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三(4)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三(4)
戌二、飾好端嚴(yán)(分二科) 亥一、釋(分二科) 天一、辨相
既角武已,復(fù)作是思:我應(yīng)沐浴。便以種種清凈香水沐浴其身,沐浴身已梳理其發(fā),梳理發(fā)已種種妙香用涂其身,既涂身已復(fù)以種種上妙衣服、種種華鬘、種種嚴(yán)具、莊飾其身。
這個「于食知量」這一科里分四科,第一科「征」,第二科「標(biāo)」,現(xiàn)在是第三科的解釋。解釋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廣辨」,這一科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分六科,第一科「由正思擇食于所食」,第二科是「不為倡蕩」,這二科都解釋完了,F(xiàn)在是第三科「不為憍逸等」,這一科分二科,第一科「征」,第二科解釋,解釋里面第一科「舉為憍逸等」,這一科里分三科,第一科「總標(biāo)」,第二科「別辨」分二科,第一科是「憍逸」,這一科也解釋完了。
現(xiàn)在是第二科「飾好端嚴(yán)」,這一科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解釋,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辨相」,辨這個「飾好端嚴(yán)」的相貌。
「既角武已」,前面這一段,就說到這個憍逸是和人家比武,是這個意思。「復(fù)作是念」,這件事作完了以后,他心里面又這樣思惟:「我應(yīng)去沐浴」。比武必是出汗了,所以去沐浴。「便以種種清凈」的「香水沐浴」他的身體。「沐浴身已梳理其發(fā)」,來梳理整理他的頭發(fā)。「梳理發(fā)已,種種的妙香用涂其身」。「既涂身已」,既然涂在他的身體以后,「復(fù)以種種上妙的衣服、種種的華鬘、種種的嚴(yán)具,莊飾其身」,這個「華鬘」這「鬘」就是纓絡(luò),就是用種種的寶做出來那個裝飾品,還有其他的種種嚴(yán)飾的資具,來裝飾他的身體。
天二、釋名
此中沐浴、理發(fā)、涂香、名為飾好。既飾好已,復(fù)以種種上妙衣服、華鬘、嚴(yán)具、莊飾其身,名為端嚴(yán)。
前面這第一科是「辨相」,現(xiàn)在第二科「釋名」!复酥小拐f到「沐浴」、說到「理發(fā)」、說到「涂香」,這就叫做「飾好」!讣蕊椇靡,復(fù)以種種上妙的衣服、華鬘、嚴(yán)具、莊飾其身,名為端嚴(yán)」。這二個意思說完了。
亥二、結(jié)
如是總名為飾好故,為端嚴(yán)故,食于所食。
就是這個人為了「飾好」、為了「端嚴(yán)」,要「食于所食」,要食一些很多很多的美飲食。
酉三、結(jié)顯
彼既如是憍逸飾好身端嚴(yán)已,于日中分或日后分臨欲食時饑渴并至。于諸飲食極生希欲,極欣極樂,不見過患,不知出離。隨得隨食,復(fù)為數(shù)數(shù)倡蕩憍逸飾好端嚴(yán),多食多飲,令身充悅。
這下面第三科「結(jié)顯」。說是那個人既然這樣子「憍逸飾好身端嚴(yán)已」,「于日中分或日后分」,這個「日中分」、日的「后分」,如果分晝?nèi)龝r、夜三時,那這個「日中分」就是白天的中分。如果分四分,白天也分四分、那么夜間也分四分,這樣子一分是三個鐘頭,三四十二個鐘頭,那么白天的十二個鐘頭的中間的六小時是「中分」!富蛉蘸蠓帧,后邊的這三個鐘頭。「臨欲食時」接近想要吃飯的時候,「饑渴并至」,又饑又渴!赣谥T飲食極生希欲」,對于這個飲食生很強烈想要吃的這種心情!笜O欣極樂(ㄧˋㄠ或者ㄌˋㄜ)不見過患」,他看不見飲食里邊有種種的過患!覆恢鲭x」,不知道從種種過患里面出離!鸽S得隨食,復(fù)為數(shù)數(shù)倡蕩憍逸,飾好端嚴(yán),多食多飲,令身充悅」。
《披尋記》八二三頁:
于諸飲食極生希欲等者:此中極生希欲,謂于未得諸飲食時。極欣、謂于已得未受用時。極樂、謂于已得正受用時。
「于諸飲食極生希欲等者:此中極生希欲,謂于未得諸飲食」的時候叫做「極生希欲」!笜O欣」是什么意思呢?「謂于已得未受用時」,已經(jīng)得到諸飲食,就是飲食已經(jīng)現(xiàn)前了,但是他還沒有送到口里邊的時候,這時候叫做「極欣」!笜O樂」是什么意思呢?「謂于已得正受用」的時候,這時候叫做「極樂」。這是分這么三個時期。
申二、翻例不為(分二科) 酉一、例非
諸有多聞圣弟子眾,以思擇力深見過患,善知出離而食所食。非如前說諸受欲者食于所食。
前面是第一科,第一科「舉為憍逸等食于所食」,現(xiàn)在「翻例不為」,就是翻過來「不為憍逸等而食于所食」,這是這樣意思。分二科,第一科是「例非」。
「諸有多聞圣弟子眾」,前面那個不是佛教徒,現(xiàn)在這個「諸有多聞」就是有很多的佛教徒,而是多聞佛法的佛教徒!敢运紦窳ι钜娺^患」,他在食于所食的時候,他從佛法里邊得到了智慧,用這個智慧來觀察,就是「思擇力」,「深見過患」,這個觀察的力量,使令這位佛教徒深深的感覺到,飲食里邊有很多的過患!干浦鲭x」,他能夠有智慧,要從過患里邊出來,前面已經(jīng)說到什么什么過患!付乘场,有這樣的心情「食于所食」。
「非如前說諸受欲者」,這個佛教徒不同于前面說的那些人,那些人是享受諸欲的人,「食于所食」,那些人食于所食的時候的心情是一樣的,和佛教徒不一樣。
酉二、顯正
唯作是念:我今習(xí)近所不應(yīng)習(xí)所應(yīng)斷食。為欲永斷如是食故。
現(xiàn)在第二科是「顯正」!肝ㄗ魇悄睢,這位佛教徒他在吃飯的時候,他心里能作這樣的觀察:「我今習(xí)近所不應(yīng)習(xí)所應(yīng)斷食」,我現(xiàn)在「習(xí)近」、就是數(shù)數(shù)的來親近這件事,數(shù)數(shù)的要吃飯!噶(xí)近所不應(yīng)習(xí)」,所不應(yīng)該數(shù)數(shù)親近的事情、就是吃飯,而這件事應(yīng)該要把它斷掉、不要吃東西,「所應(yīng)斷食」。我今習(xí)近所不應(yīng)該親近的事情,所應(yīng)該斷掉的,不要吃這些東西。
這沒有學(xué)習(xí)佛法當(dāng)然是不知道這件事情,學(xué)習(xí)了佛法以后會知道這個段食這件事,就是欲界的人有這件事;色界天上的人他們不吃這種飲食,沒有吃這種飲食。就是得了圣道遠(yuǎn)離了三界身體的人是沒有這件事的,他以禪悅為食以法喜為食,而沒有這個段食這種事情的。
「為欲永斷如是食故」,那么佛教徒他心里面有這樣的想法,那么他怎么辦呢?就是他吃這個飲食的時候,他心里面還想要「永斷」這種食,但是暫時還非吃不可。但是吃下去這個東西,你若修學(xué)圣道成功了,就能斷掉這些飲食的。
《披尋記》八二四頁:
唯作是念等者:謂如前說為憍逸故為飾好故為端嚴(yán)故食于所食,是名所不應(yīng)習(xí)所應(yīng)斷食,諸有多聞圣弟子眾,為欲永斷如是所食,是故厭離惡賤驚恐而作是念。
「唯作是念等者:謂如前說為憍逸故」,那些非佛教徒他為了憍逸故、「為飾好故、為端嚴(yán)故、食于所食」,他的目的是這樣子!甘敲粦(yīng)習(xí)、所應(yīng)斷食」!钢T有多聞圣弟子眾,為欲永斷如是所食,是故厭離惡賤驚恐而作是念」,對于這件事不是那么執(zhí)著,厭離這個飲食而惡賤這個飲食,而對這個飲食有驚恐的想法,所以有這種的觀念而食所食的。
這是第三科「不為憍逸」。下邊是第四科「為身安住」分二科,第一科「征」。
午四、為身安住(分二科) 未一、征
云何名為為身安住食于所食?
這個佛教徒、這個修行人,他要吃這個飲食的目的「為身安住而食于所食」,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下邊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叫做安住。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名安住
謂飲食已壽命得存,非不飲食壽命存故,名身安住。
「謂飲食已壽命得存」,那么這條命可以活下來!阜遣伙嬍硥勖婀省,你若不吃東西,這壽命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吃了飲食就可能活下去,所以「名身安住」。
申二、顯所為
我今受此所有飲食壽命得存,當(dāng)不夭沒。由是因緣身得安住,能修正行永斷諸食。
下面第二科是「顯所為」,前面解釋這個安住!肝医瘛菇邮芰诉@些「飲食」,「壽命」得以存在,「當(dāng)不夭沒」,當(dāng)不會中間就死掉了!赣墒且蚓壣淼冒沧 ,「能修正行」,能修學(xué)圣道!赣罃嘀T食」,修學(xué)圣道成功了,就永久的不再吃這些東西了。這樣說就是「為成道業(yè)應(yīng)受此食」,是這樣意思了。
《披尋記》八二四頁:
永斷諸食者:前說諸受欲者食于所食,或為倡蕩、或為憍逸、或為飾好、或為端嚴(yán),如是皆墮欲樂行邊,能壞梵行、能障梵行,能令種種諸惡不善尋思現(xiàn)行,永斷如是食故,是名永斷諸食。
「永斷諸食者:前說諸受欲者食于所食,或為倡蕩、或為憍逸、或為飾好、或為端嚴(yán),如是皆墮欲樂行邊」,這些非佛教徒他們飲食的目的是這些,那么這都屬于欲樂行邊,屬于這一邊的事情。「能壞梵行、能障梵行」,這樣的目的「食于所食」,能夠破壞他的圣道,他不能夠修梵行,「能障梵行」,能障礙他修梵行!改芰罘N種諸惡不善尋思現(xiàn)行」,因為目的是為了這么多的欲吃這些飲食,所以也就會使令他種種的有罪過的這些分別心都出來了!赣罃嗳缡鞘彻省,這佛教徒目的和非佛教徒不一樣。他的目的是要永斷這些飲食故,為了修學(xué)圣道永斷諸食,這樣子才吃這個飲食,所以「是名永斷諸食」,是這樣意思。
午五、為暫支持(分二科) 未一、征
云何名為為暫支持食于所食?
下面第五科是「為暫支持」,分二科,第一科「征」。
怎么叫做「為了暫時的支持這個生命食于所食」?這是問。
下面第二科是解釋分二科,第一科「舉二存養(yǎng)」分三科,第一科是「標(biāo)列」。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舉二存養(yǎng)(分三科) 酉一、標(biāo)列
謂略說有二種存養(yǎng);一有艱難存養(yǎng)、二無艱難存養(yǎng)。
怎么叫做「為了暫時的支持而食于所食」?下面回答!钢^略說」,簡要的來說明這個問題,是「有二種存養(yǎng)」,要滋養(yǎng)這個生命得存在,但是這個情形有二種。這是「一有艱難的存養(yǎng),二無艱難的存養(yǎng)」,有這么兩種。這是標(biāo)出來這二種。
下邊第二科「辨相」分二科,第一科「有艱難的存養(yǎng)」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酉二、辨相(分二科) 戌一、有艱難存養(yǎng)(分三科) 亥一、征
云何名為有艱難存養(yǎng)?
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釋。
亥二、釋(分三科) 天一、有苦
謂受如是所有飲食,數(shù)增饑羸困苦重病。
「謂受如是所有的飲食,數(shù)增饑羸」,目的這個飲食是使令身體健康的,結(jié)果你吃這種飲食「數(shù)增饑羸」,反倒數(shù)數(shù)的增加了你的饑餓身體羸弱,使令身體反倒壞了,吃這種飲食會這樣子。「困苦重病」,因吃這種飲食能令你得重病的困苦,這是一種飲食。
天二、有染
或以非法追求飲食,非以正法。
這第二科是有染污!富颉拐呤恰敢苑欠ā梗缓系览,違犯了國家的法律;佛教徒不但是違犯了國家的法律,也違犯了佛所制定的戒律,叫做「非法追求」這個飲食,也就是財富!阜且哉ā梗缓系览碜非筮@些飲食。
《披尋記》八二四頁:
或以非法追求飲食等者:此中非法,謂如前說或依矯詐,或邪妄語,或假現(xiàn)相,或苦研逼,或利求利種種狀相應(yīng)知(陵本二十二卷十頁)。
「或以非法追求飲食等者:此中非法,謂如前說」,現(xiàn)在的文的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xué)過了!富蛞莱C詐」就是欺騙的手段去賺錢去!富蛐巴Z」,或者是用妄語來賺錢!富蚣佻F(xiàn)相或苦研逼或利求利」,這前面都解釋講過了!阜N種的狀相應(yīng)知」,這就叫做「非法」,以非法去追求財富。
得已染愛,耽嗜饕餮,迷悶堅執(zhí)湎著受用。
他用種種的非法的手段去欺騙這個飲食,騙取來的飲食,得到了以后「染愛」,染著得很厲害,「耽嗜饕餮迷悶堅執(zhí)湎著受用」,下面有解釋這幾句話。
天三、有障
或有食已,令身沉重?zé)o所堪能,不任修斷;蛴惺骋,令心遲鈍不速得定;蛴惺骋,令入出息來往艱難;蛴惺骋,令心數(shù)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
現(xiàn)在第三科是有障礙,「有障」!富颉拐哂械娘嬍衬愠韵氯ヒ院,使令你的身體沉重,「無所堪能」,什么事情都不能做。餓的時候還能做一點事情,一吃飽了以后這個飯會發(fā)生一種作用,這個飲食它使令你身體沉重什么也不想做。「不任修斷」就是不能夠修學(xué)圣道斷煩惱了。「或有食已,令心遲鈍」,或者是這種飯你吃完了以后使令你心情遲鈍,「不速得定」,你遲鈍了,修止觀的時候修不來,所以你得定也就會緩慢了!富蛴惺骋眩钊氤鱿硗D難」,或者有的飲食你吃下去以后,使令你這入息和出息來往有困難。「或有食已,令心數(shù)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或者有的飲食你吃下去以后,使令你這個心數(shù)數(shù)的惛沈就是想要睡覺,為惛沈睡覺來纏擾,也是不能修學(xué)圣道了。有這個事情。
有的東西吃下去使令你身體熱的厲害,那么相反的吃下去的東西令你冷,這就是飲食有問題,在生理上現(xiàn)出來。所以修止觀的人,你要作個記錄。說一天就坐半小時,那也沒有什么,不需要作記錄。若是你坐幾個鐘頭、幾個鐘頭這樣坐,你作一個記錄,我這回吃了什么東西,然后你靜坐的時候有什么反應(yīng),久了你就知道什么東西你吃了不相應(yīng),什么東西吃下去相應(yīng),就知道了。
亥三、結(jié)
如是名為有艱難存養(yǎng)。
這是結(jié)束這一段。前面這個說的,就是你這個飲食能造成你的困難,反倒是障礙了你的用功修行。
《披尋記》八二五頁:
得已染愛等者:樂著受用,是名染愛。喜樂堅著,是名耽嗜。希求更得,是名饕餮。不觀得失,是名迷悶。攝為己有不能舍離,是名堅執(zhí)。耽樂受用無所顧惜,是名湎著。
「得已染愛等者」,這以下這段文,「樂著受用,是名染愛」,就是特別的歡喜去吃東西,對于吃飯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赶矘穲灾,是名耽嗜」,就是很堅固的執(zhí)著,特別歡喜吃什么東西,什么東西不歡喜吃,執(zhí)著的很厲害,是名叫做「耽嗜」。「希求更得,是名饕餮」,這個我已經(jīng)得到了以后,我希望再得到,這個貪求的心很厲害,叫作「饕餮」!覆挥^得失,是名迷悶」,這個迷悶就是不覺知的意思,吃這種飯、吃這種飲食的時候,不去觀察里邊有得有失,有的對自己有利益,有的對自己有傷害的,他不管這些,只要我吃的舒服我就歡喜吃,就吃了,「不觀得失」,是名叫做「迷悶」!笖z為己有不能舍離,是名堅執(zhí)」,這個「堅執(zhí)」這么講,就是得到了這種飲食以后,這種財富以后,就屬于自己的不能夠舍離,對于這件事不能舍離,不能改變自己,是名叫做「堅執(zhí)」!傅肥苡脽o所顧惜是名湎著」,就是愛著受用這個飲食,「無所顧惜」,其他的都不管了,那么就叫做「湎著」。
戌二、無艱難存養(yǎng)(分三科) 亥一、征
云何名為無艱難存養(yǎng)?
這是第二科,這是先「征」。下邊就解釋,分三科,第一科「無苦」。
亥二、釋(分三科) 天一、無苦
謂受如是所有飲食,令無饑羸,無有困苦及以重病。
這是說這個人,這個修行人,他去受用這樣的飲食,使令這個身體不饑餓也不羸弱,就會強壯起來!笩o有困苦及以重病」,不會因為飲食使令你得到很多的困苦,很多的重大的疾病,不會有這件事,那么這是一樣。
天二、無染
或以正法追求飲食,不以非法。既獲得已,不染不愛,亦不耽嗜、饕餮迷悶、堅執(zhí)湎著而受用之。
「或以正法追求飲食,不以非法」,或者這位修行人,他去求這個飲食的時候是合法的,而不以非法的手段來欺騙人!讣全@得已,不染不愛,亦不耽嗜、饕餮迷悶、堅執(zhí)湎著而受用之」,也還這樣子。
天三、無障
如是受用,身無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
這第三科「無障」。受用這樣的飲食,吃下去以后身體沒有沉重的感覺,而「有所堪能」,能做事情,「堪任修斷」!噶钚乃偌驳萌Φ亍,吃這種飲食,使令你容易得三摩地,「令入出息沒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有這個事情,這是「無障」。
亥三、結(jié)
如是名為無艱難存養(yǎng)。
「無艱難存養(yǎng)」,所以你如果真實是每一天坐很多個鐘頭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這個飲食。有的時候你靜坐的時候出現(xiàn)的事情,出現(xiàn)的各種境界,有一部份是從飲食中來,如果你注意了,這一分障礙的事情就沒有了。
下邊第三科是「料簡」。
酉三、料簡
若由有艱難存養(yǎng)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有罪,亦有染污。若由無艱難存養(yǎng)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無罪,亦無染污。
「若由有艱難存養(yǎng)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有罪,亦有染污」,若是這個人他,吃的飲食是艱難的存養(yǎng),屬于這一類的,壽命是還可以活下去,身體可以繼續(xù)地安住!复嗣凶铩,但是這件事是有罪過的,也是不清凈的,因為你非法地去求得飲食是有罪過。而受用的時候,有很多的貪著心也是染污。「若由無艱難存養(yǎng)壽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無罪」,因為是合法來的,「亦無染污」,受用的時候也沒有那么多的貪著心。
申二、名暫支持
諸有多聞圣弟子眾,遠(yuǎn)離有罪有染存養(yǎng),習(xí)近無罪無染存養(yǎng),由是故說為暫支持。
下面第二科解釋這個「暫支持」!钢T有多聞圣弟子眾,遠(yuǎn)離有罪有染的存養(yǎng)」,這件事應(yīng)該要改變自己,如果是有過失要遠(yuǎn)離!噶(xí)近無罪無染的存養(yǎng)」,應(yīng)該這樣。「由是故說為暫支持」,這叫做「暫支持」,是這樣意思。當(dāng)然是暫時地支持嘛!這身體不會永久存在的嘛!
午六、為除饑渴等(分二科) 未一、牒前總標(biāo)(分二科) 申一、問
問:云何習(xí)近如前所說無罪無染所有存養(yǎng)、以自存活?
這是第六科,這辨這個「于食知量」這個地方,「辨」這一科里一共就是六科,現(xiàn)在最后一科為「除饑渴等」,分兩科,第一科是「牒前總標(biāo)」,分兩科,第一科「問」。
「云何習(xí)近如前所說」的「無罪無染所有」的「存養(yǎng)、以自存活」呢?這是把前邊的意思在這里重新地提出來。這是問。下面第二科回答。
申一、答
答:若受飲食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為當(dāng)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習(xí)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yǎng)而自存活。
「若受飲食為除饑渴」,你的目的,你接受這樣的飲食的動機是為了解除去饑渴的問題,「為攝梵行」,這「攝」在這里說就是修習(xí)的時候,為了修行圣道的關(guān)系,「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目的是這樣子,「為當(dāng)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習(xí)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yǎng)而自存活」的。這是回答。
下邊第二科。這一問一答都是屬于標(biāo),下邊第二科「隨標(biāo)別釋」,解釋這幾句話。分五科,第一科是「為除饑渴」分三科,第一科「征」。
未二、隨標(biāo)別釋(分五科) 申一、為除饑渴(分三科) 酉一、征
云何名為為除饑渴受諸飲食?
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釋。
酉二、釋
謂至食時,多生饑渴,氣力虛羸,希望飲食。為欲息此饑渴纏逼,氣力虛羸,知量而食。如是食已,令于非時,不為饑羸之所纏逼。謂于日晚或于夜分,乃至明日未至食時。
「謂至食時」,就是到了飲食的時候,「多生饑渴」,心里面有饑渴的感覺,「氣力」的「虛羸」,這氣力不強、氣力軟弱,「希望」有「飲食」!笧橛⒋损嚳世p逼氣力虛贏,知量而食」,這個人為了停止這個饑渴的這種煩惱的逼迫,停止這個氣力的虛羸,「知量而食」,要知道量。「如是食已」,這樣子知量而食以后,「令于非時不為饑羸之所纏逼」,「非食」就是不是吃飯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身體的感覺,沒有饑羸的這種逼迫!钢^于日晚或于夜分」就是白天的晚間,或者是在夜間,「乃至」到「明日沒至食時」的時候。
酉三、結(jié)
如是名為為除饑渴受諸飲食。
申二、為攝梵行(分三科) 酉一、征
云何名為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這是第二科,又分三科,第一科「征」,第二科解釋。
酉二、釋
謂如其量受諸飲食。由是因緣修善品者,或于現(xiàn)法或于此日,飲食已后身無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由是速疾有力有能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
「謂如其量受諸飲食」,這個「為攝梵行受諸飲食」是怎么回事呢?「如其量」,你這個量是這么多,你就受這么多的飲食,你不能過量。
「由是因緣修善品者,或于現(xiàn)法,或于此日,飲食已后身無沉重」,由于你能夠如量的受諸飲食,所以你在修善品的時候,就是修學(xué)圣道的時候,「或于現(xiàn)法或于此日」,「或于現(xiàn)法」就是現(xiàn)在這個身體,或是于這一天,「飲食已后」,吃完了飯以后「身無沉重」!富蛴诂F(xiàn)法」,這個范圍是廣大了,「或于此日」,這范圍小一點!干頍o沉重」,吃完了飯以后,這身體沒有沉重的感覺,而「有所堪能」,能做事情,「堪任修斷」。
「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無有艱難,令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由是速疾有力有能,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由于你如量而食,當(dāng)然這里面也包括智慧,你這樣子受諸飲食的時候,「速疾」就是很快地,你有力量,你有能力「得所未得」,這三句,「得所未得」是得初果,「觸所未觸」是二果、三果,「證所未證」是四果。
酉三、結(jié)
如是名為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結(jié)束這一段。
申三、為斷故受(分三科) 酉一、征
云何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
這是第三科「為斷故受」,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出故受」。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出故受
謂如有一,由過去世食不知量、食所匪宜、不銷而食,由是因緣于其身中,生起種種身諸疾病。所謂疥癩皰漿婺等,如前廣說。由此種種疾病因緣,發(fā)生身中極重猛利熾然苦惱不可意受。
「謂如有一由過去世食不知量」,這先解釋什么叫「故受」?就是有這么一個人,「由過去世」就是以前,「食不知量」,他飲食的時候他不知道量!甘乘艘恕梗缘臇|西是不應(yīng)該吃的,不應(yīng)該吃這個東西。「不銷而食」,吃下的東西沒有消化,在身體里面沒有消化他要繼續(xù)吃,又增加吃。「由是因緣于其身中,生起種種的身諸疾病」,生了很多的病,所謂「疥」、疥的病、「癩」病、「皰漿」的病、「婺」就是咳嗽等,「如前廣說」,前面已經(jīng)說了很多。
「由此種種疾病因緣發(fā)生身中極重地、猛利地、熾然的苦惱」,「不可意受」,這是令你心里面不滿意的一種覺受,這叫做「故受」。就是過去的時候食不知量,引起身體很多的病痛。
戌二、明為斷
為欲息除如是疾病,及為息除從此因緣所生苦受,習(xí)近種種良醫(yī)所說饒益所宜隨順醫(yī)藥,及受種種悅意飲食,由此能斷已生疾病、及彼因緣所生苦受。
這是現(xiàn)在第二科「明為斷」,斷除這個「故受」。
「為欲息除如是疾病」,為了想要解除去這么多的病,「及為息除從此因緣所生苦受」,因為有病就引起很多的苦惱的感覺,解除了病也就解除了病的苦惱、受苦!噶(xí)近種種良醫(yī)」,你要親近各式各樣的良醫(yī),他所講的「饒益所宜隨順醫(yī)藥」,醫(yī)生告訴你的話,你要聽他的話,「饒益所宜」,對你有很多的利益,對你是相宜的,你要隨順這個醫(yī)藥去治療這個身體,「及受種種悅意飲食」。「由此能斷已生疾病,及彼因緣所生苦受」。
酉三、結(jié)
如是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
申四、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分三科) 酉一、征
云何名為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受諸飲食?
是第四科,分三科,第一科「征」,下面第二科解釋。
酉二、釋
謂如有一,由現(xiàn)在世安樂無病氣力具足,不非量食不食匪宜,亦非不銷而更重食、令于未來食住身中成不銷病、或于身中當(dāng)生隨一身諸疾病,所謂疥癩皰漿婺等如前廣說,由是因緣當(dāng)生身中如前所說種種苦受,余如前說。
就是前面的「故受」,經(jīng)過自己的智慧的觀察,加上醫(yī)生的指導(dǎo),加上醫(yī)藥的幫助,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后就是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不要再有這種苦惱的事情,說明這件事。
「謂如有一,由現(xiàn)在世安樂無病」,現(xiàn)在這身體很健康,心情快樂沒有病痛,這「氣力也具足」!覆环橇渴场梗陲嬍车臅r候要知道量,不要「非量」!覆皇撤艘恕梗灰巢粦(yīng)該吃的東西!敢喾遣讳N而更重食」也不這樣!噶钣谖磥硎匙∩碇谐刹讳N病,或于身中當(dāng)生隨一身諸疾病」,你若重食的話,「不銷而食、而更重食」,那就使令你未來,飲食還住在身體里邊就成了一種不銷化的病,「不銷而病」!赣谏碇挟(dāng)生隨一」,就是很多的病里邊會有一種病,使令你身體里面有病,有很多的病,什么病呢?「所謂疥癩皰漿婺等,如前廣說」,「由是因緣當(dāng)生身中如前所說種種苦受」,你若是不銷而食就會生出來很多的問題!赣嗳缜罢f」。
酉三、結(jié)
如是名為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受諸飲食。
是這樣,這就是要知量而食。
申五、為當(dāng)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分二科) 酉一、征
云何名為為當(dāng)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受諸飲食?
這是第五科,分兩科,第一科是「征」。
怎么叫做「為當(dāng)存養(yǎng)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受諸飲食」呢?這是征。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五科,第一科解釋什么叫「存養(yǎng)」?
酉二、釋(分五科) 戌一、存養(yǎng)
謂飲食已,壽命得存是名存養(yǎng)。
你受用這個飲食以后,你的生命得以生存下去,這叫做「存養(yǎng)」。
戌二、力
若除饑贏是名為力。
這第二科。吃下去的飲食能解除去饑贏的問題,這就叫做「力」,就是身體有了力量。
戌三、樂
若斷故受,新受不生是名為樂。
這第三科,你若能夠停止原來的很多因食不知量而引起很多的苦受,這件事解決了,以后而不會再有這種受了叫「新受不生」,這叫做「樂」,就是沒有病痛,心情快樂,身體健康。
戌四、無罪
若以正法追求飲食,不染不愛,乃至廣說而受用之,是名無罪。
這是第四科是「無罪」。若是你能夠合法地去追求飲食,不以非法。得到了飲食以后「不染不愛」,「乃至廣說而受用之」,就像前面說的,是名叫做「無罪」。
戌五、安隱而住
若受食已,身無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如是名為安隱而住。
這是第五科「安隱而住」。若接受了這種飲食以后,身體沒有沉重!赣兴澳,堪任修斷,如前廣說,如是名為安隱而住」。
下面第二科是結(jié)束。
巳二、結(jié)
是故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乃至廣說,是名廣辯于食知量。
「是故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所以前邊在「于食知量」那一段文說的,「是故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乃至廣說,是名廣辯于食知量」。
辰二、略義(分二科) 巳一、征
云何應(yīng)知此中略義?
前面是「廣說」,現(xiàn)在第二科是「略義」,就是說那一段的要義。分兩科,第一科是「征」。云何應(yīng)知此中的略義?就是此中的要義。
第二科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第一略義」分兩科,第一科是「標(biāo)」。
巳二、釋(分三科) 午一、第一略義(分二科) 未一、標(biāo)
謂若所受食,若如是食,當(dāng)知總名此中略義。
就是「若所受食,若如是食」,這是兩句話,這就是前面這一大段文的要義。這是標(biāo)。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兩科,第一科解釋「所受食」,先是「征」。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所受食(分二科) 酉一、征
何者所食?
什么叫作所受的食呢?這是征。下面第二科是配合。
酉二、配
謂諸段食,即餅褂飯羹臛糜粥,如前廣說。
「謂諸段食」就前面說這個段食,「即」是餅、或者褂、飯、羹臛、糜粥,如前面解釋,這就是「所受食」。
申二、如是食(分二科) 酉一、征
云何而食?
這是第二科解釋這個「如是食」,先是「征」。
下面第二科是配。
酉二、配
謂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乃至廣說。
怎么叫作「如是而食」呢?「謂正思擇食于所食」,你要有智慧觀察你所食的飲食,不能得到什么就吃什么,不可以那樣子!覆粸槌帯,前面解釋這個倡蕩其實就是淫欲,不為這件事。「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莊嚴(yán),乃至廣說」,不是這樣吃;而是「正思擇食于所食」,應(yīng)該這樣吃。
午二、第二略義(分二科) 未一、標(biāo)
復(fù)次應(yīng)知此中略義,謂為攝受對治,為遠(yuǎn)離欲樂行邊,為遠(yuǎn)離自苦行邊,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
前面這一段是第一略義,下面第二段是第二略義分兩科,第一科是「標(biāo)」。
「復(fù)次應(yīng)知此中」的「略義」,「謂為攝受對治,為遠(yuǎn)離欲樂行邊」,這個「攝受」在這里講就是學(xué)習(xí)的意思,要學(xué)習(xí)改變自己的錯誤,是這樣意思。這個自己有錯誤自己要知道,然后要發(fā)心改變自己的錯誤,這樣這個人才能進步,你才能夠進步;自己發(fā)覺有錯誤不改變,那你就是停留在那里,你不能向前進了!笧檫h(yuǎn)離欲樂行邊,為遠(yuǎn)離自苦行邊」,這是兩邊,太苦也是不對,你一定要不愿意享受欲樂,對修行上也是有障礙,「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這就是此中的略義。
未二、釋(分四科) 申一、為攝受對治(分二科) 酉一、征
云何為攝受對治受諸飲食?
前面是「標(biāo)」,下面這是解釋。解釋第一科先解釋這個「攝受對治」,先是「征」。
怎么叫作攝受對治受諸飲食呢?這是「征」就是問。
酉二、配
謂如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
下面是「配」!钢^如說言」,就是像前邊已經(jīng)說過的話,「由正思擇食于所食」,這就叫作「攝受對治受諸飲食」,就是這樣意思。前面有一大科,就是解釋這個「正思擇」。
申二、為遠(yuǎn)離欲樂行邊(分二科) 酉一、征
云何為遠(yuǎn)離欲樂行邊受諸飲食?
這是第二科,先是「征」。怎么叫作「遠(yuǎn)離欲樂行邊受諸飲食」呢?
下面是「配」。
酉二、配
謂如說言: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食于所食。
這是遠(yuǎn)離欲樂行邊的事情。
申三、為遠(yuǎn)離自苦行邊(分二科) 酉一、征
云何為遠(yuǎn)離自苦行邊受諸飲食?
這是第三科,先是「征」。下面「配」。
酉二、配
謂如說言:為除饑渴、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為當(dāng)存養(yǎng)若力若樂、食于所食。
「謂如說言」,就像前面已經(jīng)說過:「為除饑渴」,饑渴是個苦事情!笧閿喙适堋,就是有很多的病痛,為斷故受!笧榱钚率墚(dāng)不更生」,以后的新受不要再有這種病痛,這就是遠(yuǎn)離苦邊、自苦行邊!笧楫(dāng)存養(yǎng)若力若樂食于所食」,使令身體健康快樂,這樣子是遠(yuǎn)離自苦行邊。
申四、為攝受梵行(分二科) 酉一、征
云何為攝受梵行受諸飲食?
這是第四科。
酉二、配
謂如說言:為攝梵行,為得無罪安穩(wěn)而住,食于所食。
這就是為攝受梵行的意思。
午三、第三略義(分三科) 未一、標(biāo)
復(fù)次應(yīng)知,此中略義,謂有二種。
現(xiàn)在是第三個略義,分三科,第一科是「標(biāo)」。
第二科是「列」。是標(biāo)出來有兩種,這個略義是有兩種,那兩種呢?
未二、列
一無所食,二有所食。
這就是略義。
下面第三科解釋分兩科,第一科別辨這兩種食的相貌,分兩科,第一科先解釋「無所食」。
未三、釋(分二科) 申一、別辨相(分二科) 酉一、無所食
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無所食故即便夭沒。
「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就所有的什么餅、飯…什么都不吃,這樣子呢,「無所食故即便夭沒」,你什么都不吃就死掉了,這是不應(yīng)該這樣子。
酉二、有所食(分三科) 戌一、標(biāo)列
有所食者:有其二種。一平等食,二不平等食。
下面說「有所食者」,解釋這個「有所食」,分三科,第一科是「標(biāo)列」。
「有所食」分兩種,「有其兩種」。「一平等食,二是不平等食」。這是「標(biāo)列」出來。
下面第二科「別辨」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是「平等食」。先解釋這個「平等食」。
戌二、別辨(分二科) 亥一、平等食
平等食者:謂非極少食,非極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食。
「平等食者:謂非極少食,非極多食」,就是知量而食,你不要說吃得太少、也不可以,也不要吃得很多。「非不宜食」,你吃的東西不是不應(yīng)該吃,也不要有這種過失!阜遣幌场,也不是不消化了你還要再吃,那當(dāng)然就是有病了,「非不消化」!阜侨疚凼场梗瑘(zhí)著心太厲害了,偏要吃歡喜吃這個東西就多多吃,這個東西就不愿意吃,那都是執(zhí)著,「非染污食」。你能遠(yuǎn)離這些過失,這叫作「平等食」。這個「平等食」解釋完了。
下面解釋「不平等食者」。
亥二、不平等食
不平等食者:謂或極少食,或極多食,或不宜食,或不消食,或染污食。
「謂或極少食」這是「不平等食」,「極多食」也是不平等食,「或不宜食」,這個東西不應(yīng)該吃嘛;偏要吃!富虿幌郴蛉疚凼场,這就是不平等食。這個解釋完了。
下面第三科「料簡」,再加以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是「辨」,先辨這個「受用平等所食」,分四科,第一科「非極少食」。
戌三、料簡(分二科) 亥一、辨(分二科)
天一、受用平等所食(分四科) 地一、非極少食
當(dāng)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令身饑羸,未生不生,已生斷滅。
「當(dāng)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因為你是平等食,你就不會吃得太少。若吃得太少呢?「令身饑羸」,身體就會饑餓而且羸弱,就沒有氣力了。你現(xiàn)在「非極少食」,所以這個饑羸「未生不生」,不會再有饑羸的這種事情。「已生斷滅」,若是已經(jīng)有了饑羸,因為現(xiàn)在你「不極少食」,這個饑羸的事情就停下來了。
地二、非極多食
由平等食非極多食,身無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
下面第二科,第二科是「非極多食」!赣善降仁,非極多食」,不是吃得很多,所以「身無沉重」,就吃得太多了身體就沉重;因為你不吃得很多,「身不沉重」也「有所堪能」,能做事情,「堪任修斷」,靜坐也有這個能力,「如前」面「廣說」了。
地三、非不宜食及不消食
由平等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由是因緣,當(dāng)?shù)么骛B(yǎng)若力若樂。
這是第三科「非不宜食及不消食」!赣伞褂谀闶恰钙降仁场,所以不宜吃的東西你就不吃,「非不消而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都沒有病苦!赣墒且蚓,當(dāng)?shù)么骛B(yǎng)」,「若力若樂」,你身體也會有力量,心情也會快樂。
下面是第四科,「非染污食」。
地四、非染污食
由平等食非染污食,當(dāng)?shù)脽o罪安隱而住。
因為你是合法求得來的飲食,你就沒有罪,沒有罪你心就安隱,「安隱而住」。
天二、遠(yuǎn)離不平等食(分四科) 地一、極少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饑羸,亦少存活。
這是第二科「遠(yuǎn)離不平等食」。前面是「受用平等所食」第一科,現(xiàn)在第二科「遠(yuǎn)離不平等食」分四科,第一科是「極少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饑羸」,「極少食」壽命也能存在,但是你會饑、會羸!敢嗌俅婊睢,可能壽命也不會很久了,就可能會死掉了。
地二、極多食
由極多食,如極重?fù)?dān)鎮(zhèn)壓其身,不能以時所食消變。
「由極多食,如極重?fù)?dān)鎮(zhèn)壓其身」,現(xiàn)在第二科是「極多食」。由于你吃得太多,不知量、太多。吃完了以后像什么事呢?就像極重的擔(dān)鎮(zhèn)壓你的身體,使令你很辛苦!覆荒芤詴r所食消變」,不能夠隨時把你所食的會消化,不能消化,吃太多了你這個脾胃的力量不夠,不能消化那么多,這是「極多食」。
下面第三科「不消食及不宜食」分兩科,第一科是「不消食」。
地三、不消食及不宜食(分二科) 玄一、不消食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因為你吃太多你不能消化,不能消化,這個食還在身體里面存在就有病了,就是成了不消化的病!富蛏S一身諸病苦」,或者引起來那一種病,你身體里面因此而有各式各樣的病。
玄二、不宜食(分二科) 黃一、例
如不消食,由不宜食當(dāng)知亦爾。
下邊解釋這個「不宜食」分兩科,第一科「例」!溉纭骨懊嬲f這個「不消而食」,「由不宜食,當(dāng)知亦爾」,不消食會引起;你若「不宜食」而食的話也是一樣,也會令你有病。
這第二科是「簡別」。
黃二、簡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謂于身中集諸過患,由此復(fù)觸極重病苦。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這個「不宜食」,你吃了這個不宜食的話,這個「不宜食」不同于那個「不消食」!钢^于身中集諸過患」,比那個「不消食」更厲害,會能「集諸」很多的病患。「由此復(fù)觸極重病苦」,由于你很多的病患過來,你心里面就會感覺,這個「觸」就是感覺,你就會感覺到有「極重的病苦」來了。
這是第三科。下面是第四科「染污食」。
地四、染污食
由染污食,非法追求諸飲食已,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
現(xiàn)在說這個「染污食」!溉疚凼场故鞘裁茨?就是你不合道理的追求諸飲食,這就是有罪過了。有罪過得到了以后「有染有愛」,對于這個食「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這就是有染污的境界。
亥二、結(jié)
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yuǎn)離不平等食,故說于食平等所作。
前面是「辨」,下面是結(jié)束。「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yuǎn)離不平等食」,這佛教徒應(yīng)該這樣子,受用平等食,遠(yuǎn)離不平等食!腹收f于食平等所作」,你要平等的追尋那個平等食的方法,這樣去作。
申二、顯諸句(分三科) 酉一、總標(biāo)
即此于食平等所作,廣以諸句宣示開顯。所謂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如前廣說。
這是第二科「顯諸句」。前面第一科是「別辨相」,現(xiàn)在第二科「顯諸句」,前面說的這么多的言句,來顯示這個飲食的事情。分三科,第一科「總標(biāo)」。
「即此于食平等所作」,就是這位佛教徒,對于這個食,能夠按照這平等食的方法去作!笍V以諸句宣示開顯」,前面這一段文用了這么多的言句,來開顯這個「平等食」的事情!杆^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如前廣說!咕褪怯眠@么多的言句,來開示我們應(yīng)該這樣子。
這前面是「總標(biāo)」。下面是「別配」分兩科,第一科是「遮都無所食」。
酉二、別配(分二科) 戌一、遮都無所食
此中說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yán)、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由此遮止都無所食。
從這些言句可以看出來,佛教不同意你完全不吃東西,不可以不吃東西的。
這是第一科「遮止都無所食」。下面第二科「遮不平等食」分三科,第一科「標(biāo)」。
戌二、遮不平等食(分三科) 亥一、標(biāo)
若復(fù)說言:為除饑渴、為攝梵行、廣說乃至安隱而住,由此遮止不平等食。
這是佛教也不同意你不平等食。
下面第二科。
亥二、征
云何遮止不平等食?
這是「征」。
下面第三科解釋,解釋里面先解釋「遮」,又分三科,第一科解釋這個「所食極少」。
亥三、釋(分二科) 天一、遮(分三科) 地一、所食極少
謂若說言為除饑渴,由此遮止所食極少。
為除饑渴或者饑羸,這遮止「所食極少」,不同意你吃得太少。
地二、所食極多
若復(fù)說言為攝梵行,由此遮止所食極多。
你若是說是「為攝梵行」,修學(xué)圣道,你這個身體要有能力,要健康,所以你要是吃得太少…;有的時候吃得少,靜坐的確是好一點,的確好一點;但是長期若吃得太少,身體饑贏,也就不能修圣道了。所以「為攝梵行」為了修學(xué)圣道,就不同意你吃得太多。吃得太多也不可以,吃得太少也是不行。
地三、不消而食食所匪宜
若復(fù)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
這是第三科「不消而食、食所匪宜」,這說這一段。
「若復(fù)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dāng)不更生」,若這樣作,「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不同意你…,沒有消化你就不要吃,餓一餓會好一點,也不應(yīng)該「食所匪宜」。
天二、顯(分三科) 地一、不極少食不極多食
若復(fù)說言為當(dāng)存養(yǎng)、為當(dāng)?shù)昧,由此顯示不極少食、不極多食。
應(yīng)該這樣做。
地二、消已而食及食所宜
若復(fù)說言為當(dāng)?shù)脴,由此顯示消已而食、及食所宜。
「若復(fù)說言為當(dāng)?shù)脴贰,這是第二科「消已而食及食所宜」。前面的這些言句、這些法語,「為當(dāng)?shù)脴贰,身體健康,心情快樂!赣纱孙@示消已而食」,消化以后你再吃,「及食」所應(yīng)該吃的東西,這樣子對你身體有幫助。
地三、無染污食(分三科) 玄一、標(biāo)
若復(fù)說言為當(dāng)無罪安隱而住,由此顯示無染污食。
這是第三科「無染污食」分三科,第一科「標(biāo)」。「為當(dāng)無罪安隱而住」,「由此顯示無染污食」,這表示這個意思。若沒有染污食,你就會「無罪安隱而住」。
玄二、征
所以者何?
這是「征」。
下面第三科解釋,先「反顯」,「反顯」里面分兩科,第一科「染污有罪」。
玄三、釋(分二科) 黃一、反顯(分二科) 宇一、染污有罪
若以非法追求飲食,得已染愛,如前廣說而受用之;名染污食,亦名有罪。
「若以非法追求飲食」,這個題目說是「無罪安隱而住」這是正面,現(xiàn)在解釋的時候從反面解釋,所以叫做「反顯」。
「若以非法追求飲食」的時候,「得已」而染愛此飲食,「如前廣說而受用之」,「名」叫「染污食」,「亦名」叫作「有罪」。
這是第一段「染污有罪」。下面第二段「不安隱住」。
宇二、不安隱住
若于善品勤修習(xí)者;于住空閑,瑜伽作意,受持讀誦思惟義中、由彼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令心相續(xù),隨順趣向臨入而轉(zhuǎn)。由是因緣,不安隱住。
「若于善品勤修習(xí)者」,這個是說;如果你染污食,對于你修行有防礙,是這樣意思!溉粲谏破非谛蘖(xí)者」,說這個人雖然是染污食,但他還是修學(xué)圣道的,他是這樣意思!赣谧】臻e」,他在空閑的地方居住。「瑜伽作意」,修學(xué)止觀、修學(xué)禪。「受持讀誦思惟義中」,他不但修學(xué)止觀,而且也讀經(jīng),「受持讀誦」經(jīng)論、經(jīng)典,與你的法門相應(yīng)的經(jīng)你要常常讀誦!杆嘉菇(jīng)里面的義,這是聞思;「瑜伽」是修。聞、思、修。
「由彼諸惡不善尋思」,你在勤修善品的時候,在寂靜處勤修善品的時候,但是由于你有染污食,你非法的去求這個飲食,是染著而食。由于你有那種惡不善的尋思「令心流漏」,就使令你現(xiàn)在靜坐的時候,你修止觀的時候,心它就不對了,它就是流出來煩惱了。因為你對于飲食特別執(zhí)著了,靜坐修止、修觀的時候忽然想:「我今天吃什么東西,什么東西不可以吃」,就很多的問題出來了。
「令心相續(xù),隨順趣向臨入而轉(zhuǎn)」,使令你這個心相續(xù)的,不是短時,短時一剎那、幾剎那就過去了也不要緊;就是相續(xù)的隨順這個「諸惡尋思」,「趣向」于惡「臨入而轉(zhuǎn)」,「臨入」就是你住在空閑修瑜伽作意的時候,就正臨近入于圣道的時候,「而轉(zhuǎn)」就轉(zhuǎn)變成諸惡尋思了!赣墒且蚓,不安隱住」,就使令你不能安隱的修學(xué)圣道。這表示這個意思。
這前面第一科是「反顯」,下面是「別廣」。
黃二、別廣(分二科) 宇一、總標(biāo)
此安隱住復(fù)有二種。
此安隱住復(fù)有兩種不同。
宇二、列釋
一者遠(yuǎn)離所食極多。由是因緣,身無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二者于食不生味著。由是因緣,遠(yuǎn)離諸惡尋思擾動不安隱住。
「一者、遠(yuǎn)離所食極多」,遠(yuǎn)離這個多食!赣墒且蚓墸頍o沉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這是一種。「二者于食不生味著」,雖然有很好的飲食,心里面不是太執(zhí)著!赣墒且蚓,遠(yuǎn)離諸惡尋思擾動不安隱住」,因為這個煩惱你一熏習(xí)了,這煩惱就有力量,有力量的時候隨時他會動,就是影響了你靜坐的止觀了。
酉三、總結(jié)
是故如此一切諸句,皆為宣示開顯于食平等所作。
這是第三科「總結(jié)」。所以這里邊這么多的言句,完全是為了「宣示」,宣示這個正思擇食于所食,「開顯于食平等所作」,顯示出來對于這個飲食要平等食,你這樣作對于你圣道有幫助,有很多的功德。
卯四、結(jié)
如是名為廣略宣說于食知量。
前面第一段是「廣說」,第二段是「略說」,這兩種「宣說于食知量」。
- 上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四(1)
- 下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四(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三(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8)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2)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yán)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yán)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yán)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yán)、六十華嚴(yán)、八十華嚴(yán)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yán)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yán)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講解
- 楞嚴(yán)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yán)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