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譯文及注解評析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聞。一時①佛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譯文】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佛在舍衛(wèi)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與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住在一起。到吃午飯時,世尊鄭重地披上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wèi)城中乞食。在城中挨家挨戶化緣完畢,返回住處,吃完飯,收好袈裟和缽盂,把腳洗干凈,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座。
【注解與評析】
①:本章中的“一時”,并沒有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所有的原始佛經都有這一用語習慣。佛告訴我們,時光永恒。在永恒無涯的時光里,人們不必挑選所謂的吉兇日,不搞占卜算命,更不能搞封建迷信。
第二品 善觀啟請分
【原文】
時長老須菩提①。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②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③心。應④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⑤。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尊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譯文】
這時,長老須菩提,在眾多人中,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裸露右肩,右膝跪地,雙手合掌虔誠地敬禮,尊敬地對佛說:“稀有世尊,如來善于愛護并掛念著各位菩薩,善于教導各位菩薩!世尊,如果善男善女人,發(fā)‘大乘佛道’的大愿,如何地感應加持他們,如何地幫助他們破除意識中的八魔?”
佛說:“很好很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的,如來善于愛護并掛念著各位菩薩,善于教導各位菩薩!你現(xiàn)在仔細聽,立刻為你解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fā)‘大乘佛道’的大愿,該這樣地感應加持他們,并這樣地幫助他們破除意識中的八魔!”
須菩提回答:“好的!世尊,很開心地聽您教導。”
【注解與評析】
①:須菩提,“須”指“完美無漏”之意,“菩提”指“智慧”,須菩提善解“空義”。
②:如來,并不僅僅指釋迦佛,指宇宙中的一切佛。
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無上微妙;多,指不驚不畏;羅,指安穩(wěn)牢固的大乘之道;三藐,指拔除了三界生老病死憂悲毒箭之后清涼、高遠的境界;三菩提,指拔除了“貪嗔癡”三毒箭之后的覺醒;整句話的含義可概括為無上微妙的不驚不畏安穩(wěn)牢固的大乘佛道之法,簡稱為“大乘佛道”,還可以稱為“佛乘”、“佛果”。
④:應,指感應并加持,宇宙中的一切佛及各路菩薩都會感應并加持發(fā)“大乘佛道”大愿的善男子善女人。
⑤:降伏其心:指幫助善男子善女人破除意識中的“無常、無樂、無我、無凈”之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魔。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原文】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①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②。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③入無余涅盤④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⑤。即非菩薩。
【譯文】
佛告訴須菩提,各位大菩薩,應該這樣地降伏善男子善女人意念中的八魔,就是讓善男子善女人樹立這樣一種價值觀與人生觀:所有一切不同類別的眾生,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化生的;肉眼可見的、肉眼不可見的;無感性認識、有感性認識的;無唯心認識、有唯心認識的,我統(tǒng)統(tǒng)讓他們入“功德業(yè)力,四無量心、神通,智商智慧圓滿”的境界而“滅度”。這樣“滅度”了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眾生,而實無有任何一個眾生得以“摩滅”,為什么?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不明白這樣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和本質:就是所有的眾生在本質上都沒有生老病死,所有的眾生都會來人間成人,所有的人類都會行菩薩道,所有行菩薩道的人都會成佛,所有的佛都永恒持續(xù)不斷地存在。如果不懂得這一規(guī)律和本質,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注解與評析】
①:眾生,指具有靈魂,能自主呼吸,能來去坐臥的一切活動體。一切的植物,一切的微生物、寄生蟲、病毒、真菌、細菌不在此列。
②:有想,就是感性認識。
③:令:指菩薩要如同王子愛護臣民一樣愛護一切眾生,同時,鼓勵“臣民”對魔宣戰(zhàn)。宇宙中的六道眾生,以人類最可貴,每一個太陽系中,四大星球的人類又以地球人最可貴,地球人有五大優(yōu)勢是任何眾生不可比擬的:1、具備探索真理的大無畏勇氣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勇。;2、善于思考(正念);3、佛出世處;4、修業(yè)地;5、行大乘佛道之地。(詳見《起世經》卷八<三十三天品第八>)
④:無余涅槃:無余,指完全的,絕對的;涅,指“不”,槃,指脆弱且不完美,其含義指“完全的牢固,絕對的完美!”無余涅槃也叫空“相”、滅“相”。
⑤:壽者相:指人類對眾生“生老病死”這一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實質上,生老病死是個假象,所以佛說,生死如夢如幻!注意,佛可從未說過“人生如夢如幻”!佛也還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佛性”的五層含義:
、乓磺斜娚“身”可滅,但“靈魂”永恒不滅,這一特質叫“真”我!“真”指“堅固、完美”,與“脆弱、瑕疵”相對,并不與“虛假”相對,所謂“小我”不真實,是指小我不牢固,不完美,并非小我是假的。佛性也叫“了因”、“畢竟因”,是貫穿眾生成佛之路上,永恒不滅的保障性因素!“身死識過,猶如種子棄在地中……棄遷過化亦復如是!”(詳見《大乘顯識經》卷上)。
“周遍五道,一身壞死,復受一身,生死無量,比盡天下草木,斬以為籌,數(shù)其故身,不能窮盡……”(詳見《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第一卷)。
、凭褚庾R大于肉體。一切眾生因為有著永恒不滅的“靈魂”,所以精神意識與肉體同時而得,精神影響著肉體,肉體影響著精神,但歸根結底是精神大于肉體。
佛說:一切眾生身及“煩惱”,俱無先后,一時而有。雖一時有,要因煩惱而得有身,終不因身而有“煩惱”也。ㄔ斠娔媳尽洞蟀隳鶚劷洝啡恚。
所謂的“煩惱”,指“靈魂”尚不能完全控制肉體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稱這不完美狀態(tài)的“靈魂”稱為“精神意識”。
以上兩個特征,一切眾生都俱備。
⑶俱備“佛如來”一切神通的潛力,這股潛力,三惡道眾生不俱備。
、染銈“佛如來”智商與一切智慧的潛力。這兩種潛力,只有人類才俱備。
、“佛”性。“佛”性與“佛性”是兩個不同內容的概念,“佛”性大于“佛性”,“佛”性除以上所說內容之外,還包含了對一切眾生“慈悲喜舍”的精神境界及“出世”的“三觀”和方法論。六道眾生,只有人類才俱備“佛”性的可能性,一闡提有“佛性”但無“佛”性。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才說六道眾生之中人類最可貴!所以佛說,人世間有六個難能可貴,即:佛世難遇;正法難聞;怖心難起;中國難生;人身難得;諸根難具。(詳見南本《大般涅槃經》第二十卷)。
本章講述的是人類該建立怎樣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出世”的價值觀是指引人類通往“佛國”這一自由王國的永恒燈塔。ǖ谝涣x諦)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