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二十三)

真心無相,不離一切相

  “這個真實常住不變的心,是不生不滅、究竟清凈、平等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沒有生死煩惱,離諸迷情妄想,無諸塵勞垢染,非一切法,能顯一切法,非一切相,而不離一切相,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依之而建立。”上文提到我們這個鏡子(真心),它有相嗎?沒相。它可以顯一切相,不離一切相。我們的真心不是一切相,但是不離一切法,同時可以顯一切的法。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依之而建立。

  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呢?像個什么呢?它既不在內(nèi),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無來去,無方所,沒有蹤跡可尋,不是語言可以形容。凈裸裸,赤灑灑,無形無相,無聲無色,非青黃赤白,非長短方圓,不可以大小名狀,亦不可有無稱呼。若言其大,虛空不能容;若言其小,微塵不能入。大小無礙。”那么,真心在哪里?無處不在。大到?jīng)]辦法想象,小到?jīng)]辦法去推測。它沒有一定的方所,但不離一切方所;它沒有一定的形相,不離一切的形相;它不是一切法,可以顯一切法,不離一切法。

  “若言其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若言其無,靈靈覺覺,應(yīng)用周全。”我們的真心,你說有,說不出來;你說看,看不到。不是有形有相。聽,從語言里面去聽,聽不到。但是聽你自己的聞性,看你自己的見性,回光返照,回歸自性,全部都在里面。

真心在哪里?

  “內(nèi)外中間一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見色聞聲大用現(xiàn)前,穿衣吃飯承渠恩力。”你執(zhí)意要去找它,卻找不到,它不在哪個地方,它不在東,也不在西;不在內(nèi),也不在外;它不離東,也不離西,不離中,也不離內(nèi)外。不即不離,處處都是。我們見色、聞聲要不要用到它?要。穿衣吃飯要不要用到它?要。都是它在作用。但你若說,穿衣吃飯就是它,這不對;你若說離開穿衣吃飯有,也不對。因為它還可以唱歌跳舞,說笑。但它不是唱歌跳舞,也不是說、也不是笑,也不離唱歌跳舞,也不離說、不離笑。

  “要見本來人,直下須親薦;日用尋常中,不隔一條線。”本來人是誰?就是我們所講的常住真心。它跟我們非常近,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從沒有離開過我們。說遠呢,遠到?jīng)]有邊際,遠在天邊;說近呢,近在眼前。跟我們非常的親近。那么,到底心在哪里?唐朝的傅大士有句話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天天抱著佛睡覺你知道嗎?睡覺打呼嚕的是誰?不是你的心是誰。侩x開了心它就不能作用了。所以,你睡覺了也沒有離開它。“不即不離。”它不是睡覺,也不離睡覺。我們天天睡覺,但佛性不是睡覺,又不離睡覺。天天抱著佛眠,沒有離開過。“朝朝還共起”,早上起來刷牙洗臉,還是心在作用,拉屎放尿也是它在作用。佛性不是拉屎放尿,但是也不離拉屎放尿。

  “起坐總相隨”,我們起來走動,都是自己的佛性在起作用,佛性沒有離開過。但它不是起坐,也不離起坐。不要固定在某一個相上。固定在某一個相上,著相就不對了。但是又不離這個相,不即不離。“語默同居止”,說話是它,不說話也是它。“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佛性從來沒離開過我們,好親近好親切。“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聽到我說話這個聲音沒有?(聽到。)是誰在聽?是自己在聽。

  雖“寂然不動,卻感而遂通,應(yīng)物隨緣,自在無礙。”豎則從古自今,以及將來;橫則整個虛空世界,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遍的,沒有一處不普的,都是諸佛同證,眾生本具。諸佛悟之則成三德,眾生迷之則成六道。六道也好,成佛也好,在圣不增,在凡不減。“終日迷而終日不離乎此,當日悟而當日亦無所得。生不同生,死不同死。能為迷悟所依,不為迷悟所轉(zhuǎn)。

  舉個比喻,如水隨寒氣之緣,則結(jié)為冰;隨暖氣之緣,融化為水。冰和水雖然不是同一個名詞,但是濕性是共同的。水是可以流動的,冰是不能流動的,凝固的。但是冰和水,都有濕性。凡夫不明這個佛性,是因為我們迷了,但我們并沒有失去這個佛性,就像冰不能流動,但是它的濕性還是存在的。冰變成了水,水能流動,但是濕性也沒有增加一分。那么學佛之人成佛了,能夠使用自在,能夠顯現(xiàn)本來面目的時候,真心也沒有增加。“雖有迷悟之殊,真心總是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這就是真心的一種奧妙的動態(tài)。

  古人說“我有一個主人翁,從來不與我見面,問它畢竟是誰,不施一言回答。大家要知道他像個什么?不長不短,非青非白,大家若要見他,開目也是,閉目也是。乃至語默動靜無不皆是。”你想要見它,睜開眼睛是它,閉上眼睛也是它。說話是我們佛性在作用,不說話也是我們佛性在作用,語默動靜總是沒有離開。

  “諸位,如果尚未會得,則請向這部《心經(jīng)》里極力參尋,于一念未起處,一物未對,正恁么時,湛湛寂寂,歷歷明明處,討個消息。”我們還沒有洞見之前,還沒有說一句話之前,“念佛是誰?”這是參話頭。還沒有念佛之前,我們佛性在不在?在。念佛的時候也在,不念佛的時候也在。念佛也有,不念佛也有?傊灰谕庀嗬锶フ遥趦(nèi)心里面去看。這是參話頭。一念未生之前,你的心是什么?看自己的心,看別人干什么?不要隨著外境語言去轉(zhuǎn),不要隨著念佛的聲音去轉(zhuǎn)。要回光返照。念佛的到底是誰?是誰在念佛?不管是有念無念,那個心在哪里,要討個消息。

  《華嚴經(jīng)》講:“三界諸法,唯有心故”;“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 ”。《楞嚴經(jīng)》講:“萬法所生,唯心所現(xiàn)”。這個就是根本,這個非常重要。所有萬法都是我們唯心所現(xiàn),都是我們心所造。“這個心是眾生和佛的本體,萬法的根源,所謂實相般若即此,觀照般若由此,文字般若更不離此。修因修此,證果證此,念佛念此,參禪參此,聽經(jīng)聽此,乃至行住坐臥何嘗非此。可惜眾生被無明煩惱所蔽不覺知,妄執(zhí)六塵緣影以為心,起惑造業(yè),枉受生死,要是我們不被所迷,能夠認識這個真心,則與佛無二無別。所以本經(jīng)處處顯示,層層闡發(fā),無非要我們親證此心。”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二十三)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