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何去何從 第一篇 堪忍閻浮 4 八苦 1 生苦

八苦

法華經.方便品》中佛說:「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盡苦道,示之以涅槃。」佛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火宅,眾生每天都受八苦、十八苦煎熬。何謂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僧會、五蘊熾盛,是凡人必受的八種苦難。生老病死屬身苦,其余由貪、瞋、癡生起,屬心苦。求不得苦是貪結,怨憎會苦是瞋恚結,愛別離苦是愚癡的愛結。

1.生苦

人死以后,神識愛業(yè)力牽引入胎、出生,至死之前,所受之種種痛苦,稱為生苦。

人之身體死后,神識不會死。所謂神識,佛稱中陰,即人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間之識身,形狀極其微細,唯佛才能睹見。

何謂「中陰」?《諸經要集》說,眾生因造宿業(yè),歿后以中陰身帶領往應生之道。

中陰如何入胎呢?《大寶積經》云,因眾生有愛瞋,中陰依父母和合時而受胎,以業(yè)識為內因,以父母精血為外緣。因緣和合,故有此身。男于母生愛,于父生瞋;女于父生愛,于母生瞋。若無此瞋愛心,則不受胎。若胎是男,依母左脅,面向母背蹲坐;若胎是女,依母右脅,面向母脅住。中陰欲入胎時,亦有二種,一是沒福德,二是有大福德。無福德之中陰會遇見風寒陰雨,眾威來逼,于是心生恐布,很想找個安全地方躲避,那時看見有草室及葉室,便欲入內躲避,于是隨其所見便入母胎。大福德者亦如是值遇風寒陰雨,眾威來逼而心生恐布,看見高樓、大閣、殿堂及床座,便隨其所見入母胎。若父母尊貴有大福德,中陰卑賤,或中陰尊貴有大福德,父母卑賤,則不受胎,受胎后便要接受生苦。

佛陀初轉*輪.為五比丘開示苦集滅道之理

佛說生苦有五種,受胎時,在狹隘不潔之母體,受內熱煎煮,是第一生苦;經十月懷胎,神識漸漸形成,住在母親生臟之下,熟臟之上,母親飲一杯熱茶,迫壓身體,痛不可言;母餓之時,腹中如倒懸,苦不能量;至滿月欲生之時,有業(yè)風令身回轉。又有一風,名為趣下,令頭向產門,兩臂伸長,漸欲出生時,如兩石挾山,被夾著時如身在地獄,是第二苦;此時如前世積集墮業(yè)之業(yè),令身手腳縱橫不能轉側,便會在母腹中舍命。身體在母胎溫暖慣了,但出生時,受冷風、熱風吹襲,嬌嫰肌膚被衣物刺痛,是第三生苦;懂人事后,知道有富貴貧賤,相貌有美丑而自卑,是第四生苦;長大后被貪、瞋、癡等煩惱縛著,令身心不得安樂,是第五生苦。

旣然娑婆是苦,為甚么仍要生娑婆?因愛恨妄想執(zhí)著故,由愛生貪,由恨生瞋,妄想執(zhí)著生愚癡。人死后神識因愛恨妄想執(zhí)著入胎,恩者報恩,仇者報仇,未遂心愿者,執(zhí)著要了結。故此,有母親對所生子女,有不同之感情與愛護,俗語偏心,這「偏心」乃因過往生中之愛恨凝成,稱之為業(yè)力。

今生得成眷屬,都因前生愛恨而來。故佛于《地藏菩薩本愿經》中說,念地藏菩薩名號、讀誦《地藏菩薩本愿經》可化解宿世怨親投生之煩惱。該經云:「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yǎng),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辜词钦f,投生之親子縱然是來討償報怨,但因地藏菩薩之大誓愿力、《地藏經》之大威神力,可令冤怨消氓,雙方解脫,孩子安樂易養(yǎng),不令胞胎墮落,或于嬰兒出生時母子喪命;若是承福生者,則增加安樂及增長壽命。《地藏經》中,主命鬼王亦對佛說其本愿為擁護生產子母得到安樂,產難不發(fā),故令土地神祇,禁止惡鬼及魍魎精魅,飲食產婦腥血,惜眾生不審苦心,于子母平安后,嬰兒滿月時,反而殺害生命招待親朋,飲酒食肉,歌樂弦管慶祝,美其名「酬神」,不久,子母遭受殃報,嬰兒不分日夜吵鬧啼哭,婦人產后多病,患現代人所說之產后抑郁癥。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食肉斷慈悲心,飲酒能斷智慧種,弦管歌樂令放蕩逸樂,凡此皆違犯佛制五戒。倘為慶祝得子而殺害牠子,違背天地仁慈,令護衛(wèi)之善神遠離,惡鬼即來噉食腥血,故而子母不得安樂。

《佛說護凈經》卷一載:「餓鬼食人膿血,涕唾及蕩滌惡汁,常伺捕婦女產血不凈,以為飲食!褂纱丝芍,餓鬼靠食臭穢腥血及不凈產血活命,若人行善,便有主命鬼王護衛(wèi),倘行不善,惡鬼即來相侵,子母難得安樂。是故舉凡滿月、生日,別殺害生命,更應放贖生命,宴客宜用素筵。經中所說之主命鬼王,不但主生人命亦主死者命,是菩薩為擁護眾生而化身。釋尊因地修行時[1],為迦尸國慈力王,樂修慈行,以仁恕和平治國,教民行善,令國土安泰。因人民行十善,諸天善神常為守護,一切邪魅惡鬼,不能損害。是時,有疫鬼及五夜叉,因國民得善神護衛(wèi),無法噉人血氣,饑渴困乏,來到國王處,對王說:「我等靠食人血氣活命,大王教導人民修行十善,令我等不得所食,求活無路。大王慈德救人苦惱,為何不施恩惠予我等?」王聞說后,以利刀破自身五處,令血迸流,令五夜叉飽滿,然后云:「我以身血救活汝命,望汝修十善報恩。愿未來世我成佛時,最初說法,先度汝等,以甘露味除汝三毒,令得清凈,不會饑渴。」這五夜叉便是憍陳如等五比丘。由此證明,正盛邪衰,得其正者,惡鬼不得入其家門。

-----

[1] 因地是指由修行至證果之間的階位。即修行期間而未成佛的過度期。

宋朝之呂蒙正,早年家境貧窮,但信佛虔誠,后來被皇帝封為正文公。公每晨禮佛,必向佛菩薩祝禱:「不信佛者,勿投胎我家。愿我子孫世代得功名,護持三寶!构,幾代子侄都為相國,并護持三寶。

由于多生多世善惡之累積,故入胎之緣亦非常多,但要令善緣先至,惡緣隱伏,需行大善方能達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