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課、佛光人情味

  第十九 課佛光人情味

  佛光教團提倡人間佛教,致力宣揚佛法生活的融和,身為佛光人,應該互相融和尊重、團結包容、互贊互助、樂觀進取,共同創(chuàng)造安和樂利的人間凈土。今日的佛光教團,是由許多默默耕耘的佛光人所凝聚而成,這些佛光人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而隱沒,他們富含人情的事跡,反而增添歷史的雋永。今列舉十事以銘之:

  一、慈介

  陳許好老菩薩皈依三寶時,我為她取的法號叫作慈介。當我建高雄佛教堂時,她裹著小腳,到處募集經費;等到壽山寺要開工時,也經?此还找还盏刈邅碜呷,為我們籌措建寺款項;后來闢建佛光山時,她還是每天熱心奔跑,勸募凈財。佛光山建好以后,又見她不停地跺著碎步,為老人精舍及育幼院的建設而努力。我每次看到她,都為她那種為教奉獻的精神而深深感動,總想上前和她說幾句話。

  街坊鄰居看她如此賣力辛苦,都問她:「老太太!高雄這么大,為什么放著公共汽車不坐?況且您又不是出家人,何必到處行走化緣?」

  「師父這么慈悲,為我取名慈介,重新賜給我兩只腳(指『介』字下面兩豎),我要用它們?yōu)閹煾副寂!?/p>

  一字的力量何止值萬金!

  二、為公眾的大愛

  三十年前佛光山剛開山時,一位二十歲的小姑娘前來,發(fā)心在果樂齋賣面,贊助大慈育幼院的經費。

  每次經過果樂齋,無論顧客多少,都看到她笑容滿面地煮面、端面,尤其每年春節(jié)平安燈法會期間,她也依然不急不徐地為盈門的賓客作最佳的服務。即使從清晨忙到晚上十一、二點,仍舊一副知足常樂的樣子。

  三十年來,由滿頭黑發(fā)做到銀絲滿布,因為敬重她為佛教犧牲奉獻的精神,我以禮相待,在設備齊全的大慈庵,為她安排房間居住。她,就是郭道光師姑。

  每年當大慈育幼院得到政府評監(jiān)的優(yōu)良獎章,信眾們給予我祝賀時,我總是想起歷任的院長和工作人員,他們對院童無怨無悔的奉獻,令人感動萬分,還有郭道光……。在院童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像郭道光這樣的菩薩在背后默默地奉獻愛心。

  三、這里就是我的家

  因為參加中日戰(zhàn)爭而兩耳全聾的退休榮民邰保成居士,在壽山寺剛成立時,就前來幫忙寺務,后來又到佛光山朝山會館當飯頭,一煮就煮了二十幾年。

  他因為聽不到外面的聲音,只有用心地去感受周遭的一切,盡管每天前來朝山會館用餐的人數多寡增減很難計算,也不曾有人告訴他今天要煮多少米飯,但是他都能煮出恰如其份、香噴噴的白米飯,供養(yǎng)十方大眾,而且從來不曾耽誤過一餐飯,也未嘗鬧過情緒,即使生病了,也不請假。

  海峽兩岸開放探親以后,常住體諒他勞苦功高,幾次表示愿意招待他回大陸老家省親,他卻說:「什么家?這里(佛光山)就是我的家,我還要回那里去呢?」常住更加感念,特別安排他住進佛光精舍,頤養(yǎng)天年。

  四、人心馬達

  嘉義縣東元機械公司的代理商游次郎居士,是嘉義佛光會的督導,嘉義救國團的主任委員,多年來不遺余力地護持佛光山。每年將近新春時,他都會與劉坤火等連袂來山,協(xié)助制作春節(jié)平安燈,供游客欣賞。

  由于年關將近,正是馬達生意最好的時候,許多人問他:「這個時候你不在家里照顧生意,卻跑到佛光山裝花燈,究竟對你有什么好處呢?」

  他聽了,總是正色凜然地答道:「到佛光山布置花燈,作的是人心馬達的事業(yè),讓大眾來山禮佛賞燈后,耳目一新,心曠神怡!故畮啄陙,他總是笑臉迎人,勤奮工作,可見他已經點亮了自己的心燈。

  五、蓮花手印

  暑假期間,陳鈞儀老師到國外旅游,途經泰國時,錢包被扒手偷去了。雖然護照和機票都還在,但是身上已經沒有錢可以購買機場稅,心里實在很著急。忽然,他靈機一動,想到自己是國際佛光會的會員,佛光會的組織遍及海內外,說不定可以碰到會友前來搭救。于是他站在機場大樓的門外,以佛光會特有的手勢蓮花手印和過往的行人打招呼。

  果然,辦法奏效,一位來泰國辦事的佛光會會員老遠地看到,很高興地走過來問好,聽到陳老師的落難經過后,義不容辭伸出援手,不但為他付機場稅,還致贈他一些旅費。

  陳老師終于順利地回到臺灣。從此,他逢人便述說這段「以蓮花手印海外遇救」的故事,話語中充滿了感激與驕傲。

  六、老婆婆還愿

  夜幕低垂,佛光山晚課結束后,香燈師父將大雄寶殿的門閂緊,走了幾步,見到一位老婆婆正氣喘吁吁地從成佛大道跑來。

  「師父!師父!等一下,我要添油香!

  「老菩薩!已經關門了,明天請您早點來!

  這時,住持心定法師正好經過,聽見老婆婆急切地解釋著:「真對不起!我是從花蓮鄉(xiāng)下趕來的,坐一天的車,現在才到。今天是我跟佛菩薩約定要來還愿的日子,我好不容易撿廢紙變賣,存了一年的功德款,拜托您!讓我見見佛菩薩好嗎?」

  心定法師聽了以后,即刻上前親切地招呼,并囑咐香燈師父開門,讓老太太進入大殿禮佛還愿。之后,心定法師親自送老太太到朝山會館用餐掛單。

  第二天清晨,老太太將離山時,依依不舍地望著遠處的大佛,淚水不禁潸然流下,喃喃地說道:「我這一生從來沒有被人這么禮遇過!

  七、文教老農

  二十年前,臺灣的佛教徒就知道要發(fā)心濟貧救弱、助印經書、供養(yǎng)佛像,但也有部份信徒早已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佛光會臺南地區(qū)督導陳順章居士,在當時就經常捐資給佛教文教事業(yè),舉凡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獎學金、編印大藏經的經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等等,都不落人后。

  有人問他:「你為什么捐錢給文教機構,難道這也是善事嗎?」

  他回答說:「是不是善事,我并不去考慮,我只想到佛教的文教事業(yè)是一塊好福田!怪钡浆F在,他還是自詡為文教事業(yè)的播種老農。

  八、終身不娶

  袁維剛駕車南下,準備到佛光山參加朝山,無奈在三義碰上塞車。收音機中的廣播員正以急促的聲調報導路況,原來不遠處發(fā)生連環(huán)大車禍,十幾部車子追撞一起。他本能地將車上的急救用具往身上一揹,下車參加救難行列。

  現場一片血肉模糊,大小車子一團稀爛,四周濃霧彌漫,救護工作困難重重。就在幫忙搬運傷者時,他聽到遠處傳來嬰兒綿密的啼哭聲,中間還夾雜著虛弱的呻吟。他循著聲音,走到一輛四腳朝天,已被擠壓得扁塌不堪的藍色轎車旁,一陣微細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先生,在這里……求求你……!

  他順勢蹲了下去,駕駛座上的先生垂著頭,已斷氣多時,后座的一名少婦血流滿面,朝他示意懷里的嬰孩:「我不行了……這個女孩,拜托你了……。」說罷,少婦閉上雙眼,咽下最后一口氣。

  十年后,女孩就讀國小四年級,有個溫暖甜蜜的家,只可惜家里始終缺少一個女主人,因為袁居士深恐結婚以后,另一半不能善待這個女孩,所以盡管多少人來說媒,都被他婉拒。朋友們紛紛勸他,他卻說:「佛陀在因地修行時,曾經為了救一只鴿子,寧舍身命,割肉餵鷹,我這一點兒犧牲算得了什么呢?」

  九、無愧愿心

  廖瑞福居士自從遷居到民生東路以來,每個星期五晚上都固定參加普門寺的「金剛禪坐會」。退休后,無事一身輕,他全心全意地加入普門寺金剛義工行列,每天都到寺里幫忙寺務。起初朋友們找不到他,都覺得很奇怪,一向淡泊恬靜的「老廖」到那里去了呢?他笑著和大家解釋:「我現在有兩個家,一個在民生東路,一個是民權東路的普門寺。」

  九年過去了,他經不起家人的一再請求,才同意隨兒女們移居加拿大。臨行前,他花三萬元一個月雇一名老兵,每天到普門寺代替他當金剛,言明必須做滿一年,方能解職。法師們知道了,和他說:「廖居士!很感謝你考慮得這么周全,但是你實在不必如此!普門寺的金剛很多,你盡管放心地跟隨子女到加拿大去吧!

  他卻一臉正色地說道:「不行,因為十年前,我曾經在佛陀的面前發(fā)愿要在這里當十年的金剛,現在還差一年,我必須找別人代替,才算了此心愿!

  十、賺到歡喜

  三十年前興建壽山寺時,蕭頂順先生只是一名木工,我發(fā)現他雖然學歷不高,卻很有建筑的天份,所以后來開拓佛光山時,特地請他負責工程事宜。

  記得當時,我們不曾畫過正式的藍圖,經常都是手里拿著米達尺,隨意在附近揀一塊石頭,邊討論邊在地上畫圖,佛光山一項項工程都是這樣興設起來。無論當時經濟多么困窘,我都會盡量設法籌措建款給他,好讓他發(fā)放工資給手下的工人;為了怕他蝕本,我常常問他成本夠不夠。

  多年來,我們彼此之間已經建立了默契、共識,只要一見面,他就知道我對工程的需要,單刀直入地切入話題,一切形式上的寒暄問候在我們而言都是多余的。他在山上一做就是三十年,甚至兒子、孫子讀大學工程建筑科系,都投入山上的大小工程,只見他經常驕傲地向別人說:「佛光山的工程都是我做的!

  別的建筑公司高薪挖角,他一概予以婉拒,也有人問他為什么如此賣命為佛光山服務,他總是堆滿了笑容說:「因為我在佛光山賺到了歡喜,這是世間所有的財富都不能比擬的!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