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rèn)為在1~2世紀(jì)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記
(一九九八年農(nóng)歷三月于西昌市瀘山光福寺)
《阿彌陀經(jīng)》是凈土法門的綱領(lǐng),《阿彌陀經(jīng)》的綱領(lǐng)就是“信、愿、行”。“行、愿、行”也就是凈土法門的綱領(lǐng),所以一部《阿彌陀經(jīng)》就將凈土法門的綱領(lǐng)性的內(nèi)容都包括完了。我們都知道,凈土法門是末法眾生的對癥良藥阿!是佛陀大悲愿力給我們留下的這個對癥的特效藥,要讓末法眾生都能夠往生凈土,都能夠成佛。所以將來末法最后時期,佛經(jīng)要滅盡的時候,最后留下的經(jīng)不是別的,就是大本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住世一百年,廣度有緣。最后,《無量壽經(jīng)》也消滅了,留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廣度有緣。然后這六字洪名就變成“阿彌陀佛”了,這四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廣度有緣。最后,娑婆世界佛法就消滅了。經(jīng)過很長很長的時間,一直要到彌勒佛下生,佛法又才會振興。為什么最后留下的是《阿彌陀經(jīng)》而不是其它的經(jīng)典呢?這個正說明了這一部經(jīng)典是末法眾生的對癥良藥。凈土宗的祖師、明代的著名高僧蓮池大師這樣講:“一句佛號、一部經(jīng)、一生成就”。這三個一字非常重要。一句佛號就是指“南無阿彌陀佛”,一部經(jīng)就是指的《阿彌陀經(jīng)》,就可以保證我們今生能夠成就。所謂成就,就是往生凈土,蓮花化生,就永不退轉(zhuǎn),這樣子你繼續(xù)修行,必定一生成佛,最后當(dāng)然就成就了。那么現(xiàn)在提昌念《無量壽經(jīng)》這個不矛盾呢?不矛盾嗎?不矛盾。因為過去《無量壽經(jīng)》有五種譯本,不曉得哪一本才是善本,經(jīng)過夏蓮居老居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匯集成現(xiàn)在我們讀到的這一本《無量壽經(jīng)》,這個就是最完善的本子。這個《無量壽經(jīng)》就叫大本《彌陀經(jīng)》,所以并不矛盾。《阿彌陀經(jīng)》叫小本《彌陀經(jīng)》,內(nèi)容簡要,但是綱領(lǐng)齊備。《無量壽經(jīng)》內(nèi)容比較詳細(xì),正可以補充《阿彌陀經(jīng)》的不足。所以我們現(xiàn)在提倡讀一部經(jīng)就是《阿彌陀經(jīng)》,也包括了《無量壽經(jīng)》在內(nèi)了。末法眾生離開了凈土法門,要想今生能夠成就很難。當(dāng)代的高僧道源法師這樣說:“末法時代的眾生,非念佛無以了生死,非念佛無以度有情”。他這兩句話,這么肯定的說法,不是隨便講的呀!那就是說明了我們今生要想了脫生死,要想度眾生,離開了念佛法門,沒有另外的好辦法。當(dāng)代凈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他自己講他這一生花了八年功夫,參禪沒得到成就,他又花了八年多功夫?qū)W密法,到了青海西藏(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結(jié)果也沒得成就,最后才選擇了凈土法門這一條道路,皈依印光法師以后,專修專弘凈土。我們曉得他是當(dāng)代凈宗得到大成就的,十年前他往生了。他這樣說:“你如果修凈土法門,都不能夠成就,那么我敢說,你修其它法門決不能成就。如果我說了妄語,我愿意墮地獄”。我們看這些大德,這樣悲憫眾生啊!怕我們這些聽不進去,所以他發(fā)了一個誓,堅定我們的信心。告訴我們,你修凈土法門都得不到成就,你修其它法門決定得不到成就。這個我們大家要深信不疑。而蓮池大師開導(dǎo)我們:“一句佛號,一部經(jīng),一生成就”,這決定是真實不虛的。這部《阿彌陀經(jīng)》可以說是我們凈土宗的綱領(lǐng)性經(jīng)典,雖然很簡單,但是把凈土法門的綱領(lǐng)全部概括了。
現(xiàn)在我們就先講經(jīng)題。
經(jīng)題就是經(jīng)的題目,也就是經(jīng)的名稱。這部經(jīng)叫做《佛說阿彌陀經(jīng)》,按照佛經(jīng)的經(jīng)題標(biāo)準(zhǔn)來分,它是屬于單人立題,就是佛是人。阿彌陀還是人。所以說叫做單人立題。這個佛字是梵文音譯的簡稱,它的全稱是“佛陀耶”。常唱的三寶歌“南無佛陀耶”,把它簡化一下,就是“佛陀”,再簡化一下就是佛。這個佛字翻譯成中文,他的含義就是覺悟了的人,這個就很清楚,告訴我們佛不是神,佛不是天生的,佛是由迷到覺的人。那么反過來說我們大家就是沒有覺悟的佛。我們迷倒在,沒有覺醒。但是我們的本性就是佛,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一部《阿彌陀經(jīng)》的核心意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這個心就是佛,我們這個心就可以作佛。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佛說”,就是由佛宣講的。“阿彌陀”這三個字也是梵文音,它的主要含義有兩個內(nèi)容,一是無量光,就是智慧之光,遍滿空間,超越空間,無所不在,比太陽的光大千萬億倍。太陽的光一個墻壁就擋住了,但佛的光明什么東西都阻擋不住。實際上佛的光明都是照著我們的,只不過我們內(nèi)心不清凈,你就看不到,好像是瞎子在太陽壩里,明明太陽照著他,他就是看不見。一旦我們內(nèi)心清凈了,當(dāng)然能夠見到佛的光明。這是佛的智慧之光。我們?nèi)巳艘灿羞@個智慧光明。但是我們拿給妄想、執(zhí)著遮蓋了,被種種塵垢把我們遮蓋啦。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無量壽,就是佛的福德。往生凈土的人由于阿彌陀佛的愿力,于是壽命無量啊。無量的壽命就是叫做豎窮三際,豎起來貫通了三個時期,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就是無量啊!這是佛的福德,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就是無量光,無量壽,這個就是我們?nèi)巳硕加械姆鹦。我們念佛就是念?所以我們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夏蓮居老居士一首偈語把念佛法門一下概括完了,他說:“彌陀教我念彌陀”,阿彌陀佛教我們念阿彌陀,后頭這個“彌陀”,就是法門。“口念彌陀聽彌陀”,口頭念,耳朵聽,“心念耳聞”也就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就是告訴我們的方法,方法就是這個,心念耳聞。“彌陀彌陀直念去”,就是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念到底。念到底就是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開悟了。你一開悟了就明白啦。明白什么?“原來彌陀念彌陀”。就明白了原來念佛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說這個法門最踏實可靠。這個“經(jīng)”字梵文叫修多羅,它的意思有幾層意思。一個經(jīng)就是永恒的經(jīng)論,永恒的真理。經(jīng)又叫契經(jīng),就是上契指佛的旨意,下契眾生的根性。這就是簡單的介紹一下經(jīng)的含意。根據(jù)天臺宗講經(jīng)的五重玄義來分析這部經(jīng),第一個就是解釋名稱。第二個問題就是顯體,就是辨別顯示它的本體,就是這部經(jīng)的歸宿。這部經(jīng)以實相為體。什么叫實相?就是真實的相狀。實相也可以說就是真空,實相就是無相,也是無所不相,無所不相就是妙有。就是這部經(jīng)的本體。第三個就是明宗,就是闡明這部經(jīng)的宗旨,這部經(jīng)的宗旨“信、愿、行”,在信、愿、行的基礎(chǔ)上,持佛名號,這個就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凈土法門修行的宗旨。第四個是論用,這一部經(jīng)的秘密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求生凈土,達到永不退轉(zhuǎn)。這就是凈土法門。只要你往生了,就能夠達到三不退。就是位不退,進入圣人的領(lǐng)域,不會再退為凡夫。行不退,在修行上不會再退轉(zhuǎn)了。念不退,不再會有別的雜念了。第五項,叫判教,就是評判教相,屬于大乘嗎?小乘嗎?屬于權(quán)教,實教?這部經(jīng)在經(jīng)、律、論三藏當(dāng)中,屬于經(jīng)藏,在三乘當(dāng)中屬于菩薩乘。三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部經(jīng)就是菩薩大乘根性的人修行的。所以說這部經(jīng)他所度的人具有大乘根性的菩薩。這個說明了修凈土法門的必須發(fā)菩提心。在《無量壽經(jīng)》上提到了三輩往生,都要靠這二條“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rdquo;。所以發(fā)心非常重要。概括起來說,就是這部《阿彌陀經(jīng)》是單人立題,是實相為體,是信、愿、行為宗,是往生不退為用,是方等大乘的教相。
一部經(jīng)一般的組成,分為三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序分,序分就好象是前言一樣。這個經(jīng)典的前言,一部書的前言。這個序分,不是佛陀說的。佛陀講經(jīng)的時候沒得序分,這個序分是后來佛陀涅槃以后,大弟子們集結(jié)經(jīng)典,就是編輯經(jīng)典的時候,他們加上去的,就好象現(xiàn)在的編者按語。每部經(jīng)都有序分。序分記載什么呢?就是記載佛陀在什么地方,講什么經(jīng),聽眾有些什么人?就是講的這個。這個叫六成就。序分也就是象一般的前言一樣。第二部分叫正宗分,正宗兩個字,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正宗那個解釋。這個正就是指的正確的。這個宗就是綱領(lǐng),正確的綱領(lǐng)。這部分是佛經(jīng)里面主要部分。正宗分是主要的。第三部份叫流通分,“流”流傳萬代,“通”通達四方,這個是這個經(jīng)的結(jié)尾部份,叫做流通分。這三部份是一切佛經(jīng),不管長短都要劃分這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舉個比喻說:序分好像是人的腦袋,正宗分好像是人的軀干,流通分好像是人的兩條腿,F(xiàn)在先說一下這個序分。這個序分里頭就包括了六成就,就是有六個條件,也可以說六個因緣。成就就是說佛要說這部經(jīng),一定要具備這六個條件,這叫六成就。六種成就是佛經(jīng)的一個特點。所以現(xiàn)代一些科學(xué)家說佛經(jīng),組成非常像自然科學(xué)家用的實驗報告一樣,它就是具備了很多的條件。這六個條件就可以證明這個佛經(jīng)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是可信的。
這六個條件簡單的先介紹一下:
第一個叫做信成就:就是使我們產(chǎn)生信心,這就是經(jīng)里頭,“如是我聞”。是,簡單講就是說,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是我,就是阿難尊者(因為他是總編輯),是我親自從佛那里聽到的。翻成百話,如是我聞,就是這意思。但是從深的來說就不是這樣簡單了。這個“如”字就是不變的,如如不動,就是真理,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這個“是”的反面就是非,是就是不非,即真實的。這說明了佛所說就是實相妙理。我們一切眾生,我們能夠念佛的心就是佛。我們所念的佛,就是我們的心。所以說這個就是實相理體。從理上說,就說明了“如是”兩個字就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我親自聽到的。第三個是時成就,就是“一時”,就是講經(jīng)的時候,就是那個時候。為啥子不寫具體的年月日,而寫一時呢?因為佛陀講經(jīng) 并不是都在人間,有時候在天上,有時候在龍宮。那個時間概念完全不同。比如說忉利天,一天一夜就等于人間五百年的時間。佛陀當(dāng)年給他母親講《地藏經(jīng)》就是在忉利天講的。佛陀講《華嚴(yán)經(jīng)》七處九會才說完,就是說在人間說了三處五會,在天上說了四處四會。由于這樣一些情況,所以說沒有辦法計算時間,這只能夠說是一時。就是那個時候,說法的時候,這就叫時成就。 第四個叫主成就。主成就是說法的人,就是佛,就是主講的人。第五個叫處成就,處就是地點。佛在哪里講這部經(jīng)?這是祈樹給孤獨園,是在這個地方。這個祗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經(jīng)舍。佛陀講的很多經(jīng)典都是在這個地方講的。第六個眾成就。就是佛陀講經(jīng)時聽眾有那些人,這個經(jīng)的聽眾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聽眾。但是這個經(jīng)上就只舉了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這就是主要聽眾,有代表性的聽眾。這個叫六成就。第一個信成就,如是就是真理,佛所說的是永恒的真理。第二個聞成就,是編輯佛經(jīng)的總編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佛講的。第三個時成就,佛在那個時候,機緣成熟了,該講經(jīng)的時候。第四個主成就,主講人是釋迦牟尼佛。第五個處成就,在祗樹給孤獨園,在這個地方講這部分。第六個眾成就,就是聽眾里面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就是六成就。
下面介紹一下譯者:當(dāng)時阿難尊者他們編輯這部經(jīng)是梵文記錄,傳到中國來,翻譯的人很多。我們現(xiàn)在讀的這個本子,就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姚秦是時代,就是東晉十六國,當(dāng)時中國分裂了,南北朝,北方的一個國家叫姚秦,姚是皇帝的姓,秦是國家的國號。為啥子掛個皇帝的姓在上面?因為中國的歷史上秦朝有好幾個,秦始皇那個也叫秦。后來符堅建立的也叫秦,叫符秦。姚萇建立的也叫秦國,歷史家為了好區(qū)分就給他掛一個姓,就叫姚秦。就是姚萇他建立的秦國,他的國都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三藏法師,三藏指:“經(jīng)藏、律藏、論藏”,就是說這個法師精通三藏之學(xué),所以說就稱他為三藏法師。西游記把玄奘法師稱為“唐三藏”,是唐朝大唐國的人。因為他是精通三藏的人。所以稱他為唐三藏。“鳩摩羅什”、鳩摩羅是他的姓,什是他的名,這位法師是公元三百四十四年出生,四百一十三年圓寂的。他這個名字的中文的含義“童壽”。童是兒童的童,壽是年高有德的樣子。就是說雖然他在青春年少的時候,當(dāng)小孩的時候,他就很有道德。他是中印度的人。那個時候印度分為五部份,東、西、南、北、中,他是出生中印度。他父親叫鳩摩羅琰。他父親當(dāng)時是宰相,母親是國王的妹妹。他的母親生了他不久,就發(fā)大愿出家了,后來他的母親證了三果羅漢。這位法師當(dāng)然是了不起的人,七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出家了。他當(dāng)小孩的時候,有一次他跟母親到廟子里去,他看到有一個鐵缽,就把它拿起來,戴到腦殼上。當(dāng)時他一想,我是小孩子,怎么會拿得起這個鐵缽呢?這一想就起了分別心,這個鐵缽就掉倒地下了,那時他就懂得了萬法由心造的道理。他每天能夠背誦一千首偈。他先學(xué)小乘法,后改修大乘法,很快就精通了大小乘。他很年輕就在西域各國到處弘法,跟很多外道辯論,外道都很佩服他。他每到一個國家講法,國王大臣都跪在旁邊聽。當(dāng)時這個符秦的國王符堅,聽了他的名聲也很恭敬他,派了一個大將叫呂光,帶領(lǐng)七萬大軍去討伐龜茲國,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塔什。當(dāng)時新疆屬于西域地區(qū)。那是佛教非常盛行的地方,這個龜茲國當(dāng)然打不贏,就把法師送過來。這個呂光就把法師帶回到現(xiàn)在甘肅當(dāng)時叫西涼,他走到那里就聽說符堅被他的部下姚萇殺了。姚萇就自立為王了。所以就叫姚秦。這個呂光也就不回去了。他就在甘肅的西北部自立為王。那個時候天下大亂,這些有兵權(quán)的人都割踞一地稱王稱帝,他就當(dāng)西涼國的國王。他把鳩摩羅什法師留在那里,后來姚萇死了,姚萇的兒子姚興接位了。呂光也死了。呂光的侄兒呂隆接位了。這個姚興就率領(lǐng)大軍討伐西涼國,西涼國打敗了,所以就只好把鳩摩羅什大師交出來了。姚興就把鳩摩羅什大師迎請回長安,就尊封他為國師。鳩摩羅什大師到了中國,他就發(fā)心要翻譯經(jīng)典。他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人了。他自己在入定的時候,很快的就通達的中文,所以他翻譯經(jīng)典可以拿起梵文本口頭念出來就是中文。我們現(xiàn)在讀他這部經(jīng)決不象一個外國人翻譯的。這說明了他的中文那么流暢優(yōu)美,都公認(rèn)為最好的翻譯本。唐朝的道宣律師,也是一個持戒修行很了不起的高僧。他受到天人的供養(yǎng),經(jīng)常他桌子上擺的東西好多都是天上來的。他曾經(jīng)有一次就問過一位天人,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讀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jīng)典?那個天人就告訴他:鳩摩羅什法師不是今天才搞翻譯工作,過去七佛出世他都擔(dān)任翻譯,他發(fā)了個愿心,只要有佛出世他都愿意擔(dān)任翻譯經(jīng)典工作。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以后名聲非常大,他主持的譯場,就是國立的翻譯館,有不少的高僧大德參加這個工作。當(dāng)時這個國王姚興,這人也很崇敬佛法,但是必竟不懂得很多道理,他覺得鳩摩羅什法師這種人是了不起的人。他就希望鳩摩羅什結(jié)婚生小孩子,他覺得他如果能傳宗接代,這樣就能留下一些了不起的人出來,他就用皇帝的權(quán)威賜了十名美女強迫他接受。當(dāng)然,不接受就是違抗君令,在當(dāng)時那個封建社會里他就可以處他的死刑,沒有辦法,鳩摩羅什法師就接受了,就不能住在廟子里頭。就另外給他修了一幢叫逍遙園,住到那里后,佛教界的人就議論紛紛了,你這個高僧大德還接受皇帝賜的美女,叫什么高僧大德?你都可以這樣做,我們也可以這樣做。鳩摩羅什大師就經(jīng)常在講經(jīng)的時候給大家說:我們應(yīng)該學(xué)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他這樣講,但這些人呢,思想上總是懷疑的。有一次他在講經(jīng)的時候,要他的侍者端了一缽縫衣服的針,擺在桌子上,就又給大家講要出污泥而不染,說完他就把那些針拿來吃了,就像吃胡豆樣的把一缽針都吃完了。這些人通通服了,曉得他不是一般的人。這個就叫心能轉(zhuǎn)物,他這種人內(nèi)心完全清凈啦。那個針到肚子里面去就不是針了,就不會刺著他,所以這些人都服了,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他到了臨命終時,他給弟子說:我這一生翻譯經(jīng)典很多,如果我翻譯的經(jīng)典有錯誤,將來火化的時候,我這個舌頭就會燒爛。因為他是編輯館里的主要負(fù)責(zé)人,他不動手。過去翻譯有九道程序,動筆的另外有人,他是最后拍板的,就是說這一句怎樣翻譯,最后到他那里他口頭表明翻譯這句應(yīng)該怎樣翻譯再定下來。所以他是用舌頭。他說如果我翻譯的經(jīng)沒有錯,我的舌頭就燒不爛。如果有錯誤我的舌頭就會燒爛。后來他火化后,他的舌頭燒出來就變成了一個紅顏色的象蓮花一樣,這就證明了他翻譯的經(jīng)典沒有錯誤。他是我們中國佛教歷史上的四大譯經(jīng)家的第一位。其它的三位就是南北朝的真諦法師也是西印度人,另外一位就是唐朝的玄奘大師,再一位就是不空法師,他是北印度的人。這四位大譯經(jīng)家里頭有三位都是印度人,只有玄奘法師是中國人。對于譯者的介紹就簡單講這些。下面就進入經(jīng)文。
這個序分里頭的內(nèi)容,這不是佛說的,是編輯佛經(jīng)的大阿羅漢們作的記錄。“如是我聞”,這樣一部《阿彌陀經(jīng)》是我阿難尊者,親自從佛那里聽到的,就是說可信。“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就是佛陀講經(jīng)的地點,當(dāng)時佛陀在哪里呢?就在舍衛(wèi)國的祗樹給孤獨園。這一地方的名稱,祗樹是當(dāng)時的王太子祗陀太子的花園。給孤獨就是當(dāng)時一位大富長者給孤獨長者,他喜歡救濟孤獨,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長者。他當(dāng)時發(fā)心,要給佛陀建造一座精舍,供給佛陀及他的弟子居住講學(xué),他就看中了這個祗陀太子的這個花園,覺得很好。他就去找祗陀太子商量,祗陀太子當(dāng)時就給他故意開玩笑說:“你要可以,但是你要用金磚來把地鋪滿了,我就賣給你”。這位長者他真正發(fā)心,又很有錢,他馬上就把金庫打開,就用金磚來鋪,這個祗陀太子看見他真的在干,就很受感動,就說我給你開玩笑的。這個事情我也應(yīng)該供養(yǎng)佛陀嘛。我們兩個共同來供佛。所以說這個花園就叫祗樹給孤獨園。樹子是同祗陀太子的,因為有很多地方金磚并沒有鋪滿,他們兩人共同發(fā)心的。“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當(dāng)時的這些大阿羅漢一千二百五十位在一起。這里有個問題,把比丘僧列在前排,菩薩還在后面。為什么這樣的列法呢?因為比丘是現(xiàn)的出家相,菩薩就不一定了,菩薩有時候是現(xiàn)的在家相,我們看到的菩薩除了地藏王菩薩,是現(xiàn)出家相以外,其他的菩薩好多都是現(xiàn)的在家相。戴的寶冠,這些都是在家相,另外一個就是,因為這些比丘是常隨眾,就是基本聽眾,佛陀在哪里講經(jīng)他們都跟隨在,菩薩就不一定了。因為菩薩他有任務(wù)到處去教化眾生。不見得每次都出席。所以常隨眾是基本聽眾 就擺在最前面。“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就說這一批大比丘僧都是大阿羅漢。阿羅漢前面加個大字,比丘是羅漢的因,羅漢是比丘的果。所以修因才能證果。這個羅漢前面又加一個大字,就是成就很大的啦。“眾所知識”,眾人都聞名認(rèn)識的,眾所知識。
下面具體提名介紹了十六位尊者。
“長老舍利弗”,這個長,是指的道行很高,這個老指的是戒臘長,不是指的年齡。就是受戒以后,安居以后,就算一個戒臘,算一年嘛。這樣子,戒臘長的稱為老,不是指的年齡。這里長老舍利弗,不單是指的舍利弗,這個長老一直貫到最后一個,阿 耨(?)樓馱尊者一共十六位。這十六位都是長者,這里面羅睺羅尊者是佛陀的太子年齡并不大嘛,還是稱為長老,這說明了老不是指的年齡。
舍利弗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里面稱為智慧第一,他母親懷起他的時候,他的舅舅也是一位論師,很有辯才,平常他母親辯不贏 他的兄弟,但她懷起舍利弗后,她兄弟就辯不贏她了。摩訶俱 豨(?)羅,這位尊者就是他的舅舅,他就曉得他的外侄不是一般的人。果然他出生以后,他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就懂得了書法、畫像,他在八歲的時候就登壇說法,戰(zhàn)敗了當(dāng)時很多有名的論師,這位尊者他在過去生中很早就遇到釋迦牟尼佛,在一起修行。當(dāng)時佛陀就告訴他,你要想智慧嗎?應(yīng)該要通般若。所以他就受持了大悲咒、楞嚴(yán)咒、心經(jīng)等。他從此智慧就很了不起,佛的大弟子里頭稱為智慧第一。佛說這一部經(jīng),他就是當(dāng)機者,也就是說聽眾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物,說明了有他這樣智慧較高的人,才能接受凈土法門,決不是一般所說的,這個法門是一個送死的法門,是為了那些不識字的人,愚婦說的,這完全是錯誤的看法。凈土法門是當(dāng)時佛的那些大弟子里面都還提不出問題來,所以這一部經(jīng)最大的特點就叫“不問自說”,沒得人提問,是佛自己講的。
第二位是“摩訶目犍連”,摩訶兩個字梵文譯音,就是大,大目犍連。大就是他的成就很大,受到大家的尊重。這位尊者是神通第一。我們都知道目連救母的故事,也看過佛說的《盂蘭盆經(jīng)》,就是目犍連尊者請求佛說的一部經(jīng),為了后代的眾生要報父母的恩,要救度父母離惡道,才說的這一部經(jīng)。目犍連尊者在佛教里頭也是一位孝子。
第三位是“摩訶迦葉”,這個葉字應(yīng)該念“攝”,也就是說他身上放光。別的光明遇上他這個光就被他的光明喝進去了一樣。所以叫飲光。佛陀的兩邊站的有一位供手抱拳的,不是合掌的那一位就是他。當(dāng)時佛陀說他那個手指頭要放光,如果他合掌他的手放出光明,人家來拜佛的人,眼睛都睜不開。所以佛陀喊他不要合掌。他是禪宗的初祖。就是當(dāng)年佛陀在法會上拈花微笑,花是大梵天供養(yǎng)佛的金蓮花,佛在法會上拿出來,大家都不理解,而只有迦葉尊者理解了。他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現(xiàn)在還在云南雞足山入定。他在那里有個任務(wù),就是要等到將來彌勒菩薩出世,他要把佛陀交付的金縷袈裟交給彌勒佛。他皈依佛陀的時候已經(jīng)一百六十歲,所以他在佛的大弟子里面也是歲數(shù)最大的。又是修頭陀行的一位了不起的尊者,所以他稱為頭陀第一。頭陀兩個字本是抖擻的意思,抖擻精神,打起精神,勇猛精進,就是修苦行。有人修苦行,佛法就住世,如果沒有人修頭陀行,佛法就消滅了。修頭陀行很不容易啊。我們這些眾生都是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里面迷惑顛倒啊。修頭陀行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要在衣食住行上,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是不簡單的事啊!所以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晚上甚至要在墳?zāi)归g打坐。這位尊者修頭陀行修得很圓滿,他活到百多歲。有一次,他去見佛陀,佛陀都分了半個坐位讓他坐。佛陀勸他年紀(jì)大了不要修苦行了,但是他還是一直堅持下去。佛陀曾經(jīng)這樣說:由于他修頭陀行,能夠使佛法延長住世五百年。
第四為是“摩訶迦旃延”,這一位尊者叫做論議第一,論議就是辯才無礙。他當(dāng)時對于很多外道提出的斷滅見,斷見就是認(rèn)為人死如燈滅,骨頭變成灰,靈魂隨風(fēng)飄散了,沒得來世。那些外道說:如果有來世的話,哪個看到過死人回家?這一位尊者就反問他說:獄中的囚犯能不能自由回家?死人也就是那個樣子,他犯罪到三惡道里面,能夠隨便回來嗎?外道又反問他,那生到天上的為什么也沒有回來呢?尊者又回答說:生到天道的人就象從冀坑里面爬出來的,上了天堂他還愿意回茅坑去嗎?當(dāng)然也看不到。還有,他生到忉利天一日一夜,就是世間五百年,回來你也認(rèn)不得啦!那個外道被折服了,他真是辯才無礙。
第五位“摩訶俱稀(?)羅”,就是舍利弗尊者的舅舅,他后來去學(xué)外道,學(xué)得很有本事。他回來后知道他的外侄已經(jīng)跟著佛陀出家了,于是他就跑來找佛陀辯論,佛陀一句話就把他折服了。當(dāng)時他認(rèn)為自己很有把握,以為佛陀辯不贏他,他說如果我辯輸了,你就殺我的腦殼。當(dāng)然他辯輸了,就叫佛陀殺他的腦殼。佛陀說我們沒有這種辦法。這下子,他就皈依佛陀。皈依佛陀以后,他三年就通達三藏,問答如流,辯才無礙了,只要你問他就能答,他是辯才第一。
第六位“離婆多”尊者。這位尊者,他在沒出家以前,有一次晚上路行疲倦了,路邊有個亭子,他就在哪里住下。他看見一個小鬼背了一個尸體就放在地下,后面又趕來一個大鬼,兩個鬼就爭那個尸體,一個說這是我的,另一個說是他的,兩個總是僵持不下。一個鬼看見他坐在那里,這里還有一個人,就找他證明,看這個尸體是他拿來的,還是我拿來的?他一看這兩個鬼我都惹不起。他明明看見是這個小鬼拿來的,他想,我說假話不對;但是,說真話,這個大鬼不會饒我。他想了一下,他說真話,說:“是小鬼拿來的”。大鬼聽后大發(fā)雷霆,馬上就把他的手膀扯下來吃了,這小鬼就用尸體上的手膀給他接起來,大鬼又把他的手腳、腦袋全部都給吃完了,那個小鬼就把那個尸體拿來,他缺啥就給他補啥,就給他又湊成了一個人。 那個大鬼把他吃完了后就走了。他看見這個身子還是能夠活動!不論想什么都能夠聽支配。于是他就很懷疑,我這個身子竟究是我,還不是我呢?如果是我的話,明明看見大鬼把我吃完了,哪里還有我呢?如果不是我,這個身體為什么又聽我的指揮,我想到那里去,他就跟到我到那里去。所以他就疑惑不解,一看見人他就問,你看見我沒有?然后他走到一個廟子里面,他又問大家,你們看見我沒有?這些出家人就覺得這個人很容易得度,因為他懂得無我嘛。他說我這個身體是別人的嘛,哪里還找得到我呢?因此他就開悟了。我們這個軀體叫做假殼殼,有而非真嘛。是四大假合的,所以他出家以后就證悟了,沒得我。懂得了無生的道理,曉得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雖然有但不是真的,所以他很快就證到羅漢果位。他是無倒亂(即消除顛倒妄想)第一。
第七位“周利槃陀伽”。這位尊者,很笨,當(dāng)時佛陀教他每天念“掃帚” 。就是念“掃把”這個兩字,他念的時候記住掃字,忘記帚字,記住帚字,忘記掃字。他的哥哥不管他,叫他還俗,但是他很堅決,不還俗,堅決要出家。后來他自己很認(rèn)真的懺悔,堅持學(xué)習(xí),結(jié)果開悟了,所以他堅持第一。就是說認(rèn)真的堅持真理,堅持學(xué)習(xí),結(jié)果雖然人笨,但是他一樣的證悟了。他是義持第一。
第八位“難陀”尊者。難陀尊者是佛陀的胞弟。同父異母的兄弟。這位尊者滿身都是金色,相貌堂堂,他已經(jīng)具足了三十相,佛陀是三十二相,比佛陀少二相。他的夫人是當(dāng)時的著名的美女,兩夫婦感情很好,有一天他看到佛陀與阿難尊者到這個京城里頭來乞食,他看到佛陀來了,他馬上就去用缽準(zhǔn)備一些飯菜,要供養(yǎng)佛。他看到佛陀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趕,怎樣都趕不上佛陀。一直走到祗園精舍他才趕上。趕上后佛陀就勸他出家,他不有,他舍不得他的妻子,一定要回去。有一天佛陀用他的神通力就把他帶到天上去,看到很多的天女非常漂亮,這時佛陀就問他這些天女比你的妻子怎么樣?他說我妻子當(dāng)然就趕不上了。佛陀就喊他去問天女,那些天女就說我們這里正在等將來有一位天子,要生到這個地方來,這個天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兄弟,他今后會生到我們這里來。他聽后很高興。佛陀又以神通帶他到地獄里頭去,看到那個油鍋,一個大油鍋正在翻滾,又沒得人,佛陀就喊他去問那守油鍋的獄卒吧。獄卒就說我們現(xiàn)在正在等一個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兄弟,他是要到天上去享福,福享完了以后就要到這里下油鍋,我們在這里等他。這樣一來,他才曉得沒得路可以走,天堂地獄是無路可走啊。所以他才懺悔,最后他才發(fā)心出家。后來還證得了果位。他是持戒第一。
第九位“阿難陀”。阿難陀就是阿難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他出生的時候,就是佛陀成道的時候,是臘月初八。他的相貌當(dāng)然也長得非常之好,因為他智慧、福德都非常好,所以人人見到他都喜歡他,愿意聽他說法。當(dāng)時佛陀要選一位侍者,就有五百名年青的比丘都想給佛陀當(dāng)侍者,但最后佛陀就選了他,當(dāng)然也有過去生中的緣法。他給佛陀當(dāng)侍者當(dāng)了二十五年,所以說佛陀講的經(jīng)他基本上都聽了。有些他原來沒有聽到的,佛陀也專門給他說了,所以稱為多聞第一,聽得最多。他聽過以后的經(jīng),一字一句都不會錯落,所以當(dāng)年這些大阿羅漢在編輯佛經(jīng)的時候,就是由阿難尊者憑腦殼記憶背出來的,然后經(jīng)大家審定認(rèn)為沒有錯誤這樣子才通過。
第十位“羅睺羅”尊者,是佛陀的太子。他出家以后年齡比較小,就愛打妄語。佛陀嚴(yán)格的告誡他,他從此生出慚愧心。才精進用功但是雖然他精進用功,還是沒有證得果位。佛陀又告訴他,應(yīng)當(dāng)給別人說法,就是說;說法是得道的先決條件。你如果要想證道就應(yīng)該多為人說法。他聽了佛陀的教導(dǎo)后,他就認(rèn)真的經(jīng)常弘揚佛法,所以后來他證到了羅漢果位。佛陀在涅槃之前就吩咐四位大阿羅漢,要他們不要入涅槃。這四位大阿羅漢里頭就有羅睺羅尊者,有大迦葉尊者,賓頭盧頗羅墮尊者,金舍羅漢尊者,就這四位。他們四位尊者一直到現(xiàn)在都還住世,就作為眾生福田。
第十一位 “憍梵波提”尊者。這一位尊者,他以前當(dāng)沙彌的時候,有一位年老的僧人在念經(jīng),老年人沒得牙齒了,在念經(jīng)的時候這個嘴巴的嘴形就很不好看,就像牛吃草一樣。他當(dāng)時就譏笑他,你這個嘴型就像牛吃草。那位僧人是證了果位的,曉得他說這個話要墮地獄的,就給他說,你要趕緊懺悔,他當(dāng)然嚇倒了,就趕緊懺悔,后來都是五百世變牛。所以說誹謗圣人的果報是非常可怕的啊。他遇到佛陀出世,雖然證到了果位,但你的余報都還沒有盡,他的嘴巴還經(jīng)常象牛吃草那樣。佛陀當(dāng)時看到他的這個樣子,怕其他人再譏笑他,又要受惡報,所以佛陀就喊他到天上去修行,因為天道一般都有五通,他們是有神通的,有境界的人,不會從相貌來譏笑人。所以這位尊者是受天人供養(yǎng)第一。
第十二位“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當(dāng)時在祗園經(jīng)舍,他去顯神通被佛陀曉得后就把他教訓(xùn)了一頓。這說明了佛教不重視神通。另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你在顯神通,或者有些不愿顯神通的,或者有些沒有證到神通的出家人就沒有人供養(yǎng)了。后來佛陀要入涅槃的時候,也要他留在娑婆世界受眾生的供養(yǎng)。所以這一位尊者叫做福田第一。
第十三位“迦留陀夷”尊者。這位尊者的相貌長得很難看,很黑。曾經(jīng)在晚上去乞食的時候,被一個孕婦看見就嚇了一跳,就流產(chǎn)了。佛陀知道這件事情后,所以才制定了一條戒律,比丘晚上不能出去,過午不能吃飲食。后來他自己痛改前非,認(rèn)真的教化眾生。所以在這十六位尊者里頭叫做教化第一,善于教化眾生。
第十四位“摩訶劫賓那”尊者。他善于占卜,善于觀察星相,預(yù)測吉兇禍福。后來皈依佛法以后證得了果位,所以他在佛的第十六弟子里頭叫做星宿第一,就是善于觀察星宿。
第十五位“薄拘羅”尊者。這位尊者相貌長得非常好,因為多生累劫他堅持不殺生,他在九十一劫里頭,得到的果報是長壽無比,因為他堅持了不犯殺戒,所以福報很好,健康長壽,活到一百六十歲,壽命第一。
第十六位“阿 樓馱”尊者。他過去生中是一個貧農(nóng)。有一年遇到干旱,到處鬧饑餓,沒得人供養(yǎng)僧人,他附近住了一位高僧,已經(jīng)證得了羅漢果位,餓了七天,才下山來托缽化齋。在這個饑荒年代,大家都沒得多的東西來供養(yǎng)了,高僧到處走了一轉(zhuǎn),托了一個空缽就回去了。他當(dāng)時在田里頭做莊稼,帶了一碗稗子飯,準(zhǔn)備自己中午吃的,他見僧人這個情況,很不忍心,就把自己帶的這一碗稗子飯布施給了這個尊者了,愿意自己挨餓。雖然是一碗稗子飯。可是他這種心,舍已救人的精神。功德確實了不得。這位僧人是證得了果位的,有他心通,他知道這個人發(fā)心很真誠。所以接受了他的供養(yǎng),就給他說了一首偈語:“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后必得安樂”。就是現(xiàn)在進齋時念的供養(yǎng)文。告訴他你今天作布施的因,后來必得好的果報,如果你為了求得未來的福樂,那你今后必然得到安樂。后來這位尊者經(jīng)過了九十一個小劫,都是出生在天道人道享受福報,不受貧窮饑餓的果報,而且事事如意。
上面這十六位尊者就介紹完了。下面“如是等諸大弟子”。如是就是上面說的這些,加一個等字,就是還有一些,除了這十六位外,一千二百多人還有一些沒有包括進來的,所以加一個等字。“如是等諸大弟子”這句話就總結(jié)了上面介紹的十六位尊者。上面介紹的比丘出家眾,下面介紹菩薩眾。
這個菩薩,昨天講菩薩戒的時候也談了,菩薩是梵文譯音,簡化了,菩薩的全稱就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薩埵是有情。也就是說菩薩雖然覺悟了,但是他的情執(zhí)沒有斷盡,所以說是覺有情。有情就是情執(zhí)還沒有斷盡,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說菩薩發(fā)了四宏誓愿,為了成佛道,為了度眾生而修行。這里列舉四位菩薩,當(dāng)然參加發(fā)會的菩薩也很多。這里面的第一位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又翻譯成曼殊師利,中文的含意就是吉祥、妙德,在菩薩中最有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早已經(jīng)成佛了,為了協(xié)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倒駕慈航,現(xiàn)菩薩身來弘揚佛法。當(dāng)然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啰。法王子,佛是法王,文殊菩薩來繼承法座的,所以稱為法王子。大菩薩里頭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這些都可以稱為法王子。為什么這部經(jīng)把文殊師利菩薩列為上首?這說明了凈土是不可思議的法門啦!不是這種大智慧的人,不能夠理解。前面比丘里頭列的是舍利佛尊者,菩薩里頭列的是文殊菩薩,就說明不是具有大智慧,是無法理解凈土法門的。
第二位“阿逸多菩薩”,就是彌勒菩薩。他的慈悲是超勝一切菩薩,他是修慈心三昧。所以他愿意在刀兵劫里面維護一切眾生。
第三位“乾陀訶提菩薩”。中文的意思就是不休息,他的愿行廣大,永遠(yuǎn)不休息來救度眾生。
第四位“常精進菩薩”。這位菩薩廣修六度萬行,也是為了度脫眾生,精進不息。“如是等諸大菩薩”,如是就是指的這四位大菩薩。等字就是還沒有列名的菩薩還有很多,舉這四位菩薩是表示凈土法門“信、愿、行”這三個重要條件。文殊菩薩就表示信,沒有大智慧就不可能生起真正的信心。彌勒菩薩是表愿,因為他是得了慈心三昧的人,所以他愿意一切眾生往生西方,同證無量光,無量壽的,所以他是表愿。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是表行。說明要想求生凈土就要精進不息,不間斷才能達到一心不亂。所以列舉這四位菩薩不是隨便列的。就是表明了凈土法門的三個條件,就是信、愿、行。菩薩以后就是介紹天人眾,“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就是說還有釋提桓因,在天道就是玉皇。諸天就是包括了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在內(nèi)了。大眾就是包括天龍八部、人非人在內(nèi),無量諸天大眾俱,都在一起。說明了《佛說阿彌陀經(jīng)》聽眾非常的多。然而這部經(jīng)的排列順序,主要的聽眾里頭,首先就是舉出常隨眾。就是諸大比丘,然后介紹四位菩薩表“信、愿、行”,然后無量諸天大眾,加一個無量。就是說數(shù)目沒有辦法統(tǒng)計了。以上講的是序分里面的通序。序分里面分為兩類,一類叫通序,一類叫別序,就是敘述佛說這部經(jīng)的因緣。
昨天講的序分就是《彌陀經(jīng)》的前言部份。但是這個序分還沒有講完。昨天講的是通序。還有一部分叫別序。專門說明《佛說阿彌陀經(jīng)》的根源。下面這一段“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爾時就是那個時候,佛陀就告訴長老舍利弗,長老舍利弗是《佛說阿彌陀經(jīng)》的當(dāng)機者,就是聽眾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我們知道舍利弗在羅漢里面是智慧第一。說明凈土法門沒得智慧的人,不可能相信,不可能理解。菩薩里頭文殊菩薩就是代表智慧。從這個來看就說明了文殊菩薩在這里是上首。舍利弗在這里也是上首。這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他們都是智慧第一的人,說明沒得智慧的人不可能懂得,不可能理解這個法門。所以說凈土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那些不相信凈土法門的人智慧不夠,要有智慧才能夠相信。有些人把這個凈土法門認(rèn)為是對那些不識字的老婆婆說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以文殊菩薩的大智慧,以舍利弗的大智慧,才能夠懂得這個法門。這就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要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理解,才能夠相信。“佛告長老舍利弗”就是告訴他,這里要注意是佛告訴他,不是舍利弗提問題,這一部經(jīng),整個的一部經(jīng)里面沒得一個是舍利弗提問題,都是佛叫他的名字告訴他。這個與其它的經(jīng)就不同了。比如說普門品是無盡意菩薩提問題,問觀世音菩薩是什么因緣叫觀世音菩薩?那是提問題才解答的。在《金剛經(jīng)》須菩提提問題,怎么降伏其心?佛才解答,與《彌陀經(jīng)》不同。全篇都是佛喊到舍利弗給他講,沒得一處是他提問。這就說明了凈土法門是無問自說。這部經(jīng)是沒得人提問,佛陀自己講的。就是那些大阿羅漢都還不能完全理解。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就是從這里,這個 “是”字就是指的娑婆世界這里到西方,向西方這個方向走,走好遠(yuǎn)呢?要“過十萬億佛土”。一個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就是由若干個太陽系,有上百億的日、月,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要過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世界名曰極樂”,那個地方還有一個世界名字叫極樂。“極樂世界”,世界這個兩個字“世”字代表時間,過去、現(xiàn)在、未來。“界”是代表方位,東、南、西、北加?xùn)|西南北角,加上下就是十方。世界就是代表時間空間。“其土有佛”,那一個國土有一尊佛。“號阿彌陀”就是佛的名稱“阿彌陀”。“今現(xiàn)在說法”,今現(xiàn)在就是講經(jīng)的時候,現(xiàn)在正在說法。這里有兩個問題,我們應(yīng)該注意的,一個是這兩個“有”字,有世界,有佛,說明了是真正有,不是虛言,不是假設(shè)。這個問題佛陀告訴我們有世界,有佛,這里主要就是讓我們建立信心,相信,讓我們發(fā)起愿心,愿意往生。今現(xiàn)在說法,這個阿彌陀佛就是現(xiàn)在的佛,我們曉得今天來說,釋迦牟尼佛是過去佛。彌勒佛是未來佛。那么現(xiàn)在佛是那一位?現(xiàn)在佛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想親近現(xiàn)在佛,要發(fā)心往生凈土。這兩個有字非常重要。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是兩門,一門叫空門,一門叫有門。比如說《金剛經(jīng)》這些都是講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空、法空、空也要空,一切都空。但是凈土法門是有門,“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這兩個有,是佛陀親口開示。這個千萬不能用《金剛經(jīng)》來反駁《阿彌陀經(jīng)》。有些學(xué)佛的人,就認(rèn)為求生凈土是心外求法,是執(zhí)著,他就用《金剛經(jīng)》的道理來駁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種說法不懂得空門與有門,空宗與有宗,法門不同,佛是應(yīng)機說法。有些眾生適合于走空門,有些眾生適合于走有門,所以我們應(yīng)當(dāng)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如果我們是修凈土法門,那么就應(yīng)該按照《阿彌陀經(jīng)》的開示來做,就不要用講空門的經(jīng)典道理來懷疑這個。當(dāng)然實際上說到最后空與有是一回事,空有不二。但是我們都是凡夫,你沒有證到這種境界。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那個問題。既然我們要想修凈土法門,我們就要走有門下手,那么就相信佛陀的這兩句開示。有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樣才能建立信心,當(dāng)然這個有也是唯心所現(xiàn)。跟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一樣啦。娑婆世界還是唯心所現(xiàn)。眾生的共業(yè)所感的嘛。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愿力與念佛眾生的愿心所現(xiàn)的一樣,都是唯心所現(xiàn),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聽到別人說求生凈土是心外求法,就懷疑,就動搖。這兩個有就是正報,有依報。極樂國土的依報就是極樂國土的環(huán)境。所以這一部經(jīng),下面大量介紹了極樂國土的環(huán)境,很好的地方,這也是告訴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嘛。依報就是我們往生的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另外就介紹了正報。正報就是阿彌陀佛。就是告訴我們極樂國土的依報正報十分莊嚴(yán)圓滿,這決定是真實的。這個也就是讓我們建立起信心,決不能說念佛求生西方是執(zhí)著,當(dāng)然我們對于一切東西,不應(yīng)該執(zhí)著。這個念佛求生西方,執(zhí)持名號,這個與那個執(zhí)著不同。我們執(zhí)持名號,緊緊的抓住這句名號,就可以使我們出離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與世間上的執(zhí)著,執(zhí)著名、執(zhí)著利、執(zhí)著這些東西不同,因為你執(zhí)著那些東西是種的惡因,最后把你送到三惡道里面去了。我們執(zhí)持名號,這是種凈因,精進的因,最后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我們不能那樣去看,認(rèn)為執(zhí)持名號那樣是執(zhí)著,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這一段就是這部經(jīng)的序分里的別序。就是特殊的,就是介紹佛說這部經(jīng)的因緣。剛才念的這幾句:“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就是佛為什么說這部經(jīng)。為什么?就是讓我們明白這兩個有,要相信這是佛陀的開示,決沒有虛假,我們相信了才能建立得起求生凈土的信心,我們相信了,才能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上面這個序分就講完了。我再重復(fù)一遍,這個序分的內(nèi)容。序分就是這部經(jīng)的前言,序分它包括了六成就。“如是我聞”,就是信成就,聞成就,相信真實的道理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釋迦牟尼佛說的。然后就是時成就,佛在這個時候講的。主成就,就是主講這個法的人是釋迦牟尼佛。然后就是處成就,就是講法的地點,在祗樹給孤獨園。然后叫眾成就,就是聽眾。聽眾就是“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聽眾代表。聽眾里面先介紹比丘,再介紹菩薩,最后介紹天龍八部,這就是這部經(jīng)的前言部分。
下面就講這部經(jīng)的正宗分。正宗分是這部經(jīng)的重要部分,“正”就是真正的、正確的、修行的綱領(lǐng)。“宗”就是綱領(lǐng),這是本經(jīng)的主要部分。正宗分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信、愿、行”這三個綱領(lǐng)的內(nèi)容。正宗分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詳細(xì)的介紹了極樂世界的依報與正報的莊嚴(yán)。說明極樂世界的環(huán)境和阿彌陀佛與往生極樂世界人的情況怎么好。介紹這個主要的就是讓我們生起信心,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勸告眾生,聽到佛講這個話,介紹極樂世界的情況讓我們生起信心,發(fā)大愿心,往生極樂世界。第三部分是發(fā)了愿以后必須認(rèn)真的持名念佛,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正宗分就分這三部分。
現(xiàn)在先講第一部分。佛陀介紹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莊嚴(yán)。我們先看下面經(jīng)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佛陀又喊到舍利弗提出一個問題,彼土就是那一個國家為什么叫極樂?這是佛提問,又是佛自己答。這個問題就是解釋“彼土”之所以成為極樂世界的因緣。下面接著回答:“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概括的說那個國土的眾生,無有眾苦,就是沒有任何的痛苦。但受諸樂,只是享受種種的快樂。故名極樂。所以就叫做極樂。這個是從極樂國土的眾生,眾生是屬于極樂國土的正報的一部分,正報是阿彌陀佛及往生極樂的眾生,這里是從眾生來解釋極樂。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外面以地、水、火、風(fēng)四個緣(條件),內(nèi)面是受、想、行、識這四因。由于因緣和合,才有我們這個軀殼。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那就不同了,都是有大善根,多福德,有這樣的因緣,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少了不行,沒有更不行。只要一往生,一切眾苦都消除了。這個眾苦當(dāng)然包括很寬,包括了八苦也包括了無量的苦。諸樂,享受的種種快樂,這里有個對比,列了八條對照一下:1、極樂世界是蓮花化身,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血肉之軀。所以說在娑婆世界有生苦,極樂世界就沒有生苦。2、娑婆世界人命無常,有老苦。極樂世界壽命無量,就沒有這種苦。3、娑婆世界是血肉之軀,當(dāng)然有病苦。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沒有病苦。4、娑婆世界有死苦,老病以后就是死。極樂世界因為是蓮花化生,壽命無量,沒有死苦。5、娑婆世界有愛別離苦,有親屬,生離死別,這是人人都免不掉。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是蓮花化身,沒有家庭親屬這種關(guān)系。6、娑婆世界有冤憎會苦,冤家對頭,你見不得的人,天天都要見到,在一起,而極樂世界與菩薩、羅漢、上善人等在一起。7、娑婆世界有求不得苦,我們所求的得不到,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問題,飲食都是自然化現(xiàn),要什么有什么。8、娑婆世界有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五種蒙蔽我們的東西,熾盛就象火一樣的燃燒,我們內(nèi)心里貪、嗔、癡、慢、疑等種種的欲望,在促使我們造惡業(yè)受惡報。極樂世界的人蓮花化身,環(huán)境清凈,內(nèi)心清凈無染,一天到晚都是念佛、念法、念僧。整個環(huán)境都是在佛法的薰陶當(dāng)中,當(dāng)然就沒有五陰熾盛了。所以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里只能大概說一下娑婆世界的八苦來與極樂世界對照一下,實際上極樂世界的快樂決不只是這些。娑婆世界的痛苦也決不是只有這點。我們可以理解,所謂眾苦,所謂諸樂怎樣解釋。上面是從正報,就是往生人的情況,說明極樂世界的享樂。下面從依報來說,“又舍利弗”,佛陀又喊到他,“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欄楯就是欄桿,桿是橫起的,楯是立起的。七重羅網(wǎng)是一種裝飾的東西,用各種寶貝織成的羅網(wǎng)。“皆是四寶周匝圍繞”,都是四種寶貝圍繞起來的。所謂四種寶貝有黃金、白銀、琉璃、玻璃,玻璃是水晶。這四種寶貝合成,“是故彼國名為極樂”。環(huán)境這樣的殊勝,這一對照當(dāng)然與我們娑婆世界完全不同了,娑婆世界找不到這種環(huán)境。上面幾句話就解答了極樂世界之所以稱為極樂。
下面就敘述極樂世界依報莊嚴(yán)的情況,進一步介紹“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鋪地”。這幾句話是說極樂國土,有七寶所造成的池子,七寶就是除了四種以外還加上了車磲,白色的寶物;赤珠,紅色的寶物,瑪瑙,形狀象馬腦一樣,多種色彩的寶物。加上金、銀、琉璃就稱為七寶,這是七寶造成的。七寶池不是我們想象的池塘。七寶池有一千由旬,一由旬有四十里,象大海一樣,一千由旬有十多萬里,有八功德水充滿其中。這種水也不象娑婆世界的水。它有八種功能,它澄清沒有污染,沒有混濁,而味道是甘美的,這種水是清軟的能夠向上流,這種水是能夠潤容安神,能夠消除饑餓。我們娑婆世界的水只能解渴,不能消除饑餓。八功德水能夠隨著我們的善根,想熱就熱,想冷就冷。能使我們生起歡喜心。這就是八功德水的功能。池的“四邊階道”,階是階沿,道是道路,都是以“金銀、琉璃、玻璃”等七寶“合成”。“上有樓閣”,七寶上面有樓閣,也是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yán)飾之”。嚴(yán)飾就是莊嚴(yán)修飾,不象我們是用磚瓦造成的。“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池子里面的蓮花,不是我們想象的汽車輪胎,這個車輪很大很大,一朵蓮花大的有十二由旬,十二由旬就等于四百八十多里。這個車輪是指梵天王的車子。不是我們看到的汽車輪子。我們發(fā)心念佛求生凈土,七寶池里頭就有一朵蓮花出現(xiàn),如果我們念佛的心精進,念到了一心不亂,那么這朵蓮花就越來越大,光明也越來越好。如果我們念佛退轉(zhuǎn)了,這朵蓮花就枯萎了。所以念佛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是拿這朵蓮花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我們就坐上這朵蓮花投生到這朵蓮花當(dāng)中,所以說九品蓮花為父母。蓮花化身,往生的人,上品、中品,很快就花開見佛。下品往生的人坐在蓮花中修行都勝過了天堂快樂。蓮花有四種顏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不同的色彩,“微妙香潔”,就是概括了蓮花的四種功德。微就是說它精微,因為它是七寶造成的,妙就是說它不可思議。我們在娑婆世界能發(fā)心,那么池中蓮花就有了,標(biāo)明我們的姓名在上面。隨著我們的念佛功夫增長,蓮花就會越來越大。蓮花的清香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蓮花能夠比的,所以念佛往生的人有時能夠聞到一些清香,就是蓮花的清香。潔,蓮花潔凈,清白,出污泥而不染。這就是微妙香潔四個字,說明了花的功能,也就是蓮花的功德,下面又喊到舍利弗,“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如是,就是所指的上面談的極樂國土有七重欄楯、羅網(wǎng)、行樹、寶樹、樓閣、蓮花等等。功德莊嚴(yán)這是阿彌陀佛愿力所成,阿彌陀佛的功德所成的。因為阿彌陀佛在修因當(dāng)中,無量的愿行的力量來成就極樂世界無量的功德莊嚴(yán)殊勝的環(huán)境。說明了境由心造。娑婆世界也就是眾生的種種污染惡業(yè)所形成的,所以環(huán)境非常惡劣。
下面介紹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在那個環(huán)境當(dāng)中所享用的,“又,舍利弗”又喊著舍利弗說:“比佛國土”,就是這一位佛的國家。“常作天樂”,常就是經(jīng)常,作就是演奏天樂,這是自然而然出現(xiàn)的音樂就稱為天樂。“黃金為地”,地面是黃金,這個黃金和我們娑婆世界不同,任你怎么走都是不污染的。“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晝夜六時是古代印度計算的時間,白天分三個時間,就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晚上也分三個時間,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和起來晝夜就是六個時間。雨天曼羅華。這個雨是天上降落下來的曼陀羅花,曼佗羅就是適意的意思。“其土眾生”就是這個國土的眾生,包括了菩薩、羅漢,凡是往生的人都在內(nèi)。“常以清旦”就是早上起來。“各以衣裓”,這個衣裓不是衣襟,這個衣裓,道源法師講,他說講成衣襟就錯了,這個衣裓是專門的口袋,布口袋。這個口袋很大很大是用來專門裝花的,就如我們所說的花籃一樣。“盛眾妙花”,盛就是裝滿了,眾妙花是多種多樣微妙的鮮花。“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就是大家早上起來后,拿上很多的鮮花去供養(yǎng)十萬億佛土的佛。這個時間很快,地方很廣,但是還要回來吃早飯。這說明了往生的人都有神足通。回到極樂世界,然后用齋。“飯食經(jīng)行”,飯食以后繞行,在七寶池周圍念佛經(jīng)行。這里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眾生的生活情況。那里的眾生都有神足通,早晨起來到十萬億佛土去供養(yǎng)佛菩薩后,又回到極樂世界吃飯,這個,我們凡夫的思想無法理解,但千萬不要懷疑,因為我們是凡夫,假如你往生了,自然就會知道。這里順便介紹鄭頌英居士一篇文章,江蘇南通有一個叫徐益修的教授,他在解放前曾經(jīng)害病,一個通宵都停止了呼吸,但沒有死,第二天早上他醒了就向家人說他到了極樂世界了,看到那里的環(huán)境之好,那個環(huán)境與《阿彌陀經(jīng)》上描述是一樣的,空中有樓閣。他走到一個地方看見很多人,在那里繞佛念佛,殿堂里面供奉的鮮花從來沒有看見過,有這樣好的鮮花,大家都圍繞著當(dāng)中供的鮮花繞佛念佛。然后他走到一個地方看見那些欄桿都是玉做的,他坐在那里,感覺得環(huán)境實在是說不出的好。空中有樓閣,空中也有菩薩在那里經(jīng)行。他心想:到底這個是什么地方?當(dāng)時耳邊有人給他說,這里是極樂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非常高興,當(dāng)時看見觀世音菩薩在空中用楊枝甘露向下灑,灑在他身上,他感覺很清涼。正在這個時候就聽見他家里人的聲音在喊他,他才醒來。醒來后,家里的人說你通夜都停止了呼吸,以為你死了。病好后他趕緊把這件事情記下來,后來一直到解放后在五十年代他才往生。在往生的時候情況非常好,臨終前十多分鐘,他坐起來寫,說我已經(jīng)看見“觀世音菩薩”了,沒有寫完就往生了!凈土圣賢錄》上也記載有念佛的人常去游極樂世界,那些記載與阿彌陀經(jīng)上敘述的也是大同小異。
下面就從極樂世界常有種種奇妙雜色雀鳥,也能夠說法,說明極樂世界的環(huán)境莊嚴(yán),不是我們能夠想象得到的。不是業(yè)報所生,而是阿彌陀佛的愿力所變現(xiàn)出來的。它們說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三十七道品說的這些都是告訴我們學(xué)佛的方法。這是“阿彌陀佛”的愿力。在那個環(huán)境里面,就連雀鳥都在說法,所以我們生在那個環(huán)境里面,就不會退轉(zhuǎn)。念不退,不會產(chǎn)生其它的妄想。三十七道品,當(dāng)然也包括了六度萬行,種種的法門都在內(nèi)了。“其土眾生”,那個國土的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因為生在那個環(huán)境里到處聞到的都是佛法。聽到這種聲音以后必然產(chǎn)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就不會產(chǎn)生別的想法,就不會起貪、嗔、癡那些念頭了。自然我們的思想就得到凈化了,時時刻刻處處都聽到念佛、念法、念僧。在極樂世界修行與在娑婆世界修行的條件是沒有辦法可比的。娑婆世界的退緣太多太多,你想清凈,或者用了很大的功夫,有些時候你進一步,就退二步,退三步。極樂國土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環(huán)境太好了,時時刻刻我們接觸的都是佛、法、僧。這樣自然我們心地就清凈無染了。極樂國土的說法分兩方面,一方面是有情說法,各種各樣的雀鳥給我們敘述微妙的法門。另一方面是無情說法,“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fēng)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wǎng),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又喊舍利弗說:那一位佛的國土,“微風(fēng)吹動,微微的風(fēng)吹過來了,風(fēng)吹都是說法。“諸寶行樹”各種七寶所成的寶樹,七寶所成的羅網(wǎng)都發(fā)出微妙的聲音,好像是百千種樂器同時演奏,演奏的內(nèi)容都是念佛、念法、念僧。所以說聞是音者,聽到這種音樂的自然就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這種清凈心。這里說的行樹、羅網(wǎng)都是無情的,但是都能夠演奏各種各樣的音樂。極樂世界的音樂不是娑婆世界的音樂能夠比的。就是剛才說的那個徐益修教授,他曾經(jīng)聽到過極樂世界的音樂,他把那個調(diào)子記下來后,他就唱給他的兄弟聽。他的兄弟是個音樂家,他就把它記下譜出來。他說在人世間,他參加過很多的音樂演奏集會,從來沒有聽見過這么好的音樂。
下面又叫到“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這個極樂國土啊,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是總括上面,各種雀鳥都在說法,無情的微風(fēng)吹動各種寶樹,羅網(wǎng)都會說法。這些當(dāng)然都是阿彌陀佛的愿力所成。這個就是講的極樂國土的依報,就是環(huán)境的莊嚴(yán)。下面就是講極樂國土的正報,正報就是阿彌陀佛及諸菩薩眾和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這就是屬于正報。下面佛又喚到舍利弗,“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這里的于汝意云何,就是說你意下認(rèn)為如何。彼佛,這一尊佛為什么號阿彌陀?就提出這個問題,然后佛陀又作解答。佛陀又喊到舍利弗說,“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什么東西都阻擋不了佛的光明,“是故號為阿彌陀” 。佛說的這個問答就是從無量光、無量壽這兩個方面回答。為什么稱阿彌陀,先說無量光,是佛的智慧之光。這里智慧無量,光明無量遍照十方國土。這個就是橫遍十方,就是超越空間,遍滿空間。之所以號為阿彌陀就是無量光、無量壽這兩條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當(dāng)然阿彌陀佛的功德無量,是用無量光、無量壽作代表。下面又從無量壽來說“又舍利弗”佛又喊到舍利弗說“彼佛壽命 及其人民”就是阿彌陀佛的壽命及他的人民的壽命,都是“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阿僧祗劫已經(jīng)就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了,然后又加個無量無邊。那就是說明壽命無量,沒有限量的,故名阿彌陀。這個就叫豎窮三際。豎起貫穿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而無量光,無量壽這正是我們眾生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所以說念佛就是念心。你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所以說“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就是根據(jù)這個來的嘛。有人說,你說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為啥子我們沒有看到呢?這個問題當(dāng)然就是我們內(nèi)心不清凈嘛,就等于你是瞎子,雖然站在太陽人,明明太陽照到你,而你就是看不到。又比如一輪明月普照大地,你端一盆水到壩子里去,假如這盆水是混濁的,動蕩的,那么月影還是不現(xiàn),你不能怪月光沒有普照啊!所以這個感應(yīng)的問題在于自己。正如宣化上人在美國講觀世音菩薩的感應(yīng),就有人懷疑說:“你說觀世音菩薩那么靈,那我就要試一下,那一天我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我往海里面跳,看淹不淹得死?”他提出這種懷疑。宣化上人回答說:“保證你能淹死,因為你敢考驗觀音菩薩嘛!你根本不相信、懷疑,這叫做誠則靈,你懷疑怎么會靈呢?”感應(yīng)是雙方的嘛,就是剛才舉的那個比喻,月光是普照,但你這盆水是混濁的,動蕩的,當(dāng)然月影就不現(xiàn)了,這就不能怪月光沒有照到你嘛。還有個問題,為什么往生的人,他的壽命能與阿彌陀佛的壽命一樣?這前面說了,彼佛壽命及其人民都是無量無邊阿僧祗劫。阿彌陀佛壽命無量,這個好懂了,但是為什么往生的人壽命也是無量,這個是兩方面的原因,主要的是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愿力啊!因為阿彌陀佛他發(fā)了這個愿,他說,如果我成佛以后,我國土里面的人壽命都是無量,阿彌陀佛在修行的時候就發(fā)了這個愿心,他今后的世界啊,往生的人民都是壽命無量,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們壽命好長。這是由于他的愿力啊!所以我們往生的人民,都能得到無央劫數(shù)那樣長的壽命,這是主要的。所以說凈土法門是二力法門,主要的是依仗佛力,當(dāng)然也要靠自力,自己也要努力。我們努力就是自己虔誠的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我們的凈業(yè)才成就。因為我們念佛能夠達到這個層次,當(dāng)然臨命終時,就能夠蒙佛接引,往生以后,蓮花化身。蓮花化身當(dāng)然就永遠(yuǎn)斷了生死輪回的痛苦了,當(dāng)然壽命無量啰。還有就是這個經(jīng)里面,阿彌陀佛的名號,用無量光、無量壽來比喻,所以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壽佛,也叫無量光佛,這個含意也就告訴我們要懂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呵。其實我們這個心本身就是佛嘛!這個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是心是佛。我們念佛就是去掉妄念,顯露真心,所以念佛就是是心作佛,這個很重要啊!這兩句話就是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理論依據(jù),為什么念佛能夠往生凈土?為什么念佛就可以成佛?這個理論依據(jù)就是這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為我們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念佛就是是心作佛,這點非常重要呵。這就是凈土法門的主要依據(jù),也就是《阿彌陀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希望大家都要注意這個問題。
下面又說到“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就是說阿彌陀佛成佛到現(xiàn)在,于今,就是佛說法的時候,十劫,十個大劫,這個怎樣理解?十個大劫在我們看起來是很長的啰,但是我們要曉得阿彌陀佛是壽命無量哇!是無量壽佛,無量壽與十個劫比起來說那就算很短很短啦。所以前面說:阿彌陀佛“今現(xiàn)在說法”,就是現(xiàn)在還正在說法,那么從佛陀這一句話,就可以理解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他成佛已經(jīng)有十劫,是很短很短的,他現(xiàn)在仍然在說法,阿彌陀佛現(xiàn)在還是在極樂世界說法。所以通過這個我們就懂得今天,現(xiàn)在佛就是指的阿彌陀佛。釋迦佛是過去佛,彌勒佛是未來佛,只有阿彌陀佛是現(xiàn)在佛。所以我們要想親近佛,那嘛我們就應(yīng)該要念佛求生凈土,這是最可靠最把穩(wěn)的事情。上面講的就是極樂國土的教主阿彌陀佛,講正報主要就是阿彌陀佛,當(dāng)然正報還包括了菩薩眾,包括了往生眾生在內(nèi)。
下面,佛陀又接著說:“又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shù)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fù)如是”。又喊到舍利弗說,彼佛就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以外,“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聲聞弟子是無量無邊,這些人都是大阿羅漢,“非是算數(shù)之所能知”。他的數(shù)量,都不是用算數(shù)的方法能夠算得出來的。諸菩薩眾亦復(fù)如是,也是那樣多。這里我們要注意,聲聞弟子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jīng)是回小向大。所以極樂世界的僧人皆是大阿羅漢,這就是大乘的僧人。上面講的就是極樂世界菩薩眾的情況。下面又說往生的人都是不退轉(zhuǎn)。“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髀跋致”。又喊到舍利弗說:極樂世界的眾生,往生的人都是阿髀跋致,梵文譯音,阿就是無,阿髀跋致就是無退轉(zhuǎn),不退轉(zhuǎn)。為什么往生的眾生都能夠不退轉(zhuǎn)呢?比如說帶業(yè)往生的人,沒有清凈吶!為什么不退轉(zhuǎn)呢?有五個原因:第一個就是阿彌陀佛的愿力,因為阿彌陀佛早已經(jīng)發(fā)過這個愿啦,凡是聞到我的名號,能夠皈依三寶,能夠勤懇的修持,就不退轉(zhuǎn),就是阿彌陀佛的愿力保證。第二個凡是念佛的人,阿彌陀佛都放光攝受他,保佑他,接引他,因為依靠佛力所以他就有不退轉(zhuǎn)的心。第三往生以后環(huán)境的保證,那個環(huán)境里頭寶樹,羅網(wǎng),風(fēng)聲,鳥聲都在說法,聽到的人,常常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不會有其他的妄念。所以就能夠不退轉(zhuǎn)。第四個在那個環(huán)境里頭親近的是諸上善人,就是和上等的善人在一起,又還有機會聽到佛說法,所以在那個環(huán)境里頭,自然就不退轉(zhuǎn)了。第五,迷人的東西最利害的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這個叫地獄五條根!這個是扯后腿的東西,也就是在娑婆世界修行進一步,就退三步的原因,退緣太多,太利害啦。而極樂國土蓮花化身沒得淫欲心,沒得家室,又有諸上善人的教導(dǎo),這樣就保證了你不會退轉(zhuǎn)。黃念祖居士比喻得好,他說:極樂世界這所大學(xué)只要你被錄取了,永遠(yuǎn)不會開除你,即使你成就差一點,留級就是了,也不會開除你,就是指不退轉(zhuǎn),不會再退入凡夫。這個比喻很通俗,這就是極樂國土最殊勝的地方,也是最大的優(yōu)越性了。即使你是帶業(yè)往生的人,去了以后也不會退轉(zhuǎn)了,上面說的五條就是不會退轉(zhuǎn)的原因。不退轉(zhuǎn)有三方面,第一位不退,只要我們往生了,一定能進入圣人的領(lǐng)域,決定不會再退為凡夫,地位不會退了。第二個行不退,極樂世界專修大乘佛法,就是自利利他,決不會在退為小乘,這是行不退。第三個念不退,你經(jīng)常聽到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當(dāng)然就不會起其它的壞念頭了。所以說我們的心愿與佛的智慧自然就會結(jié)合起來,這就保證了我們念不退。這就是三不退。到了極樂世界只會上進,只會精進用功,只會向上走,朝佛菩薩指引的那個方向前進,品位只有逐步增高,決不會倒退。這就是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修行完全不同的地方。下面說明極樂國土的眾生成就非常之大。“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shù)甚多”,就是說這些眾生里頭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就是說這一生就可以達到后補佛那個位子,就是大菩薩嘛。能夠接近后補佛地位的那種人很多,“非是算術(shù)所能知之”,不是用數(shù)目可以計算出來的,“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祈說”。只能說是數(shù)量之多,是阿僧祗。這阿僧祗就是無量無盡,就是無量無邊,說明了數(shù)量多得很,這個其中多有,就是上面說的三不退,這三不退的人里頭還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這一生就可以到后補佛,甚至于就成佛。這樣的大菩薩這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不能想象的。娑婆世界修行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祗劫。上面講的主要是讓我們生起信心,告訴我們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莊嚴(yán),使我們能夠生起信心,使我們由信而發(fā)愿心。
下面就是著重叫我們要發(fā)愿心,你既然知道極樂世界這樣美好,這樣莊嚴(yán),為什么我們不發(fā)愿心去往生呢?所以佛陀就直接提出來。“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說“眾生聞?wù)?rdquo;這個話是喊到舍利弗講的,實際上就包括我們大家都在內(nèi)。眾生聞?wù)?眾生聽到這個說法的,“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愿生彼國”,都應(yīng)當(dāng)發(fā)大愿心,往生那個國家。“所以者何”?為什么這樣呢?“得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因為往生以后,得與如是,就是前面說的那些菩薩,聲聞、緣覺、那些眾善人大家在一起修行。這里佛陀提出要我們發(fā)愿,這個愿力非常重要。往生極樂世界主要的就是靠深信切愿,愿是動力呵,沒有愿力不得往生,極樂世界本身就是愿力所成。我們學(xué)佛的人必須要懂得愿力的重要,所以說“金剛非堅,愿力惟堅”,愿力比金剛還堅,要有愿力才能成就。我們發(fā)愿就叫做金剛種子,這個種子一旦儲存到我們這個精神磁帶里面,歷劫都不會壞啊。我們要想求生凈土,必須要有堅定懇切的愿心!普賢行愿品》上說是人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散壞,人到了壽命要盡的時候,六根都壞了,不起作用了,眼睛看不見了,耳朵聽不見了,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離,就是我們發(fā)求生凈土,堅定不移的愿心,它不會舍棄我們,于一切時引導(dǎo)其前。在一切時候它都不會離開我們,走在前面引導(dǎo)我們,所以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學(xué)佛必須要發(fā)大愿心,沒有愿心不能成就,沒有大愿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所以要往生凈土一定要發(fā)大愿心,要發(fā)自利利人的心,我們發(fā)愿心度眾生,當(dāng)然就包括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親屬在內(nèi)了,佛陀這里特別提出往生以后能夠同諸上善人在一起,這個就說明保證我們道心堅固,不會退轉(zhuǎn)。你能夠同諸上善人在一起,這就是修行的最大保證。
下面又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幾句話是說要想往生必然要多善根,多福德因緣。說明了少善根少福德不可能往生。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想往生,要修福,修慧,;雙修才行。不修福、修慧不可能往生。不積累多的福德、智慧,往生也沒有保證。圓瑛法師,他本來是參禪的,他到了中年兩次夢見阿彌陀佛要他弘揚凈土。所以他以后就弘揚凈土,他把他所住的地方命名為“三求堂”,就是求福、求慧、求生凈土。這個很好哇,我們應(yīng)該以他為榜樣,應(yīng)該求福、求慧、求生凈土。如果求福、求慧,不求生凈土也很危險。這樣;劬妥兂赡阆乱皇赖娜颂旄,變成福報就很危險,享福就是消福。福報越大,造的罪也就越大,所以叫三世冤。就在生死輪回里面出不來了。所以我們要學(xué)習(xí)圓瑛法師這一教導(dǎo),求福、求慧、求生凈土。根據(jù)佛陀在《阿彌陀經(jīng)》里的開示的,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要想往生,不外乎就是一方面要念佛,一方面要培福,就是正行與助行。念佛當(dāng)然非常重要,念佛是正行,“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rdquo;,這是主要的,善根也要依靠這個才能夠增長,智慧也要依靠這個才能夠生起,這是往生的主要保證。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培福德,特別是末法眾生,你多作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情,否則就要想往生,這個力量也不夠,所以這兩個方面都不可缺,又要培福德,又要種善根,就是說又要求福,又要求慧。在某些時候,求福還顯得更重要,因為你有福報,有條件,有善緣,就有助于我們消除業(yè)障念佛修行。
下面就是佛陀的開示,念佛怎么念法,這一段開示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舉行念佛七的根據(jù),后人也就是根據(jù)這個開示,采取念佛七的方法來修行。“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執(zhí)持兩個字,就是不要放松,不要忘記,時刻不能忘記,就等于“拳拳服膺”,不要把它忘記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一日到若七日,這個若字就當(dāng)作“如”解,如象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亂”。上根利器一天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中根三、四天,下根六、七天才能達到一心不亂,因為要達到一心不亂往生才有保證。“其人臨命終時”這個人到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諸圣眾就是諸菩薩眾,現(xiàn)在其前,就是出現(xiàn)在這個人面前“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個人到了臨命終時心就不會顛倒,我們這些凡夫到了臨命終時就會顛倒。那天我舉了三個例子,臺灣的那個居士,他了妻子一哭,他就顛倒留戀了,假的當(dāng)成真的了,一顛倒當(dāng)然就是往生的障礙啰。“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一部經(jīng)主要把持名念佛列為正行。因為持名念佛就可以使我們能夠增長善根,福德,這是成就凈業(yè)的保證。省庵大師在《勸發(fā)菩提心文》里面是這樣講的,什么叫多善根,莫過于發(fā)菩提心,只要我們發(fā)了菩提心就超過歷劫修行的功德。什么叫多福德,莫過于執(zhí)持名號。他說你暫時的稱念名號都勝過于布施一百年的功德。
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jīng)》這一段經(jīng)文里頭多了幾句,就是一心不亂下面多了“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多了這么幾句,玄奘大師是主張直譯,就是按原文字句就照翻出來了,鳩摩羅什大師主張意譯,就是翻個大意就是了。所以他翻的就多了這幾句,多翻的這幾句使我們對于這個持名的作用就有進一步了解。這里說因為稱名的原故諸罪消滅,就是把我們多生累劫的罪業(yè)消滅了,“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那么多善根、福德這幾句話就是針對我們持名念佛的理解。說明專持名號這個功德、力量不可思議,能夠聽到佛的名號而產(chǎn)生信心,愿意持名念佛不容易呵。不能把它看簡單了,那都是過去生中的大善根,沒得大善根的人不可能執(zhí)持名號,更不可能老老實實的念佛。什么屬于大善根呢?我們看一下有成就的人,他的根器深,才能老實念佛。倓虛法師說諦閑法師的徒弟,浙江人補碗匠是文盲,到了四十歲,生活很困難,所以他沒有安家,深深感到人生太苦了,就想出家,找到諦閑法師,法師說:你是一個文盲,年紀(jì)又大了,用不著學(xué)其它的,也用不著受戒,好好的一心念佛就是了。諦閑法師就給他找了一個小廟,找了一個居士,發(fā)心一天供養(yǎng)他兩頓飯,用不著做什么事情,每天好好的念佛。他聽了以后,就一天到晚走著念,站著念,一直念了三年。有一天,他告訴那個居士說:“明天你不要給我送飯了”,他沒有告訴他什么原因,那位居士想,可能有人請他吃飯,就沒有給他送飯了。第二天下午,那位居士去看一下,推開門看見他在那里站著,就喊他,他不答應(yīng),走進去看他已經(jīng)站在床邊往生了,手里還拿著念珠。這位居士就去寧波通知諦閑法師,兩天后法師來了,他還站在那里,法師感概的說:“你呀,你呀!也不辜負(fù)你這一生有這樣的成就,有些能講經(jīng)說法的法師都趕不上你”。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就是“老實念佛,不換題目”,老實的念,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他并沒有想去搞點什么別的,才能保險啦!我們之所以念佛沒有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老實。所謂不老實就是信不過,總覺得一句“阿彌陀佛”太簡單了。有一次打佛七,一位同修學(xué)佛多年,他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有一位法師告訴他,你要想往生凈土,應(yīng)該要修“頗瓦法”。他問我對不對?我們大家都要注意這個問題,說明什么呢?說明自己心頭不踏實,覺得不保險啦,這個“阿彌陀佛”四個字力量太簡單了!要加點別的法門,這實質(zhì)上就是不老實,夾雜了。補去碗匠就沒有去討教哪個高僧大德給他另外說點什么法門。這個補鍋匠,他并沒有這樣搞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往生了。這一點值得我們大家很好的思考,并不是要學(xué)得多,學(xué)得雜,那是很危險的事。蓮池大師的開示說得很好:“一句佛號,一部經(jīng),一生成就”。我們要想一生成就,沒有文化,就是一句佛號,補碗匠就是很好的榜樣,他啥子經(jīng)都沒有念,就是一句佛號就成就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老實,信不深,這樣也想學(xué),那樣也想學(xué),這部經(jīng)也念,那部經(jīng)也念,這樣咒也念,那樣咒也在念,這樣法門也修,那樣法門也修,樣樣都搞,搞成一個雜貨攤子,這樣很危險的。凈空法師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一顆炸彈掉在你面前了,因為你學(xué)的東西很多,就要去考慮念什么經(jīng),什么咒才好,念大悲咒嗎?念楞嚴(yán)咒嗎?等你還沒有想好,轟的一聲炸彈都爆了”。這是個比喻,但很能說明問題,在緊急關(guān)頭,在臨命終時,越簡單越好。這個問題說明了不是要抓得多,而是要一門深入,要老實念佛,不換題目。這個教導(dǎo)非常重要啊。大家都應(yīng)該很好的認(rèn)真領(lǐng)會,認(rèn)真的依教奉行,這樣子才能得到受用。這一段佛陀的開示,告訴我們持名的重要,積累善根、福德,主要的依靠持名,當(dāng)然其它的六度萬行也不可缺少,但是要以持名為主。
持名念佛,為什么稱為妙行?妙在那里?這個可從三個方面來說明。第一,這一句佛號,它的力量就可以使我們橫超三界,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比這個容易下手的!哪個要想生天道并不容易,你要修四禪八定,比這個難得多。凈土法門叫做“下手易,成功高”,其它的法門就不容易,比如說參禪參話頭,這個不好掌握啊。因為參禪要離念也很難啦,而念佛法門叫做以妄治妄,可以用妄心來念佛,下手就容易了,方法非常簡單,很好掌握。這就說明持名念佛就妙在這里。下手易,成功高,橫超三界,這是捷徑中捷徑了。第二,臨終十念可以往生,可以帶業(yè)往生,這個就更是契機了,這是非常殊勝,非常特別的妙用,所以凡夫無法理解,也不容易建立信心。藕益大師告訴我們,他說:帶業(yè)往生,如果達到一心不亂呵,并不容易啊!中、下根器的人都不容易達到。但是我們只要能信得真,愿得切,一樣可以往生。所以藕益大師提出,能不能往生關(guān)鍵是“信”與“愿”,這就說明了阿彌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議,臨終十念可以往生,這個是其它法門不可能的,做不到的。這個帶業(yè),我們應(yīng)該正確的來理解。宣化上人講這個問題的時間,他說你不要弄錯啦,你不要認(rèn)為可以帶業(yè)往生,那我就去殺兩個人再來念佛。這雖然是一個比喻,說明了我們有時會理解錯啦,認(rèn)為反正我現(xiàn)在業(yè)障斷不了,沒關(guān)系,我念我的佛就可以往生,這個就弄錯了。帶業(yè)往生就是要把惑業(yè)伏得住,要降伏得住,這里有個比喻,比如除草,如果我們能把草根除了,將草根斷盡那當(dāng)然很好呵,就不會再長啦。如果做不到的話,你就要把它壓下去,等于搬石頭來把草根壓住,雖然沒有斷根,但只要壓得住也行,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們要將煩惱、惑業(yè)能控制得住一樣,這就叫帶業(yè),一樣可以往生,決不要理解為,一面念佛,一面身、口、意仍然在造業(yè),那是不能夠往生的。
李炳南老居士他寫了一首伏惑偈,我們大家都可以學(xué)習(xí),偈中說:“一念毒心生”,就是說我們心頭生起一念毒心,就是惡念,就是說想的是貪、嗔、癡,想的是財、色、名、食、睡這都叫毒心。就是三毒五欲,只要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急”就是趕緊念一句佛號,佛號就等于是石頭一樣,搬一個石頭來把草壓倒,壓住惡念。“惡言不出口”,惡念就停止了,惡念就壓住了,當(dāng)然口業(yè)就不會造妄語、惡口、兩舌、綺語了。“損人事莫作”,沒有惡念,當(dāng)然行為上就不會做出殺、盜、謠等損人利己的事,惡行就沒有了。因為你沒有惡念,當(dāng)然就沒得惡言,惡行了。身、口、意三業(yè)是以意為重,意是統(tǒng)帥,身業(yè)、口業(yè)是它的士兵,擒賊先擒王,你只要把統(tǒng)帥降伏住,當(dāng)然士兵就不會亂動了,“久久成自然”,我們經(jīng)常這樣作,只要有一念惡心起來了,趕緊就壓一句佛號,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習(xí)慣了。“往生可帶業(yè)”,這樣做往生能夠帶業(yè)走。雖然你惡業(yè)沒有鏟除干凈,但被壓住了。“是名伏惑法”,他說這個就叫降伏惑業(yè)的方法,“真實秘密決”,這是非常真實的秘訣。他這首偈非常好,希望同修們都能夠依教奉行,可以得到受用。李炳南老居士是過來人,自己得到很大的受用,他就把這個介紹給我們,對我們大家都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第二點,說明了為什么持名念佛叫做妙行,妙在那里,就是可以帶業(yè)往生,只要我們把惑業(yè)降伏得住,不要求你斷除。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只要往生了,就能夠保證你三不退,這可以說是最殊勝的妙行,因為我們要曉得這三不退的境界哇。要什么人才能做得到,要七地菩薩才有這種境界,我們這些凡夫要修到七地菩薩,那當(dāng)然是要三大阿僧祗劫的事情了,決不可能在這一生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這三不退那就是煩惱、惑業(yè)不只是伏得住,而是要斷除哇,就是見思惑業(yè)消除了,我們這些人怎樣做得到?七地菩薩歷劫修行才能達到這個樣子。凈土法門就可以說是阿彌陀佛的大悲愿力呀!保證我們只要往生了,就能夠永不退轉(zhuǎn)。往生了,位不退,不再退入凡夫;不會退為小乘;念不退,不會再起惡念了。這個事情可以說是凡夫無法理解的。最后我們再用凈土法門這個妙行,用妙行來與其它法門來比較,就可以看到一些事情,難與易。倓虛大師這樣講,他說;他在一生當(dāng)中見過參禪得到定力的人,所謂定力就是說達到四禪八定的境界了,但他沒見過一位參禪開悟的人。這個話他不是隨便講的,這說明參禪要開悟是很難很難的。另外,黃念祖老居士是金剛阿闍梨,是傳法的人,他是密凈雙修,后來他是著重修凈土。他這樣說:在大陸四十年來,學(xué)密法有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與密宗的金剛上師接觸的當(dāng)然不少,他說四十年里頭只有這六個人修密法有成就。李炳南居士參禪八年,學(xué)密法八年都沒有得到結(jié)果。后來改修凈土,最后往生了。他這樣說:如果你修凈土法門都沒有成就,我敢說你修其它的法門決不能有成就,如果我說妄語,我愿意墮地獄。這些大德苦口婆心的就怕我們這些人聽不進去,所以勸導(dǎo)我們,要我們不要舍易求難,我們這些都是凡夫,容易見異思遷,聽到別人說這個法門好,就去了。所以有些人甚至誤入歧途。 今天我們處在末法時期,又沒有辨別能力,他說他那個就是佛法,你又有辨不了,就很容易誤入歧途。印光大師說得很清楚,他說凈土法門就象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走一條康莊大道。光天化日之下,當(dāng)然用不著摸索道路,看得一清二楚。這說明了凈土法門,在《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中佛陀親自開示,說得清清楚楚了,所以用不著去參訪那一個。佛陀直接給我們講清楚了,走的是一條康莊大道,沒有叉路,不會入歧途。這兩句話說明了在末法時期我們要避免走入歧途,就更應(yīng)該堅信不移的相信這些大德的開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誤入歧途。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說:我有個秘訣單獨傳授給你,他說這肯定是外道,千萬聽不得,我們有些同修,專門要想打聽秘訣,總以為秘密傳授的才是真東西,結(jié)果上當(dāng)了。印光大師說凈土法門有沒有秘訣呢。“有”。秘訣是什么?“至誠懇切”四個字。我們看到補碗匠的成功就是至誠懇切嘛。他一聽到凈土法門后,就相信了,不懷疑,他并沒有說我還要到那里去參訪, 他就老老實實的一心念佛,至誠懇切的念佛,念了三年就成功了,就往生了。這就告訴我們至誠懇切就是秘訣。
另外談一下臨命終時,這里佛陀說“其人臨命終時”,這個臨命終時是個關(guān)鍵時刻,到了這個時候就是“萬般將不去”,就是一切都帶不去, “唯有業(yè)隨身”,業(yè)力支配了我們 。業(yè)就是業(yè)因,就是因果的網(wǎng)羅,不要說我們凡夫超不出,就是圣人都不能超越。所以說“菩薩畏因”,菩薩曉得因果是真實不虛的,都怕錯因,他知道種了惡因必然受惡報。所以我們“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要知道死了后到哪一道去,那么你現(xiàn)在就得種因,看你種什么因。所以我們應(yīng)該堅定不移的種念佛求生凈土的因, 才能得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報。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念佛的人,一定要堅定不移的相信,有這樣的因,就得這樣的果。我們現(xiàn)在重在修因,就是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我們只要耕耘到家,功夫到家,深信切愿認(rèn)真念佛,達到一心不亂,臨終不往生,朝那里走哇。 所謂有因就有果,這個臨終時刻的關(guān)鍵,當(dāng)然我們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在命終時,助念也非常重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大家就當(dāng)要提倡助念,這樣我們自己種善根,我們能夠參加臨終助念,這就是代表如來度眾生,如果能夠成就一個眾生往生凈土,就是成就一個眾生成佛,往生以后就不退轉(zhuǎn)啦!繼續(xù)修下去當(dāng)然成佛。所以說要培植福德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福德。我們大家都應(yīng)該發(fā)這個心,提倡臨終助念,這是最大的福德。因臨命終時,能夠聞到佛名,對于臨終的人,起的作用是不可思議的!兜夭亟(jīng)》中,有三次提到就是對于臨命終人,能夠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即得解脫。這個很重要啊! 我們要想往生凈土,現(xiàn)在就應(yīng)該種 助念的善因,你種了這個善因,到了我們臨 終的時候,自己就會有善緣,自然就有人給我們助念。有因就有果哇。如果你沒有關(guān)心別人,當(dāng)然你沒有種善因,恐怕到了臨命終時不見得會有人來給你助念,如果你很有把握,那就不說了。當(dāng)然也還需要有人給你助念,這才更穩(wěn)當(dāng),在臨命終時如果有種種瑞相,都證明是往生了。不是只限于一種二種,這個是凈空法師開示,只要有瑞相者證明是往生了。如果你平時念佛沒得功夫,臨命終時自然就不可能有這種瑞相,這個是做不了假的,如聞到異香,看到佛光,沒有恐怖,沒得留戀,面帶笑容,這些種種都是能夠說明得到感應(yīng)道交,能夠往生凈土。這個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就曉得,那個不學(xué)佛的人到了臨命終時,那種痛苦恐怖,張慌,種種情況對比,就看得到那是完全不同。所以臨命終時這個問題,平常好好念佛的人,到臨命終時,就得到受用處,心不顛倒,就能往生!稄浲咏(jīng)》這一段就告訴我們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臨命終時,也是非常關(guān)鍵。
另外,我想談一下十念往生的這一個法門。這個法門我們決定相信,但是不能誤解,誤解認(rèn)為,既然臨命終十念都可以往生,那么平常就隨隨便便不用功念佛,甚至于身、口、意三業(yè)造種種惡因,希望在臨命終時在念佛聲中能夠往生,這完全是誤解。我們首先應(yīng)該明白,到了生死關(guān)頭,精神錯亂,昏迷,這種人到臨命時還能夠念佛或者臨命終時遇到大善知識開導(dǎo)他幫助他念佛往生,這個是一萬個人里面難得找得到一個。所以我們不能存有這個僥幸心。學(xué)佛人十念法門應(yīng)該堅持,這是很好的法門,那怕我們再忙,堅持十念是很容易的,但是誤解了就要受害。以上是這部經(jīng)的正宗分就結(jié)束了。我們再看一下正宗分主要談的三個內(nèi)容:
第一、紹了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莊嚴(yán)。為什么佛陀要著重介紹這個?因為佛陀不說,我們不曉得,就生不起信心,所以告訴我們有這個世界,有阿彌陀佛,到了那里一點痛苦都沒得,那么快樂,這樣我們才能生起信心,這是一部分。
第二、介紹極樂世界環(huán)境的莊嚴(yán)、美好,有情無情都在說法,讓我們發(fā)起愿心,有了信心你不發(fā)愿,不想往生,還是去不到,這是第二部分。
第三、有了信心,有了愿心,還要認(rèn)真的持名念佛。除了念佛這個正行以外,還要修福德,就是福慧雙修,這樣才能保證往生,這是第三部分。
所以說這個正宗分就是告訴我們凈土法門的信、愿、行,三個綱領(lǐng)說得非常清楚了。這是《阿彌陀經(jīng)》的主要部分,真正的綱領(lǐng)性的內(nèi)容都包括在正宗分里面。
下面講的都是贊嘆阿彌陀佛的功德了,屬于流通分里頭,流通就是流傳于后代,通達于四方。流通分也是三部分,還是貫穿了信、愿、行,首先引證佛的開示,勸導(dǎo)我們建立信心來流通,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說明證得了佛的果位,勸大家發(fā)愿流通,這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說明了諸佛的贊嘆,對釋迦佛的贊嘆,這個是勸行流通,還是貫徹了信、愿、行, 來證實這部經(jīng)典,讓凈土法門廣泛的流通。
下面首先就是釋迦牟尼佛贊嘆阿彌陀佛的功德:“舍利弗如我今者”,像我現(xiàn)在“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除了我以外,六方諸佛,同樣也在贊嘆。這里舉六方實際上是有代表性的,就是十方諸佛都在內(nèi)了。便舉“東方亦有阿粗(?)鞞佛”,阿粗(?)鞞是不動,就是說佛性如如不動。那么我們這些眾生,生生死死就是在動,但是我們這個生生死死當(dāng)中也有一個不動的,就是長住真心,長住真心,就是不來不去,就是如如不動。阿粗(?)鞞這一尊佛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眾生都有這個 如如不動的佛性。“須彌相佛”這個是佛的福德智慧,如象須彌山那樣子的,須彌山四寶所成,很微妙,很高大,它高出其它的山,這個是拿來象征這一尊佛的福德、智慧都具足圓滿,象須彌山一樣。“大須彌佛”也是說佛的福德智慧大如須彌山。“須彌光佛”這個須彌山四寶所成的,當(dāng)然有大的光明,也就是象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妙音佛”,佛說
- 昌臻法師:念佛應(yīng)該怎么念?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 昌臻法師:學(xué)佛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 昌臻法師:人生不是偶然 因果連通前世今生
- 昌臻法師:八關(guān)齋戒的內(nèi)容與意義 一晝夜的清凈生活
- 昌臻法師:對境心不轉(zhuǎn) 修行人應(yīng)經(jīng)得起八風(fēng)考驗
- 昌臻法師:樹立正見 改變心念把握自己因果
- 昌臻法師:用財富來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
- 昌臻法師:我家就是鬧狐仙的兇宅
- 昌臻法師:學(xué)佛要先從做人下手
- 懺云法師:一經(jīng)通經(jīng)經(jīng)通
- 圓瑛法師:《佛說阿彌陀經(jīng)》之臨終往生
- 昌臻法師:念佛方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 昌臻法師:因果報應(yīng)連通前世今生來世
- 昌臻法師: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凈土
- 昌臻法師:五戒十善的重要意義
- 昌臻法師:命運好壞只在于我們之心念
- 昌臻法師:學(xué)習(xí)佛法認(rèn)識宇宙人生的真相
- 昌臻法師:發(fā)菩提心和修學(xué)凈土
- 昌臻法師:發(fā)菩提心的重要和怎樣實踐菩提愿心
- 昌臻法師: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必須掌握四大要領(lǐng)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xué)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xué)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rèn)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