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jīng)

《維摩詰經(jīng)》簡稱《維摩經(jīng)》,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凈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jīng)》又名《凈名經(jīng)》或《說無垢稱經(jīng)》。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詳情]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菩薩品第四(4)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長者子善德,是位在家菩薩,他也自言不堪去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于父舍,設(shè)大施會,供養(yǎng)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

  這是一位非常富有的長者子,大慈善家,他在家里設(shè)七日大施會,供養(yǎng)一切出家修道的沙門、婆羅門,及外道、貧窮下賤孤獨的乞丐等。

  期滿七日,時維摩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dāng)如汝所設(shè),當(dāng)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

  七日期滿時,維摩詰來了,教誡善德說:大施會不應(yīng)該像你這樣設(shè),真正的大布施,應(yīng)該是法施。這里的法施,是如法或如實相布施之意。

  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

  答曰:‘法施會者,無前無后,一時供養(yǎng)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

  善德請問何為法施之會,維摩詰答言:法施之會沒有時間限制,無前無后,于一時中供養(yǎng)一切眾生。

  曰:‘何謂也?’

  ‘謂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攝智慧,行于舍心;以攝慳貪,起檀波羅蜜;以化犯戒,起尸羅波羅蜜;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而起于空;不舍有為法,而起無相。示現(xiàn)受生,而起無作;

  問這怎么布施,維摩詰答言:以菩提起慈悲喜舍心,行布施等六度教化眾生。“檀波羅蜜”是布施度,以攝化慳吝貪著;“尸羅波羅蜜”是持戒度,以攝化犯戒;“羼提波羅蜜”是安忍度,要以無我的智慧來修;“毗梨耶波羅蜜”是精進度,要離身心相而修;禪波羅蜜要以菩提相即以般若智為導(dǎo)來修,般若度要以一切智來修。在教化眾生中了悟空性,于不舍有為法中證悟無相,于示現(xiàn)受生中修無作,這是大乘的三解脫門、三三昧,不同于小乘三三昧之偏空。

  護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眾生,起四攝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于護持正法中修得方便力,以四攝法度化眾生,以敬事一切眾生斷除我慢。

  于身、命、財,起三堅法。

  三堅就是以不堅的身、命、財,換取堅實不可破壞的身、命、財。不可破壞的堅身就是佛身,不可破壞的堅命就是慧命,不可破壞的堅財就是法財。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

  六念,為大小乘共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為憶念、系念之意。

  于六和敬,起質(zhì)直心。

  “六和敬”是釋迦牟尼佛為出家弟子制定的僧團生活準(zhǔn)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修。其精神是在同一的正見、正戒、經(jīng)濟利益平均分配的基礎(chǔ)上,互相尊重,心懷喜悅,口無諍言,令僧團集體和諧安樂。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完美的集體生活法則,對今天的管理學(xué)頗有啟發(fā)意義。要以質(zhì)直心行六和敬,不是偽裝做作,而是真誠自然。

  正行善法,起于凈命。

  凈命,就是正命,正確的生活、謀生,行善法,走正道,是菩薩正命。

  心凈歡喜,起近賢圣;不憎惡人,起調(diào)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說行,起于多聞;以無諍法,起空閑處;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眾生縛,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凈佛土,起福德業(yè);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yīng)說法,起于智業(yè)。

  要以清凈的歡喜心親近賢圣,要以調(diào)伏心不憎厭惡人,要以深心修出家法,要以如說而行修多聞經(jīng)教,要以無諍法獲得空閑,要以趨向佛慧來靜坐,要以解除眾生的系縛為修行,要以求佛相好莊嚴(yán)及凈佛國土為目標(biāo)修集福德,要以了知一切眾生的心念應(yīng)機說法而得智慧,并發(fā)揮智慧的功用,叫做“智業(yè)”。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門,起于慧業(yè);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yè);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

  要如實了知一切法,因而不取不舍,證入一切法皆畢竟空之法界一相而修學(xué)智慧,并發(fā)揮智慧的功用;要斷一切煩惱、不善法,行一切善業(yè);要修學(xué)三十七道品等一切智慧、一切善法。如此修行,是為住于法施之會,才稱得上大施主,才是一切世間真正的福田。

  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心得清凈,嘆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詰足,即解瓔珞價值百千而以上之,不肯取。

  維摩詰的說法,令二百婆羅門都發(fā)了菩提心。善德長者子心得清凈,嘆未曾有,頂禮維摩詰。心得清凈,就是得堅固的正信正見。維摩詰不接受善德長者子奉上的供養(yǎng):價值百千兩黃金的瓔珞。瓔珞,是用各種貴重的寶石串成、掛在脖子上的飾件,是古印度富貴人的隨身裝飾品。

  我言:‘居士愿必納受,隨意所與。’維摩詰乃受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

  善德一再請求維摩詰接受瓔珞,說您接受以后可以隨意送給想要送給的人,維摩詰才接受了瓔珞,拿一分供養(yǎng)了會中最下賤的乞丐,一分供養(yǎng)難勝如來。

  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yán)飾,不相障蔽。

  時維摩詰現(xiàn)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難勝如來是他方世界的一位佛,他的國土叫做光明國。維摩詰以神通力加持,令大眾皆看見光明國及難勝佛,見所供養(yǎng)的瓔珞在彼佛上空變成四柱寶臺。維摩詰現(xiàn)神變后開示說:以平等心布施一位最下賤的乞丐,把他看得跟佛一樣,因為他的本心、本性跟佛是一樣的,以這種無分別心、不求報心、大悲心去布施,才叫做具足法施。

  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當(dāng)時城中最下賤的一個乞丐看見了維摩詰的神變,聽見維摩詰的所說,當(dāng)下就發(fā)了菩提心。善德長者子當(dāng)然也自認(rèn)不堪去問疾。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以彌勒菩薩為首的僧俗諸大菩薩,各各向佛述說他們與維摩詰打交道的故事,都自愧智慧、神力不及維摩詰,不堪去問疾。

原標(biāo)題:《維摩詰所說經(jīng)》講解—菩薩品第四(4)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陳兵教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