭裁匆v“見性之見”,不講一般知見!而學(xué)者喜歡講的全是一般知見。有大德?有,那大德會創(chuàng)造流行的大德,都是有過見性之見,小見性,不是大見性。

  所以你看這些因緣果報,還是很清楚的。我們希望各位學(xué)佛,還是要好好地弄清楚,不要跟著流行走。人家說我就修修看,師父說念佛我就念念看。那念念看、拜拜看,打坐就坐坐看,參禪就參參看。這馬馬糊糊,糊里糊涂的就修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福報,然后隨著因緣呢,因為你修這個糊里糊涂,馬馬糊糊的,是你的本質(zhì),你生命的本質(zhì),那你隨著因緣投胎轉(zhuǎn)世去,去干什么,我不知道了。這就是這個模樣,這種模樣出來。

  所以,我們談的清凈色身呀,是指那個相,還沒有人為造作的那個相,叫做清凈色身。

  我們現(xiàn)在看到很多公園,有沒有?很多森林,有沒有?那個都經(jīng)過人為開發(fā)以后,你比較習(xí)慣,你比較喜歡。原始森林你不喜歡。原始森林怎么樣?有很多蜘蛛網(wǎng),而那蜘蛛網(wǎng)又怎么樣?你不能碰到,你碰到皮膚會過敏。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植物。那植物你皮膚也不能碰到,一碰到也會過敏。有沒有?這個叫有毒,是不是?一過敏,造成你的過敏叫做有毒。其實那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現(xiàn)象,那個不是毒。你染過幾次以后,你的身體就不會了,你的身體會更健康。跟你吃人工色素不一樣,人工的東西使你中毒以后,你的肝臟、腎臟一定受傷。但是那個自然的東西,不會受傷,不會使你的內(nèi)臟受傷。這是不同的。你的生命要接觸原始狀態(tài)的歷煉,你才能夠強壯,不然你不能強壯。這是從色相上看。

  我跟各位談的是,清凈的本來的那個相是什么狀態(tài)。但是你的清凈是意識形態(tài),你會覺得像公園里面一樣。公園不是弄的好好嘛。他會跟你鋪石子呀,還要鋪磚塊呀,還有用水泥路給你走,然后呢,上面掛個牌子“我是小草,請不要踐踏。”那是你意識形態(tài)里面想,這樣的公園很漂亮。這是人為的,這個就已經(jīng)不清凈了。

  “莊嚴身”,身是本質(zhì),用這些清凈的色相來莊嚴他的本質(zhì)。因為那個本體你看不到,你只有透過這些相,色相。那要進到本體里面去,這是佛法的一個根本。佛的本體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透過菩薩的示現(xiàn),那么這些色相,你要透過這些色相,回到他本來的那狀態(tài)里。這才是最大的一個特質(zhì)。

  這么一句話就把學(xué)佛人要做的事全部講完了,這么七個字,“清凈色相莊嚴身。”我們學(xué)佛呢,就透過這些色相,然后回到他的清凈,最原始的第一相。清凈色相是哪一個,你知道嗎?就是普賢菩薩。透過普賢菩薩的這個存在,最原始的存在叫本初佛嘛,那個存在,進入他莊嚴身,佛陀的本體里面去。知道嗎?這個你慢慢的去體會。

  現(xiàn)在這個從因向果走的這一條路。我們常常就搞不清楚呀。“哇,很莊嚴,哇,很殊勝,哇……”哇,又怎樣呀,迷惑顛倒。后面這一幅《極樂圖》,常常跟各位講,很殊勝很莊嚴。那你的殊勝莊嚴,“對、對,沒錯。從來沒看過。這個是什么,堆錦,堆出來的。你看,很好,很殊勝。”很殊勝又怎樣?不是。

  他的殊勝是你透過他的表達能夠回到佛的本體,佛身,佛的本體,覺悟的本體,覺悟的本質(zhì)里面去。假如你回不到這個覺悟的本質(zhì),這個相跟世間的相有什么不同呀。對不對?只是你畫這樣,他畫那樣而已。畫怎樣都不要緊,你要回到覺悟的本質(zhì)上面去。讓你也能夠獲得那個本質(zhì),那才是重點。

  各位有沒有受過五戒菩薩戒?有沒有?有。好。受戒最重要的就是得戒體。有沒有?你受戒的時候,師父都講了。你要皈依的時候,師父也會跟你講呀。要得清凈戒體,皈依呀,皈依本體要得到。你不得到本體,那皈依只是個形式呀。對不對?受戒是個形式呀。那他跟你講,要得戒體。你一定是一愣一愣的,“要得戒體,師父給我的戒體是什么?”對不對?“師父要給我得戒體,那我有得到,那我問師父說,師父也說我得到了。”可是你得到的戒體大概只有萬分之一秒。一閃就過了,就不見了。然后你也不知道,永遠不知道,這個就麻煩啦。

  那個是本質(zhì)。你求戒,得戒,是指那個戒的那個本質(zhì)。然后在你的生活中,適應(yīng)的狀況跟別人在生活中適應(yīng),所顯現(xiàn)出來的清凈色相是不一樣的,不可能一樣。一個覺悟的人跟沒覺悟的人那清凈色相那怎么會一樣呢?對不對?一個受教育的人跟沒受教育的人清凈色相是不一樣,但戒體是平等平等的,大家都一樣。一個住山邊的人跟住海邊的人清凈色相是不會一樣的,一個工人跟一個農(nóng)人他的清凈色相是不會一樣的。戒體是一樣,清凈色相是不會一樣。這個就是最大的差別處。

  各位,你在佛門中已經(jīng)走了很久。那我簡單地提了這么幾個問題,請你好好地去“不要思維”。

  “你講什么我都懂,最后這一句聽不懂。”那你就參吧!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47講(2008年2月25日)B

  好,我們接著再看,這經(jīng)文是第三卷。

  “清淨(jìng)色相莊嚴身,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xiàn)道場中,眾會普觀無不見”

  我們看這個部分。第一句呀,剛才跟各位簡單地做了解釋啦,主要就是相與體的部分。在《華嚴經(jīng)》里呀,這個理論講的很清楚,這是講體相用,體、相、用之間的關(guān)系。

  那我們學(xué)佛最重要的是要得這個本體,而不是得相。今天我們學(xué)佛人常常落得很辛苦。很辛苦還比較好,其實有的學(xué)佛已經(jīng)學(xué)的很痛苦,苦不堪言。不學(xué)佛呀還有幾棟房子,學(xué)了佛就通通舍嘛,布施嘛,供養(yǎng)嘛。修得無量無邊的廣大福德,然后煩惱得要死。你的家人也都不跟他講話了,因為功德是你修的,你的家人都變業(yè)障鬼了。那這個麻煩了。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你是著相,你沒有得體。

  那么相呀,是現(xiàn)代人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但是你搞不清楚,搞不清楚,結(jié)果你就迷了。我再舉個例子,你再看看。

  講到禪,認識吧,就爽起來了。講到禪你就開始迷起來了,講到密也開始迷了。人家是密,不是迷,雖然[mī] [mí] [mǐ] [mì],真的還是密啦,不要迷呀,你不知道爽什么,就一頭昏地栽下去了。密跟禪這兩個字呀,是這個世界上最迷人的兩個詞。迷人,但是你是禪迷、密迷,你是迷信,你一聽了就“咚”摔進去了,昏倒了,昏到里面去了。你知道禪跟密為什么迷人嗎?同樣,講不出來。就是智慧,就是覺悟。佛者覺也,覺什么?就睡覺那個覺,不念[jiào]念覺[júe],覺什么?你要搞清楚呀。禪為什么迷人?你不知道。密為什么迷人?不知道。不知道你跟人家迷什么?這個都是迷信。你一定要弄清楚。

  禪是什么?密是什么?禪跟密這兩個東西在定義上是一樣的,是一樣的,它是讓你去探索、追求生命的本質(zhì)與真相。就這么簡單,定義就這么簡單。探索、摸索、追求生命的本質(zhì)與真相。

  那你摸得到摸不到,那是一回事啊。因為我們是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里,不是世界虛幻,是你的心虛幻。你不是真心活著,你是戴著面具,各種意識形態(tài),所以你才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空虛,活得很無奈。

  怎么樣超越這個部分?活得很真實,這是你所追求的。但是你不知道,你真的也在追求,你為什么會那么忙碌?你干嘛那么辛苦?我們俗話講的“為誰辛苦為誰忙嘛?”你為誰辛苦呀?你為誰忙?你忙著干嘛?你辛苦干嘛?你不是沒有目標。有,你有目標,只是現(xiàn)在把目標給糊了。

  糊去的目標在哪里?很簡單講,“我要幸福。”這一定是你的目標嘛,幸福是目標。幸福呢?幸福要有錢吶,對不對?那要錢,那就找錢啊。錢從哪里來?錢就要努力呀,那努力干嘛?錢,努力。要努力就不一定有錢,不是努力就一定有錢。要努力才會有錢,可是不一定有。要怎么樣肯定有?當(dāng)官。當(dāng)官干嘛?又有權(quán),權(quán)干嘛?哈哈,不可說不可說。那你就迷了嘛,你就迷了,你搞錯方向了。當(dāng)官是要為人民服務(wù),跟你講當(dāng)官會發(fā)財呀?因為你俗話把人家掛在一起,升官發(fā)財連在一起嘛。升官不是發(fā)財呀,升官是要為人民服務(wù)呀。升了一級官就擴大一階,為更廣大的人民服務(wù)才對。因為你,升一級官可以賺更多錢,就迷了,就錯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發(fā)現(xiàn),你本來的定義跟目標是沒錯,可是在你奮斗的過程里弄錯了,弄錯了。不止升官這條路你走錯了,其實在商場上這條路也走錯了。

  賺錢,俗話有一句話講“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對不對?討個老婆好過年,有錢沒錢不重要,那個好好過日子才重要。所以現(xiàn)在呢,你弄錯了,認為要有錢才會過好日子,這個是根本的錯誤。

  過好日子是誰都要過的,你要記得這一點。不管你有錢沒錢都要過日子。不是有錢人才能過日子,而沒錢人怎么樣?就去死呀?過日子一定要過。所以不管你有錢沒錢,在你現(xiàn)有的條件之下,如何去過一個好日子,這個才是重點。

  結(jié)果弄錯了,都以為有錢才能過好日子。你都不知道有錢人日子很難過。我跟你舉個例子。臺灣有個富翁,因為大陸的富翁我不認識。臺灣那個富翁,當(dāng)然現(xiàn)在很大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在他四五十歲的時候,他就很有錢了。很有錢就聽說,有錢人要有兩個老婆,他就討了兩個老婆。然后又聽說討兩個老婆會吵架,最好是討三個老婆,互相可以平衡,他就討了三個老婆。討了三個老婆,他當(dāng)然年紀越來越大,兒子越來越多,大概有錢人都很會生的,生了十幾個,二十幾個。那就有三堆兒子,不是三個兒子,是三堆兒子。因為三個老婆,就三堆兒子?扇褍鹤映称饋淼臅r候,不是三個人吵起來,他坐在那邊,你就知道,那個一個頭不是三個大,人家是十一面觀音,他大概是三百多面觀音。好了,他很聰明,因為很有錢吶,所以他就把財產(chǎn)分三份,一份是土地、一份是房子、一份是現(xiàn)金。那就給大家抽簽,所以一個老婆是拿土地,一個老婆是拿房子,那另外一個老婆是拿現(xiàn)金。當(dāng)然現(xiàn)金沒有那么多,不過她的尾數(shù)都比我們?nèi)珨?shù)都要大。就這樣啦。

  那第三個老婆,拿了現(xiàn)金其他都不管,因為兩個都沒她的事。但是另外兩個老婆那就麻煩了,因為一個拿土地,一個是土地上面的房子呀。那你就知道,當(dāng)然他也分配得很好啊。拿房子的人要跟土地繳稅嘛,繳房租,繳地租嘛,那個有土地的大老婆當(dāng)然就有錢收入啦,她認為這樣劃算。那個有房子的人房子她可以出租啦,開那個什么百貨公司啦,收入也很多,所以繳給你一些也無所謂。

  可是你知道,世事往往不是你所能推動的,因為這里面有無常在作用。那個房子發(fā)大火,一發(fā)大火剛開始還很高興,因為發(fā)嘛,拆掉重蓋就好了。好了,就在拆掉要重蓋的時候呢,那個土地所有權(quán)人要蓋章。土地所有權(quán)人他不蓋。

  他說“拆掉就拆掉了,我不蓋了。”

  “那不蓋我要干嘛?”

  “我種田呀。”

  那二老婆要怎么辦?“那你種田我就沒收入呀!”

  那他甘心種田呀,“就不要蓋房子呀,地是我的,我有主張呀。”

  那你想象下面會有什么連續(xù)劇要演,你自己去編了。告訴你這個就是有錢人的煩惱。

  這個時候,我告訴你,他講了一句話“早知道。”臺灣有句俗語叫:“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我就不賺錢了,我賺那么多錢怎么這么苦。”他每天呀都萬箭穿心啦。因為三堆兒子,你算一下,一個人來找他十分鐘就好了,十分鐘就射一支,一支箭在他心上,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道理。我不曾有過有錢的經(jīng)驗,所以我不知道他那兒子跟他講些什么,不過他的結(jié)論就是每個兒子就像一個仇人一樣,射一支箭到他心上來。而且你知道,當(dāng)每次吵架的時候,那些兒子們呀,都很會找他,要他評評理。所以,賺了錢到最后,他怎么去評理呀!不要以為有錢人好過日子啦,不一定啦。

  你會說“我不要那么多,我只要一點點就好。”一點點不多啦。你要知道日子,你要怎么過一個幸?鞓贰⒂崎e自在的好日子,才是重點。不是賺錢,不是很多老婆,很多兒子,不是,那些都會是負擔(dān)。你要過一個幸?鞓纷栽冢苡崎e很安詳?shù)?a href="/remen/ren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人生,要怎么過?你要朝著這個地方去想,假如你是一個凡人的話,是這樣想。假如你認為說“我是個凡人就要去拼命賺很多錢”,那不是凡人,那叫“業(yè)障鬼”。你要真的會賺很多錢,那你是一個生產(chǎn)money and money的機器而已,你只是個機器。

  你要會用錢,你要不會用錢,賺錢干嘛?賺錢跟機器生產(chǎn)出來而已呀。你要會用錢,那錢要用到哪里去?這是大學(xué),大學(xué)問。你會賺錢是你的福報,這沒有錯,但是賺錢的福報未必是人生的一個意義,也不是人生的價值。你要懂得這個部分。

  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談這些本質(zhì)是什么的時候,你一定要弄清楚,賺錢其實是你的福報,有錢是你的福報。你要有身體的健康,沒有健康,光是很好吃的東西,你都吃不下。你能夠這樣嗎?你請客請吃最好吃的,“你們吃,但是啊,我不能吃,”你看,這是多悲哀的事。對不對?你要留意到。

  本質(zhì)是什么?然后顯相,顯相不要用意識形態(tài),那樣活著就不是清凈色相了。相上要原始、純真,用意識形態(tài)附加上去的,都不對。

  當(dāng)然這個部分,我們前面跟各位講過很多了。所以,你要能夠弄清楚這些,分辨清楚才能夠回到他本質(zhì)上來。跟他原始的相是什么,當(dāng)你能夠掌握到,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那么,事實上要到達這里呀,你的生命改造過程,已經(jīng)進行得轟轟烈烈了。那假如不是,你從生活中來,要調(diào)整到這里呀,事實上會有很多障礙。因為日常生活,社會上給你的這些雜訊,那些意識形態(tài)太多,你會扯不清。所以,你會好多好多的問題“不是怎么說嗎…不過呢…但是呢…可是呢…還有呢…人家說…電視說…報紙說…哪個名嘴說…哪個大德說。”那會把你淹沒掉,會把你淹沒掉。

  所以,弄清楚,弄清楚!

  今天各位要來學(xué)佛,我們給你一個基本的原則,本質(zhì),就本體是什么?本體所顯現(xiàn)出來的相是什么?你把他掌握好,你就已經(jīng)回到生命的故鄉(xiāng)里面去了。

  那本質(zhì)是什么,比較難掌握?墒菑谋举|(zhì)里面顯現(xiàn)出來的相,相的原始狀態(tài)是什么?那應(yīng)該比較好掌握。

  所以我們大乘佛法里告訴各位,佛的原始狀態(tài)是什么?你不知道不要緊,他有第一個顯相叫做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各位可能還不認識,很陌生,唯一認識就是“南無峨眉山銀色世界大行普賢菩薩”。

  但是你大概沒想過,這個不認識的菩薩怎么會是四大名山之首呢?對不對?中國是菩薩佛教,是菩薩信仰的,大乘佛教是以菩薩信仰為主。那么以這四大菩薩為主,那四大名山有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又為什么以普賢菩薩為首呢?

  你又不知道了。要講也應(yīng)該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對不對?要不然你看大愿地藏王菩薩,這兩個菩薩你最熟,因為這兩個菩薩專門管人間瑣事。你家那些閑事沒人管的都是他們倆個在管。身體不好啊,觀世音菩薩慈悲。事業(yè)不好啊,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婆媳不和,觀世音菩薩拜托拜托,都是觀世音菩薩在管的。要不然就是去找地藏王菩薩:我從小出生就沒有看到過我爸爸,能不能給我看到,給我見一面。你就會求得到哦。你真的跟菩薩講,他就讓你見得到,那不可思議,因為這倆個菩薩專管人間閑事。尤其是你的,他一定管到。

  但是文殊、普賢呢,他不管閑事呀。對不對?但是呢,文殊菩薩還有一個,我要考試就找文殊菩薩,他專管智慧的。什么都不要給我,就我要考的那幾題讓我知道就好。文殊菩薩不會幫你作弊,你放心。那他要管什么?至少有一個考試你管得到。

  那普賢菩薩呢?他管什么?不是。他不從人事間去顯示。他之所以是最偉大的菩薩,是因為從佛教的立場來講,他是佛陀的長子。那這也是民間話的講法,誰說佛生兒子,生了普賢菩薩?他小兒子,庶子嘛,最小的,是文殊菩薩,那中間那些都跑哪里去了?不是。他是講,他是佛那無形無相的具相化,他示現(xiàn)成形象的清凈色身的那一個就叫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對各位來講,是很多的,經(jīng)常你會遇到,只是呢,你沒有那個法眼,所以你見不到,見不到。清凈色相就是普賢菩薩。莊嚴身的那個身就是毗盧遮那佛,就法身佛。所以我們講普賢菩薩他是原始佛,本初佛,本來最初的那一個佛。佛相顯相的第一個狀態(tài),那就是原始狀態(tài)。原始狀態(tài)那就是普賢菩薩。

  好,那我們把這個相,體相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弄清楚了,那你直接就可以學(xué)華嚴了。體相之間的關(guān)系沒弄清楚,而想要把他弄清楚,那你就作華嚴弟子吧。你知道嗎?

  你一直想說“哎,那個第一階段是什么?第二階段是什么?第三階段是什么?”有沒有?很多人是想從這個地方來。學(xué)佛還遠呢,應(yīng)該有次第呀,由淺入深呀,有沒有?這種想法,基本上你距離華嚴的距離很遠。我不是說你呀,你不要著這種相啦。很多人啦,因為我們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熏陶,大家都講一種次第嘛,由淺入深。我告訴你,淺的告訴你,你也不想上來。

  為什么?因為華嚴修法第一個,最淺的就是人格性要健全。這五大人格性呀你具足了沒有?“這個不用講,我一定具足。”這個不算。你從這里來,這是最基礎(chǔ)的。然后在正常的家庭生活跟社會生活要有一段時間,很健康很正常的。你要不健康的家庭啦,那個身心扭曲的那個都不算,要很健康的家庭生活,正常的社會生活。那你是不是這樣走過來?

  在這個時候呢,你產(chǎn)生了一種狀況,也就是“我這樣活著對嗎?”你有沒有產(chǎn)生這種念頭“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每天這樣子,還沒躺好就昏倒了。每天早上呢,被鬧鐘嚇醒了。小的聲音又太小,常常叫不醒,那大的聲音大就要被嚇醒了。不但這樣子,適中了也不行。適中了一番掙扎,把它按下去又睡著了,F(xiàn)在呢,你又聰明了,就那個,它不但會響,而且會跑。你要去抓,抓不到,等你抓到了,你已經(jīng)下床啦。你是這樣子,忙到晚上昏倒,早上是被嚇醒的話,“那我這樣子活著對嗎?每天這樣子,每天這樣子,還要再混下去嗎?人生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活著是干什么?”有沒有這種想法?等你有這種想法,叫做出離心,你就可以學(xué)佛了。

  那么當(dāng)然你會想,有一個正確的目標,真正的人生,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是什么?我要追求那個,那這個就可以學(xué)華嚴了,這叫發(fā)菩提心,發(fā)大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為你要追求那一個嘛,那果已經(jīng)定了,再來就講因嘛。果是什么?就本體嘛。

  當(dāng)然你不會這些語言文字,因為你一來聽我講,你就“哦,對啦、對啦。”那就對啦,我看那大家都是對來的,不對的不會來。對不對?為什么你會來聽呀?為什么又跑來了?還有人說一點多就來了,等到六點半,一等五個鐘頭。為什么?為什么要這樣來聽?因為你一定有這個果在那里,你才會相應(yīng)起來,才會相應(yīng)起來。

  那么這個果定了,再求因,這叫果因律,跟剛才講的科學(xué)定律不一樣。這果因律是先確定果,生命的終極目標止于至善,最高的境界那個是什么?那我要那一個,那一個呢?這里講的叫本體嘛,你要入那個本體嘛。

  好,那么,你為了追求這個東西,相關(guān)的因緣就會靠過來,相關(guān)的因緣你就會靠過來。那這個時候呢,這個因緣來的時候你未必知道,就像各位來聽,我肯定99%的人是聽不懂,但是你很喜歡聽,不知道為什么。“師父要來講經(jīng)了,喔,我們要去聽。你不知道他講的很好。”“他講什么?”“講什么,事實上我也聽不懂。”“不懂為什么要聽呢?”就不知道了,聽了就很爽啦。

  為什么呢?因為這里面是你生命最真誠的那個生命核心,跟你在相應(yīng),跟你在相應(yīng)。用的語言文字不一樣。所以你現(xiàn)在來聽,本身就在行法。修行,這叫經(jīng)教行法。你在找尋一個生命的核心,因為我們都是往那個方向走,往那個方向,你是快要抓到了,但是呢,你現(xiàn)在語言用不上。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那本體不那么容易。如果今天一講你就開悟了,我告訴你,你在六祖之上,你可能七祖八祖我不知道,七八祖就對了。你一定是有那種善根才會一聽就悟嘛。

  當(dāng)然,你現(xiàn)在聽了也“霧”啦,滿天大霧的霧。一聽會開悟了,那個都是善根猛利的。但是你已經(jīng)具備了這個條件。

  今天,你會來聽,不管怎么聽,前輩子、前輩子,而且前輩子不止一次,多生累劫呀,前面我們跟你講過,都是毗盧遮那佛所攝受的。你也曾經(jīng)發(fā)過心啦,只是發(fā)個心啦,就花心了,playboy那個花心啊。不能發(fā)花的心,是真正的發(fā)心,而且是要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fā)了以后你會開始去摸索。

  現(xiàn)在各位其實都在摸索,只是因為沒結(jié)論嘛,找不到答案嘛。然后找不到答案就算了,就不再用心了。其實你再用心,很快的,不難,不難。因為果,這個果、方向已經(jīng)確定了嘛,但是在走這條路的時候,每人彎來彎去都不一樣,都不一樣。你一定要克服幾個困難,我跟各位講三到五年的時間,只要你抓緊,三到五年,你自己答案就出來了。

  那你說能不能快一點?快不得,快不得。你要記得“寬嘴巴的吃的多還是長命的吃的多?”你不要血盆大口一口就通通把它吃進了,那你一定會堵住,會噎住,那這個不好。

  我們還是希望你慢慢來,一步一步來,三五年的時間你會消化掉。人生這些歷煉呀,其實你知道的。既然已經(jīng)來了,在座的各位我跟你講,你只要華嚴我們這樣講,你聽得下去,你那三五年的時間好好去揣摩。耗著沒有用,你不要耗著不用心啦。這個叫摸索疑情呀。你帶著疑情去摸索,三五年的時間你一定有答案的。你知道你該怎么做,你的人生目標跟方向很快會確定的。

  你說“掛著在那里,反正今天沒事嘛,聽經(jīng)去吧。”那這樣子沒用。這個就像《楞嚴經(jīng)》上面講的:“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煮沙要把它變成很好吃的飯,“縱經(jīng)塵劫,無有是處。只名熱沙,不名嘉饌”。只能叫做很熱的沙,不能夠成為很好吃的飯。

  所以我們要各位,你要抓緊,你的心性呀要抓緊。抓緊了,疑情要帶起來,“這樣是嗎?這樣是嗎?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什么?”你這個疑情要一直帶著。“我是誰?我活著干嘛?”那你這樣子對華嚴的深入,你很快會掌握到。

  下面這句話講:“十方無量諸佛子。”就從這體相之間的狀況來,那么所有的人啦,都能進入這個領(lǐng)域中。這句話講這個。

  “鹹來影現(xiàn)道場中”。影現(xiàn),有沒有?就跟前面那個“云”一樣,所以他叫影現(xiàn)。他相啊,是隨著因緣在轉(zhuǎn)化的,這個相呀隨著這樣轉(zhuǎn)化。那我們現(xiàn)在各位,也是“影現(xiàn)道場中”。你說“哪有影?我真的坐在這里。”你這個人是真的,你那個心是影子而已,還沒真。因為你沒有抓到那個清凈色相是什么?也沒有進入那個身里頭。本質(zhì)呀,你沒有掌握到,沒有得體嘛。法界的體你沒有得到,所以你只能夠影現(xiàn)。你要是真的得體的話,那你就佛子,真佛子呀。

  所以“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xiàn)道場中”講的是,你是準佛子。你是曾經(jīng)發(fā)心過,也在混過來混過去。不過今天混回家也就對了,已經(jīng)回到這法界的大家來。但你的心要沉得住,要定得住。

  我們?nèi)A嚴海會當(dāng)中的菩薩們還很多,不止呀。各位應(yīng)該來講是第一批的大菩薩,只是現(xiàn)在不是瓔珞莊嚴。還不錯,因為這一會至少你是混上來了,所以“影現(xiàn)道場中”嘛。

  “眾會普觀無不見。”眾會,這個眾會就會眾,華嚴海會會眾。普觀,這個普呀,普觀的這個“觀”跟前面講的那個“觀”一樣,它叫法眼觀,所以你才會什么都看到,都看的到。這個看到的是清凈色相的那個部分。無不見,這個見(現(xiàn))就是現(xiàn)前,全部展現(xiàn)出來。從能,能的這邊叫見,從所那邊叫現(xiàn)。它現(xiàn)出來你才看到得嘛,你看的到才會現(xiàn)出來。這個是“能、所”。所以這個這字呢,通常是念現(xiàn)(xiàn),不念見(jiàn),F(xiàn)在看見,由能這邊講叫看見。那你講能現(xiàn)的話,那個現(xiàn)是從所那邊。古代講這個字,是能所一體的,能所一體。所以字顯相給你的是能,因所念的是所。古代這個字,看見“見”,是念(xian),無不現(xiàn)。

  現(xiàn)在要跟各位談的是,眾會。眾會是因,我們講華嚴海會的會眾,就會里頭,這一會里面的人叫會眾。但他講眾會是不一樣。因為華嚴海會有很多分會,有很多。以華嚴海會為主體,因為華嚴經(jīng)是根本*輪,其他都是眷屬*輪。法華會上,法華會呢,是華嚴海會眾會的一會;楞嚴會上呢,是華嚴海會里頭的一會。因為它是眷屬經(jīng),眷屬經(jīng)就是眷屬會嘛。華嚴海會,華嚴會上,有人只寫華嚴會上,我是把它改為華嚴海會。因為華嚴會上是主會,主壇城。那么海會就,它的分會,很多的其他會,像大海一樣那么多,所以我們叫海會,華嚴海會。那你把它叫做這個楞嚴會上,每一部經(jīng)一個會。彌陀會上,彌陀會上叫做清凈海會,清凈會上,金剛會叫金剛會上,一部經(jīng)就一個會嘛。這個,世尊在講這部經(jīng)的時候那就一個會呀。但是他講了很多經(jīng),就像大海一樣,統(tǒng)稱叫海會,是這個意思。那么那些會,通通叫在一起就叫眾會。

  那么多會,在這個地方普觀,全部看到。用法眼看上去,楞嚴會、靈鷲會、靈山會上,對不對?靈鷲山上面靈山會上,這個一會,金剛會上一會,法華會上一會……這個用法眼一看,所有的會通通顯前。

  那這一會,智者大師,他說”靈山會上儼然未散。”他入那個法華三昧以后,就跑到靈山去了,進入那個現(xiàn)場,那個會是佛所展現(xiàn)的這些會是都沒有散開的,你現(xiàn)在沒有那個法眼你進不去,進不去.你有了,你就能進去。你怎么有呢?“師父給我灌一下吧,讓我也有也能去啦。”不是,這要你實修實證,一定要去實踐。然后實踐到那里,你體驗到的時候就入了,體驗到了你就入了。那這個要你自己來。

  剛才看的那個圖像呀,我們跟各位講,我一再跟各位講,你也聽不到。“講到那里,都不知道你在講什么。”每一會都有這種殊勝的情況。我們在凈業(yè)寺,終南山凈業(yè)寺打禪七。我跟各位講,也只能講,我說“那個滿山滿谷佛菩薩在護持你們。”“哪里有?”你怎么會有嘛,用肉眼看佛菩薩,你怎么看得到嘛?你一定要法眼、看佛眼看才看得到!沒法眼沒佛眼你怎么看得到?跟你講這滿山滿谷都是。“哦,哦。”這個回應(yīng)已經(jīng)不錯啦。還沒有說“你神經(jīng)病,在哪里?”這個都是要實修,你沒有實際的本、那個能力呀,根本見不到,也看不到。

  像那個相片給你看的,現(xiàn)場也是肉眼誰也沒看到。照片,照相也不是每一張相片都能現(xiàn)前,因為那個晚上拍照似乎很難。我們都是十二點到一兩點之間進行的,晚上的時間,所以你沒有辦法進行。要跟你講你也不知道,等到一看,哇!那個哇起來的時候,你就知道,那種內(nèi)心的激動是什么狀況,而修行其實就是這個樣,就這樣。

  好,這是第二句。

  這個講的是這個法門,華嚴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的殊勝,后面到文殊菩薩到第四卷經(jīng)文的時候,講到這個法門叫做普賢乘,叫普賢乘,他要修法就在這里。清凈色相怎么入?莊嚴身,清凈色相來莊嚴這本體,本質(zhì)呀,本體的這個部分,直接是從這里入。

  那么各位最重要的是資糧道,前行的這部分啦,我們要弄好。這個部分你沒有處理好,下面你進不去,進不去。但是盡管你進不去,你所修得的福德跟因緣都非常的殊勝,尤其是你的善根成長最快。

  在成長的同時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開啟善根。善根不是一個,我們生命里頭的生命因素非常多。這個善根的根,我用現(xiàn)在的定義來講,叫做生命因素,或者生命元素。你有很多生命因素,你要全部打開。但是呢,現(xiàn)在你沒有辦法打開,因為你生命因素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要培養(yǎng)善根怎么培養(yǎng),你無從培養(yǎng)起。我們講“培養(yǎng)自性善根”,生命中的那些生命因素呀,你要把他培養(yǎng)起來。怎么培養(yǎng)呢?古代講很簡單的一句話,叫做供養(yǎng),叫供養(yǎng)。你不供養(yǎng)沒有辦法培養(yǎng),你自己留意看看。

  佛陀講的叫布施,大乘經(jīng)典叫供養(yǎng)。那這個就麻煩了,供養(yǎng),你今天怎么進行?師父也不好意思講,就要你包紅包。那這個師父***(臺語),對不起,講錯了,講到最后,講一講,臺語又跑出來。就是說你在修行的時候,你要進行的工作是自己的付出。付出呀,我們講身外之物你好付,身內(nèi)之物不好付,叫你放下你的意見,這個很難。

  所以你會說“我絕對會放下”,這個叫意志。怎么講,意志啊,就你自己的決定,叫意志呀,你會放下。可是你的潛意識你放不下,你也不會放下。因為你現(xiàn)在根本沒有受過那種訓(xùn)練,不可能放下。

  潛意識就是你的意識流,意識,建立在里面的意識,你不會放下的。你要真的理論拿起來的話,“那既然我賺的要通通布施出去,那我還賺干嘛?”這個就是你的意識在起作用。“需要賺錢,然后賺錢,要布施,要供養(yǎng),嗯,那這樣我還賺干嘛?”就變成這樣,這個就是你的意識一直在起作用。

  不是,你要是不能夠養(yǎng)成布施跟供養(yǎng)的這個習(xí)慣,你這個基本的生命因素你沒有辦法去培養(yǎng)。這不是師父要紅包跟你講這個呀,不是啦,是我們自己要做訓(xùn)練。因為你必須把現(xiàn)實社會的這種生活形態(tài)要學(xué)著能夠放下。就剛才講“你這樣活著對嗎?”能嗎?

  你在做生意,有很多人是不是叫做生意,有沒有?賣東西,買賣呀,這個叫做生意。你有沒有辦法看到這個人沒錢但是又很需要,那這個時候,“好吧,這個給你,不要錢。”哪個做生意的人有這種觀點?對吧,人家很需要,但是他沒錢,那你能不能“拿去吧。”“我沒錢給你?”“不要緊。有,再給就好。”能嗎?這個就供養(yǎng)呀,是真供養(yǎng)呀。因為你看到他需要,可他又沒錢,這有錢沒錢不重要,你需要你就拿去嘛。能嗎?這個就在行菩薩道啊!這叫培養(yǎng)你的善根啦!“你要不行,不然你回去,不然先給個定金,你萬一不給,我就算呆賬吧。”不算這個。你生命中有很多生命因素嘛,這東西要的人就拿去吧。“可我是世間人還是要買賣”,所以有,就買賣嘛。沒有,就拿走嘛,虧就虧嘛,虧完了剛好出家嘛。你又不這樣想啦。

  這個,從布施從供養(yǎng)當(dāng)中培養(yǎng)你的自性善根,是這樣來的。不是說一定要給師父,師父只是你一個假想的目標。“我從這個地方開始,因為我恭敬,我尊重嘛,我開始供養(yǎng)嘛。”那能不能轉(zhuǎn)移到完全無關(guān)的人,你也能夠這樣子,那就對啦!不是說“我給你不如給我?guī)煾福o我?guī)煾副冉o你功德大。”那你還是在買賣嘛!對不對!你還是在計較這些嘛。

  這培養(yǎng)你的善根,通過這個部分來進行的?墒歉魑唬阌袥]有留意到?

  所以我們在這里的基本定義,供養(yǎng)是培養(yǎng)自性善根。從這個事是個下手處,然后你要把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那個善根全部開發(fā)出來,讓它發(fā)芽、讓它生根、讓它成長、讓它茁壯,一直到最后它成熟了,會開花結(jié)果。

  怎么樣?學(xué)佛是學(xué)什么,知道嗎?鼓勵一下嘛。聽經(jīng)是認真聽,但不要老是入定呀!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都睡著了,這么精彩也不鼓勵。(眾笑)

  好,這個整個的過程,我想我們也跟各位交待了。我們再看第三個。修行的方法其實是有要領(lǐng)的,要領(lǐng)講了以后呢,其他的資糧就自己去具備。

  好,這個普賢乘的修法就這么簡單。果定出來,而且果地是最高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樣子到達生命止于至善的這個境界,這是我們的果。那么因呢,你開始去聚,每個人不一樣。你說“我沒有辦法這樣供養(yǎng)”,沒有辦法這樣供養(yǎng),你用別的方法,對不對?頂禮也可以嘛。不是說師父要你頂禮啦,你到了你先拜佛,不要在那邊聊天,不要在那邊閑聊。

  當(dāng)然有些時候鼓勵是可以,勉勵啦,這個叫做贊嘆如來嘛,這個歌詠贊嘆這個都是很好的,這個十大愿王啊,你去注意看看,這十個行法的部分。透過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培養(yǎng)你的自性善根,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一個行法,普賢乘。

  那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每一個人可以自己來,這個法門,普賢乘直接教你的是,把果給定了,因自己聚,你可以擁有自己的行法。在這個過程里,你要懂得圓融,人與人之間相處要圓融,不要起沖突。一有沖突,一有沖突一百零八拜。你假如敏感一點,就是覺性高一點,“這個沖突太大了,我要拜十個一百零八拜。”“這個小沖突,我拜一個一百零八拜。”而你不要太聰明,太聰明就是說“這個沖突那個小,三拜就可以。”不要,一百零五拜存下來,那是你的福報。那有些沖突會一再的發(fā)生,你就一再地拜,今天發(fā)生三次,拜三次一百零八拜,明天再發(fā)生,再拜。你會發(fā)現(xiàn)拜到一個程度,那個沖突沒有了。換一句話說,你生命中的這個惡質(zhì),透過這個業(yè)相的顯現(xiàn),你已經(jīng)懺悔完畢,它就永遠不再出現(xiàn)。

  現(xiàn)在你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困難、無奈,有沒有?你根本沒有辦法處理的,我告訴你,最好的方法一百零八拜。十五分鐘而已,別緊張。(眾鼓掌)不管那種,那個叫業(yè)相,顯現(xiàn)被你看到你發(fā)現(xiàn)了,別人看可能根本看不到。一有這種情況,就一百零八拜。我跟你講是最直接的方法。當(dāng)然還有其它的方法,但是你用不上,這個是最好的啦。既騙不了人也不會自欺,不會自欺欺人。其它的方法你容易自欺欺人。你就拜,一直拜,你自然就會解決你的問題。我不會騙你,我叫你回去拜佛,不是拜我,你去拜佛。你不要以為我會騙你,我不會騙你。你就回家拜佛就好,對著三寶拜。

  “我有什么困難?為什么老是這個樣子?”尤其夫妻吵架的情況,大概是你最可惡的,對不對?你拿對方?jīng)]辦法,可兩個人又結(jié)在一起,叫結(jié)婚嘛,結(jié)了就昏了,也就是那個結(jié)打的太深了,所以都昏倒了。然后又氣又恨又沒辦法,沒辦法就拜佛。你都不用講,高高興興地拜佛。你要敏感一點,每次吵架你就馬上去拜佛。他就會,怎么這樣,吵幾次他就不敢惹你了。(眾鼓掌)那你要是拜完以后再吵啊,那就沒用了,破功了。他就會說“那你拜佛人怎么是這樣子?”這句話馬上出來了。所以拜完佛你也知道,不會回嘴,態(tài)度也會謙和。那你自己也在改變,對方看著也在改變。

  真的是這個去進行,拜佛是最好的方法,應(yīng)付你生活中的這些種種挫折困境是很好的。所以這個法門很容易,很好進行。這個,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

  現(xiàn)在看第三句:

  “從諸佛子毛孔中,演佛法音若雷震 ,焰雲(yún)種種莊嚴相,普遍十方一切剎。”

  現(xiàn)在,十方佛子都到道場里面來了。那么從佛子中的毛孔,毛孔是微細的。這個意思,你的意識形態(tài)說“噢,這里每個人的毛孔都在放光。”不是,他是指從這些佛子的微細的生活行為中,毛孔是微細呀,從你生活中,在微小,生活的事情最小嘛,對不對?諸位有沒有,你跟家人有沒有討論過這些?

  我舉例子。你頭發(fā)分叉了,你最近頭發(fā)比較粗燥,有沒有?誰跟你講?你跟家人都沒有討論這些事,大概有問題。你們講的大概都是很虛幻,不實際的。你會跟家人講說,這次講什么呢,“唉喲,這大人講大事,怎么都講小事。”告訴你,在家里就講這些小事。你有沒有跟家人討論這個衣服呀,哪個布料比較好穿啊。你假如這些實際生活都沒有討論啊,我跟你講,你在家里生活都很危險,因為你們都不切實際的人生。

  你想想看啦,是不是?吃飯,你今天煮的飯怎么樣,應(yīng)該會討論吧。雖然菜是太太煮的,先生吃飯也會講講“今天飯比較好吃。”“今天飯怎么了?”搞不好是電鍋壞掉了,飯只煮一半而已。對不對?

  但是你在很實際的這些生活里的這些真正的事情,是不是非常非常微細的?你根本不會跟外人講這些事,只有家人自己才會講。這就是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嘛。那你要知道,這些呢,已經(jīng)告訴我們,佛的道場不一定在逝多林,在你家的客廳里、餐桌上,就是佛法的道場。有沒有?你會講說“怎么會這樣?”這個叫做“佛子毛孔中”。你的毛孔一定是拿放大鏡來看一看,你的毛孔跑到這里面來,這叫意識形態(tài)。他這個是講,在你的生活中,最微細的這些事情都可以“演佛法音若雷震。”

  可是,你以為佛法像雷震一樣,那是不是要戴耳套子?“一定要在多殊勝的地方,那里幾千人、幾萬人聽經(jīng)的地方”那是意識形態(tài)。在你的人生中,能夠震撼你的,不一定什么大事,往往是最小的,最微細的這個地方。

  各位有沒有留意到? 我們今天的人,工商社會的人,最大的災(zāi)難就是,活,沒有活在生活里。知道嗎?活,活在自己虛妄的假相。留意到嗎?都是虛擬的,都是活在明天。為什么活在明天?因為我明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那現(xiàn)在,明明在吃飯,“明天中午我們在哪里吃?那一家不錯啊。”有沒有?“那一家怎么不錯?”“以前吃過,所以,明天到那一家吃。”這一家現(xiàn)在吃得怎么樣,不知道。明天到了那一家,再講“昨天那一家不錯喔。”你活在哪里嘛?你自己想嘛。但是你現(xiàn)在這個不錯,就討論不錯,你不要管明天怎么,你活在當(dāng)下嘛。

  好了,問題就在這里。所以你以為佛道場在哪里?佛的道場就在你生活中。你從那種地方可以去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跟意義叫做“演佛法音若雷震”。佛是覺悟覺醒啊,法音是真理的聲音,覺悟到真理的存在嘛。你有沒有覺悟到真理的存在?有嗎?這個非常重要。

  “焰雲(yún)種種莊嚴相。”焰是火焰、光焰。云,前面講過,相,種種莊嚴相,焰云,展現(xiàn)出來。在生活中的這些小東西、小動作,你就可以展現(xiàn)出種種莊嚴相。可是我們一直以為一定要佛像弄很大,里面瓔珞莊嚴,那個叫莊嚴相。你都不知道在生活中。這個是說,從我們的生活中,任何一點小事,你不要輕易過。

  我們現(xiàn)在的人,因為理想多,書讀多,好高騖遠,大家都活到云端去了。從云端看到世間來,你只能看到大山大河,所以說生活中的這些細微小事呀,你都看不到。既然看不到,你就不關(guān)心。而事實上你要知道,你發(fā)生很多生活中的無奈,都是彼此在生活中互相不體諒,不體諒。

  我再舉個例子,你看你有沒有犯這個毛病。有犯的話自己改過,不要說我都是說你,我不是說你,說到你純屬巧合。

  我舉個例子。家人肚子痛了,“胃藥還有沒有?吃了就好。”肚子痛?牙齒痛?“你去看個牙醫(yī),”眼睛痛?“看個眼科。”病了?感冒了?給哪個醫(yī)生。就這樣子。你有沒有感覺到說,這樣的回答跟這樣的關(guān)懷,有點像住在冰箱里,不像住在家里。你留意看看,我們常犯這種毛病。因為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細節(jié)。“病了,我看一看,也沒什么大不了,大概感冒了,去看醫(yī)生,打個針就好了。”有沒有?這里面就出事情了。久而久之,你就發(fā)現(xiàn)我們的人生非常無奈。

  因為你的基礎(chǔ)完全垮掉了,你只有一個理想在上面,只有一個理想。意思就是說,每天的吃飯不要緊,我們哪天去吃個五星級餐廳,好像人生就為那個大餐過日子。到最后你還是會餓死,還是會餓死。這個就是我們活得不踏實。

  那這種經(jīng)文他就告訴我們,你要踏踏實實地過日子,踏踏實實地過日子。而且,這樣的人生,從毛孔出來普遍十方一切剎,是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當(dāng)你真的很踏實的生活的時候,你的人生已經(jīng)沒有大小場面的問題了。可是我們現(xiàn)在大小場面很重要,你就要選大的,而不愿意小的,那這個基本上有很大的困難,而且人生會越活越痛苦。我們希望各位有一個幸?鞓返娜松,不是每年在過年的時候高興就好。我想每天高興比過年高興更重要。這個日子難過,還是要日日要過,過年難過,不過年都無所謂,但是我們希望各位日日都是好日子。好,祝福大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