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rèn)為在1~2世紀(jì)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話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話

  南亭老和尚講述

  再版彌陀經(jīng)講話序

  南亭

  阿彌陀經(jīng)講話,乃余因應(yīng)電臺廣播之須要而作,出版以來,已不知重印過幾次了。

  按阿彌陀經(jīng)之注解,以蓮池大師之疏鈔,藕益大師之要解,為典型之作,陽春白雪,后人所為,無有逾于此者。余之講話,亦不能例外。然下里巴音,或為普通初心學(xué)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

  阿彌陀經(jīng),為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萬。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師文鈔及嘉言錄言之綦詳,此不再贅。

  今請與一實例,為讀者諸君起信:余有皈依弟子楊宗鼎,法名本鳴,其夫人黃文輔,法名本成。全家住臺中。五十二年,余講經(jīng)于臺中佛教會館,同時皈依,此后,即專門持名念佛。

  五十六年秋,全家移民去美,子女皆成家立業(yè),夫婦除念佛外無他事,尤以本成精進(jìn),日誦佛號四萬聲。八年來風(fēng)雨無間,從不稍輟。前兩月雖飯后嘔吐數(shù)次,醫(yī)藥有靈,旋亦痊愈。本(三)月八日,晚飯后,夫婦相約出外散步,本成坐廳中沙發(fā)上持珠念佛如故,本鳴則房間取衣服,及至出來,本成頭部稍偏垂,捫之則咽氣矣!

  阿彌陀經(jīng)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本成之逝,雖未見‘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然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則卜其往生也必矣!

  今佳里佛教居士林,為接引初機,從事念佛,欲影印余所寫之彌陀經(jīng)講話,并先敘言,因?qū)懘斯适乱詺w之,蓋亦‘彼人也,余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而已矣’之意焉!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五月于臺北

  序文

  吾人自無始以來至今生,迷真認(rèn)妄,背覺合塵,起諸煩惱,造作惡業(yè),沉淪生死,枉入諸趣,輪回六道,無有了期。所幸大覺世尊,垂無緣慈,示同體悲,應(yīng)現(xiàn)世間,成無上覺。說法四十九,化導(dǎo)迷情,從迷向悟,返妄歸真,超出生死,解脫輪回,契悟無生,永證真常。唯因眾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緣而有差別。如來施教,八萬四千,法門雖多均可入道。方便多門,歸元無二,時于末世,受化更難。選契機者,莫若凈宗,三根普被,賢愚咸宜。具信愿行,即得往生。雖崇三經(jīng)一論,唯彌陀經(jīng),簡便易行。專持名號,系念一境,心不散亂,決定往生。橫超三界為勝。古德注述,種類繁多,無不善美,凡有受持咸皆蒙益。

  今有華嚴(yán)蓮社創(chuàng)辦人南亭老和尚,釋《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話》一書,文辭顯暢,論理清澈,凈土教義,闡發(fā)無遺,誠為今時難得佳作。吾在于南亭老和尚《阿彌陀經(jīng)講話》內(nèi),得知他老人家宣講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動機有三:第一、佛教經(jīng)典太深太廣,但是懂得了這部經(jīng),至少對于佛教中的凈土宗也有了相當(dāng)?shù)恼J(rèn)識。第二、這部經(jīng)容易了解,若能抓著本經(jīng)的核心依教奉行,無疑的《阿彌陀經(jīng)》是一部最好的修行指南。第三、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在個人修行上說,還是以《阿彌陀經(jīng)》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穩(wěn)當(dāng);所以希望蓮友們能把念佛求生凈土的法門弄懂。此外,理由也有三點:第一、希望念佛的蓮友們能夠明白本宗立名的意義,同時老和尚也說明自己是凈土宗的。因此可以循名責(zé)實的負(fù)起弘揚本宗的責(zé)任。第二、《阿彌陀經(jīng)》是說明極樂世界莊嚴(yán)、佛及眾生的無量,發(fā)明持名念佛,得生凈土,六方諸佛稱贊凈土法門,以及世尊勸我們發(fā)愿,往生極樂的勸詞。第三、念佛法門幾乎是中國其他各宗門人兼修的法門。原來老和尚著實弘揚凈土宗。發(fā)現(xiàn)此釋,為欲法寶不絕慧命永傳,值得倡印發(fā)行流通。尚希凈業(yè)者,各備一冊,玩索有得,必如饑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滿矣。

  學(xué)僧福定于阿里山谷青巖元亨寺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六日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話

  講者釋南亭法師

  ——備供佛教之聲佛學(xué)講座廣播

  各位聽眾!今天開始和各位宣講‘佛說阿彌陀經(jīng)’。我要宣講阿彌陀經(jīng)的動機,大概有下列的幾點:

  第一點,我經(jīng)常聽到一般在家學(xué)佛的居士們,都異口同聲的說:佛教的經(jīng)典太深也太多,不容易看得懂,也不容易看得完。為了對治這一類的人,所以宣講阿彌陀經(jīng)。因為阿彌陀經(jīng),在理論上比較單純,在事相上也是因人之病,而投其所好;經(jīng)文的本身也很短,多數(shù)的人都可以背得出的。懂得了這一部經(jīng),至少對于佛教中偉大的凈土宗,有了相當(dāng)?shù)恼J(rèn)識。

  第二點,學(xué)佛的人貴在實行而不重知解。知解是教化他人的工具,在負(fù)有宏揚佛法責(zé)任的法師,或自愿發(fā)心弘揚佛法的居士,當(dāng)然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如在個人方面,急求解脫,以超越生死苦海為目的的話,那彌陀經(jīng)是修行最好的一部指南,也是最容易了解的一部經(jīng)。了解了本經(jīng),抓著重要的核心,依教奉行,其他的經(jīng)論懂與不懂,都不生多大關(guān)系。

  第三點,上面已經(jīng)說過,學(xué)佛重在實行,而實行的方法,說起來也很多。書寫、讀誦、受持,為他人演說;修觀,修禪,持律,修密,身內(nèi)身外財產(chǎn)的布施,都是自利和利他的修行。但是在個人修行上說:還是以阿彌陀經(jīng),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穩(wěn)當(dāng),古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宗派或思想的不同,對于凈土宗的持名念佛,在口頭上,在文字上,加以無情的攻擊。但念佛的一門,永遠(yuǎn)是穩(wěn)如泰山,屹立不動。我以為宏宗演教,因勢利導(dǎo)的方便,還是需要的。因為念佛的人多,所以我來講阿彌陀經(jīng),使念佛的道友們,把念佛求生凈土的法門,弄得更清楚一點。

  有這三點理由,所以我準(zhǔn)備講阿彌陀經(jīng)。

  在未講以前,還有幾點應(yīng)當(dāng)預(yù)先向各位說明的:

  第一,佛教的內(nèi)容,大小乘可分為十宗:十宗當(dāng)中的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都是側(cè)重實行的。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阿彌陀經(jīng),就是四宗當(dāng)中的凈土宗,又稱念佛宗或蓮宗。凈土是從所求的目的上說的。阿彌陀經(jīng)上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念佛宗的名詞,是就能修的方法上說的。阿彌陀經(jīng)上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這一句執(zhí)持名號,就是念佛宗定名的根據(jù)。蓮宗呢,蓮就是蓮華,蓮華出生于污泥,他能亭亭玉立,一塵不染。每當(dāng)朝陽初升,玉露正凝的時候,他那微妙的芬芳,要以極細(xì)極靜的心情,才能領(lǐng)略到他的香潔。所以宋朝有一位周濂溪先生,特別愛好蓮花,他把蓮花比喻為君子,在污泥而不染。的確,蓮華真正的夠得上稱為君子。佛教采取他這在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拿他來比喻念佛的人,雖然身在五濁惡世的人群當(dāng)中,但他的身心已如在污泥的蓮花而一塵不染了。同時在無量壽經(jīng),十六觀經(jīng)里,都說念佛或觀佛的工夫做成功了,壽命終了以后,可以托生于蓮花中,變化而為人的形象,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凈土宗的術(shù)語,叫做蓮花化生,還有極樂凈土地面上的風(fēng)景中,有七寶砌成的水池,池中有青、黃、赤、白的各色蓮華,大如車輪,微妙香潔,這是極樂凈土中莊嚴(yán)無比的特色。因此種種,所以凈土宗又名蓮宗。是凡念佛的道友們,都應(yīng)當(dāng)明白本宗立名的意義,同時也不妨坦白承認(rèn)我是凈土宗,可以循名責(zé)實而擔(dān)負(fù)起本宗的責(zé)任來。

  第二,凈土宗的根本經(jīng)論,為三經(jīng)一論。三經(jīng)是: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就是十六觀經(jīng)),佛說阿彌陀經(jīng)。一論是天親菩薩的往生凈土論。無量壽經(jīng)是說阿彌陀佛,在過去世中,世在自在王佛座下出家比丘,名字叫法藏,發(fā)四十八大愿,依愿修行,才得成佛,由他的愿力,建設(shè)了清凈莊嚴(yán)的極樂世界,接引九品往生的眾生。十六觀經(jīng)里是指示我們用觀想的方法,觀想極樂世界的莊嚴(yán),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二大士的相好。阿彌陀經(jīng)是說明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yán),佛及眾生壽命的無量,發(fā)明持名念佛,得生凈土,六方諸佛稱贊凈土法門,以及釋迦世尊勸我們發(fā)愿,愿生極樂的勸詞。凈土論說明求生凈土,不只是為的自了,而是為的救度眾生。

  第三,念佛法門,雖然創(chuàng)自釋迦世尊,但在印度并沒有暢行。佛教傳到中國來在東晉的時候,江西廬山慧遠(yuǎn)大師,才開始組織蓮社提倡念佛,有十八高賢參加的嘉話流傳。經(jīng)過善導(dǎo),永明壽,蓮池等諸大師的宏揚,乃成為專宗,也是中國佛教的特色。而且禪宗、律宗、天臺以及其他各宗的人,很少不兼修念佛法門的,所以念佛法門,幾乎成了共修的法門,以上的幾點,凡是念佛宗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的。

  第四,過去講妙慧童女經(jīng)的時候,有人建議我,把經(jīng)文丟開,順著經(jīng)文的意義,譯成語體文來宣講。但我?guī)捉?jīng)考慮,那不是尊佛重法的辦法,所以講彌陀經(jīng),我還是依靠了經(jīng)文,每讀一段經(jīng)文,先把經(jīng)中的名詞,一一提前解釋,而后再連貫起來說一說,或再加一點其他的發(fā)揮,總求各位聽眾容易了解為原則。我也不規(guī)定個什么體例,因為我不預(yù)備出版,以求藏之名山,傳諸不朽。假如有錢,把他印出來,那也只是供給中國佛教會,廣播組,各電臺廣播,或初機學(xué)佛者作一參考罷了!這要請各位聽眾原諒的!

  現(xiàn)在開始講經(jīng),第一先講本經(jīng)的題目: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佛,依印度的原名,應(yīng)當(dāng)稱佛陀。佛陀譯成國語為覺者,他是人類中澈底覺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一個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種覺悟的不同,十方諸佛,皆可稱佛,這里是專指的釋迦牟尼佛。說,就是用語言來表達(dá)事理。阿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圣號,譯成國語是無量,在本經(jīng)里稱為無量光,無量壽,其實佛陀的本身什么都是無量的。經(jīng)字,是常久的意思,譬如我國孔子所刪定的詩、書、禮、樂、都叫做經(jīng)。因為那里邊講的道理,憑你在人事上有多大的變化,他那理論是不能變更的,假如隨便的變更,那天下就要大亂了。所以說:經(jīng)者常道也。還有、經(jīng),就是縫衣服的線。都如我們念佛的數(shù)珠,一百零八顆,拿線把他聯(lián)貫起來,他就永遠(yuǎn)在一起,不會散失,文字就比如一根線,用文字把許多理論,事實記載下來,他也永遠(yuǎn)不會散失,所以叫做經(jīng)。合攏起來說:釋迦牟尼佛對大弟子舍利弗說的這一部經(jīng),這一部經(jīng)里,是講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的道理,所以叫做佛說阿彌陀經(jīng)。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因為這部經(jīng),本來是印度的梵文,怎么會變成中國文,而傳流到現(xiàn)在,供我們閱讀呢?這就是在我國姚秦的時候,有一位博通三藏的法師,名字叫鳩摩羅什的,是他將梵文翻譯成中國文的。

  姚秦,姚是秦國皇帝的姓,秦是姓姚的做皇帝時的國號,因為我國在東晉以后,全國大大小小分裂成很多的國家,有一個姓苻名堅的人,他竊據(jù)了陜西的長安,設(shè)立了政府,他做皇帝,國號就叫秦。后來他因貪心不已,帶了全國的兵馬,攻打建都南京的東晉國,誰知一仗打敗了,就沒有能回國,被他手下的大將,在半路上殺死,那位大將姓姚名萇。姚萇殺死了主子苻堅,竊奪了皇帝的寶座,所建的國號,也叫做秦。因此后人,稱苻堅的秦叫苻秦,又叫前秦;稱姚萇的秦叫姚秦,又叫后秦。姚秦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什么叫做三藏呢?釋迦牟尼佛說的話,經(jīng)后人記載下來叫做經(jīng)藏,佛為弟子們防非止惡起見,制定了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之類的許多戒條,如四分律五分律等這叫做律藏,猶如國家的法律。弟子們對于佛經(jīng)戒律,有所發(fā)揮,寫下來的著述,叫做論。如大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等,就叫做論藏,這三種書為什么都叫藏呢?藏者,收藏或含藏的意思,這里面含藏了許多寶貴的理論。法師的法字,是方法和真理,經(jīng)律論三藏里面,所指示我們的都是修行的方法,或真理的說明。師者是模范,是凡能夠通達(dá)真理,依方法修行并且能夠宏揚佛法的出家人,就稱為法師,所謂以法自師,又能以法師人,是為法師。那末!這位鳩摩羅什,就是通達(dá)三藏自利利人的法師。

  然而鳩摩羅什法師,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這卻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讓我來慢講給各位聽。

  鳩摩羅什,譯成國語是童壽,言其在童年的時候,就有老年人的道學(xué)。他的原籍是中印度,出生在龜茲國,(龜茲,音鳩慈。)龜茲,在我國新疆省的西邊。他的父親是鳩摩羅琰,鳩摩羅琰因游歷到龜茲,龜茲國王慕他的品性德學(xué),就留他助理國政,并且把長公主嫁給他為妻,后來就生下這位圣子,為佛教的一等大師。鳩摩羅什在孩童的時候,曾跟隨他的母親到佛廟里燒香,佛的香案前,有一口鐵缽,鳩摩羅什無意中把它舉起。繼而一想,這樣一口大鐵缽我怎能夠舉起?鐵缽亦隨即墜落到地上,于是他悟到一切惟心之旨。不久他的母親感覺到富貴榮華,只是一場春夢,如果不趁這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修學(xué),求得一個永久的歸宿,豈不孤負(fù)了這大好的人生。恰好這時候他的父親也已去世,于是他和他的母親便都出了家。這時羅什法師差不多才七歲的光景。他母親帶他各處參方訪道,母親不久證得三果阿那含的圣位,他也通達(dá)了大小乘三藏,他的聰明智慧,震動了五印度的學(xué)者。某一天母子二人,在路上行走,偶爾遇到一位大德高僧。這位高僧,相貌奇?zhèn)ァK吹搅_什法師,也很驚奇。拿手撫摩著羅什法師的頭,口里稱嘆著說:這小沙彌如三十歲不破戒,當(dāng)為人天師范,弘提大乘,將有不可思議的功績。羅什法師,本來就有超人的志趣,經(jīng)過這高僧的印證和鼓勵,因此就更加奮勉。不久他的母親去世,在未去世以前,曾撫羅什法師之背,嘆息著說:我不久于人世了,兒的因緣當(dāng)在東方,但佛法雖然因兒而流通,但與兒自身不利。羅什法師很悲泣的向母親說:母親放心,但得佛法流通,兒雖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他自從母親去世以后,他孤身獨游,因母親曾說他的因緣在東方,他就漸漸向東走來,仍然走到龜茲國來。龜茲國王老早聞他的大名,而且是國家的姻親,就把他留下看作國寶,極其優(yōu)待,并且請他講學(xué)。

  前面不是說過嗎?這時候的中國,亂得不成樣子,英雄豪杰,各霸一方,稱王稱帝,各不相下。這許多國家中,有一位姓苻名堅的,割據(jù)陜西,建都長安,國號叫秦。兵強馬壯,人材也很多,曾因宰相王猛的治理,國境之內(nèi),倒還也算做太平。在這時大秦國里,往往于夜里,遠(yuǎn)看西南方毫光燭天,大家都以為希奇。經(jīng)太史官的占卜,上奏秦皇苻堅說:西南方有大智慧的圣者在那里,在方向上推起來,應(yīng)當(dāng)是龜茲國。秦王苻堅說:我早知道有鳩摩羅什法師,其人智慧過人,學(xué)問出眾,他正在龜茲。我當(dāng)派兵向龜茲國王商請,如其不允,就把他的國家消滅了。于是就差大將呂光,帶了幾萬兵,一路浩浩蕩蕩,向著龜茲進(jìn)發(fā)。

  秦王苻堅,遣派了呂光以后,心不知足,倚仗著自己兵馬眾多,認(rèn)為東晉國的百姓,不能沾到王化,很以為遺憾。其實想并吞東晉,遂起兵攻打晉國,想不到遇到了東晉的謝安,不動聲色的把他七十萬人馬打得一敗涂地,苻堅的大將姚萇,本來奉命鎮(zhèn)守秦國,因苻堅吃了敗仗,頓然生了壞心眼兒,認(rèn)為可取而代也。遂起兵截住了他的歸路,并且把他殺死,篡奪了他的皇帝尊位,國號仍舊叫秦。

  呂光帶兵到了龜茲,向龜茲國王,索取羅什,龜茲國王當(dāng)然不肯。還是羅什法師知己知彼,知道龜茲國小敵不過呂光,犧牲小我保存國家,還是上算的。國王因羅什法師的建議,乃忍痛割愛,灑淚而別。呂光奉羅什法師回國,到了涼州地方,探報姚萇已殺死秦王苻堅,占據(jù)皇帝位,他就屯兵涼州。自立為涼王,國號就叫做涼。羅什法師也留在涼國,在留住涼國的期間,他學(xué)會了漢文漢語以及中國的文史哲學(xué)。

  等到姚萇死了,他的兒子姚興即皇帝位,才想起呂光迎請羅什法師的事。于是又派兵攻打涼國,消滅了呂光的兒子呂隆。把羅什法師迎回秦國,奉為國師,供養(yǎng)于逍遙園,招集國內(nèi)有道學(xué)的僧眾,幫助他翻譯佛經(jīng),譯場的人數(shù)多至三千。最出名的是: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稱為什門四杰。先后翻譯經(jīng)論,共三百八十余卷。流傳最廣而為人所愛讀的要算法華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金剛經(jīng),以及現(xiàn)在講的阿彌陀經(jīng)。

  在翻譯經(jīng)論的期中,皇帝姚興,常常到譯場參觀,或幫助校正字句,或和羅什法師閑談。姚興對于羅什法師的智慧,可算崇拜到極點。他有個最有趣味的想法,他認(rèn)為法師這樣大的智慧,如果死了,則智慧種子就斷絕了。于是選了十個宮女,強迫法師接受,要他傳下智慧種子。法師為維持佛法,不得而已的受了。因此就另外建筑了華麗的住宅,供給他居住。過去高僧說他會破戒的話,到此也應(yīng)驗了。這一段事實,是佛教歷史上有的。

  但還有一段羅什吞針的說法,就是因為羅什法師與宮女同居,引起一班青年僧的誤會,以為戒律可以不守。羅什法師急了,因為戒律是佛教的基礎(chǔ),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教,這個規(guī)定不能不維持。所以羅什法師有一天,陪著大眾吃飯的時候,他裝了一碗縫衣服的針,一口一口的把他當(dāng)飯菜吞下去。大眾見到這個奇異的舉動,都驚得目瞪口呆。羅什法師開示大眾說:你們能這樣,就可跟我學(xué),而不需要戒律。如其不能的話,應(yīng)當(dāng)謹(jǐn)守戒律。這是千古流傳的一段嘉話。

  羅什法師將要入滅以前,曾經(jīng)對佛發(fā)愿說:如果我所譯的經(jīng)論,不違背佛意,則我死以后,我的舌頭不會因焚身而燒壞。后來他入滅以后,為他火葬,果然舌頭完整,據(jù)說羅什法師,是七佛譯經(jīng)之師,足見他所譯的經(jīng),至今為人所歡迎,當(dāng)然是生有自來,非為等閑了。

  各位聽眾!佛說阿彌陀經(jīng),上次已將經(jīng)的名字和翻譯人的名字講過了,今天開始講經(jīng)文。經(jīng)文開頭的三句,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這三句話,簡單的說:就是,如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是我阿難親自從釋迦牟尼佛那里聽來的。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呢?有一個時候,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居住在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里說的。

  如是我聞,這幾句話,似乎是每一部經(jīng)上都有的,好像儒家的大學(xué)、中庸、論語,開口都有個子,程子曰,或子曰,這就是表示大學(xué)中庸開端數(shù)語是程夫子說出來的,論語,多半是孔夫子說的,佛經(jīng)上有一個如是我聞,就表示是佛說的。

  佛經(jīng)固然都是佛說的,可是佛在說經(jīng)的時候,當(dāng)時并沒有記載下來,當(dāng)釋迦牟尼佛將要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在佛的左右,充當(dāng)了三十年的侍者,他的記憶力很強,他對佛說的經(jīng),差不多都記得很清楚。所以釋迦牟尼佛,每一部經(jīng)說完的時候,都囑付他將來負(fù)責(zé)流傳。現(xiàn)在眼看釋迦牟尼佛,將要涅槃了,他哭得很傷心。有一位同學(xué)師兄弟,名字叫阿泥樓豆的,勸導(dǎo)阿難說:阿難!這不是哭的事,諸佛的涅槃,這是必然的道理,哭有什么用呢!佛一向很看得起你,常常叮囑你流通他的教法。現(xiàn)在他老人家要離開我們了,你應(yīng)當(dāng)去請問他老人家以后的事怎么辦。阿難這才如夢初醒的,揩揩眼淚水,向阿泥樓豆尊者說:師兄!我的心亂得很,我不知從什么地方問起,請你教我罷!阿泥樓豆尊者說:我教你去請問他老人家四點:

  第一、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大家皆依佛住,佛涅槃以后,我們依靠什么?第二、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涅槃以后,我們以誰為師?第三、一般不守規(guī)矩的師兄弟,佛在世的時候,有佛降服他們,佛涅槃后,我們用什么辦法?第四、佛所說的一切經(jīng)典,我們將來記錄的時候,在經(jīng)文的頭上,應(yīng)當(dāng)安一個什么符號?以取信于天下后世的人。

  阿難尊者,接受了阿泥樓豆尊者的指教,走到佛的床前,行過了禮,合起掌來,以上面的幾個問題,提出來請問。

  釋迦牟尼佛,贊嘆阿難陀說:阿難!你好!你好!你能擔(dān)當(dāng)大事,F(xiàn)在我告訴你:第一、佛涅槃以后,你們大家,皆依四念處住。第二、佛涅槃以后,你們皆以戒為師。第三、一班不守規(guī)矩的師兄弟,你們不要理他,不和他同住。第四、一切經(jīng)文的前面,皆要安插‘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和些什么人在一塊兒就好了。

  各位聽眾!前面的三點,我們不去講他,第四點,就顯出每部經(jīng)典前面的如是我聞是怎樣的一個來由了。

  至于安一個如是我聞,有什么作用,現(xiàn)在且不去講他。僅照文義方面來說:就是如像這一部經(jīng),是我阿難親自從佛口里聽來的。在什么時候?從什么地方聽來的呢?一時,就是有一個時候。為什么不指定是某一年或某一日呢?因為佛說法的地方,有在天上,有在龍宮,有在人間。人間又有幾十個國家,每一個國家的歷法,又不盡相同,如果記實了,反而顯得亂七八糟。所以直截痛快的定個一時,就是說者可以說,聽者亦要聽的時候。‘佛在’的佛,就是指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佛在什么地方說的呢?佛在舍衛(wèi)國。舍衛(wèi)國是中印度的一個國家的名字。舍衛(wèi)國有一大花園,叫做祇樹給孤獨園。佛說阿彌陀經(jīng),就是在這里說的,說起這個祇樹給孤獨園來,到也是很有趣味的事。祇樹的只,是舍衛(wèi)國王的太子,名叫只陀。給孤獨,是舍衛(wèi)國王宰相的名字,他是一個慈善家,他的財產(chǎn)豐富,人很慈悲,經(jīng)常喜歡救孤恤貧,所以全國人都稱他為須達(dá)長者。須達(dá),譯成國語,就是給孤獨的意思。給孤獨長者,因為到王舍城的宰相家,為他兒子定親事,奇巧遇到他親家翁請佛供養(yǎng)說法,給孤獨長者,親眼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威儀相好,大眾弟子,彬彬有禮,雍容自在。又聽到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入情入理,從心底上生起了無限的恭敬與仰慕。于是請他的親翁介紹,禮請釋迦牟尼佛到舍衛(wèi)國去說法,釋迦牟尼佛是有求必應(yīng)的,馬上囑付他說:你回去將精舍建筑好,我隨后就來。給孤獨長者歡天喜地的回到本國,馬上選擇地點,準(zhǔn)備材料來大興土木。但適合條件的地點,實在找不出。最后找到只陀太子私人所有的花園。那花園既為太子所有,當(dāng)然是既寬且大,不離城市,又不在城市,可以說是城市山林;▓@里是樹木蓊郁、百花具備,池沼水鳥,亭臺樓閣,式式俱全。給孤獨長者,歡喜贊嘆不已。但是,這園子是太子的私產(chǎn),他又是半個主子,怎好向他開口呢?然而因為請佛說法,逼不得已,走訪只陀太子,先把釋迦牟尼佛稱贊一番,然后,把這問題提出來,很婉轉(zhuǎn)的向他商議。只陀太子起初堅執(zhí)不允,經(jīng)不起他一再的要求,于是想在金錢上把他難住。因而和他說道:你既堅決要買我的花園,你能把地面上鋪滿了金子,我就給你。給孤獨長者,一聽到太子開出價錢來,滿心歡喜,很干脆的答應(yīng)他說:照辦,照辦,長者回到家里,抱金庫打開來,飭令工人,不到幾天,真的拿金子把地面上鋪滿了,然后請?zhí)佑H自去驗收,太子起初不相信有這回事,但事實勝于雄辯,走去一看,真的滿園金光閃燦,不禁大吃一驚。然而言既出口,收不回來,只好做個人情。同時也欽佩他仰慕釋迦牟尼佛的誠懇,想必釋迦牟尼佛是個了不起的人,不如也行個布施。于是向給孤獨長者說:好罷!你既出金子買了我的地,我把地上的樹木花草,一切的設(shè)備奉送,就算是我的功德吧!給孤獨長者,大喜過望。因為是給孤獨長者的園子,只陀太子的樹,所以就叫做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園子買好了,畫好了圖樣,還請舍利弗尊者來監(jiān)工指導(dǎo)。后來,釋迦牟尼佛在這園子里,住了不少的時候,說了很多的經(jīng),度人無量。所以經(jīng)上說: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真是大功德啊!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從與大比丘僧起,一直到及釋提桓因等一大段,皆是說明當(dāng)時在祇樹給孤獨園里的一班聽眾。佛的說法,都是說給弟子們聽的,沒有聽法的弟子,佛說給誰聽呢?當(dāng)時在祇樹給孤獨園里的聽眾,有比丘眾,菩薩眾,天上的天眾。與大比丘僧,就是指明了三眾中的一種。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標(biāo)明比丘僧的人數(shù)。

  與者,和也或同也。就是佛不只是一個人,還和了一班大比丘僧,都住在祇樹園里。什么叫做比丘僧呢?佛的弟子有四種:一比丘僧,二比丘尼,這是出家的男女弟子;三在家男居士,四在家女居士。與大比丘僧,是表示出家的男眾。比丘譯成國語,是乞士,怖魔,破惡的三種意思。佛的制度,出家的男女,不許保有財產(chǎn),不許做官,做生意,甚至種田,應(yīng)該乞化為生。因為這樣才可以專心用功辦道,所以叫乞士。怖魔者,魔是壞人,因為比丘,不蓄財產(chǎn),正直守戒,壞人沒奈何他,而且都怕他,這就是一正改百邪的意思。同時比丘必須遵守佛所制定的二百五十條戒,不做一切惡事,所以叫破惡。具備這乞士、怖魔、破惡的三個條件,才能叫做比丘。不過乞士的生活,在中國的風(fēng)俗上是行不通的,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就改變了。但是,如果把怖魔,破惡的兩個條件保持完整,仍不失為佛教的好人。這一班比丘為什么皆稱大比丘呢?大字固然是一種尊貴的稱呼,如大中華民國的大。同時這一班比丘不是僅僅乎學(xué)小乘自利的人,他們都能發(fā)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的,所以稱大。比丘僧的僧字,譯成國語,是和合,就是遵守佛戒,和合同住的意思。然而這一班大比丘僧有多少數(shù)目呢?千二百五十人俱。俱者就是同住,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經(jīng)常跟著釋迦牟尼佛在一起住的。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上面這千二百五十人,都不是一般普通的出家人,他們都是已經(jīng)證到大阿羅漢果的圣人。他們的名字、人品、道學(xué),都是大眾所知所識,而公認(rèn)他們?yōu)榱瞬黄鸬娜肆恕?/p>

  什么叫做大阿羅漢呢?阿羅漢譯成國語是‘無生’‘應(yīng)供’‘殺賊’。比丘是羅漢的因,羅漢是比丘的果。按殺盜淫妄,是生死根本,比丘奉行佛所制定的戒條,凈修梵行,斷去了生死的根苗,證得了阿羅漢以后,不再受生受死,所以叫無生。貪嗔癡愛的煩惱,能夠賊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比丘奉行佛戒,用禪定的工夫,控制住自己的心理,如看守猿猴一樣,斷盡了煩惱,猶如將盜賊殺死,再不被他破壞,所以叫殺賊,阿羅漢,在當(dāng)比丘的時候,專行乞食的生活,勤修梵行,不起貪嗔癡,不造殺盜淫,所以到了證果以后,應(yīng)當(dāng)受到天上人間的供養(yǎng),所以叫應(yīng)供。這等于一個對國家民族有特殊貢獻(xiàn)的人,應(yīng)當(dāng)由政府擔(dān)負(fù)他的生活費用一樣。大者,因這千二百五十阿羅漢,皆是群眾中的上首,有輔助世尊,弘揚教法的功勞,所以稱大。既然是群眾中的上首,當(dāng)然為眾人所知所識,所以又稱眾所知識。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冕樓馱。

  上文說: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哪末!是那些阿羅漢呢?由長老舍利弗以下,共舉出十六位阿羅漢來做代表,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阿羅漢,我們經(jīng)常都稱羅漢,大廟的大殿上兩旁邊所供的那一排一排的金人,那都是羅漢。我們的習(xí)慣,稱這許多阿羅漢叫尊者,就是說:他們都是很尊貴的。下面我都稱他們?yōu)樽鹫,請各位記住。這十六位尊者,讓我一一講給各位聽:

  第一位、長老舍利弗。長老,是年紀(jì)很大,修行的年代很久,道德學(xué)問,都居在一等的地位,所以稱為長老。但長老的這個尊貴稱呼,不只是舍利弗一人,第二位也可以稱長老目犍連,乃至第十六位長老阿冕樓陀。所以長老的兩個字,是一直貫下去的。

  舍利弗的舍利,譯成國語是鹙鷺,弗字譯成國語,是兒子的子。鹙鷺是一種鳥兒的名稱,這一種鳥兒的眼睛銳利得很。舍利弗的母親,生下來眼睛像鹙鷺一樣的銳利,所以取名叫鹙鷺。印度人又有帶上父母名字而為兒女取名字的風(fēng)俗,因為舍利弗是鹙鷺的兒子,所以叫鹙鷺子,有時略去一個字就叫鹙子。

  舍利佛的母親,很有學(xué)問,辯才也好。舍利弗的母舅,學(xué)問更大。常常歡喜與舍利弗的母親辯駁道理,但總是舅舅打勝仗。自從懷了舍利弗在肚里,他母親就常常勝利,他母舅考慮到,他現(xiàn)在懷了外甥在肚里,智慧頓然的大了起來,這外甥必定是個大智慧的人,假如他出世長大了,我和他辯論起來,到那時辯論不過外甥,豈不丟人。于是入山十八年,專門讀五印度的書,連指甲都沒有空來剪,指甲長得很長,所以后人都叫他做長爪梵志。舍利弗出世以后,八歲就讀遍了五印度的書,十六個國家里的學(xué)者都講他不過?墒巧崂ゲ⒉灰源藶闈M足,他和目犍連兩人是好朋友,兩個人曾經(jīng)互相約定說:我們?nèi)绻龅礁玫姆ㄩT,都要互相告訴,不得獨享。有一天,目犍連在路上碰到一個著袈裟的比丘,手上拿了錫杖,走在路上,嘴里唱著了。他唱的是: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目犍連聽到這幾句話,直如轟雷一樣,震動了他的心弦,覺得從來沒聽見過,馬上心開意解,證入了緣生的性理,成了阿羅漢。隨時請問那比丘的名姓。比丘說:我叫馬勝。又問,你這話是那里學(xué)來的?比丘說:是我?guī)熱屽饶材岱皙毺氐囊娊。目犍連很快的找到舍利弗,告訴他這話,舍利弗一聽也頓然大悟。兩人于是同去見佛,隨時出家當(dāng)了比丘,七天就精通了佛法,所以佛稱他為智慧第一。并且把他們各各所領(lǐng)導(dǎo)的學(xué)生,也都接引出了家,都在千二百五十人之內(nèi)。

  舍利弗的母舅,長爪梵志,等他讀好了書,回來準(zhǔn)備和外甥辯論的時候,舍利弗到已經(jīng)隨佛出家了。他不相信,他以為還有什么人的智慧,能超過他的外甥,那真是怪事。于是去和佛辯論,辯論的結(jié)果,是慘遭失敗,他因而也出了家,當(dāng)了比丘。這是舍利弗出家的故事。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jīng)在上次已將長老舍利弗一句講完,今天講到第二位尊者‘摩訶目犍連’。

  摩訶譯成國語,為大小的大。目犍連,譯成國語為采菽氏。連貫起來說:就是大目犍連,或大采菽氏。這位尊者,在釋迦世尊座下的諸大弟子中是神通第一。

  其實,目犍連是姓,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樹木的名字,他的母親沒有兒子,因禱告拘律陀樹神而生的,所以就叫他拘律陀。什么叫神通呢?神者變化莫測,通者無障無礙。比如說:我們生下來是男人,決不會頓然變成女人;生下來是女人,也不會頓然變成男人,得神通的人?梢噪S意變化,所以叫變化不測。我們走起路來,稍遠(yuǎn)一點的就得要乘車;遇有江河阻路,必得要乘船。即使現(xiàn)在有飛機,可以飛越海洋、高山峻嶺,但還離不開物質(zhì),機件失靈,馬上就出亂子。何況乎一道墻壁,就能阻礙我們的出路;一張紙頭的障隔,我們就看不見。得神通的人,飛行自在,山河不能為阻,眼睛能遠(yuǎn)視,耳朵能遙聞,所以說:無障無礙謂之通。目犍連尊者,曾經(jīng)降過毒龍。和外道斗法,曾經(jīng)移過山。琉璃王誅釋種的時候,他曾把佛陀的親戚故舊,攝在吃飯的缽里,伸手舉到梵天以上,而想救活他們,所以叫他做神通第一。

  第三位尊者是‘摩訶迦葉’。

  摩訶,仍然譯為大,迦葉,譯成國語為飲光,是他的姓,名字叫畢波羅。在釋迦世尊的大弟子中,是頭陀第一。

  為什么姓飲光呢?因為他在過去世,曾經(jīng)充當(dāng)過冶金的技術(shù)師。他和一個女人,把自己所藏的一點金子,莊嚴(yán)佛像,所以感到生生世世,身上總是有閃爍的金光。而且這光都比其他有光的人大,等于能吞滅其余的光,所以叫飲光。頭陀第一的頭陀,譯成國語為抖擻或者苦行,也可以說抖擻精神,修行苦行?嘈,就是在享受上都是很苦的。譬如住是住在寂寞的山林。吃只是中午吃一餐,還要自己去乞化。穿的只是規(guī)定的三件衣裳。夜間在亂墳灘上打坐。因為人類都有同樣的欲望,這欲望就是官做得高,薪俸拿得多,使得合家眷屬,生活美滿。經(jīng)商的,種田的,做工的工作盡管不同,而豐衣足食,高貴的享受觀念,則無不同。一人如此,人人如此,則此爭彼奪,勝者笑,敗者哭,造成社會的不安。所以佛的制度,把出家比丘的生活,減低到最低的程度,而行頭陀行的比丘,他們的生活,則更為艱苦,差不多連一間茅蓬都沒有。山林水邊,墳?zāi)怪,那里都可以住上一宿,他照樣活上個百兒八十歲。人類不合理的欲望,好像是與生俱來,用高壓的手段是沒有用的。佛教徒的質(zhì)樸生活,乃是以身作則,具有一種釜底抽薪作用。像迦葉尊者這樣的苦行,以極普通的生活作比較,還要更苦到幾倍,可是他一直到老,都堅持著這苦行的生活。雖然釋迦世尊,可憐他的年老,命令他放棄苦行,他都不肯。因此釋迦世尊,特別看重他,將正法眼藏傳給他,而為禪宗的第一代祖師。后來釋迦世尊涅槃以后,他又負(fù)責(zé)召集得神通的諸大阿羅漢,將釋迦世尊所說的經(jīng)藏,所制的戒律,一一結(jié)集起來,一一傳到現(xiàn)在,這都是迦葉尊者的功勞。迦葉尊者,既經(jīng)結(jié)集三藏以后,把正法眼藏傳給阿難尊者為第二祖。他就捧著釋迦世尊傳給他的金襕袈裟到南天竺,雞足山中入定,等待彌勒佛下生人間,將這袈裟傳給彌勒佛。我們看,迦葉尊者為佛教的一片苦心,多么值得我們景仰啊!

  現(xiàn)在又講到第四位尊者‘摩訶迦旃延’。

  摩訶是國語的大。迦旃延,譯成國語為文飾,文章的文,裝飾的飾。在釋迦世尊的諸大弟子中,他是論議第一。

  論議,就是運用語言文字,反復(fù)辯論一切的事理,如果我們討論一件事理,不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術(shù),而直率的說來,或詞藻不夠美麗,理由不夠充足,就不能使讀者聽者,心悅誠服。迦旃延尊者,演講的技術(shù),特別高明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文飾。而釋迦世尊也贊譽他是說法人中,最為第一。這光榮的頭銜,等于現(xiàn)在的贈送博士學(xué)位一樣。

  曾經(jīng)有無神論者的外道,詰問迦旃延尊者說:你們以為人死而靈性不滅,那末,人死了以后,如果是受苦的話,不是應(yīng)該還回到人間來么?迦旃延尊者說:這譬如犯罪的人,已經(jīng)判了死刑,他還能回到家里來么!外道又問:人死了以后,如果生在天上,行動是自由的,總應(yīng)該回到人間來看看吧,迦旃延尊者說:人間是苦海。譬如一個人,墮在糞坑里,既然跑出糞坑,決定不會再回到里面去的。人死如果生了天,那肯再回到這像糞坑一樣的苦海里來呢?這都是迦旃延尊者,善于議論的證據(jù)。

  第五位尊者是:‘摩訶拘絺羅’。

  摩訶譯大如前。拘絺羅,譯成國語是膝頭的膝,合攏起來說就是大膝。大概這位尊者的膝頭很大,從形貌上的特征而定的這個名字。他在釋迦世尊座下的諸大弟子中,是答問第一。

  拘絺羅尊者,是舍利弗尊者的母舅,這在講舍利弗的時候,曾經(jīng)講過,他因姐姐懷了肚子,就辯論他不過,就預(yù)先知道他這外甥將來智慧一定很大。所以馬上發(fā)憤游學(xué),充實學(xué)問,以便將來好和他的外甥辯論。因此他忙得連指甲都沒空剪,所以人都喊他為長爪梵志。等到他書讀好了,來尋外甥辯論時,但舍利弗尊者已經(jīng)隨佛出家而作比丘了。他很憤慨的說:瞿曇是什么人,敢收我的外甥做徒弟,想必他的智慧比我外甥還要大,我倒要去和他談?wù)勀亍S谑菐е还沈湴恋纳駳,走到釋迦世尊座前,口喊瞿曇!我愿和你辯論。釋迦世尊對他一笑說:你輸了怎么說?長爪梵志說:我輸了愿意殺頭以謝。釋迦世尊說:那么!你提出主要的論題來!長爪梵志說:我一切法不受。世尊反問他說:你說的這句話受不受呢?長爪梵志,沉思了半響說:我輸了,請你拿刀來殺我的頭釋迦世尊說:我法中,沒有殺頭,只有剃發(fā)。長爪梵志,深感世尊不殺之恩,又肯為他剃發(fā),收他做徒弟,不禁踴躍歡喜,隨佛出家,后來也成了大阿羅漢,就是這位拘絺羅尊者。因為尊者。得到四無礙辯才,善于答復(fù)問難,所以稱他為答問第一。

  在這里我要請問各位,長爪梵志,怎么為釋迦世尊一反問,就自以為輸了,試想一想!

  再講第六位尊者是:‘離婆多’。

  離婆多譯成國語是星宿,(宿讀秀)我們每晚上仰起面孔來向天空里看,那一點一點閃爍而有光的東西,就是叫星宿。離婆多又可以譯成室宿。室是房室的室。室宿,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他的父母,因沒有兒子,常常禱告室宿,因而懷孕生子,所以取名叫室宿,這位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稱為無倒亂第一。無倒亂者,就是對于一切事理,認(rèn)識得很清楚,不顛倒,不錯亂。向下講第七位尊者:名字叫‘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譯成國語叫大路邊生,這位尊者,僅持半偈,就得了道果,成了阿羅漢。

  他為什么叫大路邊生呢?因為他的母親,懷他在肚子里,將要足月的時候,就回母家生產(chǎn),沒有能達(dá)到母家,在半路上就生下他來了。最奇怪的是,他和他的弟弟,都是這樣生下來的。所以一個叫大路邊生,一個叫小路邊生。周利槃陀伽,就是大路邊生,大小不是說路的大小,乃是指他兄弟倆,出生的先后。這位周利槃陀伽尊者,生性非常之笨,出家很久,什么都不懂。他有一位先出家的哥哥,討厭他笨,勒令他還俗去。他不肯回去,但又不敢不回去,他跑到門外,倚門而哭。事有湊巧,剛好釋迦牟尼佛,從外面回來,看到了他在哭,很可憐他,就不讓他回去,教他念‘掃帚’兩個字?墒撬浟‘掃’忘了‘帚’。說也奇怪,久而久之,他竟會開悟而得了阿羅漢果。這也可算是,天下無難事,最怕用心人。修行學(xué)道,本不是件容易事,要拿出蚊子釘鐵牛的工夫來。周利槃陀伽,這故事,可以勉勵我們學(xué)佛的人,千萬不要自己以為太笨,自暴自棄的不肯用功。

  第八位尊者,名叫‘難陀’。難陀,譯成國語為歡喜。

  佛陀的弟子中,有三個難陀,一個叫阿難陀,一個叫孫陀羅難陀,這一位叫難陀,他是佛的親弟。因為他的相貌特別好,所以稱他是儀容第一。

  第九位尊者名‘阿難陀’。

  阿難陀,譯成國語為慶喜,又名叫無染,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白飯王的王子,在釋迦尊座下的諸大弟子中,號稱多聞第一。多數(shù)地方都減去一個陀字而稱他為阿難。

  阿難兩字譯成國語叫慶喜。他為什么叫慶喜呢?因為他降生到這人間世來的時候,正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一天。出家修行的王太子成了道,王宮里生了王子,這兩重喜事報到凈飯王宮里,凈飯王特別高興,所以為他取名叫慶喜。又為什么叫無染呢?因為他出家以后,曾經(jīng)隨釋迦世尊到過天宮、龍宮。這些地方不但是宮殿巍峨,飲食香美,就是女人的美麗,也要超過人間的女人百千萬倍。但是阿難尊者,對于這些富有誘惑性的環(huán)境,心理上沒有絲毫的染著,因此所以叫無染。然則,楞嚴(yán)經(jīng)上說他為摩登伽女之所惑亂,幾幾乎毀了戒體的話。足見那是他的方便示現(xiàn),借此機會,產(chǎn)生了一部楞嚴(yán)經(jīng),而流傳下楞嚴(yán)大定的修持法門,這正是阿難尊者的偉大。

  阿難尊者,在王宮里,享受了二十年王子的高貴生活。在二十五歲的那年,釋迦世尊就感化他出了家,而為釋迦世尊當(dāng)侍者。阿難尊者的出家,距佛成道已二十五年,所以他出家時,對釋迦世尊唯一的要求,就是過去二十五年已說過的法,要和他一一補習(xí),釋迦世尊對他的要求,一一答應(yīng)。阿難尊者的記憶力特別強,所補習(xí)的二十五年所說的法,和二十五年當(dāng)侍者期間所聽的法,他都能記得,夠得上稱博聞強記,所以釋迦世尊稱他為多聞第一。

  后來釋迦世尊滅度了,他遵照迦葉尊者的指導(dǎo),把釋迦世尊所說的教法,一一都結(jié)集起來,因此佛教才能流傳這么廣和這么長久。所以我們今日還有佛經(jīng)可讀,應(yīng)該要感謝阿難尊者。

  還有釋迦世尊的原意,是不許女人出家的。因為女人一經(jīng)出家,要減少正法住世五百年,所以佛的姨母摩訶波阇跋提夫人,幾度要求出家,佛皆不許。后來經(jīng)不起阿難尊者的反復(fù)辯論,佛才立下了八敬法的規(guī)矩,允許女人出家當(dāng)尼姑。因此出家的女尼,也要感謝阿難尊者的。

  迦葉尊者,受釋迦世尊的勞囑,傳佛心印,為禪宗第一祖。迦葉尊者后來就傳給阿難尊者。所以阿難尊者,不但為傳流我佛法藏的第一人,也是禪宗傳佛心印的第二代祖師。

  摩竭提國,阿阇世王是最崇拜阿難尊者的。阿阇世王常常聽到許多大尊者的入滅,但恨都不能親見。所以他曾與阿難尊者約定,尊者入滅,必須遣人告我!我當(dāng)修最后供養(yǎng)!阿難尊者答應(yīng)了。等到阿難尊者入滅的時候,遣人告訴阿阇世王,正值阿阇世王午睡,侍從的人,不敢通報。阿難尊者等他不到,就踴身虛空,現(xiàn)許多神變,然后以三昧火自己焚身,落下來的舍利,如雨點一樣,他因當(dāng)?shù)厝藢ι崂麪幦,甚至可以動起刀兵來。所以他入滅的地方,正?dāng)恒河的上空使恒河兩岸的信徒,都可以有得到舍利的機會。阿阇世王,一覺醒來,才得到這消息,趕快奔到恒河邊,但已不見阿難尊者蹤影,不禁號啕大哭,幾乎悶絕。不得而已,只有禮拜贊嘆,拾取舍利,歸國造塔供養(yǎng)。阿難尊者的感人之深,于此也可以想見了。

  第十位尊者名‘羅侯羅’。譯成國語名覆障,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

  羅侯羅是釋迦世尊的兒子,他為什么叫覆障呢?覆是蓋覆的覆,障是障礙的障,阻礙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在十七歲的時候,因游觀四門,見生老病死,為著自己脫離苦海,也為著救度他人脫離苦海,早已存著出家修行,追求真理的志愿,他與耶輸陀羅的結(jié)婚,以及生子,皆是被他的父王所迫,沒有辦法的舉動。因為凈飯大王想盡了方法,要使太子放棄出家的志愿,譬如為他建筑三時殿,以備他冷、熱、不冷不熱的時候起居。增加美女,供他娛樂。但是這些,太子都不把他放在眼睛里,他日夜所企求的唯有出家。凈飯王最后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談老實話了。他說:你要出家,我不留你,但你不能眼看著我絕后,至少你要為我生下一個孫子來,以備將來,紹繼王位,我對祖宗的責(zé)任也好有個交代。這在凈飯王心眼兒里,以為兒子不是可以一說就生的,不過借此以為留難他的方法罷了,可是身為太子的釋迦牟尼佛,對于父王的這一點愿心,一方面加以原諒,一方面他以為生兒子也不是一件多大的難事。因此默默應(yīng)允了父王的請求。回到宮里,指著耶輸陀羅夫人的肚子說:卻后六年,當(dāng)生貴子。同時耶輸陀羅夫人也有一種特異的感覺,感覺到似乎有了身孕,釋迦牟尼佛不久也就出家了。所以釋迦牟尼佛,雖然有娶妻生子的名目,但始終是清凈,而無一毫染污的,卻后六年,果然羅侯羅降生,凈飯王與耶輸陀羅翁媳倆,也因此解除了無比的寂寞與悲哀。然而因為羅侯羅未入胎以前,障礙了釋迦牟尼佛的出家;同時羅侯羅在過去世,曾經(jīng)因頑皮而閉塞了一個老鼠洞,使老鼠六天不見光亮,不得飲食。所以他很多次數(shù)感到住在母胎里六年的果報,因這兩個原因,所以叫覆障。

  羅侯羅出生以后,雖然是凈飯王和耶輸陀羅夫人的安心丸。但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思想,畢竟與人不同。他以為人世間富貴榮華的炫赫,夫妻兒女的團聚,都等於戲臺上的戲劇,粉墨登場,鑼鼓喧天,喝采叫好,像煞有意思。及至戲劇終了,看戲的人紛紛作鳥獸散。戲臺上一片漆黑,熱鬧與冷落頓時就是兩個境界。我們看吧!一個大人物,在臺上的時候,有薪俸可拿,有大房子的配給,有現(xiàn)成的汽車可坐,小兒女上學(xué),總以汽車接送。一下了臺,甚至一口氣不來,樹倒猢猻散,什么都沒有了,門前冷落車馬稀,那種落寞凄慘,真是夠他妻兒的難受。釋迦牟尼佛,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他不愿意他的兒子,享受那如石火電光一樣,不長久的榮華。等到羅侯羅九歲的時候,就派遣目連到王宮里,把他接到身邊,叫舍利弗為他剃度出家,當(dāng)小沙彌。羅侯羅是凈飯王和耶輸陀羅夫人的第二生命,羅侯羅的出家,當(dāng)然很費了目連尊者的一番唇舌。因為世間的恩愛,難舍難分。所以后來,凈飯王經(jīng)過世尊的教化證了初果,耶輸陀羅索性也出了家,當(dāng)了尼姑,在法華會上和他的兒子,一同受記作佛。這在釋迦世尊,算是以智慧劍斬斷世間生死根本的情愛,而給予他們的真生命。羅侯羅以小王太子的身份出家,凈飯王愛憐孫子幼小,恐怕他受不了那出家的孤寂。所以在釋迦種族中,選了不少的王孫公子跟他一道兒出家。羅侯羅也自以為是世尊的兒子,很頑皮而不受教化。但他也是乘愿而來,輔揚世尊的大化的,所以骨子里,他的用心很好,因此釋迦世尊稱贊他說:羅侯羅密行,唯我能知之。密行就是暗地里的修行,人不曉得,所以叫密行第一。

  今天再講第十一位尊者‘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譯成國語叫‘牛司’。十大弟子中是受天供養(yǎng)第一。

  牛司的牛,是牛馬的牛,司是口旁加上,官廳里稱上級官為上司的司。司者,倒嚼的意思。牛的吃草,都是很快的把他咽下去,吃完了然后伏在地下,很安閑的把那吃下去的草,一口一口的吐出來,慢慢的細(xì)嚼,這在我們叫他做倒嚼。憍梵波提尊者,因為他過去生中,曾經(jīng)輕弄過沙門,指沙門為牛,因此他就五百世墮落為牛。因為五百世墮落為牛,他雖然罪業(yè)滿了,轉(zhuǎn)生為人,但他那倒嚼的習(xí)氣,一下子除不了。因此他不管有人沒人,他的那張嘴巴,上下唇是要常常的去搬動,所以大家趕著他叫牛司,以為取笑。同時也就以牛司出名而埋沒了真的姓名。

  他為什么叫受天供養(yǎng)第一呢?因為他那倒嚼的習(xí)氣,同道們看到他都很好笑,有時趕著戲弄他。佛教是講因果與威儀的,他今生戲弄他人,來生你就要受著這果報。同時在大眾會下,嘻皮笑臉,有失威儀,太不像話。而且他已證得阿羅漢果,有六神通。所以釋迦世尊就打發(fā)他到某一天上,尸利沙花園里去居住,因此他不要托缽乞化,受天上天眾的供養(yǎng)。釋迦世尊在地上曾經(jīng)率領(lǐng)一千多師兄弟游行教化,遇到荒年化不到米飯,吃了三個月的馬麥。馬麥就是大麥,是馬吃的東西,所以叫馬麥。以世尊的福報,尚且吃這個苦頭,他卻安居天上,受天人供養(yǎng),所以叫受天供第一。

  第十二位尊者的法號是:‘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譯成國語是不動,頗羅墮是利根。上三字是名,下面三個字是姓。

  名在前面,姓在后頭,據(jù)蓮池大師說:‘這位尊者同族有十八人,他的名字放在前面,以表示與其余的族人不同。其實姓名的倒置,是外國人常有的事,外國人的名姓,不一定和中國人的名姓,有什么字派班輩的拘束。

  這位尊者,在一般大寺廟十八羅漢的塑像里,相貌非常清瘦,白而長的眉毛,長度過了膝頭。在律藏里關(guān)于這位尊者,有一段故事式的記載說:有一位樹提長者,以栴檀木雕刻成一個吃飯的缽,放置在一根很高的剎桿兒的頂上。遍告在場的各位尊者說:誰能以神通力將栴檀木缽取下,我就贈送給誰。賓頭盧尊者奮身騰空取下?墒抢蠋熱屽饶材岱鸫蟛灰詾槿。因為這在已證阿羅漢果位的羅漢,自是一種游戲三昧。但未證圣果的凡夫太多了,在凡夫眼界里,這是妖異惑眾的舉動,反而要引起一般人的謗毀。所以釋迦世尊將賓頭盧尊者呵斥一番,并且勒令他不許入滅,留身在人間,受人供養(yǎng),以種福田。五代時,吳越王錢镠,篤信佛法,曾設(shè)千僧大齋,把首席的位置空著,等待圣者,白發(fā)長眉的賓頭盧尊者,果然凌空而來,接受供養(yǎng)。

  還有法苑珠林,卷二十七,曾引四分律,說了一個有關(guān)賓頭盧尊者的故事。四分律說:賓頭盧羅漢,本是拘睒彌國,優(yōu)填王的臣下,他老早皈依了世尊座下為在家弟子。由于他的精勤苦行,感動了優(yōu)填王。優(yōu)填王本身也是篤信佛教的,所以很同情他,干脆的就放他出家,讓他專心壹志的修行,而且很快的就證得阿羅漢果。優(yōu)填王從此以后對他更加禮敬。賓頭盧尊者,住的地方離城二十余里,優(yōu)填王常常帶著隨員,出城去向他參禮。賓頭盧尊者以佛法之禮相見,不迎送,不還禮,對于那些俗不可耐的隨員,當(dāng)然更沒有什么招待。在優(yōu)填王本人,因為是篤信佛教,知道圣僧的可貴,心理上倒不感覺得什么?墒悄切╇S員中有不少的大官兒在內(nèi),其中不信佛教的一般人,就鼓動唇舌,搬弄是非。說賓頭盧本來是王的臣子,雖然出了家,還不是一個窮和尚,這般傲慢無禮,對于一國之君,都不看在眼睛里。這種無法無天,無父無君的人,早就應(yīng)該殺卻,還尊敬他做什么?優(yōu)填王以國王的身分,信心沒有徹底,自尊心當(dāng)然是有的。因此受不起群小的蠱惑,懷恨于心。有一天又帶領(lǐng)群臣出城參禮賓頭盧尊者。一進(jìn)寺門,就見到尊者走下禪床,笑臉相迎。優(yōu)填王很生氣的對尊者說:大德原來難動,今天為什么避席相迎?尊者答復(fù)他說:王過去懷信心而來,故以佛禮相待;今天王懷惡心而來,若不遠(yuǎn)迎,必當(dāng)見殺,增加王的罪惡!優(yōu)填王滿心慚愧,驚嘆他的未卜先知。向尊者說:善哉!弟子愚笨,妄受小人之言,不識凡圣,請求尊者,允許我的懺悔!尊者說:可爾!但得免地獄之罪,然失國之慘,仍不能逃避。后來沒有多少時,與鄰國交兵,優(yōu)填王戰(zhàn)敗,身被俘虜,被拘禁了十二年,這是什么理由,這里姑且不說。

  現(xiàn)在講到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譯成國語是‘黑光’。他為什么叫黑光呢?據(jù)說這位尊者的相貌很難看,面容漆黑,但黑而有光,就相貌上立的一個名字,所以叫黑光。這位尊者因為相貌的丑陋,曾經(jīng)鬧出很大的笑話,我來講給各位聽聽:原始佛教徒的生活,是托缽乞化,并且只在中午以前,乞化一次,過了中午,就不再進(jìn)食。這本來是將佛弟子生活上的要求,減到最低的程度,以為人間世因生活問題而起斗爭的惡習(xí),作一個消極的示范。這種簡樸生活,連釋迦世尊自己亦不例外。金剛經(jīng)開頭不是說嗎:‘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我們讀過這一段經(jīng)文,可以認(rèn)識佛及弟子們的生活,質(zhì)樸而嚴(yán)肅,而且不肯浪費一點時間。所以佛在世時,佛弟子得道者很多。近百年來,出家佛教徒,與一般人一樣,受到生活居處的逼迫,那里還有工夫去修行辦道,所以僧徒在質(zhì)的方面,難免不愈趨愈下。

  迦留陀夷尊者,因佛陀的感化,舍俗出家了。但他生成的一付怪相,使人看到就害怕。每逢他到信徒家去化飯,人家分明是肯布施的,但一看到他那付怪相,多是嚇得轉(zhuǎn)身就跑,甚至緊閉大門,不敢再見?墒清攘敉右淖鹫,塊頭大,肚皮更大,因常;坏斤,未免忍饑,忍不了,只有偷偷的夜晚出去乞化。那時的晚上不像現(xiàn)在有電燈,在黑暗中乞化,人家看不清楚,卻能滿足了他的食欲?墒遣恍业煤,有一天晚上,天濃云密布,夜黑如漆,尊者敲敲人家的門,口稱乞食。門打開了,來了一個大肚皮的少婦,裝滿了一碗飯和菜,正在向尊者的缽里傾倒的時候,天空里一個閃電,照得天地通明。那少婦在電光下,頓然見到尊者的一付怪相,呀的一聲嚇倒了。驚動了翁姑丈夫,以燈光一照,少婦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再看看大門外站著一個怪難看的沙門。尊者向他們道歉,并說明原委。那時印度的人,雖然對佛弟子相當(dāng)恭敬,但性命交關(guān)的事,也就不免惡聲相向。而且那個少婦,抬進(jìn)房里去,不久就小產(chǎn)了。左鄰右舍,彼此相傳,因此知道的更多了。尤其是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在傳說當(dāng)中,好事的人,不免再加以炫染,參雜了許多不道德的舉動在里面。

  第二天,阿難等一大群師兄弟上街化飯,過去布施的人,今天都變了,大家都相應(yīng)不理,害得大家挨餓挨罵。他們于是乎從罵的語言中,加以研究,偵探。等到知道了實在,大家一齊來稟白世尊,要求懲辦這害群之馬。世尊慈悲,也不過予迦留陀夷,一頓呵斥。但同時制定了一條戒條,就是比丘夜晚不許乞化。雖然如此,還經(jīng)過了很多的時間,這場風(fēng)波才告平息,迦留陀夷尊者午飯的問題,只好由其他師兄弟代化了。

  再講十四位尊者,這位尊者的法名是‘摩訶劫賓那’。

  摩訶是中國話的大,劫賓那譯成國語是房宿(宿,讀秀,下同)。十六大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房,就是房屋的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宿,房宿,我國舊有的傳說,天上有最出名的二十八個星宿,現(xiàn)在流行的歷本上,依然有他們的名字,如畢星、角星、亢星等。房宿就是二十八個星宿當(dāng)中的一個。他的父母,因結(jié)婚多年,不生兒子,天天祈禱這個房宿,后來居然生下了尊者,因此取名房宿。

  這位尊者是祈禱天上的星宿而生,而他的特別技能也是知星宿第一。所謂知星宿第一者,就是通達(dá)天上的天文學(xué)。按天文學(xué)是一種專門學(xué)問,現(xiàn)在懂得天文學(xué)的人很多?墒乾F(xiàn)在的通達(dá)天文,有天文儀器,對于日月的運行,星斗的布列、時間、空間的距離,都用儀器去觀察、測量。古時候的天文學(xué)家,完全憑自己的天才,靠一只眼睛,用長時間去觀察,這樣得來的天文學(xué),可不是容易的事。如唐朝有位一行禪師,他是密宗的大師,同時也精通天文。佛祖通載十三卷上說:‘昔洛下閎造太初歷,記曰:八百年后當(dāng)差一日,必有圣人出世糾正之。今年期差滿,而一行推大衍數(shù),以糾數(shù)家之謬,閎之言為不誣矣。’一行禪師的著述有:大衍歷五十二卷,及易論等十一種五十六卷。這是他對社會國家無比的供獻(xiàn)。劫賓那尊者,是怎樣的通曉星宿,沒事跡流傳,我也只能說到這里為止。

  以下講到第十五位尊者‘薄拘羅’。薄拘羅譯成國語是善容,十六弟子中是壽命第一。

  這位尊者與迦留陀夷,確好是相反的。迦留陀夷的相貌,非常之難看;這位尊者卻長得好看,所以叫善容。他初生的時候有五種不死,后來活到一百六十歲,他的壽命堅固、長久,所以是壽命第一。

  佛教的一切,都是講因果的,壽命的長短,當(dāng)然也不能例外。這位尊者,多生多劫持不殺戒。因他的不殺,而不使他人短壽,不使牛羊犬豕等畜生的短壽,所以他已經(jīng)有九十一劫不曾受過夭亡的惡報。而且都是善終。以尊者的這一生來說罷:他初生下來的時候,家里發(fā)生一種怪異現(xiàn)象,他的母親以為不吉祥,把這初生的嬰兒,放到熬東西的盤里,但熬他不死。再把他放到鍋里,又煮他不死。沒奈何他,只好把他送到河里去,聽他去自生自滅,可是水又淹他不死。被大魚吞下去,被魚人撈去,將刀剖魚,他在魚肚子里,依舊活著。他經(jīng)過了這五種大難,不曾得死,所以是壽命堅固,活到一百六十歲,可算是壽命長久。因此可以說他,是不折不扣的壽命第一。這些話在我們聽了,或者疑惑是神話?墒钱(dāng)今名聞中國佛教界的虛云長老,生下來就是一個肉團子,是拿刀剖出來的,他現(xiàn)在已活到一百一十七八歲,這是有他老人家的年譜,可以作為鐵證的。

  金剛經(jīng)上說:‘是經(jīng)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果報的理論,在佛教可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類只知道講營養(yǎng),講醫(yī)藥,以求身體的健康、壽命的長久、眷屬的團聚。戰(zhàn)爭的時候,怎樣的防空,怎樣的疏散,以避免死亡?墒墙^不肯不殺害物命,以造長生不死的善因。佛經(jīng)上說: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這就是果報不可思議。禪宗的祖師也說:‘隨緣消舊業(yè),慎勿造新殃’。這是我們學(xué)佛的人,時時刻刻應(yīng)當(dāng)警覺的。向下講到第十六位尊者‘阿冕樓馱’。

  阿冕樓陀,又名阿那律陀,或阿泥樓豆,譯成國語是無貧、無滅、如意的三個意思。十六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無貧,就是不貧窮,因為尊者在過去世中,曾經(jīng)遇到荒年。每逢荒年我們都知道飲食是最難得到的寶物,得到則生,得不到則死。誰也不肯在這年頭兒,把吃的東西,無條件的送給人?墒前⒛锹赏幼鹫邊s不然,他在那饑荒的時候,曾經(jīng)將僅有的一頓高糧米飯,供養(yǎng)一位已得圣果的辟支佛。因這一點善因,在九十一劫以來,感到財富充足,不受貧窮的困苦,也就是福報不滅。因為有福報,所以所求如意,因此他的名字,含有無貧、不滅、如意的三個意思。

  阿那律陀尊者的今生,是斛飯王的兒子,又是王子的身份,和釋迦世尊是堂兄弟。因釋迦世尊的拋棄國王之尊,出家學(xué)道,因而成道,為天上人間之所尊敬。他受到釋迦世尊的感化,也犧牲了王子的享受,出家修道。但他有一個歡喜睡眠的壞習(xí)氣,出了家以后,并沒有能改變。出家是勤苦的,早起晚睡,修習(xí)禪觀,聽佛說法,阿那律陀尊者因此更覺辛苦,每逢釋迦世尊說法,他都是前磕后仰的打磕睡。世尊看在眼里,忍在心里,積之既久,實在看他犧牲了聽法的機會太可惜了,于是乎以不客氣的態(tài)度,呵斥他說:咄!阿那律!你真是螺獅蚌蛤一類的東西,螺獅蚌蛤,一睡可以千年,但他聞不到佛的名字。阿那律挨了一頓罵,氣極了,索性成夜的不睡,拼命的用功。這一急可把一雙眼睛急瞎了,成了個廢人。世尊看到他雙眼失明,怪可憐的,對他百般的安慰。一方面叫他修一種金剛照明三昧,準(zhǔn)可以彌補這一個缺憾。阿那律依教奉行,天天修這三昧。修之既久,果然證得了阿羅漢果,俱備了天眼通。而且他的天眼通,比其他的人還更特別,他拿天眼看我們這三千大千世界,正如看手掌上托的一只蘋果。所以佛又稱贊他為天眼第一。

  講到這里,關(guān)于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十六位大阿羅漢,講完了。我如僅僅乎講他們的姓名,似乎乏味。所以我兼帶的找出他們的一點歷史,當(dāng)故事講給各位聽聽,或者比較有味,在各位聽眾,不知道以為如何?

  如是等諸大弟子。

  這是結(jié)束十六位尊者的一句結(jié)文。意思是說:都像這十六位尊者一樣資格的,許許多大弟子,學(xué)在師后為弟,解從師生為子。這些弟子,都是內(nèi)秘菩薩行,外現(xiàn)聲聞身,大家伙兒,都是輔揚 世尊作教化眾生的事業(yè)的,所以稱為大弟子。

  各位聽眾,開會,是現(xiàn)在社會人們的家常便飯。每一個集會,都應(yīng)該有各該會議的有關(guān)人士出席,都如理事、監(jiān)事、主席,或者再加上主管機關(guān),上級機關(guān)的指導(dǎo)人,與新聞記者等等各式各樣的份子參加。這個會議,才算健全,也才有會議的結(jié)果。

  釋迦世尊說法的法會也是這樣。法會中雖然沒有一般集會的章則條文,但參加的份子,比較起來,則更多,更復(fù)雜。發(fā)言,和通過議案,也有其自然的規(guī)矩。

  釋迦世尊每一法會中參加的份子,大都是出家二眾的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二眾的優(yōu)婆塞,與優(yōu)婆夷。比丘僧尼,有時稱他們?yōu)槁暵,緣覺,大阿羅漢,這是屬于小乘的。大乘中則有菩薩。再加上天眾,龍眾等八部神眾。阿彌陀經(jīng)上,參加的份子里面,過去所講的十六位尊者,就是比丘眾,這些比丘,又都是大阿羅漢。所以說:如是等諸大弟子。如是等的等,是等于十六位以外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羅漢。

  并諸菩薩摩訶薩。

  并者,和同的意思。就是說:不僅與十六位尊者相等地位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羅漢在座,還有許多菩薩也同時來參加,這許多菩薩而且都是大菩薩。諸是許多,摩訶是國語的大。什么叫做菩薩呢?菩薩譯成國語是覺有情,覺就是教育,有情就是眾生。孟夫子曾說過,以先覺,覺后覺,也就是把自己所懂的道理、經(jīng)驗,展轉(zhuǎn)的拿來教化其他的人。孔夫子又說過,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己欲立而立人,這個人字在佛學(xué)里面,就是有情,或者眾生。只是人字的范圍,不及有情和眾生的范圍來得廣大。孔夫子,周游列國,席不暇暖的以詩書禮樂教人,期望世界大同,后世尊他為萬世師表。周文王恩澤及于死人的骨頭,他所懷念的,就是怕餓了百姓,凍了百姓,后世稱他為仁君。像文王、孔子,在佛教里說都可以稱他們?yōu)槠兴_。但他們的對象,只是局限于人類。而佛教里,菩薩們的教化,都能遍及人類以外的天龍鬼神,以及地獄里的苦惱眾生。如地藏菩薩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一種犧牲自我的偉大精神,不只是地藏菩薩如此,是凡夠得上稱菩薩的都是如此,所以稱他們大菩薩。因為他們的能力大,所度化的境界大,所證的理大,而其行為則更加偉大,所以稱大。那末,彌陀法會上是些什么菩薩參加的呢?經(jīng)上說:

  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jìn)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這里列舉了四位菩薩:第一位,‘文殊師利’,或稱曼殊室利,譯成國語,是妙首、妙吉祥、妙德。法王子者,佛為法王,文殊菩薩已入法正位,故稱他為法王子。阿羅漢中,以舍利弗為第一,菩薩眾中以文殊師利為第一,因為他二位在大小乘中各各都是智慧第一。

  文殊師利譯成所謂妙首、妙吉祥、妙德這三個名字,在華嚴(yán)宗里分配成三個用場:第一表信,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所以信為萬德萬行之首,因此叫妙首。第二表行,文殊師利,多生多劫以來,親近,贊嘆,供養(yǎng)一切諸佛,同時也為一切諸佛之所稱贊,一切眾生之所親近,供養(yǎng)。贊嘆,親近,供養(yǎng),是吉祥的盛德,所以叫妙吉祥。同時文殊菩薩的利樂眾生,是冤親平等,到處人人歡喜,好像是普天同慶一樣,這是超人的行為。而且文殊師利初生的時候,家中頓然現(xiàn)出很多祥瑞。如光明滿室,象生六牙,金銀滿庫等等,因這些原因,所以叫妙吉祥。第三表智,文殊在菩薩眾中是,大智慧第一。智慧是諸佛之母,文殊憑這大智慧,過去劫中曾為釋迦世尊的師傳,因智成德,所以叫妙德。

  過去君主時代,皇帝的長子,正位東宮,就稱太子,因為他有紹繼王位的分兒。釋迦世尊,已證入了中道第一義諦,說法自在,而稱法王。文殊師利菩薩,已踏上了這個地步,有成佛之分,所以稱法王子。

  阿彌陀經(jīng)的末尾,釋迦世尊自己說:我于此五濁惡世,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僅僅乎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非有大智慧之人不能相信。所以這里將舍利弗,文殊師利,兩個大智慧的弟子,放在前面。表示持名念佛的法門,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仰,才能遵行。以下講到第二位‘阿逸多菩薩’。

  阿逸多譯成國語為無能勝。就是當(dāng)來下生于此世界,繼續(xù)釋迦牟尼佛而后,說法度生的彌勒菩薩。

  阿逸多是菩薩的名,彌勒是菩薩的姓,彌勒譯成國語為慈氏,慈悲的慈。因為菩薩,多生多劫,修慈心三昧,常以慈眼視一切眾生,任何人的慈悲之行,沒有能超過于他的,所以叫慈無能勝。

  在法華經(jīng)上,釋迦牟尼佛曾經(jīng)說過:在未成佛時,和彌勒菩薩,同時發(fā)菩提心,做師兄弟。只因彌勒菩薩,歡喜游玩,不肯精進(jìn)。而釋迦世尊卻克苦修行,辛勞備至。所以釋迦世尊,已成正覺,而彌勒菩薩的成佛,要遲于釋迦牟尼佛幾萬年。

  彌勒菩薩在梁武帝時,曾化生為傅大士,最為武帝所尊敬。五代的時候,又曾托生在浙江的奉化,綽號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向不吐露姓名,他的個兒很大,大肚皮,大耳朵,手里攜一個布袋,逢人就乞化;臇|西,都向布袋里一放。他的禪機很多。他在將涅槃的時候,坐在一個破廟的廊下,端坐而化。在未化以前曾經(jīng)說了幾首偈語。他說: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xì)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又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足見彌勒菩薩,常常的顯現(xiàn)在世間,只是我們?nèi)庋鄄蛔R罷了。

  ‘乾陀訶提菩薩’。是第三位的菩薩。乾陀訶提,譯成國語為不休息。佛道深遠(yuǎn),絕非小根小行能輕易達(dá)到目的。必須累劫勤苦,不休不息,才能上成佛道,下度眾生。

  第四位是:‘常精進(jìn)菩薩。’精者不雜,進(jìn)者不退,專心一志,長時間的為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努力,所以叫常精進(jìn)。大寶積經(jīng)上說:這位菩薩為著度一個眾生,他能經(jīng)過無量劫的時間跟著他跑。他如仍然不受教化的話,但菩薩還不肯生一念棄舍之心,這可謂精進(jìn)之極了。

  彌陀法會上的菩薩,當(dāng)然很多,這四位只是菩薩眾中的代表罷了。代表的菩薩講完了以后,作一個概括,所以說:‘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各位聽眾!彌陀法會的聽眾!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十六尊者的小乘聲聞眾,四位菩薩的大乘眾。以下第三類的聽眾是天人眾。經(jīng)上說: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及字的解釋是并且的意思,就是說:本法會不但有大小乘的圣人在座,并且還有天上的天眾,人間的人眾,和其他的一切眾生,都同時參加,聽此凈土法門。

  釋提桓因者,譯成國語為能天主。等者,等于其他無量諸天大眾。俱者,聚積。大小乘,天眾,人眾,還有其他的大眾,一齊聚會在給孤獨園。

  諸天的天字,有自然的意思,和天即理也,或者天就是玉皇上帝,以及受命于天的一般講解不同;浇痰奶焯,更沒有確切的論定。天所以稱自然者,天在佛教里是六道眾生的一角,是具有生命活力,比人類福報更大的一種眾生。就是因為天眾福報大,他們不要日月燈火,自然有光。他們的身體不須要母親懷胎十月,而是化生。他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衣服飲食住處,是自然而有,而且精妙無比。我們經(jīng)常贊嘆富貴人家住宅里的陳設(shè),稱他有如天堂,就是受的這個影響。

  佛教里講天,有三界二十八重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名叫忉利天,居須彌山之頂。忉利,譯成國語為三十三。因為本天的構(gòu)成,是當(dāng)中一天,四方各八天,合起來為三十三天,就平而講的。四方的三十二天,受著居中一天的管束。釋提桓因,便是居中一天的天主,他有此福德,堪能作本天的天主,所以叫能天主。這位天主過去因信佛修福德,而感受到現(xiàn)在的福報,所以永遠(yuǎn)是佛教弟子,受佛教化,擁護(hù)佛教,大小乘多數(shù)的經(jīng)典里面,都有他在座。

  無量諸天,當(dāng)然是指忉利天以外的諸天,大眾是指天眾以外的人眾,或阿修羅眾,甚至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都在佛光照燭之中,所以說無量諸天大眾俱。以上對于彌陀法會上的聽眾,已經(jīng)講完了。以下就講到西方極樂世界,和那世界里的教主,以及人民的情形了。經(jīng)上說: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爾時,就是那個時候。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者告訴。長老是年高有德的尊稱。舍利弗,就是十六位尊者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當(dāng)大小乘諸大阿羅漢,諸大菩薩,以及無量諸天大眾,齊集在祇樹給孤獨園,聽佛說法的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看到大眾云集,由大悲心的策動,不等待任何人的請求,自動的要將這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法門,傳流給天下后世的苦惱眾生,所以直接召呼舍利弗的名字,而告以以下的話。然而為什么只召呼舍利弗一個人呢?因為他在大阿羅漢中,是資格最老的一個,而且他是智慧第一。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非大智慧不能信仰。同時召呼了他一個人,在會大眾,當(dāng)然都可以聽到的。以下是釋迦世尊的話,請各位注意!經(jīng)上說: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是,是指我們這世界。西方,站在我們這世界,向太陽落的方向看去,那便是西方。過是經(jīng)過,億,假定十萬為億、一億、十億百億,一直數(shù)到十萬億,這是很大的一個數(shù)目。佛土,是佛都有他說法的地方,等于他的教區(qū),那個教區(qū)范圍以內(nèi),便是佛的依報國土。有世界的世界,世謂時間,界謂空間,有時間上累積起來的歷史;有空間所容納的山河大地,便成為一個世界。極樂者,是極其快樂,而沒有苦惱。連貫起來說:就是從我們這世界,向西方走去,經(jīng)過十萬億佛國土,另外有個世界,名字叫極樂世界。釋迦世尊接著說: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xiàn)在說法。

  其土,就是指那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里有一尊佛,名號叫做阿彌陀,即今仍然住在世界上,常常說法,教化他的弟子們。

  阿彌陀這個佛名,應(yīng)該怎樣講,在后面經(jīng)文里面有解釋,暫時把他放下來不講。據(jù)下文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這里說他即今猶在說法,足見這是現(xiàn)在的活佛,而不是過去的古佛,可見阿彌陀佛壽命之長,是無可比擬,這是應(yīng)先行告訴各位的。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而告訴他說:舍利弗!那位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么緣故叫極樂呢?不等待舍利弗的開口便自己答覆這問題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這是釋迦世尊,對于前面提出來的極樂世界的名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加以解釋。我們要了解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什么但有享受快樂的份兒,而無一點苦惱,必得要先行知道我們這世界的眾生,所受的是些什么,而后才能充分明白極樂世界的極樂,是值得我們仰慕和響往,也才能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法門生起信心來。

  苦樂是相對的,有苦就有樂,有樂就有苦,而且苦惱的環(huán)境過去了,那便是快樂;快樂的環(huán)境過去了,那便是苦惱。極樂世界的樂,是沒有苦惱與他相對。是永遠(yuǎn)的快樂,所以稱他為極樂。我們這個世界呢!通常人都這樣說:喜怒哀樂,每個人的一生,不知要經(jīng)過多少次數(shù)。那末,這個所謂喜樂的環(huán)境,是短時間的,既有嗔怒與悲哀和他相對,即使有短時間的快樂,決不是絕對的快樂,甚至快樂反而是苦惱的根苗。何況每一個人都有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恩愛分離的苦、怨家相逢的苦、所求不得的苦,因有這血肉身軀所發(fā)生的其他諸苦。我們要平心靜氣,詳細(xì)的把我們一個人的一生,檢討一下。由呱呱墮地,上學(xué)讀書,成家立業(yè),擠進(jìn)社會去,為一人或一家謀取生活,所受的苦惱。由少壯至老死,生活的過程中,所受的千變?nèi)f化,一如驚濤駭浪,層出不窮的打擊,內(nèi)心上與身體上,所感受的苦惱,惟有自己知道,而且是不可以數(shù)計的。假如不講道德,造下了殺盜淫妄的罪惡,以佛教的因果律來說,還要墮落畜生、餓鬼、地獄里去,受刀砧烹割,長劫饑餓,一日一夜,萬死萬生的大痛苦。眼前這世界,蠻爭觸斗,幾時方休,這也是鐵的證據(jù)。所以依佛教來說,這世界,但有諸苦,無有一樂。因此釋迦世尊,憐愍我們的苦惱,賜予我們這念佛生西,離苦得樂的好方法。

  各位聽眾,上面釋迦世尊將極樂世界,為什么叫做極樂,已經(jīng)簡單的解釋過。也就是說,那個世界的眾生,惟有享受快樂,沒有一切的苦惱,所以叫做極樂。我們知道,人類最低的要求,惟有生存,生存的條件在未完備的時候,要求其完備;既完備了以后,還要求其有多余,更要求精,求美。可是所有的人類,都望這同一方向走的話,就要構(gòu)成生存競爭的局面。大家起了競爭,則世界演變成個什么世界,則今日世界的局面,就是一個鐵的證據(jù)。釋迦牟尼佛,深知這個世界上的物質(zhì)是有盡的,而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以無窮的欲望來分配這有盡的物質(zhì),安得不構(gòu)成流血的戰(zhàn)爭,反使人類的本身,搞得傾家蕩產(chǎn),妻離子散,受苦無窮。這都是不知在根本上著眼,所以求進(jìn)反退,求樂反苦,都是望相反的方向走去,實在愚癡得可憐。釋迦世尊,有鑒于此,因而為我們另辟一條蹊徑,教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末!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好法呢?以下分四點來說明,第一說極樂世界的欄網(wǎng)行樹。經(jīng)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

  釋迦牟尼佛,又呼舍利弗而告訴他說:極樂世界僅就地面上的莊嚴(yán)來說,簡直美妙無比。舍利弗!你看吧!欄楯圍繞于樹外,羅網(wǎng)覆于樹上,一重一重的互相間隔,計有七重。而且樹木皆排列成行,羅網(wǎng)皆金銀珠寶所構(gòu)成,層層相間,既整齊,又美觀。

  什么叫做欄楯呢?這等于我們走廊上的欄桿,橫的是欄,豎的是楯。欄楯羅網(wǎng),都是用于保護(hù)花木的。然而極樂世界,雖然沒有牛羊的踐踏,頑童的破壞,而阿彌陀佛,萬行功德之所莊嚴(yán),福報之所感召,欄楯羅網(wǎng),是應(yīng)有的點綴。

  如瑞相經(jīng)上說:‘無量寶網(wǎng),皆以金縷珍珠,百千雜寶,莊嚴(yán)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華輝,羅覆樹林。’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其網(wǎng)柔軟,如兜羅綿。’可見這些莊嚴(yán),都不是世間寶物,必須人工雕琢,矯揉造作的虛偽裝飾。經(jīng)上又說: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因為有這許多寶樹,寶網(wǎng),寶欄楯的莊嚴(yán),比較我們這個世界,無非是泥土沙石,荊棘蓬蒿,不成個式樣,所以叫做極樂。

  向下第二點是池閣蓮華,這里包括了水池、寶階、樓閣、蓮華的四種,F(xiàn)在講第一的寶池。經(jīng)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接著上文告訴他說:舍利弗,極樂國土里,不但陸地上有欄網(wǎng)行樹的莊嚴(yán),就是池水的莊嚴(yán),也是勝妙無比。你看吧!七寶所成的池,儲滿了具備八種功德的水,水底皆是金沙,而不是泥土。

  此方水池,如荷花池、游泳池,多為土石所筑成,數(shù)目很少,范圍也小。極樂世界的水池是用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等七寶所建筑。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內(nèi)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猶如大海;一寶、二寶,乃至七寶所共合成?梢姌O樂世界的花池、浴池,遍地都是,而且大小不等,大的竟大到如海一樣。

  水有八種的好處,所以叫八功德水。八功德是:一、澄凈,澄渟潔凈,沒有污濁垢穢。二、清冷,清湛涼冷,沒有煩熱。三、甘美,水性甘甜,具無上味。四、輕軟,水質(zhì)輕揚柔軟,可上可下。五、潤澤,津潤滑澤,毫不枯澀。六、安和,安靜和緩,沒有沖激泛漲的禍害。七、除饑渴,水力充分,不僅是止渴而已,且能療濟饑餓。八、長養(yǎng)諸根,諸根是指我們的身體,此水能增長養(yǎng)育我們的全身,使他潤澤康健。以下講到第二第三寶階樓閣。經(jīng)上說:

  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yán)飾之。

  四邊者,水池的四周,水池四圍的階道,都是金、銀、琉璃、玻璃,四寶之所合成。池階的上面,有天然的樓閣,而樓閣的質(zhì)料,并不是土木瓦石,而是金銀等七種珍寶之所砌就。

  階,是一級一級的,借以入池出池的斜坡。道,是由此處到彼處的道路。階道之余的平地,則有樓閣。房屋有了兩重以上就叫做樓,屋的四角飛起叫做閣。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阿彌陀佛,講堂精舍,宮殿樓閣,皆以七寶,勝于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菩薩所居,亦復(fù)如是。諸天及人,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至無量寶。足見極樂世界連人民所居的樓閣,皆是眾寶所成。我們這世界,除開達(dá)官貴人,富商大賈,所住的房子,或者有亭園樓閣之美。其余如農(nóng)夫,窮人所居的都是蓽門蓬戶,陰暗潮濕,臭穢不堪,那里能如極樂世界的平等呢?以下第四說到蓮華。經(jīng)上說: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上面說的池外,這里說到池內(nèi)。蓮華就是荷華,荷華出生于污泥,而亭亭玉立,一塵不染,有超世拔俗的高潔,所以佛經(jīng)上多用以說法。這里更以微妙香潔的光色,顯其德用。車輪,車子的輪盤,蓮華之大,有如車輪。

  大本經(jīng)上說: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又說:眾寶蓮華,周遍世界,一一寶華,有無量百千億葉。葉,就是花瓣。所以極樂國土的蓮華,絕對不像此方蓮華,止有十八瓣,或重臺的兩種。重臺的花瓣,也是有限制的。極樂國的蓮華,有大至一千由旬以上的,此方的車輪,大不能逾丈,安能為比。

  此方蓮華,有色無光,極樂世界的蓮華,是什么顏色,就有什么光,所以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四色四光,也只是說其大概。華大葉多,顏色上當(dāng)然不會這么呆板,只限于四色。因為蓮花的光色俱備,又贊譽他微妙香潔。

  微妙香潔,是彰顯蓮花的德用。一個微字就含有四義:華根藏于池底,眼目之所不見,是為幽微。不生高原陸地,與繁華爭妍,是為隱微。一一華瓣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晝,是為細(xì)微。七寶所成,珍寄粹美,是為精微。一個微字的含義,有這許多。那末!他的妙、香,潔,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位聽眾!我們聽到這里,應(yīng)該作一個觀想,可以想像到,整個的極樂世界,就是風(fēng)景幽美的大公園。我們這世界上,有所謂詩人雅士,都喜歡游山玩水,F(xiàn)代化的都市中,都講究增加公園,以備市民事務(wù)余暇,可以登臨游憩。但是所有的山林,無非是高下不平,亂七八糟的一堆土石和雜樹而已。公園能有幾個,有幾個人有資格游公園。而公園里的陳設(shè),又是些什么?假如以之與極樂世界一比較,那可差得太遠(yuǎn)了!講到這里,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

  這是一段經(jīng)文的總結(jié),也是促使舍利弗注意。所以說:舍利弗!你看吧,極樂世界里所有的欄網(wǎng)行樹,池閣蓮華,種種莊嚴(yán)。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大愿!大行!無量功德之所莊嚴(yán)啊!愿行功德是因,莊嚴(yán)是果。有如是因,感如是果,也不是無因而致的!

  各位聽眾!阿彌陀佛的國土,他所以稱為極樂,當(dāng)然是具備了我們這世界上所沒有的許多優(yōu)點。這些優(yōu)點,把他歸納起來,分成四段來說:第一、欄網(wǎng)行樹。第二、池閣蓮華。第三、天樂雨華。第四、化禽風(fēng)樹。現(xiàn)在,講到第三,天樂雨華。這里又分成三點:一、天樂,二、金地,三、雨華。經(jīng)上說: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

  天樂者,天上的音樂。彼阿彌陀佛的國土里,天上的天眾,常常在天空里,奏著天上的音樂。

  按儒家六經(jīng)里有所謂樂經(jīng),就是專門講究音樂的。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是古時候的八音。如鐘磬、琴瑟、簫管、笙竽的樂器,都離不開金石絲竹的原料?讖R里祭孔的時候,所用的樂器,如塤篪之類,形形色色多得很。然而這都是人間的凡響,怎能及天上天樂的微妙呢?而且人間的音樂,是以人工來鼓吹奏擊,是有時間性的,更不及天上的天樂自然和鳴,而沒有間歇的!

  再說,音樂有調(diào)和人們性情的功效,如哀怨之音,可以使人哭;壯烈之音,可以使人強,所以古人有‘貪夫廉,懦夫立’的評語。天上的天樂,由四王天、忉利天,上至梵天,展轉(zhuǎn)倍勝,種類千萬,無非法音。清暢嘹喨,微妙明雅,滿虛空中,以供養(yǎng)諸佛,及諸菩薩聲聞。而一般人民聽到以后,皆自然悟入無常、苦、空、無我。經(jīng)上又說:

  黃金為地。

  這是說:極樂世界不只是天樂盈空,而且是黃金為地。

  黃金,是我們這世界上一般人都可以持有的,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持有的人也都把他當(dāng)為寶物看待,足見是不可多得的東西。但是在極樂世界就不希奇了。琉璃地上,更加上黃金的裝飾,可算滿地都是黃金。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彼國自然七寶,體性溫柔,相間為地;蚣円粚,光色晃耀,超越十方,恢廓曠蕩。不可窮盡。地皆平正,無有須彌及諸山海,坑坎井谷幽暗之所’。我們讀這一段文,可以想見極樂世界,地面的平坦和地上的莊嚴(yán)。

  過去曾有人這樣的說:學(xué)佛的人,首先須要戒貪心,因為極樂世界的滿地黃金,而發(fā)心念佛求生西方,這不是極大的貪心嗎?這一個疑問,可以這樣的答復(fù):第一、黃金在我們認(rèn)為是最寶貴的東西,而金性堅固,不可破壞。極樂世界的地質(zhì),堅固緊密,不像我們這世界,乃土石所成,有崩裂震動的災(zāi)害,未必就是像我們這里的黃金。只是拿我們最寶貴的黃金,做個比例,而引生一般人念佛的興趣罷了。

  第二、我們這世界人類的福報愈過愈薄,在周秦的時候,國際間的禮物往還,或男女婚嫁的聘禮,都是黃金若干鎰、白璧若干雙。白璧就是白玉。后來金玉少了,貨幣的流通,都用白銀,以兩為單位。銀子少了就用銅,銅沒有了才用紙,所以現(xiàn)在的貨幣都是一張紙,而黃金乃視為希世之寶。人類彼此間為黃金而起的爭斗,亦愈過愈兇。即使念佛法門以黃金鋪地為釣餌,誘人念佛。也足以為釜底抽薪,減少人類之間無謂的犧牲。何況一生西方根本用不著這許多東西呢?而且在未生西方以前,念佛的人大都多能化慳貪而為施舍,這不是一種好的社會教育嗎?向下講到第三點天雨寶華了。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晝?nèi)龝r,夜三時,是為晝夜六時。不分晝夜,天空里常常下著天上的曼陀羅華。

  極樂世界,沒有日月的出沒,所以不分晝夜。說有晝夜者,也是順著我們這個世界,作這樣的一個說法。極樂世界的晝夜,是以華開華合,眾鳥的鳴息而分晝夜。我們這里以太陽出則為晝,沒則為夜。白天里有上午、中午、下午;夜里有初夜、中夜、后夜,合起來為晝夜六時。隨順我們的習(xí)慣,所以佛也說極樂世界有晝夜六時。

  華,生于泥土之中,而芬芳高潔,不求人知而人自響慕。同時有華就有果,果必由華生。尤其是蓮華,華正開的時候,蓮子已經(jīng)結(jié)成。華有如此的清德和作用,所以佛經(jīng)上常用以做比方。比方修學(xué)佛法的人,雖然混雜在這五濁惡世的人群當(dāng)中,他能行為高潔,志意和雅,能使人望風(fēng)傾慕。而念佛的人們,你在這世界剛剛初發(fā)心念佛,極樂世界,已經(jīng)有你的蓮華寶座。而蓮華是華果同時,所以佛經(jīng)上更喜歡利用蓮華來做因果同時的譬喻。這里所說的曼陀羅華,正是國語的白蓮華。白取其高潔,蓮華取其因果同時。

  極樂世界,晝夜六時,不斷的有白蓮華,紛紛從天空落下,這也是極樂世界的特色。經(jīng)上接著說: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這是釋迦世尊,告訴我們雨華的用處。眾生者,除阿彌陀佛而外,菩薩以下都是眾生。清旦是晝?nèi)龝r的早上,衣祴,是盛華的器具。十萬億佛,表示供養(yǎng)的大數(shù)。食時,是佛及圣眾,吃早飯的時候。以一頓早齋的時間,周游十萬億佛土,顯示彼土眾生,皆有神足。

  天人于天空中,常雨天華,固然是供養(yǎng)極樂世界的佛及圣眾。而極樂世界菩薩以下的眾生,更以天華或本土七寶行樹的花,在清旦的早晨,運動神足通力,于很短的時間,游行十萬億佛土,供養(yǎng)十萬億佛,及至回到本土,還沒有過早齋的時候。清旦,是人們一天身心最清凈的時候。極樂世界的眾生,雖然都是羅漢以上的圣者,但根本煩惱未盡,仍以早晨比較身心清凈。羅漢以上的圣者,都俱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盡、神足等六種的神通。極樂世界的眾生,清早持華供養(yǎng)他方佛圣,一個來回就是十萬億佛土,而且回到本國來,仍趕上早齋,這正是神足通的作用,所以飛行自在而迅速。

  飯食經(jīng)行。

  上文說: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這里緊接著說飯食經(jīng)行。經(jīng)行者循環(huán)不斷的意思,回到本國就吃飯,吃過了就經(jīng)行用功,表示光陰一點不肯虛度。

  大本彌陀經(jīng)說:往生彼國的眾生,吃飯所用的缽,都是眾寶所成。百味飲食,各如所愿,隨各人的食量,不多不少,自然而至。吃了以后,自然消化,沒有遺滓;蛘咭娚勏,意以為吃飯,也自然飽滿,更不生貪著,身心輕便愉快。

  經(jīng)行是一種功夫,對打座而說的。飯食以后,室內(nèi)室外,圍繞徐行,可以活動身體,可以幫助消化,飯后百步就是這個作用。經(jīng)行以后,復(fù)行靜坐,可以調(diào)身,可以養(yǎng)心。這也是修行的一法。經(jīng)上說: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

  這是結(jié)束上文,天樂盈空,黃金為地,六時雨華的一段。

  釋迦世尊把極樂世界,這許多勝妙境界說完了以后,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你看吧!極樂國土,有如上的這許多勝妙莊嚴(yán),這皆是阿彌陀佛,無量的愿行功德之所成就。

  各位聽眾!關(guān)于極樂世界,地面上和天空里的莊嚴(yán)景物,過去已講過了三大段,今天講到第四段,化禽風(fēng)樹;,就是變化的禽鳥。風(fēng)樹,就是風(fēng)動樹鳴。極樂世界,本來沒有三惡道,所有的鳥兒皆是阿彌陀佛的愿力所變化。而鳥兒叫出來的聲音和風(fēng)動樹鳴,皆能演出佛法的音聲來,所以這里包括了化禽演法,和風(fēng)樹演法的兩段。

  現(xiàn)在先講化禽演法。經(jīng)上說:

  復(fù)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這一段經(jīng)文,可分四節(jié);第一,標(biāo)示彼國有奇異之鳥。第二,說明鳥類的名字。第三,鳥能唱出妙好的音聲。第四,音中能說出佛法。

  復(fù)次是:復(fù)再次于上文,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彼極樂國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常有,表示不間斷的有,不是偶爾一見。種種,是種類甚多,下面舉出來的幾種,只是幾名代表。雜色,那些鳥兒的顏色也不是一樣,可算形形色色,萬品千類,不一而足。

  那末!是些甚么鳥兒呢?向下第二就說明鳥類的名字:如白鶴呀,孔雀呀,鸚鵡呀,舍利呀,還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呀。

  鶴的嘴和腿都很長,有玄黃蒼白的四種顏色,而以純粹白色的鶴為最貴。孔雀尾巴很長,羽毛的顏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紋,閃灼有光,鮮艷奪目?兹笇τ谧约旱挠鹈,非常愛惜,性情也非常妤勝,他看見穿著紅紅綠綠衣服的婦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傘一樣的向人展開,以表示她的美麗,這叫孔雀開屏。鸚鵡,是會仿效人們簡單的語言而說話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鳥類最聰明而最受人憐愛的。舍利譯成國語是鹙鳥,鹙鳥的雙目,銳利不過。尊者舍利弗的母親,兩眼如鹙,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兒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頻伽,國語叫妙音鳥,這種鳥兒叫的音聲,天上人間,任何的音聲,都沒有他叫的好聽,所以叫妙音鳥。共命之鳥的共命,又叫命命,兩個頭,一個身,而報同識不同,叫的音聲也很好聽。兩頭蛇、九頭鳥、千頭魚,也曾經(jīng)有人看過,那末!一身兩頭的鳥,也就不能說沒有了。這五種鳥兒中的,白鶴、孔雀、鸚鸝,我們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則為極樂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異的鳥兒,在我們這世界里,只是偶爾一見,不能常有。偶爾的見到,也未必聽到他的叫聲?墒菢O樂世界的鳥兒,經(jīng)常出入于寶樹林中,而晝夜六時,吐出和雅的音聲來,非常的好聽。和、與粗暴不同;雅、與鄙俗有別。此世界的烏鴉、麻雀之類,就是粗俗不堪,人們聽了他們的叫聲,反而覺得厭惡。和雅之音,能令聽的人,心曠神怡,消除煩躁,離欲寂靜。

  極樂世界的鳥兒,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聲來,從他音聲里還能演暢出佛法來,所以說:其音演暢。

  演出的是什么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為佛學(xué)里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助道品。三個四、兩個五、一個七、一個八,不就是三十七嗎?

  上文所說的三十七種道品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四念處呢?四念處者:一觀身不凈。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淚。九孔常流不凈。二觀受是苦。我們?nèi)粘K惺艿目唷,或不苦不樂的遭遇,澈底的說來,無非是苦。三觀心無常。我們這顆知冷知熱,知餓知飽的心,如波浪相似,前滅后生,相續(xù)不已的。四觀法無我。法指宇宙萬有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都叫做法。這些法的構(gòu)成,無非假借許多條件,佛法里說他是因緣假合,有聚有散,沒有實在的個體。我者就是指堅實存在的個體而言。如上的四種觀門,是我們安放這妄念的處所,所以叫四念處。學(xué)佛的人,不在這四處用點觀力,那是不能體會到生死的迫切。講經(jīng)說法,也只如隔靴搔癢!

  四正勤者:一已生惡念斷。二未生惡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長。四未生善令生。人們的行為,可以分為善惡的兩途,善則于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長;惡則于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應(yīng)當(dāng)向正當(dāng)?shù)穆吠,勇猛精進(jìn),如設(shè)堤防水,一時一刻不能松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處,多分偏于智慧,四正勤則偏于精進(jìn),智慧精進(jìn)力強,則定力弱。此四偏于禪定,以定導(dǎo)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幾功行可成,目的可達(dá)。一欲神足。欲者要求于四正勤精進(jìn)而后,依此欲力,可以引發(fā)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應(yīng)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發(fā)而起。三心神足,一心專注,依心之力,引發(fā)定生。四觀神足。由加行觀察之力而正入于定。如意足者,修這四點,于所愿求,可以如意滿足。神足者,變化莫測之謂神,得定而后,由于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測,足為所依之義,依此定而得神變,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進(jìn)。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兩層來說:一為能持,于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對于未得的法,能勝進(jìn)上求,令其增長。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說,毫不謬誤。此一為總,其余的四根,由信根連貫而生:因為既深信如來諦理,應(yīng)當(dāng)勤求不息,是為進(jìn)根,進(jìn)者前進(jìn)。既求得此理,應(yīng)當(dāng)明記不忘,念茲在茲,是為念根。既念此理,應(yīng)當(dāng)專心一境,相應(yīng)不散,是為定根。由定心寂靜,靜則生明,乃能正觀分明,決擇是非,是為慧根。有此五法,調(diào)治其心,能生發(fā)圣道。譬如陰陽調(diào)和,一切種子皆能發(fā)芽抽苗一樣。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漸漸增長,即能發(fā)生甚大的力用,故名為力。力;也有兩義,一者不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師地論說,此五種力,能于所證出世間法,生深勝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勢,催伏一切諸魔惡勢。信力者,于所信諦理,轉(zhuǎn)更增長,能遮止疑惑,不為動搖。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亂。能破損煩惱,不受侵害。此一為總,余四亦承信力而來:如進(jìn)力者,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心種種懈怠,成辦出世間種種事業(yè)。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長,能破一切雜亂妄想,發(fā)起一切諸禪三昧;哿φ,慧根增長,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見,能破小乘偏差的執(zhí)著。以上對于卅七道品,已經(jīng)講了廿二品,其余的下次再講。

  各位聽眾!上次講的是:極樂世界有許多奇異雜色的鳥兒,如白鶴孔雀之類,皆能吐出和雅的音聲,音聲中演暢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佛法來、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里再加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經(jīng)講過,現(xiàn)在應(yīng)該講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覺支。一擇法覺支。二精進(jìn)覺支。三喜覺支。四除覺支。五舍覺支。六定覺支。七念覺支。

  菩提譯成國語,就是覺,分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覺支,覺是屬于智慧的作用,謂學(xué)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堅固,已入正位,對于這七種覺慧,可以分分隨意運用。一擇法覺支者,觀察諸法,能夠善于覺了,揀別其真?zhèn)喂。二精進(jìn)覺支者,修道法時,對于無益的苦行,謬誤不正的行為,都能覺了故。三喜覺支者,得到法的喜樂時,善能覺察,不生顛倒。四除覺支者,斷除諸煩惱,然能覺察真?zhèn),不會損失真正善根。五舍覺支者,舍棄所念著的境界,過去既過去,永不追憶。六定覺支者,禪定修成,善能識別真?zhèn),即使是正?dāng)禪定,亦不生愛著。七念覺支者,念即明記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沉沒而暗昧的時候,應(yīng)當(dāng)記住,這應(yīng)該要利用擇法,精進(jìn),喜的三種覺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識浮動,應(yīng)當(dāng)記住,這應(yīng)該利用除覺支、舍覺支,和定覺支的三種,使心識靜定澄明。所以念覺支的作用,是調(diào)和動靜二者,使他不沈不浮,而適合中道的。

  什么是八圣道分呢?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yè)。五正命。六正精進(jìn)。七正念。八正定。

  圣者正也,所以八圣道亦名八正道。由于前面擇法的力量,身心皆趨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見者,由于覺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覺,純依智慧,合乎諦理,沒有錯謬。二正思惟者,見諦理時,與無漏心相應(yīng),思惟籌量,步步趨入涅槃?wù)贰HZ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無邪思,更以無漏智,不發(fā)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四惡語。而以和合語、軟語、真實語、誠諦語,起諸正用。四正業(yè)者,以無漏智,除滅、殺盜淫的三種身業(yè),安住于清凈身業(yè)。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須要飲食維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為正命。如果以種田、做生意,或醫(yī)卜星象來維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于無漏正智的抉擇,遠(yuǎn)離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進(jìn)者,以無漏智,更加策勵勤行精進(jìn),趨入涅槃。七正念者,以無漏智、分明憶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動失。八正定者,以無漏智,正住于真理,決定不移。這八種法,為什么皆叫正呢?因為以七覺支所發(fā)生的無漏正智為中心,不依于偏邪,所以叫正。由于八法,能引修行人至于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道品,但經(jīng)文里沒有將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后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于四念處等十二法。

  毗婆沙論和大智度論,用一個譬喻說明三十七道品的次敘很清楚。兩部論上說:四念處如種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七覺支如開華。八圣道如結(jié)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經(jīng)上常常見到,往往因時間關(guān)系,礙于名相的繁瑣,都避免不講。現(xiàn)在因為不受時間的束縛,所以把他略略的講一講。各位聽過一次,如在其他經(jīng)上看到,都是同樣的講法。經(jīng)上又說: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說:極樂世界,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吐出和雅的音聲,音聲中演暢出三十七種道品。所以說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表示如果那些音聲,僅足以娛耳取樂,那就毫無價值。因為音聲中能演暢出三十七道品,使眾生聽到這音聲,皆能憶念佛法僧三寶,所以這是有益的音聲,自不同于凡響,而且顯出極樂世界的清凈莊嚴(yán)。

  佛法僧是為三寶,三寶有住持,別相,同相的三種不同。住持三寶者,木雕、泥塑、銅鐵鑄成,或彩色紙畫的佛像,是為佛寶。現(xiàn)前所流通的經(jīng)卷是法寶。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無諍,是為僧寶。別相三寶者,因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別:如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這是佛寶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寶的不同。三賢十圣、四向四果、緣覺、獨覺,階位各別,是僧寶的不同。這又名出世間的三寶。同相三寶,又名一體三寶。我們的心性本體,靈明洞徹,原具有覺照諸法的功用,是為自性佛寶。性體中具有恒沙性德,一一皆足為我們修行的軌則,是為自性法寶。性體中該攝性相,融和事理,是為自性僧寶。因為佛者覺也,覺悟就是佛,迷就是眾生。佛所說的言教,皆能為我們修行的規(guī)矩法則,所以稱為法寶。僧寶的僧,應(yīng)當(dāng)加上一個伽字叫僧伽,譯成國語叫和合,是出家眾,結(jié)合修行的團體名稱。這三種意思,皆在我們一心中具足,故又稱為自性三寶。我們現(xiàn)所崇奉的三寶,當(dāng)以住持三寶為準(zhǔn)則。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或藥師佛,阿彌陀佛的遺像為佛寶,F(xiàn)前存在與流行的經(jīng)律論三藏為法寶。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諸大菩薩,以及舍利弗,須菩提等,諸阿羅漢為僧寶。現(xiàn)在的出家二眾,假如能和合修行,或依佛法自修,更用以化導(dǎo)群眾的,也足以作僧寶的代表,F(xiàn)有在家信徒們,提倡皈依自性三寶,不需要以出家僧尼為師,這是數(shù)典忘祖,不合理的妄作,滅亡佛法的先趨,要不得的。你如不信,請你一讀大乘理趣六波羅密經(jīng),皈依三寶品。大乘心地觀經(jīng)報恩品,你就知道了。

  佛法僧三,皆稱為寶者,佛是兩足尊,;雙足。法是離欲尊,僧是眾中尊。依佛法僧修行,則出三界生死,世間珍寶,無與為比,故名為寶。經(jīng)上又說: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這一段經(jīng)文,是恐怕人以為極樂世界,既有畜生道的鳥類,何以配得上稱為極樂呢?因此釋迦世尊自動的召呼舍利弗而告訴他的所以然。那末!極樂世界,既然沒有三惡道的名稱,這些畜生道的鳥兒,從什么地方來的呢?這皆是阿彌陀佛,欲令佛法的流通,迎合眾生的意趣,以神通力變化而有的。于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佛陀的慈悲,比父母對于子女的教養(yǎng),還要體貼入微。

  各位聽眾!上面關(guān)于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的話,我還想補充一點!

  第一、什么叫做三惡道呢?畜生、地獄、餓鬼是三惡道。三惡道的對面是人道、阿修羅道、天道的三善道。三善道雖然沒有超出輪回,但是福德智慧比起三惡道來要強多了。在人天乘里說來,人類如果造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惡,就要分別的墮落于畜生、餓鬼、地獄的三惡道。如是因感如是果,分毫不可假借的。畜生道里是飛禽走獸,藏于山,潛于淵,千品萬類,其名字種類,是無法統(tǒng)計的。他們的殘暴、兇悍、互相食啖,以強凌弱的愚癡,是十分可恨的。有一類的畜生,如牛馬豬羊雞鴨以及水族,受著比他們更兇殘的人們奴役、禁閉、屠割、烹煮。我們往往看到牛馬身系千萬斤的重負(fù),雖然感到疲軟,但不能不背著向前跑。及至年老力衰,或身肉充實,可以供庖廚而將要或正在被捆縛屠割時,那種呻吟、流淚,或奔走叫號,期圖延一息生命的凄慘情形,又使人十分的替他們難受。餓鬼道的眾生,則九幽沉滯,動輒千百年不得轉(zhuǎn)生。年湮代遠(yuǎn),子孫滅絕,祭祀無人,常常感到饑餓的痛苦。如果罪業(yè)深重的,雖然碰到飲食,也會化成猛火,所以千年萬載,常時忍著饑餓。至于地獄里的眾生,那就更苦了!八寒八熱,萬死萬生,鑊湯、爐炭、劍樹刀山、地獄之苦,有非語言文字所可能形容得出的!人類所受的妻離子散,饑寒交迫,或水火刀兵,盜賊王難的苦痛,當(dāng)然不及其千萬億分中的一分。所以苦莫苦于三惡道,而娑婆世界之所以叫娑婆,正因為有三惡道的存在;極樂世界之所以叫極樂,正因為無三惡道的存在。上文釋迦牟尼佛,不是曾經(jīng)告訴過舍利弗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國土沒有受苦的眾生,于此可見彼土是沒有三惡道的。既沒有三惡道,那末!那些,白鶴孔雀迦陵頻伽之鳥,從何而來的呢?因此不得不麻煩我佛世尊,苦口婆心,加一番解釋了。因為彼極樂世界,不許有三惡道的存在。這是阿彌陀佛的宿愿,即使是三惡道的眾生,因業(yè)果終了,或宿福的發(fā)現(xiàn),也可以生到西方,但一經(jīng)生到那里,就不再是三惡道的身形,應(yīng)該隨其功行而定其品級的。所以白鶴、孔雀的存在,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變化,借以演暢法音。同時池沼園林,奇葩異卉,異鳥名禽,是我們這世界上所有的。佛陀的說法,為使極樂世界的組織,和我們的距離不遠(yuǎn),但比較凈化,所以有羅網(wǎng)、欄楯、行樹而皆七重;有樓閣池沼而皆七寶所成。亦有蓮華,但大如車輪,且四色四光。這都是方便攝引,正表示出我佛說法,苦口婆心,無微不至!

  以下講到風(fēng)樹演法,經(jīng)上說: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fēng)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wǎng),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極樂世界,地面上有羅網(wǎng)、行樹的莊嚴(yán),前文已經(jīng)說過。然而那只是說他的行列整齊,極為美觀。這里補敘他不可思議的妙用。妙用的所在,就是羅網(wǎng)行樹,因微風(fēng)的吹動,而發(fā)出微妙的音聲來,有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是凡聽到這聲音的,自然而然的皆生出懷念佛法僧三寶的心情來。具見極樂世界,無往而不是佛法。

  這里面說風(fēng)日微風(fēng),微風(fēng),是表示風(fēng)的好處。假如像太平洋的臺風(fēng),那還得了。臺風(fēng)一起,勢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發(fā)屋拔樹。如我們現(xiàn)在住的這臺灣寶島,每年都受到它好幾次的威脅,一談到臺風(fēng),總不免令人毛骨悚然,談風(fēng)色變。佛經(jīng)上還有一種嵐毗尼風(fēng),勢能摧碎山岳,壞諸世界。這些惡風(fēng),皆是眾生慘烈暴惡的業(yè)力所感,真是要不得。我們這世界,有時也會有一種所謂和煦的春風(fēng),雖然也可以說是美風(fēng)。然而也只能生長百物,或披拂山林,作為有閑階級的一種欣賞而已。怎能比極樂世界的微風(fēng),似有似無,不寒不熱,輕細(xì)醇和,激動著行樹、羅網(wǎng),發(fā)出微妙的音聲來,使人聽著了生起懷念佛法的美感。這豈是以我們凡夫心識所可得而思議的嗎?

  復(fù)次羅網(wǎng)行樹,因微風(fēng)的吹動,發(fā)出微妙的音聲來,音聲而稱微妙,而且有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則我們這世界上所有的六律、八音,即使能和諧并作,作興發(fā)不出什么高低抑揚的節(jié)奏,反而覺得雜亂無章。彼極樂世界的風(fēng)樹之聲,既不是金石絲竹,則宮商角征的安排,是誰為之工作,而能與百千種樂,同其優(yōu)美。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世間帝王之樂,百千萬種,不如忉利天宮一音之美。忉利天宮百千種樂,不如夜摩天宮一音之美。如是乃至有頂之天,百千種樂,不如極樂世界,風(fēng)吹羅網(wǎng)行樹,所發(fā)出的音聲中一音之美。于此可見,極樂世界的音樂,是超出人天之上,而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他那世界里的眾生,特別的福德之所感召。

  還有,諸佛出世,在救度眾生的方法上,有著種種不同的方便。在維摩經(jīng)上曾經(jīng)說過:諸佛有以香飯作佛事的,有以菩提樹作佛事的,有以光明作佛事的,有以音聲作佛事的,總而言之,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諸法,無一不可以運用來作度眾生的佛事的。那末!極樂世界,微風(fēng)吹動羅網(wǎng)行樹,發(fā)出來的微妙音聲,使極樂世界的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以音聲而作佛事!禪宗里有所謂大用現(xiàn)前,不拘軌則的啟示,懂得了這個道理,則瞬目揚眉,拈椎豎拂,運水搬材,咳唾言笑,無一不是佛事。必得等到法師升座,宣揚佛經(jīng),那才是佛法,則已是為愚癡人說呆笨的法了。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

  釋迦世尊,對于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yán),到這里為止,已經(jīng)是說完了。因此以警覺的口吻,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內(nèi),成就了如上所說的,這許許多多的莊嚴(yán)!皆是阿彌陀佛,因地修菩薩道時,大愿大行之所成就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財富,以及宮室庭園之美,皆是以體力精神,甚至用不正當(dāng)?shù)氖滞螅瑩Q取得來的。而阿彌陀佛乃是以大愿大行的功德之所成就。如大本彌陀經(jīng)上,引阿彌陀佛,因中所發(fā)的愿心說:‘我作佛時,我剎中人,隨其志愿,所欲聞?wù),自然得?rsquo;,故鳥樹皆成說法的音聲。又經(jīng)常都以愛語和顏饒益眾生,所以風(fēng)吹林樹,皆出妙音。于佛法僧,信重恭敬,所以眾生聞?wù)撸韵涯钊龑殹?/p>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jīng)講到上期,已將西方極樂世界地面上的建設(shè),和自然界的許多優(yōu)越點,都已講過了,然而這是屬于依報的。以下是講到正報。依報,正報是佛學(xué)上的兩個術(shù)語。什么叫做依報呢?依報就是世界,或是國土,因為國土是人類以及各種生物所依止的。假如沒有國土,則人類和各種有生命的生物,不是要虛懸在空中么?虛空只能容受萬物的生長,卻不能生長萬物,也不能為萬物之所憑依,因此把國土叫做依報。什么是正報呢?依報因正報而有,以正報為正。正報就是人類以及有生命的生物的本身。依正的兩種又為什么稱報呢?報者果報,佛教于一切法,都是以因果來衡量其價值。不管是佛菩薩,或是六道眾生,總離不開因果的范圍。都如娑婆世界的眾生,心理上具有貪嗔癡愛的染污念頭;行為上發(fā)生出殺盜淫妄的惡行,這就是因。在果報上就遭遇到這土石諸山,高下不平,坑坎堆埠,穢惡充滿的世界。以及血肉所成,九孔長流不凈,壽命短促,老病死苦,糾纏不清的人生。這還僅就人道而言。至于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那種苦惱,就不忍多說了。極樂世界呢,那自然是大不相同。那是阿彌陀佛大愿大行所感招的善果,當(dāng)然是莊嚴(yán)無比,這在上文已經(jīng)講得不少了。正因為身相的好丑,壽命的長短、享受的高低,以及所依止之國土的清凈和染污,都是與人類或生物的本身,因果相稱,不爽絲毫,所以稱之為報。

  那末!以下就講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他那世界里眾生的正報,是怎樣的高妙了。在這二者之間,又先講阿彌陀佛的正報。經(jīng)上說: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在講依報之初,釋迦牟尼佛,也曾這樣的問過舍利弗說: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呢?于是有上面的欄網(wǎng)行樹,池閣蓮華,天樂雨花,化禽風(fēng)樹,種種莊嚴(yán)的講說。這里也以同樣的語氣,詢問舍利弗說:舍利弗!于汝意云何?這句話的解釋是:在你的意思怎么樣?這是一句疑問詞,應(yīng)該放在所要問的問題的后面。然而印度的文法,往往用倒裝的詞句,所以把他放在前面。就是說:阿彌陀佛名號你是知道的了,但阿彌陀佛為什么叫做阿彌陀,在你的意思是怎樣的一個說法呢?可是舍利弗和前面一樣,依舊是默然不答。然而舍利弗的默然不答,我們就真以為舍利弗是不懂嗎?不,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豈有不懂的道理。舍利弗知而不言,要留待釋迦世尊金口親宣,以爭取天下后世,學(xué)佛弟子們的信心,這正是舍利弗聰明的地方;蛘甙浲臃鸬娜f德宏名,意義深廣,或許不是舍利弗的智慧所能了解,所以留待世尊的無上智慧和無礙辯才,來加以闡釋,使眾生聞?wù)撸l(fā)生曉了和向慕的殷懇。這也是一個說法。釋迦世尊,因舍利弗的默不作聲,乃接著說道: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彼佛,是指阿彌陀佛而言。阿彌陀佛身上的光明,是沒有限量的。他這光明能照耀十方世界的國土,縱然是高山峻嶺,都不能為他的障礙,可算是沒有照不到的地方,所以他的名字叫阿彌陀。因此翻譯家,就將阿彌陀譯成國語為無量光。

  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光有智光與身光,身光又有常光與放光。智光,是諸佛自受用身本體之光明。菩薩所能見到的佛身,是他受用身。二乘人以及有緣得度的一般眾生,所能見到的,是化身佛。他受用身佛,化身佛,皆有身光。如釋迦牟尼佛,身有圓光一尋,為弟子們所日常可以見到的。一尋等于我們的八尺,是為常光。放光者,如釋迦牟尼佛,說華嚴(yán)經(jīng)時,兩眉之間,頭頂上,口里,或齒牙之間,肚臍上,腳指上都曾放過光,這是因說法的需要,臨時特別放出來的光明,所以叫放光,不說法,就沒有了。

  現(xiàn)在所說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指的常光,也包括著智光身光放光而言。如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爾時阿彌陀佛,從其面門,放無量光。又說: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足見這里什么光都有。

  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國,所以稱無所障礙,又稱無量,無形中就表示與其他諸佛不同。如釋迦牟尼佛在法華會上,眉間白毫,照東方萬八千土。僅照東方,則不能遍及南西北方;僅照萬八千土,則一萬八千佛土以外的國土就不能照到,這分明是有量,而非無量;分明是有障礙,而不是無障礙。至于日光、月光,照此洲,則不能照彼洲,所以有晝夜之分,且不能與佛光相比,更無論阿彌陀佛的光明了。阿彌陀佛的光明,徹石透壁,通幽達(dá)冥,任何的障礙,不能使他隱沒,任何的阻隔,不能使他斷絕。所以下文,六方諸佛,皆交口稱贊阿彌陀經(jīng),那就是很顯然的證據(jù)。要知道,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愿大行之所成就,不是無因而致的啊!經(jīng)上又說: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彼佛仍是指的阿彌陀佛。上面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這里是說阿彌陀佛及其人民的壽命無量。壽命就是活在世上的年代。人民,可不是像我們這里老百姓,他那世界的人民,都是大菩薩,至少是三果以上的圣者。阿僧祇,譯成國語是無央數(shù)。劫是時間上的一個大階段。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的壽命,以及他那國土里,人民的壽命,皆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長久。一個阿僧祇劫已經(jīng)不容易計算他的年代了,何況乎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呢?所以翻譯家又將阿彌陀譯成無量壽。

  壽者受也。人類的壽命,皆由善惡業(yè)之所感召,在一生數(shù)十年中,受苦受樂。我們這世界,即使身為轉(zhuǎn)輪圣王,或上升到非非想天,壽命都是有限量的。

  至于佛的壽命,在法身佛,無始無終,不可言其壽命。報身佛有始無終,則壽命無量;矸饎t隨機應(yīng)現(xiàn),或長或短。阿彌陀佛的壽命,乃混合法報化三身而言,因為彼國人民,悉皆蓮華化身,不是血肉的結(jié)合,故壽命統(tǒng)統(tǒng)是無量。因之而阿彌陀佛,即使是化身,壽命亦復(fù)無量。然而這也是阿彌陀佛的大愿,大行之所成就的。如大本彌陀經(jīng)說:‘我作佛時,假令十方眾生,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欲計我年壽,幾千萬劫,無能知者。學(xué)佛的各位,你們要得長壽嗎?你如要獲得長生不老的話,請你念阿彌陀佛!’

  各位聽眾!上面已經(jīng)將阿彌陀佛的名號講過了,現(xiàn)在講到阿彌陀佛的歷史。這歷史很簡單,就是道成遠(yuǎn)劫的一句話。道就是佛道。阿彌陀佛,和我們一樣的是人,因為多生多劫, 的修行,所以在久遠(yuǎn)劫前,已經(jīng)成佛。經(jīng)上說: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釋迦世尊,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屈指計算,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有十劫的長久了。

  十劫的劫,應(yīng)當(dāng)叫劫波,譯成國語為時分,等于我們喊一世紀(jì)、兩世紀(jì)的世紀(jì)。譬如西洋人以耶穌降生為紀(jì)元,現(xiàn)在是二十世紀(jì)。但一世紀(jì)只有一百年。一劫的年數(shù)可太多了,因為中國沒有那末大的數(shù)字來代表,所以仍存原來的名字叫做劫。

  那末!劫在佛經(jīng)上是一個什么計算方法呢?佛經(jīng)上是以人壽一增一減為一小劫。就是從人壽十歲起算,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再從八萬四千歲起,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這一增一減名一小劫。積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積四個中劫為一大劫。這其間究竟應(yīng)該有多少年,就很難計算了,F(xiàn)在是說明阿彌陀佛成佛的久遠(yuǎn),當(dāng)然是以十個大劫為合理。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jīng)十個大劫。至于他未成佛之前,因地的修行,那更難說了,據(jù)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自定光佛向上數(shù),數(shù)到五十三佛,第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阿彌陀佛當(dāng)時身為國王,因聽世自在王佛說法,覺悟到人命無常,世事如幻,富貴尊榮只如石火電光,一轉(zhuǎn)眼即成過去。假如修行成佛,則福德智慧二種莊嚴(yán),百劫千生,永遠(yuǎn)享受不盡。而且大慈大悲救人救世,比較斗爭殺伐,爭名奪利,要高明得多。因此毅然的拋棄王位,出家修行,發(fā)四十八種大愿,普渡群迷,后來成佛名叫阿彌陀佛,國號極樂國土。

  法華經(jīng)上說:大通智勝如來,未出家時,有十六位王子,因父王出家成佛,受了很大的感動,棄舍珍寶、宮殿,和繼承王位的權(quán)利,隨父出家修梵行,受菩提記,后來一一皆于八方各各成佛。第九王子在西方成佛,名阿彌陀。第十六王子在東北方成佛,名釋迦牟尼。照法華經(jīng)上說來,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曾和阿彌陀佛做過同胞弟兄呢?

  法華經(jīng)上又說:無量劫前,有轉(zhuǎn)輪圣王,名叫無諍念,供養(yǎng)寶藏如來。他當(dāng)時曾發(fā)下愿心,他愿他成佛而后的國土,種種莊嚴(yán),華妙無比。寶藏佛即為他授記說:你經(jīng)過了恒沙劫的菩薩道行,在西方世界作佛,國號叫做安樂。那一位轉(zhuǎn)輪圣王,即是阿彌陀佛。

  大乘方等總持經(jīng)上有凈命比丘。賢劫經(jīng)上有王子名凈福報眾音。如幻三摩地?zé)o量印經(jīng),有國王名勝威。一向出生菩薩經(jīng)上有國王太子,得聞佛法,奉持精進(jìn),七千歲中,從不睡眠,不貪愛欲財寶,獨處山林,修習(xí)禪定。后度八千億那由他人得不退轉(zhuǎn)。這些比丘、國王、王子、太子皆是阿彌陀佛的前生。然而,我們對阿彌陀佛的歷史,于此也可以窺見一斑了。經(jīng)上又說: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shù)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fù)如是。

  以上一大段,是講的阿彌陀佛的名號和歷史。但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化主,有化主必有化伴,等于一國的國王,必定要有他的臣子百姓,佛也是這樣。所以釋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說:又舍利弗!彼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無量無邊,是言其數(shù)目之多。皆阿羅漢,是確定他們的資格地位之高。數(shù)目上既然是無量無邊,當(dāng)然就不是可以用算學(xué)方法和數(shù)字所能確定的了。至于菩薩們的數(shù)目之多,也和聲聞一樣,所以說,亦復(fù)如是。

  一個國王的人民,其中有做官的,有經(jīng)商的,有種田的,有讀書的,然而以做官的地位為高貴。其他的士農(nóng)工商,攏總稱為白衣。阿彌陀佛的人民,也就是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中,不是聲聞,就是菩薩。人天乘的修行人,簡直沒有,等于說,他的弟子中是沒有白衣之士的。

  聲聞,菩薩,在佛教中是有修有證的人,同時也稱之為小乘,和大乘。聲聞最高的位置,是大阿羅漢,小乘人只知自利,不知利他;菩薩是自他兼濟。然而小乘人既稱大阿羅漢,這足以表示他那些聲聞人,都已發(fā)了菩提心,具有利人濟世的悲愿。阿羅漢的地位,只是他修證中的一個過程罷了。

  聲聞人,因聞佛陀說無常、苦、空、無我、不凈的法音而悟證小果。他的悟證經(jīng)過,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阿羅漢譯成國語,是無生,殺賊,應(yīng)供。因為他覺悟了宇宙人生是無常、苦、空、無我、不凈,所以不起貪嗔癡愛的煩惱。因此,也就不會再到三界六道里來受生。所以叫無生。煩惱能盜劫我們的功德法財,等于盜賊。羅漢已破滅煩惱,所以叫殺賊。具備了無生,殺賊的兩個條件,能接受天上人間的供養(yǎng),所以叫應(yīng)供。

  菩薩,發(fā)濟世利人的大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的叫做菩薩。菩薩,譯成國語叫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的別名。菩薩是已有少分或多分覺悟的有情,也是能以佛法覺悟于一切有情的人。他的位置,在初發(fā)菩提心以后,叫十信位,而后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于學(xué)校里,有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每一等學(xué)校里,又有一二三四年級的不同。菩薩修到十地以后,不久就會成佛了。經(jīng)上又說: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

  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你看吧!彼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成就了如上的這妙好的莊嚴(yán),真是值得羨慕啊,值得稱贊!

  奇怪!池閣蓮華,異鳥天樂,是最好的莊嚴(yán)。怎么大阿羅漢,菩薩,也是莊嚴(yán)呢?維摩經(jīng)上說:三十七道品,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具備三十七品的眾生,來生其國。所以極樂世界的大阿羅漢、菩薩,皆是與阿彌陀佛有同行宿緣的諸清凈眾,于阿彌陀佛成佛而后,大伙兒都生到他這世界來了。有道有學(xué)的人,是地方上的干城,棟梁。假如一個大城市里,都是些不學(xué)無術(shù)、自私自利的小人,那還成什么樣子呢!古人說: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足見一個國家,沒有了高上的人才,那就要亡國。所以羅漢、菩薩,也是極樂世界的莊嚴(yán)。

  各位聽眾!上期講的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大弟子,他的弟子群中,有聲聞弟子,有菩薩弟子,關(guān)于他們的數(shù)量地位,都講過了。但這些都是目前在阿彌陀佛座下,每天聽聞法要的一班弟子們。至于因念佛而將要生到西方的一班弟子們是怎樣呢?彌陀經(jīng)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眾生生者的眾生,是合眾緣而生的意思。阿鞞跋致,譯成國語,為不退轉(zhuǎn)。

  生,就是生命,比如我們能講能聽的兩方,都是活在這里有生命的人。如果一經(jīng)研究這生命的來源,那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條件,在佛經(jīng)上叫做因緣,又叫做助緣。我們初投生到這世界上來,要父精母血的結(jié)合。成胎以后,要以母親的血液為滋養(yǎng)料。出胎以后,一直到老死,幾十年中,沒有一天能離開衣服、飲食、居處。即使最不值錢的空氣,我們一分鐘也不能不呼吸,不然的話,這一條小生命,馬上就維持不下去,因此叫做眾生。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者,就是說:極樂世界現(xiàn)在所有的聲聞,菩薩固然是人中之寶;他方世界,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眾生,就永遠(yuǎn)不會退轉(zhuǎn)。退者退墮,轉(zhuǎn)者轉(zhuǎn)變。就是說:既然生到西方以后,永遠(yuǎn)不會轉(zhuǎn)變其志趣而墮落于人天道中,或三惡道里去。

  那末!我們要問,生到西方去,有什么倚靠就能千穩(wěn)萬當(dāng),不會退轉(zhuǎn)呢?這有五個緣因:

  第一,一生到西方去,就為阿彌陀佛的大悲愿力之所攝持。如大本彌陀經(jīng),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聞我名號,皈依精進(jìn),即得于諸佛法,永不退轉(zhuǎn)’。這好像一個黨員,如果遇到一個黨的領(lǐng)袖真正為國為民,大公無私,而櫛風(fēng)沐雨,為大眾吃苦。那末這個黨員,自然而然的服從領(lǐng)袖,雖赴湯蹈火,都不會改變其志趣的。

  第二,生到西方去,常常在佛光照燭之中,使他的菩提心,只有增進(jìn),不會退轉(zhuǎn)。等于我們在日光的照燭之下,你絕對不會跌落到土坑里去。

  第三,極樂世界,水鳥樹林,風(fēng)聲樂響,皆能演暢法音,聞到這種法音,自然而然的就會增進(jìn)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更不會退轉(zhuǎn)。

  第四,生到極樂世界,朝夕所相見而可以作為朋友的,都是些大阿羅漢,以及諸大菩薩。更沒有邪魔外道,誘惑你、蠱弄你。也不會因衣食住,或眷屬間各種問題,使你生貪愛,動嗔恨而致墮落。

  第五,生到西方,做了極樂世界的人民,壽命長久,與阿彌陀佛一樣,除非你自己發(fā)愿要到別個地方去,度化眾生,不然,你永遠(yuǎn)不會離開極樂世界的。上文不是說過嗎?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這不是很好的一個證明嗎?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不念佛生西,在我們這個世界,修大乘法的話,要到初住菩薩,才得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薩,才得行不退,到七地菩薩,才得念不退。這緣因,是這個世界足以使我們退墮的逆緣太多了。

  在這里,我可說個故事大家聽聽:唐朝有個李源,因父親做官被殺,所以不愿做官,把洛陽住宅改成慧林寺,請圓澤禪師當(dāng)住持。過了幾年,李源邀約圓澤朝禮四川的峨眉山,但圓澤要求走陜西的旱路,而李源卻要由荊州的水路,圓澤拗不過李源,只好將就他。然而他已知道這一去不能再來。乃將后事,一一寫好夾在經(jīng)中。二人乘船至荊州上游,將近山峽,其地水險,天尚未晚,即停舟過宿。忽然看見一個大肚皮的孕婦,身著錦襠,在江邊打水。圓澤一見,不自覺的就流下淚來了!李源問他為什么傷心?圓澤說:我不肯走這條路,就是怕見到這女人。這個女人懷孕已經(jīng)三年,等我來做他的兒子。如果不見到他的話,還可以躲避;現(xiàn)在既然見到他了,非做他的兒子不可。你應(yīng)當(dāng)幫助我念咒,讓我快一點生下來。到第三天,你到我家去看我,以一笑為信。過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的夜里,請你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的旁邊來會我。說完了,就這樣的死了,而婦人隨即生子。三日后,李源訪到這人家,抱兒出見,相視而笑。后來李源回到洛陽慧林寺,看到他預(yù)先記下來的后事,更相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光陰很快,轉(zhuǎn)眼間已十二年了、李源預(yù)先到杭州,候到八月十五夜里,往葛洪井去等候會晤。忽然隔河有一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以鞭打牛角而唱。李源聽他唱的是: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fēng)不要論,慚愧情人遠(yuǎn)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聽到,遂斷定是圓澤的后身。于是兩相談?wù),到分手的時候他又唱起來了。他唱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說因緣恐?jǐn)嗄c,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zé)熻霄奶。遂乘牛而去。圓澤禪師已知道過去未來的人了,尚不能逃避生死,不如他的人,他的前途就更難說了。所以念佛生西方,一到那里,就永遠(yuǎn)不會退轉(zhuǎn),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故事講完了,再來講經(jīng),經(jīng)上說: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shù)甚多,非是算數(shù)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一生者,就是還要到人間來受一次生,投一次娘胎,而后成佛。補處者,補等于一個團體中的候補理事或監(jiān)事一樣。在未下生人間成佛以前,住在候補成佛的位置,叫做一生補處。阿僧祇,譯成國語名無量數(shù)。

  這是承接上文說,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們,不但不會退轉(zhuǎn),其中能居一生補處地位的人,其數(shù)很多,多到不是可以拿算盤來算得出的,只可以拿無量無邊阿僧祇,那個大數(shù)目字兒來代表他。

  在這個世界修行,修到初果圣人,還有七番的生死,修到三果圣人,還有一番生死,但只能證四果阿羅漢而不能成佛。怎能如生到西方,馬上就位居一生補處呢!到了一生補處,就和皇帝的東宮太子一樣,再升上去就做皇帝,這是多么便宜的事呢!

  假如有人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補處位,有觀音大士,大勢至菩薩,那里輪到一般往生的人呢?這應(yīng)該知道,虛空無盡,國土無盡,十方諸佛也無盡。這許多補處菩薩,不妨分發(fā)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補處阿彌陀佛的位置!勸大家念:‘阿彌陀佛’!

  各位聽眾!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三個必要的條件,這三個條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發(fā)愿。第三要實行。假如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清凈國土,和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都不能信任實有其事,則一切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如果從虛空無盡,國土無窮的理論上,首先須能信任有極樂國土的存在。可是信任盡管信任,對他并不發(fā)生什么興趣,這與不信者也沒有兩樣。所以在信仰以后,就應(yīng)該發(fā)起愿心來,愿心就是對極樂世界發(fā)生興趣而準(zhǔn)備去到那個世界的原動力。由于有了這原動力的支持,進(jìn)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實地去修持,這就叫做行。具備了信愿行三個條件,才能決定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過去所講的,都是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yán),如池閣蓮華,欄網(wǎng)行樹,天樂雨華,風(fēng)動樹鳴。以及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人民的地位,壽命,這都是側(cè)重在引發(fā)學(xué)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講的,就是叫我們繼續(xù)在信念以后,發(fā)起愿心來為往生西方奠定下一個堅固的基礎(chǔ)。所以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眾生聞?wù),?yīng)當(dāng)發(fā)愿,愿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眾生們聽到我這一番話以后,就應(yīng)當(dāng)發(fā)起愿心來,愿意生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去。

  這是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導(dǎo)我們的話!彌陀經(jīng)上勸導(dǎo)我們的地方,共有四重,無非是勸我們要聽、要信、要發(fā)愿,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愿心是實行的原動力,沒有愿心,行怎能會生得起來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機關(guān)的主管官,當(dāng)他就職而舉行就職典禮時,有上級機關(guān)的人員監(jiān)誓。這位主管官當(dāng)眾接受這機關(guān)的職權(quán)時,必定要發(fā)誓:比如盡忠于國家,盡忠于職守,如違背誓約,甘受最嚴(yán)厲之處分。那末!他就職以后,就得要依照他所發(fā)的誓愿,一一做去。所以愿心是一切事業(yè)成辦的原動力。

  愿力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好莊嚴(yán),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蓮華化生不受十月懷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滿足生產(chǎn)時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壓迫的苦。蓮華化生,可以沒有病苦。壽命長久,所以沒有老態(tài)龍鐘,彎腰曲背,耳聾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沒有三惡道,更不會有墮落恐懼之苦。地平如掌,眾寶所成,也不會有山崩地震,海嘯臺風(fēng)的駭怕之苦。沒有男女性的分別,也不會有家庭的束縛,或鬧戀愛而產(chǎn)生的種種痛苦。極樂世界這許多優(yōu)點,皆是阿彌陀佛,最初發(fā)心修行,為法藏比丘時所發(fā)四十八種大愿心的結(jié)果。阿彌陀佛既然為我們預(yù)備了這一個好的去處,他又愿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兒去。那末!我們又為什么不肯去呢?假如有人問,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什么好處呢?那好處可多啦,除開我前面已經(jīng)說過的不算,彌陀經(jīng)上又說: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和阿羅漢。俱會一處,就是常常會集在一塊兒。

  所以者何?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我們發(fā)問。仿佛是你為什么叫我發(fā)愿生西方呢?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一個答覆,也就是應(yīng)該求生西方的一個理由。因為到西方去,能夠有資格和許多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無數(shù)的阿羅漢,集會在一塊兒,討論佛法,或怎樣去十方世界化導(dǎo)眾生,你看這是何等的榮幸!

  假如有人問,我們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國么?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剎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這當(dāng)然有理由;不過,我們這國土里,人和畜生雜居在一塊兒,又有餓鬼、地獄墮落的恐怖。人類的本身呢?都懷著貪嗔癡愛,殺盜淫妄的惡毒心或惡行為,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雖然沒有三惡道而純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雖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固然是大慈大悲,而文殊、觀音、勢至之流,都是濟人利世的大菩薩。等而下之的,也還都是一生補處,或阿鞞跋致不退轉(zhuǎn)的阿羅漢。今得往生,和他們把手共行、相視而笑,做很知己的道友。因彼此的切磋琢磨,我們不懂的道理也會弄懂;不會行的也會去實行起來,這是何等的好事。∵@是講的發(fā)愿,向下再講實行,阿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少善根,少福德的少,就是微少。善根福德少了,力量就不夠,沒有充分的力量,就不得往生彼國。而善根就是因,福德就是緣,合而言之,故叫因緣。

  然而什么叫做善根呢?什么叫做福德呢?善是純良的心愿、純良的行為。根,如樹木的根本,有生發(fā)的意思。就是說要以純粹善良的心行為生西方的根本。福德,就是有利于他人的善行。因為單有善根的正因還不夠,必得要有福德來做助緣,配合起來才能做生西方的條件。

  那末!什么是善根呢?這里邊包括兩個成分:第一是發(fā)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菩提心就是覺道的心,也是利益他人的心。就是說:求生西方的人,不是為的逃避現(xiàn)實,為的是要求覺悟真理,以所覺悟的真理,再來展轉(zhuǎn)教化他人。但是在我們這世界,障礙太多,要想求道,如逆水行舟,甚難甚難!所以運用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的方法,求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一班名師益友,學(xué)習(xí)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假如你沒有濟世利人的心愿,阿彌陀佛是不受你這個學(xué)生的。所以生西方,等于學(xué)生到美國去留學(xué)一樣,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難。

  什么是福德呢?這在十六觀經(jīng)上和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得很明白,十六觀經(jīng)上說:孝養(yǎng)父母,讀誦大乘。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修諸功德,孝養(yǎng)父母。這是我們這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教育。讀誦大乘者,大乘經(jīng)多是策發(fā)人們濟世利人的大心的,讀誦大乘,才能時時激發(fā)自覺心和利人的心。修諸功德,就是實踐利人的行為;如救孤恤貧之類。至于孝養(yǎng)父母,則更是我國五千年來,立國之大本,而為我們必須遵守的。

  發(fā)凡夫心,是無善根。發(fā)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業(yè)是無福德。做了而希望還報,是為少福德,必得要以大菩提心,念佛名號為正因;以不存收獲的純良心作福德為助緣,以這大因大緣,才能得生西方。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各位靜下心來想想看,這不就是釋迦牟尼佛,勉勵我們目前就要做一個濟世利人的好人嗎?

  各位聽眾!上期,我曾告訴各位,信、愿、行,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必要的條件,今天專門講一個行字。行,就是實地的去做起來。假如我們要造一所房子,測量好了地皮的大小,就地皮的大小而畫成房屋的圖樣,何處是客廳,何處是臥室,在心中似乎具有很合適的一座房子。你如不備材料,沒有工人去動手建筑。那這一所房子,永遠(yuǎn)是你心目中的幻想,得不著實在的享受。

  又如我們從甲地到乙地去,你問明了路線,甚至車票已捏在手中,你如不走上車子,也是一輩子不能到達(dá)目的地。所以佛教經(jīng)典里所講的,教、理、行、果,或者是信、解、行、證,都以一個行字為他的重心。儒家也說:言顧行,行顧言;明朝的王陽明更講究知行合一。所以有信愿而沒有行,等于說食不能充饑一樣的愚蠢。那末!我們應(yīng)當(dāng)怎樣行呢?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善男子,善女人,是一句概括的話,無論出家在家,可能念佛的男女二眾,都包括在內(nèi)。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是所念的佛名,和念佛的方法,若一日乃至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時間。一心不亂,是念佛的成績。

  上文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末!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所以釋迦世尊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字以后,他就努力的執(zhí)持這一句‘阿彌陀佛’。執(zhí)持者,口里念住了,心里想住了,時時不要忘記,散失。像這樣不斷的念,能以一日二日或七日的時間,在工夫上,念到一心不亂。然而,一心不亂以后,又怎么說呢?那在下文再講。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指有宿世善根的人。善何以叫根,根有生長的意思。都如不信仰佛的人,忽然因旁人的勸導(dǎo),到佛菩薩前,燒一炷香,獻(xiàn)幾枝花,或者更拜上幾拜,這就叫培植下了善根。這善根好像一顆種子,永遠(yuǎn)不會爛壞,一遇到善緣的引發(fā),他就會抽芽、長苗、開花結(jié)果。所以肯念佛的人,都是多少有點善根的。我說個故事各位聽聽: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到祇樹給孤獨園去要求出家,正巧碰到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入定觀察他有沒有善根。觀察的結(jié)果,這老頭兒沒善根,就很婉轉(zhuǎn)的對他說:老先生!出家不是件容易事,你回去吧!老頭兒一聽,慚愧得哭起來了。驚動了釋迦世尊。世尊說:別忙,讓我來為他作一番觀察。世尊觀察的結(jié)果,說他是有善根,因為他在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劫數(shù)以前,是一個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突然來了一只猛虎,他一嚇趕忙爬上樹去。老虎看見老頭兒上了樹,拼命用他的蠻力啃那棵樹。那棵樹被老虎啃得搖搖欲倒,老頭兒不由自主的嚇出了一聲‘南無佛。’他就以這一聲稱佛的善根,足以度他出家。于是老頭兒出家了,并且不久還成了道果。原來舍利弗的觀察力,不及世尊觀的久遠(yuǎn),幾幾乎誤了事。這就叫善根。所以法華經(jīng)上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男子、女人,不但包括了人世間出家在家的男眾女眾,連天上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男女眾生,都可以念佛。即使耽于逸樂,或迫于眾苦,口不能念,拿耳朵聽都可以的吧!清末民初,南京楊仁山老居士,是一個對于佛教有大功績的人。他雖然普遍的宏揚佛法,但宗旨是歸心凈土,所以以念佛為恒課。他養(yǎng)有一只八哥兒,八哥兒是鳥類中能學(xué)說人話的。八哥兒聽楊老居士念佛念成習(xí)慣,他也跟著念佛。幾年后八哥兒死了,老居士把他埋葬在宅旁空地上,還堆砌了一個小墳?zāi)。后來在墳(zāi)股祥L出了一枝蓮華,楊老居士把他掘開來一看,那枝蓮華,正生長在八哥兒的嘴里。當(dāng)時這希奇事,傳遍了南京上海之間,這足以證明三惡道的男女眾生,皆能念佛。

  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者:聞就是拿耳朵聽,你不管因什么機會,而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字的話,你就跟著執(zhí)持誦念,不要忘記。我們不要說能長久的誦念吧!就是經(jīng)過你耳朵里一聽,就為你下了一粒成佛的種子。佛說:一入耳根,永為道種,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佛為大醫(yī)王,覺人覺世的大無畏精神,固然能震動眾生的心弦。而眾生皆有其固有的佛性,所以借佛號的引發(fā),可以使他的善根種子,發(fā)生變化,以至于成熟。所以華嚴(yán)經(jīng)上說:‘寧在諸惡趣,恒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這是有善根的眾生發(fā)的愿心。就是說:我寧可生到惡道里去,可以聽到佛的名字;不愿生到善道里,聽不到佛的名字。都如天上的眾生,無往而不快樂,他們不會有學(xué)佛興趣的;像地獄餓鬼道的眾生,為苦所逼,容易接受感化,所以佛菩薩多不到天上而常出現(xiàn)在餓鬼地獄道里,使他們聞到佛名而獨得清涼。因此,我們憑著宿世的善根,知道了念佛的道理,更應(yīng)該執(zhí)持阿隬陀佛的名號,以為求生西方的資糧。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這是假定的一個時間,言其念佛功夫的容易。假如你在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之間,能念到一心不亂的話,馬上就得到阿彌陀佛接引你生西方的效果。如果死板板的執(zhí)著以七天為限,那末,七天過了,你并沒有生西方,你就不念了嗎?或者翻過來疑惑經(jīng)上說的話沒有靈驗嗎?所以我說:這是假定的一個期限。

  什么叫做一心不亂呢?一心的心,不是心臟肉團心的心,而是非物質(zhì)的意識心。我們這意識心,有如猿猴一樣,不管日里夜里,除開熟睡或悶絕,他是沒有休息的時候的。一天到晚,昏昏擾擾,都在吃喝穿著,人我是非,喜怒哀樂上兜圈子,一直兜到老死,死了還是不會休息的。所以念佛的人,將一句阿彌陀佛做個倚靠,把這如像猿猴一樣的一顆散亂心,縛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上。說明白一點,就是從自己心上,發(fā)出一種控制力量,控制自己的心,使他不致奔放流逸。控制久了,就可以做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打成一片,如止水,如明鏡,能照了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動,這就叫做一心不亂。

  阿彌陀佛,以大悲大愿,成就得西方凈土,一句阿彌陀佛在嘴,就包含凈土的依正二報,和佛所行的功德大海。我們自己的一切善行,也慢慢的從此出生,所以念佛便是多善根,多福德。

  各位聽眾!上面講的是:不論男子或是女人,如果在一天或至七天之間,執(zhí)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念到一心不亂。這是講的信愿行三個條件中的一個行字,行,就是腳踏實地的做一套功夫,我曾問過,假如做到一心不亂的程度,以后又怎么樣呢?今天就來答覆這個問題。佛教以因果為宗,因此說世間法的宇宙人生,出世間法的圣賢修證,都逃不了這因果的定律。凈土宗是佛教的一宗,當(dāng)然也不能例外。行就是因,蒙佛接引就是果,由有如是因,才感得如是果。他教以一信就能得救,絕對沒有那么便宜的事。舉個例罷:如一粒稻種子,可以抽芽,可以發(fā)苗,可以開花結(jié)果。但你不把這一粒稻種子,下到土里去,予以適量的水分,他能抽芽發(fā)苗,開花結(jié)果嗎?至于救濟貧病,努力公益的事業(yè),那是外在的世間因果,與超人類,心理上的工夫,出世間的因果,是兩回事。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這是治心的工夫,是出世間超人的正因,阿彌陀佛接引就是果。因為阿彌陀佛的中國話,就是無量光明。光明而稱無量者,就是在時間上說;是過去過去不見其始,未來未來不見其終;在空間上說,是盡十方世界,無不包容在這光明之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地不浸潤在佛光之中。只是我們?yōu)樨澿涟V愛,喜怒哀樂,把自己的心,搞得昏天黑地,糊里糊涂,變成一片黑暗,永遠(yuǎn)與光明不能接近,F(xiàn)在將一句阿彌陀佛,拴住了心猿意馬,不管日里、夜里,行也阿彌陀,住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臥也阿彌陀,如貓子看老鼠,一息不能松懈;如母雞孵卵,一刻不能讓他離開溫暖。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將這一顆紛紛擾擾的心,使他澄清下來。水澄靜下來便有光,心澄靜下來更有光。我們的心變成一片光明,就能和阿彌陀佛的光明,光光相接。如這一盞燈的光,和那一盞燈的光一樣,兩盞燈的光,可以能渾融一氣。念佛的人念到一心不亂,整個兒的身心都化成一片光明,自然感動阿彌陀佛親來接引。所以阿彌陀經(jīng)上說: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

  其人,是指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的人。臨命終時,這一位念佛的人,他的生命將要終了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圣眾,就分明顯現(xiàn)在這念佛人的面前來接引他。諸圣眾就是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或大阿羅漢。

  人們在一生數(shù)十年的光陰中,在行為上有純粹是善的,也有純粹是惡的,也有善惡相雜的,善善惡惡,極復(fù)雜而不可指陳。古人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誰也顧慮不到死的一著。及至由老而病,醫(yī)藥無效,自知必死的時候,則萬念俱灰。而良心發(fā)現(xiàn),一生的善惡行為,一幕一幕的都在心上打轉(zhuǎn),這時就要看你的善惡業(yè)力如何?如善的業(yè)力大而且成熟,那末!就隨善的業(yè)力,投生善道;如果惡的業(yè)力大而且成熟,那末!就隨惡的業(yè)力往生惡道。善道則天道、修羅道、人道;惡道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都如男人生平愛好女色,并且在這上頭造了不少的罪惡,臨命終時,你就看見如花似玉,國色天香的女人。因為你生平愛好女人,這時一念好色心動,剎那間就隨他而去。為什么這樣呢?因為你心心念念,只有女人,一切唯心所現(xiàn),而你這好色的業(yè)力強盛,所以臨終不期然而然的現(xiàn)前,投你所好,你安得不跟住他跑呢?既去了以后,可不是美女,而是鐵床銅柱,讓你臥鐵床,抱銅柱,這叫做隨業(yè)往生。

  念佛的人,身心清凈,心心念念,只有阿彌陀佛,所謂眼見阿彌陀,耳聞阿彌陀,無處不是阿彌陀。因為念佛的力量強,即使未學(xué)佛以前,有許多殺盜淫妄的惡業(yè),以常久念佛的緣故,這股力量,能壓制那股力量不發(fā)生作用。所以臨命終時,佛念強盛,再加以他人幫助念佛,聲聲給你提醒;或再供養(yǎng)佛像,佛像莊嚴(yán),也能吸住你的念力。所以一口氣斷了以后,性靈就隨佛光而去上,這叫做帶業(yè)往生。這里面如加以分析,還有自力他力的不同,自己精進(jìn)念佛,使之成熟,是自力;阿彌陀佛與諸圣眾,親來接引,是他力。他力就是佛力。佛教里修禪定修止觀,都是靠自己的力,唯有念阿彌陀佛,是自他兩力。所以修行的工夫,比較容易成功。楞嚴(yán)經(jīng)上說: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成佛,這是自力。大本彌陀經(jīng)上,法藏比丘曾經(jīng)發(fā)愿說: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shù)世界,諸天人民,有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愿生我剎,臨壽終時,我與大眾,現(xiàn)其人前。這就是他力。然而憑著自力,和阿彌陀佛的接引力,接引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彌陀經(jīng)上又說: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是人,還是指那念佛的人。終時,就是身上的暖氣,逐漸冷下去,神識將離開軀殼的時候。心不顛倒者,因為一心不亂,所以不再顛倒。即得往生,即得,言其很快,往者去也。生,就是托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是去托生的地方。

  顛倒者,事不順理,名曰顛倒;心理上的思想不正,也叫做顛倒。一個人在平常的時候,不修禪定,又不肯念佛,每日終朝,皆隨順貪嗔癡愛打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亂。一到了將死的時候,夫妻兒女的愛情放不下,舍不得自己掙下來的財產(chǎn)。假如沒有夫妻兒女,窮得不堪,那景像更覺得凄慘。所以任何人到了這最后一著,都是手忙腳亂,生平所作的善善惡惡,一齊現(xiàn)前,心神惶怖,如果應(yīng)當(dāng)入地獄的,他把刀山劍樹,看作花園。應(yīng)當(dāng)墮落畜生的,他把驢胎馬腹,認(rèn)為很好的住宅。即使善業(yè)力大,轉(zhuǎn)生人道、天道,還是離不開生死輪轉(zhuǎn)的痛苦。這都是事理顛倒的表現(xiàn)。

  至于念佛的人,已將夫妻兒女,看得如幻如化。貧窮的人,更是一無牽掛。因為念佛的工夫得力,臨終一心在定,心目中所想所見的,唯有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微妙而偉大的莊嚴(yán)。再加上阿彌陀佛與諸圣眾,顯現(xiàn)在這念佛人的面前。這念佛的人,當(dāng)然就跟阿彌陀佛的光明,一剎那間,往生西方。由于不可思議的念佛力量,托生在蓮花中,花開的時候,自然化生而成人形,因為不是血肉身,所以也不需要喂養(yǎng),馬上可以見阿彌陀佛,與文殊、觀音、大勢至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常聞佛法,悟無生忍,再回到這世界來,廣化眾生。各位看!這是多么理想的一個樂園。

  各位聽眾!上期講的是:信愿行三個條件中的一個行字。行,就是腳踏實地的去做,這做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老老實實,念一句阿彌陀佛。經(jīng)上雖然有若一日至七日的規(guī)定,我們盡可每日念佛,作為恒課。古人說:多念一句佛,少說一句話,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印光老法師也常教人老實念佛。人們?nèi)绻K身牢牢記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常常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以佛心為心,以佛的行為為行為,保管你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在這里我可說個故事給大家聽聽:我二十五歲在安徽安慶,佛教學(xué)校上學(xué)。那學(xué)校董事會里有一位董事徐平軒居士。徐居士的母親,是一位虔誠而念佛的信徒。那是民國十三年的事吧,十三年的秋八月,徐老太太,僅有一點小病,很安詳?shù)哪罘鸲K。這消息一經(jīng)傳出,四方八面的親友,都來行禮吊慰?墒菑乃姆桨嗣鎭淼挠H友,見面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說:奇怪。∥以诼飞舷蜻@里走來的時候,嗅到很濃烈的檀香味,同時還聽到隱隱約約的音樂聲,大家都很驚奇!徐居士聽到這一番話,對于母親的去世,不但不感覺到悲哀,反而非常之欣慰。因為人生都有一死,恩愛別離總歸難免。只要死者得到一個好的去處,這是何等的難得。所以徐居士據(jù)親友們眾口一詞的傳說,確信這是他母親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的一個現(xiàn)象,因此心理上得到非常的安慰。我當(dāng)時還寫了一篇徐平軯太夫人生西記,登在海潮音月刊上。三十六年,我住在上海老北門的沉香閣,徐居士因事到上海,特別去訪我,還談起此事。如果把凈土宗的書打開來,像往生傳之類,古往今來,因念佛而生西方的男子女人,不知有若干數(shù)呢?

  念佛既然有這樣的把握,而且這是教主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這末法時代,多障的眾生,開發(fā)的一條特殊方便的易行道。所以釋迦世尊,苦口婆心的如阿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

  是利的利,不是財利的利,是便利的利。比方說吧!同樣的一段路程,拿腳跑要一整天,假如坐汽車的話,一兩小時就達(dá)到了目的地,汽車不是比兩只腳便利多了嗎?念佛和其他修行的法門,正好像汽車和兩只腳的比喻。所以釋迦世尊,因有此便利,故說此念佛生西方的方法。若有眾生。就是指天下后世的眾生。若有者,是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沒有,因為眾生根機不一。這是就有善根的眾生說:天下后世的眾生,如果聽到我這方便法門,都應(yīng)當(dāng)發(fā)起愿心來,準(zhǔn)備生到彼西方極樂世界去。

  然而念阿彌陀佛,何以就比較便利的呢?這有兩個道理:第一,如果學(xué)佛的人,都必須把佛教的教理弄通了,你首先要具備國學(xué)的根底,還要有錢備辦那許多經(jīng)書,還要有時間環(huán)境的許可,更要有人來教授。修禪定,修密宗,皆要有安靜的處所。試問社會上有幾個人能辦得到。念佛就不須要了,你只要對釋迦牟尼佛說的這方法,確信不疑,不論什么時候,什么環(huán)境,你有空就念,或者心里總記住這一句佛號,積久純熟,自能心佛打成一片。

  第二,在這個社會里想修行,障礙太多了,事業(yè)上的鉤心斗角,一般交際上的應(yīng)酬,聲色貨利的誘惑,家庭生活的負(fù)擔(dān),這許許多多,足以使你忙得透不過氣來。即使你肯修行,也是一曝十寒。所以學(xué)佛的人盡可多,成功的人可太少了,要想成佛,那就更難了。如果因念佛而生到西方,可以與諸上善人,日夕相處,沒有這世界上那許多的障礙,精進(jìn)純一,自然就容易成佛了。

  假如有人問,這世界上如果人人都念佛生西,那豈不是絕滅了人種嗎?這一疑問,似乎是很有道理,其實是杞人憂天之談。因為人類都是貪圖著眼前的快樂,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肯信仰的;無快樂可貪而貧窮不堪的人,終朝為衣食奔走,為生活的壓迫,已經(jīng)透不過氣來了,又有什么興趣來學(xué)佛。佛教徒舌蔽唇焦,也只想在千萬人中撈救一二;而貧富的階層中肯學(xué)佛而念佛的人,也只是千萬中一二而已。我也可以問:這世界上究竟有什么可貪戀的呢?刀兵、水火、臺風(fēng)、地震、水潦、旱荒,哪一年沒有。人事上的紛擾,如奸淫劫盜,爾虞我詐。假如沒有警察的維持,法律的制裁,宗教的感化,那還不等于一個禽獸世界嗎?恐怕連禽獸世界還不如呢!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假如能夠每一個人都念佛生西方,那是何等的幸事!比方說吧:監(jiān)獄里各各都有很好的組織,形成另外一個社會。如果因為犯人的刑期已滿,不斷的保釋出獄,有沒有人害怕監(jiān)獄會空無一人,而愁慮囚犯絕種呢?假如有的話,那我們會譏笑這個人是百分之百的傻瓜。然而愁慮這世界上人類絕種的人,不也是一種可憐蟲嗎?更何況學(xué)佛的人,不但自己的行為走上了正軌,同時也影響到他的眷屬親友。而且念佛的人,大多都能見義勇為,救苦恤貧而熱忱助人。所以念佛的確是一個凈化社會,凈化人心的好方法。名目上是求生西方,但不要誤會他是等死,西方只是念佛的人最后的一個歸宿。比較一般人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那真是有天地懸遠(yuǎn)的距離呢!

  所以念佛的這一宗,自從東晉慧遠(yuǎn)大師在江西廬山東林寺,結(jié)社念佛以來,當(dāng)中經(jīng)過了一千六百多年,綿綿不絕,至今猶在佛教界里普遍流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再講個鸚鵡念佛的故事給大家聽聽:

  宋朝淳熙年間,有麻成忠者,作客荊南,和一個壽普老和尚要好。有一天壽普老和尚來訪問他,彼此對談甚久。麻先生因到房間去拿東西,客廳的角落上,掛著一個鸚鵡鳥籠。鸚鵡原來是會說人話的,這時看主人不在,偷空向老和尚說:樊籠三年,無由解脫,望師慈悲!老和尚說:小畜!誰叫你會說話的呢?鸚鵡似有所悟,不復(fù)作聲。麻先生自房間出來以后,老和尚勸他放去鸚鵡,讓他自由。及至老和尚回廟,被放的鸚鵡,忽飛到老和尚身邊啁啾致謝,老和尚對他說:你宜遠(yuǎn)藏深林,免得再墮羅網(wǎng)。鸚鵡不去,似乎還要求教,老和尚教他念阿彌陀佛,于是飛去。八年以后,老和尚云游,至某山,一小兒前來拜謝說:過去在麻家作鸚鵡,今已生西鄉(xiāng)蕭家作男子矣。

  廣東嶺南有位教書先生,養(yǎng)白鸚鵡,每早必誦觀音圣號、白衣咒。又能念歸去來辭、赤壁賦、以及李太白的詩。如果早課未完,你教它念詩文,它就不理你。有一天對教書先生說:我從西方來,還向西方去,說完了就垂頭斂翼而死。鳥猶如此,哪里可以人而不如一只鳥呢!

  各位聽眾!念佛法門,對于學(xué)佛者的修行方面,的確是最便利的一種方便,所以我們教主釋迦牟尼佛,不待任何人的請求,自動地,而且很鄭重底,召乎舍利弗,告訴他,這方便法門。因這法門實在值得宣傳,值得稱贊。所以阿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贊者稱贊,嘆者感嘆。不可思議者,前邊曾說過我見是利,現(xiàn)在更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以此利非尋常之利。由淺入深,當(dāng)有三重:一、念佛非無益之事,故說有利。二、此利非普通有相的利,故說是功德之利。三、豈但是功德之利,而且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我剛才不是說過嗎!這法門值得宣傳,值得稱贊。過去所說的,都是有關(guān)于修行方法的宣傳,以下就是稱揚贊嘆的話。贊嘆之中,有他方諸佛的贊嘆,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贊嘆,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承上文‘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而贊嘆的話。

  假如有人問:為什么值得這樣稱揚贊嘆呢?這可以綜合起來答復(fù)這一個問題:第一,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常常照耀著念佛的眾生。念佛的眾生,只要能念得心佛打成一片,便能與他的光明,光光相接。即使你不能念到這樣的成績,而能每天十念念佛,臨命終時,都可以得到接引。那怕你念過一聲兩聲阿彌陀佛,或聽到念佛的聲音,都可以種一個成佛的正因。第二,由于阿彌陀佛的神變,這個極樂世界,水鳥樹林,皆能唱出三十七道品的妙法,使極樂世界的眾生,聽到以后,常常念佛念法念僧。第三,衣服飲食,受用自然。眾生各各皆具有種種相好,種種神變。第四,一得往生,即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永不退轉(zhuǎn),一直到成佛。憑這幾點說來,可以說,極樂世界,所有的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xiàn)化,不可思議。人能對于此法,確信不疑,當(dāng)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的業(yè)報,亦不可思議。而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因果,皆不可思議。不可思者,不可以我們凡夫的心理來思量測度;不可議者,不可以我們凡夫的知識來討論。因為是超越眾生的常情,而為人天希有,歷劫難逢的修行方法。我們聽到這方法,應(yīng)當(dāng)悲喜交集:喜者,喜的我們幸而聽到;悲者,悲的是聽得太遲了。假使我們在過去生中,早已得聞此法,修行此法,不是早就生了西方,不致六道輪回,受這無謂的生死痛苦嗎?以下是他方諸佛贊嘆此法。第一,東方佛贊。阿彌陀經(jīng)上說:

  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

  所以引諸佛稱贊的道理,因為此凈土法門,乃千佛萬佛,無量諸佛之所異口同音而稱贊的。也就是請諸佛來一個證明,使眾生確信不疑。

  以下的經(jīng)文,計有六方。因東方于四時屬于春天,萬物生長,有智慧的意思,智慧為學(xué)佛的引導(dǎo),所以以東方為首。

  所列舉的佛名中:阿鞞者,譯成國語,是不動的意思。諸法皆有生滅去來的動相,唯有法身不動。阿鞞佛,證此法身,所以叫做不動佛,不為生滅去來二邊所動故。

  須彌相佛者,須彌是一個山名,譯成國語為妙高。居四大洲之中,眾寶所成所以叫妙;出水有四萬二千由旬,入水有四萬二千由旬,高出眾山之上,所以叫高。忉利天在山的頂上,四王天在山的半腰。佛經(jīng)上要形容某一法的高廣,往往皆用須彌山來做比喻。以下三尊佛,皆以須彌山為名,就是這個道理。須彌相者,這一位佛世尊的相好,百福所成,無不具足,所以如須彌山之妙;人天,二乘,諸大菩薩的相好,皆所不及,所以如須彌山之高。

  大須彌佛者,佛世尊的德行,有如須彌山那樣的高廣。維摩經(jīng)上說:名稱高遠(yuǎn),踰于須彌,那是更進(jìn)一層說,佛世尊的德行,超過于須彌的高廣。

  須彌光佛者,佛世尊的光明廣照,猶如須彌山那樣的能映蔽眾生。因為須彌山為眾寶所成,寶能發(fā)光。須彌山既高且大,所以將他比喻佛光之普照。

  妙音佛者,這一位佛世尊的法音圓妙,說法能適合各個不同的眾生的根機。維摩經(jīng)上也曾說過: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這個意思。彌陀經(jīng)上又說: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者,因為東方世界,當(dāng)然不止這幾位佛世尊,以虛空無盡,世界無盡,所有的諸佛世尊,當(dāng)然也是無盡。無法來形容這無盡,所以拿恒河沙來作個比喻。恒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流,河里的泥沙,粒粒分明。釋迦世尊住的地方離恒河不遠(yuǎn),他要形容某一事物的無窮無盡,都是用恒河沙來作比喻。上面所列舉東方世界的幾尊佛,不過是代表罷了,其實是無窮無盡的。所以經(jīng)上又說: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經(jīng)上又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其國者,是東方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各所住在的國土。廣長舌相,這是諸佛世尊三十二種相好之一。諸佛世尊,皆因多生多劫口業(yè)清凈,所以成佛以后,獲得廣畏舌相。左右為廣,前后為長。其廣長的尺度,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者:一對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大部洲,下自阿鼻地獄,上至梵天,為一小世界,也就是一個太陽系。數(shù)此小世界至一千,為一中千世界。數(shù)此中千世界至一千,為一大千世界。因為經(jīng)過了小千中千大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內(nèi)中包括了一百億個小世界,是一化身佛的教區(qū)。佛世尊的廣長舌相,放大開來能蓋覆三千大千世界。意思就是說:東方諸佛,各各在他的本國,放出廣長而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舌相。展開這舌相做什么呢?彌陀經(jīng)又接著說: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誠實言,就是真誠實在之言。阿彌陀經(jīng),本來是釋迦牟尼佛,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因此一部經(jīng),為指導(dǎo)修行念佛法門的,故于一切眾生也有莫大的功德,所以為一切諸佛之所保護(hù),護(hù)念。

  這就是東方諸佛,用廣長舌相,出誠實言,遍告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說:你們已得圣果或未得圣果的眾生,應(yīng)當(dāng)對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而寪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的經(jīng),應(yīng)當(dāng)確信,不要疑惑。已得圣果的人,應(yīng)當(dāng)拿他來展轉(zhuǎn)勸化;未得圣果的人,應(yīng)當(dāng)依他所指示的方法去切實一修行。

  各位聽眾!上期,對于六方諸佛稱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已經(jīng)講完了東方諸佛。今天講到南方了。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jìn)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

  日月燈佛者,表佛世尊的大智慧光無所不照。

  日就是太陽,太陽的光明雖大,只能照耀白天。月亮的光明,只能照了黑夜。是凡太陽,月亮的光明,所照不到的地方,則燈的光明,可以補其不足。連合了太陽光、月亮光、燈光,則不管是白天或是夜里,都可以為我們照樣的破除黑暗。而佛世尊的大智光明,橫互十方,豎通三際,時時刻刻,都可以為我們照徹心理上的黑暗。都如佛說的布施行,可以照破我們慳貪的黑暗;忍辱行,能照破我們的嗔恚黑暗;智慧行,能照破我們的愚癡黑暗。所以叫做日月燈佛。

  名聞光佛者,這一位佛世尊的名譽,如光明一樣的四射,而且無遠(yuǎn)不到。

  愛好名利是我們?nèi)祟惖耐ú,有的時候為求自己有名,反而把名譽鬧得一榻糊涂,我們看多么可憐。學(xué)佛的人,應(yīng)該埋頭苦干,不求名聞。如金剛經(jīng)上說:‘滅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這雖然可說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度眾生的人,只是一個作引導(dǎo)的教師。可是能做這一番工作的人,做了以后,能不自己以為有功,這就是不求名聞的規(guī)范?墒菍嵵撩貧w,你能埋頭苦干,好的名譽,自然會歸于你。江蘇省的江北,有一個儀征縣,儀征縣城有一座天寧寺,天寧寺里有一位管理來往掛單僧人的職事僧,這職事的名稱叫寮元。那地方偏僻得很,很少有人到天寧寺掛單,寮元師青菜豆腐飯吃了沒事做。他就每天挑一付擔(dān)子,到大街小巷,抱道路上的磚頭瓦片,和不知公德的人們,所拋棄的瓜果皮核,一一拾起,做清潔街道的工作。道路上的磚頭瓦片、瓜果皮核,以及其他的穢物是永遠(yuǎn)拾不盡的,而寮元師的清除工作,也就跟著不肯停止。他這樣勤苦不息的做了數(shù)十年,于是城里城外,大大小小的人,沒有不知道天寧寺寮元師的。及至年老以至于死后,全城的人都為他嘆惜,而覺得今后再不會有人來做這清除道路義務(wù)工作的清道夫了。這就是不求名而名自至的一個實證。諸佛世尊,都經(jīng)過多生多劫度眾生的工作,所以成佛以后,他的名稱,如光的速度一樣,能遍布到十方世界,所以叫名聞光佛。

  大焰肩佛者,肩,就是肩頭的肩。人的肩頭有左右兩個,而且具有擔(dān)負(fù)的作用。以這兩個肩頭來表示這一位佛世尊具有兩種智慧。

  兩種智慧,就是權(quán)智和實智。大焰的焰字,是火焰的焰,火焰是能發(fā)光的。大焰肩就是表示權(quán)實兩種智慧,有著很大的光明。光明又有能照的功能。那末,就是說:權(quán)巧的智慧是可以照徹宇宙萬有的一切事物;真實的智慧,可以照徹內(nèi)心的真體。這一位佛世尊,以權(quán)實二智做肩頭,擔(dān)負(fù)度眾生的事業(yè),所以叫做大焰肩佛。

  須彌燈佛者,須彌是山的名稱,國語叫妙高,前面已曾講過。燈光能補日月之所不及。

  這就是說:這一位佛世尊的智慧之光,如須彌山那樣的高廣,能照徹四天下的眾生,都使他們脫離黑暗而投向光明,所以叫須彌燈佛。

  無量精進(jìn)佛者,無量是數(shù)目之多。精表不復(fù)雜,進(jìn)表不退轉(zhuǎn)。以佛世尊之智慧無邊,于無量數(shù)的時間里,無量數(shù)的地方,以純一不雜的理論,不向后退的精神,去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叫無量精進(jìn)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者,南方世界的佛世尊,有如恒河沙數(shù)之多,所列舉的這幾位,也不過是代表罷了。經(jīng)上又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其國,指南方諸佛各各本身所住在的國土。廣長舌相,佛身三十二相之一。三千大千世界,是諸佛攝化的教區(qū),前面都已經(jīng)講過。說誠實言,就是誠懇而真實的話。汝等眾生,是南方諸佛各各所攝化的眾生。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這是阿彌陀經(jīng)的別名,因為此經(jīng),對于眾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得到十方諸佛同等的護(hù)念。

  這就是說:南方有如恒河沙數(shù)的諸佛,各各在他的本國,放出佛果上的廣長舌相,遍覆了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告訴他們本身所攝化的眾生說:你們眾生!應(yīng)當(dāng)堅絕的信仰,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具有不可思議而為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的經(jīng)。

  這里再將廣長舌相,和所護(hù)念經(jīng)的護(hù)念,補充一點。以下去的四方,各各后面的一段,就不再講了。

  廣長舌相,是佛既寬廣又長大的舌頭。舌頭的廣長而至于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不能不使我們懷疑而以為是空話。然而佛無妄語,必定有他的道理。因為普通人的舌頭,至多不過三寸。古人說:掉三寸不爛之舌。所謂掉者就是反覆無常。對于他人、對于事理,毀譽抑揚,都是循其私心,所以說出來的話,未必可信。諸佛世尊,無量劫以來,修行清凈口業(yè),不說綺語,不出惡言,不說挑撥是非的話。所說的都是真實話、正直話、柔和的話,和合的話,人能三世不說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撩過鼻尖。諸佛從無量劫來,修行清凈口業(yè),所以佛果上得到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廣長舌相。以此舌頭,說出來的話,當(dāng)然是誠實、可信。而且諸佛各各皆得色身三昧,六根自在,舌相大小,隨意收放。所以小的因緣,則其舌相,僅能蓋覆這個面孔而達(dá)到頭發(fā)的邊緣。遇有大事因緣,則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此阿彌陀經(jīng),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出廣長舌,為之證明宣揚。因為諸佛的心同,智慧同,廣大的悲愿,亦復(fù)相同。不自尊大,更沒有偏私,可算是澈底的志同道合。假如我們對這樣大的舌頭,有點信不過的話,不妨以道理來會悟。譬如大總統(tǒng)的一紙命令,如果以無線電來傳達(dá)的話,那末,在幾分鐘之內(nèi),可以傳達(dá)到全國。何況乎萬事萬物,皆唯心所現(xiàn),所以風(fēng)動鳥鳴,無不是佛法的音聲,也就無不是佛的舌相,這樣我們總可以相信了吧!

  什么叫做護(hù)念呢?就是念佛的人,必定受到佛力的保護(hù),使他安隱、快樂、無諸障難、不生退墮。經(jīng)上說:念佛之人,阿彌陀佛,當(dāng)住其頂,常放光明,攝受念佛之人,因此,凡修持念佛方法者,皆有不可思議的感應(yīng),我們一讀往生傳,就可以知道了。

  各位聽眾!六方諸佛,贊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阿彌陀經(jīng),過去已經(jīng)講過了東南兩方,今天應(yīng)該從西方講起。阿彌陀經(jīng)上說: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

  無量壽佛,和阿彌陀佛同名,因為阿彌陀、國語也翻為無量壽。關(guān)于這一點,有兩個說法不同,然而各各皆有道理。

  過去有位靈芝法師說:諸佛同名的很多,這不是法藏比丘所成的無量壽佛,因為阿彌陀佛不應(yīng)該自己贊揚自己。但慈恩法師說:設(shè)若自贊,倒也無妨,只要能引導(dǎo)眾生,令眾生啟發(fā)信仰。十方諸佛,同名同姓的數(shù)如恒沙,有第二無量壽佛,固無足怪。而佛為法王,于法自在,如果于眾生有利,即使自贊,也沒有什么過失。因此兩個說法,皆有道理了。

  無量相佛者,佛的相好,無窮無盡故。

  諸佛皆有無量相好:或三十二相,或九十七種大人相,或八萬四千相,甚至微塵數(shù)相、無量相,乃是舉其大數(shù),而以相為這一位佛世尊的名稱。

  無量幢佛者,佛世尊的功德高顯,以幢來表達(dá)。

  幢,本來是掛旛兒或掛如國旗之類的旗竿兒,有幾丈高,老遠(yuǎn)的就可以看到,所以有高顯的意思。后來也有用銅作成柱子,也有用石頭琢成八角形的石柱子,在上面雕刻些密咒,可以作紀(jì)念圣跡的紀(jì)念品;也有引導(dǎo)眾生歸向,或降魔的意義在內(nèi)。

  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者。大光,是光明廣大,能普被一切。大明,明表佛世尊之智慧,超過二乘和菩薩。寶相者,佛世尊之相好,一一皆如珍寶。

  談到光明,天上天眾,都有身光,他們不需要太陽和月亮,然而這是他們的福報所感。二乘和諸大菩薩,皆各各有光,但是總比不上佛光能夠映蔽一切,所以叫大光佛。二乘人以一切智破見思的煩惱障;菩薩以道種智破所知的無明障;一切種智能破微細(xì)無明,永脫生死,得成佛道,如太陽當(dāng)空無所不照。而光明也代表了智慧,所以叫大明佛。佛之相好如寶,而且無量。都如經(jīng)上說:八萬四千清凈寶目。眉間白毫相光,如琉璃筒。頂上的肉髻相,如甄叔迦寶。這皆是以寶來比喻佛的相好,所以叫寶相佛。

  凈光佛者,佛世尊的德性,清凈有如光明;蛘哒f他的光明清凈。

  這仍然是以光明來代表智慧。但是光明難道還有什么染凈么?光明雖沒有染凈,而智慧的確有染凈。都如世間上的聰明人,著書立說,往往知見不正,這就是不清凈的智慧,哪里會有光明呢!佛的智慧是無漏的,無漏智慧的光明,清凈無染,猶如照面孔的清凈鏡子,能鑒照一切,所以叫凈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者,以如上的幾位佛世尊為代表,像這樣的佛世尊,西方世界,有恒河沙數(shù)之多。經(jīng)上又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這是西方諸佛,出其廣長舌相,以誠實之言,告訴他所屬的眾生,囑護(hù)他們一致信仰這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的經(jīng)。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wǎng)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

  焰肩佛的焰,就是火光。肩就是肩頭。肩頭有左右兩個,焰肩,就是表示佛有權(quán)實二智的慧光。這在前面大焰肩佛的名字下,已經(jīng)詳細(xì)講過。前面雖有大字,意義沒有什么差別。

  最勝音佛者:佛的音聲,極其圓潤,任何音聲,都不能比擬的。

  佛的音聲有八種:都如極好音,柔軟音,乃至第八不竭音。竭,是終了的意思,佛音清遠(yuǎn),沒有止境。如目犍連尊者,運用神通,飛到東方無數(shù)世界之外,測量釋迦牟尼佛音聲的邊際,都測量不到。以八種音聲混合起來說,所以叫最勝音佛。

  難沮佛者:沮者破壞的意思,佛德堅密,不可破壞故。

  沮,是水名,水能沖激,所以有破壞河堤,淹沒舟船的力量。佛以智慧,識透了宇宙人生,所有世間上的五欲,如財、色、名、食、睡,都不能誘惑他,所以他的身如金剛,任何的力量,都不能破壞他,因此叫難沮佛。

  日生佛者,佛的光明,出現(xiàn)到世間來,如同太陽初出,照破漫漫長夜的黑暗一樣,具有自利利他的意義。

  我們的本覺性體,為無明煩惱之所障蔽,如長夜之中,日光隱覆不現(xiàn)。佛由眾生的地位,破除了無明,使智慧顯現(xiàn),朗照一切,如太陽在早上從東方出現(xiàn),光明赫奕,普照世界。這含有自利的意思。華嚴(yán)經(jīng)上說:譬如太陽在空,并不因為生下來就是瞎子的人不見,就隱而不現(xiàn)。也不因為高山峻嶺,塵霧煙云的障蔽,隱而不現(xiàn)。佛世尊的出世說法,智慧光明,普照眾生,毫無偏私。眾生自己妄生障礙,不起信仰。這和高山峻嶺的背面沒有太陽光一樣,過在過山峻嶺,不在太陽的本身,這含有利他的意思。

  網(wǎng)明佛者,佛的智慧,猶如珠寶結(jié)成的寶網(wǎng),遍照眾生。

  網(wǎng),就好像漁夫取魚的網(wǎng),是許多麻線,縱橫交錯,組織成功的。大梵天上,有一種的珠寶,粒粒皆能發(fā)光,而且光光互相映照,蔚為奇觀。佛世尊的說法,言無虛發(fā),字字真珠,如珠寶結(jié)成的珠網(wǎng),字字發(fā)光。大家不要以為我這話有點過分,請你打開佛經(jīng)來看,佛經(jīng)上絕對沒有談宇宙萬有那一樣是我一手創(chuàng)造的;也沒有說,一塊地皮,或一頓飯是我賜給你的;更沒有說:你及你們的子孫崇拜我,祭祀我,我就保佑你子孫萬代。如果,你及你們的子孫崇拜別的神像,我就把你及你的子孫從人類中剪除,佛的說法,只是說明宇宙萬有相續(xù)生存,緣生知性的道理。如孔夫子一樣,己欲達(dá)而達(dá)人的自利利他罷了。經(jīng)上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這與上面一樣,不再重復(fù)了。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dá)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

  釋迦牟尼佛,說完了北方諸佛以后,又召呼舍利弗告以下方世界的諸佛,所以說:舍利弗!下方世界。下是上下的下;這世界,是在我們這娑婆世界的下面,所以叫下方。

  有師子佛者,師子是獸中之王,力能制伏群獸。

  佛經(jīng)上常常引用師子的名字,如師子寶座啦,師子吼啦,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師子比老虎還要雄猛,在獸群中儼然稱王,游行無畏。有時候震威一吼,百獸皆惶怖俯伏而不敢走動。諸佛世尊,福慧雙足,大慈大悲,在人天道中最尊最上。他說出來的道理,能破除天上人間眾生的貪嗔癡愛,能破斥外道邪魔不正確的謬誤而使他們佩服、震驚。所以佛世尊說法如獅子吼。他說法的寶座,叫獅子座。師子佛的得名,也就在這里。

  名聞佛者,名者名譽,聞?wù)邽橐磺腥怂牭,名譽為人們的第二生命,是好人沒有不愛惜名譽的,因愛惜名譽而努力于建功立業(yè),因于社會有了功勞,他的名稱也就傳聞于外。如當(dāng)今的總統(tǒng),雖然沒有和他見過面,那怕是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諸佛出世,說法度眾生,天上人間,沒有不知道他的,所以叫名聞佛。

  名光佛者,這位佛世尊的名稱,如太陽和月亮的光一樣,普天之下,沒有不受到他照燭而蒙其恩惠的,所以叫名光佛。

  達(dá)摩佛者,達(dá)摩是印度的話,譯成國語,為方法的法。也就是修學(xué)佛法有一定的方法。這位佛世尊,既然以這方法,自己修行成了佛;又將這方法說給眾生聽,使眾生也一一成佛,所以叫達(dá)摩佛。

  法幢佛者,幢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也就是高而且大的一根石柱子,這是佛法的標(biāo)幟,有高顯的意思。佛法高顯,為人天之所宗仰,邪魔外道望而折伏,所以叫法幢佛。

  持法佛者,持是執(zhí)持的持,法是佛法的法。佛法不墮有無二邊,善持中道,諸佛持此中道妙理,來化導(dǎo)眾生,所以叫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者,這是結(jié)束的話,都如師子佛這一類的佛世尊,有如恒河沙數(shù)之多。經(jīng)上又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思,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這段經(jīng)文,前面已一再講過,現(xiàn)在不再重復(fù)了。彌陀經(jīng)上又說: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yán)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

  娑婆世界之上方的世界,名上方世界。梵音佛者,梵是清凈的意思,佛的音聲是清凈的,所以叫梵音佛。音聲的清凈與不清凈,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呢?這在佛教里,認(rèn)為人天小乘的法,是不澈底的,不澈底就是雜有染污。唯有成佛的方法叫一乘法,是澈底的,是不雜染污的。法華經(jīng)上說:純一不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就是這個道理。

  宿王佛者,宿,‘宿,音秀。’是天上星宿的宿。月亮不是星宿,他的光亮超過于眾星之上,所以為星宿中的王。佛是人間天上的大覺者,而眾生都是癡迷的,佛在眾生中,等于月亮在眾星之上可以稱王。古人也曾說過,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北辰是北極星,舊時星象學(xué)上說:天上的星都是繞北極星而轉(zhuǎn)動的,北極星的地位是不移動的。比喻諸佛世尊,也是眾生修行而成的,所以佛雖在眾生之中,而超出眾生之上,為一切眾生之所歸依。等于北極星居眾星之中,而為眾星之所圍繞,所以叫宿王佛。

  香上佛者,香是一種香木,經(jīng)過燃燒,而發(fā)出來的一種氣味,是人人之所愛聞的。可是香的種類很多,如寺廟里用以供佛的香,這都是平凡的草木香,不能稱為香上。唯有一種栴檀木香,如法華經(jīng)上說:此香六銖,價值三千大千世界。又說:此香一焚,四十里外,無不聞?wù)。這才是香中最上乘的香。諸佛世尊,經(jīng)過多劫的修行,成就了戒香、定香、慧香。這戒定慧三種的香。普薰無量世界一切眾生,是人天、外道、二乘,所不能及。所以佛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拿香中之香的梅檀香來做比喻,所以叫香上佛。

  香光佛者,香有辟惡,滅穢的作用;光有照破黑暗的功能。以香來比喻諸佛的斷德。斷者斷除,諸佛以戒定的功夫,斷除了貪嗔殺盜的罪惡等于香,戒定能斷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斷德。以光來比喻諸佛的智德。智就是智慧,諸佛以智慧照破了自己和他人的愚癡暗昧等于光,智慧能照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智德。聯(lián)合這兩種功用為他的名字,所以叫香光佛。

  大焰肩佛者,焰肩的兩個字,前面已經(jīng)講過,這里只是多了一個大字,所以不再重復(fù)的講述。

  雜色寶華嚴(yán)身佛者:雜色者,紅黃藍(lán)白種種的顏色。寶華者,珠寶所結(jié)成的華。嚴(yán)者,是莊飾,身就是身體。用許多顏色的珠寶,結(jié)成華鬘,裝飾在身體上。假如有人有這樣的裝飾,我們一定說他,是一個有福德的人。譬如富貴家的女太太,手上、耳朵上一定都有很好的裝飾品,這個女人當(dāng)然也是有福氣的。華在佛經(jīng)上是表示因果的因,純潔而尊重的因,就比如珍寶。此佛在過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六度萬行的因華,都是自利利他純潔而尊貴的。諸佛成佛以后,身上所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是過去六度萬行的因華,所感招的福德之果,所以叫雜色寶華嚴(yán)身佛。

  娑羅樹王佛者,娑羅,譯成國語為堅固。娑羅樹本質(zhì)堅固,冬天不凋,假如拿刀斧把他斫傷了,他還會長好了。枝干很高很大,所以稱樹王。諸佛世尊,已證法身,任何的聲色境界,貪嗔煩惱,都不能動搖他、破壞他,成為人類中的超人,以娑羅樹來做比喻,所以叫娑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者,佛的德性,猶如珠寶所成之華,莊嚴(yán)美妙,使人愛樂。

  見一切義佛者,一切就是一切諸法,義就是道理。一切諸法,雖然形形色色,千差萬別,但是決定有一個中心理論。同時諸佛說法,有大小頓漸偏圓的不同,而佛皆能知,所以叫見一切義佛。

  如須彌山佛者。須彌為眾山之王。佛的德性超過于一切人,如須彌山之高出于眾山之上。

  如像以上這一類的諸佛,有恒河沙數(shù)之多,所以說: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經(jīng)上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這和前面一樣的說法。

  以上將六方諸佛稱揚彌陀經(jīng)的經(jīng)文講完了。

  各位聽眾!我們都知道,民主國家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wù)的。假如某一國的政府,在服務(wù)的成績上,著實做得好,使民眾在任何一方面都感到滿意。那末,這一個政府,不但本國的人民同聲稱贊,即其他的外國,也都要自動的向他看齊。諸佛的出世,為教化眾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的,而方法又不只是一種。在許多的方法中,莫如念佛成佛。所以釋迦世尊演唱阿彌陀經(jīng)的時候,六方諸佛,都各在本國,出廣長舌相,贊揚世尊的這念佛法門。因為念佛法門,極方便,極簡易,為修行成佛的法門中最便利不過的。這等于政府的為民服務(wù),必須要使民眾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得到便利而同聲稱贊一樣。六方諸佛贊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講到這里,可算告一結(jié)束了。以下去是解釋這部經(jīng)值得稱贊的道理。如經(jīng)上說: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我們現(xiàn)在講的是阿彌陀經(jīng),可是這部經(jīng)另外有個名字,叫做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這里釋迦世尊將六方諸佛贊嘆這部經(jīng)的經(jīng)過說完了以后,恐怕有人懷疑,這部經(jīng)有多大的價值,值得六方諸佛異口同音一齊來稱贊呢?所以自動的提出這問題來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為什么緣故,這部經(jīng)叫‘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呢?這里譯經(jīng)的人,因為求其簡明,所以將‘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的八個字略去,僅提出下半個經(jīng)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而且稱贊不可思議功德,是阿彌陀經(jīng)的前半部,一切諸佛所護(hù)念,正是六方諸佛贊揚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義。然則為什么叫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呢?彌陀經(jīng)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jīng)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hù)念,皆得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段經(jīng)文里,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種假定的說話,就是說: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里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樣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稱善者,就是對佛法已經(jīng)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與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稱善。聞,是用耳朵聽。是經(jīng),就是指的阿彌陀經(jīng)。受,即是將經(jīng)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腦筋。持,就是依經(jīng)上的方法,執(zhí)持不忘,實地的去行持。所以聞、受、持,這三個字,包括了聞思修三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愿行,三個步驟。及聞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聞經(jīng)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聞到六方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的護(hù),就是保護(hù)。念,就是不忘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譯成國語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等。三菩提為正覺,合起來說,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后,就得到這個名字,所以這好像是佛果上,一個最好的官銜。

  連貫起來講,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這經(jīng)以后,能夠受,能夠持,以及因聽這經(jīng)而順便聽到諸佛名字的。這許多善男子,善女人,皆應(yīng)該得到這一切諸佛的保護(hù),并且他們永遠(yuǎn)不會把你忘記。更進(jìn)一層的,對于最高目標(biāo)的無上正等正覺,已經(jīng)奠定下很堅固的基礎(chǔ),永遠(yuǎn)不會半途而廢。這就是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聞此經(jīng),以及聽到諸佛的名字,就能獲得這樣大的好處,似乎應(yīng)當(dāng)加以說明,不然的話,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們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么東西去成呢?當(dāng)然用我們的心去成。所以禪宗里有,即心即佛的說法,凈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說法。而且一切眾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dāng)作佛。這和孟夫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為堯舜,是一樣的理論?墒侨巳硕疾环裾J(rèn)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于一間黑屋子里,放了許多好東西,但沒有光明,沒有方法去搬運出來;保險箱子里,藏了不少珍寶,沒有鑰匙,也是拿不出來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聽佛經(jīng)你哪里會知道。諸佛是已經(jīng)成佛的人,正是我們的好榜樣,也是叫人成佛的好證據(jù)。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聽到經(jīng),聞到諸佛的名字,不啻是日月燈光,照破了自心上的黑暗:也等于得到了鑰匙,打開自己的保險箱子,把一顆能成佛的心寶,發(fā)現(xiàn)出來了,這是多么值得歡喜的事!佛經(jīng)、佛名,之所以尊貴者,在此。所以華嚴(yán)經(jīng)上說: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聞佛名。法華經(jīng)上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于此可見得聞佛名,與念佛的價值。而大本彌陀經(jīng)上說:若不往昔修;,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更可以見到能聽經(jīng),能聞佛名而念佛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德、智慧與善根的。所以學(xué)佛的人,聽了此經(jīng)以后,能受能持,以及聽到了諸佛的名字,能虔誠信受,他的心理自然與十方諸佛心心相印,而獲得諸佛之所護(hù)念了。彌陀經(jīng)上釋迦世尊又告訴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dāng)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汝等,就是指定舍利弗及其同門師兄弟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當(dāng),是肯定的教誡,切切不要懷疑。信是信仰。受是受持。我,是釋迦世尊自稱。諸佛,就是六方如恒河沙數(shù)的諸佛。

  這一段經(jīng)文是釋迦牟尼佛,勉勵弟子們的話。意思是說:我因為深知道男子女人,聽佛經(jīng),聞佛名,有這樣的收獲的緣故,所以舍利弗!你,以及你們一班師兄弟們,每一個人對于我,以及六方諸佛所說的話,皆應(yīng)當(dāng)信仰,受持,千萬不要有一點懷疑,以致失去了成佛的大利。

  我們深深的知道,要走山下路,須問過來人。做父母的做先生的都知道,一個人假如沒有一點學(xué)問與技能,將來在社會上怎樣立足,拿什么來換取衣服飲食呢?所以對于他的子女學(xué)生,要苦口婆心的栽培、教訓(xùn)。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是要我們成佛,他是由信仰受持,經(jīng)過了多生多劫,才獲得福德智慧的滿足。所以他也不惜苦口婆心的一再勸導(dǎo)弟子們,要信仰,要受持。子女學(xué)生,不聽父母先生的教訓(xùn),不肯學(xué)好,那是子女學(xué)生的自暴自棄。我們?nèi)绻宦牱鸬慕陶],也就是辜負(fù)釋迦老子的一片婆心了。

  各位聽眾!信愿行為生西方凈土的三個必要條件。我們對于任何一件有利益于自他兩方面的事,如果首先對他懷疑,而沒有堅決的信仰,那末!這一件事,絕對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乘菩薩修行的位次,第一個就是十信位。大小乘各經(jīng)所告訴我們的一個修證的位次,是信解行證。唯識宗所提取的十一個善法,是以信為第一。而凈土宗,則更以信為先決的條件。所以信心是學(xué)佛者最重要的一個基礎(chǔ)。信字的價值,在凈土宗把他比如水清珠。水清珠是一顆寶珠,這顆珠子,投到濁水里,濁水馬上會澄清下來。人們對于佛所指示的修證方法,能夠堅定信仰而不猶豫,那末,你原來那些惡濁不堪的心理,自然澄清下去,而所修的方法也就會增長起來,必定達(dá)到你的愿望。過去有一位大行和尚,專門崇尚念佛,常以信、憶、稱、敬,四個字教人。他說:信憶二字不離于心;稱敬二字不離于口。往生凈土必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護(hù)你、救你。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信憶的憶,是記憶力的憶。信得真切,而領(lǐng)納于心,永不遺忘,就稱為受。所以上文釋迦世尊說:汝等皆當(dāng)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是督促我們對于不可思議的念佛往生法門,生起信心來。次一步就是告訴我們,是凡由信而發(fā)愿,愿生彼國的,皆已一一得生。所以釋迦世尊接著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fā)愿,今發(fā)愿,當(dāng)發(fā)愿,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zhuǎn)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dāng)生。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今現(xiàn)在說法。所以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的,不是釋迦世尊說彌陀經(jīng)而后才有的。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這一法門,早已流布在十方世界。所以釋迦世尊說:若有人已發(fā)愿,今發(fā)愿,是過去現(xiàn)在因聞佛說法而發(fā)愿的。當(dāng)發(fā)愿,當(dāng),是指當(dāng)來,當(dāng)來就是未來。既然有此彌陀經(jīng),流布于世,將來必陸陸續(xù)續(xù)的有人發(fā)愿往生。發(fā)愿就是立志,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有愿必生,這是天然的定律。而且在既然發(fā)愿以后,就已隨順覺路,所以能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到不退不轉(zhuǎn)。順了這覺路一步步走去,則已發(fā)愿者,已生彼國;今發(fā)愿者,今生彼國;當(dāng)發(fā)愿者當(dāng)生彼國?傊灰尚哦l(fā)愿,由發(fā)愿而實行,那就沒有一個不生彼國而白花工夫的。這是釋迦世尊,對我們下的一個千穩(wěn)萬當(dāng)?shù)目隙ㄕZ,也等于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也曾有人這樣懷疑過,已生、今生、當(dāng)生、生西的人當(dāng)然很多:極樂世界,那有這樣的容量。反過來說:生西方的人,經(jīng)上雖然說得這樣多,但我們只是偶爾一見,并不是常有的事。這是懷疑者的眼光太狹,而心理太窄,所見太小而對事理沒有弄清。須知世界無盡,眾生多如微塵,念佛生西者,不只是我們這一個國土。假如把微塵數(shù)中念佛的眾生,統(tǒng)計起來,那就多得不可勝數(shù)了。

  至于我們眼前所見到念佛的人,能達(dá)到生西方效果的,并不常見,那也是事實。這因為念佛的人,他的心理上是不是,已經(jīng)澈底的清凈。也就是說,假如他雖然信仰念佛生西,但骨子里還有許多放不下,拖泥帶水,臨終一念之差,可能為生西的阻礙。因此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而經(jīng)上所說的都是指定有真信切愿的人,所以能由信而發(fā)愿,由發(fā)愿而實行的人,絕對不會不生西方的。

  再說到極樂世界的容量問題,極樂世界的幅員有多大,經(jīng)上固然沒有明白規(guī)定,但我相信總不致于比娑婆世界小。娑婆世界,有百億日月,百億四大部洲,這百億四大部洲,要容量多少人。何況大海能容納百川,并沒有看到海水向外跑;明鏡能含容萬象。也沒有看到把鏡子擠破。因為上文已經(jīng)說過,生西方的人不須要血肉身,而是托質(zhì)蓮胎,蓮花化生的。也等于說:這完全是心理作用,是心去而不是肉軀去。心理是超然物外,不受時間和空間之束縛的。所以對于極樂世界,不管他的范圍大小,不要去焦慮他有人滿之患。以下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

  阿彌陀經(jīng)上,勸我們生信,勸我們發(fā)愿,求生西方,先后有四處之多,這是最后的一次。因為前面說過:已發(fā)愿者已生,今發(fā)愿者今生,當(dāng)發(fā)愿者當(dāng)生。既有如此的利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的再告訴舍利弗說:不管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對于我的指示,發(fā)生信仰的話,次一個條件,必定要發(fā)愿,愿意生到彼國去。真是語重心長,垂涕而道。各位聽眾!你們假如能因此而引生信仰發(fā)愿,那末,我這二三十次的演講,也就不算白費了。

  也曾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問過我:楞嚴(yán)經(jīng)上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為的是此方眾生,耳根偏利。所以大勢至,念佛圓通,并未入文殊菩薩的揀選,如之何,念佛的凈土宗,普遍的叫人念佛呢?而且六方諸佛,同聲稱贊,而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為什么遍說: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惡,念佛求生何國呢?這兩個疑問中,第一個,有此懷疑的人,須要知道,耳根偏利的眾生,正宜念佛。因為念佛的音聲,從口出而從耳入,可以統(tǒng)攝諸根,使得凈念相繼,正合乎以音聲作佛事的原則。況且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側(cè)重在心念而不是口念,相當(dāng)于觀想念佛,而不是持名念佛。大本彌陀經(jīng)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中說: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不生我國者,誓不成佛。所以音聲說教,偏透此方耳根偏利的眾生;念佛則普透十方世界的眾生。因此才博得六方諸佛的同聲贊揚,而釋迦世尊亦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勸導(dǎo)我們信受。

  至于第二點,六祖大師的說法,那是在佛教教理上叫做為門不同。因為禪宗的宗旨,是直指人心,只要澈悟心源,當(dāng)下立地成佛。而心的本體,既不是佛,亦不是眾生,所謂真如門里,不受一塵。凈土宗的念佛,是要化眾生的染污心而為清凈心。所以以念佛為方法,以生西方為目標(biāo)。所謂佛事門頭不舍一法。因此,六祖的禪宗,是透上上乘的根機而為自力。念佛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婦人孺子而為殊勝方便的他力。念佛的念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打成一片,也與無佛無眾生的境界,沒有兩樣。六祖為提倡直指單傳的禪宗,不得不對凈土稍加貶抑,同時也是對過分著相念佛的人,一劑圣藥。其他的道理尚多,只講到此地為止。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jīng)上,關(guān)于以信愿行三個條件,實地修持執(zhí)持名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道理,都已經(jīng)講完了。并且對于阿彌陀佛的大愿大行,以及他所成就的是莊嚴(yán)國土,國土內(nèi)所有高上的眾生,六方諸佛的出廣長舌,支持此一法門,都可算是很詳盡的報導(dǎo)出來。下面是釋迦世尊,與諸佛互相稱嘆,以堅定眾生的信仰。所以阿彌陀經(jīng)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如我今者的‘我’是釋迦世尊指的他自己,不可思議的‘思’,就是用意識來想相;‘議’,就是用語言來討論。功德,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依正二報的莊嚴(yán)。

  前面經(jīng)文上不是說過嗎: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像這樣的話,前前后后,說了有四次之多。而且在六方諸佛贊揚文的以前,釋迦牟尼佛曾說: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于功德的上面,特加不可思議,足見前面四次的如是功德莊嚴(yán),皆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者,乃最極稱贊的意思。以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yán),可以用嘴巴說出來的,只是百千萬億分中之一分二分罷了。論其實在,可不是我們這世界上的一般人,所能想像或者用嘴巴說得出的。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百劫千生,大愿大行所積累起來的成果,當(dāng)然不是我們毫無修行的人,所可得而思議的。雖然說是不可思議,然而釋迦牟尼佛,畢竟還是用語言表達(dá)出來了。這當(dāng)然是為接引天下后世的念佛眾生,不得而已的一種說法。這又是釋迦世尊,大慈大悲,憐愍我們的苦惱,而賜予我們的一種法布施。

  但是,經(jīng)文里面,都是為稱贊阿彌陀佛,成就如是功德莊嚴(yán)。這里又說: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這幾句經(jīng)文,有兩個說法;第一、諸佛的法身,無彼此一異的分別。所以華嚴(yán)經(jīng)上說:‘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因此說贊嘆諸佛即是贊嘆阿彌陀佛。第二、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jīng),就是說: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所以兩個譯本各有不同。其實說阿彌陀佛,就包括了有諸佛在內(nèi);說諸佛就包括了有阿彌陀佛在內(nèi)。如果說:如我今者,稱贊阿彌陀佛,及與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那文和義,兩方面,都圓滿無缺了。彌陀經(jīng)上接著又說:

  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能為甚難箬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意思是說:不只是我在祇樹園里,稱贊彼阿彌陀佛,及六方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彼諸佛及阿彌陀佛,也各各在他的本國,稱贊我釋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啊!他們各各在他的本國,而作是言,說:釋迦牟尼佛,他有偉大的堅忍力,他能做出很難而希有的舉動。為什么說他甚難,為什么說他希有,因為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惡世,他居然能在這備具五種濁惡的娑婆國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是難得!真是希有!

  這一段經(jīng)文,要分三點來說明:第一、諸佛之所稱贊釋迦牟尼佛的功德,不是佛身的相好,也不是地面上的莊嚴(yán),而是稱贊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偉大精神。因為娑婆世界,人多弊惡,剛強難化,沒有強大而堅忍的毅力,絕對不能在這五濁具備的國土里,修行成佛,所以值得稱頌,值得贊揚。

  第二、諸佛贊嘆釋迦世尊的話,乃出之于釋迦世尊之口,是不是世尊的偽托,偽托諸佛的贊語,來裝點自己的門面。關(guān)于這一點,古人說得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的胸襟,小人且不得而知,而況于十號具足的大覺世尊呢?我們是具有煩惱的苦惱子,隔了一道墻,耳朵聽不到墻外的聲音;隔了一層薄紙,眼睛看不到紙下面是什么。娑婆以外的,六方世界,那些世界的諸佛,他們說話的聲音,我們有什么方法能聽到?他們的色身相好,我們有什么方法能見到?釋迦世尊,澈悟了諸法的底源,洞見十方世界。他的佛眼,山河不能障礙;他的天耳,千里萬里不能減少他的聽聞。圓覺經(jīng)上說:三千大千世界以外下一滴子雨,都能知其頭數(shù)。金剛經(jīng)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然而佛之所以自引諸佛的贊詞,他深信在會的弟子們,對他的信仰,是堅定不移。同時也為的是,天下后世的眾生,因為他的稱贊阿彌陀佛,是阿彌陀經(jīng)的上半部。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囑咐他們的弟子們,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也正是指的彌陀經(jīng)的上半部。贊揚他所說的法,‘極樂世界,依正莊嚴(yán)’。正是因為他在娑婆世界的說法之難而給予他的幫助。這里正是贊揚他在娑婆世界的成佛之難。釋迦世尊,引用他們的贊語,好像是對天下后世的眾生,更多了一重保證。這是釋迦世尊的再四叮嚀,多方的誨誘。他的恩德,真是超過于我們的慈母,值得我們的感激。

  第三、這段經(jīng)文里面,有好幾個專門名詞,須要一一解釋:第一、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譯成國語是能仁寂默。能者,佛有曲順眾生機宜的善巧方便之能。因此,他對眾生有極大的恩德,所以又稱為仁。這在佛教的術(shù)語,叫做大悲利物。寂默者,佛、雖然終日忙著度眾生而不斷的在動,然而他的內(nèi)心,卻澄靜得如止水一樣,湛湛忘言,離諸戲論。這在佛教的術(shù)語,叫大智冥理。金剛經(jīng)上說:‘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佛世尊的度生工作,都是坐水月道場,作空花佛事,等于無所為而為,所以叫做能仁寂默。第二、娑婆。依佛的說法,是虛空無盡,虛空無盡故,則世界無盡,世界無盡故,則國土無盡。這無盡的世界中,每一世界,包含了有一百億個太陽系,這在科學(xué)昌明的今日,早經(jīng)有了證明而不是神話,我們所在的世界,只是百億太陽系當(dāng)中的一個。而整個的百億太陽系,才是真正的一個世界。那末!與我們現(xiàn)在所居的太陽系有連帶關(guān)系的那許多太陽系,他的名字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成國語叫堪忍,堪忍,也就是能忍。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的變化,人有生老病死的無常。而眾生們偏偏貪著妻子,戀著家庭,刀兵水火,風(fēng)災(zāi)、震災(zāi),常常予我們最大的打擊,我們卻都能忍受,不想方法出離。所以佛認(rèn)為我們是最可憐愍者,而為我們這世界,定一個名字叫娑婆。

  各位聽眾!上期講的一段經(jīng)文里,有釋迦牟尼、娑婆、五濁惡世的三個名詞,第一、第二的兩個已經(jīng)解釋過了。今天解釋第三個五濁惡世的名詞:

  什么叫做五濁呢?經(jīng)上已經(jīng)告訴過我們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現(xiàn)在先講一個濁字。濁者渾濁。譬如一缸清水,晶瑩澄澈,上下透明,假如有人伏在缸的上面的話,他的頭面很明白的映現(xiàn)在水里。如果我們拿一堆泥土,放進(jìn)這清水里,再用一根棒,在水里亂攪一陣。那水的清潔,頓時就失去,不能再映現(xiàn)出人的頭面來了,這叫渾濁。

  劫濁的劫,印度話叫劫波,譯成國語叫時分,也就是時間。劫濁,就是一個渾濁的時間。所以劫濁是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的綜合。由于見,煩惱,眾生,命,的四種濁,交湊在一起,昏亂復(fù)雜,使這一世界有一個很長時期的不清凈,所以叫做劫濁。

  佛學(xué)里面講的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包括了一百億個太陽系,我們腳下的這一地球,只是百億分中之一個,真是渺小得可憐。而且這一百億個太陽系是同一命運。據(jù)佛學(xué)上說:這一世界,有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合成一個大劫。而每一個中劫是以二十個小劫為他的基數(shù)。每一個小劫是以一個增減為標(biāo)準(zhǔn)。一個增減的算法是:假定全世界人的壽命,平均是十歲,每過一百年增一歲,也就是全世界的人壽平均是十一歲。像這樣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加到全世界人壽的平均數(shù),為八萬四千歲,就不會再增了。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間,也只是一百年。過了這一百年就減一歲,如是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就不會再減下去了。如是一增一減名為一小劫。這世界的構(gòu)成,須要二十個增減的時間。成功以后,供給人類和其他的生物居住,也有二十個增減的時間。過了這二十個增滅,就進(jìn)入壞劫,壞劫中或以大火,或以大水,或以大風(fēng),也須要二十個增減的時間,才能壞盡,然后進(jìn)入于空。空劫的時間,照樣是二十增減。然后這世界又漸漸的合成。如是世界的成住壞空,是循環(huán)不息,永遠(yuǎn)不會停止。這是眾生的業(yè)力,絕對沒有一個創(chuàng)造的人在創(chuàng)造它。因為物理學(xué)上是:能生他者必由他生,如人由父母而生,父母又有他的父母。而且事物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都如鋼骨水泥在我們認(rèn)為是最堅固的,可是若干年以后,他的堅固力過去,終究是會壞的。所以這世界的成壞,是因果相生的原理在支配,別的沒有什么力量來能支配他的。然而什么時候才是進(jìn)入劫濁的時期呢?這在住劫的二十個增減中,每一個減劫,減到人壽平均二萬歲時,進(jìn)入劫濁。

  第二、再說見濁。見,就是見解,換句話說,就是思想學(xué)說。在佛學(xué)上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些名詞很費解,我不想講下去。我就以眼前的話來談吧:都如哲學(xué)上的一元論、二元論,宗教家的有神論、無神論、一神論,多神論,這都是邊見。這些邊見,除開無神論而外,只是在學(xué)問上起了許多的爭執(zhí),于人類無多大的害處。至于無神論那就壞了,無神論的反面就是唯物論?茖W(xué)家相信物質(zhì)萬能,發(fā)展的結(jié)果,是造了許多殺人的利器。共產(chǎn)主義者,否認(rèn)了神的存在,信仰了人和物質(zhì)的萬能,乃利用新的武器和人海戰(zhàn)術(shù),造成全世界的惴惴不安。這都是邊見、邪見的結(jié)果,所以叫做見濁。

  第三、煩惱濁。煩惱濁者,使人心理上昏煩惱亂叫做煩惱。構(gòu)成這煩惱的是:貪、嗔、癡、慢、疑五個成份。都如個人主義、英雄主義,以至想征服世界,獨霸世界。因為要達(dá)到這目的,不惜殺盡千千萬萬的人,以滿足其私欲。這都是貪嗔癡慢的心理在作祟、在主使。而人與人之間的奸巧欺詐,你爭我奪,使得人與人之間,每一個人都喪失了理智,而以個人、家庭為前題,這都是叫煩惱濁。所以古人說勞煩我心,不得安寧、熱惱我心,不得清涼;逼惱我心,使我真明不朗,所以叫煩惱。由于貪而感受饑饉;由于嗔,所以感受到刀兵;由于癡,所以感受到病痛。甚至水火風(fēng)的三種大災(zāi),無非由眾生貪嗔癡感召而來,所以叫做煩惱濁。

  第四、命濁。命者生命,佛學(xué)上講,心理與血肉,在一個時間里,連持在一處,有知覺,能活動,就叫做命。而且這個命,并不是人類的專有品,如馬、牛、羊以至蚊蟲、螞蟻,都有知覺,能活動,這都叫生物或者生命。現(xiàn)在的命濁,且以人而言。人類的最高壽命,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減到二萬歲的時候,已經(jīng)算是短促了,可是自人壽平均二萬歲以后,進(jìn)入劫濁的時候,人類的貪嗔癡愛,愈過愈利害。殺生、偷盜、邪淫、欺詐、爭奪的惡行為,也愈過愈多。降至現(xiàn)在,人類的壽命,愈過愈短促,福報也愈過愈薄。莫名其妙的疾病,如血壓高啦、腦溢血啦,什么癌啦、瘤啦,常常聽到因這些怪病而死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兵災(zāi),以及不可以人力抵抗的許多天災(zāi),時時襲擊不幸而生在現(xiàn)在的這些苦惱子。所以叫做命濁。

  第五、眾生濁。眾生的眾是許多的意思,生、就是生命。天上的天眾,人間的人眾、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里有情,都叫眾生。眾生的兩個字,連合起來,就是假借地水火風(fēng),許多條件才會有生,所以叫做眾生。或者天上人間,三惡道中,處處受生,所以叫眾生。眾生昧于緣生,執(zhí)著這身體為我,所以一切的行為,都以我為出發(fā)點,因有我故而又成為我慢,眾生具有了這我慢,在行為上便以損人利己為生存競爭的要素,我的價值高于一切。因此,就造下了許許多多的惡業(yè)。由于有了惡因,就感到惡果。所以分明是個人,一口氣不來,便墮落而為畜生,或者餓鬼,甚至打入地獄。三惡道的眾生,罪滿了又可以生到人間,或者天上。三惡道的眾生,固然是卑鄙不堪,天上人間的眾生,又有什么可貴,所以叫眾生濁。

  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有此五濁,自己并不知道苦惱,性情粗暴而剛強,很不容易教化。釋迦牟尼佛,大悲大愿,不怕粗暴,不畏剛強,佛在梵網(wǎng)經(jīng)上說:我已來此世界,八千往返。足見釋迦世尊已多生多劫,在這苦惱的世界中,受過多少次的磨難,才得成佛。所以值得六方諸佛稱贊他:為‘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各位聽眾!以上講的是五濁惡世的五濁,因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稱為五濁惡世。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能在這五濁惡世中,經(jīng)多生多劫的修行,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了佛,這是可歌可頌,值得諸佛,異口同聲而一致對釋迦牟尼佛稱贊的。

  各位聽眾!我們把娑婆世界,縮小范圍:僅就我們中國歷史來說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當(dāng)中,有幾個十全十美完整的好人,值后我們歌頌。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大圣人,莫如孔子。而孔子一生的遭遇,是顛沛流離,到處碰壁,最窮的時候,窮得連飯都沒有得吃。他的政治思想,以王道政策為中心,可是當(dāng)時的那些國家,沒有一國肯采納他的政策的。但是他盡管得不到地位,以行使他的政策,而他的中心思想,是堅如鐵石,始終不肯改變。到底博得歷代帝王,運用他的思想,以為治國之大本,而尊他為至圣先師?鬃佣,兩千多年來,要想再尋出一個孔子第二來,就緲不可得。足見做一個完整的好人,是千難萬難。至于現(xiàn)在這社會,你如潔身自好,想做一個起碼的好人,你就別想在這人海里立足,因為這世界是愈過愈惡濁的!釋迦牟尼佛,在這惡濁世界之中,出生入死,修行六度萬行,教化這剛強難化的眾生,所以諸佛稱贊他,能為甚難希有之事。然而不但成佛難,成佛而后,能說出博得他人信受的佛法更難。所以彌陀經(jīng)上接著說: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凈土念佛法門,很不容易使人接受,所以說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一切世間,換句話說,就是普天下的人,也就是一切眾生。

  凈土念佛法門,為什么難信呢?這說起來話很長。

  第一、人們居于這惡濁世界,習(xí)慣已久,反而覺得心安理得。而且目光短淺,見聞有限,暴暴地聽說,西方有個清凈莊嚴(yán)的極樂世界,都以為這是莫須有的烏托邦。

  第二、即使目光遠(yuǎn)大,見聞廣博,知道虛空無盡,世界無盡。那末,無盡的世界中,都可以往生,何必一定要生極樂呢?

  第三、縱然信得及,極樂可以往生。而娑婆距離極樂,有十萬億佛剎之遠(yuǎn),如之何而得往生?

  第四、西方極樂世界,既然那么莊嚴(yán)華美,就如眼前那些高樓大廈,絕不是我們窮小子可以染指的。以我們這愚癡無智的凡夫,沒有其他奇妙法門,與多種功行,一日至七日之間,念幾聲阿彌陀佛,就得往生極樂,寧非怪事?

  第五、受胎必定須要父母,一只雞還要有雌雄性的配合,才能生出蛋,孵出小雞來,這是事實。生極樂世界,不須要父母,從蓮華中化生出來,這不能使人無疑?

  第六、初心學(xué)佛的人,多半是容易退墮的。即使有極樂世界可生,也一定有大智慧,有大福德者的權(quán)利。以初機學(xué)佛的人,一生彼國,就能精進(jìn)不退,不容易使人相信?

  第七、加上其他的經(jīng)典上,或說有佛,或說無佛;或說有凈土,或說無凈土,淺智者的我們,總是有相當(dāng)?shù)暮桑?/p>

  基于上面的七點,不但三惡道的眾生不信,人天道中的眾生,也不盡能信。愚癡無智的人固然不信,即使知識分子,也不能沒有疑惑。學(xué)佛的一群人中,或是初機,或是久修,甚至連三乘圣人,都不免懷疑。所以佛說這凈土念佛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金剛經(jīng)上說:‘若復(fù)有人得聞是經(jīng),不驚、不怖、不畏,當(dāng)知是人,甚為希有。’又說:‘如來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jīng)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因為佛法為釋迦牟尼佛獨到的見解,是超人類的思想。人類為物欲所蔽,知見昏濁,在程度上相差太遠(yuǎn),所以不易為人所接受。然則,釋迦牟尼佛又為什么不憚其煩的說了許多經(jīng)呢?因為如來畢竟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雖降至末法的時代,仍有不少其有善根的眾生,會至誠懇切而接受奉行的。釋迦世尊將諸佛贊嘆他的話,告訴過我們以后,他老人家也很感慨的召呼著舍利弗說:

  舍利弗!當(dāng)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五濁惡世,成佛難,說法更難。這是六方諸佛贊揚,釋迦世尊的話;釋迦世尊,也當(dāng)仁不讓而滿盤承受,因為這是鐵的事實。所以在古佛不是虛偽贊頌,今佛更不是濫膺榮譽。因為這兩件難事,唯有彼佛此佛,才能算是十足的知音。古人說:鐘子期死,伯牙不復(fù)鼓琴。因為知音者沒有了。

  蓮池大師,注彌陀經(jīng)寫到這里,說了幾個比喻,比喻這兩件難事,現(xiàn)在把他引出一兩段來,講給各位聽。

  他說:比方有一個人,乘船飄海,船因碰著礁石,已經(jīng)快要破裂。又不幸遇到猛烈的頂風(fēng),加上波濤洶涌,復(fù)值羅剎惡鬼、大魚、毒龍,一齊奔向這只破船沖撞。我們想,這一只破船,和船上的人,還有幸免的可能嗎?然而他畢竟安安穩(wěn)穩(wěn)的渡過了險難,而誕登彼岸,這豈不是很難的事嗎?可是他不但自己渡過了難關(guān),而且救了其他不少的遇難者,同登彼岸。這不是難上加難嗎?

  蓮池大師又說:又如有一個人墮落在井中,井的四周,又有毒蛇,又有荊棘,冷水又向上涌來。復(fù)遇惡人,從上面拋擲瓦石。在這樣萬分危險的環(huán)境下,身命的死亡在頃刻之中。然而這個人,居然能騰躍而上,免去了生命的危險,這不是很難的事嗎?這個人,不但自己免去了危險,并且攜帶了先前遇難的多人,一齊出了危險,這不是難上加難嗎?

  免于大海,古井的死亡,等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當(dāng)中成佛,這是一難。帶攜其他遇難的人,同出了大海與古井,等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中,說法度苦難的眾生,這是二難。這兩種難事,反映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是容易的;說法是不難的,因為他的國土清凈,人民安樂,沒有像這世界的三災(zāi)八難,生老病死,與生活競爭的苦惱!

  各位聽眾,上部阿彌陀經(jīng),前后可以把他分成三段;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流通分。這是每一部經(jīng),在研究的時候,分章分段的總綱領(lǐng)。佛經(jīng),在讀誦的時候,只要平心靜氣的讀下去,不要去管他什么章,什么段。但講解研究,就必須分章分段。第一,序分,序述一經(jīng)的緣起,等于現(xiàn)在的開會。開會必須有記錄。記錄開會的時間、地點、出席的人數(shù)、主席某人。而其目的則在所要討論的事項。有此記錄,在法律上就能生效。佛經(jīng)上最初的‘一時,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如摩訶迦葉等’,這就是時間、地點、到會的人數(shù)。佛就是法會的主席,而其目的則在正宗分。有了這記錄,才可以取信于天下后世,是為序分。

  第二、正宗分,就是所要宣說的正當(dāng)宗旨。在本經(jīng)上,如詳細(xì)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地面上種種莊嚴(yán)。一再勸眾生發(fā)愿念佛以求往生。交引六方諸佛的誠言,令眾生斷疑生信,這都是本經(jīng)上所要宣示的宗旨。宗旨純正,于眾生有大利益,那就應(yīng)該把他流通出去。如開會把討論的事項,得到?jīng)Q議,就得要分別的執(zhí)行,所以有流通分。

  第三、流通分。流者就是流水,水有濟世利人的用處,如果蓄積在一個地方,必定要腐臭,而且也沒有用處。所以水必須流動,如果淤塞起來不能流動,就應(yīng)該用人工來開發(fā)溝渠,使他能通,這就是所謂水利。佛說的話,能夠滋潤人心的枯燥,清涼人心的熱惱,所以叫做法水。法水應(yīng)該讓他常常流動,才能有益于人們的身心。道教的祖宗李老君,曾經(jīng)說過: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佛說的法,拿其他的宗教、哲學(xué)、比較起來,可算是百分之百的上善。所以我們佛教徒的講經(jīng)說法,就都是使這上善的法水在流通。

  阿彌陀經(jīng),講到現(xiàn)在,可算是序分,正宗分,都已講完,今天只乘下流通分了。阿彌陀經(jīng)上說:

  佛說此經(jīng)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說此經(jīng)已’的佛,仍然是我們教主釋迦牟尼佛。此經(jīng),就是指的這部阿彌陀經(jīng)。舍利弗,是佛說本經(jīng)的對象。佛經(jīng)上的術(shù)語,叫當(dāng)機眾。及諸比丘的比丘,里面概括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一切世間的世間,指的是有情世間。天、序分中釋提桓因,就是天上眾生的領(lǐng)袖。人,就是人間,除開阿羅漢,和菩薩以外的人。阿修羅,譯成國語叫非天。等,是等于其他所沒有寫出來的一切聽眾。聞佛所說,這些在會的比丘啊、菩薩啊、天、人、阿修羅啊,大家都聽到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念佛生極樂世界的方法。歡喜、信受,就是聽到了這沒有聽過的法,皆很歡喜、信仰、受持。作禮而去,這是禮貌上表示謝意。禮謝過了以后,就去實地奉行。

  這里面還有需要補充的地方,就是:第一、經(jīng)的前面已經(jīng)寫出了十六位大阿羅漢、四位菩薩,及釋提桓因等。這里為什么,又要把他們寫出來呢?要知道前面是表示聽法,這里是聽過了表示接受,而且也表示了始終如一。第二、這里只提出了舍利弗一位,其他又為什么不說呢?因為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要以智慧為先導(dǎo),才能聽受這不思議的佛法,所以以舍利弗為代表,而其他的也就包括在內(nèi)。第三,什么叫做比丘?這好像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我不妨再說一遍:佛教有四眾弟子,出家二眾,是比丘僧,比丘尼。比丘僧是男的出家人,比丘尼是女的出家人。在家二眾,是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優(yōu)婆塞是在家學(xué)佛的男人,優(yōu)婆夷是在家學(xué)佛的女人。比丘是住持佛法的主體,所以每一部經(jīng)上,都少不了他們。比丘的意義,是能斷煩惱,乞化為生,也就是內(nèi)心上要寧靜,外行上要清高。舍利弗,這一班師兄弟,外表上是比丘,實際上是大阿羅漢。比丘是羅漢的因,羅漢是比丘的果,比丘不一定是羅漢,是羅漢必定是比丘。比丘的地位之高,也就在此。

  第三、一切世間的世間,佛經(jīng)上有三種世間,一器世間,二有情世間,三智正覺世間。器世間,是宇宙萬有。情世間是菩薩,羅漢以及六道眾生。智正覺世間是佛。世者是時間,間者是空間。宇宙萬有,和一切圣人,六道凡夫,都生存在這時間與空間混合一起的環(huán)境里,所以叫器世間,情世間。經(jīng)上的一切世間,所抱括的本來很廣,這里卻正指著天、人、阿修羅,三善道的眾生,因為念佛生凈土的法門,唯有這三道的眾生,最迫切需要而最適宜。三惡道的眾生,當(dāng)然也需要,但為苦所逼,不能念佛。至于三善道中尤以人道為宜。

  第四、三善道中的阿修羅,為什么叫非天呢?因為這一道的眾生,福德神通,實在比人道高遠(yuǎn),而與天道的眾生差不多。只是因為他因中帶著嗔恨我慢而行布施,所以感到有天之福,無天之德的特別一道,所以叫非天。這一道的眾生,男人丑陋,女人美麗,雖有福德神通,而嗔恨心特別大,好斗爭殺伐,所以人類中好殺的人,我們都喊他是修羅。

  第五、歡喜信受的歡喜,這是表示聽法以后的慶幸,慶幸個什么呢?要知道我們自無量劫來,沉淪在生死苦海里,天上人問,牛胎馬腹,輾轉(zhuǎn)受苦,無有出期。今天能聽到這念佛生西方的法門,等于病入膏肓,已經(jīng)沒有回生的希望。忽然遇到良醫(yī),投以良藥使沉病的重病,頓然有了起色。又等于久客他鄉(xiāng),忽然得到家信,安得不慶幸歡喜呢!信受者,既然聽到這希有難逢的法門,單獨表示歡喜,那是沒有用,必得要由信仰,而發(fā)愿,而修行,那才有實地受用。信受就是表示信仰受持。作禮而去,就是修行去。

  我再重復(fù)一遍: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部經(jīng)以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以及在會的諸大比丘,一切世間,如天、人、阿修羅等的千萬聽眾,聽完了佛所說的這念佛生西的法門,各各皆大歡喜,一一的皆由信仰而發(fā)愿且受持,并且向釋迦牟尼佛磕頭作禮而去。

  各位聽眾!佛說阿彌陀經(jīng),經(jīng)過三十三次的寫稿,勞煩廣播小姐三十三次的廣播。我寫了六七萬字,講得好不好是另一問題,我總算花了不少的時間和心血。這在我們佛教徒,固然是應(yīng)盡的義務(wù)。但是,假如能在這廣播演講中,能有一個兩個,因而對凈土的法門,生起信仰心而實際來念佛,那我和廣播小姐,就是有了極大的收獲,精神也就不算白費。

  各位聽眾們!你們只要信仰釋迦牟尼佛,是大慈大悲的救世者,他的說話絕對不騙我們。我們只要把整個身心交給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為皈投,為依靠;常常的念阿彌陀佛,保管你事事如意,家家吉祥,身心愉快;現(xiàn)在平安順?biāo),未來得生凈土。末了,我除感謝廣播小姐的辛苦以外,并且請各位同念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

  蓮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曰:一切佛經(jīng)及闡揚佛法諸書,無不令人趨吉避兇,改過遷善;明三世之因果,識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到極樂之蓮邦。讀者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凈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及固執(zhí)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矣。奉勸世人當(dāng)遠(yuǎn)罪求益,離苦得樂。倘鑒愚誠,則幸甚。

  ○我昔所造諸惡業(yè)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愿懺三障諸煩惱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盡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