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之三
楞嚴經白話解 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之三
三執(zhí)著生滅妄想不成圣果
原文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xiàn)前雖成九次第14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zhí)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圣果。
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fā)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15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來,哀愍窮露,發(fā)妙明心,開我道眼16。
【注】
。本糯蔚诙ㄐ〕说乃亩U四定和滅受想定,合稱為九次第定。四禪是在色界修行的四個步驟,初禪,還有尋有伺(有覺有觀),有喜有樂,基本能一心定,稱有尋有伺三昧;二禪,達到內凈、深心喜樂,一心定,從此離尋伺,名喜俱禪,亦名無尋無伺(無覺無觀)三昧;三禪,能舍、有念,開慧、深得禪樂而無著、一心定,名樂俱禪;四禪,一切能舍、念清凈、離苦離樂、一心定,至此,念寂心定,有如明鏡止水,名舍俱禪,亦名不動定。四定是在無色界修行的四個步驟,依次為: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滅受想定,又名滅盡定,離六根、六塵、六識,一切無作。
。捕煩惱障和所知障,稱為二障。煩惱障指根、塵、識生起的煩惱,所知障指無明習氣生起的微細煩惱。
3道眼道眼的眼,不是肉眼,也不是開天目的那個天眼,而是心眼,是智慧。道眼是以菩提心觀察事物的智慧。
白話解
即時,阿難與大眾默然若失。都沒有了主見。
佛告訴阿難:“世間修學之人,雖然不少人修過九次第定,但修成漏盡阿羅漢的人卻不多,都由于他們執(zhí)著生滅妄想,把虛妄的現(xiàn)象認為真實。也是這個原因,你雖多聞,但不成圣果。”
阿難聽佛這么說,再次悲泣,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對佛說:“自從我發(fā)心隨佛出家以來,我總以為倚仗佛的威神,不勞我修,如來就會惠賜我三昧功德。殊不知身和心是兩回事。失去了本明之心,身雖然出了家,心卻不得入道,恰像舍父外逃的窮子。今日才知道,雖有多聞,如果不認真修行,等于不聞?谡f吃飯,肚子不能飽。世尊!現(xiàn)今我們被二障縛纏,都是因為不識本來寂靜常住的真心真性之故。惟愿如來哀憫,徹底披露妙明之心,開我道眼。”
原文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1,涌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
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2。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3,得清凈眼。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
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凈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注】
。眳e字卐,是古代在印度、波斯、希臘等地流傳的象征光明的標記。是在胸部的吉祥標志。武則天敕令讀做“萬”。
2法幢佛寺中刻有佛號或經文的石柱,稱為法幢。借喻為堅不可摧的正法,降邪伏魔,無往不勝。
3妙微密性凈明心妙是奧妙,微是精微,密是嚴密,性是本性,凈是清凈,明是圓明,心是真心,合起來就是奧妙精微嚴密本性清凈圓明的真心。這是以詞解詞,越解越長,沒有什么特別的好處。本經對清凈本心的稱謂,常在“心”字或“性”字前綴上種種形容詞,多種稱謂,名異實同,不必在文字上多作糾纏。文字是捕魚的筌,不是魚。得魚忘筌,得意忘言可矣!離言入義,是讀經聽法的首要原則。
白話解
即時,如來從胸前卐字放出百千寶光,光色壯麗,照遍十方世界,遍灌十方如來之頂,再回聚到阿難及大眾的周圍。
佛對阿難說:“我今為你建立大法幢,令十方眾生獲得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阿難,你先回答我,你見到的光明拳,因何而有?怎么成拳?你用什么見?”
阿難說:“佛全身都是金光寶山,清凈的身心才會放這樣的光明。我眼觀見佛五指屈握便成拳相。”
原文
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
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
白話解
佛告訴阿難:“如來今日實話告訴你,有智之人,常用譬喻說明道理。阿難,譬如沒有我手,不會成我拳;沒有你眼根,不會成你見;用你的眼根類比我的拳理,這兩種事理相同嗎?”
阿難說:“是一樣的。世尊!沒有我眼根,不能成我見,以我眼根,類比如來拳理,兩種事理相類。”
原文
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所以者何。汝試于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
阿難言: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見。
白話解
佛說:“你說相類,這就不對了。無手之人,不會有拳;盲眼之人,不是全無見。你試問路上的盲眼人,見到什么,他會告訴你‘我見眼前一片黑暗,別的什么就見不到了。’這說明,面對黑暗的客塵,他有所見,他的見性有什么虧損呢?。”
阿難說:“盲眼人只見黑暗,怎算是有所見?”
原文
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于暗室,二黑有別,為無有別。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
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于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于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白話解
佛問阿難:“如果這只見黑暗的盲眼人與兩眼正常的人共處一暗室,都見黑暗,這兩種人所見的黑暗有無區(qū)別?”
“沒有區(qū)別。世尊!兩眼正常的人與盲眼人所見的黑暗,沒有什么不同。”
“阿難,如果盲眼人忽然眼亮了,能見眼前種種塵境色像,說是眼見;那么,在暗室中兩眼正常的人,忽然燈亮了,見眼前種種色像,便應說是燈見。既是燈見,便與你無關。應當明白,燈能顯色,在暗室中燈亮見色,不能說是燈見,應該說是眼見。眼能顯色,人有見色之性,不應說是眼見,應該說是心見。”
阿難和大眾聽了這番話,似明非明,口里不說,心里總希望再聽到如來的慈音顯示,合掌清心,虔誠恭候如來慈悲教誨。
原文
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敕阿難,及諸大眾。我初成道,于鹿園中,為阿若多1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圣果。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于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旸升天,光入隙中,發(fā)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佛言如是。
【注】
。卑⑷舳嘁庾g知解,是佛賜給憍陳那的法號。
白話解
接著,世尊伸出厚軟光亮的手,伸開五指,誨敕阿難及大眾:“我初成大道時,在鹿園為阿若多20等五位比丘及你等四眾說過: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修成菩提及阿羅漢,都是被客塵煩惱所誤。會中已修成正果的人,你們說說當時是從什么開悟,后來得成正果的?”
憍陳那起立對佛說:“我今成為長老,在大眾中有知解之名,我是由于正確理解了‘客塵’兩個字的內涵而成正果的。世尊!譬如旅途中,客人投寄旅店,或宿或食,吃飽睡足,又奔前程,顧不得在旅店安住。若是旅店的主人,自然不會往別處去。因此我認為,不住名為客,住名為主。客,即是不住。又如雨過天晴,清陽在天,陽光穿過縫隙時,有塵埃處,被這一線光照亮,可以見到塵質搖動,而虛空卻澄徹寂然。因此我認為,搖動名為塵,塵有搖動之性。”
佛說:“是的。”
原文
即時,如來于大眾中,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謂阿難言:汝今何見。
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
佛告阿難。汝見我手,眾中開合。為是我手,有開有合。為復汝見,有開有合。
阿難言:世尊寶手,眾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我見性有開有合。
佛言:誰動誰靜。
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
佛言:如是。
白話解
即時,如來當眾屈五輪指,屈了又開,開了又屈,問阿難:“你今見到什么?”
阿難說:“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當眾開合。”
佛問阿難:“你見我手當眾開合,究竟是我的手有開有合。還是你的見性有開有合?”
阿難說:“世尊的寶手當眾有開有合。我見如來的手自在開合,不是我的見性有開有合。”
佛問:“誰動誰靜?”
阿難說:“佛手在動,是不。晃业囊娦赃不靜,我不清楚誰是無住。”
佛說:“是啊!”
原文
如來于是從輪掌中,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難左,阿難又則回首左盼。
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
阿難言: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
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
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佛言:如是。
于是如來,普告大眾,若復眾生,以搖動者名之為塵。以不住者,名之為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見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泊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
白話解
如來從輪掌中飛出寶光到阿難右側,阿難即時轉頭往右側看;如來又飛出寶光到阿難左側,阿難即時又轉頭往左側看。
佛問阿難:“你的頭為什么向左向右擺動?”
阿難說:“我見如來飛出寶光在我左右,我左看右看,頭便擺動了。”
“阿難,你看佛光,頭便擺動,究竟是頭動還是見性動?”
“世尊!我的頭自己在動,我的見性沒有止息,我不知道誰搖動,”
佛說:“你是這樣認識的呀?”
如來對大眾說:“如果大家認為搖動的稱為塵,不住的稱為客,阿難的頭動,見性并不動,我的手開合,見性也不變,為什么你們還跟著這動的身、動的境,從始至終,念念生滅?這念念生滅之心,正是遺失本性、顛倒行事的妄心啊!這樣失去了真心真性,認物為己,便妄心流轉,在生滅中輪回。”
- 上一篇: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之二
- 下一篇:第三卷 第五章 見性不變 不生不滅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楞嚴經》“將毀戒體”說明阿難示現(xiàn)的是凡夫、初果的圣人
- 如果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 如何學《楞嚴經》?放下識心和一切執(zhí)著
- 聞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沒聽過佛法
- 圓瑛法師及憨山大師對《楞嚴經》的推崇
- 高僧大德為什么推薦去學《楞嚴經》呢?
- 楞嚴經和楞伽經哪部好?楞伽經與楞嚴經的區(qū)別
- 《圓通章》的出處殊勝
- 《楞嚴經》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因緣
- 在家人可以修持《楞嚴經》嗎?
- 《楞嚴經》中的見識,見性,根性有何關系與區(qū)別?
- 《楞嚴經》是怎么傳入中國的?
- 《楞嚴經》傳到中國的秘密
- 出離世間苦海最好的法門
- 佛說妄情積聚不休而能產生體內愛水
- 佛說末法時代邪魔會施行貪淫魔道
- 從輪回中解脫出來才是最大的目標
- 《楞嚴經》和凈土法門,所說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
- 不斷淫修禪定者,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熱砂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