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1)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1)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酉二、一切種子識(分三科)戌一、種類分別(分五科)
亥一、明具闕(分二科)天一、具一切種
復次,此一切種子識,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
前邊是解釋「和合」、「依托」,解釋這個「和合」、「依托」。這個解釋,就是解「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兩句話;前面這一段。
這以下是第二科,解釋「一切種子識」。識里邊的種子究竟是怎么回事?解釋這個道理。這里分三科:第一科,是「種類分別」。種子識──這識里邊的一切種子也是有類別的,并不就是這么一句話就能明白了,要詳細的說一說,這一科里邊分成五段。第一段,是「明俱闕」。
「復次此一切種子識」,每一個眾生都有這一切種子識的,很多無量無邊的種子依止在識里邊,以識為一切種子的依止處,一切眾生都有這一種識;但是還是有差別,什么差別呢?
「若般涅槃法者」,這個「般」當個「入」字講,中國話是個入,要能入涅槃。若這一個眾生他有能力能夠入于第一義諦的涅槃,他有這種功能的!敢磺蟹N子皆悉具足」,那么這個人他是有漏的種子具足、無漏的種子也具足。有漏的種子也隨逐這個識、依止這個識;無漏的種子也依附這個識里面,一切種子都具足的。這樣子,這個眾生他才有希望能滅除去一切煩惱、滅除一切的苦惱,一切的煩惱能消除,也能滅除一切的痛苦得大安樂的。就是『諸行無常是寂滅法,彼寂滅故寂靜為樂』,通常的舊的翻譯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寂滅為樂。那么這個眾生是「一切種子皆悉具足」的。
天二、闕菩提種
不般涅槃法者,便闕三種菩提種子。
「不般涅槃法者」,有的眾生他也有一切種子識,但是不能夠入于涅槃,他沒有入涅槃的法,就是沒有這種功德,沒有這個種子!副汴I三種菩提種子」,他就缺少了三種菩提種子: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就是大菩提,這三種菩提的種子,他沒有,就是闕。前面是「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是「具」;這一句話是「闕」,「具闕」,所以這一段是「明具闕」。「便闕三種菩提種子」,要是缺少了的話那就不行了,他就是不能夠;就是永久的在生死里流轉了。
那這句話來說,我看是凡是信佛的人都是具足菩提種子的;不信佛的眾生,有可能是,有可能也有,也有沒有的了;信佛的人都是有的,所以我們信佛的人可以放心這件事。
亥二、明隨逐(分二科)天一、略標
隨所生處自體之中,余體種子皆悉隨逐。
前邊是說「具闕」,這是第一科,是「俱闕」。第二科,「明隨逐」,這說具足了一切種子,那么在生死里面流轉的時候,這個情況是什么樣子的呢?說這個意思,叫「隨逐」。第一科,是「略標」。
「隨所生處自體之中」,隨這一個有情,他的業(yè)力使令他到一個地方去得果報,「隨所生處」。「自體之中」,他得到的那個生命體,也就是異熟所攝的阿賴耶識!赣囿w種子皆悉隨逐」,其余的這個生命體的種子也都是隨著來了,這就是所謂的帶業(yè)了,帶種子,這種子總是帶來帶去的,不會與識分離的,這樣意思。這是「略標」,底下「別顯」。
天二、別顯(分三科)地一、于欲界
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
這底下「別顯」,各別的顯示,分三科。第一科,是「于欲界」。
所以欲界的眾生的色、受、想、行、識,這五個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的「種子」。所以欲界的眾生如果是人,他可能會修四禪、修四空定會成功了,那么他就死亡以后,就會生到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去。當然這種種子,譬如說欲界人天的種子、三惡道的這種種子、或者是欲界天的種子,這是散亂的事情,那無始劫來多數是很多還沒有受果報的這些事情,那么這個是眾生日常生活里邊常常經驗的事情。但是若色界天、無色界天的禪定的功德,在他的阿賴耶識里面是有,可是你要使令它能夠現(xiàn)行,還要再努力,你要再修行,加強你原來具足的種子的力量,你成功了,你才能夠升到色界天、升到無色界天去;這個和散亂心所栽培、所創(chuàng)造的罪業(yè)、福業(yè)有多少不同的。有的人修學禪定容易一點,有人修難一點;難,也并不表示他不成功,不是,你努力,也還是可以成功的。這里這個用意,只是說具足這種種子的這個意思。具足這種子,所以你若修行就能成功。所以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的種子。
地二、于色界
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
這個「色界」。這樣子欲界是這樣子,色界也是,所以叫「如是」!干纭固斓谋娚倪@個阿賴耶識里面,「自體中」!敢嘤杏菇纭ⅰ笩o色界」的「一切種子」,所以色界天的眾生死掉了,有可能又是來到欲界來了;也有的跑到無色界天上去了;所以這個但是也要修行。色界天的人,他要再修四空定,他若是色界天的果報死了,才能生到無色界天去。若是來到人間呢?色界天的眾生死掉了,壽命盡了,又跑到人間來、跑到三惡道去,那是他過去生中造的業(yè)力,不是在色界天的時候他會作五逆十惡,不會的,沒有這種事情;所以還是有點差別,這是說色界。
地三、于無色界
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種子。
這個「無色界」天的眾生,他的阿賴耶識里面也有欲界的種子,也有色界天的一切種子。所以無色界天的人死掉了,他也可能來到欲界,也可能是到了色界,是這樣子。這表示這個種子一直是在阿賴耶識里面都是具足的,這個意思。
亥三、明和合(分二科)天一、出增長
又羯羅藍漸增長時,名之與色,平等增長,俱漸廣大。如是增長乃至依止圓滿。
這底下是第三「明和合」。前面第一段「明俱闕」,第二段「明隨逐」,現(xiàn)在第三段「明和合」!负秃稀,第一段叫「出增長」。
「又羯羅藍漸增長時」,這個羯羅藍、這個雜穢的這一段東西,他在母胎中逐漸地增長的時候。增長的時候這個情形,「名之與色,平等增長」。這個「名」,就是受、想、行、識,和那個「色」:雜穢的物質。「平等增長」,一樣的,彼此是一樣的在增長,這個色漸漸的增長!妇銤u廣大」,都是俱漸、漸漸的廣大起來。這里面這個色增長,這是很明顯的事情;但是「名」怎么增長呢?這受、想、行、識怎么增長呢?我這么想,就是在母胎中的時候,那個有情他也不知道是住母胎,他在他的住處:或者是在蘆葦中、叢林中、或者在宮殿中,他的心也不閑著的,也是一直的妄想,所以那也就是增長的意思,可以這么說,所以「俱漸廣大」。
「如是增長乃至依止圓滿」,就是這樣子去增長,就是不斷的增長,乃至到最后依止圓滿,圓滿的諸根,凈色根與扶根塵都圓滿了,一直到這個程度,這叫做增長。這叫做標示出來、是表示出來他的增長的情況。這個是說個大概,下面有詳細的,還有一段一段的說明了。
天二、辨所由
應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漸漸增廣。由水界故,攝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堅硬。由無潤故、由風界故,分別肢節(jié)各安其所。
這底下第二段是「辨所由」,說明增長的緣由,為什么他能增長呢?增長是怎么情形呢?說出來。
應該知道此中增長是這樣的:「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漸漸增廣」。這個「地界」就是地的大種;這個「造色」,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這個造色,是因為地界的力量,使令這個造色漸漸的增廣,漸漸的就是廣大了,由微小而逐漸地廣大,這是這樣意思!赣傻亟绻,依止造色漸漸廣大」。這個造色,在這兒看:這個地界依止造色,而造色又是由地界成就的,由地界故而造色漸漸增廣;這是一個增長的相貌。
「由水界故,攝持不散」,因為有水界的關系,這個地、水、火、風就是彼此能攝持而不分散,能聯(lián)合在一起而不分散,水有這種聯(lián)合的力量,把它和合起來;若分散,這個眼、耳、鼻、舌、身就不能成就了,就是因為有水的關系,它能夠組合起來。
「由火界故,成熟堅硬」,由于有火大種,所以地、水、火、風的成熟,它是堅硬的,它就不會流散了;若完全是水這不行了。
「由無潤故,由風界故,分別肢節(jié)各安其所」!赣蔁o潤故」,就是這個水大,它也是適可而止,也可以這么說,就是這么多就是好了,不能夠太多。他能攝持不散,也是一部分的攝持不散,并不是完全攝持不散。譬如說兩個手指頭可以分開;你兩條腿,這個腿也可以分開活動;若完全是聯(lián)合在一起,這就不行了,這身體就是不對了。所以「由無潤故,由風界故」,由這個動力的關系,「分別肢節(jié)各安其所」,所以這個肢節(jié)可以分別開,各式各樣的肢節(jié)分開。「各安其所」,每一部分的肢節(jié)都能安在他那個適當的地方。所以這是「由無潤故,由風界故」,就會增長成這樣子。所謂「增長廣大」就是這樣意思,這是解釋這個道理。
亥四、明習氣(分三科)天一、名言習氣
又一切種子識,于生自體雖有凈不凈業(yè)因,然唯樂著戲論為最勝因。
這是第四段,「明習氣」。這個第一段是「明具闕」,第二段「明隨逐」,第三段「明和合」,F(xiàn)在第四段「明習氣」:一切種子識習這個氣的相貌。就是在這個自體中、在這個生命體里面的三種習氣的相貌。
「又一切種子識,于生自體」,這個一切種子識,它對于所得到的果報體里面,他們的關系是什么樣子的呢?這里分三類。第一個說這個「名言習氣」。
「雖有凈不凈業(yè)因」,我們這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的出現(xiàn),當然要有凈不凈業(yè)的力量,要有業(yè)力的力量。業(yè),就是有支種子,那個《攝大乘論》里面說的有支種子就是業(yè)力;蛘呤莾魳I(yè)、或者是不凈業(yè),它能夠引你、牽引你到人間來;或者牽引你到天上去;或者牽引你到地獄去,它有這個力量的。所以,我們這個果報體,雖然是有凈不凈業(yè)的力量使令你去得果報才能得果報;「然唯樂著戲論為最勝因」,可是這個樂著戲論的名言種子,他才是最強大的力量得這個果報的;親生,它親能夠生此果報的。你譬如說是我們在田里面種麥,麥的種子放在土里面,當然有這個種子,還要有土、還要有水、要有陽光、也要有風,這樣子這個麥的種就生芽,慢慢就是莖、梗、枝、葉……就出來果了。除了種子以外,其余的水、土、陽光、或者是風,他們對于種的生芽,都有強大的、幫助的力量的,都是有;但是如果沒有種子是不行的,芽對種子來說,這個種子他的關系太密切了。所以說這個業(yè)──凈不凈業(yè),能使令眾生得果報;但是得果報的力量最大的是名言種子,因為名言種子它親能生出來果報的。譬如說是我們這個識,這個眼識,是由什么東西生出來的?由眼識的種子──就是名言種子,名言種子生出眼識來;可是沒有眼根是不行,沒有眼根,眼識也不行;但是你若是觀察它的力量來說,眼識的種子生出眼識,他們的關系是很強大的,所以就說是名言種子對于得果報體是為最勝因,是這樣意思。譬如說這個眼根很正常、很健康;但是若是沒有種子,眼識沒有辦法生起,不行的。但是沒有眼根,眼識也是不行,也是不可以生起?墒钦f起來他們不同類,眼識和眼根還是不同類。眼根是物質的東西,若是眼識和眼識種子,那他們的關系很密切的,所以說名言種子是為最勝因,是這樣意思。
- 上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一(14)
- 下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三(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8)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2)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