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節(jié) 禪宗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節(jié) 禪宗

  一、源流

  怫教分顯密和教宗之別。宗指禪學(xué),禪宗是以心傳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佛在靈山會(huì)上站花示眾,邊葉契悟,相承至達(dá)摩,于梁代來華,初至廣州,后到金陵,與梁武帝談而不契,遂赴洛陽后往嵩山少林寺,面壁九載。有得法弟子慧可,付與衣法,為撣宗之源始。

  二祖慧可傳法與三祖僧保。僧保傳道信為四祖。四祖道信以下,分兩系:一為黃梅弘忍,為本宗正傳,稱五祖。一為牛頭法融,稱牛頭禪,為旁系。

  五祖弘忍以下,也分兩系,正受法者為六祖慧能,化行南方,稱南宗禪;次為神秀,化行北方,稱北宗撣;勰芩霝轭D教,稱南頓;神秀所弘為漸教,稱北漸。此后北漸趣衰,南而日盛。

  六祖門下,傳心得法者有:南岳懷讓、青原行思、菏澤神會(huì)、南陽慧忠、永嘉玄覺。以上五師各化行一方,其中尤以懷讓、行思兩大師,傳法最盛。

  懷讓傳馬祖道一,道一傳百丈懷海。懷海下又分兩宗:一為黃梨希運(yùn),希運(yùn)傳臨濟(jì)義玄立臨濟(jì)宗。二為偽山靈信,靈信傳仰山慧寂立偽仰宗。

  行思傳石頭希遷,希遷下又分二系:一為道悟以下相承有崇信、宣鑒、義存。義存下又分兩家:一為云門文僵立云門宗,一為師備,備傳佳深,深傳文益立法眼宗。希運(yùn)下另一系是惟嚴(yán),法嗣相承有曇最、良價(jià)、本寂立宮洞宗。

  以上五宗,雖各有傳承,而尤以臨濟(jì)、曹洞二宗為最盛。有天下臨濟(jì)、曹半邊之稱。

  二、宗義

  從迎葉脈脈相傳,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是故不依經(jīng)論根據(jù)。而達(dá)摩是以四卷《楞伽經(jīng)》傳法。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盛唱金剛般若,維摩法等經(jīng)。六祖曾聞金剛經(jīng)中的“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故此宗修現(xiàn)從心下手,即不思量一切,萬線放下,排除雜念為根本。《楞嚴(yán)經(jīng)》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維摩經(jīng)》云:“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上凈。”《遺教經(jīng)》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轉(zhuǎn)此妄心成真心即是諸佛,放心為根本。欲求解脫,先須識(shí)本達(dá)源——心。若不知此理,于外相求,無有是處。

  求佛智慧,要即禪定,若無禪定,念想不息,功德難生,所以妄想不生,明見本性日禪定。即是見本性無生之心,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歷來祖師求法者,總以反法追問,令回光返照,竟令于自心中見取,非從外得。

  三、二入四行

  禪宗的宗旨是單刀直入,直示心性,以徹見此心性而成佛,根據(jù)達(dá)摩的二人,四行學(xué)說,把人道的途徑區(qū)分作理與行兩種稱為二人。

 。ㄒ唬├砣耄簯{借經(jīng)教的啟示,深信眾生同一真如本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所以令舍妄歸真,修心如墻壁堅(jiān)住不移的現(xiàn)法,遣蕩一切差別相,與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無為,此為理人。

  (二)行人:行入分四種行:依理人之理而發(fā)于行動(dòng)名行人。

 。1)報(bào)怨行:溫冤親愛憎,逆來順受的忍辱行。

 。2)隨緣行:苦樂得失,無動(dòng)于心,無所愿樂,萬事隨緣隨分無貪著。

  (3)無所求行:無所貪求,息心息念。

 。4)稱法行:安心無為,任運(yùn)與法性之理相稱而行,即合于諸法實(shí)相,行廣六度,而無所著。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