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2)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2)
壬二、處所建立(分三科) 癸一、欲界(分三科)
子一、辨所立(分二科) 丑一、總標
處所建立者,于欲界中,有三十六處。
這里是說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這三地里邊「略以五門施設立」,第一個就是「界施設建立」。「界施設建立」里邊建立八相。八相里邊,第一個是「數(shù)建立」,這一科昨天說過了,F(xiàn)在是第二科:處所的建立,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居住的眾生不同,所居住的地點也不一樣,所以叫作處所的建立。這一科里邊分三科,第一科就先說欲界。欲界這一科里邊,又分成三科。第一科是「辨所立」,所立的處所,這里邊是先總標,先立出來。
「處所建立」者,就是眾生居住的地方,于欲界里邊一共有三十六個地方。那三十六個呢?
丑二、別列(分四科) 寅一、那落迦處(分二科)
卯一、辨二種(分二科) 辰一、大那落迦(分二科) 巳一、標列名
謂八大那落迦。何等為八?一、等活,二、黑繩,三、眾合,四、號叫,五、大號叫,六、燒熱,七、極燒熱,八、無間。
「謂八大那落迦」,這是八個。八那落迦這一段分二科,第一個是辨二種那落迦。那二種呢?第一個是「大那落迦」。這里分二科,第一科是列出來這八個大那落迦的名字!改锹溴取故怯《仍,中國話就是「地獄」。
「何等為八」,怎么叫作八呢?第一、等活地獄,二、黑繩地獄,三、眾合地獄,四、號叫地獄,五、大號叫,六、燒熱,七、極燒熱,八、無間。這八個大地獄里邊,最后一個就是「無間地獄」。這是列出來名稱,下面就加以解釋。解釋里邊先說它的量,它有多大呢?
巳二、釋廣量
此諸大那落迦處,廣十千逾繕那。
就是一萬由旬這么大。一萬由旬,在玄奘法師的翻譯里邊,「一逾繕那」,中國的華里是十六里。十六華里是一逾繕那,那么就是一萬個十六里,這是它有這么大。
前面是八種大那落迦,這底下說「寒那落迦」。
辰二、寒那落迦(分三科) 巳一、標
此外,復有八寒那落迦處。
此外,八個大那落迦之外,復有八種寒的那落迦的地方。
巳二、征
何等為八?
巳三、列
一、皰那落迦。二、皰裂那落迦。三、跫哳詀那落迦。四、郝郝凡那落迦。五、虎虎凡那落迦。六、青蓮那落迦。七、紅蓮那落迦。八、大紅蓮那落迦。
這些地獄的名稱,下面有解釋。
卯二、明邊際(分二科) 辰一、舉大那落迦(分二科) 巳一、等活
從此下三萬二千逾繕那,至等活那落迦。
前面說出來二種那落迦;這底下說出那落迦的邊際,究竟它在什么地方?
「從此下」,就是從這地面以下,三萬二千個逾繕那,那么深,就「至等活那落迦」了,就到那個地獄了。
巳二、所余
從此復隔四千逾繕那,有余那落迦。
八個那落迦,第一個是等活,還有七個呢?就是再從此以下,還要距離四千逾繕那那么遠,就有其余的那些那落迦了。
辰二、例寒那落迦(分二科) 巳一、初寒那落迦
如等活大那落迦處,初寒那落迦處亦爾。
前面是舉「大那落迦」,這底下「例寒那落迦」,就是照大那落迦為例,說出來寒那落迦的地方。分二科,第一科是「初寒那落迦」。
如等活大那落迦的那個地方,初寒那落迦也是那樣子,也就是地面以下三萬二千逾繕那,就是到了等活大那落迦了。
巳二、余寒那落迦
從此復隔二千逾繕那,有余那落迦應知。
前面說四千;這里說二千就有余的那落迦,就是「寒那落迦」。這是說二種那落迦的地點的邊際。
寅二、餓鬼處
又有餓鬼處所。
前面是說那落迦的處所。這是第二科,說餓鬼的處所!赣钟叙I鬼」的「處所」。
寅三、非天處
又有非天處所。
「非天」就是阿修羅。
寅四、人天處(分二科) 卯一、攝旁生趣
旁生即與人天同處,故不別建立。
這是第四段,說人天的處所!溉颂焯幩狗侄,第一科是「攝旁生趣」。
「旁生即與人天同處」,我們通常說是畜生,舊的翻譯是說「畜生」;玄奘法師翻個「旁生」;旁生和畜生的含義是一樣的!讣磁c人天同處」,旁生、和人、和天同在一處!腹什粍e建立」,所以不另外建立處所。
卯二、辨人天趣(分二科) 辰一、人(分二科) 巳一、四大洲
復有四大洲,如前說。
「復有四大洲,如前說」,這是說人天的處所,分二科。先說「人」,人里面先說四大洲,在大海里面有四個洲,這像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
巳二、八中洲
復有八中洲。
第二段說「復有八中洲」,八個中等的洲──海里邊的島子;就是每一個洲的旁邊還有兩個中等的洲、島子,所以加起來就是八個。
辰二、天(分二科) 巳一、總標列
又欲界天有六處。一、四大王眾天。二、三十三天。三、時分天。四、知足天。五、樂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又欲界天有六處」,前面是人的世界,說完了。這底下說天的地方,天有六個地方。
「一、四大王眾天」:就是四個大王眾天,就是每一個天的里邊也有很多的天,分四個部分,就是四大王眾天。第二種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前面也說過了,就在須彌山的頂上。第三是「時分天」,這是空居天了,印度話叫「夜摩天」。第四是「知足天」,就是「兜率天」。第五,是「樂化天」。第六,是「他化自在天」。這些天的名稱,后面也有解釋,這里不說了。
巳二、明所攝
復有摩羅天宮,即他化自在天攝,然處所高勝。
「復有摩羅天宮」,這底下,欲界有三十六處,現(xiàn)在已說完了;但是還有其他的包攝在這三十六處之內(nèi)的,是那幾種呢?第一個是「摩羅天宮」,魔王的天宮。魔王的天宮在什么地方呢?「即他化自在天攝」,就攝屬在「他化自在天」里邊。但是它也有一點特別的:「然處所高勝」,這摩羅天他居住的地方比天高大殊勝,但是屬于他化自在天的,就是不另外計數(shù)了。
子二、攝其余(分二科) 丑一、舉種類(分二科) 寅一、那落迦攝
復有獨一那落迦、近邊那落迦,即大那落迦及寒那落迦。以近邊故,不別立處。
「復有獨一那落迦」,這底下說地獄的事情。這地獄里邊有個「獨一」的「那落迦」,還有個「近邊」的「那落迦」。這二種那落迦「即大那落迦及寒那落迦」,也就是屬于八大那落迦及八寒那落迦的。
「以近邊故,不別立處」,因為它就是靠近大那落迦的邊、靠近寒那落迦的邊上,所以也不另外計數(shù)了、不另外立處所的名稱了,這是一種。
寅二、人中攝
又于人中,亦有一分獨一那落迦可得。
這是第二科,在人中也有地獄,也有這種苦惱的眾生,有「獨一那落迦」可得,怎么知道呢?
丑二、引經(jīng)說
如尊者取菉豆子說:我見諸有情,燒然極燒然,遍極燒然,總一燒然聚。
「如尊者取菉豆子說」,就是大目犍蓮尊者,他的姓叫這個姓。
「我見諸有情,燒然極燒然,遍極燒然,總一燒然聚」,他說這話。他說:我看見有很多眾生「燒然」,為火所燒。這個「極燒然」就是燒得很厲害,就是多分被火所燒;前面「燒然」還是少部份!副闃O燒然」,就是全身都被火燒了!缚傄粺痪邸梗褪菫榛鹚鶡,看不出來那個人的形容相貌了,就是一團火了,叫「總一燒然聚」。那么這也是一種地獄,這是在人間的。
子三、總結(jié)數(shù)
如是等三十六處,總名欲界。
這是結(jié)束這一段。就是前面「八大地獄」是八個數(shù),「八寒地獄」是八個數(shù),這就是十六個了。再加「餓鬼處」,是十七個。加「非天處」,是十八個;「四大洲」,是四個,就是二十二;「八中洲」,就是三十個了;加「六欲天」正好是三十六個,總名為「欲界」!赣纭估镞吘陀羞@么多的眾生在這里居住。
癸二、色界(分二科) 子一、總標
復次,色界有十八處。
前面是欲界,第一科;現(xiàn)在是第二科,是色界。色界分兩科。
第一科是總標。除了欲界之外,還有色界天的眾生居住的地方,一共有十八個地方,這是總標。
底下「別列」,列出來,分四科;第一科,「初靜慮攝」。
子二、別列(分四科) 丑一、初靜慮攝
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
「謂梵眾天」,這是高過了欲界,在欲界以上的天,有四種禪,就是四層天。初靜慮是初禪天所攝的,有三種天,「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和「大梵天」這三種天。這后邊也有解釋。
「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這是說三種天的修因。為什么有這三種的不同呢?此三種人是因為他修的禪定的功夫有三種不同。第一個是軟品、第二個是中品、第三個是上品,所以得的果報、所居住的地方有這三種不同,是這樣意思。
丑二、第二靜慮攝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凈光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二靜慮故。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凈光天」,這是第二禪有這三種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二靜慮故」,所以也有這種不同。后邊有解釋四禪的地方,解釋得很清楚的,那么在這里少說話。
丑三、第三靜慮攝
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三靜慮故。
「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這是第三禪也有三種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三靜慮故」,是有這三種天的不同。底下說四禪天。
丑四、第四靜慮攝(分三科) 寅一、異生(分二科) 卯一、顯生處
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四靜慮故。
四禪天里邊分三科。第一科就說凡夫天。前邊初禪、二禪、三禪也都是凡夫;現(xiàn)在第四禪里面復雜一點。先說有凡夫天,分兩科。
第一科顯生處,就是「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這是第四禪天(注:口誤為第三禪天,今改)有這三種天!复巳绍洝⒅、上品熏修第四靜慮故」,所以有這三種不同(注:口誤為四種不同,今改)。
卯二、攝無想
無想天,即廣果攝,無別處所。
這是第二科,攝無想!笩o想天,即廣果攝,無別處所」,外道修第四禪的時候,修成功了以后,他感覺到想是不對的,就在第四禪里面滅這個想。滅這個想的時候,成功了,就名之為無想天。無想,是在人間修成功了,死了以后,就生到色界第四禪的無想天那里去,叫無想天。這個無想天,他在什么地方住呢?「即廣果攝」,就屬于廣果天那個地方,屬于那里,「無別處所」,不是另外有地方的。
寅二、諸圣(分二科) 卯一、顯生處(分二科) 辰一、標
復有諸圣住止不共,五凈宮地。
第四靜慮有凡夫天,這地方還有圣人。分兩科,第一科說他的地點,地點先標出來。
「復有諸圣,住止不共」,在這個第四禪天的三種天之上,還有很多的圣人居住的地方,是不共于凡夫的,不和凡夫在一起住。這里一共有五種清凈的宮殿的地方,圣人在這個地方住。那五種呢?
辰二、列
謂無煩、無熱、善現(xiàn)、善見,及色究竟。
「謂無煩、無熱、善現(xiàn)、善見,及色究竟」,這五種;就在這五凈居宮,在這地方住。
卯二、辨修因
由軟、中、上、上勝、上極品,雜熏修第四靜慮故。
這第二科,說這個五凈宮地的圣人,他們修因的差別。到了五凈居宮那里是一種果報,這種果報怎么來的呢?「由軟、中、上」:軟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這五類的修因的不同,「雜熏修第四靜慮故」,所以他在人間死了,就生到五凈宮那里去,在那里住。
這個雜熏修怎么講呢?就是他已經(jīng)成就了色界的第四禪,他已經(jīng)修成功了的時候,當然他是把欲界的煩惱斷掉了,不起欲界的煩惱了,這個時候,就是用這個無漏的智慧來熏修這個禪。熏修這個禪里面有什么不同呢?凡夫修成功了色界四禪,他對于所成就的禪有愛、有見、有慢,有這種煩惱,就是愛著這個禪。像我們按照自己的計劃把這個房子造好了,心里面很歡喜這個房子,類似這樣的情形是「愛」。那么「見」是什么意思呢?見就是我見,「我修成功了,你還沒有成功」,就是有這么一個我的執(zhí)著。第三個是「慢」,他就高慢起來了。別人沒成功,就輕視別人,這是我慢。
我們一般欲界地面上的人類,也有愛、也有見、也有慢;這個修禪定成功了的人也是一樣,也是有愛、有見、有慢,所以名之為凡夫禪。這個修行人、佛教徒──這位得到三果的圣人,他不是,他是用佛法的智慧,觀察是無常的、是苦、是空、是無我的,用佛的圣言、用佛的法語這么修行。已經(jīng)得了三果的圣人,他就用這樣的智慧來修這個禪,觀察這個所成就的四禪是無常的、是無我的、是空的,這么觀。我們姑且這么說,假設修三十分鍾無漏的智慧來觀這個禪是無常的、是無我的、是空的,來破這個愛見慢。這樣觀了三十分鍾以后,停下來,就住在這個愛見慢的禪里面,也是生這愛見慢的這種心情,就是有漏的心情,有漏的心情也是三十分鍾──我們姑且這么說,也是三十分鍾。這三十分鍾過去以后,再修無漏的智慧,用無漏的智慧來觀這個愛見慢的禪,也是三十分鍾。這樣說,兩個三十分鍾是無漏的,中間三十分鍾是有漏的,就是這個樣子來修。那么逐漸地減少,就是原來三十分鍾,現(xiàn)在修二十九分鍾、乃至到二十分鍾、乃至到兩分鍾、乃至到一剎那,這樣修。有漏的和無漏的同時減少,總是用兩個部分是無漏,來熏這一部分的有漏,逐漸的這么修,就是這么練。這樣子的修行叫「雜熏修第四靜慮故」。而這個熏修的程度,有軟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的差別,所以他往生到色界第四禪的五凈居宮,有這五種的不同,是這樣意思。這是在凡夫天之上,在色界第四禪的凡夫的三層天之上,有五層的凈居天、凈宮地。
寅三、菩薩(分二科) 卯一、顯生處
復有超過凈宮,大自在住處。
這是第三科「菩薩」。第四禪天有三種,第一個是凡夫,第二個是小乘的圣者:三果圣人,第三個就是菩薩。菩薩也是圣人,但是他是有大悲心了,所以說除了小乘圣者之外,「復有超過凈宮,大自在住處」,還有這個發(fā)無上菩提心、已經(jīng)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這個大菩薩,他的道力、功德殊勝,超過小乘圣者的三果圣人的五凈居天。那個地方叫什么名字呢?叫「大自在」,是大自在天所居住的地方,在那里。這個菩薩究竟是誰呢?這底下說出來。
卯二、辨修因
有十地菩薩,由極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
這個第八不動地菩薩,他到了這個境界的時候,是生到廣果天去,他不到五凈居天去。他到廣果天去,在那里修行八地、九地、十地這三地菩薩,在那里「極熏修第十地故」,就是極圓滿的修行這個第四禪,也就是無漏的。這個第八地以上純是無漏的境界;若是七地以下呢?還有有漏的事情,他的無明還在活動。第八地以上,無明的煩惱不動了,所以,由八地以上,純是無漏的境界。
這個凡夫天:初禪、二禪、三禪純是凡夫天、純是有漏。三果圣人──這五凈居天是三果圣人,他是有漏、又有無漏。阿羅漢也是有有漏、也有無漏。那么到八地菩薩以上,純是無漏的境界,因為無明煩惱不動了,他是由「極熏修」。其實這一段這么說,若到下文、到〈菩薩地〉說的,由八地到十地要一大阿僧祇劫,要那么長久的時間的修行,純是無漏的修行,第六識都不動了。那么到「第十地故」,到第十地圓滿的時候「得生其中」,才能生到大自在天那個地方去,在那里得無上菩提,在那里成佛。
在這個地方,有小乘佛教徒就常是會否認這件事:在人間成佛;怎么能在天上成佛呢!
在人間成佛,在大乘佛教來說,這是化身。是為了教化眾生,所以到人間來成佛;若按照他本身的道力來說,那當然不是在人間,也不是一般的凡夫天,是更高的境界,那么就是「大自在住處」,在那里。我認為這個說法,是合道理的。你有罪的人到地獄去,到餓鬼道、畜牲道。人、天道修行的功夫,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當然他另外有住處。這個業(yè)力不同,所居住的地方就不同。那么那五凈居天,他也不和凡夫天在一起了。所以大菩薩的境界有更高的地方,這也是很合道理的,也不能說不對。這樣說法,是按照他自己的業(yè)力、得到的功德,他應該有個特別的地方是他的住處,這也是對的。「得生其中」。
這樣說,色界天有十八個住處,現(xiàn)在這十八個住處是夠了,你算這個數(shù)是夠了。初禪、二禪、三禪各有三天,就是九個。第四禪天有三個凡夫天,又有五個凈宮地、凈居天,三個加五個是八個。再加個大自在住處,是九個。前面三個禪是九個,后面第四禪又是九個,二九一十八住處,這數(shù)是夠了。也有的地方說,這第十地菩薩「得生其中」的地方是超過三界的;不過,現(xiàn)在這里把他包括在色界第四禪里面。
癸三、無色界
復次,無色界有四處所、或無處所。
這是第三科。前面是欲界、色界說完了,現(xiàn)在第三科:無色界。
無色界有四個處所,就是有: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有四處所」;「或無處所」,或者說沒有處所。這就是有一點不決定,又說有、又說沒有。因為無色界天它沒有形象,沒有地、水、火、風的色法的組織,所以說沒有處所也是可以,就是沒有宮殿的差別,沒有宮殿、也沒有身體,所以就說沒有處所。
若說有處所呢,因為無色界天的人,他當然有高深的禪定,他若想要變現(xiàn)出來處所也是可以,他也可以變現(xiàn)一個身相來,那么就看他:「喔,在這里!」那么就有處所了;也可以變現(xiàn)一個宮殿。所以從它的變現(xiàn)的色相來說,也可以說是有處所;從他的果報來說是無形象的,也可以說無處所。
這在別的地方《俱舍論》、《大毗婆沙論》都有解釋。就是在人間修行的人,譬如是:他已經(jīng)得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人,他多數(shù)不和人在一起住,他都是到深山里面去住,在那里他繼續(xù)修行無色界的四空定,修成功了的時候,他的人的壽命到了,就結(jié)束了,他的無色界天就在那里,不是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當然也有已經(jīng)生到天上去的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人,在天上再修無色界的四空定,也有這樣情形,他也就是在那里,不在另外一個地方。所以說:三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但是若從地點說,到大自在天就是到頂了。
壬三、有情量建立(分二科) 癸一、辨有色界(分四科)
子一、人(分二科) 丑一、贍部洲
有情量建立者:謂贍部洲人,身量不定,或時高大,或時卑小,然隨自肘三肘半量。
「有情量建立者」,前邊是處所建立,這第三科是有情量建立。這個有情量,看下文的意思,就是身體的大小。他這個身體有多大呢?叫「有情量建立」。第一科是辨有色界的量。分四科,先說人。人里分兩科,先說贍部州。
「謂贍部洲」,就是我們居住的這個地方。我們居住這個地方的人的身量是不決定的,「或時高大,或時卑小」,有一個時候身體是很大的、有的時候是很小的,或是一握,就這么大。
「然隨自肘三肘半量」,說是有時高大、有時卑小,還是有數(shù)可計的,就是「隨自肘三肘半量」,隨你這個肘量。這個肘,在我們讀律──出家人的戒律上面說到,二十四指平放,不是豎放,平著放二十四個指是一肘。人的指也有粗細,佛的指是粗一點,我們的指可能細一點,所以二十四肘也還是有大小。所以有的地方說,一尺八寸到一尺四寸為一肘。這樣,你的二十四指是一肘,要「三肘半量」,你的身體就是這么高。你身體大,你的手指頭就粗;你的身體小,你的手指頭細,反正都是三肘半量!毒闵嵴摗飞嫌旨右粋三肘半到四肘,又擴大一點,人就是這么高大。
「然隨自肘三肘半量」,「或時高大」,就是在劫初的時候人的壽命長,我相信那個時候人不是很多,人可能少,不像現(xiàn)在世界上人多;但是也很難說。「或時高大」,他也是三肘半或者四肘。「或時卑小」,就是人的壽命漸漸減、漸漸減,乃至到人壽十歲的時侯,人的壽命也是小了、人的身體也小,「然隨自肘三肘半量」。這是說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南贍部洲。
丑二、余三洲(分二科) 寅一、東毗提訶
東毗提訶,身量決定,亦隨自肘三肘半量,身又高大。
東毗提訶洲,這個地區(qū)的人身量是決定的,也是隨自肘三肘半量這么大,他們是高大的,比南贍部洲的人高大,但是究竟多高?這還沒說。
寅二、西瞿陀尼等
如東毗提訶如是,西瞿陀尼、北拘盧洲,身量亦爾,轉(zhuǎn)復高大。
「如東毗提訶如是」,是這樣;西瞿陀尼這個地區(qū),北拘盧洲那個地區(qū),他們的身量也是這樣子,「轉(zhuǎn)復高大」,就是北拘盧洲的人是更高大了。東毗提訶這個地區(qū)的人比南贍部洲的人高大,西瞿陀尼又比東毗提訶的人高大,北拘盧洲的人又比西瞿陀尼的人更高大,四大部洲的人是這樣子,也都是「隨自肘三肘半量」。
子二、天(分二科) 丑一、欲界(分二科) 寅一、舉初四天
四大王眾天身量,如拘盧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身量,復增一足。帝釋身量,半拘盧舍。時分天身量,亦半拘盧舍。
「四大王眾天身量,如拘盧舍四分之一」。前面是說人,這底下說天。天的身量有多大呢?先說四大王眾天,這個天的身量如拘盧舍四分之一。
這個「拘盧舍」是印度話,這是路途有多遠的一個單位,合中國的有兩里路。兩里路為一拘盧舍,八拘盧舍就是一逾繕那,就是十六里。這里說「如拘盧舍四分之一」,二里分成四,四分之一就是半里路。四大王眾天的身體的高大,有半里路程的那么大、那么高,也是不小了。
三十三天的身量「復增一足」,又增加了一分,就是這樣意思。增加了一分,這句話怎么講呢?這里面有兩種解釋,就是一拘盧舍分成四分,就是四分之一。這四分之一再分成四分,那四分之一叫作「一足」,這是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一拘盧舍是二里路,分成四分,四分之一以后再分成二分,二分中的一分叫作「一足」。那么三十三天的身量,要比四大王眾天的身量增一足,再增加一分,這就比他高了,是這意思。
帝釋天的身量是半拘盧舍,一個拘盧舍是二里路,半拘盧舍就是一里路程,就是一里那么高。三十三天同居在須彌山頂,但是帝釋天的身量高,高出幾倍。
「時分天身量亦半拘盧舍」,這空居天的夜摩天,他的身量也是這么大,半拘盧舍,和帝釋天一樣。
寅二、例所余天
此上一切,如欲界天身量,當知漸漸各增一足。
「此上一切,如欲界天身量,當知漸漸各增一足!垢鞲髟鲆环,就是知足天是半拘盧舍,又加上一分。樂化天有一拘盧舍,又增加兩分。他化自在天的身又增加到三分,就是這么高大。
丑二、色界(分三科) 寅一、舉初四天
梵眾天身量,半逾繕那。梵前益天身量,一逾繕那。大梵天身量,一逾繕那半。少光天身量,二逾繕那。
「梵眾天身量,半逾繕那」,這底下說色界天。色界天分三科,第一科,舉初四天。梵眾天的身量有半逾繕那那么高大。半逾繕那就是八里路,那么高大。梵前益天的身量有一逾繕那那么高,就是十六華里那么高大。大梵天的身量有一逾繕那半,一逾繕那半就是二十四里,那么高大。少光天的身量有二逾繕那,就是三十二里路那么高了。這一共是四個天了。
寅二、例所余天
此上一切余天身量,各漸倍增。
「此上一切余天身量,各漸倍增」,一倍一倍地向上增。這樣說,少光天的身量是二逾繕那,無量光天就是四逾繕那,極光凈天就是八逾繕那,少凈天就是十六逾繕那,無量凈天是三十二逾繕那,遍凈天是六十四個逾繕那,這是有這么高大。
寅三、簡無云天
除無云天,應知彼天,減三逾繕那。
「除無云天」,到第四禪天的時候,第一層天是無云天,「應知彼天減三逾繕那」,少了三個。若是少了三個,遍凈天是六十四,加上一倍,就是一百二十八,減去三逾繕那,就是一百二十五逾繕那,他的身量有這么高。無云天是一百二十五;那么福生天就是二百五十逾繕那;廣果天就是五百逾繕那;無想天和廣果天在一起住,所以也是五百逾繕那。
那么五凈居天呢?無煩天就是一千逾繕那;無熱天就是兩千;善現(xiàn)天就是四千;善見天就是八千;色究竟天就是一萬六千逾繕那,這么高大。
子三、那落迦等(分二科) 丑一、舉大那落迦(分二科) 寅一、標
又大那落迦,身量不定。
前邊是說人、又說天;這底下說那落迦、說地獄的眾生的身量。分兩科,第一個舉大那落迦,分兩科,先標。大那落迦的身量是不決定,什么原因呢?底下解釋。
寅二、釋
若作及增長極重惡不善業(yè)者,彼感身形其量廣大,余則不爾。
「若作及增長」,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造作了罪業(yè),你造了一回很大的罪過以后,你又再造,這個業(yè)就增長了,這個增長就是這樣意思。這樣不斷的造這種極重大的惡業(yè)的時候,「彼感身形其量廣大」,它所感得的身相是非常廣大的!赣鄤t不爾」,你造罪是造罪了,但是沒有再造;可是也沒有懺悔,那么它的身量就是不大了。這是這樣意思。這是舉大那落迦的情形。
這第二科「例寒那落迦等」。
丑二、例寒那落迦等
如大那落迦如是,寒那落迦,獨一那落迦,近邊那落迦,旁生、餓鬼亦爾。
「如大那落迦如是」,是這樣;「寒那落迦、獨一那落迦、近邊那落迦、旁生、餓鬼亦爾」也是:你若是造了罪,你又繼續(xù)不斷的造,那么你的身體就是廣大,受的苦惱也不是得了。
子四、非天
諸非天身量大小,如三十三天。
這底下說阿修羅的身體,他的大小就和三十三天一樣。前邊說三十三天的身量就是一拘盧舍又一分,這樣子。
癸二、簡無色界
當知無色界無有色故,無有身量。
「當知無色界,無有色故,無有身量」,因為它的果報是這樣,所以,沒有身量大小的這件事。前邊因為業(yè)力的不同,所以所得的果報也就不同。
這底下說壽量的建立。第四科,壽的建立,分兩科;第一科是別辨壽量,分三科;第一科是欲界。欲界壽量分六科,第一科說人。人分四科,第一科是南贍部洲的人的壽量。
壬四、壽建立(分二科) 癸一、別辨壽量(分三科)
子一、欲界(分六科) 丑一、人(分四科) 寅一、南贍部洲
壽建立者,謂贍部洲人,壽量不定。彼人以三十日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或于一時壽無量歲,或于一時壽八萬歲,或于一時壽量漸減乃至十歲。
謂贍部洲人壽量不決定!副巳艘匀找篂橐辉隆梗碎g的壽命,三十個日夜是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歲。
「或于一時壽無量歲」,劫初的時候,世界初成的時候,我們?nèi)碎g的人壽命是無量歲,不可以數(shù)目來計算的。
「或于一時壽八萬歲」,但是開始人有多少過失的時候,壽命就出來數(shù)了,就是活到八萬歲左右。
「或于一時壽量漸減乃至十歲」,人的壽命就是活到十歲左右。這是我們南贍部洲的人的壽量。這是第一科。
寅二、東毗提訶
東毗提訶人,壽量決定二百五十歲。
東毗提訶人的壽量決定是二百五十歲的,這和南贍部洲人不同。
寅三、西瞿陀尼
西瞿陀尼人,壽量決定五百歲。
西瞿陀尼人的壽量是決定的,是五百歲。
寅四、北拘盧洲
北拘盧洲人,壽量決定千歲。
北拘盧洲人的壽量決定是一千歲的。
四大部洲的人身量大小不同,壽量也不同。若是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南贍部洲,其他的三個洲應該是另外有一個地球,從這上看應該是這樣。因為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現(xiàn)在科學的發(fā)明,大家都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壽命差不多;極少數(shù)人活到二百歲、五百歲、一千歲的,很少有這種人,可以看出是這么意思。
這是北拘盧洲人,壽量決定是千歲。
丑二、天(分三科) 寅一、四大王眾天
又人間五十歲,是四大王眾天一日一夜。以此日夜,三十日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諸天眾壽量五百歲。
「又人間五十歲」,這底下是天上人的壽命,先說四大王眾天的壽命。他的壽命有幾長呢?人間五十歲是四大王眾天的一日一夜。他的一日一夜,人間已經(jīng)五十年了。以此日夜,三十日夜為一個月,十二月為一歲,「彼諸天眾」,彼四大王眾天眾壽命是五百歲。四大王眾天的壽命,有這么長。
寅二、三十三天
人間百歲,是三十三天一日一夜。以此日夜如前說,彼諸天眾,壽量千歲。
人間百歲,是三十三天的一日一夜!敢源巳找谷缜啊姑妗刚f」,三十日夜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彼諸天眾,壽命千歲」。不過,這里邊,我有一個疑問,我們?nèi)碎g夜間──就是一般的這么說法──夜間休息,或者是七個鐘頭、八個鐘頭休息,那么天上的人到夜間他也休息吧?休息那么長嗎?這個事是不知道、這個事不明白。
以此日夜,彼諸天眾,三十三天壽命,他那里的歲月是一千歲,是活一千年。
寅三、所余諸天
如是所余,乃至他化自在天,日夜及壽量,各增前一倍。
「如是所余,乃至他化自在天,日夜及壽量,各增前一倍!惯@樣子,這三十三天壽量是一千歲,夜摩天就是二千歲了,人間的兩百年為它的一晝夜,三十個晝夜是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他的壽命是兩千歲。
那么知足天,就是兜率天的人,人間四百年是他的一晝夜,這樣子十二個月為一年(注:原文「這樣子一個月、十二個月」為口誤,今改),他的壽命四千歲,知足天是四千歲;就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要活四千歲以后來到人間成佛,他那里的歲月是四千歲。但是,你們學數(shù)學的可能算出來,這個四千歲合人間多少年,應該可以算出來的。
他化自在天再加一倍,知足天是四千歲,化樂天就是八千歲。那么他化自在天就是一萬六千歲,「日夜及壽量,各增前一倍」;這是天。這底下第三科是八大那落迦的壽命,第一個是等活地獄的壽命。
丑三、八大那落迦(分四科) 寅一、等活
又四大王眾天滿足壽量,是等活大那落迦一日一夜。即以此三十日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大那落迦,壽五百歲。
「又四大王眾天滿足壽量」,四大王眾天滿足的壽量就是五百歲。他那里的歲月是五百歲,「是等活大那落迦一日一夜」,他的一日一夜就是四王天的五百歲。「即以此三十日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大那落迦壽五百歲!
這樣子,人間的壽命不如天的壽命長,天的壽命還不如地獄的壽命長。好像我在報紙上看,科學家也說到,人間的時間和別的星球的時間不一樣,也計算出來這件事,那樣和佛經(jīng)上說的原則上是應該相似的。這是大那落迦的壽命,彼等活大那落迦的壽命是五百歲。
寅二、黑繩等
如以四大王眾天壽量成等活大那落迦壽量,如是以三十三天壽量成黑繩大那落迦壽量;以時分天壽量,成眾合大那落迦壽量;以知足天壽量,成號叫大那落迦壽量;以樂化天壽量,成大號叫大那落迦壽量;以他化自在天壽量,成燒熱大那落迦壽量,應知亦爾。
如以四大王眾天壽量成等活大那落迦的壽量,如是以三十三天的壽量,彼天的歲月是一千歲,成黑繩大那落迦壽量,那也是:黑繩大那落迦的壽一日夜,就是三十三天的那么多年,一千歲是他的一晝夜,這樣子他活一千歲。
以時分天的壽量,時分天是兩千歲,成眾合大那落迦的壽量;以知足天的壽量,成號叫大那落迦的壽量;以樂化天的壽量,成大號叫大那落迦的壽量;以他化自在天的壽量,就成燒熱大那落迦的壽量,「應知亦爾」,也是照第一個那么計算。
寅三、極燒熱
極燒熱大那落迦有情,壽半中劫。
極燒熱大那落迦有情的壽量是多少呢?是半中劫。我們前邊看出來,這個住劫是二十個中劫。一增一減是一個中劫;二十個增滅是一住劫。所以成劫也是,住劫也是,壞劫也是,空劫也是,F(xiàn)在說是極燒熱大那落迦的有情壽命,壽量是半中劫。那就是中劫的一半。
寅四、無間
無間大那落迦有情,壽一中劫。
無間大那落迦的有情的壽量是一中劫,不是半中劫。
- 上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1)
- 下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三(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8)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2)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